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10年01月08日

(2010-01-10 19:41:55)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星期五10年01月08日

也門政府拒絕美國等外國部隊直接介入反恐

【綜合消息】據媒體報道,也門政府明確表示反對美國等外國部隊直接介入打擊基地組織,但歡迎各國提供軍事訓練支持,也門軍方已經針對基地組織頭目加強了圍捕行動。

對於美國有意向也門提供反恐支持。也門外長科爾比表示,也門反對外國部隊直接介入打擊基地組織,這種做法很敏感,但也門歡迎各國提供軍事訓練支持。

報道還稱,在一係列打擊武裝分子的措施之下,也門軍在北部偏遠山區成功包圍

一處懷疑是基地組織分支頭目藏身的地方,隨後士兵成功拘捕3名基地組織武裝分子。也門當局表示,他們可能計劃發動襲擊,攻擊駐當地外國使館。

目前,也門當局繼續在各地加強保安工作,除了加設哨站外,還加派軍警巡邏,截查車輛。當局還強調,政府已經加強了各國駐也門使館周邊的安全措施。

美國專家稱:也門將同意美國在其領土建軍事基地反恐

【綜合消息】據伊朗新聞電視台(PressTV)1月7日報道,美國一個智腦機構的政治分析家阿裏.艾哈默德稱,也門政府將批準美國在其領土建立軍事基地以打擊恐怖分子。

艾哈默德表示,據他了解,也門政府已決定允許美軍在其索科特拉島上建立空軍基地。這一消息估計將在未來幾周內公布。艾哈默德分析稱,美國不可能再僅僅依靠也門政府在當地孤軍奮戰來對抗基地組織,因為這個國家的很多領土都不在也門政府的控製範圍之內,也門政府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麵也越發弱勢起來。

阿裏•艾哈默德是一個獨立智囊機構的創建者與管理者,這一機構位於美國華盛頓地區,專門研究波斯灣地區的政治問題,尤其是美國與沙特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係。

【時事點評】在具體點評這則“中東消息”之前,我們想針對昨天曾經點評的一則“中亞消息”再補充幾句。

●美國人的一塊磚、哪裏需要往哪搬

我們知道,7日,美國一個情報組織表示:“基地”組織稱,上周在阿富汗發動針對美國中央情報局機構並造成7人死亡的爆炸案,是對美國無人機在巴基斯坦炸死其高級成員的“報複”。

在東方評論看來,與那位“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且總會在關鍵時刻”通過媒體講上幾句“表麵上像是在威脅美國、實際上總是有利於美國南亞政策”的本. 拉登先生類似,某些“基地組織”的“言行舉止”、在本質上也不過是“美國人的一塊磚”、可謂是“(美國人)哪裏需要往哪搬”。起碼在結果上就是這樣的。

●許多媒體(包括美國自己的媒體)在過去幾年中、針對911事件曾經多次重複的一個觀點

當然了,我們補充這幾句的意思,並不是說“上周在阿富汗發動針對美國中央情報局機構並造成7人死亡的爆炸案”是由“美國磚頭”與美國政府之間上演的一出“周瑜打黃蓋”,而是想借此援引“許多媒體(包括美國自己的媒體)”在過去幾年中、針對911事件、曾經多次重複的一個觀點,那就是:美國9.11事件有許多疑點。這些疑點可能永遠沒有可能澄清,但在這些疑點沒有澄清之前,人們有足夠的理由懷疑“美國決策層事先知道911恐怖襲擊”。

●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曆史正在重演

針對911事件的前因後果,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也曾多次討論過。在此無意重複,我們之所以要將那段曆史掏出來“類比”一下,就在於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曆史正在重演。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遭受911襲擊(不論真相如何),是冷戰結束後又一次全球戰略格局重大變化的轉折點:緊跟本.拉登、或者基地組織發動911 恐怖襲擊,美國處理整個事件的“完整路線圖”大致如下:利用911事件所造成的重大傷亡,美國新保守主義(布什單邊主義)在“美國民眾的高支持率”下,以 “不是美國的朋友就是美國的敵人”的“美國標準”,瞄著兩個全球戰略要點,接連發動了兩場戰爭,先是阿富汗反恐戰爭、再是伊拉克戰爭。

●所謂的“完整路線圖”主要包括這麽幾個要素

在這裏,有必要對上述這所謂的“完整路線圖難”做個簡單說明,它主要包括這麽幾個要素:911恐怖襲擊,本.拉登(基地組織),阿富汗,伊拉克,再就是伊朗。

值得強調的是,對比這張“完整路線圖”,以及美國利用其中的兩個要素(911恐怖襲擊,本.拉登或者基地組織),圍繞另兩個要素(阿富汗與伊拉克)已經打了的兩場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我們不難看出,美國人還有一場“一

直想打卻一直未敢打”的伊朗戰爭。

●對華盛頓決策者而言,阿富汗作為一個要素,所起的作用是綜合的

對華盛頓決策者而言(不論是布什團隊、還是奧巴馬團隊),阿富汗作為一個要素,所起的作用是綜合的:

其一,發動阿富汗反恐戰爭、特別是“阿富汗戰爭的後續發展”,至少可以用來幹擾“中國從中東、中亞的能源供應點順利獲取‘目前地球並不短缺’的能源、並以此為戰略支點、向這兩個方向輸出影響力”的中國國家戰略,從而遏製中國的戰略空間。

其二,以“阿富汗反恐戰爭”為支點,美國還可以伺機搞亂巴基斯坦(如果巴基斯坦不配合美國南亞與中亞政策的話)與印度(如果印度不配合美國南亞與中亞政策的話),直至引爆克什米爾戰爭,在南亞製造一個令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共同流血”的傷口,從而徹底打亂中國的“上述戰略”。

●順利“蛙跳”進入阿富汗,在中國的身邊成功“紮釘”的“大背景”

對美國的這一意圖,歐盟也好、俄羅斯也罷,都是“樂見”並有心加以利用的。

值得強調的是,這正是美國借助“911事件”、在北約(歐盟)與俄羅斯的配合下,順利“蛙跳”進入阿富汗,在中國的身邊成功“戰略紮釘”的“大背景”。

另外,有必要指出的是,當時正處於顛峰狀態的美國綜合力量、在被打了一劑“911恐怖襲擊”的“雞血”之後,在美國民眾的全力支持下、甚至世界輿論的“非常同情”下,對“進入阿富汗反恐”是勢在必得。

●補充一個細節

可即便如此,在獲得巴基斯坦通道的過程中,並不順利。在秘密談判過程中,美國政府甚至揚言“如果不配合、就準備將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時代”。

在這裏,我們想補充一個細節:當時,在巴美談判過程中,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曾準備緊急訪問北京,但中國政府卻公開表示了這樣一層意思,既:鑒於目前反恐形勢,建議穆沙拉夫留在國內處理事務。這之後,巴基斯坦才同意為“阿富汗反恐戰爭”開放通道。

●事實證明,中國政府對“911後美國全球戰略實施順序”做出了準確判斷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事實證明,當年,在美國可以順利獲得“歐洲、俄羅斯”的配合,雖最終獲得、卻“並不順利地”獲得巴基斯坦通道的背後,是中國政府對“911後美國全球戰略實施順序”的準確判斷。

如果站在美國的角度考慮問題,那麽,在利用911恐怖襲擊獲得“歐俄”的配合、順利“紮釘”中國身邊,從而在“中歐俄”之間製造出“戰略互信不足” 的間隔之後,盡管表麵上鞏固了北約的團結(在科索沃戰爭中,剛誕生的歐元被美國一打積弱,已經暴露出歐美之間不可調和的戰略衝突)、削弱了上合的基礎(當時、上合組織剛剛宣告成立不久),但由於立刻就將“阿富汗反恐戰爭”、在南亞與中亞方向、擴大為一場“主要針對中國的戰略行動”的話,必然遭到中國從軍事、政治甚至經濟層麵的全力反擊,並一定會為伺機而動的北約之歐盟、上合之俄羅斯所“全麵利用”。

而一旦此前提供配合的歐盟、俄羅斯在中美直接對抗的關鍵時候,對美國撤回戰略配合、甚至“伺機”對美國反手一擊的話,那麽,美國就極可能同時麵對“北約的提前分裂”與“上合的迅速壯大”的孤立境地,從而“全麵、最後獨自”陷入一場“蘇式的阿富汗戰爭”。

在我們看來,直至今天為止,在美國政府“正式宣布”大規模增兵阿富汗、卻始終不敢“實質性動用”俄羅斯通道、從而始終不敢將大規模增兵阿富汗的計劃落到實處、始終不敢將一場“主要針對中國的戰略行動”的“必要準備工作”落到實處的情況來看,美國決策層至今仍然警惕著這一點。

由於時勢已經有了極大的轉化,在今天,美國的相對實力與絕對實力均已下降,歐元已經與美元公開競爭,歐盟也已經在著手進行政治統一,俄羅斯國力也較科索沃戰爭時有極大的恢複,中國的相對實力與絕對實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

一旦美國“全麵、最後獨自”陷入一場“蘇式的阿富汗戰爭”,那麽,“中歐俄”中的大多數是否最終允許“美國像越戰之後那樣順利撤出、並重新做人”,那就要看美國人的造化了。

而在當時,美國通過談判獲取“巴基斯坦通道”之艱難,也足以了解:從根本上講,“巴基斯坦通道”可以做到高效,但隻能用於“阿富汗反恐戰爭”,或者隻對有利於“中巴共同利益”的政策保持高效。否則,由於中國對巴基斯坦的巨大影響,再加上巴基斯坦國家利益與中國國家利益“基本同向”,因此,巴基斯坦通道對美國而言將是低效、甚至是阻塞的。

值得強調的是,早前,“中美”正是通過巴基斯坦這個點向阿富汗反蘇武裝提供大量支持、從而令“沒有後勤保障”之憂的前蘇聯陷入阿富汗戰爭長達十年之久的。但即便如此,也沒有聽說“前蘇聯”計劃核打擊當時尚未擁有核武器、雖然沒有獲得中國、美國核保護,但卻人口眾多地形複雜的巴基斯坦。顯然,“能否善後?”既是能否核打擊的前提條件,又是核打擊能否取得效果的前提條件。

對比“前蘇聯”曾在中東戰爭中公開威脅核打擊中東“人少地小”、且有美國保護的國家以色列、並迅速收到威懾效果的情況,我們不難看出:大國在進行某種核威懾的時候,是有其內在邏輯的,而不隻是“嘴巴上喊一喊”就可以令人相信的。

●對美國而言,利用911事件“紮釘”中亞之後,最穩妥、最連續的戰略步調就是繼續完成“科索沃戰爭”未能完成的事業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站在美國的角度考慮問題,在利用911事件重大傷亡所造成的悲情、發動阿富汗反恐戰爭、“紮釘”中亞之後,最穩妥、最符合美國全球戰略、也是最連續的戰略步調,就是繼續完成“科索沃戰爭”未能完成的事業,既:將一度被“科索沃戰爭”打弱至(0.82美元)的歐元、伊拉克伊拉克戰爭之前又恢複至與美元差不多“1:1”、從而已經初步站穩腳跟的歐元,徹底打垮、玩完,從而一勞永逸地解決歐洲問題。

●再談科索沃戰爭的幾個特點

有意思的是,科索沃戰爭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科索沃戰爭是在歐洲腹地進行的;

●科索沃戰爭是歐盟不得不“出錢”力“求”美國出麵領導、並發動的

第二,美國之所以能夠領導北約(歐盟)發動科索沃戰爭,在於歐盟的核心國家--法國也好、德國也罷,其軍力合起來也不足以打勝科索沃戰爭、肢解前南聯盟、拔掉俄羅斯在南歐的勢力。

結果就是,為了先清除俄羅斯在南部歐洲的傳統勢力,歐盟不得不“出錢”力“求”美國領導北約啟動科索沃戰爭,即便明知歐元將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科索沃戰爭前後的歐元與美元

第三,科索沃戰爭是在歐元正式流通之後幾個月才開始的。在1998年10月,歐元一度走強至1歐元兌1.24美元的水平。

也就在這個時候,之前“始終不肯”出麵領導北約發動科索沃戰爭的克林頓政府,卻突然積極介入科索沃問題。隨著美國政府的態度聚變,這之後的兩個月裏,歐元立刻從1.24美元高位開始緩慢下跌、跌至1.17美元一線徘徊。

到了1999年1月,北約領導人--美國以武力強迫科索沃衝突雙方依美國的方案到法國的朗布依埃進行談判。談判中,南聯盟表示其他條款均可接受,隻有北約軍隊進駐科索沃這一涉及南領土主權的條款不能接受。談判最終破裂。

至此,在科索沃戰爭幾乎不可避免的市場預期下,歐元立刻加快跌速,從1.17一線快速下跌到戰爭爆發前的1.07一線、跌去了1000點之多。

到了1999年3月24日,北約以“保護人權”之名,對南聯盟發動了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在總共78天的狂轟濫炸之後,歐元兌美元差不多跌回到了1:1的水平。

●俄羅斯在美國人的“配合”下,弄了出俄羅斯傘兵“突降”一重要機場的戰略意義

戰爭結束後,由於“科索沃戰爭後的科索沃獨立問題”被美國有意識地“扣下不予立刻解決”,途中,俄羅斯在美國人的“配合”下,還弄了出俄羅斯傘兵“突降”一重要機場、起到了嚴重幹擾北約部隊的後續行動的效果,從而“標誌”了俄羅斯傳統勢力“並未徹底清除”的“雙簧戲”。

●歐盟因科索沃戰爭所付出的代價

如此一來,在歐盟“請”美國人在歐洲土地上打一仗、搞得歐洲大陸狼煙四起,俄羅斯在南歐的傳統勢力並“未能如歐盟之願”地全麵清除,美國也“有意” 不解決“科索沃獨立問題”的巨大不安下,歐元在經過停戰後短暫反彈至1.08美元後,從1999年10月開始,繼續加速下跌,期間,最低至2000年1月的1歐元兌0.82美元的水平。

這樣,在歐盟“請”美國出麵打一場科索沃戰爭,未了,“俄美”之間又玩了一出“雙簧”,結果,歐盟不僅沒能“徹底擠出”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的傳統勢力,還在歐元的問題上付出慘重代價,既:歐元在兩年的時間裏,從1998年10月的1.24美元至2000年10月的0.82水平,貶值了“近40%”。

●法國政府的一位高官就曾經黯然神傷、卻非常精辟地總結了一句

與科索沃戰爭、及科索沃問題並未徹底解決同時發生的重大事件就是:歐洲龐大的資金由“不穩定的歐洲”迅速向“為歐洲留下不穩定因素”的美國流出,從而為當時美國所謂的“新經濟”提供了巨額的後續資金支持、從而將已現乏力的“網絡泡沫”繼續撐了一段時間。

目睹歐洲因“力請”美國出麵領導科索沃戰爭所付出的戰略代價,法國政府的一位高官就曾經黯然神傷、卻非常精辟地總結了一句:“.......歐洲必須擁有一隻統一、強大、獨立的軍事力量”。

●2001年4月1日同時發生的兩件事

不過,到了2000年10月開始到2001年第一季度,之前被科索沃戰爭打到美國的歐洲資金,開始覺察到美國“新經濟”已經不行了,但科索沃問題仍然沒有徹底解決、就這樣幾經反複之後,少量資金開始回流歐洲,歐元也開始止跌,並在走勢反複中開始走強,最高至0.97一線。

也就在這個時候,在2001年4月1日(北京時間),在美國政府的堅持下,南聯盟政府宣布逮捕了南聯盟前總統米洛舍維奇,而對此,美國做出的反應卻是“光是逮住米洛舍維奇還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把他送交海牙前南戰犯法庭接受審判”,顯然,漫長的審判過程就是一個可利用來大量製造“科索沃新聞”、並插手南歐事務的過程。因此,被克林頓政府“刻意保留餘味”的科索沃問題、在小布什上任之後不久,就立刻表現出“有再次緊張”的可能。

與此同時,在科索沃戰爭攻擊了中國駐南大使館、並戰略測試出中國“當時無法做出有力反擊”的美國,碰巧也在2001年4月1日這一天,其空中偵察機在中國南海上空與中國軍機發生空中相撞事件,從“中美”雙方處理整個事件的過程來看,最後被迫在電視直播中、做出書麵道歉的美國,顯然也被戰略測試了一把,也就是說:當時美國的“戰略重心”仍然在歐洲(歐元)身上,而不在中國方向,所以即便一上台便強硬聲稱“美國將保護台灣”的布什政府,也無法就此做出強硬反應、而與中國直接走上對抗。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歐盟與俄羅斯,在整個過程中都保持著高度沉默。

●市場確信美國“戰略重心”仍然放在歐洲身上,之前曾經走強的歐元就難再現強勢

事實上,就在美國於2001年4月1日前後、在南歐與東亞方向幾乎同時發生的兩件事中,被證明其“戰略重心”仍然放在歐洲身上之後,之前曾經走強的歐元就難以再現之前強勢,甚至在發生2001年9月11日發生911恐怖襲擊之後,歐元也沒能走強。

也就是說,在市場確信美國的“戰略重心”在於繼續獲得歐洲資金、仍然想“玩死歐元”的情況下,即便是911恐怖襲擊,也沒有能將歐洲資金從美國嚇回歐洲。

●911之後,美國需要歐盟支持其反恐

另外,在美國需要歐盟支持其反恐的情況下,在2001年10月7日啟動阿富汗反恐戰爭前後,科索沃問題也處於相對平穩狀態,也就是說,在“美國需要歐盟進行反恐”的情況下,歐洲大陸也就很難出現“科索沃戰爭”中曾經預言的“歐洲不穩”了。

●美國“新經濟”泡沫開始全麵破滅

另外,也就在這之後不久,由於美國“新經濟”泡沫開始全麵破滅、美國網絡公司開始大批倒閉(資料顯示,早在2000年底、2001年初,美國約有 210家上市的網絡公司停止營業,約占上市網絡公司總數的60%左右),與此相對照的是,市場對歐洲經濟前景的最新判斷卻是:2002年歐洲經濟最可能的情況是成長接近潛力水準,大約為2.0%-2.5%。

●此前甚至沒有被911恐怖襲擊嚇離美國的歐洲資金,終於開始從美國回流歐洲

這樣,在“歐美經濟前景幾乎是冰火兩重天”的現實下、且在“美國需要歐盟進行反恐”從而“科索沃問題”暫時不會成為問題的新情況下,此前甚至沒有被911恐怖襲擊嚇離美國的歐洲資金,終於開始從美國回流歐洲了。

●美國發動旨在控製世界能源水龍頭的伊拉克戰爭,總體上也沒能有效幹擾歐元整體走強

在這種背景下,從2002年底開始,歐元便在振蕩中不斷走強,且在半年的時間裏(差不多是2002年7月)便從1歐元兌0.86美元一線走強至1歐元兌1.03美元一線。

事實上,美國在歐盟、俄羅斯的配合下啟動阿富汗反恐戰爭之後,歐元走強的情況就一直持續著。

期間,由於國際社會確信美國最終贏不了“中歐俄”悉數反對的、美國意在通過控製“全球石油水龍頭”、借助“石油武器”、可以一舉擊垮歐元、擺平俄羅斯、最終控製中國能源供應的伊拉克戰爭,因此,即便美國中間突然扔下阿富汗反恐戰爭,按“原計劃(據說,911後僅5天,布什政府做出的最初決策是打伊拉克、而不是阿富汗)”單邊去打伊拉克戰爭,整體上也沒能有效幹擾歐元整體走強。

直到美國金融危機全麵爆發的2008年第三季度,在歐洲金融也被美國金融危機拖下水之後、歐元才真正結束強勢。

●2001年底之後,直至2008年中,持續支持歐元走強的是“一組因素”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不難看出,科索沃戰爭之後,一度被美國打至1歐元兌0.82美元水平的歐元,促其反轉的因素,既不是2001年9月11日發生的911事件,也不是2001年10月7日爆發的阿富汗反恐戰爭,更不是2003年3月20爆發的伊拉克戰爭,幾年以來,持續支持歐元走強的是“一組因素”:一個是2001年底日益彰顯的“美國需要歐盟支持其進行全球反恐戰爭”,另一個是“2002年歐洲經濟前景較美國燦爛得多”,還有一個是市場確信美國打不贏一場為“中歐俄”所共同反對的、旨在控製世界能源水龍頭的伊拉克戰爭。

不難看出,對比科索沃戰爭時的情況,在2001年底,歐美之間的態勢可謂換了個個:在科索沃戰爭時,是歐盟需要美國的支持才能打科索沃戰爭;在科索沃戰爭前後,當時美國“新經濟”正在“如火如荼”,而歐盟經濟則因為歐元剛剛推出這一巨大不確定因素、再加上科索沃戰爭最終也沒有徹底解決問題,而顯得前景不明。

而對比2001年底的情況,從2008年中到今,也就是歐盟金融被美國金融危機拖下水之後,歐美之間的態勢又有了新情況:

首先,在阿富汗的問題上,是美國仍然需要歐盟的支持;

其次,在經濟前景的問題上,由於被“歐盟環保經濟”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終以“美國的攪局”、“中國的堅持原則”、歐盟自己的自私自利而告失敗,

同時陷在金融危機之中、又均缺少“經濟引擎”的“歐美雙方”,其經濟前景都變得不明朗起來。

●“聯歐(元)製美(元)、遠交(歐元)近攻(美元)”

最後,通過對中國全球戰略的觀察,在中國堅決反對“G2”模式、堅決要求改革國際金融體製、公開“質問”美元本位製的合理性的背後,具體到貨幣問題上,中國總體奉行的是“聯歐(元)製美(元)、遠交(歐元)近攻(美元)”的策略。

所謂“聯歐(元)製美(元)”很好理解,至於什麽是“遠交(歐元)近攻(美元)”?我們的解釋就是:“遠交(歐元)”就是“聯歐(元)製美(元)”,“近攻(美元)”則指的是,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運行為開端,以中國加大中國與東盟經濟往來中的人民幣結算力度為契機,人民幣已經開始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實質性地”排擠美元了。

在這種情況下,引誘歐盟與美國聯手、從經濟、特別是金融上攻擊中國經濟,也就很容易被美國決策層包裝成一個“可以幫助歐美雙方共同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徑了。

就目前而言,一方麵,美國在拚命做出一副美國可選擇“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準備將大規模增兵阿富汗落到實處、最後全麵搞亂巴基斯坦通道”、從而戰略威脅中國的姿態;

另一方麵,美國也在放風“考慮向北京借道(實際上就是與中國一道維護巴基斯坦的穩定、繼續依靠巴基斯坦通道)”、從而擺出一副美國萬不得已,也可以選擇“將大規模增兵阿富汗計劃不了了之”,從而令“美國南亞政策”終向北京妥協,再轉而在科索沃問題上與歐盟攤牌、從而威脅歐盟的姿態。

最後,在格魯吉亞與俄羅斯於今天正式啟動“商業包機”的背後,是美國也在擺出一副“準備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且正在向俄羅斯交割‘東歐利益’”、從而同時威脅中國與歐盟的姿態。

●客觀上,有助於“提醒”歐盟不要做出戰略誤判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華盛頓“傾情表演”去“威、逼、利、誘”歐盟最好與美國一道聯手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否則歐盟東歐、中亞、南亞利益都、特別是中東、科索沃方向很可能受到巨大損失的大背景下,前國務委員唐家璿在不久前出版發行的外交生涯回憶錄《勁雨煦風》中詳細披露了中美雙方當年處理南海撞機事件的“真實細節”(按唐家璿的說法,披露這些細節可能會令某些人不高興,但它們是真實的),在“客觀上”也就起到了另一層“現實意義”:它有助於 “提醒”歐盟,基於科索沃戰爭的那段曆史,特別是,基於2001年4月1日前後的那段曆史(美國的戰略重心始終盯在歐洲(歐元)身上),不要做出戰略誤判。

●美國準備利用“聖誕炸機未遂案”去也門反恐,進一步渲染一種推斷

事實上,為了促使歐盟盡快做出戰略誤判,在阿富汗方向仍然在“傾情表演”的華盛頓,又仿效“911事件處理的完整路線圖”、準備利用“聖誕炸機未遂案”去也門反恐,從而進一步渲染中國既沒有能力、因此也不可能選擇與美國全麵對抗的推斷。

●美國擺出一副準備將對中國護航艦隊有特殊意義的“也門通道”徹底封閉的嘴臉

我們知道,也門與索馬裏一起,一左一右、死死夾住了亞丁灣聯通紅海的曼德海峽。

另外,我們也知道,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曾經停靠也門亞丁港進行後勤補給、也曾經緊急進入也門亞丁港附近海域規避風浪,因此,一個穩定、友好的“也門通道”,對缺少航空母艦、沒有海外軍事基地的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完成護航任務,保障途經亞丁灣的中國商船安全有著特殊意義。

不難看出,在“也門政府拒絕美國等外國部隊直接介入反恐”、而“美國專家稱:也門將同意美國在其領土建軍事基地反恐”的背後,是美國擺出一副“如果也門不同意,美國就準備強行進入也門反恐”、從而一把將對中國護航艦隊有特殊意義的“也門通道”徹底封閉的嘴臉。

●中國正在為蘇丹石油準備一個備用通道

值得強調的是,亞丁灣不僅是中國通往歐洲商船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國將“遭遇歐美製裁”的蘇丹石油運回中國的主要通道,顯然,盡管沿著中國外長近日訪問肯尼亞、尼日利亞的行程,我們不難看出中國正在為蘇丹石油準備一個備用通道(經肯尼亞上船)。

●中國的軍事思維也有必要“與時俱進”

但是,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真正要解決中國海上生命線的安全問題,除了全力推動與“非美國家”進行海上聯合護航的軍事合作之外(不僅僅局限於亞丁灣),還是得加快中國全球投送軍事能力的發展,這中間,既包括加快航空母艦的進程,也應該包括將海外建立軍事基地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在這些問題上,中國的軍事思維也有必要“與時俱進”,在中國已經發展到這個階段之後,就不要害怕這些動作會召致什麽“軍事威脅論”了,在我們看來,當中國的航空母艦成軍、海外軍事基地建成、且果真能從海麵上軍事威脅“應該受到威脅”的邪惡勢力之後,那種炒作起來的軍事威脅論反而就不存在了。

●仿效“911”又弄出了一幅“聖誕炸機未遂案處理路線圖”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不難看出,盡管美國決策者仿效“911事件處理路線圖”

又弄出了一幅“聖誕炸機未遂案處理路線圖”,並成功地獲取美國民眾的支持,準備強行進入也門反恐,將世界的焦點從阿富汗一下子拉到了千裏之外的也門,但其中心意圖始終在於“威、逼、利、誘”歐盟做出戰略誤判,從而與美國一道聯手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

●將歐盟推到中國對立麵的意義在於

而拉歐盟在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聯手攻擊中國也隻是個手段,其目的又在於通過歐美聯手攻擊中國經濟(包括在亞丁望灣一線給中國海上運輸線製造麻煩)給中國經濟造成困難、激化中國國內社會問題,一方麵將歐盟推到中國的對立麵,一方麵迫使中國在伊核問題做出實質性讓步。

而將歐盟推到中國對立麵的意義在於:

第一,它本身就是解構“中歐俄”之伊核協調的方案;

第二,一旦時機有利,美國既可借中國經濟對歐盟經濟的報複、轉身更加順利地解決掉歐元、也就是解決歐盟問題;

●迫使中國在伊核問題上做出實質性讓步的意義在於

而迫使中國在伊核問題上做出實質性讓步(比如,同意按美國開出的條件、與美國一道全麵製裁伊朗)的意義則在於,伊核問題將全麵導入美國的軌道。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伊朗就核燃料交換方案明確拒絕美國的最後期限(去年底)、且反而對美國發出一份期限隻有一個月之“最後通碟”的情況來看,在美國國防部昨天宣布對台灣出售“愛國者3”的背後,是中國拒絕按美國的條件去製裁伊朗。

●美國對台灣出售“愛國者3”的計劃一旦“落實”,可視為一種針對中國的戰爭準備

值得強調的是,美國對台灣出售“愛國者3”的計劃一旦“落實”,由於“愛國者3”具備一定的反導能力,可被整合進美軍反導係統,因此,它可視為一種針對中國的戰爭準備、是對中國國家安全的重大損害。

●中國必須進行堅決反擊,有兩個反擊方案可供考慮

對此,中國必須進行堅決反擊,作為反擊方案之一,中國可考慮默認伊核問題全麵升級。

這樣一來,一個月之後,如果美國沒有什麽辦法迫使伊朗、或者中國改變態度的話,狠話說盡的美國人,要麽就自己取消對台灣出售“愛國者3”的計劃,要麽就得自己去麵對伊核問題的全麵升級。此外,如果伊核問題全麵升級之後,美國還要繼續強硬,那麽,美國恐怕還得想著如何處理朝核問題的同時激化,並摁住日本旨在擺脫美國控製的“種種衝動”、包括核衝動。

●放鬆對中國出口常規武器“去向控製”也是可考慮的方案之一

此外,放鬆對中國出口常規武器“去向控製”也是可考慮的方案之一,特別是便攜式防空導彈與反裝甲單位,從而為另一場“蘇式阿富汗戰爭”做準備。

在對“伊核問題全麵升級”進行評估的時候,我們認為,如果美國繼續對伊朗玩強硬,伊始除了不斷宣布“取得核計劃的新進展”之外,我們不排除伊朗有 “悍然”核試的可能性,從而將伊核問題徹底地“朝核化”、弱化以色列的作用,全麵打亂中東安全格局,策應伊朗、土耳其、沙特、埃及等正在分頭組織的區域政治、經濟與軍事合作,從而將美國人正在玩的“也門反恐”消解於無形。

●真正要防範的是歐盟在美國“也門反恐”的催促下做出戰略誤判

顯然,就目前而言,對中國而言,由於“俄美”間不可能建立足夠的戰略互信,且事實證明,俄羅斯也一定要依托“上合(也就是中國)”才能在“歐美”之間最大限度地維護自己的戰略利益,再加上阿富汗就在中國身邊,巴基斯坦國內反美情緒日益增強,因此,不論是俄羅斯向美國提供借道、還是美國“實質性”大規模增兵阿富汗其實並不是最令人擔心的,真正要防範的是歐盟在美國“也門反恐”的催促下做出戰略誤判,從而與美國聯手在經濟、特別是金融上攻擊中國。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在中央政府開始加大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之後,就在今天,中國有關部門宣布了“股指期貨”與“融資融券”的試點計劃,在我們看來,在中國A股基本已經“全流通”的情況下,“股指期貨”與“融資融券”的試點計劃,某種意義上,可以視為中國針對“可能到來的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的戰爭準備。

而全麵提高A股市吞吐流動性的意義還在於,它可以對資金進出便利、從而更加容易受到衝擊的中國香港市場提供關健性的支撐。

●盡管美國一直在“傾情表演”,但距離拉歐盟聯手的目標還很遠

從歐盟主要國家(法國、德國)對增兵阿富汗的“最新態度”來看(法國聲稱不打算增兵、德國則聲稱要召開從阿富汗撤軍的國際會議),盡管美國一直在阿富汗方向“傾情表演”,再在又準備去也門反恐,但仍然距離拉歐盟聯手的目標還很遠。

●中國也在拉攏歐盟、並離間美國與其盟友的關係

另外,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從中國外交部將中國駐英國、駐日本大使調任外交部副部長的情況來看,中國意在強調“中國準備調整一向視美國外交為中國重中之重”、大部由中國駐美大使出任外交部長的慣例,準備提升“中歐關係”、“中日關係”的重要程度。

顯然,中國也在拉攏歐盟、並離間美國與其盟友的關係。

因此,在我們看來,不論是軍事鬥爭、還是經濟、或者金融鬥爭,中國必須、也正在做全麵鬥爭的各項準備工作,從而“做最壞的打算、去爭取最好的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