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09年12月11日

(2009-12-13 10:40:29) 下一個
美國表示以色列製定打擊伊朗核設施詳細計劃【華盛頓消息】美國官方人士說,以色列認為外交途徑不能解決伊朗的核問題就必須采取軍事手段,並製定了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詳細計劃。《阿拉伯聖城報》10日報道說,以色列對伊朗的核計劃非常擔心,認為伊朗已經對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如果伊朗核問題不能通過外加途徑解決,就必須采取軍事手段,並製定了摧毀伊朗核設施的具體計劃。報道引用來自美國政府高級負責人的消息說,以色列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計劃已經製定完畢,美國戰略分析專家魯文在接受以色列《國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位於華盛頓的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專家已經看過以色列製定的計劃,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國專家認為,應集中打擊伊朗的3個核設施,即伊斯法罕核設施、納坦茲鈾濃縮工廠和阿拉卡重水反應堆。摧毀這3個設施至少將伊朗的核計劃推遲好幾年。報道說,美國專家研究了以色列的打擊計劃後認為,打擊伊朗核設施的最佳途徑是從北線進入伊朗,也就是經敘利亞和土耳其邊界上空進入伊拉克,然後從那裏再進入伊朗境內,當然,從距離來說,還有一條線,就是經過約旦,但以色列方麵沒有選擇這條線路,原因是怕引起與約旦和沙特的憤怒,從而引起嚴重危機。以色列的計劃指出,為了做好隱蔽,以色列空軍將使用F―15和F―15戰機,並使用極其先進的技術對伊朗和以色列戰機經過國家的雷達進行幹擾,為徹底催誰伊朗上述3個核設施,以色列要出動90架戰機,同時還要動用以色列所有空中加油機,目前以色列共有5架大力士加油機和4架波音707空中加油機,因路途比較遠,以色列戰機來回都需要在空中加油。以色列打擊伊朗核設施計劃被媒體曝光後,伊朗立即作出了強烈反應。伊朗半官方的馬赫爾通訊社報道說,正在敘利亞訪問的伊朗國防部長瓦希迪9日指出,伊朗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如果以色列膽敢對伊朗動武,伊朗將毫不猶豫地對以色列武器庫和核設施進行打擊。【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美國戰略分析專家魯文在接受以色列《國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位於華盛頓的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專家已經看過以色列製定的計劃,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國專家認為,應集中打擊伊朗的3個核設施,即伊斯法罕核設施、納坦茲鈾濃縮工廠和阿拉卡重水反應堆。摧毀這3個設施至少將伊朗的核計劃推遲好幾年●“美以”繞個大圈圈整出個“潛台詞”其用意不可謂之不深、也不可謂之不廣!顯然,東方評論員想指出的第一點是:在美國人選擇一家以色列主流媒體、強調“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專家已經看過以色列製定的計劃”,且“看過之後”還“提出了自己看法”的“背後”,其潛台詞分明是如下意思:美國已經得到以色列具體的軍事打擊計劃,並認為以色列人的軍事打擊計劃“還須進一步優化”,不然,就達不到“至少將伊朗的核計劃推遲好幾年”的“軍事打擊目的”。我們想強調的第二點是,美國人也好、以色列人也罷,之所以繞一個大圈圈整出這麽個“潛台詞”來,其用意不可謂之不深、也不可謂之不廣!在進一步展開之前,我們再來閱讀兩則新聞。意外長稱阿富汗問題需政治解決方案【羅馬消息】據報道,意大利外長弗拉蒂尼10日發表講話稱,阿富汗局勢的穩定需要一個政治解決方案,僅靠大量增兵是遠遠不夠的。弗拉蒂尼在參加眾議院外交和國防委員會聯席會議前表示,美國及一些國家此前決定向阿富汗增兵“不是目的本身”,駐阿聯軍在阿富汗的最終目的是“把國家的命運和控製權移交給阿富汗人民”。他強調,軍事解決方案不能實現阿富汗的穩定,隻有通過與那些“脫離基地組織、放棄暴力並接受阿富汗新憲法”的塔利班人員進行對話,才有可能政治解決這一問題。弗拉蒂尼表示難,駐阿聯軍將會從2011年7月開始撤離阿富汗,目前需要確立一個有明確時間表和標準的“路線圖”。他說,意大利在向阿富汗派兵的同時,還將向阿提供農業援助、安全人員訓練等幫助。目前,意大利在阿富汗的駐軍人數為2795人。意政府上月同意向阿富汗增派1000名軍人及200名警察。意國防部長拉魯薩已表示,駐阿意軍將不會超過4000人。【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意大利外長弗拉蒂尼的說法,他在意大利眾議院講話透露出意大利自己、歐盟主要國家、甚至歐盟在阿富汗問題上的真實目的:●意大利外長的這個說法可謂是“八麵玲瓏”第一,他認為:美國及一些國家(這當然包括已經宣布增兵的意大利自己了)此前決定向阿富汗增兵“不是目的本身”,駐阿聯軍在阿富汗的最終目的是“把國家的命運和控製權移交給阿富汗人民(這當然也是意大利增兵的最終目的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意大利外長的這個說法可謂是“八麵玲瓏”:這既能為意大利不顧法國、德國的感受、而率先響應美國增兵阿富汗做“合理的內部解釋”,又能站在歐盟主要國家(包括法國、德國)的立場上,在中國麵前,為“歐盟主要國家”響應美國增兵阿富汗做“合理的外部解釋”,非常微妙的是,它還能站在“整個歐盟”的立場上,在中國、俄羅斯、及廣大伊斯蘭國家麵前,為歐盟響應美國增兵阿富汗做“合理的外部解釋”;●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值得強調的是,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它還能站在中國、俄羅斯、及廣大伊斯蘭國家、當然也包括歐盟主要國家,以及“歐盟”自己的立場上,向“支持美國的阿富汗政策”提出“諸多前提條件”,而這個“前提條件”歸納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那就是:在歐盟(或者歐盟國家)向美國提供“實質性阿富汗、巴基斯坦配合”之前,美國必須簽發一係列的“支票”,並保證兌現,且必須有一係列嚴格的程序加以約束,以確保這些“支票”絕對不能是“空白支票”。●意大利的這份態度,實際上巧妙地將“方方麵麵”的重大關切”揉合在了一起討論進行到這裏,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在阿富汗問題上,意大利的這份態度,實際上巧妙地將“方方麵麵(包括美國、包括中國、俄羅斯、也包括歐盟、甚至意大利自己)對自己全球核心利益的重大關切”、通過阿富汗這個“點”給揉合在了一起。由於意大利的增兵阿富汗計劃是奧巴馬“正式宣布大規模增兵”之後、由北約成員國提供的“附和計劃”中“規模最為龐大的一份(約1000人)”、也“最為及時的一份(12月3日既宣布增兵)”,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有一種觀點是非常值得重視,該觀點認為:意大利(其實就是歐盟)在包括阿富汗在內的一係列戰略方向“派兵問題”上的“有所進退”,極可能孕育著一場全球戰略格局層麵上的“重大衝擊”。為了更好地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先來閱讀一則資料。資料:意大利將向阿富汗增兵1千 召回維和部隊再派遣據路透社報道,意大利國防部長拉魯薩(IgnazioLaRussa)3日表示,為響應美國總統奧巴馬增兵阿富汗的新計劃,意大利將向阿富汗增派1千名士兵。此前,意大利媒體認為意將向阿富汗增派1500名士兵。周四,接受媒體采訪的意大利國防部長拉魯薩表示,與傳聞稍有不同,意政府決定向阿富汗增派1千名意軍士兵。拉魯薩說,此前的1500人“隻是個假設,我們永遠無法企及的規模,我們(所派的人數)少於那個數字”。拉魯薩表示,在未來數日內,意外交部長佛朗哥.弗拉蒂尼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舉行會談之後,意政府將宣布向阿富汗增派的具體意軍部隊的人數。當被問及意軍增兵人數是否是1千人時,拉魯薩說,“是的,我是這麽說”。拉魯薩一名助手向媒體透露,意大利方麵正在討論此次增兵阿富汗的部隊規模是否該在8百到1千人之間。一旦作出決定,意大利將逐步召回在巴爾幹半島和黎巴嫩執行維和任務的部隊,並在2010年將他們派遣到阿富汗。【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拉魯薩一名助手向媒體透露,意大利方麵正在討論此次增兵阿富汗的部隊規模是否該在8百到1千人之間。一旦作出決定,意大利將逐步召回在巴爾幹半島和黎巴嫩執行維和任務的部隊,並在2010年將他們派遣到阿富汗。●沒有“中俄”之一家的“真誠配合”,歐盟既不可能、也不敢將阿富汗這塊孤棋“走重”針對上述文字,我們對意大利到底增兵多少(是1500、還是1000、更或者是800)毫無興趣,由於阿富汗在“中俄”主導之上合的包圍之中,實為孤棋,沒有“中俄”之一家的“真誠配合”,對美國也好、北約也罷,不論是軍事手段也好、還是政治、甚至經濟手段也罷,都解決不了任何實質性問題。因此,歐盟也好、歐盟主要成員國也罷,既不可能、也不敢貿然地將阿富汗這塊棋“走重”,盡管歐盟也想進一步提升其中亞存在,並向南亞輻射其影響力。●歐盟維持其中亞存在的戰略意義在於值得強調的是,歐盟維持其中亞存在的戰略意義在於:其一,針對俄羅斯而言,歐盟維持其中亞存在既可維持北約的表麵團結、還可通過北約這個戰略平台,也就是利用北約解構前的“剩餘價值”、在歐盟政治、軍事整合進一步提高之前,主要是“依靠”美國的力量,從東歐、中亞兩個方向限製俄羅斯“對前蘇聯影響力伺機進行恢複的”任何努力。其二,針對中國而言,歐盟維持其中亞存在既可維持北約的表麵團結、還可通過北約這個戰略平台(在歐盟政治、軍事整合進一步提高之前,主要是“借用”美國的力量),從中亞、及南亞兩個方向阻絕中國對中東的輻射力,在此基礎上,歐盟甚至可以南亞為戰略支點、在中美激烈爭奪東南亞的過程中,伺機擴展歐盟在東南亞方向的影響力,從而在三個方向限製中國複興的任何努力。其三,針對美國而言,歐盟維持其中亞存在,可通過北約這個戰略平台,既可維持北約(歐美)“在歐洲之外”的表麵團結,在其一與其二的基礎上,還可擠壓“上合(中俄)”的戰略空間,並“伺機”製造北約(主要是美國)與上合(中俄)之間的“進一步對立”,而歐盟則同時伺機通過“俄歐新關係框架談判進程”這個戰略平台、借助俄羅斯的力量、通過強化對俄羅斯經濟(特別是能源)的整合態勢,慢慢擴大並固化“俄歐在經濟上的共同利益(比如繞開東歐的 ‘南流’與‘北流’項目)”,並作用於東歐與南歐,從而慢慢對美國的歐洲存在(特別是東歐、巴爾幹半島存在)形成“擠出效應”、從而為歐盟的地中海計劃最終取代美國的大中東計劃打下堅實的基礎。●站在歐盟的角度考慮問題,自己可以“保持主動”才是討論並形成“伊核最終解決方案”的時候其四,在實現“上述諸點”的基礎上,歐盟自然有能力在一係列重大問題上保持“主動”,這既包括歐元與美元之爭的層麵上保持主動,也包括在歐亞大陸(主要是歐盟、中國、俄羅斯、印度,涵蓋日本與英國這兩個孤懸於大陸之外的島國經濟)經濟整合的過程中保持主動,也包括在建立“新歐洲安全架構”、甚至“新全球安全秩序”的層麵上保持主動。值得強調的是,站在歐盟的角度考慮問題,隻有到了歐盟感覺自己可以“保持主動”的時候,才是與中國、美國、俄羅斯等認真討論、並直至形成“伊核問題最終解決方案”的時候。●歐盟需要利用北約(駐阿美軍)的“剩餘價值”因此,我們也就能夠觀察到:在向美國提供美國急需之“實質性阿富汗配合、與巴基斯坦配合”的問題上,歐盟總的態度是“消極應對”:一方麵要盡力利用美國決策者仍然沒有幻滅的、“旨在支配全球之既定全球戰略”的戰略幻想,“想盡辦法”將大量美軍留在阿富汗,因為歐盟需要利用北約(駐阿美軍)的“剩餘價值”、來掩護自己業已開始的政治與軍事整合、牽動並主導“俄歐新關係框架進程”,並展開其地中海計劃;另一方麵,歐盟又要盡力回避“過早地”向美國提供“實質性配合”、防止落入美國精心設計的陷井。●否則,對歐盟而言,不僅“上述諸點”難以實現,反將落入“美國圈套”否則,對歐盟而言,不僅“上述諸點”難以實現,反將落入掩藏在“美國極力要求歐盟提供實質性配合”之中的“美國圈套”:由於南亞方向是中國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該方向,一旦歐盟在“北約與中國”的層麵上與中國實質性對立,從而將原本非常靈活的“歐盟中亞、南亞政策”一步走“實”、或者走“死”,那麽,也就意味著不再有“雖未正式宣布、卻正在運行”的、在“共同打倒美元本位製”問題上達成了“某種共識”的“中歐俄戰略合作(這集中體現在伊核問題上)”;也就意味著北約(也就是美國)將繼續主導“歐洲安全框架”,也就意味著不再有被歐盟設計成“平衡北約地位”的“俄歐新安全框架談判進程”。這樣,美國所寄予厚望的、旨在“繼續分割”歐亞大陸的“為冷戰招魂的努力”、也就差不多成功了!●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一旦“冷戰”真的回來了,那麽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一旦“冷戰”真的回來了,那麽:在政治層麵上,則意味著“歐亞大陸(包括英國與日本)”將重新陷入“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在經濟層麵上,則意味著“歐亞大陸”完全陷入“南北撕裂”的“困境”;在軍事或者安全層麵上,則意味著“歐亞大陸”完全落入“北約與上合”的“對峙”(如果中俄屆時還能維持住上合的話),或者北約與中國、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對峙(如果中俄屆時無法維持住上合的話)。一旦局勢如此,那麽,最害怕“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美國,將充分發揮“歐亞大陸局外人”兼“北約領導人”的優勢,在歐亞大陸上,通過種種辦法,以“對峙” 激化“困境”、以“困境”強化“對立”,從而令歐亞大陸各個核心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不論在經濟層麵、還是政治、軍事層麵都無法進行有效合作,直至正在落實政治、軍事一體化的歐盟瓦解,中國正在推動的東亞一體化進程徹底中止,時刻準備恢複前蘇聯影響力的俄羅斯陷入“再分裂”,美國最終就可繼續維持並不斷鞏固“美元本位製”的地位、以及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一切霸權。●再談中國在“上合”“軍事同盟化”問題上一直有所保留的原因事實上,避免自己也一步將中亞、南亞政策走“實”、走“死”,迫使歐盟中亞、南亞政策“過早地、簡單回歸北約”,從而做出有利於美國的選擇,並實質性地解構“中歐俄”在伊核問題上的戰略協調,也是中國在“上合”“軍事同盟化”問題上一直有所保留的原因之一。●在“上合”“軍事同盟化”的問題上,中國有必要視局勢的不同發展而靈活調整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值得強調的是,由於美國已經宣布大規模增兵阿富汗,一旦美國“最終落實大規模增兵計劃”,那麽,視歐盟的態度(是否提供實質性配合,這一點很關鍵),則在“上合”“軍事同盟化”的問題上,中國有必要視局勢的不同發展而靈活調整。●兩項重要衡量指標其中,歐盟是否向美國提供“實質性阿富汗、巴基斯坦配合”、是否“實質性地與美國聯手”攻擊中國的經濟、特別是金融,應該是兩項重要衡量指標。●巴基斯坦總統公開呼籲“上合”接納巴基斯坦成為正式成員國值得注意的是,12月8日,已經將核武器控製權移交給總理的巴基斯坦總統紮爾達裏在伊斯蘭堡與上合組織秘書長會晤時強調了兩點:第一,“我們主張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的正式成員國,以便使巴基斯坦能夠積極參與該組織維持和平及地區經濟發展活動”。第二,“在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蔓延的背景下,正式加入上合組織對巴基斯坦極其重要,因為該組織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聯合打擊恐怖主義威脅”;●俄羅斯在巴基斯坦正式加入“上合”的問題上保持著“某種模糊性”就如我們在之前點評中所說,盡管印度總理辛格訪美之後立刻展開了俄羅斯之行,並從俄羅斯手中拿到了民用核協議,且以此要求俄羅斯再次就“俄製飛機發動機未經充許、不得裝配在準備出口至巴基斯坦的殲10戰機”做出某種“暗示”,也就是要“俄羅斯巴基斯坦政策”明確表態,俄羅斯也因此在巴基斯坦正式加入“上合”的問題上保持著“某種模糊性”。●俄羅斯“不願意”在這個問題上被印度“兩麵打牌、俄美通吃”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從俄羅斯總統明確表示“俄羅斯對擴大核俱樂部不感興趣”、拒絕承認印度為核國家,從而“不願意”在這個問題上被印度“兩麵打牌、俄美通吃”的“綜合情況”來看,一旦局勢進一步發展、並複雜化,比如美國決心“全麵落實大規模增兵計劃”並決心“實質性”動用俄羅斯通道,且歐盟卻“無意”向美國提供“實質性配合”,那麽:●方案之一作為方案之一,中國可考慮用“俄羅斯同意巴基斯坦首批加入上合”、交換“中國同意為上合組織安裝‘特定的’軍事功能”,以實現包括“巴基斯坦通道”與“中亞通道(也就是俄羅斯通道的中亞五國路段)”都處於“上合”軍事保護的局麵。●該方案的好處在於該方案的好處在於:對中國而言,可令對北約軍隊(主要是美軍)至關重要的巴基斯坦通道直接處於“上合(主要是中國)”軍事保護之下,並通過巴基斯坦、阿富汗國內“勢必日益強大”的反美力量,隨時控製該通道的“流量”。我們想強調的是,對俄羅斯而言,一旦北約(主要是美國)“實質性動用”俄羅斯通道,且巴基斯坦通道的“流量”又完全控製在“上合(也就是中俄)”手中,那麽,最直接的好處在於“俄羅斯通道”的價碼將立刻高企,且將“隨行就市”,在東歐方向受到北約擠壓的俄羅斯、也將立馬扼住了“擠壓者”的咽喉。●美國有“絕不能被俄羅斯扼住自己咽喉”的恐懼事實上,基於我們之前的大量分析,東方評論員認為:正是出於遲遲搞不定巴基斯坦通道的無奈(因美國全力支持而上台執政的現任巴基斯坦總統也因之而急劇搖擺,並交出了核武器控製權,巴基斯坦國內反美力量日益高漲,這是包括中國、俄羅斯、歐盟在內的所有‘非美力量’最可依賴的一隻力量),美國才會有“絕不能被俄羅斯扼住自己咽喉”的恐懼,而在這種無奈與恐懼下,美國也遲遲不敢“實質性大規模增兵阿富汗”,從而徹底將這招棋走“實”、繼而將自己的全球戰略徹底走“死”,最終將自己的“戰略軟穴”完全暴露給“中歐俄”。●一旦如此,“中歐俄核心利益”的另一個“集合點”很可能是“以色列核問題”對美國決策者而言,顯而易見的是,這招棋一旦走“實”走“死”、如遭中國、或者上合(俄羅斯也加入)的斷然反擊,再加上歐盟極可能在最關鍵的時刻反口一咬,美國勢必重蹈“因伊拉克戰爭勝而不利、遂令‘中歐俄核心利益’在伊核問題上‘突然集合’”之複轍。非常清楚,一旦如此,“中歐俄核心利益”的另一個“集合點”很可能是“以色列核問題”,並以此“全麵帶動”圍繞伊核問題之科索沃問題(歐盟的重中之重)、巴基斯坦問題(中國的重中之重)、格魯吉亞、烏克蘭問題(俄羅斯的重中之重)、日本問題(美國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支點)一齊朝向不利於美國的方向滑行,並徹底打掉美國“以以色列為戰略支點”的大中東計劃、“以阿富汗為戰略支點”的大中亞計劃,“以美日同盟為支點”的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也就是說,美國既定的、旨在支配全球的全球戰略、及支撐這一戰略的綜合實力,是極有可能在阿富汗“被就地殲滅”的。●阿富汗“既不是”說大規模增兵就可以大規模增兵、“也不是”說全麵撤軍就可以全麵撤軍的地方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通過上麵的討論,從全球的層麵去觀察問題,時局發展至今,我們已經不難看出,作為美國大中東計劃、大中亞計劃、及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整體重心”與“中間接合部”之所在,處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態。因此,從本質上講,阿富汗“既不是”一個美國人說大規模增兵就可以大規模增兵的地方,“也不是”一個美國人說全麵撤軍就可以全麵撤軍的地方。說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略投入”已經陷入“進退維穀”的境地、那是一點兒也不為過。●在毛澤東主席說了“我們允許美國重新做人(原話)”之後,尼克鬆才敢從越南全麵撤軍在這個問題上,當年的美國就是在“中國的沉默中”才得以順利撤出越南戰爭的整個過程,就非常具有參考意義。曆史告訴我們,當年,在中東局勢甚為緊張(前蘇聯甚至一度公開威脅要核打擊以色列)的大背景下,正是美國的尼克鬆總統於訪華期間得到毛澤東主席的“我們允許美國重新做人(原話)”、“美國要從越南撤軍,台灣不慌(原話)”、“客觀世界的發展是大動亂。我們始終是積極防禦,準備大亂,準備美國、蘇聯等國瓜分中國(原話)”之態度之後,才敢從越南全麵撤軍的。●再談幾個“兩回事”因此,盡管華盛頓已經宣布這樣做,且五角大樓也正式公布了一份所謂的“增兵時間表”,但在我們看來,“準備大規模增兵”與“實際大規模增兵”,“計劃好時間開始撤軍”與“能否順利撤軍”,就如“已經動用俄羅斯通道”與“實質性動用俄羅斯通道”一樣,完全是兩回事。●那種“美軍大不了就從阿富汗一撤了之”的說法是非常無知的!在這個問題上,不僅仍在“玩空手道”的美國人自己知道,“中歐俄”、包括印度、日本都心裏明鏡似!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曆史記錄擺在那兒!當今中國也“準備世界大亂”的“決心”也擺在這裏,因此,那種“美軍大不了就從阿富汗一撤了之”的說法是非常無知的!事實上,正是出於這種既不能輕易“進”、也不能輕易“退”的戰略兩難(至於空口說說,那是可以的),美國的阿富汗政策仍在“舉棋不定”。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以近日從70至80美元一桶價格區域的上限(80美元)回落至下限(70美元)的國際石油價格為例,如果美國目前已經是“實質性動用俄羅斯通道”而不僅僅是“已經動用俄羅斯通道”,那麽,石油價格是不可能回歸“下限”、從而擺出一副隨時可能突破該區域下限(70美元)、甚至擊穿俄羅斯心理下限(50美元)的姿態的。●俄羅斯屆時要有效地扼住“擠壓者”的咽喉,也是有前提條件的因此,對向美國提供通道的俄羅斯而言,對本質上仍處於“口水層次”的“美國阿富汗新戰略”也是警惕有加,屆時要有效地扼住“擠壓者”的咽喉,也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第一,在“借道”過程中,中亞五國的局勢必須可控,否則,稍有不慎,俄羅斯就有可能因一點兒“道路租金”而丟掉整個後院。但要確保這一點,僅靠俄羅斯的力量是不夠的,這需要中國的有效配合。第二,巴基斯坦通道主導權絕對不能落入北約(主要是美國)之手,否則,“俄羅斯通道”最終也賣不出個好價錢。這樣,原本可能在北約框架之外觀望的歐盟也可能重新向美國靠攏,俄羅斯憑借俄羅斯通道從美國那裏先前拿到的“東歐利益”也將回吐。●俄羅斯媒體公開抱怨說“俄羅斯將在中亞向北京讓步”我們知道,經過兩年建設,橫跨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通往中國的中亞天然氣管道,將於下周通氣,管道分AB雙線同時鋪設,單線全長1833公裏。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出席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開通儀式,並從12日開始順訪哈薩克斯坦與土庫曼。不可否認,這是中國擴大中亞影響的標誌性項目。而該項目是與俄羅斯的”阿爾泰“項目同時出現的,可後者還完全停留在圖紙上。為此,有俄羅斯媒體公開抱怨說“俄羅斯將在中亞向北京讓步”、並感歎說“中亞現在隻有一個資金雄厚的大國--中國,今天的俄羅斯贏不了中國”。●“借道”問題對俄羅斯而言,也是個“兩回事”的問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俄羅斯向美國提供“借道”的諸多意圖中,的確有“順勢將中國擠出中亞”的心思,但是,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也不難看出,在“美國新阿富汗戰略”於“其它大國伺機而動”的危險中處於進退維穀的同時,“借道”問題對俄羅斯而言,也是個“借道”與“實質性借道”是“兩回事”的問題,而在 “實質性借道”的層麵上,也是個“不是說借就能借”的問題,也就是說,盡管俄羅斯對中國在中亞擴張影響力非常警惕、也心存不滿,但由於“上合”這個戰略平台是否穩定,對俄羅斯國家安全與穩定的重要性更甚於中國。因此,在向美國提供“實質性借道”的問題上,俄羅斯也必須考慮到中國的“相關關切”,顯然,屆時,巴基斯坦正式加入上合,就是“相關關切”之一。●所有這些就是“上合特定軍事功能”需要“特殊考慮”的事情了對中國而言,巴基斯坦是不容有失,一旦巴基斯坦政府主動邀請,上合(主要是中國)軍事力量則考慮前出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地帶“反恐反毒”,為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建立軍事遮斷。而為了巴基斯坦政府的壓力不至於過大,在需要的時刻,上合(主要是俄羅斯)也必須限製俄羅斯通道的“流量”,最起碼要保留這種戰略可能性。但要做到這一點,僅靠中國的力量是不夠的,這需要俄羅斯的有限配合。事實上,從普京日前公開大讚斯大林建立前蘇聯的功績、從而用“俄羅斯絕對沒有放棄恢複前蘇聯影響力”來“測試”中、歐、美對此的戰略反應來看,就有點兒這個意思!顯然,所有這些就是“上合特定軍事功能”需要“特殊考慮”的事情了。●對歐盟而言,如果俄羅斯不願意“借道”,可考慮向中國借道假如歐盟駐阿富汗部隊因歐美在“東歐問題上談不妥”而“不願意”向美提供“實質性配合”,那麽,對歐盟而言,如果俄羅斯不願意“借道”,可考慮向中國借道,或者繼續通過巴基斯坦通道進行補給,但前提是配合上合(主要是中國)盡力維護巴基斯坦通道的穩定。而對於美國而言,如果不敢實質性動用俄羅斯通道,也可以考慮向中國借道,並繼續使用巴基斯坦通道補給,這樣,也就意味著“俄歐新關係框架”已經開始在歐洲方向“擠兌”北約(美國)的地位了,也就意味著俄羅斯將向歐盟提供“通道”,也就意味著美國開始願意與中國一道維持巴基斯坦通道、南亞局勢的“暫時穩定” 了。●而在中國掐住駐阿美軍的補給線、俄羅斯掐住駐阿歐盟部隊的補給線之後但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意味著“中歐俄美”在阿富汗的影響力將處於某種“暫時的平衡狀態”,作為在阿富汗駐軍最多的美國,還有在阿富汗繼續大規模增加兵力的必要嗎?恐怕就是想增加,中國與巴基斯坦也不會充許!作為一種可能性,在中國掐住駐阿美軍的補給線、俄羅斯掐住駐阿歐盟部隊的補給線之後,歐美在科索沃、中東方向(也就是地中海計劃與大中東計劃之間)的矛盾就會集中暴發出來。那時候的大國角力,恐怕就是另一副局麵了。●“中俄”是有條件在“上合”內部達成某種共識的我們認為,像這種“總體上”有利於北約分裂的事情,特別是,有利於俄羅斯通道“經濟效益”最大化、有利於巴基斯坦通道“安全係數”最大化的事情,“中俄”是有條件在“上合”內部達成某種共識的。●另一種可能性另外,作為另一種可能性,一旦美國決心“全麵落實大規模增兵計劃”並決心“實質性”動用俄羅斯通道,且歐盟“決心”向美國提供“實質性配合”,那麽,這意味著“歐美”在東歐、中東、巴爾幹、南亞等一係列戰略方向已達成全麵戰略合作,也就意味著俄羅斯利益將在東歐、中亞、中東方向受到北約組織的巨大威脅,中國利益將在南亞、中東、中亞方向受到北約的巨大威脅。作為方案之一,中國可考慮用“俄羅斯同意巴基斯坦首批加入上合”、交換“中國同意上合軍事同盟化”:一方麵以“上合”的組織名義將北約駐阿富汗部隊徹底包圍、並用種種手段(包括以反恐名義直接進駐阿富汗,選擇戰略要地安營紮寨,限製、監視北約部隊的行動;也可以反毒名義封鎖阿富汗邊境、限製北約軍隊的補給水平)全麵限製其活動能力;另一方麵,則為下一次觀察員國--伊朗、一旦需要就隨時加入“上合”準備好“一切法律文件”、並以此來策應“伊朗一旦需要就可能進行的核試驗”。●這種大亂的局麵是有利於“光腳的(中歐俄)”,而不利於“穿鞋的(美國)”顯然,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不難看出,不論哪種可能性,都意味著局麵大亂,但總體上看,就目前這種國際政治、軍事、特別是經濟秩序而言,這種大亂的局麵是有利於“光腳的(中歐俄)”,而不利於“穿鞋的(美國)”,因此,在“穿鞋的(美國)”未敢在阿富汗方向、南亞方向一步將棋走“實”、走“死”之前,“光腳的(中歐俄)”能做的,就是在“遠離”阿富汗的地方、在其它方向、瞄著阿富汗問題“快速落子”,並盡可能製造新的變化,從而一方麵讓“舉棋不定”的“穿鞋的(美國)”更加“舉棋不定”,一方麵,卻盡量利用對方“舉棋不定”的茫然,由“子”到“片”,一邊進行利益交換,一邊快速布局!●意大利準備從巴爾幹、黎巴嫩“抽兵”,再向阿富汗“增兵”討論進行到這裏,我們再去觀察有關意大利增兵的那則資料,也就不難發現,在意大利準備從巴爾幹、黎巴嫩“抽兵”,再向阿富汗“增兵”的計劃中,在意大利外長還沒有增兵,卻在那裏大談“阿富汗局勢的穩定需要一個政治解決方案,僅靠大量增兵是遠遠不夠的”的情況下,結合歐盟不顧以色列的強烈抗議、開始公開支持 “以巴分享聖城椰魯撤冷(這是以色列所謂的巴勒斯坦建國方案不得觸及的紅線之一)”的最新立場來看,我們正在全麵研究這樣一種可能性:有意在聯合國框架下、向海外派出“維和作戰部隊”的中國,是有可能填補“意大利”、或者“歐盟”向阿富汗增兵所留下的“空缺”的。如果是,那麽,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也就意味著中國將由此切入科索沃問題、或者中東和平進程,也就意味著中國與歐盟在“借道”問題上,就更加容易商量!中國與歐盟之間,在歐盟介入朝核問題多方會談的問題上,在歐盟“破功”美國組織的APEC的問題上,就更加容易商量!這就是說,在意大利、或者歐盟國家“如何增兵”阿富汗的問題上,極可能孕育著一場全球戰略格局層麵上的“重大衝擊”。●在阿富汗問題上,如果美國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局麵的迅速明朗化從“美以”近日再次放風“以色列已經準備好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而伊朗也強硬反擊稱“如果伊朗受到攻擊,伊朗也準備軍事打擊以色列的核設施”的綜合情況來看,在“大規模增兵阿富汗”與“借道”問題上,如果美國稍有不慎,並招致中國、或者俄羅斯的斷然反擊(不要說直接出動軍事力量了,即便是中俄中的任何一家向阿富汗反美武裝提供足夠的“毒刺”、“短號”式的對空、對裝甲導彈,侵阿美軍就是第二支蘇聯軍隊,且將比侵阿蘇軍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要知道,前蘇聯軍隊侵占阿富汗時,蘇聯與阿富汗接壤,在後勤補給上,較駐阿美軍方便得多,既便這樣,也失敗了),由於阿富汗戰爭是場美國不可能打贏的戰爭,因此,就很可能導致局勢的迅速明朗化,並促使“中歐俄”的核心利益在“以色列核問題”上“突然集合”,結合阿拉伯國家“核檢以色列”的強烈要求,“中歐俄”是有能力迫使以色列不得不尋求“非美國主導的中東多邊安全保障機製”,從而直接在中東方向“掏空”美國的全球戰略的。但是,“中歐俄”之間的全球核心利益最終如何協調,也不是個容易的事情,這需要“中歐俄”也要走一步看一步。●美國其實在寄希望於這兩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最後能夠鬆動立場”,從而扭轉自己的被動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美國在阿富汗擺出了一副“準備破罐子破摔”的姿態,但由於其軍事贏麵極小,美國為“威逼利誘”歐盟由此加入其阿富汗新戰略、並與美國一道聯手攻擊中國的經濟、金融,還在此前準備了“迪拜世界倒債”事件,並動用自己的評級機構降低希臘國債信用級別,從而將“有可能破產”的希臘這個“金融測試點”也一並加入對歐盟的“金融承受測試”、對歐盟進一步施加壓力,但從歐盟在“以巴問題和平”問題上、增兵阿富汗問題上對美國傳達的“強烈不滿”來看,“美國阿富汗新戰略”更多地是在“戰略威懾”巴基斯坦與伊朗,並寄希望於這兩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在軍事威脅下“最後能夠鬆動立場”,從而扭轉自己的被動。對此,“中歐俄”、特別是“中俄”有必要從戰略層麵為這兩個國家提供安全支撐。至於如何去實現這一點,再次“認真討論”巴基斯坦、甚至伊朗加入上合的手續問題,就很值得考慮!而歐盟在“分享聖城”的問題上對以色列公開施加壓力的動作,表麵上看是個中東和平問題,但其實也是在有意與“美國的伊核政策”拉開距離。至於一邊“頂住美國的強大壓力、拒絕在今年內解決普間座軍事基地問題”,一邊又讓執政黨領袖小澤率領“半個日本國會”高調訪問北京的日本,更是一副“局勢明朗之前保持觀望”的心思。倒是那個仍然對“美韓自由貿易協議”有期盼的李明博政府,堅持說要往阿富汗增兵,但是,他又“反方向地”同時做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讓自己的手下與朝鮮一道,組團去“認真考察”中國與越南的經濟開發區。或許因為這,我們注意到,誓言報複的朝鮮政府,卻對李明博政府“公開獎勵參加西海軍事衝突的韓國軍人”一事,以“沉默”對之。●“要談大家就好好談,要玩大家就使勁玩兒!另外,在“中歐”或者“南北”之間本可以“商量著辦”的氣候問題上,已經演化成“中美”之間的“高聲對罵”,至於何以如此,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在此不再重複。對此,我們隻想補充兩點:第一,美國是個攪局者,為了防止會議達成協議,令中歐在“低碳經濟”上找到共同點,從而令“世界經濟增長點”於二戰後首次根植於美國之外,是為了攪局而攪局;第二,從中國與會代表對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與會代表及所持“不公平觀點”進行“毫不留情”的批判來看,中國政府的正確態度倒也驗證了我們之前的一個評語,那就是:如果有誰對本次會議“並不重視”,那是愚蠢!但如果有誰對此次會議“過於重視”,那是笨蛋!顯然,從中國官員猛烈PK美國官員的態度來看,無非就是“要談大家就好好談,要玩大家就使勁玩兒!除了私心很重、又有心借此與美國爭奪世界經濟主導權的歐盟之外,誰還真拿會議失敗當回事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