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09年11月06日

(2009-11-08 05:13:56) 下一個

  
  捷克擔心喪失國家獨立性 考慮退出歐盟
  
  
  【綜合消息】俄塔斯社11月5日報道,捷克總統行政辦副主任彼得•蓋耶克表示,因擔心加入《裏斯本條約》後國家可能會喪失獨立性,因此捷克可能考慮退出歐盟。
    俄塔斯社5日報道,蓋耶克向記者說:“接受《裏斯本條約》意味著我們喪失主權,我們將重新將其拿回。其中一個可能性比如退出歐盟。”
    據報道,捷克總統克勞斯在最後簽署《裏斯本條約》時都持懷疑態度。克勞斯一直堅持獲得該條約作為基本權力的特例。克勞斯特別要求對戰後蘇台德區財產和法律安置予以保證。1945年,德國戰敗,蘇台德地區重歸捷克斯洛伐克,當地的數百萬講德語的居民被驅趕到德國。10月30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上,歐盟答應給捷克補充保證,克勞斯最終簽署了該條約。
    報道指出,捷克憲法法院曾通過決議,《裏斯本條約》不得違背該國憲法。
  
  
  
  【時事點評】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蓋耶克向記者說:“接受《裏斯本條約》意味著我們喪失主權,我們將重新將其拿回。其中一個可能性比如退出歐盟。”
  
  ●歐盟用一份“補充保證”換取了捷克的“簽字畫押”
  
  我們知道,就在幾天前,在歐盟其它國家接受了自己在《裏斯本條約》上簽字的“前提條件”、也就是“捷克特別要求對戰後蘇台德區財產和法律安置予以保證”的“補充保證”之後,這位自稱“在最後簽署《裏斯本條約》時都持懷疑態度”的捷克總統、才在該條約上簽字畫押的。
  
  不過,我們想強調的是,盡管歐盟其它國家最終是用一份“補充保證”換取了捷克的“簽字畫押”,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法國總統薩科齊也曾以“如果捷克拒絕簽字、就要將其開除出歐盟”的狠話,對捷克進行過“公開威脅”。
  
  
  ●《裏斯本條約》通過的背後“包裹著”這樣幾層因素
  
  
  因此,在“捷克總統最後簽署《裏斯本條約》時都持懷疑態度、而簽了字後又想退出歐盟”的背後,其實“包裹著”這樣幾層因素:
  
  第一,它是歐盟其它國家“被迫”向捷克扔了一枝胡蘿卜的“結果”;
  
  第二,它也是捷克“不得不”接受歐盟其它國家之“公開威脅”的“結果”;
  
  
  ●它是美國出賣了東歐小國利益的必然結果
  
  第三,它是美國“準備”向俄羅斯進行一定戰略讓步(犧牲歐盟及美國自己的東歐利益)、以換取俄羅斯通道的“後果”;
  
  第四,它還是美國“準備”向歐盟進行一定戰略讓步(為了拉歐盟一起針對中國、特別是在經濟、金融上全麵攻擊中國,而不再不顧一切地支持波蘭,從而未能阻止波蘭在歐盟國家的壓力下簽下《裏斯本條約》)的“後果”;
  
  第五,基於第三與第四,顯然,它也是美國出賣波蘭、格魯吉亞、烏克蘭等東歐國家的結果;
  
  第六,就如我們之前所說,由於波蘭在歐盟的重壓之下簽字,之後,如果沒有美國的強力支持(特別是經濟上的)、捷克是很難扛住歐盟的強大壓力的。
  
  同樣,基於“第四”的原因,在“大國間的主要交易平台”並未“實質性地”從地中海方向(包括中東、科索沃)推回到“南亞方向”的情況下(這正是美國目前想做到的),美國也無法向捷克提供“足以拒絕”歐盟威脅的必要支持。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它還是美國出賣波蘭、格魯吉亞、烏克蘭等東歐國家利益、從而迫使這些國家向“歐盟共同利益”屈服的必然結果。
  
  
  ●它是美國既出賣俄羅斯、又出賣歐盟、還出賣自己的東歐政策的“後果”
  
  
  第七,它是美國既對俄羅斯出賣“美國自己與歐盟”的東歐政策(在格魯吉亞、烏克蘭問題上讓步)、同時又對歐盟出賣“美國與俄羅斯”的東歐政策(不再不顧一切地阻止《裏斯本條約》通過)的“後果”。
  
  第八,它還是美國既賣自己、又出賣俄羅斯、還出賣歐盟的東歐政策,從而導致“被美國共同出賣過”的歐盟與俄羅斯也重新開始靠近、並討論“包括東歐問題在內雙邊合作”的“後果”。
  
  
  ●它是美國“又想回過頭去”重撿東歐牌、阻止俄歐重新開始靠近的“後果”
  
  第九,也是最有意思的,在“第八”的情況下,這還是美國“又想回過頭去”重撿東歐牌、謀略阻止俄歐重新開始靠近、且是快速靠近的“後果”;
  
  值得強調的是,這裏所說的快速靠近,除了安全層麵的,在經濟層麵上看,它既有“能源供應網絡”的因素,更有“高速鐵路網絡”的因素。這一點,我們稍後再做展開。
  
  
  ●美國施展的這些手段根本就是在自相矛盾
  
  
  第十,在經過“第一”至“第九”的過程後,我們再去看捷克的“反悔”言行、再去聽美國準備在波蘭布署軍隊的“放風”,再去觀察英國外相5年來首次訪俄等一係列反複,也就不難明白到底是為什麽了。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在歐洲方向、或者在歐盟與俄羅斯之間所施展的這些手段根本就是在自相矛盾!
  
  
  事實上,由於這一連串的過程中都有著強烈的中國因素,顯然,一旦考慮中國因素,考慮到美國的中東政策、東歐政策為“美國南亞政策”所做的巨大犧牲,或者說,考慮到“美歐、美俄關係”為“美中關係”所做的巨大犧牲,那麽,這些手段還有個顯著特征,也是最令美國決策層不爽的,既:事實證明,這些“玩意兒”還沒有來得及傷到中國、卻好像已經傷著了美國自己!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再來閱讀兩則新聞。

美智庫警告美國在亞洲被邊緣化 建議將APEC與東亞峰會合並
  
  
  【華盛頓消息】 據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訪問亞洲之前,美國著名智庫外交關係理事會(CFR)發出警告,如果美國不采取積極行動,其在亞洲影響力麵臨被邊緣化的風險。
  
  CFR資深研究員方艾文(Evan A. Feigenbaum)和大西洋理事會高級顧問曼寧(Robert A. Manning)4日聯合發布報告建議,美國必須在改變亞洲多邊機構方麵發揮更具有戰略性的作用,包括支持將包含美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與不包含美國的東亞峰會合並。
  
  報告指出,隨著亞洲政治和經濟力量的增長,他們的領導人試圖建立多邊框架,以擴大他們的影響力,而美國過去10多年卻袖手旁觀亞洲地區組織變成新的多邊集團的“大雜燴”。
  
  報告警告,這種不作為將使美國從長遠看在亞洲被邊緣化,因為一些亞洲多邊組織已演變成對美國公司不利,或者與美國目標相抵觸的經濟和金融機製。
  最近日本提出建立“東亞共同體”,美國沒有被包括在內,引起美國的戒心。
  報告認為,多邊合作的最大挑戰來自東北亞。他們建議以“六方會談”為契機,將之發展成除朝鮮之外的“五方機製”,討論諸如油氣、地區經濟合作、環境挑戰、民用核能安全等跨國問題。至於東盟,作者建議,不能完全依賴這個正式的多邊組織,還要加強與印尼和越南的雙邊接觸。
  兩位作者方艾文和曼寧都曾任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方艾文曾在美國駐廣州領事館常駐,會中文,曾是美國前副國務卿佐利克的顧問。
  
  
  
  中國今日將與俄羅斯北約等商討亞丁灣分區護航
  
  【北京消息】據媒體報道,中國國防部發言人五日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中國對護航國際合作持積極、開放的態度,願在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框架下,與所有相關國家和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雙、多邊護航合作,共同維護亞丁灣、索馬裏海域的和平與安寧。
  根據聯合國索馬裏海盜問題聯絡小組第一工作組要求,中國國防部將於十一月六日至七日舉行亞丁灣護航國際合作協調會議,俄羅斯、日本、印度、歐盟海軍、多國海上力量、北約等執行獨立或聯合護航任務的國家和組織將派代表參加。此次會議是今年八月巴林護航國際合作協調會議的續會,主要討論在亞丁灣實行分區護航合作,以形成亞丁灣護航國際合作的最佳做法。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訪問亞洲之前,美國著名智庫外交關係理事會(CFR)發出警告,如果美國不采取積極行動,其在亞洲影響力麵臨被邊緣化的風險。
  
  
  ●李光耀“拉美國製衡中國”之論調的“具體實施方案”中的一種
  
  
  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份搶在奧巴馬訪問亞洲之前發表的所謂報告,在某種意義上講,不過是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日前公開叫囂“拉美國製衡中國”之論調的、“具體實施方案”中的一種。
  
  我們注意到,該報告一共提出了六大建議:
  
  第一,建議美國要出席亞洲各種會議,保持強有力的存在;
  
  第二,認為美國決策者“應集中解決可合作的問題,而不要糾纏於難解決的安全問題”;
  第三,報告提醒美國政府“不要拘泥於正式多邊組織”,並認為“為應對危機臨時組成的多邊同盟有時更有效”;
  
  第四,報告警告美國政府:要更嚴肅對待區域內貿易自由化,並通過多哈回合抵消區域貿易協定的影響;
  
  第五,建議美國“不要回避沒有美國參與的區域組織”,而“要多與盟友協調”;
  
  第六,報告最後的結論是:美國應該在亞太區域發揮領導作用,實現的方法是“支持APEC與東亞峰會合並”。
  
  
  ●對李光耀、及新加坡政府一些反華做法的批判
  
  為了更好地解讀這份報告,有必要回顧一下曆次點評中,我們對李光耀、及新加坡政府一些反華做法的批判。
  
  第一,在曆次有關新加坡的點評中,東方評論員始終都在強調這樣一個觀點:從李光耀時代起,新加坡就非常熱衷於將自己塑造成世界大國關係的“中間人”的角色,或者將自己設置為“可被利用”的戰略支點,使各方有求於己,從而提高其國際地位。
  
  
  顯然,年歲已高的李光耀先生,他的這次“傾情演出”首先就說明了一點:不論是李光耀先生本人,還是他及他兒子(李顯龍)領導下的新加坡,多年過去了,其“政治手腕”仍然沒有超出上述套路。
  
  
  第二,在過去的點評中,我們一向認為:自李光耀創造了新加坡的經濟奇跡之後,由於小國的危機感、李光耀在國際事務“大有作為的願望”一直“十分強烈”、想通過所謂的“大國外交”來為新加坡謀取最大的政治、經濟利益。
  
  
  
  ●每有風吹草動,新加坡就會跳出來叫囂一二的真正原因
  
  
  顯然,在歐美金融危機這麵透鏡的全麵透視下,由於美國的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已經開始衰落,中國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的全麵提升,歐盟政治整合進程也有了實質性的飛躍,全球政治、經濟、軍事秩序也由此走到了“麵臨一場巨大變革”的時刻,而這種“巨大變革”相當程度上將以“全球金融遊戲規則的革命”來實現。而這變革一旦成為現實 ,將不可避免地、徹底衝擊新加坡經濟的生存空間。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上升,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慢慢成為東亞、甚至世界的重要拉動力量,人民幣國際化也就慢慢提上日程,中國香港、上海、大連、天津等地,“共同承擔起”東亞、亞洲、以至世界金融中心的進程也日益加速。別說“隻有金融與轉口貿易”的新加坡了,即便是有強大金融資本與製造業作支撐的日本東京“金融中心”、早就開始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非常清楚,站在新加坡的角度來看問題,如果這種國際變革、特別是國際金融遊戲的變革不能阻止,如果中國的複興無法阻擋,那麽,中國所主導的東亞、甚至亞洲經濟,是不可能讓服務於它的金融中心遠離中國國境、或遊離於中國的管控之下的。
  
  
  ●李光耀公開叫囂“製衡中國”的潛台詞
  
  
  顯然,在李光耀公開叫囂“製衡中國”的背後,其潛台詞就是:
  
  第一,僅就資本市場而言,僅局限在亞洲範圍而言,不論是中國香港、還是上海,都必然擠掉新加坡、東京這些現有亞洲金融中心的位置;至於被印度給予厚望的孟買金融中心,也就更加沒有了希望。
  
  在這一點上,為了為新加坡爭取一點機會的李光耀、其用心極為險惡,一句“......日本與印度擔負不起製衡中國的重任......”,就將新加坡的那點私利、夾雜在“中國與日本、印度”的“國家對立”之中了。
  
  
  ●將“新加坡金融”的那點兒未來、托付在了中國與美國的“資本對立”之中
  
  
  第二,就國際市場定價權而言,不論是中國香港、特別是上海、大連、天津等證券與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包括擬建的石油等期貨市場),必然擠占紐約金融中心與倫敦金融中心等的位置。
  
  在這一點上,為了給新加坡保留一點兒希望的李光耀、其用心同樣極為險惡,一句“......美國在中國崛起的時候,應該更加積極介入區域內事務,不然等於是把世界領袖地位的角色拱手讓人.....”,就將“新加坡金融”的那點兒未來、托付在了中國與美國的“資本對立”之中。
  
  總之,在幫助美國遏製中國、或者拉美國遏製中國的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弱、減慢”香港、或者上海等中國城市挑戰自己亞洲金融中心地位的“潛力和速度”,當然,這僅僅是從新加坡想保住其國際金融中心這一層麵來說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才是每有風吹草動,將金融視作支柱產業的新加坡就會跳出來叫囂一二的真正原因。


 ●遠的不算,就最近幾年,新加坡針對中國的挑釁性叫囂有三次之多
  
  
  粗略一算,這樣的叫囂主要有這樣幾次:一次是2003年,中國抗擊非典的時候,新加坡就“極其聰明”地確信中國不可能很快從非典中恢複過來,並據此徹底地調整“新中關係”,具體表現就是:時任新加坡總理的吳作棟當時第一個跳出來,不僅公開叫囂說“不要將雞蛋放在中國這隻藍子裏”,還“拒絕如期訪華”,最後,新加坡的這位總理,竟然還曾公開以“第一個敢挑釁中國的政治領袖”而自鳴得意。
  
  
  那次的結果又如何呢?結果是:在中國舉國動員迅速控製疫情之後,在中國經濟不僅沒有就此陷入衰退、反而迅速反彈之後,那位自以為聰明的新加坡總理又腆著臉四處遞話、並“請求盡快訪問中國”。
  
  值得強調的是,吳作棟的愚蠢不過是表麵上的活動,真正背後決策新加坡政策的,仍然是那位所謂的新加坡之父--李光耀先生。
  
  
  
  還有一次是2004年,也就是陳水扁3月用“兩顆子彈”再次當選台灣總統之後,當年4月份美國副總統切尼訪華並“不成功”。切尼氣哼哼地回去之後僅僅隻有三天的功夫,美國學術界就立刻拋出了“一中政策”是個神話的說法。
  
  
  顯然,當時美國新保守勢力正處於伊拉克戰爭“勝而不利”的尷尬之中,拋出這個“神話”的說法,分明是在給北京以顏色看:當時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北京不按美國的要求、在聯合國向美國提供“伊拉克配合(要通過一份伊拉克決問題議案)”,那麽,華盛頓就會將“一中政策”當牌來打。顯然,華盛頓這種套路在於:先製造輿論,試試“國際水溫”,真實意圖在於用“台灣問題國際化”來威脅中國、逼中國就範。
  
  
  但北京用一份“517”聲明、以中國政府“不怕鬼、不信邪”斷然警告“台獨”,從而拒絕提供美國所需要的“伊拉克配合”。最終迫使美國修改了該決議案主要條款。
  
  
  ●“鼻屎國”的典故
  
  
  我們至今仍然記得,中美間的這種較量直到當年7月份時進一步激化。當年7月,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的賴斯訪華也訪問失敗。美國決策層似乎決心向中國正式開打“台灣問題國際化”這張牌,也就是在這個的時候,新加坡又一次第一個跳了出來:不顧北京的一再警告,在賴斯失意地離開北京、順訪新加坡之後,李光耀的兒子、時任新加坡副總理的李顯龍,楞是要以所謂“私人身份”訪台,從而執意為美國準備打“台灣問題國際化”這張牌測試水深、探測可行性。無奈“國際回聲”甚少,不要說歐盟與俄羅斯這些勢力中心,就是東盟國家中,竟然一個也不跟風。美國人當時決心打的那張牌最終也沒能打出來。
  
  
  那次的結果又如何呢?結果是新加坡遭到中國政府的一係列猛擊(停止雙邊的官方人員往來、停止新加坡在中國的重大經濟項目、全麵停止中新自由貿易區談判等等),期間,新加坡媒體也有如這一次為李光光耀辯護一般,集體為李顯龍的“私人行為”辯護。其中最經典一句就是口不擇言地稱“中國以大欺小”。
  
  而那位被世人形容為“睿智”的李光耀也是公開支持他兒子的行為 ,李顯龍一開始也是拒不認錯。
  
  
  就這樣,李顯龍從“副總理”一直挺到了“正總理”,最後,在中國“就是要以大欺小”的連續棒殺下,新加坡還是挺不過去了,李顯龍本人不得不以新加坡總理的身份,發表了一篇核心內容為“新加坡反對台獨....明言台獨不可能成功....”的正式講話、從而“公開低頭”,並因此被時任“台灣外長”的“陳唐山”公開罵為“鼻屎大的國家”。這就是所謂“鼻屎國”的典故。
  
  
  ●新加坡政治決策者、或者李光耀父子到底是明智還是愚蠢?是遠見還是短視?其實早有答案!
  
  
  至於這一次,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終於親自上陣攻擊中國,他的兒子也已及時地以總理身份為其言行“背書”,同樣,新加坡媒體也一如既往地為這對父子的言行張目。
  
  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從曆史上去看,新加坡政治決策者、或者李光耀父子到底是明智還是愚蠢?到底是政治遠見還是政治短視?其實早就有了答案;至於新加坡將因李光耀的言行得利還是失利,其實也早就有了“可供參考的答案”。
  
  由於事情仍在演化之中,特別是,由於新加坡的這次攻擊表麵上看比任何一次都要露骨,但由於美日同盟關係、歐美同盟關係較之前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也由於國際政治、軍事處境、特別是經濟處境,相對而言,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有利於中國、而不利於美國,因此,來自“李光耀資政”的這份叫囂,較之前新加坡任何一次類似行為而言,都顯得無足輕重。
  
  
  ●在“稍遠時段”的手段上,一定要給新加坡一個“不可彌補損失的教訓”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的建議是:與上次猛烈棒擊新加坡試水“台灣問題國際化”、直到其低頭的處理方式不妨“有所不同”,在處理方式上,在“最近時段”,在具體動作上,可考慮絕對淡化、比如根本不予理睬的方式,但在“稍遠時段”的手段上,著眼於一定要給新加坡的胡說八道一個“不可彌補損失的教訓”,也不妨放個風,既:“提前考慮”與泰國合作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從而“準備”廢掉馬六甲海峽的不可或缺性,從而警告馬六甲海峽沿岸國家:不要接“新加坡李資政”的“茬”而胡說八道。
  
  
  
  ●“撇開馬六甲”設想中,最引人注目的方案
  
  
  眾所周知,在泰國克拉地峽開鑿一條亞洲的“巴拿馬運河”—一直是“撇開馬六甲”設想中,最引人注目的方案。而在泰國,克拉運河計劃已討論超過100年。
  
  泰國政府對此項目相當熱心,多次進行論證。但是由於投資過大,單憑泰國自身力量難以承擔,泰國一直在爭取其他國家合作共建。
  
  顯然,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不出麵管教一下他老子,或者繼續為他老子的胡說八道進行背書,中國不妨“提前”表現出“可以合作”的意向。
  
  值得強調的是,因提出東亞共同體而與美國正鬧不愉快的日本,其實也是克拉地峽運河的一個熱心者。真實的情況就是:日本曾多次主動提出各種避開馬六甲的建議,並希望得到中國的積極回應。
  
  就技術或者財力而言,開鑿運河沒有任何問題。而就收益而言,這條運河一旦開通,原先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航程至少能縮短1126公裏,可節省2-5天航行時間,這對區域內經濟發展、對東亞經濟整合將有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而中國之所以始終對這個經濟利益巨大、安全利益同樣巨大的世紀工程猶豫不決,一個重要原因是恰恰是考慮到區域合作,考慮到對新加坡利益影響太大。盡管新加坡在關鍵時刻多次對中國出言不遜、積極扮演著落井下石的角色!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作為華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的決策者其實非常明白中國講究傳統的“王道”,講究以德服人,而非西方式以力壓人的“霸道”。
  
  因此,再次為自己的一已之私而不惜破壞區域內經濟有效合作以共同抵抗“未來必將進一步深化的歐美金融危機”的大局、公開“拉美國製衡中國”的新加坡,其內心深處恐怕還在打“大不了再回頭向中國認一次錯,之後,還像以前一樣、就當什麽都沒有發生過”的小算盤。
  
  
  對此,我們的建議是,中國政府有必要讓新加坡人長點兒記性,讓其牢牢地記住:中國傳統講究“王道”是不假,但中國傳統上也有“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的說法,明白“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的訓誡。
  
  
  ●美國想通過“新加坡李資政”的一聲“拉美製中”就想“重返東南亞”,難度相當大!
  
  
  值得強調的是,如果克拉地峽運河計劃實現,肯定會是21世紀最龐大的工程之一,對拉動泰國、甚至整個東南半島的經濟整合將有巨大促進作用,並可順勢達到“提前”對“東盟非湄公河流域國家(比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長遠經濟布局“進行牽動”的目的,並以此警告那些有心拉美製衡中國的東盟國家,特別是馬六甲海峽沿岸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如果它們也公開認可那位“新加坡李資政”的口頭叫囂、並身體力行的話。
  
  不過,不論是印度尼西亞還是馬來西亞,甚至是菲律賓這個國家,由於曆史的經驗與教訓,國內對“美國威脅”的戒心遠較“中國威脅”要大得多!這種戒心遠非靠“挑起它們與中國之間的南海爭端”就可以簡單抹平的。

  
回複 引用 報告 使用道具 TOP

  
  另外,東方評論員想指出的是:該項目一旦上馬、東南亞地區的政治及安全戰略將立刻發生巨大變化;而一旦建成,歐亞貿易路線也將因此改變。非常清楚,即便美國想重返東南亞,也將麵對一個在“地理與安全”上麵目全非的東南亞。
  
  因此,在這些可能的變化下,在菲律賓影響很大、但目前連完全重返菲律賓都做不到的美國,要想通過“新加坡李資政”的一聲“拉美製中”就想“重返東南亞”,其難度那是相當地大!
  ●美國想以“以退為進”,退到APEC的框架內去夯實APEC的“宗旨”
  
  
  在搞清楚新加坡“拉美製華”的所挾帶的私貨、與美國重返東南亞所麵臨的困難之後,我們再回過頭去看那份“美國報告”,再去觀察報告所建議的:所謂“......美國必須在改變亞洲多邊機構方麵發揮更具有戰略性的作用,包括支持將包含美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與不包含美國的東亞峰會合並。”我們也就不難明白,報告的提供者其實也幾近在悲號:一個曾經主導東亞、乃至整個亞太事務的美國,現在竟然得為擠進所謂的“東亞共同體”、或者東亞峰會而“努力奮鬥”、且還一直不得其門而入,由此就不難看出“美國重返東南亞的困難重重”!
  
  
  因此,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華盛頓讓“私心甚重、眼高手低”的李光耀喊出“東亞國家應該拉美製中”的口號,不過是其意圖的一麵,且是表層的一麵。美國人也順便給了李光耀父子一些骨頭,比如:將美俄戰略核武器蹉商會安排在新加坡舉行,這當然有利於提高新加坡的政治地位。
  
  至於意圖的另一麵,恐怕就隱藏在這份報告中了。
  
  顯然,報告的提供者也非等閑之輩,它們提出的建議,還是非常有針對性的。至於為什麽“將包含美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與不包含美國的東亞峰會合並?”,“合並的意圖是什麽?”。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搞清楚這些問題並不難,隻要回顧一下我們對APEC的定性既可。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一再強調:不論APEC是“多麽地低效,多麽地清談”,但是,就是這麽個低效、清談的APEC將“歐盟”死死地擋在了亞太權力架構之外,將歐盟的政治影響、或者歐元的經濟影響遮斷在亞太經濟圈之外。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已經不難明白,所謂“以退為進”,可以這樣理解:在美國人看來,能借這聲口號、助力於美國重返東南亞那當然最好,如果不能,也可以“以退為進”,退到APEC的框架內去夯實APEC的“宗旨”,在APEC的框架內,與非常警惕中國的某些盟友(比如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進行有效合作,共同阻止中國將“歐盟經濟”有目的的扯進亞太,從而瓦解“除了大西洋國家(歐洲)、幾乎任何有影響的國家都包括在內的”APEC,令美國當初組織APEC的戰略意圖全麵破功。
  
  值得強調的是,盡管美國副國務聊近日再次赴緬,並見到了昂山素季,但不要忘記了,中緬油管也終於正式動工了,更有意思的是,由於中國視之為*內政,*政府軍解除了*武裝;又由於*政府並未對境內“親西方武裝”進行類似行動,在中國“對中緬邊境安全與穩定”的“突然關切”下,類似的行動似乎已全部停止。
  
  
  
  ●*政府已經回過頭去“理直氣壯地”要求“美國兌現承諾”了
  
  
  與此同時,*政府已經回過頭去“理直氣壯地”要求“美國兌現承諾”了:既然政治上的承諾(幫助*政府解除*境內親西方武裝)無法兌現,那總得兌現經濟上的吧?
  
  非常清楚,這種“經濟兌現”主要有兩條,一是立刻解除對*的經濟製裁,二是立刻向*提供經濟援助與投資。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最新局勢說明,美國重返東南亞的結果與重返*將會非常類似:“重返”參與建設、並平衡中國的影響可以,想重新主導政治局勢恐怕不行。也就是說,“重返東南亞”對美國人而言,更多將是“經濟重返”而不可能是“全麵重返”。
  
  
  ●美國想全麵重返東南亞、並重新主導東亞事務已幾無可能
  
  另外,我們也注意到,日本鳩山政府已經宣布將向湄公河區域提供近50億美元的援助,試圖加強對這一區域的影響力,對此,東方評論員願意再次強調我們的觀點:
  
  第一,站在中國的角度看問題,在世界經濟仍然沒有擺脫衰退、歐美金融危機仍然有待進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向“中國周邊經濟”進行投資的行為,都是值得歡迎的;這個道理很簡單,由於地理上的絕對便利,經濟結構上的絕對互補,不論是美資也好,日資也罷,這些投資必將有利用中國經濟,並成為中國外貿的一部分。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幾乎成了一條“悖論”:美國也好、日本也好,要想平衡中國對東南亞的影響力,首先就得掏錢,就得大量投資,這些投資帶不來經濟增長不行,但這些投資所引起的增長,又反過來被中國經濟所充分利用,更加促進中國經濟擴大區域影響。
  
  第二,在美國絕對與相對實力已經嚴重下降,區域內安全主導能力也開始動搖(日本不顧美日同盟、公開與美國叫板,在中美之間兩邊叫牌就是例證)的今天,四麵受壓的美國,盡管想拋“資本控製國家與國家控製資本”的話題以孤立中國,但在歐盟已經在準備選舉“歐盟總統、歐盟外長”,準備“清倉”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問題、並全力推進地中海計劃,用歐元逐漸將美元排擠出地中海經濟圈(包括中東)的今天,美國想全麵重返東南亞、並重新主導東亞事務已幾無可能。
  
  
  
  ●“新加坡金融”的希望何在?
  


  美國人無法否認的是,在廣闊的歐洲大陸上,也有個“資本控製國家與國家控製資本”的問題。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並非完全孤立,倒是一心想統治世界、繼續支配國際金融的“美國資本”處境孤立得多。在這個問題上,“英國資本”在歐元經濟中的孤立地位,恐怕就是美國資本在世界經濟上的投影。最新消息顯示,英國政府可能又要被迫向英國銀行注資、進一步國有化英國金融係統。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有理由對“美國資本”鑲嵌在“重返東南亞”的“任何經濟計劃”表示歡迎,因為它將更加促進東亞經濟的成長。隻要實力已大不如前的美國人還拿得出大筆的美元來,特別是,隻要美元日後還“好使”的話!
  
  可問題是,美國日後能否拿出大把美元、特別是美元日後是否好使,恐怕還得看人民幣的臉色!在這種背景下,“新加坡金融”的希望何在?
  
  
  ●“新加坡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究竟是“國家控製資本還是資本控製國家”,更或者是美國製衡中國、還是“中美歐”之間相互製衡,這些都不是新加坡這個城市型國家“能夠想清楚”的問題,一無實力、二無潛力,三無真正具遠見的政治家,新加坡拿什麽去“想”?就憑一些私心頗重的也有些治理能力的政客,即便想清楚了,恐怕也難免落為“眼高手低”的結局。
  
  在這個層麵上,西方有句老話,我們稍稍改動一二,不妨送給新加坡領導人自勉,既:“新加坡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新加坡的前途在於“區域內實現和平、平等、與共同發展”
  
  因此,奉勸新加坡決策者要認清大勢,端正自己,新加坡的前途在於“區域內實現和平、平等、與共同發展、不要“妄想憑借西方勢力,就能永遠較馬來西亞等鄰國高出一等”。
  
  
  如果新加坡領導人再不理智一點兒,繼續玩投機,一旦中國果真提前考慮開鑿泰國運河,並在徹底打通巴基斯坦能源通道之後,撤掉專為新加坡留下的一條生路(中國也在巴基斯坦能源通道上、以港口營運權的方式為新加坡保留了一條生路,以對衝“馬六甲海峽利用率”下降後的損失,但事實證明,這個國家的決策層短視得不可救藥),曾經玩金融服務玩得最為富有、但今天已經破產的冰島,注定就是新加坡的明天。
  
  
  
  討論進行到這裏,我們已經不難下結論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本質而言,李光耀暮年發出的那些叫囂、不過是種“窮途未路”式地悲鳴而已。
  
  
  因此,我們再次強調,對這種“說了有用更好,說了沒用,就回頭認錯”的投機國家,中國有必要讓它承受一次不可逆轉的損失,有必要對它“以直報怨”,但這次要從“遠處”著手,要讓它切實感受到一種“胡說八道將加速慢性自殺”的恐懼,切實認識到任何胡說八道都將加速這一進程。否則,一有風吹草動,它及它的自視高明、卻不自量力的領導人還會跳出來胡說八道。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形勢發展來看,中華民族複興的已不可阻攔,巴基斯坦通道遲早要打通的,因為這是一條真正能帶動巴基斯坦經濟起飛的通道,也自然是巴基斯坦的“人心所向”,不論美國是否增兵阿富汗。
  
  
  而根據我們的觀察,盡管美國人宣稱已經開始通過俄羅斯通道進行補給,但美國人至今沒有“實質性依賴”這條通道。否則,華盛頓今天是斷不敢重撿東歐牌、並放風要在波蘭駐軍的,而捷克也斷不敢在簽字後“後悔”、並威脅說“不行就退出歐盟”的。
  
  
  事實上,直到今天為止,美國並未敢向阿富汗大規模增兵,這倒證實了我們之前對其秘密增兵13000人的質疑。至於為什麽?就因為“俄羅斯通道”既貴且險,一旦實質性使用,美國在歐洲方向的戰略選擇權將盡數失去。美國的俄羅斯政策將沒有任何回旋餘地,除了“增強美俄友誼”、根本就沒有“第二條路”可走。當然,也可以選擇“增加中美友誼”解套,但如此一來,也就意味著美國的中國政策將沒有了任何回旋餘地。
  
  非常清楚,在是否使用、如何使用俄羅斯通道的問題上,美國決策層可謂極其小心,因為稍有不慎,這條通道就會成為其它強權在阿富汗絞死“第二個超級大國”的絞索。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不難看出,美國在東歐方向對俄羅斯與歐盟“玩了一整套”之後,仍然沒有任何“實質性收獲”,既沒有拿到歐盟的南亞配合,也沒有拿到俄羅斯對俄羅斯通道出具的“不可撤銷信用證”,更沒有實現將“大國主要交易平台”從地中海方向(包括中東)“挪回”南亞方向的戰略目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既表現在近日歐盟對美國新出台的、專門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保護措施跟著不那麽緊了;還表現在美國核心利益區域--中東較之前更加熱鬧了;也表現在有關科索沃問題的“舊聞”被突然、且成批地翻起--塞爾維亞前領導人的案件突然進行了審訊高峰期;更表現在俄羅斯總統又開始強調“俄羅斯與塞爾維亞之間的傳統友誼”了。
  
  
  
  另外,我們注意到,在“以巴和平問題上”,“美國影響”似乎受到空前打擊,美國一手扶植的阿巴斯公開威脅說“不幹了”,顯然,作為“美國版”中東和平計劃的“兩個代理人”,阿巴斯在以色列拒不兌現“已經說好了”的情況下,而美國似乎無力迫使以色列“必須兌現”的情況下,阿巴斯也的確幹不下去了。
  
  
  其實,阿巴斯倒沒有什麽,問題是巴勒斯坦後麵站著一大堆的阿拉伯國家,是後者“不同意”!而阿拉伯國家“不同意”也沒有關係,問題是阿拉伯國家後麵又站在中國、俄羅斯與歐盟,是這些大國在說“你們沒必要同意......在新的形勢下......我們之間有許多事情都正在討論.....”。
  
  
  至於是什麽樣的“新形勢”,我們之間“正在討論”什麽?大家隻要看看“對美國態度強硬的日本外相終因日程不合而取消訪美”,看看“朝鮮突然宣布已經完成了對8000根乏燃料棒再加工,並提煉出武器用鈈”、再看看“法國總統薩科齊的特別代表團下周既將訪問朝鮮”,而“中國也在上月底正式推出‘振興東北28條’”,以及沙特阿拉伯也正式宣布“海灣貨幣聯盟明年將如期啟動”、意味著中東產油國“準備放棄美元結算”,再結合兩條最新消息:就在今天,溫家寶總理已經在阿拉伯國家的“期望”中飛往埃及;之前一直在考慮核燃料方案的伊朗也突然“放風”說“可能改變態度”,


  
  ●“中歐俄美日”之間可能會討論這樣一藍子問題:
  
  
  我們也就不難想到,我們之前曾經提到的一個可能性,既:“中歐俄美日”之間可能會討論這樣一藍子問題:
  
  第一,由於朝鮮拋出的“鈈問題”,鑒於“朝核六方會談”沒能有效阻止這個“鈈問題”,在美國繼續拒絕實現“朝美關係正常化”、從而也就“拒絕解禁朝鮮金融”的情況下,基於朝鮮“鈈問題”後續發展的敏感性,比如向突然“放風”說“可能改變核燃料方案態度”的伊朗進行核擴散,以換取朝鮮經濟所需要的資金或者燃料,為了有效阻止這一“可怕災難”,“朝核六方”是否考慮接納歐盟的參與、以加大對朝鮮的“壓力”?
  
  顯然,這看起來是個“朝核六方會談”的擴大化問題,如果結合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問題,那麽,這就是個將“歐盟經濟(歐元)”引入東北亞、東亞、甚至亞太經濟圈的問題。也是個對美國之“APEC宗旨”進行破功的問題。
  
  對北京而言,既然華盛頓遲遲不願意以“美朝直接對話,直到實現關係正常化”來對中國力推的東北亞一體化、中國的”南下與北上”戰略表態“或支持、或不反對”,那麽,北京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將率先表態的機會留給歐盟,看看歐盟是什麽態度!
  
  顯然,一旦“歐元”對朝鮮解除金融製裁,那麽,朝鮮、或者東北亞經濟圈“較美元更多地用歐元結算”將是非常合理的一步。
  
  
  
  ●建立一個包括“中、歐、俄、美、阿盟、聯合國等”的中東多邊安全方案
  
  
  第二,由於突然“放風”說“可能改變核燃料方案態度”的伊朗有可能進一步推進其核計劃,在國際原子能組織已經以組織(中歐俄共同支持的)的名義要求“核查以色列”但卻未果的情況,下,為了有效防止諸如沙特阿拉伯、埃及、敘利亞、土耳其等國家“以對抗伊朗、或者以色列的核威脅”為名也試圖製造核武器,“伊核六方會談”是否考慮將以色列核問題也打包進去?或者,“中東四方工作組”是否可以考慮擴大範圍,討論建立一個包括“中、歐、俄、美、阿盟、聯合國等”的中東多邊安全方案,以替代目前名義上是美歐共同主導、實際上仍然是美國主導的中東和平進程?
  
  
  值得強調的是,在美國已經“既”無法為以色列提供全麵保護(國際原子能組織通過決議要求對以色列進行“核查”就是例證),又無法控製以色列(以色列在定居點的問題上拒不讓步,結果讓美國向阿拉伯國家、歐盟、甚至阿巴斯都無法交待,並在公開場所一再改口)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在“日本外相因美國在軍事基地答複日期問題上態度強硬而取消訪美,而後,美國卻又派一個副國務聊主動赴日放軟態度,聲稱基地答複日期問題還可以再商量”的“新形勢”下,不論是在東亞、還是在中東,美國對其“死黨”已經失去了絕對控製力。
  
  
  顯然,在這種背景下,中東已經擁有、或者即將擁有核武器的以色列、伊朗、甚至日本也可以“被考慮”參與其中,以進一步動搖美國根基。
  
  
  
  ●向中東提供一個“多邊安全框架”可以為“海灣貨幣聯盟”的提供安全支撐及運行平台
  
  
  第三,非常清楚,對歐元、人民幣、盧布而言,向中東提供一個“多邊安全框架”表麵上可以為“海灣貨幣聯盟”的提供安全支撐及運行平台,以得到阿拉伯產油國的巨大支持。但實際上,骨子裏卻是在排擠美元。
  
  
  
  ●這種玩法對歐盟可能更具吸引力
  
  
  值得強調的是,這種玩法對歐盟可能更具吸引力:
  
  一方麵,《裏斯本條約》隻是剛剛通過,再加上捷克、甚至波蘭“可能的反悔”,歐盟的政治整合還需要相當時間,因此,這種玩法其實將歐元與美元之爭、或者美元本位製的問題“挪到”了“中東和平進程”上進行解決,可以將“歐美”共同的“重中之重”--科索沃問題給“相對淡化”。
  
  另一方麵,將中國介紹進中東和平進程決策圈,換取中國將歐盟引入“亞太經濟圈”,與歐美之間的“中東換南亞”的交易不同,並不需要歐盟立刻進行“南亞政策”的調整,也不需要中國直接表白自己的科索沃態度、明確自己的東歐政策。因此,可操作性更高。
  
  也正是如此,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在美國繼續針對中國產品出台貿易保護措施的時候,盡管歐盟緊跟的步子放慢了,但是,當中國用判處幾名“去年314西藏暴力犯罪死刑”的方式、直接測試歐盟的“南亞政策”時,歐盟主席國瑞典立刻發表聲明,對中國政府的合法行為無理地予以了“譴責”。在這個問題上,與之前中國以判處幾名“新疆715暴力罪犯”、測試“歐盟中亞、東歐政策”時,歐盟所表現的低調明顯不同。
  
  
  ●大家要玩就玩大的,將全球作為一個“統一的、政治、經濟、軍事、特別是金融平台”一起玩
  
  
  在“上述猜測”的基礎上,我們再來看新聞中的一段文字,原文是:CFR資深研究員方艾文(Evan A. Feigenbaum)和大西洋理事會高級顧問曼寧(Robert A. Manning)4日聯合發布報告建議,美國必須在改變亞洲多邊機構方麵發揮更具有戰略性的作用,包括支持將包含美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與不包含美國的東亞峰會合並。
  
  在“第一”與“第二”的可能性下,我們想問那兩位美國專家的問題是:是否仍然美國“必須在改變亞洲多邊機構方麵發揮更具有戰略性的作用”?是否仍然認為有可能“將包含美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與不包含美國的東亞峰會合並”?
  
  
  顯然,站在中國的角度來看問題,貿易戰可以繼續打,政治上可以繼續玩,但大家要玩就玩大的,將全球、特別是亞洲與歐洲大陸作為一個“統一的、政治、經濟、軍事、特別是金融平台”一起玩,小打小鬧沒什麽意思!僅局限在東亞、或者南亞、甚至是中東、也沒有什麽意思!僅局限在經濟層麵、局限在貿易戰沒有意思!要玩就貿易戰、金融戰一起玩!
  
  最後,我們注意到,就在今天,根據聯合國索馬裏海盜問題聯絡小組第一工作組要求,中國國防部將於十一月六日至七日舉行亞丁灣護航國際合作協調會議,俄羅斯、日本、印度、歐盟海軍、多國海上力量、北約等執行獨立或聯合護航任務的國家和組織將派代表參加。
  
  非常清楚,那個“出考題”的一方(美國)沒有出席此次會議,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沒有出席就對了,但歐盟來了,北約(代表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非美國家’)也來了,這就是說,在這個問題上,作為“答題者”,“所有出席者”都心裏明鏡似的,這就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我們認為,一量“上述玩法”展開了,那麽,今天亞丁灣的海盜也好,明天孟加拉灣,墨西哥灣、甚至南中國海、大西洋等的海盜也罷,隻要“出題方”不敢親自上陣“公開淪為海盜”,“所有出席者”總能找到一個“正確答案”的。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