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09年11月20日
(2009-11-22 07:15:39)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星期五 09年11月20日
韓美首腦會談就解決朝核問題方案達成共識
【首爾消息】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總統李明博與到訪的美國總統奧巴馬19日在青瓦台舉行韓美首腦會談,就解決朝核問題的“大交易”方案達成了共識。
當天的首腦會談結束後,兩位領導人通過聯合新聞發布會做出了上述表示。
李明博總統在新聞會上說:“對於由我本人提出的‘大交易’方案,我們2人一致認為,為解決朝核問題,需要通過‘大交易’一舉解決,並商定共同商討該方案的具體內容和推進步驟。”
他還說:“目前,韓美關係在朝核問題和對朝問題方麵,比之前的任何時期都緊密,並且合作無間。對此我們雙方都感到滿意。”“通過這次會談,我們再次闡明應通過六方會談實現完全、可驗證的棄核。”
兩位領導人都表示,當前的韓美關需處於最佳狀況,並商定具體探討增進韓美關係的方案。
這次首腦會談重新核實了韓美同盟關係和兩國的安保合作關係,以及包括核保護傘和核擴散遏製力等的內容。雙方商定於朝鮮戰爭爆發60周年的明年,舉行韓美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會談,商討發展麵向未來的同盟關係的具體方案。
兩位領導人還提及韓美自由貿易協定,認為該協定具有經濟、戰略上的重要性,並表示將會為推進國會議決,做積極努力。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李明博總統在新聞會上說:“對於由我本人提出的‘大交易’方案,我們2人一致認為,為解決朝核問題,需要通過‘大交易’一舉解決,並商定共同商討該方案的具體內容和推進步驟。”
●韓國總統說話就是直白,可謂三句不離本行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位自稱欲以CEO手法治理韓國的韓國總統說話就是直白,可謂三句不離本行,一個“大交易”就這樣毫不掩飾地、在國際政治的台麵上扔來扔去!
然而,就如我們之前一直所質疑的那樣:這個所謂的“大交易”方案自李明博訪美之後提出至今已過去了太長時間,但人們除了知道“大交易”這個名詞之外,對名詞的內涵、或者說是對“大交易”方案的具體內容、框架內容都不甚了了。
●“從不認為”李明博自己就對所謂的“他提出的‘大交易’方案”非常有信心
因此,我們也“從不認為”李明博自己就對所謂的“他提出的‘大交易’方案”非常有信心,其根據就是:他除說明了一條非常含糊的“大交易方案”之“交易原則”外,從未具體說明“大交易方案”的“交易細則”,哪怕是一條都沒有!
●根據李明博自己的說法,這個“大交易”顯然有著這樣幾重特性
但不管怎樣,根據李明博自己的說法,這個“大交易”顯然有著這樣幾重特性:
第一,李明博解釋說:“通過六方會談,朝鮮應首先停止其核武研發計劃的要項,然後我們會提供安全保證和國際援助,這就是我所謂的大交易。”
第二,李明博警告說:“這是朝鮮為了確保自身生存的唯一途徑”;
第三,李明博勸告說:“朝鮮不應錯過這個可能是其最後一次的機會”。
●兩人的說法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對於第一點,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在奧巴馬訪韓期間,李明博再次進行了解釋,他說“朝鮮可以預期會有大規模的經濟援助,如果它宣布放棄核武器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李明博的這番解釋,是在奧巴馬“對朝核問題再次表明立場”之後給出的。奧巴馬主要講了兩點:
第一,他說:“我要強調的是,李總統和我都同意,我們要打破過去存在的模式--朝鮮的行為是挑釁式的,然後(朝鮮)願意回到談判……然後導致尋求進一步的讓步。”
第二,他說:“我們的信息很明確,隻要朝鮮作出具體的、不可逆轉的棄核措施,遵守棄核義務,並確切地執行棄核程序,美國將會提供經濟援助,並幫助朝鮮融入國際社會。”
東方評論員想指出的是:盡管李明博強調“我們2人一致認為,為解決朝核問題,需要通過‘大交易’一舉解決,並商定共同商討該方案的具體內容和推進步驟”,但通過李明博與奧巴馬的講話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兩人的說法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針對“向朝鮮提供經難濟援助、幫助朝鮮融入國際社會”的前提條件,李明博強調的是“........朝鮮應首先停止其核武研發計劃的要項.......”,或者“......如果它宣布放棄核武器意圖.......”,而奧巴馬強調的則是“.......隻要朝鮮作出具體的、不可逆轉的棄核措施,遵守棄核義務,並確切地執行棄核程序.......”。
非常清楚,李明博“私下裏(請大家注意我們的用詞)”為“大交易”設立的前提條件似乎是“......朝鮮....承諾完全棄核.....”,其側重點在於“口頭承諾”、且是“先行承諾”
而直至奧巴馬“除了隆重的接待形式、但幾乎一無所獲地”離開北京、並訪問韓國,華盛頓為李明博“個人提出的(這是李明博的原話)所謂‘大交易’”附加的前提條件仍然是“.......隻要朝鮮作出具體的、不可逆轉的棄核措施,遵守棄核義務,並確切地執行棄核程序.......”,毫無疑問,其側重點在於“具體行動”、且是“先行行動”。
●它到底算個什麽玩意兒?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它又能起到什麽樣的作用?
在弄明白這些玩意之後,我們再去觀察這一段文字,即:李明博總統在新聞會上說:“對於由我本人提出的‘大交易’方案,我們2人一致認為,為解決朝核問題,需要通過‘大交易’一舉解決,並商定共同商討該方案的具體內容和推進步驟。”,也就不難明白,所謂“....2人一致認為......並商定共同商討該方案的具體內容和推進步”的背後,其實是“韓美雙方”一致認為“有必要通過一藍子方案、全麵、徹底地解決朝核問題”,隻是這個“一藍子方案”還“有待....商定共同商討該方案的具體內容和推進步驟(請大家注意這段文字中的每一個字)。”
討論進行到這裏,我們也就覺得“非常搞笑”:
第一,所謂“一藍子方案”本身就是“朝核問題最終解決方案”的應該做、且遠未實現的事情;這本身就是朝核六方會談應該做、且一直在做的事情;這也本身就是“新的東北亞安全框架”應該包括、且必然“以之為基礎”的事情;
第二,盡管李明博強調“.....2人一致認為.....”,但是,經過上麵的討論,我們已經不難看出,不僅兩人所設想的“前提條件”相去甚遠,即便是“(雙方)共同商討該方案的具體內容和推進步驟”都還有待“商定”,顯然,前者是原則、是立場,後者是程序、是細節。
這樣,人們自然而然地會提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即:就這樣一份“即無一致原則與立場、又無可供操作的程序與細節”之所謂“大交易方案”,它到底算個什麽玩意兒?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它又能起到什麽樣的作用?它的“後續發展”又將是什麽樣的?
在繼續討論之前,我們再來閱讀兩則新聞片段。
美國防長蓋茨暗示即將向阿富汗大幅增兵
【華盛頓消息】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已經暗示,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很快做出向阿富汗增兵的決定。
蓋茨在五角大樓舉行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我預計,一旦總統做出(增兵)決定,我們就將開始非常迅速地將士兵送到那裏。”報道指出,蓋茨的話暗示,正如外界所預期的那樣,奧巴馬將很快批準向阿富汗增派部隊。
但是由於阿富汗地形複雜,缺乏道路和其他配套基礎設施,美軍向阿運輸士兵和裝備物資幾乎全靠空運。
有消息來源稱,奧巴馬已經決定了對阿富汗的新政策,計劃批準駐阿美軍最高指揮官麥克裏斯特爾將軍的增兵要求,最終增兵人數將基本接近4萬人。第一撥增派的作戰部隊將於明年初抵達阿富汗,所有增兵行動將於明年年底完成。目前美國在阿富汗已有駐軍6.8萬,再加上此次的增兵,到奧巴馬任期結束時將有10萬多美國部隊在阿富汗。
報道稱,奧巴馬將在接下來的兩周宣布向阿大幅增兵計劃。
阿富汗總統卡爾紮伊11月19日宣誓再次就任阿富汗總統,任期5年。卡爾紮伊政府希望得到美國的更多支持,幫助其打擊塔利班武裝。
韓國擬赴阿富汗調查以決定派兵規模
【首爾消息】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軍隊實地調查團最早於本月底或12月初前往阿富汗,調查當地情況後,決定韓國的派兵規模和武裝程度。
韓國軍方有關人士19日表示:“軍方內部一致認為,為確定我軍向阿富汗派遣的兵力規模和武裝程度,需要對派兵候選地進行一兩次實地調查。”
這位人士介紹,韓國軍隊實地調查團將訪問政府聯合實地調查團選定的巴格蘭省都查理卡勒市和另一候選地巴米揚省,會見當地政府官員和北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ISAF)有關人士,聽取他們的意見。
另一位軍方負責人說,實地調查團得出的結果將成為決定部隊規模、武裝程度和裝備級別的指標。他還稱,韓國在2003年向伊拉克派兵之前,也進行過3次實地調查。
目前部分韓國軍方人士預測,阿富汗派兵規模將達到300名左右,最多也不會超過50 0名。
國防部維和辦:中國暫不考慮參加聯合國框架以外的維和行動
【北京消息】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隗延偉大校20日表示,目前中國隻參加聯合國主導的維和行動,未考慮參加多國或地區主導的維和行動。
隗延偉在回答記者詢問中國是否會參加阿富汗地區的維和行動時說,中國政府支持阿富汗政府和人民維護穩定、發展經濟、和平重建的要求。
他說,中國一貫主張發揮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作用,認為安理會應當承擔維護世界和平的主要責任。
由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主辦的“2009北京國際維和研討會”19日至20日在國防部維和中心舉行。
隗延偉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在是否派遣維和作戰部隊的問題上,中方將根據國家防禦性國防政策、國際社會的反應、駐在國的意願等因素綜合考慮,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向決策層提出建議。
【時事點評】 我們知道,早在奧巴馬訪華之前,準確地講,是在他正式展開亞洲之行之前,就有英國媒體披露說:美國總統奧巴馬可能在訪華之際,請中國在阿富汗事務上“扮演更大角 色”。
●兩種願望可謂是一樣地強烈!
至於什麽是“扮演更大角色”?根據該報道援引熟悉中美事務消息人士的話說是:自2009年初以奧巴馬政府一直在請中國“在更大程度上介入阿富汗事務”,具體的形式包括中方增加人道援助,派遣軍警,協助訓練阿富汗警察隊伍。
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陷入阿富汗泥潭的美國希望“將中國也拖入泥潭的願望”,一點兒也不比中國希望“將陷入泥潭的美國繼續拖在阿富汗”的願望來得低,可謂是一樣地強烈!
●在理解“美國如何將中國也拖入泥潭”的問題上,有必要把握這麽幾點
值得強調的是,在理解“美國如何將中國也拖入泥潭”的問題上,有必要把握這麽幾點:
第一,美國也好、北約(歐盟與美國)也罷,它們駐軍阿富汗的性質,盡管被宣傳為“多國主導的維和行動”,但本質上是一種占領,因為未經聯合國授權。
第二,美國也好、北約(歐盟與美國)也罷,在占領阿富汗的同時,不論它們的作戰對象是塔利班、還是基地組織,都無法讓伊斯蘭世界相信“這絕不是針對它們的戰爭”!
第三,美國也好、北約(歐盟與美國)也罷,在占領阿富汗與各種各樣的武裝作戰的同時,人員與物資開銷都非常巨大,就目前而言,與阿富汗各種反美武裝聯係密切、反美、反西方情緒日益高漲的巴基斯坦通道是北約(美國與歐盟)的主要補給線,且巴基斯坦始終拒絕美軍進入巴基斯坦境內反恐,這樣,該補給線較阿富汗境內線段更加容易被反美勢力所攻擊、也更加危險。
因此,盡可能開辟新的補給線,盡可能地降低對巴基斯坦通道的“依賴度”,是多國(美國、歐盟部隊)必須考慮的問題。
而一旦因中國(或俄羅斯)為美國(或者歐盟)借道,而令北約(歐美)實質性地減低對巴基斯坦通道的“依賴度”,繼而令北約(歐美)得以對巴基斯坦實行更加高壓的對巴政策、對印度執行更加靈活的對印政策,並令巴基斯坦的鄰國伊朗產生一種實質性的危機感、而立場鬆動的話,那將是“中俄”的失敗,由於巴基斯坦、印度、伊朗都是上合的觀察員國,這也將是“上合”的失敗。
●值得警惕的“著眼點”
但不論是哪種失敗,最終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導致“中俄”、甚至“中俄歐”之間關係的重大調整、朝向美國有利的方向調整,而這正是奧巴馬上台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輪番玩“G2”、玩“傾聽”、玩“尼克鬆主義”、甚至一度低頭玩“美俄關係重啟”等手段所夢寐以求的結果。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值得警惕的是,在北約(特別是美國)於戰略被動之中、不得不考慮向中俄借道,從而將自己的生命線轉交給對方的無奈之餘,“上述三點”卻是它們(特別是美國)可以指望著“努力將壞事變成好事”的“著眼點”: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國防部強調“聯合國框架”是多麽地重要
就“第一”點而言,在美國並未親自上陣、在巴基斯坦(南亞方向)將“準備破局動作”提升至“實際破局動作”之前,中國軍事力量就貿然介入阿富汗事務,當然也就成了一支“占領軍”;
就“第二”點而言,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通過疆獨分子一手製造“715新疆暴力犯罪”、最終也未能成功實現“讓中國分擔伊斯蘭對西方(特別是美國)仇恨”之目的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聯合國授權、沒有阿富汗政府的邀請,就貿然軍事介入阿富汗事務,當然也就等同於參加了“針對伊斯蘭世界的戰爭”。
非常清楚,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國防部強調“聯合國框架”是多麽地重要,明眼人一看就知:所謂“.....在聯合國框架下”,其“表麵”是聯合國正式授權、但“實質”則是“中國、包括廣大伊斯蘭國家”的“一致批準”,其“目的”是從北約手中奪取“阿富汗維和事業”的領導權。
●中國宣示、並堅持這兩條的前提是“南亞局勢基本穩定”
值得強調的是,不論是“第一”還是“第二”,亦或是中國堅持軍事介入阿富汗需要聯合國授權,這都是在台麵上說的,中國宣示、並堅持這兩條的前提是“南亞局勢基本穩定”。
否則,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中國不必受此約束。一個建議就是:一旦形勢危急,可應巴基斯坦政府的要求、根據戰略需要隨時出兵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地帶,如果有必要,一樣可以深入阿富汗境內“幫助”北約部隊反恐與反毒,從而及時為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提供軍事遮斷、並確保中國與巴基斯坦、直到伊朗之間的戰略聯係,從而最大限度遏製美軍在南亞的狗急跳牆,最大限度地阻止“美印間的相互策應”、最大限度地維持南亞局勢的基本穩定。
●“巴基斯坦核技術”與“伊斯蘭世界核技術”之間有著某種微妙的關係
有必要指出的是,作為伊斯蘭世界中“唯一正式裝備有”核武器的國家,巴基斯坦與伊斯蘭國家間的聯係極其特殊,“巴基斯坦核技術”與“伊斯蘭世界核技術”之間有著某種微妙的關係。
因此,一旦巴基斯坦政府主動邀請、將相當程度地代表了伊斯蘭世界的願望。
如果從這個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在這個時候出現下麵這則新聞也就不奇怪了。
美報堅稱“中巴核交易”報道屬實
【華盛頓消息】據美國《華盛頓郵報》11月19日報道稱,巴基斯坦核專家證實該報報道無誤。
文章稱:巴基斯坦著名大報《新聞報》周三發表文章說,巴“核彈之父”阿卜杜勒•卡迪爾汗證實本報近期關於巴基斯坦與中國核交易的報道無誤。《新聞報》表示,本報報道基於的是卡迪爾汗的一封信,事實表述準確。
《新聞報》目前說,卡迪爾汗曾在某次采訪中表示,政府人員從他女兒的行李中抽檢走一封信。《新聞報》還說,前軍方領導人佩爾韋茲•穆沙拉夫也曾閱過該信。
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言人13日向法新社發布聲明,將本報有關卡迪爾汗的報道斥為“毫無依據”。
而當地媒體周一報道說,在拉瓦爾品第舉行的關於長期軟禁卡迪爾汗的聽證會上,公訴人指責卡迪爾汗泄露國家機密,並請法官阻隔他向外國記者發表任何聲明。該聽證會未能定案便告延期休會。
本報引用卡迪爾汗及其他人的敘述,報道中國曾在上世紀80年代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濃縮鈾。據卡迪爾汗說,作為交換,巴基斯坦幫助中國實現了濃縮鈾生產的現代化。
【時事點評】眾所周知,該新聞最早是由《華盛頓郵報》13日(北京時間)報道的,報道稱,在印度1974年進行了首次核裝置試驗後,巴“核彈之父”卡迪爾-汗提議向北京借50公斤濃縮鈾。1982年,這一請求獲得中方批準,卡迪爾-汗等人乘坐巴軍方運輸機飛往烏魯木齊取貨。此外,中方還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份簡單的核武器設計圖。
●即便是真有其事、在如何運送濃縮鈾的問題上,也一定是“另有版本”
請大家注意,該報道稱:“.......卡迪爾-汗等人乘坐巴軍方運輸機飛往烏魯木齊取貨。”,就常識而言,濃縮鈾是高度危險的核物質,巴基斯坦用一架運輸機從中國帶回50公斤濃縮鈾的可信性極低。我們認為,即便是真有其事、在如何運送濃縮鈾的問題上,也一定是“另有版本”。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所謂“核道德“而言,“翻撿”中巴之間是否有核交易的舊賬根本就不重要,因為美國就公開踐踏“核道德”、與未簽《核不擴散條約》的印度進行大量“非法核交易”,歐盟個別國家也在這樣幹。
●美國人在這個時候“翻撿”舊賬,其真實目的還是在於兩點
顯然,美國人在這個時候之所以要“翻撿”這筆“找不到證據的舊賬(華盛頓郵報其實是在用自己的話來證明自己,因為巴基斯坦、印度報紙的相關報道就是源自華盛頓郵報),其真實目的還是在於兩點:
第一,是繼續激化“中印”之間對立,並鼓勵印度繼續擴充軍備。因為美國媒體一邊“翻撿”著這些“找不到證據”之舊賬的同時,也在“不要證據的”“證明”著印度核武庫甚至不如巴基斯坦的強大;
第二,就如巴基斯坦政府11月13日憤怒地否認了《華盛頓郵報》報道時所說的那樣:這種“毫無根據”的報道“顯然是試圖惡意中傷巴中關係”。
●“中傷”的目的,恐怕就與中國可能軍事介入、及“借道”問題直接相關
非常清楚,基於美國的巴基斯坦政策通過民主政治這一環、已經成功地降低了“巴基斯坦政府的運行效率”,因此,在這個關鍵時刻運用一切手段來“中傷巴中關係”也就有了一定的操作空間。
至於“中傷”的目的,恐怕就與“中國軍事力量視情況將介入該方向”的可能性,及北約(歐美)在此“可能性”的威懾下、權衡之後,最後不得不向俄羅斯(或者中國)借道直接相關。
●奧巴馬本質上仍未、也不可能脫去布什單邊主義的“基色”
另外,奧巴馬上台之後,留任了布什政府的核心成員--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對此,我們也一早就斷言,打著“變革”旗號上台的奧巴馬、或者美國民主黨仍將沿襲布什的全球戰略,特別是大中東計劃與大中亞計劃。
在時間過去了近一年之後,盡管期間奧巴馬先玩“傾聽的多邊主義”、再玩“歐洲版的尼克鬆主義”,但本質上仍未、也不可能脫去布什時代最為彰顯的、旨在支配全球之單邊主義的“基色”。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直到奧巴馬訪華,通過其言談舉止,我們仍然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美國決策層對美國最終支配全球的計劃“並沒有徹底死心”。
●在將一大堆“新戰略名詞”玩了個遍之後,似乎仍然覺得隻有“G2”才“好玩”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奧巴馬訪華期間的公開言論沒有明確涉及“G2”的提法,但從他的演講中,不論對學生、還是對記者,處處都掩飾不住想將中國拐帶進“G2”的渴望。
顯然,通過奧巴馬的訪華,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對相對實力與絕對實力均已實質性下降的美國人而言,在將一大堆“新戰略名詞”玩了個遍之後,似乎仍然覺得隻有玩“G2”才是眼前美國繼續實現其夢想的最佳途徑、或者“低損傷”走出戰略困境的唯一途徑,或者說,隻有G2才“好玩”!
●向中國“借道”其實也可視為“美國對中國做出的‘戰略再保證’”
我們認為,英國媒體所說的“奧巴馬可能在訪華時請中國在阿富汗事務上“扮演更大角 色”並非空穴來風,它是有一定現實基礎的。
事實上,不難看出的是:在相當程度上,急於將中國拐帶上“G2”的美國、在“請中國更大程度介入阿富汗問題”時,“借道”其實就是個很好的選擇項。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美國果真向中國借道,從而將駐阿美軍生命線交給中國,其實也可視為“美國對中國或者G2架構做出的‘戰略再保證’”。
●溫總理在“第一時間”裏以“不容它人錯誤解讀”的明確言辭將G2扔進了垃圾箱
但令人欣慰的是,溫家寶總理在與其會見時,在“第一時間”裏,就以“我們不讚成有關‘兩國集團’的提法”,並一一列舉了不讚成的三大原因,從而“不容它人錯誤解讀”的明確言辭,將奧巴馬想重新撈起的“G2”再次、堅決地扔進了垃圾箱,從根本上避免了之前那種、相當程度上“被G2”的局麵。
值得一提的是,溫家寶總理列舉的三大原因包括這樣幾點:
第一,“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要建成一個現代化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此我們始終保持清醒。”
第二,“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與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結盟”;
第三,“中國主張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各國共同決定,不能由一兩個國家說了算”。
顯然,在中國強調將“始終保持清醒”、“不與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結盟”、且“主張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各國共同決定,不能由一兩個國家說了算”之後,如果僅局限在中亞、南亞方向去考慮問題,這實際上就排除了“中國向力推G2的美國提供阿富汗通道、並以此作為G2架構之基石”的可能性。
這樣,即便美國最終決定“向中國借道”,也就隻能是單純意義的“借道”,而與奧巴馬渴望的“G2架構”根本不相幹了!
●“中俄”之間一定要做好平衡與溝通。
在這個層麵上,我們再來看借道問題,也就不難明白,對中國而言,為了確保自己的“重中之重”-南亞方向的基本穩定,為了切實避免因“被G2”而造成中國與歐盟、俄羅斯、印度、日本等主要國家之間出現戰略誤判,在如何向北約(歐美)提供通道的問題上,“中俄”之間一定要做好平衡與溝通。
●做好平衡的手段可能有多種,但目的隻有一個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中俄”向北約(歐美)借道時,做好平衡的手段可能有多種,但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即要能拖住北約(特別是美軍)、又能讓北約(特別是美軍)仍得依賴巴基斯坦通道。
●不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隻能分頭向“歐美”中的一家提供借道
顯然,就如我們之前所說的,在增加補給線的問題上,美國或者歐盟其實都有兩個選擇項:一個是借道俄羅斯;再一個是借道中國。
值得強調的是,對俄羅斯與中國而言,向美國或者歐盟提供補給通道都是可以考慮的,但前提是,不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隻能分頭向“歐美”中的一家提供借道,隻有這樣,主導“上合”的“中俄”才即可以對北約進行分化,又可以對“歐美各自的中亞存在、南亞政策”進行控製及牽引,並能有效防止“上合”被歐美、或者北約所分化與牽引;
●將歐盟或者美國的“有效補給線”始終控製在兩條以內
不僅如此,“中俄”中的一家隻向“歐美”中一家提供借道的另一個好處是,它能將歐盟或者美國的“有效補給線”始終控製在兩條以內:以美國為例,如果它向俄羅斯借道,中國就不能向其借道,再加上巴基斯坦這條,一共是兩條。以歐盟為例,如果它向中國借道,俄羅斯就不能向其借道,再加上巴基斯坦這條,也是兩條。
這樣,即能“實質性”維持“歐美中亞存在”各自對巴基斯坦通道的依賴度,因為這是“僅有的兩條”中的一條;又可有效防止北約(歐美)以一個整體向“中俄”中的任何一家借道、從而反過來分解“中俄”、分解“中俄”主導的上合。
●在南亞與中亞方向,我們何以極其關注這個“借道問題”?
事實上,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說過,在南亞與中亞方向,我們之所以極其關注這個“借道問題”,主要在於這麽幾點:
第一,如果歐盟能在格魯吉亞(實際上就是烏克蘭不得以任何名義加入北約的問題)上對俄羅斯做出實質性讓步,並以“俄羅斯向歐盟提供能源供給與軍事支撐”作為“俄歐新關係”的主幹,且同意將“俄歐新關係”調整為“歐洲安全框架”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外兩大支柱是歐盟組織與北約組織),那麽,歐盟經俄羅斯向其駐阿富汗部隊提供補給將不成任何問題。
●在“第一”不成為問題的同時,“俄美”之間借道關係就會出現問題
第二,在“第一”不成為問題的同時,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那麽“俄美”之間就會出現問題。
顯然,可以想象的是,在“俄歐新關係”被調整為“歐洲安全框架”三大支柱之一的那一天,“俄歐新關係”就將取代北約以維護科索沃、甚至整個歐盟的安全與穩定、並作為地中海計劃的軍事支撐,北約在“歐洲安全層麵”的角色將會被弱化甚至虛化,北約可能會被新的“歐洲安全框架”賦予一種歐洲之外的、遠離歐洲安全中心的安全角色,比如在阿富汗這種“各方勢力”交織不清、歐盟自身實力有限的地方,從而即維持歐盟的利益、又限製中俄的勢力。
因此,在“俄歐新關係”被調整為“歐洲安全框架”三大支柱之一的那一天,很可能就是美國在北約組織領導角色被徹底拿掉的那一天(如果美國人接受這一安排的話),也可能是北約徹底瓦解的那一天(如果美國人不接受這種安排的話)。
不難看出,在這種情況下,目前,“俄美”之間已經談妥、並“廣而告之”、美國“已經”俄羅斯向其駐阿富汗部隊提供補給的問題,將會因“東歐與科索沃問題”不再成為“俄歐”之間的問題、而“再次”成為問題!
●隻要伊核問題無法解決,隻要南亞局勢無法破局,那麽,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
我們不難看出,對俄羅斯而言,能同時拿到歐盟與美國駐阿軍隊的生命線當然最好不過,但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應該不難看出,隻要伊核問題無法解決,隻要南亞局勢無法破局,那麽,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即便是暫時出現“意外”,也將立刻失去平穩。
●在“借道問題”的背後,是我們所期望的一種“排列組合”
第三,對一個不能從俄羅斯借道的歐盟而言,如果還想保持一條補給線的話,如果不能與中國一道維護巴基斯坦通道的穩定的話,那麽,就隻能從中國“借道”、並依賴中國通道了。如果它“不舍得”撤出阿富汗的話。
顯然,在此基礎上,如果歐盟又能與中國一道維護巴基斯坦通道的穩定的話,那麽,它將有兩條通道;
第四,對一個不能從俄羅斯借道的美國而言,如果還想保持一條補給線的話,如果不能與中國一道維護巴基斯坦通道的穩定的話,那麽,也就隻能從中國“借道”了。如果它在“中俄”甚至歐盟的“極力挽留”下無法果斷撤出的話。
同樣,在此基礎上,如果美國又能與中國一道維護巴基斯坦通道的穩定的話,那麽,它也將有兩條通道;
第五,在第一、二、三、四的基礎上,在“借道問題”的背後,在“如何借道”的各種排列組合的背後,實際上是“中歐俄美”之間的、在戰略層麵的又一種“排列組合”,也是我們所期望的一種“排列組合”。盡管它的“形成過程”與“最終穩定”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這種“排列組合”一旦出現,就意味著這樣幾個問題
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這種“排列組合”一旦出現,就意味著這樣幾個問題:
其一,在朝鮮一、二次核試驗的“已經進行”,美國並不敢動武,而歐盟核心國家法國代表團已經訪朝,日本首相、韓國總統都“放風”有意訪朝,日本更是公開提出搞“東亞共同體”,中國外長訪日時也聲稱“東亞共同體”是中國、日本等東亞國家的共同目標的“新形勢”下,如果美國在朝核問題不妥協,同時又無法向韓國提供李明博急需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那麽,急於穩定朝鮮半島的李明博政府,在朝鮮聲稱“韓國必須為西海事件付出代價”的軍事壓力下,就真的有可能跑到朝鮮去“種樹”,一邊先行運行“歐韓自由貿易協定”,一邊還被迫啟動“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如果真到了這一步,那麽,“借道”問題不過是美國的中亞政策終因“南亞無法破局”、“東亞幾近破局”、“伊核一不小心就可能破局”的無奈調整。
其二,在“南亞無法破局”、“東亞幾近破局”、“伊核一不小心就可能破局”的危險下,美國向俄羅斯、或者中國“借道”,或者歐盟向中國、俄羅斯“借道”,也就意味著急於在南亞破局的美國人選擇“被迫後退”,意味著中亞、南亞局勢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大體穩定。
盡管巴基斯坦國內局勢在一定階段會因美國從另一個方麵獲得補給而表現得更加惡化,但不至於有重大危險,否則,對美國而方,局勢又將立刻回到第一次、二次朝鮮核試驗時的那種“東亞幾近破局”、“伊核一不小心就可能破局”的困難局麵。
值得強調的是,一旦如此,如果“有人”覺得有必要“重新測試”一下歐盟、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東盟、北約、上合等國家與組織的“東亞與南亞的最新態度”的話,那麽,人們就很可能會聽到朝鮮“準備進行第三次核試驗”的相關新聞。
●意味著“伊核六方”將更多地在另一個“戰略子平台”上將更多地以“另一種方式”進行後續角力
其三,這種“排列組合”一旦出現,那麽,也就意味著“伊核六方”將“更多地”在另一個“戰略子平台”上、將“更多地”以“另一種方式”進行後續角力,顯然,所謂的“戰略子平台”將是科索沃,所謂“另一種方式”將是經濟戰爭、或者金融戰爭。
值得強調的是,各種形式、各種行業的“貿易保護”,可能會是這些所謂經濟戰爭、或者金融戰爭的“主要工具”,而利率、匯率的劇烈變化,將是戰爭激烈程度的“主要指標”。
事實上,討論進行到這裏,再結合奧巴馬訪華、歐盟選出首任“歐盟總統”與“歐盟外長”,且“拚命與俄羅斯搞南流項目”的意大利更是高叫“歐盟應該統一軍隊、以對抗可能的G2”等“最新發展”,我們也就不難明白這第幾點:
第一,盡管英國媒體聲稱奧巴馬訪華將尋求中國更多介入阿富汗事務,但東方評論員卻始終在強調“奧巴馬此次北京之行”實際上是“中美全麵交底(很可能在胡錦濤主席、或者溫家寶總理回訪美國的時候進行)”之前的“經濟準備會議”。
顯然,由於這隻是“中美全麵交底”之前的一場“經濟準備會議”,中美雙方談得最多的還是經濟、特別是金融問題,因為雙方都明白,一旦形成上述“排列組合”,那也就意味著中亞、南亞方向將相對穩定,“伊核六方”將“更多地”在另一個“戰略子平台”上、將“更多地”以“另一種方式”進行後續角力,前麵說了,這所謂的“戰略子平台”將是科索沃,所謂“另一種方式”將是經濟戰爭、或者金融戰爭。
●這絕不是什麽巧合
如果在這個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我們也就不難明白:這幾天剛剛搞完民主選舉的科索沃傳來“科索沃聯合政府可能倒台”的新聞,這絕不是什麽巧合。
非常清楚,既然中國再次拒絕G2,那麽,一旦美國決定“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從而向俄羅斯表示“美國願意讓格魯吉亞、烏克蘭繼續留在北約之外”;或者決心向中國借道,從而向北京表示“美國願意”暫時維持“南亞的基本穩定”,那麽,美國人對歐盟所想強調的“意思”就是:如果歐盟不能配合美國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那麽,美國就隻能選擇科索沃這個舞台進行“經濟與金融表演”了。
●這是個非常值得觀察的問題!
如果從這個層麵去看問題,那麽,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在北京大談“中美合作就可以處理地球上任何重大問題”的奧巴馬一離開北京,美國國內就立刻大炒“中國間諜”、並立刻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了,而中國也立刻針鋒相對地予以了報複。
然而,我們也注意到,就在歐盟選出自己的首位“總統”與“外長”前後,歐盟通過了決議,決定“不再延長針一項對中國與越南鞋產品的貿易保護”了,在“美國旨在發起一波更加嚴厲的針對中國經濟與金融戰爭”的問題上,這是否說明已經與韓國簽訂了“歐韓自由貿易協議”,並準備與朝鮮實現關係全麵正常化、有意“在北京的介紹下”進入“東北亞經濟圈”、並準備尋求中國與俄羅斯的支持、盡快解決“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問題”的歐盟,在刻意與美國保持一定距離?這是個非常值得觀察的問題!
●“方方麵麵”都在全力保留相關政策的靈活性
討論進行到這裏,我們再回過頭去看,就不難發現一係列奇怪的事情在同時發生著,比如“韓國準備增兵阿富汗”,以及奧巴馬對李明博表示願意推進“美韓自由貿易協議”盡早通過,奧巴馬一邊默認李明博所宣傳的“雙方一致認為.....”、一邊又強調了“不同於韓國的‘大交易’之前提條件”,不僅如此,期間美國還明確宣布美國朝鮮特使將於12月份訪問朝鮮,通過這一係列的奇怪事情,我們其實不難明白:在“歐美”必須在阿富汗政策上做出選擇、“中俄”也將一並回應、印度與日本也將一並表態之時,包括韓國在內的“方方麵麵”,都在全力保留相關政策的靈活性。
類似的“保留靈活性”的事情還有,在中國外長訪日為習近平副主席訪日“做準備”期間,一邊是日本首相正式邀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或者總理溫家寶明年訪日,一邊是自己主動要求明年能夠訪華,而中國外長也罕見地以“東亞共同體是中國、日本等東亞國家的共同願望”的說法、對鳩山力推的“東亞共同體”表示了“更大的支持”。
●除了核衝擊波之外,能夠有效回應南亞問題的東亞方向、還有另外一種“破局方式”
顯然,通過“中日”之間的互動、再加上日本首相有意訪朝(最新消息說是日本政府否認了這一消息)、韓國總統有意去平壤“種樹”的“真假花絮”,特別是,在法國代表團11月訪問平壤之後,美國代表團也將12月份訪朝等事實說明,在“全球層麵”牽動“東亞、甚至南亞層麵”已經基本實現的情況下,除了核衝擊波之外,能夠有效回應南亞問題的東亞方向、還有另外一種“破局方式”。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奧巴馬幾乎一無所獲地離開北京之後,美國代表團卻仍得乖乖地“安排朝鮮之行”的情況來看,在東亞方向,盡管在日本軍事基地問題上、在美日、美韓軍事同盟問題上暫時沒有大的變動,但華盛頓並不敢小看這種“非核衝擊波式的破局方式”:畢竟在歐盟的政治統一進程進入了實質階段後,歐美之間內嵌在歐元與美元上的戰略矛盾,固化在科索沃、東歐問題上的不合,已經不可避免地激化了。換句話說,“三邊撕裂”也就不可避免地激化了,盡管“歐美、甚至日本”有“將彼此間的矛盾掩沒在針對中國的一波更加嚴厲的經濟、甚至金融攻擊之中”的企圖心,但“三邊”在利益上的分岐,也給了中國的對美政策、特別是對歐、對日、對印、對俄政策以更大的回旋空間。
● 值得警惕與關注的
但在這裏,我們想強調的是:
首先,美國一旦決定“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也就是蓋茨所暗示的向阿富汗增兵計劃最終落實,那麽,它可能就意味著兩點:
第一,國際石油價格“將啟動越過80美元一桶、直奔100美元甚至更高水平”的進程。
第二,“中國香港地區”的資本與貨幣市場有可能首先湧起一波巨浪,這是非常值得中國警惕的!
其次,美國一旦決定向中國借道,也就是蓋茨所暗示的向阿富汗增兵計劃最終可能不了了之,那麽,它可能也意味著兩點:
第一,國際石油價格將在目前價位上(70至80美元一桶)的價位上繼續停留;
第二,科索沃和平有可能被打破,這是歐盟必須有所準備的。
由於國際局勢已經進入極其錯綜複雜的新階段,坦率地講,在某些問題上,我們也將走一步看一步,並與大家 一道密切關注形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