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091009

(2009-10-11 06:01:40)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2009年10月09日         李明博晤鳩山 雙方稱朝鮮需從根本上轉變態度           【綜合消息】 韓國總統李明博9日表示,韓日兩國首腦一致認同朝核問題需要根本而全麵的解決方案,並決定為朝核問題一舉得到解決,保持密切協商。     韓聯社報道,李明博在青瓦台同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舉行韓日峰會,之後舉行聯合記者會,做出了上述發言。他說,雙方一致認為朝鮮需要從根本上轉變態度。     鳩山曾主張,直視過去,真誠構築麵向未來的韓日關係。對此,李明博表示高度評價,並強調說,雙方決定為了韓日友好關係,繼續緊密合作。     李明博還說,兩國決定加強包括中小企業合作在內的民間經濟合作。最近,東京的韓日文化節取得了圓滿成功,兩國決定今後繼續舉辦相關活動。       【時事點評】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韓國總統李明博9日表示,韓日兩國首腦一致認同朝核問題需要根本而全麵的解決方案,並決定為朝核問題一舉得到解決,保持密切協商。      我們知道,就在今天傍晚,韓國總統李明博與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都將飛抵北京,出席將於10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中日韓首腦會談”。         ●一旦“中日韓”三國能基於東亞區域利益、組建一個“東亞共同體”,那麽......         對這個“中日韓首腦會談”,我們想補充幾個細節:   第一,今年是中日韓首腦會談10周年;      第二,中日韓三國均是20國集團會員國,中國與日本擁有世界第一、二位的外匯儲備,特別是,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並掌握有強大軍事力量;      第三,中日韓三國GDP總量達到全世界的六分之一,如果加上東盟,則“10+3”GDP總量幾乎占全球的五分之一(18%);   通過第二及第三,我們不難看出這麽一點,既:一旦“中日韓”三國能基於東亞區域利益、組建一個“東亞共同體”,從而對外以一個聲音說話,那麽,不論是“中日韓”三國、還是東亞共同體本身,不論是在政治層麵、還是在經濟層麵,其對世界事務的話語權都將空前提升。         ●日本鳩山政府力推“東亞共同體”的主要政治意圖      值得強調的是,這種“空前提升”, 對已經有著巨大影響力的中國是如此,對原本就沒有什麽影響力的韓國也是如此,對有潛力發揮更大影響力、但原有影響力目前卻在持續消退的日本更是如此。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正是日本鳩山政府力推“東亞共同體”的主要政治意圖。至於其主要經濟意圖,我們將在後麵進行展開。         ●韓國何以“強烈要求”鳩山在飛北京之前先到韓國一遊?         第四,在動身前往韓國訪問之前,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8日在官邸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有意在中日韓首腦會談上討論“東亞共同體”構想和全球變暖對策。      而按原來計劃,鳩山由紀夫上任日本首相之後,其首次外訪國定為中國,之所以會在訪問韓國之後再到北京,根據公開的報道,完全在於韓國方麵的“強烈要求”。      值得強調的是,韓國之所以“強烈要求”鳩山在飛北京之前先到韓國一遊,主要目的則在於“共同對麵中國、事先協調立場”。         ●“韓日”的“矛盾心態”      顯然,在我們的討論中,所謂的“共同麵對中國、事先協調立場”,指的是韓國、特別是日本,在全球經濟“在某個特定時刻、有可能迅速惡化”的危險形勢逼迫下所共同持有的“矛盾心態”,既:      一方麵,盡管它們內心深處對中國在世界、特別是東亞的政治、經濟、包括軍事輻射力迅速增強極其不甘,但它們又不得不“現在”就與中國去討論一個所謂的“東亞共同體”,以準備在形勢危急的時候,好依靠中國經濟、或者依靠即將於2010年正式啟動的“10+1”自由貿易區,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重蹈“廣場協議”(特別是對日本而言)、或“97亞洲金融風暴”(特別是對韓國而言)之覆轍。         ●“韓日”的這份“急功近利”倒也“不失真誠”!         不難看出,這份心思完全出於經濟層麵的考慮,完全出於對另一份“廣場協議”、或另一場“97亞洲金融風暴”的恐難懼,因而也是極其現實、極其“急功近利”的。      值得強調的是:      首先,“韓日”的這份“急功近利”是基於其經濟利益的,倒也“不失真誠”!因此也是可以為中國所利用的,在中國與美國、甚至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戰爭、甚至金融戰爭極可能進一步激化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      其次,不論韓日“事先”如何協調立場,但都是在圍繞所謂的“東亞共同體”在協調立場。而不論這個所謂的“東亞共同體(日本想將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也拉進來)”與中國力推的、以“10+1(中)”或者“10+3(中日韓)”為主線的東亞經濟一體化有多大的區別,但隻要日本能明確地將美國排除在外,中日之間都是“可以討論”的。         ●這個“瓦解進程”一旦啟動,便可對“美元本位製”造成即刻的、巨大的殺傷力         非常清楚,一個“明確”將美國排除在外的“東亞共同體”進程的“正式啟動”,在某種意義上講,也就意味著美日、美韓軍事同盟的“瓦解進程”的“正式啟動”。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指出,盡管在政治層麵徹底瓦解美日、美韓同盟的“瓦解進程”即便現在就啟動了、距離成功也需要大量的時間,但是,在經濟層麵、特別是金融層麵,這個“瓦解進程”一旦啟動,便可對美國賴以在東亞維持存在的基石--“美元本位製”造成“即刻的”、巨大殺傷力,從而既刻反作用於“上述瓦解進程”。      在我們看來,這就是奧巴馬政府對日本“脫歐入亞”極其緊張的原因。盡管沒有誰(包括我們時事評論員)認為日本“脫歐入亞”會在短時間內完成,盡管在政治層麵,日本在短期內仍然會拿“脫歐入亞”當作一張牌、衝著“中美”、兩邊叫牌。      ●中國在政府層麵高調支持“這一動議”的戰略考慮      事實上,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給出一個重要觀點,既:可以肯定的是,任何東亞經濟一體化、或者“東亞共同體”方向取得進展的消息,都將對“美元本位製”造成事實上的重大打擊;不僅如此,不論是亞洲、歐洲、美洲、非洲,任何一個有關“增強區域化政治、經濟、軍事合作”的消息,都將是對美國霸權的重大削弱。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上述觀點也是盡管日本提出的”東亞共同體”還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重要問題(有的甚至是原則問題,比如,是否明確排除美國加入的可能性等;有的則是重大問題,比如,是否將範圍擴大至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是否解除對朝鮮的製裁等)需要“進一步澄清”,但中國仍然在政府層麵、“雖有條件但卻高調”支持“這一動議”的戰略考慮。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已經不難明白,在“有條件高調”支持“這一動議”的同時,就是在向美國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兩隻錨錠--美日、美韓同盟滲沙子、釘釘子,並“猛踹”奧巴馬政府拚命維護的“美元本位製”。         ●“韓日”之所以要事先協調立場,則完全出於政治層麵的考慮         而另一方麵,基於“東亞共同體”的“東亞、甚至全球政治、經濟的高度敏感度”,“韓日”之所以要事先協調立場,則完全出於政治層麵的考慮,在這個問題上,說得直白一點兒,就是想“共同協調”出一個辦法來,從而達到“既能依靠‘中國經濟’規避‘歐美經濟’可能施加的經濟之禍,又可憑借‘美日、美韓軍事同盟’遏製中國主導東亞”的“多重目的”。            ●日本在“是否明確地”將美國排除在“東亞共同體”外的問題上,態度反複         事實上,這一點,在日本政府“是否明確地”將美國排除在“東亞共同體”外的“態度反複”中,也可以清楚地觀察到。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種一會“明確排除”、一會又“不明確排除”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兩邊叫牌”的方式。         ●日本此時、此景的“兩邊叫牌”,無異於對美國落井下石         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美國全球核心利益(特別是“美元本位製”)正被“全球圍攻”,因此,從本質上講,如果站在美國角度考慮問題,日本此時、此景的“兩邊叫牌”,無異於對美國落井下石。         ●美國霸權之“瞬間崩潰方案”被“人為的演習”了一把         我們知道,不久前,英國媒體報道說,多個波斯灣阿拉伯產油國正與中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巴西等國進行秘密會談,商議設立包括日圓、人民幣、歐羅和黃金在內的一籃子貨幣,以取代美元進行石油交易。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該報道為許多當事人(注,主要是中東國家)所否認,但仍然對美元造成了即刻殺傷,連續多日美元大跌,國際黃金價格持續創出曆史新高,並首次站穩1000美元/盎司關口),以“美元本位製”為基石的--美國霸權之“瞬間崩潰方案”被“人為的演習”了一把,這就是說,不論“中東國家”是否事先就參與了“演習”,對許多“大國”而言,該“瞬間崩潰方案”的“演習”效果還是不錯的!         ●“美元本位製”恐怕不是美國“必將拚命”維護就能維護的      東方評論員認為,所謂“效果不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第一:“演習”表明,盡管美國擺出了一副“必將拚命”維護“美元本位製”的樣子,但一條“未經證實的”新聞報道便將美元摔了個嘴啃泥的事實說明,一旦出現“全球圍攻美元”的局麵,在中國已經通過國慶大閱兵展示了除俄羅斯之外,世界上還有第二隻足以有效打擊包括美國全境在內任何美國核心戰略目標之強大軍力的現實下,“美元本位製”恐怕不是美國“必將拚命”維護就能維護的。      從這種意義上講,該“瞬間崩潰方案”被“人為的演習”一把的時間點選擇在中國60周年大慶之後,恐怕也是“人為因素”之一。         ●美國所謂的“拚命”行為         第二,在許多當事人(注,主要是中東國家)否認該消息的同時,許多當事人(注,主要是大國)可是既沒有否認,也沒有承認的,這說明該報道即便是假的,但其內容恐怕並非“空穴來風”。      第三,也是最值得關注的。在以“美元本位製”為基石的--美國霸權之“瞬間崩潰方案”被“人為的演習”了一把的同時,方方麵麵不難發現,早已擺出了一副“必將拚命”維護“美元本位製”樣子的美國政府,其所謂的“拚命”行為就非常值得研究。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到目前為止,美國所謂的“拚命”行為僅限於在中國的重中之重的南亞方向(巴基斯坦、印度境內)製造了幾起恐怖襲擊,針對中國、通過“基地”頭目威脅向中國發動所謂“聖戰”;在俄羅斯的重中之重-東歐方向(格魯吉亞、烏克蘭)強調了格魯吉亞加入北約的必然性,並準備在烏克蘭境內布署雷達站;            ●美國所謂的“拚命”、本質是“不敢拚命”         但在“歐盟與美國”的重中之重的科索沃方向、或者地中海方向,美國不僅沒有任何“拚命”動作,反而做出了“有條件”的妥協,在這個問題上,最好的例證就是波蘭準備簽下《裏斯本條約》、但捷克仍然在挑《裏斯本條約》的“刺兒”,從而令歐盟一體化“雖然更進一步,但仍然留有障礙”。      值得強調的是,一旦《裏斯本條約》最終通過,那麽,歐盟就將產生“歐盟總統”、“歐盟外長”,歐盟政治一體化進程將發生質的轉變,從而將極大地鞏固歐元的地位。      顯然,通過上麵的內容,我們不難感受到,美國所謂的“拚命”行為,主要集中針對中國與俄羅斯,而對目前對“美元本位製”最具威脅的歐元,卻是采一種“退讓之勢”,以妥協為主,由此可見,美國所謂的“拚命”、本質是“不敢拚命”。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美國對最具威脅的歐元采一種“退讓之勢”,以妥協為主,除了“不敢拚命”之外,還有兩個戰略企圖:      其一,就是想以此為條件,換取歐盟繼續與美國一道、在經濟、甚至金融層麵繼續攻擊中國。      如果從這個層麵去觀察,那麽,歐盟夥同美國,通過G7這個平台,向人民幣匯率施加壓力,並選擇這個時間宣布“對歐盟相關產品幾乎沒有造成威脅的”中國無縫鋼管征收高關稅,而“被中國無縫鋼管擠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美國也立刻宣布“跟進”,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一步了。      站在“歐美”的角度看問題,在鋼管問題上,歐盟是“呼”、美國是“應”,整個過程如同在美國針對中國橡膠輪胎與歐盟針對中國鋁合金輪轂的“呼應過程”,是“默契”得“嚴絲合縫”。      其二,就是與歐盟合謀再次在中國的重中之重--南亞緊張氣氛,在俄羅斯的重中之重--格魯吉亞、烏克蘭問題上挑起緊張氣氛;      然而,算盤從來就不是一個人打的,美國“想拚命”又“不敢拚命”、卻幻想它人代為拚命之“外強內幹”、或者幻想通過對中俄進一步施加壓力來解決問題的“言行”,也立刻為其它方麵所“捕捉”到,並分別“利用起來”。      在繼續這個討論之前,我們先來閱讀一則資料。              資料:法國認為現在已是考慮法國與朝鮮建交可能性的合適時機           【東方檔字NO200910050403】 據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網站報道,法國總統薩爾科齊朝鮮問題特派員雅克.郎五日抵達日本,開啟其對朝核談判六國的訪問。雅克.郎此行的目的在於向六國諮詢有關朝鮮的重要問題──討論的核心自然是朝鮮棄核談判,為法朝兩國建交議題提供參考。        在東京的記者會上,雅克.郎表示,法國總統認為現在正是考慮(兩國建交)可能性的合適時機,因為“情況略有進展”。        在與日本外相會晤後,雅克.郎還將訪問韓國、俄羅斯、美國和中國,並於十一月九日至十日左右前往朝鮮。對於其六國之行,雅克.郎強調,法國應在朝核問題的解決中發揮一定的作用。但他表示,此行主要的任務,是傾聽並向總統匯報與各國外交官就朝鮮問題會談中所獲得的資訊。      【時事點評】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雅克.郎強調,法國應在朝核問題的解決中發揮一定的作用。但他表示,此行主要的任務,是傾聽並向總統匯報與各國外交官就朝鮮問題會談中所獲得的資訊。      另外,有消息稱,即將訪華的普京將與中國方麵簽定一係列的“戰略資源大單”,而印度方麵也打算終止對中國乘用車輪胎的“特保調查”,而盡管駐阿美軍一再請求增加兵力,但北約(歐盟)仍然遲遲不作響應,不僅如此,隨著溫家寶總理成功訪朝,並“說服”朝鮮“願意有條件(視美國的態度)重返六方會談、或者多邊會談”。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隨著法國總統薩爾科齊朝鮮問題特派員雅克.郎緊跟溫家寶總理訪朝日程(10月4日),於10月5日抵達日本,開啟其對朝核談判六國的訪問,並在日本轉述了法國總統”現在已是考慮法國與朝鮮建交可能性的合適時機”的意思,法國也正式啟動了“朝法關係正常化進程”。      ●我們一再關注的一個信號      值得強調的是,在朝鮮“願意有條件(視美國的態度)重返六方會談、或者多邊會談”,以及法國正式啟動“朝法關係正常化進程”的背後,是我們一再關注的、將歐盟介紹進“朝核六方會談”的,將歐盟經濟拉進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從而對“美國、日本的東北亞經濟一體化態度”施加壓力的“正式信號”。      在這裏,東方評論員想指出的是,這恐怕就是朝鮮“願意有條件(視美國的態度)重返六方會談、或者多邊會談”中的“多邊”之“真實含義”所在。      有意思的是,也就在這個時間,“再次”傳出了中國石油公司與伊拉克簽下石油大單的消息,在這個問題上,是利益於歐盟的“關照”,還是利益於美國的“幫助”,這恐怕又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隻是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所有這些都說明,在美元遭受全球圍攻的大背景下,美國“利用別人”與“被別人所利用”都是常態,但總體上說,就目前而言,與其說是“美國想利用‘別人’較多,還不如說是‘別人’利用美國更多”來得更加貼切。         ●之前給出的一組觀點         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G2走了,G1回來了(相關討論見之前《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我們曾經給出一組觀點,既:      第一,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美國決策者、專家、媒體為已經失敗的G2、或者剛剛登台的G1提供了多麽完美的包裝,但在這一主要矛盾的“凸顯”下,中國也好、歐盟、俄羅斯、甚至印度、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也不過是“想利用一把”,一如美國“想利用一把”那樣。      第二,盡管美國先向俄羅斯“借道”,再撤銷東歐反導計劃,幾近低聲下氣地“求”著俄羅斯提供南亞配合,但是,歐盟、特別是俄羅斯與中國的之間的“最新關係互動”,已經說明美國患上了“G2後遺症”--既然美國人在“宣傳資料”上明確寫著:美國可以與中國搞什麽“G2”、去共管什麽“地球”,統治歐盟、俄羅斯、印度與日本”,那麽,在中國已經明確拒絕“全球性G2”,確認自己既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去統治地球、隻是有興趣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一方“和諧共贏”的情況下,這些被美國的“G2宣傳資料”明確定性為“被統治對象”的“區域勢力中心(與美國相比)”,必然會搞些“模仿秀”,因此,產生一些搞“區域性G2、甚至G3、GN”的想法也不奇怪。      第三,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日本鳩山政府極力向北京推銷的“東亞共同體”,就是“第二”的一個典型案例,顯然,日本想在此次“中日韓首腦會談”兜售的所謂“東亞共同體”,相對於“美國拚命兜售、中國公開拒絕”的“全球版G2”而言,在“某種層麵”去看,就是個“中日韓”共治東亞”的“東亞版G3”。      請大家注意,將“東亞共同體”視為“東亞版G3”是有前提條件、或者適用範圍的,至於這個前提條件、或者適用範圍是什麽?我們不妨從“G2與G1”之“本質區別”的層麵去考察。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相對於美國“更側重於在政治與軍事層麵進行戰略欺騙的全球版G2”或者“更側重於在經濟層麵進行戰略欺騙的全球版G1”而言,日本、特別是韓國(請注意我們的用詞)想弄的是份“更側重於經濟層麵”的“東亞經濟版G3”,而不是“更側重於政治與軍事層麵”的“東亞政治版G3”。      非常清楚,站在“韓日”的角度看問題,現在突然去搞什麽“東亞經濟版G3”的目的是非常現實的,既:日後,一旦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間陷入貿易戰爭、甚至金融戰爭時,一旦南北撕裂、三邊撕裂空前激化時,就可以立刻轉身依靠中國經濟,或者依靠即將於2010年正式啟動的“10+1”自由貿易協議,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蹈“廣場協議”(特別是對日本而言)、或“97亞洲金融風暴”(特別是對韓國而言)之覆轍;      而“韓日”之所以要盡可能回避“東亞政治版G3”,則在於兩點:      首先,弄一份“東亞政治版G3”必然以“實質性調整”美日、美韓同盟關係為前提條件,從日本鳩山政府一麵強調核查“日美核密約”、一麵又在“是否明確排除美國”參與“東亞共同體”的問題上“有所反複”的情況來看,日本在衝著“中美”雙方、兩邊叫牌;      其次,顯然,對“東亞共同體”而言,關鍵角色是中國與日本,在相當程度上,隻要中日雙方有心做成這件事情,那麽,韓國則好比是“年三十撿的一隻兔子”、是有它也過年、沒它也過年。      因此,“東亞政治版G3”的實質是“東亞政治版G2”,而弄一份“東亞政治版G3”的前提條件實際上也就等同於“必須實質性調整美日同盟關係”。      但在這個問題上,上台前、上台後都曾揚言一定調查“日美核密約”的鳩山團隊,顯然沒有下定決心,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也就不難明白:即便為了謀取最大利益,鳩山團隊“也不可能”現在就下決心。      更何況,表麵上為了安撫日本,美國又拋出了個所謂的”G4(由歐美日、外加中國組成)”,鳩山團隊“也就更不可能”現在就下決心了。         ●“G4”是個什麽玩意?         對這個所謂的“G4”,首席評論員就一針見血地指出,除了表麵上安撫日本、防止日本現在就將“脫歐入亞”搞得“舊戲成真”的意圖之外,其核心意圖在仍然在於離間“非美勢力”,一如“G2”。      在這個問題上,在時事部分,限於篇幅,我們不想過多地展開(詳情可參閱經濟部分),隻想強調一點,“G4”是個什麽玩意?隻要看看我們對“三邊撕裂”與“南北撕裂”的定義便可,顯然,所謂“G4”,就是一個將中國從南方陣營“掏”出來、或者“套”出來、附加在“三邊”框架之上的破爛玩意兒,目的在於製造中國經濟與南方經濟之間的對立。      從孟買警察被恐怖分子襲擊,而印度卻有意終止對中國乘用車輪胎的“特保調查”的情況來看,不論是“南北撕裂”框架中的、南方陣營的事實領導者--中國,還是“被歐美勢力有意捧為南方陣營的領導者--從而好與中國相爭的印度,對“G4”的欺騙性質都保持著高度警惕。            ●“日韓”對所謂“東亞共同體”的真實想法也就昭然若揭了      如果在這個層麵去觀察,那麽,我們也就不難看出,韓日首腦搶在赴北京之前急忙協調立場,且“一致認同朝核問題需要根本而全麵的解決方案,並決定為朝核問題一舉得到解決,保持密切協商”的意圖,在於想借此機會、向“方方麵麵”宣示如下立場:它們可以“抱團”為手段、以“政經分離”為策略,在政治、經濟層麵,分別遊離於即將激烈角力的中美、中歐美、甚至“中歐俄美”之間。      至此,“日韓”對所謂“東亞共同體”的真實想法也就昭然若揭了。         ●“韓日”的這份企圖心與“歐美”長期奉行的對華遏製戰略是一脈相承的         非常清楚,在“韓日”有意“共同麵對中國、事先協調政策”的背後,其企圖心在於以“組建東亞共同體”的“進程”為籌碼,在中國、美國、甚至歐盟、俄羅斯的麵前,“提前”享受“其對世界事務影響力”的空前提高之便利。      同樣值得強調的是,“韓日”的這份企圖仍然源於那份“遏製中國”之心,它與“歐美”長期奉行的對華遏製戰略是一脈相承的,因此,它也是可以為“歐美”、甚至為俄羅斯所借用的。         ●對所謂的“東亞共同體”,中國的態度應該是:盡可能地利用之      因此,對所謂的“東亞共同體”,中國的態度應該是:盡可能地利用之,但不必指望短期內有實質性進展。因為短期內、不論是日本還是韓國,都不可能在實質性調整美日、韓美同盟的問題有做出實質性地表態。      這樣,在如何盡可能地利用之的問題上,東方評論員的觀點是,如果能掐住“日韓”的“矛盾心態”,將本月就要再次舉行的泰國東盟會議開成功,為明年初就要啟動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議做好準備,就算得上是“好好地利用了一把”。值得強調的是,上次會議,美國就是在日本與韓國的密切配合下,將會議給攪黃的。      因此,懷著那份“矛盾心態”、著急推進“東亞共同體”的日本與韓國,這次又打算怎麽做呢?還準備配合美國人那樣幹嗎?東方評論員倒想看看!   更加值得觀察的是,溫家寶總理成功訪朝、金正日打破外交常例親自接機,且明確承諾“視美國態度而重返六方會談”,已經無可爭辯地證明了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主導權,證明了中朝關係的穩固,這對那些極力挑撥中朝關係的勢力,包括美國及其支持的媒體,是一個重大諷刺。   因此,假如日本與韓國這次“不配合”美國人那樣幹,從而證實它們“的確願意”推進中國力推的“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比日本的東亞共同體範圍雖有不同、但並不與日本的主張根本對立,因而,在方方麵麵眼裏,可以視為日本是否真心推動東亞共同體的試金石)”,那麽,在東亞問題上,美國又將怎麽做呢?是否接受中國的建議,順勢啟動“美朝關係正常化進程”、從而搶在歐盟“被介紹”進“朝核多邊會談”之前,對中國非常在意的“東北亞經濟一體化”表示默認呢?所有這些,就讓我們一起密切關注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