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事解讀 2009年09月25日

(2009-09-27 06:23:32) 下一個

東方時事解讀09年09月25日

 G20峰會25日召開 奧巴馬把矛頭指向中國
  
  【華盛頓消息】世界上最大的20個經濟體的領導人今天大部分從美國紐約挪到匹茲堡,舉行一年之內的第三次G20峰會。今年4月的峰會上,世界談得最多的是中美“G2”論,而現在中美貿易分歧儼然成了會前的最大噱頭之一。就在兩周前,美國對華輪胎特保案將中美置於貿易戰的危險邊緣,而近日,奧巴馬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表示,經濟均衡問題“是匹茲堡G20峰會的議題之一,必須尋求更加均衡的全球經濟……我們不能再回到中國、德國以及其他國家將所有東西都賣給我們的時代。我們正受到信用卡債務和按揭貸款的困擾,可是卻沒有東西賣給他們!”
  23日的香港《明報》對此解讀說,外界原認為,規管金融機構薪酬等會是主要議題,但美國卻將視線轉向西方所強調的“全球經濟不平衡”問題,矛頭指向中國。路透社則估計,“中國將禮貌地抵製美國的提議”。文章稱,在過去一年裏,世界的焦點是尋找把世界帶出金融危機的途徑,中國的貨幣政策和貿易順差被放到一邊,但美國準備把壓力轉移到北京身上的意圖在本月變得非常清晰:中國首次遭遇美國的“特保”條款。文章分析說,作為世界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充滿自信的中國將會伸出“合作之手”,但是將會拒絕被稱為“罪魁禍首”。
  
  
  【時事點評】我們知道,在4月份舉行倫敦金融峰會前後,不論是美國媒體、還是美國政客、專家,天天掛在嘴邊的就是“中美共管世界”、也就是所謂“G2”;
  
  ●“G2”走了,“G1”回來了,很好,很好!
  
  然而,僅僅半年不到的時間,同樣是那些媒體、仍然是那些政客、還是那些專家,但它們現在說得最多的是卻是“......中國、德國以及其他國家將所有東西都賣給我們.....我們正受到信用卡債務和按揭貸款的困擾,可是卻沒有東西賣給他們!.......”,好傢夥,按這個說法,好像全世界都在依靠美國“養活”著似的,真真一副霸道的嘴臉,其性質猶如布什單邊主義在經濟層麵“靈魂附體”。
  
  顯然,“G2”不見了,“G1”又回來了,而且活脫一個“受了委曲”的“G1”。
  
  在這裏,如果套用毛澤東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結尾的一句話(司徒雷登走了,白皮書來了,很好,很好。這兩件事都是值得慶祝的) ,我們想說的是:“G2”走了,“G1”回來了,很好,很好。這兩件事都是值得慶祝的!
  
  ●美國“G2”徹底失敗的象征
  
  至於為什麽要慶賀?如我們再套用毛澤東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開頭中的一句話(美國的白皮書,選擇在司徒雷登業已離開南京、快到華盛頓、但是尚未到達的日子——八月五日發表,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是美國侵略政策徹底失敗的象征。),那麽,我們想說的就是:美國將回歸“G1”的時間,選擇在G20國際金融峰會快要召開、但是尚未召開的日子,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它是美國“G2”徹底失敗的象征。
  
  ●在“慶祝”上述兩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有必要牢牢地把握這麽幾點
  
  
  隻是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慶祝上述兩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有必要牢牢地把握這麽幾點:
  
  第一,不論是已經走了的“G2”、還是又回來了的“G1”,站在中國的立場上看問題,本質上都是美國向中國身上轉嫁矛盾的手段;
  
  在之前的點評中,對美國人不擇手段、拚命兜售“G2”的戰略意圖,我們通過大量的討論已經給出非常明確的結論,那就是:由美國前重量級政治人物布熱津斯基、基辛格等人出麵兜售,美國政府充分支持、美國媒體全麵配合的“G2”,是美國著眼於挑拔中國與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南方國家之間關係,激化中國與歐盟、日本等北方國家之間矛盾的戰略欺騙手段。
  
  第二,為了向中國身上轉嫁矛盾,“G2”更加強調從政治、軍事的層麵著手,所謂“美國理解並願意幫助中國建造航空母艦”及“中美共管西太平洋”等就是如此。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北方國家與南方國家之間,南方國家與南方國家之間的經濟早已相互依賴的今天,這種“更加強調”從政治、軍事等“冷戰手段”去“挑拔與激化矛盾”的策略難因局限性極大而收效甚微。
  
  
  ●“回來了”的“G1”將更具欺騙性與破壞性
  
  
  相比之下,“回來了”的“G1”則“更加強調”從經濟層麵著手去“挑拔與激化矛盾”,由於充分吸取了“G2”過於側重“政治與軍事”的經驗與教訓,因此,立足於經濟層麵的“G1”將更具欺騙性與破壞性。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再來閱讀兩則新聞。

 美國財長:美國願意支持中國擴大在IMF與世銀的決定權
  
  【華盛頓消息】據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20國集團(G20)高峰會前記者會表示,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WorldBank)的改革應能順利推動,美國也支持中國擴大IMF與世銀的決定權。
  蓋特納(TimothyGeithner)表示,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加,提升IMF決定權是正確的決定,而歐洲國家也了解此一事實,因此美國願協助增加中國在IMF的影響力。不過歐洲國家的態度仍有所保留,因為中國擴權將可能削弱歐盟在上述國際金融機構的影響力。
  另外,蓋特納也透露,G20峰會可望決議限製金融業者的分紅額度,也可望找出解決美中貿易失衡的方案。
  本次G20峰會訂9月24日至25日於美國匹茲堡召開,多數國家領袖在24日下午已陸續抵達匹茲堡。正式高峰會預訂25日上午展開,美國總統奧巴馬則計劃當天下午召開會後記者會。
  
  
  美國敦促歐洲接受將IMF部分投票權賦予新興大國的提議
  
  【華盛頓消息】據報道,美國政府周四向歐洲國家施壓,敦促後者同意賦予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更大的投票權,以消除長期存在於IMF決策架構改革問題上的障礙.不過歐洲國家表示,它們將不會放棄在IMF理事會中的席位.
  美國財長蓋特納在20國集團(G20)匹茲堡峰會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努力要做的是彌合歐洲國家在此問題上的分歧,當然它們要作出調整也需要時間."
  美國已經提議,從發達國家中拿出5%的投票權,給予新興經濟大國,並且爭取在本次匹茲堡峰會上就此達成協議.
  作為更加廣泛的IMF改革計劃的一部分,華盛頓還在力促將IMF理事會席位從目前的24席削減至20席.目前歐洲國家總共在理事會中占有8席.理事會在IMF的貸款問題上具有決定權.
  如果中國的份額顯著增加,那麽其發言權超過歐洲的老牌強國--法國和英國.
  歐洲一直強烈反對攤薄自身在IMF中的發言權,並堅持IMF理事會應保持24個席位.
  一位參加20國集團(G20)峰會的歐洲國家官員對路透說:"歐洲不想放棄自己的席位.歐洲對IMF認繳的份額巨大,如果沒有發言權,那是不可接受的."
  IMF投票權根據各個成員國的配額來分配,而每個成員國的配額又取決於自身的經濟規模、貿易量的大小以及外匯儲備的多少等因素。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兩段文字,原文分別是:
  
  第一:蓋特納表示,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加,提升IMF決定權是正確的決定,而歐洲國家也了解此一事實,因此美國願協助增加中國在IMF的影響力。
  
  第二:美國財長蓋特納在20國集團(G20)匹茲堡峰會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努力要做的是彌合歐洲國家在此問題上的分歧,當然它們要作出調整也需要時間."
  
  
  ●美國公開以“世界經濟領袖自居(G1)”的具體表現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一方麵表示“願意支持中國擴大IMF與世銀的決定權”,一方麵又“敦促歐洲接受將IMF部分投票權賦予新興大國的提議”,從而將問題“挑起來”、又“扔回去”的一手,就是公開以“世界經濟領袖自居(G1)”的具體表現。
  
  另外,首席評論員就特別指出,不容忽視的是,美國財長蓋特納在“敦促”歐洲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讓渡部分”話語權的同時,還附加了一個看似非常合理、實則暗藏心機的“時間條件,那就是強調“即便歐盟願意讓渡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到此為止,華盛頓夥同部分歐洲國家(主要是在這場金融危機受到重創、且有可能破產的英國)在G20峰會之前玩這一手的真實企圖,也就一清二楚了,那就是想將“一碗原本非常清澈的水”給攪混,之後好混水摸魚、順勢“竊取”G20國際金融峰會“話題主導權”。
  
  
  ●所謂“一碗原本非常清澈的水”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所謂“一碗原本非常清澈的水”,指的是,在歐美金融危機仍然有待深化、“美國資本”企圖通過貿易保護向南方經濟轉嫁危機,世界經濟日後也因此極可能陷入大蕭條的大背景下,加強金融監管,完善世界金融管理體係,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原本應該是這次G20峰會的主要議題,這是毫無疑問地!
  
  
  ●一種必然
  
  顯然,在美國想通過“G2”從政治與軍事層麵挑撥中國與南方經濟體、包括部分北方經濟體的戰略合作關係的企圖未能奏效的情況下,再以“世界經濟領袖自居(G1)”,企圖從經濟層麵主導話題,以實現同樣的戰略目的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不論是走了的“G2”、還是“回來了”的“G1”,其“真實麵目”並無二致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走了的“G2”、還是“回來了”的“G1”,不論其“G”後麵的型號標識(2或者1)如何變化,不論“G2”是更側重於政治與軍事層麵,還是G1更側重於經濟層麵,其“真實麵目”都在於維護美國一切霸權的權力基礎--“美元本位製”的延續,其手段都具有兩個基本特征,那就是:一手要挑撥中國與南方經濟體、包括部分北方經濟體的戰略合作關係,另一手則想讓“製造這場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美元本位製”從國際社會的討伐聲中“脫靶”;
  
  
  
  ●“回來了”的“G1”其策略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已經可以非常清楚看到,對比“走了”的“G2”而言,為了實現相同的目的,“回來了”的“G1”其策略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從技術層麵早就開始準備,並動用一切手段持續製造輿論。既:將造成當今美國以致世界經濟問題、特別是金融問題的主要矛盾歸結為“貿易赤字與貿易不平衡”。
  
  其實,根據我們的長期觀察,在寫了《大棋局》的布熱津斯基及與尼克鬆一道製定並實現了“尼克鬆主義”的基辛格的“指導”下,在這個問題上,奧巴馬(準確地講,是美國民主黨)一直在做相關準備工作,最早甚至可以從他競選時就可以找到痕跡,這原本就是他競選時的經濟觀點之一;
  
  
  ●這一觀察結果,是我們之前判斷必然上演“貿易戰爭、甚至金融戰爭”的重要依據之一
  
  
  在這裏補充強調兩點,真實的情況就是:
  
  首先,這一觀察結果,甚至是我們之前判斷一旦駐阿美軍被迫向俄羅斯“借道”(或者歐盟向中國“借道”)、從而美國(或者歐美)被迫將其“阿富汗存在”的生命線交給“俄(或者中俄)”掌管之後,中美之間(歐美分別向中國與俄羅斯借道的情況下)、或者中美歐之間(美國向俄羅斯借道的情況下)、甚至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就必然上演“貿易戰爭、甚至金融戰爭”的重要依據之一。
  
  其次,在我們的討論中,基於“首先”的判斷,我們認為,在某種意義上講,由於中國是“經過了一段時間後”才由溫家寶總理出麵公開拒絕“G2”的,因此,就實際效果而言,向中國兜售“G2”既可以視為美國對中國、特別是歐盟、俄羅斯、日本、印度等進行戰略欺騙的一步,也可視為美國為回歸“G1”爭取時間的一招。
  
  
  ●在這個問題上,有許多值得總結的地方
  
  盡管在中國在選擇“經過了一段時間後才公開拒絕G2”的考慮上明顯有利用這一“排列組合”、對期間大打達賴牌的歐盟、在“中美歐印日之間”大玩排列組合的俄羅斯進行戰略牽製的意圖,但我們仍然認為,在時間上,中國政府應該“更早一點兒”明確擯棄“G2”,從而給美國處理金融危機的政策製造更大的混亂。在這個問題上,有許多值得總結的地方。
  
  第二,盡管美國在技術層麵上早就在做準備工作,但是,奧巴馬主義在不得已回歸“G1”、企圖挑撥“非美經濟”之間的矛盾、並試圖“在挑拔中”將矛盾向中國身上“聚焦”時,仍然顯得是“那麽地倉促”。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大概是因為“G2”這一手不僅沒有取得預期中的效果、反而因徹底失敗而產生一係列“嚴重後遺症”所致。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再來閱讀三則消息。
  
巴羅佐發表聲明捍衛全球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匹茲堡消息】 據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24日在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即將於匹茲堡開幕前發表聲明說,應保持全球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加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
  巴羅佐說:“我們麵臨的不僅僅是一場經濟危機,還是社會價值的危機。二十國集團匹茲堡峰會應做出發展更環保、更道德、更平等和更平衡的世界經濟的承諾。”他說,這一“新全球化”要求全球治理基於人類普世價值,反映經濟相互依賴的現實。
  巴羅佐說,全球化創造了大量財富,使世界大量人口脫貧。不應試圖結束全球化。二十國集團為重塑全球化提供了機會,使我們能以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替換導致金融市場失敗的舊模式。
  巴羅佐強調,以往的經濟危機往往導致貿易保護主義。他敦促二十國領導人不要重蹈舊路,應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他強調,應強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作用。二十國集團峰會應加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和代表性的改革。世界所有大型經濟體都應根據其規模擁有適當的發言權,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方麵,巴羅佐說,歐盟正在積極推動歐洲係統內的跨境金融監管。各國應在金融救助的退出政策上進行協調。
  巴羅佐說,歐盟在二十國集團上的態度是明確的:必須向世界表明,開放市場、創造財富的自由要在明確的道德和環境原則框架下推行,並由強化的全球規則作保障。
  第三次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24日-25日在美國匹茲堡舉行。前兩次峰會分別於去年11月和今年4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和英國首都倫敦舉行。這一峰會被認為是國際社會合作應對金融危機、改革和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而有效的平台。
  
  
  
  中俄批準毗鄰區合作規劃綱要
  
  【綜合消息】 在俄羅斯要將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出租給中國的謠言聲中,中俄兩國正式批準了《中國東北地區同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該項合作談判曆時兩年,國家發改委和俄羅斯地區發改部最終敲定了這個合作綱要。正在北京訪問的俄前駐華大使羅高壽昨天表示,如何使得兩國的經濟改革協調一致、合作發展,一直是中俄兩國政府的“大構想”。
  但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邢廣程對合作前景表示出謹慎樂觀,他認為中俄在毗鄰地區“會有發展,但合作會很緩慢,不太能有大的飛躍”。他分析說,相關地區發展的起跳點不一樣,中國東北地區發展得快一些,而俄羅斯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人口較少,發展起來有特別的限製因素。他認為,“中國同俄羅斯的中、西部地區進行發展合作會更有潛力。”
  
  對於俄媒之前報道的所謂將海參崴出租給中國的消息,中國前駐俄大使李鳳林表示,該報道是“沒有根據,非常不負責任的”。羅高壽也非常震驚,“當時我在想,誰在委托作者寫這些東西,是不是個傻子寫的。”他說,中俄兩國媒體偶爾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背後是哪些勢力在支持?是誰在資助呢?無論如何,這些聲音都值得引起我們的擔憂,因為這些文章的觀點直接有悖於兩國官方的政策。”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薑瑜昨天也強調,所謂俄羅斯擬向中國出租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報道毫無依據。她表示,俄遠東和西伯利亞開發是俄自己的事情。中方願與俄方開展互利合作。這種合作將嚴格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符合兩國的有關法律。
  
  
  日本外務省成立調查組查日美核密約
  
  【東京消息】日本外務省調查小組25日上午正式成立。該小組將負責查明日美安保方麵的4項密約的全貌,其中包括日本默認美軍載核艦船過境或停靠的“核密約”。調查小組由來自外務省北美局和國際法局(舊條約局)的約15人組成,在11月底之前將對約3700份日美安保相關資料文件進行徹查。
  岡田克也就任外相後即下令事務次官藪中三十二徹查密約,調查小組由此成立。新政府希望通過揭開半個世紀以來日美在安保領域不可告人的一麵,從而盡早向國民證明政權更迭的成果。
  調查對象包括:1960年《日美安保條約》修改時達成的持核入境協議;朝鮮半島發生緊急狀況時的美軍作戰行動;1972年美國歸還衝繩後若發生緊急狀況,允許美軍再度持核入境;美國歸還衝繩時日本代美國支付恢複當地原狀的補償費。自民黨政府在國會答辯等場合一貫否認存在上述密約。
  調查涉及的約3700份資料文件包括外務省內的約3200份以及日本駐美大使館等保管的一些資料。
  調查的焦點集中在日美間是否存在1960年簽署的《秘密議事錄》等密約文件。這些文件被視為核密約存在的依據。10月底日本政府還將設立專家會議,向知情人士了解情況。
  前外務省官員此前接受共同社采訪時證實,《秘密議事錄》一直由外務省北美局和條約局(現國際法局)嚴加保管。
  
  
  
  【時事點評】我們知道,就在“巴羅佐發表聲明捍衛全球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前後,歐盟已經正式決定,對產自中國的無縫鋼管和鋁箔征收為期5年的正式反傾銷稅,稅率分別高達39.2%和30%。
  
  ●對中國,歐盟分明在“說”一套“做”一套
  
  值得警惕的是,在G20國際金融峰會之前的聯大會議上,胡錦濤主席在講話中就非常強調“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也就是說,對中國而言,在捍衛全球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問題上,歐盟分明在“說”一套“做”一套。
  
  ●對美國,歐盟也在“說”一套“做”一套
  
  然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到處玩傾聽”的奧巴馬主義、為了最為迫切的金融問題,“在經濟層麵”已經被迫回歸“G1”,既:瞄著中國與“其它非美經濟體”的矛盾、公然針對中國、拿所謂“貿易平衡問題”,以“輪胎特保案”為第一步棋,以全球經濟“G1”的身份自居,當著“其它非美經濟體”的麵下起了“如何針對中國”的“指導棋”,因此,在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G20金融峰會即將於匹茲堡開幕前發表聲明“捍衛全球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警告“不要走(貿易保護導致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更加嚴重)舊路”的背後,是歐盟出於自己的私利、在對美國這個“經濟G1”的“說”一套與“做”一套。
  
  值得強調的是,最能體現歐盟所謂“私利”的,在於歐盟的兩個核心國家--德國與法國經濟原本非常依賴貿易。德國目前仍然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對外貿易大國(有數據稱,排名第二的中國今年將超過德國),因此,我們近日看到德國總理墨克爾一再警告“警惕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這與中國的呼籲倒是高度一致)”、一再強調“國際金融改革的必要性(針對“華爾街永動機”的嗜血成性,要求限製金融高管薪資,這與美國的態度完全針鋒相對)”,也就不難理解了。
  
  
  ●歐盟基於自己的私利而“隻願意有條件地附和”美國的“指導棋”、G1在“第一步”就沒有走穩
  
  
  非常清楚,從本質上講,更加側重於政治與軍事層麵的“G2”因中國識破美國的計謀“拒絕入座”而徹底失敗,更加側重於經濟層麵的“G1”,也因歐盟基於自己的私利而“隻願意有條件地附和”美國的“指導棋”,再加上中國在第一時間就針對美國與歐盟彼此競爭、且對美國經濟影響麵很大的產品(農產品、汽車產品)進行“反製性警告”,“G1”在“第一步”就走得身形恍惚。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隻要中國應對得法,恐怕美國這個表麵針對中國、實則針對“中歐俄、包括印日等”的所謂G1,其“第二步”也走不穩。這一點,我們稍後再做展開。
  
  
  ●關注中俄之間的互動
  
  
  在討論了“中歐美”之間的互動之後,下麵我們再來關注中俄之間的互動。
  
  請大家注意“中俄批準毗鄰區合作規劃綱要”中的這一段文字,原文是:
  
  對於俄媒之前報道的所謂將海參崴出租給中國的消息,中國前駐俄大使李鳳林表示,該報道是“沒有根據,非常不負責任的”。羅高壽也非常震驚,“當時我在想,誰在委托作者寫這些東西,是不是個傻子寫的。”他說,中俄兩國媒體偶爾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背後是哪些勢力在支持?是誰在資助呢?無論如何,這些聲音都值得引起我們的擔憂,因為這些文章的觀點直接有悖於兩國官方的政策。”
  
  
  ●在這兩件新聞炒作的背後,是“同一隻手”在起作用
  
  大家知道,對所謂“俄將海參崴出租給中國”的消息,我們曾結合印度媒體前段狂炒“中國入侵”一事,在第一時間就指出:在這兩件新聞炒作的背後,是“同一隻手”在起作用。
  
  因此,東方評論員對俄前駐華大使羅高壽的一連串問題,既:背後是哪些勢力在支持?是誰在資助呢?等等,是深以為然!
  
  當然了,在觀察這類“利害分明”的敏感問題時,在判斷“背後是哪些勢力在支持?又是誰在資助?”等問題時,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看看“對誰有利?”、想想“誰會高興?”。
  
  因此,印度與俄羅斯的情況還有些區別,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在印度媒體炒作“中國入侵”的問題上,盡管印度政府近日開始公開表示“反對”,並處理了個別直接炒作的媒體、記者,但是,所有這些不過是印度政府意圖“順勢利用”、向中國施加壓力,但麵對中國在軍事上的強硬警告,又怕局勢全麵失控而及時做出的“調整”而已。
  顯然,一旦中俄、特別是中印之間的政治、軍事合作因這些炒作而陷入對峙,最高興地當然是“更側重於”政治與軍事層麵的“G2製造者”;而一旦中印、特別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因這些炒作而陷入停頓、甚至產生摩擦,那麽,最高興的當然是更加側重於經濟層麵、但“第一步”都沒有走穩的“G1”。
  
  好在直至目前為止,在中國的軍事強壓下,辛格政府仍然保持著足夠的冷靜。這對中印兩國而言都是好事!
  
  ●“中歐俄”聯手在國際原子能機構通過“核查以色列”的主要背景!
  
  
  在這種情況下,G1在南亞破局無望的情況下,就必然在地中海方向去想辦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恐怕是“中歐俄”聯手在國際原子能機構通過“核查以色列”的主要背景!
  
  值得所有“美國盟友”思考的是,曾經在中東一手遮天的華盛頓,今天竟然淪落至連自己的“中東鋼釘”都無法保全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利比亞這顆“地中海新星”的強烈衝擊,我們已經強烈地感受到,地中海上空正聚積著一場“可能顛覆中東傳統力量格局”的大風暴,並有可能極大地影響到亞丁灣的“海況”、從而促進亞丁灣“萬國海軍”加快其“排列組合進程”。
  
  
  ●不論是“G2(兜售者)”,還是換了張臉“回來了”的“G1”,不過是個不擇手段的“傻子”而已!
  
  
  在搞清楚了這一層之後,我們再來關注俄前駐華大使羅高壽所說的一段話,也就是“當時我在想,誰在委托作者寫這些東西,是不是個傻子寫的。”,也就不難明白,在這個世界上,在明白人眼裏,不論已經徹底失敗、“走了”的“G2(兜售者)”,還是換了張臉“回來了”的“G1”,不過是個不擇手段的“傻子”而已!
  
  
  ●中俄兩國政府的“大構想”
  
  
  顯然,作為俄前駐華大使羅高壽,非常清楚地知道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最大利益是什麽,也正因如此,這位正在北京訪問的俄前駐華大使羅高壽在罵完“傻子”之後明確強調:如何使得兩國(中俄)的經濟改革協調一致、合作發展,一直是中俄兩國政府的“大構想”。
  
  值得強調的是,這種“大構想”一旦最終成形,將極大地促進旨在調整中國經濟結構的“南下與北上戰略”。
  
  
  
  ●海盜、北冰洋與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參崴)
  
  
  在這裏,有必要補充的是,就在俄羅斯與歐盟在軍事層麵、圍繞那艘被“海盜”劫持的“北冰洋”號、瞄著地中海、在距離地中海與大西洋交界處不遠的地方“有效地合作”了一把之後,俄羅斯與歐盟又在經濟層麵搞起了“有效合作”。
  
  請大家注意,在俄羅斯與歐盟軍事層麵進行“有效合作”的過程中,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海盜”,另一個是北冰洋;
  
  也許是巧合,俄羅斯與歐盟之間在經濟層麵的“有效合作”中,也直接或間接地涉及了這兩個關鍵詞,並外加一個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參崴)。
  
  
  
  ●亞丁灣是個與“地中海航線”利益相關之所有國家海軍“不得不去的地方”
  
  
  眾所周知,美國在索馬裏的反恐軍事行動(造成索馬裏內亂)、亞丁灣出現大批以索馬裏為據點的海盜,本質而言,是一連串的因果關係,就意圖而言,就是美國自恃海上軍事優勢,瞄著地中海(亞洲、特別是東亞前往歐盟的貨物主要走亞丁灣、經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大西洋)而精心打造的一步棋,而各國海軍之所以輪番前往亞丁灣護航,對“中歐俄印日”等大國而言,就是對“這一意圖”的高度警惕;但對新加坡之類的小國而言,則是個“站隊與表態”的問題。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亞丁灣是個與“地中海航線”利益相關之所有國家的海軍“不得不去的地方”。至於抓海盜,不過是個“說詞”而已!
  
  
  
  ●一條新商業航線誕生
  
  
  
  另外,我們知道,今年7月,德國貨船“布魯格友愛”號和“布魯格遠見”號在韓國裝貨,然後向北行駛,途經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參崴)後北上,穿過傳說中冰封無法通航的“東北航道”,最後於9月7日順利抵達俄羅斯西伯利亞揚堡港。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期間,美國地理學教授勞森•布裏格姆編寫了一份關於北極商業的報告:《北極海運評估》。報告說,這兩艘德國船走的航線,是整個“東北航道”第一條真正的商業航線。
  
  
  這一結論也為“布魯格”航運公司總裁斯托爾貝格所證實,他說:已完成的航程“並非還處在什麽試驗階段”,而是真真切切地宣告一條穿越“北冰洋”的新商業航線誕生。
  
  
  
  
  ●俄羅斯與歐盟之間在經濟層麵進行一次“有效合作”
  
  
  
  有必要補充的是,在整個穿越過程中,俄羅斯全程提供了破冰保護,也就是說,在“開拓東亞(東北亞)與歐洲之間的新海上航線”的問題上,俄羅斯與歐盟之間在經濟層麵進行一次“有效合作”。
  
  
  由於它不經過“正被美國拉攏而有些膨脹的印度”,且非常靠近歐亞大陸,整個航線都將處於中國、俄羅斯、歐盟的陸基火力控製範圍內,因此,不難看出,這條航線是到了關鍵時刻可能“受海盜襲擾”的“地中海航線”的重要補充。
  
  
  
  
  ●一個問題的兩麵
  
  
  
  在這個問題上,就如我們在之前點評中所說的那樣,俄羅斯與歐盟軍事力量在“北冰洋號”上的有效合作,與中俄海軍在亞丁灣啟動的“聯合護航”,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麵,其“實質”在於兩點:
  
  第一,在政治與軍事層麵,俄羅斯願意與依賴亞丁灣(地中海航線)的“中歐”一道,確保“中歐”之間、或者“亞歐之間”的海上航線安全。
  
  第二,在經濟層麵,作為能源主要提供商的俄羅斯,願意參與地中海計劃、或者東亞經濟一體化(這當然包括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從而為“中歐”的能源安全提供幫助。
  
  
  ●“相當於”正式對“那位忙著下指導棋”的G1說了句“去你媽的!”
  
  
  顯然,俄羅斯這種“願意”參與東亞經濟一體化的意願,與中俄“大構想”是一致的。
  
  同樣,作為中俄兩國致力於這一“大構想”的最新努力,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就在“俄羅斯要將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出租給中國”的謠言聲中,就在奧巴馬站在自家院裏、利用G20國際峰會、針對中國、向方方麵麵兜售“平衡論”、給方方麵麵下“指導棋”的檔口,中俄兩國元首卻選擇美國這個地方,選擇這個時機,“正式結束了”該項合作長達兩年的談判進程,正式批準了《中國東北地區同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從而“相當於”正式對“那位忙著下指導棋”的G1說了句“去你媽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隻要美國的所做所為妨礙了俄羅斯旨在恢複對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影響力的事業,隻要華盛頓的存在妨礙了俄羅斯旨在爭奪世界能源、金融話語權的努力,俄羅斯這種“去你媽的”粗口,華盛頓還有的聽,特別是在最要命的阿富汗方向、也包括美國已力不從心的中東方向、更包括美國視為重中之重的地中海(科索沃)方向。
  
  
  ●既是大國間利益之所在,也是大國間博弈之必然!
  
  
  
  當然了,在俄羅斯充分利用“借道”的過程中,“中美俄歐”之間還會出現多種“排列組合”,這是肯定的。
  
  
  因此,從某種角度上講,在“中歐俄”之間基於“歐亞大陸安全框架”最終確定之前,既便俄羅斯總統公開衝美國總統啐一口“去你媽的”,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是會有反複的!這既是大國間利益之所在,也是大國間博弈之必然!這一點,請大家認真體會!
  
  
  ●兩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因此,在東方軍事評論員看來,在“俄歐”已經借“北冰洋號”在軍事上“有效合作”一把、而“中俄”海軍在亞丁灣的聯合護航已經正式啟動的情況下,在“中俄”與歐盟一起,公開地將“核查以色列”與伊核問題、甚至中東和平問題綁在一起、從而“歐美”之間在地中海方向的角力有可能繼續激化的背景下,美國埋在亞丁灣的“海盜炸彈”隨時有可能“起爆”的背景下,歐盟是否加入、何時加入“中俄聯合護航”,或者“中俄”、甚至“中歐俄”海軍是否準備圍繞“北冰洋航線”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將是兩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個用任何手段都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化解的主要矛盾
  
  
  
  前麵說了,盡管美國在技術層麵上早就在做準備工作,但是,奧巴馬主義在不得已回歸“G1”、企圖挑撥“非美經濟”之間的矛盾、並試圖“在挑拔中”將矛盾向中國身上“聚焦”時,仍然顯得是“那麽地倉促”,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G2”這一手不僅沒有取得預期中的效果、反而因徹底失敗而產生一係列“嚴重後遺症”所致。
  
  
  然而,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所謂“嚴重後遺症”不過是表象,產生“後遺症”的最主要原因就在於:不論是相對實力、還是絕對實力都已經明顯下降的美國,至今仍然不肯調整其“旨在支配地球”的全球戰略,在這個問題上,在“美國政府層麵”,最具標誌性的就是死守“美元本位製”,在“美國資本層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強硬拒絕歐盟主張的金融高管限薪提議”,從而“近乎無解地”將自己死死地釘在國際社會的對立麵上,對美國而言,這已經成了一個用任何手段(諸如政治與軍事上的G2、或者經濟層麵的G1)都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化解的主要矛盾。
  
  
  
  ●搞“模仿秀”,搞“區域性G2”的想法也不奇怪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美國決策者、專家、媒體為已經失敗的G2、或者剛剛登台的G1提供了多麽完美的包裝,但在這一主要矛盾的“凸顯”下,中國也好、歐盟、俄羅斯、甚至印度、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也不過是“想利用一把”,一如美國“想利用一把”那樣。
  
  顯然,盡管美國先向俄羅斯“借道”,再撤銷東歐反導計劃,幾近低聲下氣地“求”著俄羅斯提供南亞配合,但是,歐盟、特別是俄羅斯與中國的之間的“最新關係互動”,已經說明美國患上了“G2後遺症”--既然美國人在“宣傳資料”上明確寫著:美國可以與中國搞什麽“G2”、去共管什麽“地球”,統治歐盟、俄羅斯、印度與日本”,那麽,在中國已經明確拒絕“全球性G2”,確認自己既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去統治地球、隻是有興趣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一方“和諧共贏”的情況下,這些被美國的“G2宣傳資料”明確定性為“被統治對象”的“區域勢力中心(與美國相比)”,必然會搞些“模仿秀”,因此,產生一些搞“區域性G2、甚至G3、GN”的想法也不奇怪。
  
  比如日本鳩山政府極力向北京推銷的“東亞共同體”,就是一例。
  
  
  ●再談中日關係到了“經濟已經先行、政治必須跟上的”程度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日本果真想“脫歐入亞”,那也簡單,台灣問題上先不說,首先就要“實質性”地調整美日同盟關係,在這個問題上,早在福田首相訪問北京、胡錦濤主席回訪日本時,我們就曾經說過,中日關係到了“經濟已經先行、政治必須跟上的”程度。
  
  
  
  ●以“美日軍事同盟”為基礎的中日關係、是結不出“東亞經濟一體化”這顆“經濟碩果”的
  
  
  我們認為,不論是奉行“對美一邊倒”小泉政府,還是上任後率先訪華的安倍政府,或者後來所謂知華的福田、對華不滿的麻生政府,其對華政策在“本質”上都是奉行“政經分離”的中日關係,都是建立在以針對中國的“美日軍事同盟”為基礎的中日關係,顯然,以此為基礎的中日政治關係,是結不出“東亞經濟一體化”這顆“經濟碩果”的。
  
  
  ●準備調查它或者修改它,也就意味著日本政府準備“審查”、或者“修改”《日美安保條約》
  
  
  如果我們在這個層麵去觀察“日本外務省成立調查組查日美核密約”,也就不難明白,為什麽自朝鮮第二次核爆之後,這條“有如雲霧之中”的所謂“日美核密約”就成了日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怪事”?
  
  非常清楚的是,這條數位日本“前外交高官”一口咬定“的確存在”、但日本麻生政府卻發誓稱“沒有”的“美日核密約”,之所以成為“怪事”,怪就怪在“據說”它是《日美安保條約》修改時達成的一條“秘密共識”,顯然,不論是準備調查它或者修改它,也就意味著日本政府準備“審查”、或者“修改”《日美安保條約》,從而準備“實質性”地、係統化調整美日關係與中日關係。
  
  
  ●任何東亞經濟一體化方向取得進展的消息,都將對“美元本位製”造成事實上的重大打擊
  
  至於日本鳩山政府是否能“說到做到”,從而將東亞經濟一體化、特別是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驅入快車道,並依靠“東亞共同體”向美國尋求一份“更加平等”的美日政治與經濟關係,擺脫美國經濟對“日本經濟”的巨大威脅,並全麵提升日本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隻是在我們拭目以待的過程中,可以肯定的是,任何東亞經濟一體化、或者“東亞共同體”方向取得進展的消息,都將對“美元本位製”造成事實上的重大打擊。
  
  不僅如此,不論是亞洲、歐洲、美洲、非洲,任何一個有關“增強區域化政治、經濟、軍事合作”的消息,都將是對美國霸權的重大削弱。
  
  
  同樣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鳩山政府做不到這一點,那麽,鳩山政府也好,日本這個國家也罷,在可見的將來極可能進一步惡化、甚至全麵爆發的貿易戰爭、甚至是金融戰爭中,由於沒有“根”,它們的前途都將是非常暗淡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