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09年8月28日

(2009-08-30 18:05:08) 下一個

  外交部發言人薑瑜就當前中緬邊境局勢答記者問
  
  【北京消息】 外交部網站8月27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薑瑜就當前中緬邊境局勢答記者問
  問:據報道,緬甸政府軍和少數民族武裝在果敢地區的對峙已造成大批緬甸邊民逃至中國境內。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方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已通過外交渠道向緬方表達關切,希望緬方妥善解決國內有關問題,維護中緬邊境地區穩定。我們也要求緬方保護在緬中國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權益。
  
  
  【時事點評】就所謂緬甸果敢“88事件”,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明確給出了自己的觀點,那就是:盡管涉及到在緬華人利益,但直到目前為止(請注意我們的用詞),這是緬甸的“內政”。
  
  ●就緬甸“整體國內局勢”而言,其主要矛盾在於......
  
  
  我們知道,就緬甸“整體國內局勢”而言,自1988年以來,緬甸政府與反對黨民盟(後由親美的昂山素季領導)之間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1988年時緬甸正麵臨嚴重的經濟困難,仰光等大中地市爆發了大規模的工潮、學潮,軍警和示威者發生了嚴重的流血衝突,緬甸國內局勢十分嚴峻。剛剛回到國內的緬甸國父德欽昂山之女昂山素季也卷入一係列的反政府活動,她於當年的9月27日組建了全國民主聯盟。
  
  由於昂山素季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的女兒,全國民主聯盟迅速壯大,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就發展成為緬甸最大的反對黨。這一切引起了緬甸政府的高度警惕,為了迅速控製當時動蕩不安的國內局勢,緬甸當局於1988年7月20日以煽動騷亂的罪名首次對昂山素季實施軟禁。
  
  在昂山素季被軟禁後不久,她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全國大選中獲勝,贏得議會495個議席中的392席。但政府對此選舉結果不予承認、不肯交權予民選政府,其後引發了仰光抗議學潮並致使軍政府發動了鎮壓流血事件。
  
  隨著美國和歐盟自1997年開始對緬甸實行製裁、這一矛盾在2003年的“5.30事件”後終於全麵激化。
  
  2003年5月30日,由於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在歐美的支持下,違反緬甸政府的禁令、悄悄組織人馬起草新憲法草案,並加強了與西方駐緬甸使館的聯係,引起緬甸政府的強烈不滿,在一場造成4人死亡、50多人受傷的街頭衝突後,緬甸政府以“破壞民族團結、詆毀政府形象”為由將昂山素季軟禁。
  
  
  ●緬甸政府、反對黨民盟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現狀
  
  緬甸擁有135個大小民族,其中緬族占總人口的65%,為第一大民族;而占總人口近10%的克倫族則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人口約有500多萬。
  
  19世紀英國殖民者在緬甸的民族製衡政策,使克倫族武裝得到培養和重用,不但擁有自己的武裝政權,更成為駐緬英軍的主力。
  
  除了克倫族有自己的武裝外,眾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軍隊,自緬甸獨立之後,這些少數民族武裝就不停地與緬甸政府軍發生衝突。
  
  而緬甸軍政府執政近20年來的主要政績、就是與19支少數民族反政府武裝達成了政治和解或者簽署了停火協議,令長期困擾緬甸經濟發展的民族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突然改變策略
  
  值得強調的是,正是自2003年以來,親西方的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為了以“民主”的名義取得緬甸政權,或者是受“某些西方勢力”的指點,突然改變策略,從一開始“根本不重視爭取少數民族武裝”的做法、轉為“強化與少數民族武裝的聯係”,並向它們大力宣傳“民盟的民族政策”以及“在緬甸實行西方民主政治”的治國方針,其效果就是得到了克欽、南撣軍等部分少數民族武裝的同情與支持,其後果主要有兩個:
  
  第一,之前與緬甸政府達成和平協議的部分少數民族武裝、開始與緬甸政府之間產生了“離心現象”,至於原本就與西方國家關係密切、得到英美支持、未簽和平協議、一直與緬甸政府軍作戰、被嚴重削弱的克倫族武裝更是大受鼓舞。
  
  
  第二,部分少數民族武裝開始配合昂山素季所領導之民盟的政治訴求:除了公開要求緬甸政府立刻無條件釋放昂山素季之外,還公開要求緬甸政府盡快正式舉行“由軍政府、民盟與難少數民族武裝”三方共同參加的政治和解談判。
  
  由此開始,在西方勢力的支持下,昂山素季所領導的民盟與部分少數民族武裝開始聯手啟動“從軍政府手中接手緬甸國家政權的民主進程”。(07年緬甸爆發大規模僧侶示威遊行事件,就是這一民主進程中的一個、由民主派領頭鬧事、並得到部分少數民族武裝公開支持的“民主鏡頭”而已)。
  
  
  ●對緬甸政府而言,最擔心的是什麽
  
  
  值得強調的是,隨著親西方的緬甸反對黨民盟開始改變策略,緬甸軍政府開始感到了巨大的威脅。
  
  2005年10月,緬甸軍方在仰光召開了一次營級以上的軍官會議,會議認為:美國為首的西方將有可能通過三種方式入侵緬甸:一是煽動緬甸民眾內訌;二是與叛軍(未與政府達成停火協議的克倫族武裝)和已跟政府停火的組織裏應外合;三是聯合多國部隊發動對緬戰爭。
  
  顯然,對緬甸政府而言,最擔心的是第二點,既西方(美國)與叛軍(克倫族武裝)和已跟政府停火的組織裏應外合、聯合起來反對自己。為此,緬甸政府會後(2005年11月)決定將首都從“非常靠近海岸線”的仰光北遷320公裏、遷往位於內地的彬馬那。
  
  
  ●緬甸政府感受到了“第二點”的“極其可能”
  
  
  從曆史上看,在英美的支持下,克倫族武裝最強盛的時候擁兵6萬(遠遠強過目前的佤聯軍),因此,克倫族武裝一直被軍政府視為最主要目標,對其打擊力度也最大。
  
  緬甸軍政府對克倫族武裝的打擊力度在07年尤其增強,絕非巧合的是,就是這一年爆發了大規模僧侶示威遊行事件。而到了08年,緬甸遭遇一場風災、布什政府一度想讓美軍“強行進入緬甸救災”,更是令緬甸政府感受到了“第二點”的“極其可能”。
  
  因此,近幾年來,針對西方及新西方反對黨民盟的“最新政治策略”,解除支持昂山素季所領導民盟的克倫族武裝是當務之急。
  
  
  ●一度比佤邦武裝強大得多的克倫族武裝遭到重創
  
  
  克倫族武裝是緬泰交界緬甸克倫邦叢林中的一支反政府少數民族武裝、一度非常強大。但經過多年的清剿,到目前為止,有一種說法稱:一度比佤邦武裝強大得多的克倫族武裝、已經由最強盛的的6萬規模縮減到不足一萬人。期間,也就是2007年2月11日,緬甸政府聲稱:該武裝隸屬巴安地區克倫族聯盟的第七旅向交惡多年的緬甸政府國防軍投降,但遭克倫族武裝的否認。
  
  ●緬甸政府對“第二種可能性”的高度警惕
  
  由於克倫族武裝所在的緬甸克倫邦,位於緬泰交界處,該組織不僅製毒、還通過泰國運毒、向泰國販毒(泰國是緬甸毒品的重災區),甚至為了躲避打擊時常往返於泰緬邊境。
  
  期間,最典型的例子是2001年,克倫族武裝中的一支(上帝軍)穿越邊界,突襲了泰國一家醫院,挾持大約800名人質,最後是由泰國派出軍隊攻入醫院,降伏了在場的上帝軍成員,人質才安全撒離。
  
  不僅如此,大量緬甸難民的擁入,還給泰國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因此,緬甸政府軍在解除克倫族武裝的過程中,經常與美國在東南亞的軍事盟友--泰國發生外交、甚至軍事衝突。
  
  但即便如此,緬甸政府也沒有中止對克倫族武裝的清剿,由此可見緬甸政府對“第二種可能性”的高度警惕。
  
  
  ●緬甸軍政府的政治鬥爭手腕
  
  值得強調的是,在解決克倫族武裝的問題上,除了軍事打擊,緬甸軍政府也不斷運用政治鬥爭手腕,比如:巧妙利用了克倫族佛教徒與基督教徒之間持續多年的宗教衝突,令“民主克倫佛教軍”在1994年12月從克倫族解放軍中分裂出去。1995年,民主克倫佛教軍與軍政府簽訂了停戰協議,獲得了相當的自治區域和權利,並在軍政府給予特權與離間之下,經常配合政府軍對克倫族解放軍進行武力攻擊。
  
  
  ●發生果敢事件的表象與內因
  
  
  顯然,這一手段,在果敢事件中也表現得非常清楚。一種說法是此次果敢事件是果敢內訌引起,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內訌”隻是表象,而“有人(緬甸政府)”刻意製造並利用內訌,特別是“由這種內訌引發果敢事件、繼而產生一個‘果敢模式’”,對“多方(包括中國)”而言“可能並非一無是處”,這才是內因。
  
  
  ●果敢事件前前後後的幾個“現狀”
  
  在這個問題上,從緬甸政府正用解決克倫族武裝的手法解決果敢武裝的“現狀”中就可以看出;從“中歐俄美”的政府層麵、以及東盟組織、聯合國目前“都在保持低調”甚至“沉默”的“現狀”中就可以看出;
  
  同樣,在這個問題上,從緬甸金三角地區出產占世界毒品海洛因一半的“現狀”就可以看出;特別是,從西方支持、並支持緬甸反對黨民盟的克倫族武裝所控製的區域也在向泰國、東盟、甚至西方輸出大量毒品的“現狀”中也可以看出。
  
  最後,在這個問題上,從“果敢事件”是在美國高叫著“重返東南亞”、並自緬甸“撈人”之後發生的“現狀”中、也可以看出。
  
  
  ●果敢事件、特別是“果敢事件的後續發展”非常敏感
  
  
  必須指出的是,從上述一連串“現狀”中、我們不難看出這麽幾點:
  
  第一,果敢事件、特別是“果敢事件的後續發展”非常敏感,對中緬關係、中國與泰國、中國與整個東盟的整體關係、甚至對中國與印度、中國與歐盟、俄羅斯的關係都非常敏感,更不要說對中美關係敏感性了。
  
  
  
  ●再談中國軍方在媒體麵前公開指責美國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幾個“不特指”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如我們在之前點評中所說,日前中國軍方高層在會見來訪的美軍高層時、在媒體鏡頭前公開指責“美國不需要中國配合時就做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事情”,其“指責”並“不特指”美國與“島內台獨勢力”相勾接、搞出一隻“美軍機入台進行人道救援”的、令北京極其惡心、又非常無奈的“蒼蠅”,也“不特指”美國在南海唆使南海部分國家集體挑釁中國南海主權的行為,更“不特指”美國不顧中國的反對、在中國海上專屬經濟區進行有損中國國家安全的軍事探測行動;
  
  有必要再次強調的是,上麵所說的“島內台獨勢力”,既包括有以民進黨為代表的“顯獨勢力”、也包括有以馬英九為首的國民黨內部部分勢力為代表的“隱獨勢力”。
  
  
  第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果敢事件後續發展”的敏感性其實已經超越了中緬關係、甚至超越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其核心直指“中歐俄美”間角力方式的戰略轉換。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再來閱讀兩則資料、外加兩則新聞片段。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http://www.dongfangtime.com
  
  
  
  
  
  資料:美國參議員吉姆8226;韋伯訪問越南 支持東南亞國家爭奪南海
  
  
  【東方檔字.NO.200908200448】據媒體報道 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吉姆8226;韋伯8月19日在訪問越南時稱,美國應該做出更多努力,以“平衡”中國在東南亞、南亞地區的勢力。他還稱美國應“站在他們一方”。
  韋伯稱:“美國應該在防衛南海區域上作出更具體的動作。”他隨後稱:“這種動作不一定是軍事上的。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外交立場,是希望在該區域成為‘平衡’中國的勢力。”
  
  據稱,在中國南海風波正起的7月,韋伯還曾牽頭舉行了有關中國南海爭端的聽證會。
  
  
  
  資料:伊朗媒體:巴基斯坦分析家稱西方必須無條件接受有核伊朗
  
  
  【東方檔字.NO.200908270327】據伊朗通訊社報道,馬拉克26日接受伊通社記者采訪時說,在過去4年裏,美國和其盟友為阻止伊朗獲得和平的核技術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他們遭遇了失敗。
  
    他談到新實施的對伊朗的製裁說,這不是第一次美國對伊朗施加壓力了,在此之前美國各屆政府都通過實施金融製裁對伊朗施加過壓力。這些壓力全都無疾而終。
    這位分析人士說,下周巴拉迪關於伊朗核計劃的報告就要發表了,所有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都將看到,伊朗“和平的核計劃”沒有任何偏離。
    他還表示,被指控犯下反人類罪行的猶太複國主義政權向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人員隱瞞了數百枚核彈頭,現在他們如何能指責伊朗這個向核查人員公開核設施的國家尋求製造核武器?
  
  
  
  俄軍方人士稱伊朗核計劃不具威脅性無軍事性質
  
  
  【莫斯科消息】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政治軍事研究院軍事展望中心負責人表示,伊朗核計劃不具有威脅性,沒有軍事性質。
    俄羅斯政治軍事研究院軍事展望中心負責人26日在莫斯科接受伊朗通訊社記者采訪時說,美國和其盟友還有猶太複國主義政權對伊朗的指控是毫無根據的,伊朗的目的是和平使用核能。
    這位俄羅斯專家表示,美國和猶太複國主義政權指責伊朗是地區的威脅,而伊朗不會對任何國家進行軍事打擊。也沒有在地區發動戰爭的計劃。
    他說,美國和北約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是地區最大的威脅。他表示,這個問題在阿富汗導致了眾多的傷亡和財政損失。北約軍隊在未來三年裏將毫無所獲地離開阿富汗。
    這位俄羅斯專家還說,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駐紮也遭遇失敗,美國占領了伊拉克使得伊拉克變成了恐怖主義分子的基地,數千名伊拉克人因為美國的軍事駐紮而失去了生命。
  
  
  巴法院下令全麵解除對“核彈之父”限製
  
  
  【伊斯蘭堡消息】 據巴基斯坦媒體報道,巴基斯坦拉合爾高等法院28日下令要求政府解除對巴“核彈之父”阿卜杜勒8226;卡迪爾8226;汗的其餘限製。
  今年2月,伊斯蘭堡高等法院宣布卡迪爾8226;汗成為“自由公民”,不過他仍須向當局報告行蹤,在家接待訪客前要提出申請。他的住宅外麵總有特工和安全人員。巴基斯坦政府部門稱這樣做是為卡迪爾8226;汗安全考慮。
  
  美聯社報道,拉合爾高等法院的決定可能引起美國不安,因為美國仍視卡迪爾8226;汗為核擴散隱患。
  
  
  【時事點評】 請大家注意,針對“美國參議員吉姆8226;韋伯訪問越南 支持東南亞國家爭奪南海”的資料片段,東方評論員想強調這樣幾個看點:
  
  ●果敢局勢與“美國緬甸政策的調整動作”直接相關
  
  第一,這位訪問越南、並站在河內高叫著美國“支持東南亞國家爭奪南海”,並“應該做出更多努力,以‘平衡’中國在東南亞、南亞地區的勢力”的美國參議員,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幾天前出訪緬甸、成功“撈人”的重量級參議員吉姆.韋伯,也是那位在美國國會發表聲明,批評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領土主張,並指出“美國承認日本對釣魚島的領土主權”的吉姆.韋伯。
  
  第二,吉姆.韋伯訪問緬甸的時間是8月15日至18日,期間,爆發於8月8日的果敢局勢一度顯得較為平靜。
  
  但在緬甸最高領導人接見了他、並在會晤之後充許他將那位私闖昂山素季軟禁處所的“美國平民”攜帶出境之後,果敢局勢就再次緊張起來、並持續至今。
  
  非常清楚,就如我們之前點評中所說:從近段相應國際局勢、再加上“美國高叫著重返東南亞”的綜合背景來看,美國“送人”到“撈人”的整個過程,其實就是個“美緬政策”從“放風準備調整”至“承諾一定調整”的過程。
  
  也就是說,果敢局勢與“美國緬甸政策的調整動作”直接相關。
  
  
  ●吉姆.韋伯是帶著一份“該補的漏洞都補了”的“美國緬甸政策”去的緬甸
  
  
  第三,在吉姆.韋伯訪問緬甸之前、它首先到達的是老撾,這是個同時與中國、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相鄰的東南亞小國、全國人口不足700萬人,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它的地理位置極其獨特--它剛好位於中國、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五個國家的“正中間”,也就是說,一旦“國際社會”在東盟某些國家的配合下,以反毒的正當名義、在緬甸周圍建立“反毒帶”、繼而全麵封鎖緬甸的話,那麽,老撾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顯然,在訪問緬甸之前,吉姆.韋伯首先到達老撾,恐怕有打秋風、做工作、探口風的意思。當然了,站在美國人的角度看問題,老撾還沒加入世貿組織,這當然會作為一份“見麵禮”揣進吉姆.韋伯的口袋裏,提著一份禮物,加上“反毒”是份比“反恐”更加順應人心、更加不好一口拒絕的神聖事業,再陪上一張超級大國平常根本就不可能見到的“笑臉”,可以肯定的是,由於泰國與緬甸的關係“並不良好”,且深受緬甸毒品輸出之害,在反毒的問題上將會積極配合,因此,在東盟內部,在形式上打上了老撾“這塊補丁”之後,吉姆.韋伯是帶著一份“該補的漏洞都補了(至少是名義上的)”的“美國緬甸政策”去的緬甸。
  
  
  
  ●老撾“大湄公河區域經濟合作”的“地理中心”
  
  
  另外,也是最為重要的,由於老撾剛好位於中國、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五個國家的“正中間”,因此,它還是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的、既在“10+1框架”之內、又獨立於“10+1框架”的“大湄公河區域經濟合作”的“地理中心”。這一層意義,我們稍後再做展開。
  
  
  
  ●這位參加過越南戰爭的“昔日侵略者”、顯然受到了越南的“歡迎”
  
  
  
  第四,在吉姆.韋伯“成功訪問”了緬甸並到達河內之後,東方評論員注意到,當地(當然是越南)媒體發表了多篇文章指責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非常清楚,這位參加過越南戰爭的“昔日侵略者”、因為打著“支持東南亞國家在南海與中國對著幹”的旗幟,顯然受到了越南的“歡迎”。
  
  
  
  ●果敢局勢是“變革版尼克鬆主義”、美國準備“全方位重返東南亞”的邏輯發展
  
  
  通過上麵的內容,我們不難明白,果敢局勢除了與“美國緬甸政策的調整動作”直接相關之外,更是美國準備實施所謂的“變革版尼克鬆主義”、且準備“全方位重返東南亞”的邏輯發展。
  
  
  ●調整後的“美國緬甸政策”應該包括這些要點
  
  至於“美國緬甸政策調整”的內容是什麽,我們暫不得知,但是,通過吉姆.韋伯在緬甸“成功撈人”前後,分別在老撾及越南的“言行舉止”,我們已經不難知道,調整後的“美國緬甸政策”應該包括這些要點,既:
  
  其一,吉姆.韋伯在老撾說:“美國應該全方位返回東南亞,這一點十分重要”;顯然,這一層意思多半會在緬甸“原文背誦”;
  
  其二,吉姆.韋伯在老撾說:“我希望同老撾官員合作,使兩國在經濟、文化和外交上走在一起”;顯然,這一層意思肯定也會在緬甸“原文背誦”,當然,吉姆.韋伯在背誦時一定不會忘記用緬甸替換掉老撾;
  
  其三,吉姆.韋伯動身之前,在美國國會公開表示:“美國已承認日本對釣魚島擁有領土主權”,並強調“美國應該支持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對著幹”。
  
  我們認為,這位不惜在“中日關係”層麵上、拿非常敏感的釣魚島問題進行露骨表態的美國參議員,他業已公開的這層“反華精神”,在緬甸稍加修改,很可能會有如下要點:
  
  
  ●緬甸“願意接納”美國“全麵重返”的潛台詞
  
  首先,美國支持緬甸對果敢、佤邦、克倫幫等高度自治(比如中國影響較大的果敢、佤邦)、或者反叛區域(比如英美直接支持的克倫)行使國家主權,並以此為條件換取緬甸軍政府推進緬甸的民主進程。
  
  其次,美國承諾在2010年即將舉行的緬甸大選之前的這段日子裏、一方麵將約束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一方麵還將約束受到英美直接支持的克倫族武裝,確保它們充分與緬甸政府合作,合作的標準主要應該有三個:
  
  一是“確保”緬甸現統治集團不會因“2010年舉行的緬甸大選”而丟掉政權;
  
  二是“確保”甚至未與中央政府簽定停火協議的、由美國支持的少數民族武裝,比如克倫族武裝、或者南撣軍,在“一定條件”下終將接受緬甸中央政府的收編。
  
  三是所謂“一定條件”,恐怕就是緬甸政府必須建立一個令人信服的“成功模式”、或者“收編案例”,從而讓反對黨民盟、或者英美支持的少數民族武裝(其實就是美國人自己)確信緬甸政府既願意推進民主進程,也“願意接納”美國全麵重返的決心。
  
  由於中國對緬甸的影響力最大,因此,緬甸“願意接納”美國全麵重返、其潛台詞其實就是“願意”在中美之間“比目前更多地”保持平衡。
  
  
  ●對美國人而言,“第三個合作標準”是在給“中緬關係”挖坑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成功模式”還是“收編案例”,對美國人而言,“第三個合作標準”都是在給“中緬關係”挖坑,其目標必定瞄著中緬邊境幾個特區的少數民族武裝。
  
  顯然,瞄著中緬邊境幾個特區的少數民族武裝是有充足理由的,一個理由是:世界上大多數毒品都出自那一區域,顯然,“反毒”是個可以拿到台麵上講的正當理由;另一個理由卻不大好說出口的,對美國如此,對緬甸更是如此,那就是,中國在那一區域的影響力非常大。
  
  
  ●果敢事件其實是一次美國“承諾支付對價”的戰略反擊
  
  事實上,如果我們考慮到世界上另一大毒品產出地--阿富汗是大國間在“政治與軍事層麵”進行角力的重要平台之一,考慮到包括緬甸在內的整個東盟方向是人民幣走出國門的第一站、是大國間在“經濟層麵、特別是金融層麵”進行角力的重要平台之一,那麽,我們也就不難明白,在“果敢事件”的背後,是美國在南亞破局不成、從而不得不接受“非美方”所提的、在阿富汗暫時維持現狀的同時、同時重啟“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進程”、“中東和平進程”的一次“承諾支付對價”的戰略反擊。
  
  
  ●一石數鳥之計
  
  顯然,從大的層麵看,華盛頓的反擊意圖仍然在於“將大國間的角力舞台從地中海沿岸、從科索沃上空再次搬回到阿富汗、搬回到南亞、搬回到中國的重中之重”,從而實現一石數鳥之計:
  
  其一,可將大國角力的“主要標的物”從人人喊打的“美元霸權”、置換回可令中國威脅論、中國軍事威脅論“大有用武之地”的“政治與軍事層麵”,從而令“美元本位製”、“國際金融新秩序”等事關美國核心利益的核心問題全麵“脫靶”、至少是一時“失焦”,從而為“美元本位製”爭取到最需要的時間與空間。
  
  
  ●華盛頓想在“再平衡”中把握主導權
  
  
  其二,即便是“其一”無法實現,也可以借東盟內部主要國家(比如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及南亞主要國家(比如印度)、東北亞主要國家(比如日本、韓國)與中國之間的戰略矛盾,通過挖掘所謂的“緬甸核問題”、從而將南亞的巴基斯坦核問題(核安全問題)、緬甸核問題(緬甸目前並沒有搞核武器的基礎)、朝鮮核問題揉合在一起,再加上因力拓問題鬧得非常不愉快的中澳關係,“打包”裝進所謂“新的東亞保安架構”,最終在美國目前已經力不從心的東亞安全框架、美國正在煽風點火的東南亞安全問題(南海問題、緬甸與泰國之間的問題,緬甸與柬埔寨之間的問題)、以及有印度這個地區性大國可資利用的南亞安全框架之間,實現一種“再平衡”,並在“再平衡”中把握主導權。
  
  
  顯然,這種“再平衡”由於涵蓋範圍過於龐大(就目前而言,至少包括了中美雙方、再加上印度、日本、東盟、韓國、澳大利亞。注:還可能加上歐盟與俄羅斯)、彼此間利益糾結過於複雜(由於範圍龐大、即便不包括歐盟與俄羅斯,也無法同時規避“三邊撕裂-美日之間”與“南北撕裂-美日與中印、東盟之間”等幾乎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它更多可能是一種“動態平衡”、或者“無法穩定的平衡”。
  
  
  如此一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也就注定這種“再平衡”在美國決策都眼中,隻能是一種戰略手段、一種意在繼續把持東亞、或者“新東亞(包括南亞)”主導權的戰略手段,而不是最終目標;
  
  
  ●在努力實現“其一”、“其二”的過程中,實質性地減緩“美元本位製”受到的衝擊
  
  
  其三,既便是“其一”、“其二”都無法實現,也無法繼續把持東亞、或者“新東亞一”的主導權,那麽,在努力實現“其一”、“其二”的過程中,隻要能達到阻滯人民幣走出國門的速度與力度、從而實質性地減緩“美元本位製”受到的衝擊也行。
  
  再次強調,就“奧巴馬主義”上台半年多的內政、外交政策而言,不論它弄出了多少花活兒(在伊拉克玩撤軍、在阿富汗玩增兵),創造了多少新名詞兒(什麽G2,什麽新東亞安保架構),其核心都在於竭盡全力地維護“維持著”美國政治、經濟、軍事、以至科技、文化霸權等一切霸權的基石--“美元霸權”,都在於竭盡全力地修補為“一切美國霸權”具體提供“錢糧或者彈藥”的“華爾街金融永動機”。
  
  值得強調的是,包括東盟、中國、日本、韓國在內的東亞經濟圈,在可見的將來,其相當程度通過中國“進行集成”的“實物產品”最終是選擇“更多地流向美國還是更多地流向歐洲,本質上是個事關“美元本位製”能否繼續維係、或者歐元能否逐漸縮小與美元的距離、從而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元貨幣”能否盡可能快地將美元本位製“實質性終結”的關鍵性問題。
  
  因此,在搞清楚這些問題之後,我們也就更加靠近問題的實質了。這也就是華盛頓“一石數鳥”中的最後一個目的,也就是“其四”;
  
  其四,既便是“其一”、“其二”、“其三”都無法實現,如果能在努力實現它們的過程中,削弱中國對東亞經濟圈輸出實物產品的導向能力,一旦歐美金融危機再次爆發,就憑借“這些努力”,一方麵盡可能地獲取東亞圈的實物產品輸出(也就是繼續輸出美元流動性),一方麵防止人民幣與歐元的合作潛力(一旦歐美再次爆發金融危機,對歐元、或者美元而言,相當程度上由中國“集成”的東亞商品輸出方向,人民幣匯率的升降,都將對它們爆發出巨大的殺傷力),再一方麵,就是盡可能地擠掉歐盟的獲取份額(最大限度地將歐元流動性堵在歐元區內),這樣也可以達到盡可能維持“美元本位製”的目的。
  
  
  通過上麵的內容,我們不難明白“美國重返東南亞”、甚至“美國調整緬甸政策”的真實意圖。這其實是“公開的秘密”。
  
  非常清楚,從果敢局勢的演化來看,在“美國調整緬甸政策”的同時,明知美國“重返意圖”的緬甸,顯然也表示了“願意接納”美國全麵重返的態度。
  
  
  
  ●對緬甸而言,其誘惑力是不言而喻的!
  
  
  同樣非常清楚的是,對美國人而言,“第三個合作標準”是在給“中緬關係”挖坑,但對緬甸政府而言,出於一直想解除為數眾多的少數民族武裝、全麵實現中央集權、最終穩固統治基礎的“最大利益”,雖然明知“第三個合作標準”是在給“中緬關係”挖坑,但在緬甸政府內心深處,這卻是個借大國角力之機,一舉收編各路少數民族武裝、實現中央集權的戰略機會,其誘惑力是不言而喻的!
  
  
  
  ●北京對緬甸想“借機”實現全國中央集權的“自然願望”是不好說什麽的
  
  
  根據我們的觀察,正是在這份誘惑力的誘惑之下,在那位“美國平民”3月份以“私闖”昂山素季的軟禁處所的方式“被送進”緬甸、從而傳遞了美國“有意調整緬甸政策”的相關信號之後,自3月份起,從中緬之間陡然密集的軍政高層往來、特別是緬甸軍政要員4月份後開始密集訪問北京的情況不難看出,雙方就此事的可行性展開了密切磋商。
  
  特別是在6月份,溫家寶總理在會見來訪的緬甸聯邦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副主席貌埃時明確表示:“中方希望緬甸穩步推進國內民主進程,實現民族和解,維護國家穩定,促進經濟發展”,顯然,由於中國在地理上的巨大優勢,再加上緬甸對美國政府的真實意圖(如果中國公開反對,就可以此為手段離間中緬關係,離間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從而阻止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濟整合,阻止湄公河區域合作進程) 也心知肚明,隻是想借機利用,並以此為由說服中國予以理解。
  
  因此,北京對緬甸想“借機”實現全國中央集權的“自然願望”是不好說什麽的,否則,即便是無私也是有私,在公開層麵,也隻能提出自己的希望、那就是希望緬甸政府在“穩與和”的基礎上去推進,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恐怕就是溫家寶總理那番講話的“出處”。
  
  
  ●中國也有必要對緬甸政府有言在先:下一個收編對象應該是英美所支持、極具代表性的其它少數民族武裝
  
  
  另外,我們的觀點是,在“理解”緬甸政府收編果敢軍隊、從而建立一個“成功模式”、或者“收編案例”的同時,中國也有必要對緬甸政府有言在先:下一個收編對象應該是英美所支持的克倫軍、或者與美國關係密切的、極具代表性的其它少數民族武裝,否則,對緬甸而言,那可不是中國不支持緬甸的國家統一,而是美國在阻礙。對東盟而言,那也不是中國在損害東盟成員國的主權完整、而是美國人在損害。
  
  
  ●果敢事件與“果敢事件的後續發展”都將是一塊試金石
  
  
  顯然,“果敢事件”實質上是中緬關係的一塊試金石,盡管對緬甸的那份私心有些不愉快,但中國還是做到了不幹涉緬甸內政。
  
  因此,“果敢事件的後續發展”也將是“美國全麵重返東南亞”的一塊試金石,或者緬甸“是否願意”接納美國全麵重返的試金石,顯然,如果最終證明美國拒絕緬甸政府以“果敢模式”收編克倫族武裝、或者其它支持民盟的少數民族武裝,那麽,對緬甸而言,一切都將回到起點。對東盟中的大多數國家而言,其對美關係恐怕都是如此。
  
  在這種情況下,“10+1”有可能還是“10+1”,但如果“10”中有一個、或者幾個成員國出於南海利益“願意接納”美國全麵重返東南亞的話,那麽,中國就仍然可以暫時撇開“10+1”,以中緬關係,中泰關係、中柬關係、中老關係為基礎,最大限度地續推湄公河區域合作。
  
  當然了,如果越南出於各種考慮,最終也不願意單獨接納美國的全麵重返,那麽,在良好的“中越關係”下,雙方既可以進行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也可以在湄公河區域合作框架下、進行更大範圍的區域合作。
  
  
  ●“美國重返東南亞”既無法‘零售’也不可能‘批發’”
  
  
  隻是對“東盟”而言,如果屆時還想作為一個完整的區域組織而存在的話,除了繼續拒絕“準備重返東南亞的美國”一開始所提出“開除緬甸”的要求之外,恐怕還得對美國人強調一句“除非言實現美國與緬甸關係的正常化,否則,“美國重返東南亞”既無法‘零售(重返個別成員國、比如菲律賓、越南’,也不可能‘批發(整個東盟)’”。
  
  而一旦“美國全麵重返東南亞”因“美國拒絕兌現對緬甸的承諾”而無法實現,那麽,那份本質上瞄著歐洲的“變革版尼克鬆主義”不僅就失去了擠兌中國、逼迫中國往“中美首次戰略與經濟對話”所達成的框架填入“對美國有利”的細節的作用,還同時失去了在東亞方向以阻擊人民幣為手段、為“美元本位製”爭取時間與空間的“機會”。盡管我們這認為這種所謂的“機會”、美國想拿來變現為“真實利潤”的可能性並不大。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即便“美國全麵重返東南亞”因“美國兌現了對緬甸的承諾”而取得進展,那麽下一步呢?顯然,假如緬甸在中美的“共同理解”下,因循“果敢模式”或者“克倫模式”一一收編了少數民族武裝、從而徹底穩固了政權,那麽,“政局穩定之後的緬甸”屆時最需要的就是發展經濟。
  
  
  ●一個政治上比現在穩定的緬甸,對中國推進區域經濟合作注定是“利大於弊”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繼續兌現“全麵重返”的承諾、從而言行一致地“讓美國與緬甸在經濟、文化和外交上走在一起”,從而向緬甸大量投資,那麽,東方評論員真地為之由衷地高興,顯然,由於緬甸就在中國身邊,由於美國經濟與緬甸經濟遠不如中美經濟那般互補,也遠不如中緬經濟那般緊密,因此,美國對緬甸經濟發展的支持,其實就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持,就是對湄公河區域經濟合作的支持,就是對東亞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為擔任東亞經濟圈的“產品集成角色”的主要國家,中國有理由表示歡迎!
  
  當然了,如果美國拒絕兌現“全麵重返”的承諾、從而言行“不一致”地拒絕“讓美國與緬甸在經濟、文化和外交上走在一起”,那麽,一個政治上比現在穩定的緬甸,對中國推進區域經濟合作注定是“利大於弊”。在這個問題上,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矛盾不斷的越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北京將“果敢事件”視為緬甸內政、從而保持克製之後,球已經踢給了始作俑者的華盛頓
  
  
  因此,結合美國準備在阿富汗增兵的聲明與“放風”推行“新東亞新安保框架”的背景,再加上利比亞有心承擔“大國”在地中海、科索沃進行角力之“支點角色”的現實;結合歐盟也好、俄羅斯也罷、包括美國,中國、及東盟國家都在果敢問題上保持沉默、以觀發展的現實,東方評論員認為,在北京將“果敢事件”視為緬甸內政之後,很顯然,球已經踢給了始作俑者的華盛頓,也踢給了想借機解除所有少數民族武裝的緬甸政府。
  
  
  ●如果不是,那麽所謂“美國重返東南亞”的鬧劇就到此為止!
  
  
  顯然,如果大家都按“上述遊戲規則”來玩,那麽,中國就可以“以理解、但不是支持的態度”默認這個遊戲繼續玩下去,隻要緬甸政府有能力完成收編。從果敢爆發軍事衝突的情況來看,在中國“隻理解但不支持”的情況下,緬甸政府的收編能力有點兒玄。接下來,就要看在美國“既理解又支持”的情況下,緬甸政府在收編親美的少數民族武裝的過程中,是否順利了。
  
  如果不是,那麽,不論是對美國也好,對東盟中的“南海國家”也罷,所謂“美國重返東南亞”的鬧劇就到此為止!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華盛頓通過潘基文放風的“新東亞安保框架”、還是那份“變革版的尼克鬆主義”,恐怕也就徹底失去了生長的土壤。
  
  
  ●對中國而言,最有力的反擊都將著眼於美元本位製
  
  
  一旦局勢發展到這個層麵,最終無計可施的美國人還要“準備”強行在南亞破局以圖迅速翻盤,從而實質性地對中國下最後通牒,迫使中國在最後關頭做出有利於美元本位製的政治、經濟選擇,延緩那個近乎無解的美國金融問題,那麽,對中國而言,最有力的反擊都將著眼於美元本位製,但在具體手段上有兩個選擇:要麽在科索沃方向直接挑起歐元與美元的衝突,辦法是對美元升值,對歐元貶值,從而以世界最大美元儲備持有者的身份,世界上最大商品提供者的身份,在其它經濟體的幫助下,影響歐元、美元的價值預期,影響歐美市場的長期利率,導引東亞經濟圈的貨幣運行方向、東亞經濟圈實務商品的輸出方向,從而直接決定歐元與美元的市場份額“預期”,迫使“歐美”在科索沃問題上“表態”,從而全麵打破現有國際金融體係。
  
  
  另一個辦法就是支持阿拉伯國家的“核查”以色列的主張,並將以色列核問題與伊朗核問題捆綁在一起,共同核查、一體解決,其結果是,要麽迫使以色列在地中海計劃與大中東計劃中做出明確選擇(如果核查證實以色列沒有核武器,以色列就必須如此),要麽就放手伊朗跨入核門檻(如果核查以色列有核、或者以色列拒絕核查,那麽伊朗就有必要如此),從而全麵打破現有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秩序,當然也包括現有國際金融秩序。
  
  
  ●台獨、藏獨公開合流;隱性台獨與顯性台獨公開合流
  
  
  顯然,如果從這個層麵去看問題,那麽,利比亞突然成了最近的新聞焦點,成了地中海上的明星,方方麵麵開始圍繞以色列核問題、特別是伊核問題進行一係列的表態,似乎已經有了這種氣氛;
  
  同樣,如果從這個層麵去看問題,那麽,美國令“隱獨”的馬英九“盜用救災的氣氛,順著民進黨主張、放行達賴入台”的意圖也是一清二楚,那就是:這既是“台獨、藏獨公開合流”、也是“隱性台獨與顯性台獨的公開合流”,既是警告北京“美國仍然決定著台灣的一切”、又在暗示隻要美國戰略上需要,“台獨重大事變”隨時可能發生。
  
  對台灣問題,我們再次強調:在台灣問題上,由於“台獨”從來沒有遭受過軍事打擊的嚴懲,因此,在兩岸三通形成“不可逆轉”的勢頭之前,在大陸必須將主要戰略資源投向中亞、南亞、中東方向時,大陸始終是被動的、甚至是無奈的。在這個問題上,美軍機入台搞所謂的“人道救援”是之,達賴入台活動是之;在台灣問題上,要高度警惕“部分台獨”的可能性。從台獨、藏獨公開合流、從隱性台獨與顯性台獨公開合流的情況來看,較之前而言,這種可能性不是減少、而是增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