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事解讀 2009年08月14日
(2009-08-16 07:04:44)
下一個
美代表團將訪問亞洲推動落實安理會對朝鮮決議
【綜合消息】 美國國務院13日說,美方負責聯合國安理會第1874號決議實施情況的協調員菲利普戈德堡下周將率政府代表團訪問新加坡、泰國、韓國和日本,以推動落實聯合國安理會就朝鮮核計劃和導彈計劃出台的相關決議。
戈德堡當天在國務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即將訪問亞洲四國的美方代表團成員來自國務院、國防部、財政部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等部門,美方將同上述四國政府官員就落實聯合國安理會第1718號決議和第1874號決議交換意見,力爭就諸如對出入朝鮮的貨物進行陸海空全方位檢查等具體問題達成共識。
戈德堡此前率團訪問了馬來西亞、中國、俄羅斯。他表示,關於朝核問題,美方將繼續同盟國以及合作夥伴在“通過不可逆措施實現朝鮮無核化以及落實聯合國安理會對朝決議”這兩個方麵保持密切合作,美方相信在六方會談框架下加強同中、俄、韓、日等四方的協調與磋商對於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至關重要。
聯合國安理會於6月12日通過包含製裁內容的第1874號決議,對朝鮮於5月25日進行地下核試驗予以“最嚴厲譴責”,並要求朝鮮不得繼續進行核試驗或使用彈道導彈技術進行發射活動。決議還對限製朝鮮進出口武器、檢查朝鮮船隻以及防止外部資金流入朝鮮被用於研發導彈和核武器等做出明確規定。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戈德堡此前率團訪問了馬來西亞、中國、俄羅斯。他表示,關於朝核問題,美方將繼續同盟國以及合作夥伴在“通過不可逆措施實現朝鮮無核化以及落實聯合國安理會對朝決議”這兩個方麵保持密切合作,美方相信在六方會談框架下加強同中、俄、韓、日等四方的協調與磋商對於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至關重要。
●在奧巴馬政府最終決定“如何行動”之前,注定會“續拋變量”以找尋機會
顯然,中美首次戰略與經濟對話之後,盡管奧巴馬政府“通過”克林頓訪朝並帶回兩名女記者的方式、明確發出“美國有意與朝鮮緩和關係”的信號,公開擺出“美國有意改變對東北亞經濟一體化態度”的姿態,但就如我們一再強調的,由於美國擺出這份態度既有“出於無奈”的因素也有“有心借用”的企圖,因此,在奧巴馬政府最終決定“如何行動”之前,注定會“續拋變量”以找尋機會,這也注定期間會發生許多重大新聞、有些還將是“衝擊性新聞”。
●兩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朝核問題而言,值得強調的是:
第一,如果僅在朝核問題的層麵去看問題,那麽,華盛頓的“無奈”就在於朝鮮的兩次核試爆、外加“永遠退出六方會談”的動作,已經明確無誤地告訴它,那種“既想”通過維持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框架、以限製朝鮮不要做出令“美國全球戰略”進退失據的過激行動,“又想”維持對朝製裁、並通過維持對朝製裁來限製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好事兒”,其實是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
第二,如果僅僅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關係的層麵去看問題,那麽,朝鮮在二次核爆之後又退出“停戰協議”的動作,也已經明確無誤地告訴韓國,那種不惜通過中止陽光計劃、毒化雙邊政治關係、從而“既想”傍著美國大腿、一邊遏製中國、一邊弱化朝鮮政權、一邊還可做亞洲領導者的美夢,“又想”在經濟上將朝鮮視為韓國經濟的戰略擴展空間、且全麵避免外部勢力(主要是中國)主導朝鮮、甚至整個朝鮮半島經濟的“好事兒”,其實也是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
●直至今天為止,美、韓都在圍繞“第一”或“第二”做文章、打算盤
因此,在我們看來,以中美進行了“並不成功”、但絕對“有意義”的首次戰略與經濟對話為標誌,自奧巴馬政府“通過”克林頓訪朝並帶回兩名女記者的方式、“無奈”地發出“上述信號”並公開擺出“上述姿態”、從而“雖無奈、卻策略性地”暫時緩解了朝鮮半島隨時可能發生“南北軍事衝突”的緊張氣氛之後,它近期所“續拋的變量”其實仍然在圍繞“第一”做文章,而作為朝核問題的參與方,韓國緊跟著“拋出的變量”自然也在圍繞著“第二”打算盤。
在這裏,請大家注意我們的兩個用詞:其一是...美國“雖無奈、卻策略性地”暫時緩解了......,而不是其它;其二是....“朝鮮半島隨時可能發生南北雙方之間的軍事衝突”.....,而不是其它;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段內容,我們再來閱讀幾則新聞片段。
潘基文:朝核六方會談或變成東亞多邊安保機製
【綜合消息】據媒體報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3日表示,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過程有可能演變為東亞地區多邊安保合作機製。
報道稱,潘基文當天是在濟州島舉行的第五屆濟州和平論壇發表主旨發言時作出上述表示的。潘基文稱,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過程正為建立地區多邊安保機製奠定堅實的基礎。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是加強多邊主義合作的努力之一,聯合國將對此予以支援。
由韓國濟州政府、國際和平財團及東亞財團共同主辦的第五屆濟州和平論壇於12日在濟州島開幕,本次大會為期兩天,主題為“相生和共榮的東亞秩序”。
韓總統府就朝鮮放人表態:不會改變對朝政策
【綜合消息】在被朝鮮扣押140多天的韓國現代峨山公司職員劉某被釋放後,韓國總統府青瓦台就此表態說,盡管朝方釋放了被扣人員,但韓國不會改變對朝政策。
據韓聯社13日報道,韓國總統府發言人李東官說:“這(釋放)看起來有點太遲了,不過劉最終能回家還是讓人感到寬慰。”韓聯社認為,青瓦台的表態預示著朝韓關係還將冷卻一段時間。
韓國統一部發言人千海成13日透露,朝鮮當天下午5點10分把在3月30日被扣留的現代峨山公司職員劉某轉交給韓方。5點20分劉某已經抵達開城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並回到韓國。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段文字,原文是:潘基文稱,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過程正為建立地區多邊安保機製奠定堅實的基礎。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是加強多邊主義合作的努力之一,聯合國將對此予以支援。
●又一“衝擊性新聞”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東亞方向,從潘基文嘴巴裏漏出來的“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過程有可能演變為東亞地區多邊安保合作機製”、或許算得上是中美首次戰略與經濟對話之後的又一“衝擊性新聞”。
●某些人在借潘氏之嘴“放風”
在這裏,因為他用了“....有可能演變成.....”的說法,在目前局勢下,這隻是某些人在借潘氏之嘴“放風”。
●一個“新機製”的“可能形成”自然意味著一個“舊機製”的“可能死去”
因此,我們暫不打算討論潘基文的說法是否正確,也不打算討論他所暗示的“東亞地區多邊安保合作機製”將由哪幾方組成的,圍繞今天的討論話題,模仿潘基文的語氣、我們隻是想強調這樣幾點,既:
第一,一個“新機製”的“可能形成”自然意味著一個“舊機製”的“可能死去”;
第二,在東亞、“舊的安保機製(姑且這樣說吧。其實我們習慣用“東亞安全框架”的說法)”是由美國占主導地位的,那麽,由於“舊的安保機製”已經“有可能死去”,那麽也就意味美國在“已經有可能”產生的“新安保機製”中、必然會失去“主導地位”。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個道理很簡單:作為“現有安保機製”的最大受益者,如果美國仍然有能力維持該機製的穩定,特別是,如果美國仍然有能力維持自己的主導地位,那也就“既不必要、更不可能”去談論所謂的“新安保機製”了。
●韓國政府不可能不知道國際形勢已經發展到了迫使美國決策者“願意”改善“美朝關係”的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口風”是借聯合國秘書長之口正式散布出來的,而這個秘書長又是個韓國人,且曾經作為韓國外長長期參與過朝核問題相關談判,因此,這個秘書長對華盛頓一俟中美首次戰略與經濟會談結束,就立刻擺出“願意與朝鮮改善關係”的“真實處境”應該是清楚的。
而就如我們在之前點評中所強調的是,“朝核問題”所走過的曆史早已清楚地表明:決定美國是否願意與朝鮮改善關係的關鍵,並不是朝鮮是否願意放棄核計劃(曾在朝核六方會談框架下簽定的《共同文件》就是建立在朝鮮“願意棄核”的基礎上的,後被美國撕毀)、而是國際形勢是否發展到了迫使美國決策者“願意”改善“美朝關係”的程度。
另外,根據我們的觀察,這位聯合國秘書長在處理許多問題時是“缺失公正、夾帶私心的”。因此,我們認為,韓國政府不可能不深入了解形勢的發展,不可能不知道國際形勢已經發展到了迫使美國決策者“願意”改善“美朝關係”的程度。盡管“這種願意”還隻是個“擺姿態”的階段。
●在國際新形勢下,起碼在態度上,李明博政府對朝政策已經徹底軟化了
如此一來,在被朝鮮扣押140多天的韓國現代峨山公司職員劉某被釋放後,東方評論員對韓國總統府青瓦台13日所聲稱的“盡管朝方釋放了被扣人員,但韓國不會改變對朝政策”的“決心”與“能力”深表懷疑。
事實上,早在朝方釋放被扣人員之前,韓國李明博政府就已經開始恢複向朝鮮運送人道主義援助物資了。
另外,就在我們討論的過程中,韓國總統府青瓦台14日發布消息稱,韓國總統李明博將於8月15日光複節發表講話,提出建設朝鮮半島和平機製的全麵構想,以及對朝鮮的有條件援助方案。
至於這份“全麵構想”具體是個什麽玩意兒,我們暫時不太清楚,但就其意圖而言,恐怕既在於“無條件配合”奧巴馬政府“願意與朝鮮緩和關係”的“無奈”,也在於主動消減“南北雙方隨時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的危險,後者對韓國、特別是韓國經濟而言,是“現實且急迫”的需要。
●以“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為骨架、並以此上台的李明博政府、其實根本就沒有自尊可言
顯然,在朝鮮二次核爆後,在朝鮮僅僅是釋放了一名韓國現代峨山公司職員、但沒有做出任何“政策層麵”讓步的情況下,與李明博當初的“強硬對朝政策”相比,準備“提出建設朝鮮半島和平機製的全麵構想,以及對朝鮮的有條件援助方案”的李明博政府,起碼在態度上,其對朝政策已經徹底軟化了。非常清楚,李明博政府的所謂“有條件”,不過是美國對朝政策“戰略需要”的代名詞,僅此而已。
事實證明、且將繼續證明:以“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將漢城改稱為首爾便是此公的傑作)”為骨架、並“憑此強硬”上台執政的李明博政府、其實根本就沒有自尊可言、根本就沒有獨立的對外政策,有的隻是“對美一邊倒”的“小泉路線”。至於李明博是否也“學習小泉好榜樣”、在最後關頭也麵對現實,“勇敢地”來個“外交調整嚐試”,這就是後話了,但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借潘基文之口進行“放風”既有“無奈”的因素、也有“有意借用”的企圖心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目前而言,值得強調的是:在“某些人”借潘基文之口進行“放風”的背後,我們既要看到其“無奈”的層麵,也要看到其“有意借用”的企圖心。
在繼續這個討論之前,我們再來閱讀一則新聞。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高官出訪緬甸
【綜合消息】據媒體報道,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事務小組組長吉姆.韋伯出訪緬甸,預計韋伯將於15日與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丹瑞大將進行會麵。韋伯可能是迄今為止美國出訪緬甸的最高層人士。
緬甸仰光一個地方法庭11日判處緬全國民主聯盟總書記昂山素季3年有期徒刑,隨即內政部長貌烏當庭宣布了給予昂山素季減刑和緩刑的命令。
根據這份由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丹瑞大將簽署的命令,昂山素季被減刑1年半並緩期執行餘下刑期,她在緩刑期間須在仰光家中限製居住。
印度將與美國舉行大規模陸軍聯合演習
【孟買消息】據印度媒體14日報道,印度陸軍今年10月將與美國陸軍在印度舉行大規模聯合演習,以提高印軍地麵作戰能力。
據《印度快報》報道,這將是迄今印度與美國舉行的最大規模陸軍聯合演習。演習將於今年10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在印度北部北方邦的占西地區舉行,為時2周。演習期間,雙方將展開反恐等方麵的訓練,包括複雜地形搜索和射擊等內容。
近幾年來,印美兩國雖然不時舉行陸軍聯合演習,但規模都不大,每次演習各方隻有100多名官兵參加。而在今年10月份舉行的聯合演習中,美國陸軍將派出近300名官兵,印度陸軍將派出大量官兵參加。
自印度新政府今年5月22日執政以來,印度軍方大大加強了與美軍的交流與合作。
阿拉伯國家提請歐盟支持對以色列核查決議
【綜合消息】據美國媒體報道,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外交大臣卡爾·比爾特近期收到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長阿姆魯·穆薩一封附有一份決議的信件,信中遊說歐盟支持敦促以色列開放其秘密核項目並接受國際組織檢查的提議。
據報道,阿拉伯國家聯盟擬定了一份名為《以色列核能力》的決議,要求以色列接受防核擴散條約,並開放其核設施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這份決議預計將於9月14日在國際原子能組織召開的大會上進行討論,歐盟成員國屆時將對這份文件進行投票表決。
穆薩在信中寫道:“我們希望您的國家支持我們的提案。”據悉,瑞典在去年的相關決議中投出了反對票。瑞典外交部發言人安德斯·約雷13日表示,瑞典將代表歐盟準備回複阿拉伯國家聯盟的這封信,不過最終的立場尚未確定。
【時事點評】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事務小組組長的緬甸之行,是在三個背景下展開的:
●一個“因果關係”
第一,是在昂山素季首先被判刑3年、緊接著被減刑一半、最後還緩期執行餘下刑期的背景下展開的;
第二,是在未經許可就前往昂山素季住所的美國人約翰-耶特沃被緬甸判決入獄7年的背景下展開的。
第三,也是最為微妙的,是第一與第二之間存在著一種“因果關係”。
約翰-耶特沃據說是一名美國普通居民,但是否“另有公幹”則不為人知。可以確認的事實是:今年五月,也就是南亞局勢最為緊張(美國公開質疑巴基斯坦核武庫安全性、朝鮮緊接著進行第二次核爆”的大背景下,他未經許可就前往了昂山素季的囚禁住所。正是他的來訪導致昂山素季被判刑,而約翰-耶特沃也因此被判入獄7年。
●美國國會這位“小組長”,似乎也擔負著“撈人”的使命
顯然,就“結果”而言,約翰.耶特沃被判刑與克林頓“已經撈出”的兩名女記者類似,都具有“送人”的顯著特征。
有充分的證據顯示,那兩名女記者是在今年3月份“被送入朝鮮”的。目前並無證據、但就“結果”而言,約翰.耶特沃是在今年5月份“等同於送進緬甸”的。
至此為止,我們已經不難看出,美國國會這位身份特殊、愛好廣泛、並負責東亞事務的“小組長”,似乎也擔負著“撈人”的使命。
補充一點內容:在美國,吉姆.韋伯不是個小人物,目前擔任美國外交事務委員會東亞事務的主席,外界曾經預測他是美國副總統的候選人,曾在美國海軍服役,參加過越南戰爭。
●這位小組長的緬甸之行,還擔負著為美國製定對緬甸的外交政策“定調”的使命
另外,我們知道,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在訪問東南亞高叫著“重返東南亞”期間,曾經明確表示“如果昂山素季被釋放.....美國將改變對緬甸的態度......這將為我們與緬甸友好關係的發展提供機遇.......我們也可能向緬甸進行投資。”
因此,我們不難想像,這位“小組長”的緬甸之行,還擔負著為美國製定對緬甸的外交政策“定調”的使命。至於如何“定調”,則將視“撈人”的具體結果而定。
值得強調的是難,與朝鮮經濟所麵對的情況非常類似,緬甸經濟也正被美國為首的西方、以“意識形態”為由所製裁著、而無法全麵融入國際經濟,從而相當程度地依賴中國政治、軍事與經濟。
●事實證明,中國的政治架構、軍事實力與經濟情況是負擔得起這種依賴的
在某種意義上講,不論是朝鮮、還是緬甸,這種經濟依賴雖對中國造成一定負擔,但總體上是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是有利的。有必要指出的是,除了著眼於阻礙東北亞一體進程、東盟10+1進程之外,也著眼於顛覆朝鮮與緬甸政權的美國對朝政策與對緬政策,算來執行時間已經很長了、但朝鮮與緬甸的情況說明,美國預想的效果根本未見,這也充分證明:如果有人一定要繼續這樣玩下去,也沒有什麽,中國的政治架構、軍事實力與經濟情況是負擔得起這種依賴的。
●配合美國“重返東南亞”、展開“變革版的尼克鬆主義”的戰略宣傳
也正因如此,我們也就不難看出,為了配合美國“重返東南亞”、展開“變革版的尼克鬆主義”的戰略宣傳,在克林頓、吉姆.韋伯分赴朝鮮、緬甸,分頭“撈人”的動作背後是有潛台詞的,這其實是美國在向“方方麵麵”誠懇表態:美國“真的願意”調整其對朝政策與對緬政策。
值得強調的是,這裏所講的“方方麵麵”主要是中國、歐盟、俄羅斯,再就是印度、日本,以及東盟各國;美國需要通過“願意調整”其對朝政策與對緬政策的“主動表態”或者“被動表態”、來對上述國家之間的戰略互動關係投入“變量”,再觀測上述國家之間戰略互動的效果。
●美國“願意”調整其對朝政策,在於中國的直接壓力
根據我們的觀察,美國“願意”調整其對朝政策,在於中國的直接壓力:在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問題上,也就是在中國“南下與北上戰略”的問題上,如果美國不主動表態,那麽,那份在“不算成功、但有意義”的中美首次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達成的“沒有細節、隻有框架”的框架協議,將在歐盟、俄羅斯、日本等的“密切觀望”中,在“開始階段”就陷入“美國不主動填充有利於中國的細節,中國就不會主動往裏麵填充有利於美國的細節”的僵持中。
不難想像,就目前而言,由於朝鮮已經退出了六方會談、已經退出了“停戰協議”,事實上已經不受任何約束,如果在中美僵持中、“不耐煩”的朝鮮再做出令美國全球戰略“進退失據”的過激動作,比如,向核武裝衝動日益高漲的日本方向進行“核導彈模擬試驗”,那麽,直至目前為止、起碼在“公開層麵”仍然支持“美元本位製”的“日元”,就會立刻要求美國向“日元繼續支持美元”支付高昂的代價(核武裝),否則,一個公開分裂的“美日同盟”,有可能直接觸發朝鮮半島上的“南北雙方之間的軍事衝突”,在這種情況下,屆時有權決定駐日美軍能否策應朝鮮半島軍事局勢、或者有權決定駐日美軍以什麽方式、以什麽規模策應朝鮮半島軍事局勢的日本,其角色將會迅速吃重,拒絕支付高昂代價的華盛頓,必將麵臨“要麽立刻同意日本的條件,要麽目睹無法承受軍事壓力的韓國迅速離開,從而反過來令日本的角色進一步吃重”的“連環扣”。
●不難看出潘基文所說“新的東亞安保機製”的“另一個出口”
值得強調的是:
第一,這種“連環扣”一旦成為事實,那麽,日美關係距離日本民主黨黨首所宣稱的“建立更加平等的日美同盟關係”也就不遠了、如果再往遠看一點兒,它距離美軍“實質性”撤離日本也就不遠了。
第二,在“第一”的基礎上,我們不難看出潘基文所說“新的東亞安保機製”的“另一個出口”,盡管這對“中美”的安全戰略而言都不是“最好的出口”,但對美國安全戰略而言絕對是“最壞的出口”,特別是對“美元本位製”更是個“有可能立時斃命的出口”。
●“美國經濟危機”實際上仍然在“美國金融危機”的“無解”中“繼續潛行”
如果我們看看美國國內,那麽,盡管有一連串漂亮的“金融數據”做掩護,但誰都知道,美國的“核心金融數據”從來都是見不得陽光的,再加上美國決策層不願、或者“根本就沒有能力與勇氣”解決為美國經濟製造主要財富的“華爾街金融永動機”之“內生的故障”與“天生的貪婪”,“美國經濟危機”實際上仍然在“美國金融危機”的“無解”中“繼續潛行”。
●即便是要“有效緩解、而非徹底解決”美國的金融危機、也非有一場來自美國的社會大變革而不能!
事實上,我們認為,即便是要“有效緩解、而非徹底解決”美國的金融危機,也非有一場來自美國的社會大變革而不能!可以想像的是,在美國,這種大變革將遠遠超過越南戰爭引起的美國社會動亂。
至於“徹底解決”、恐怕就是美國社會製度的“裂變問題”了。這是後話,在此不做展開。
●美聯儲夥同財政部,隻要是“能想到的”極端工具都已用罄
對美國決策層而言,更加迫近、也更加可怕的是,由於美聯儲夥同財政部,已經將“財經工具箱”裏的、不論教科書上有的、還是教科書上沒有的,隻要是“能想到的”極端工具都已用罄,但效果卻無法令美國決策層放心(美聯儲印鈔直接購買美國國債、試圖壓住長期利率、但結果顯示市場利率仍然得看中國、歐盟、日本、俄羅斯等的臉色行事、這是最具代表性的。再往下去,在經濟層麵,恐怕美財政部能做的極端事情就是直接給美國居民、美國企業“發美元現金”了),美國社會矛盾仍在繼續累積:關係重大的奧巴馬醫改方案已經擱淺、將來不排除有徹底廢掉的可能性,與此相伴的是其支持率在快速下降(目前已經低於小布什執政同期的支持率)、以及美國社會對美國經濟前景擔心的日益加劇。
●一旦奧巴馬這尊“我能”之神被徹底打回原形,美國國內出現社會動亂將是個“大概率”的事情
在我們看來,在目前關頭,國際局勢、特別是經濟形勢的進一步惡化、盡管會給其它主要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的經濟運行增加一份巨大的不確定性,但也會將美國社會推到一個火山口上。
對奧巴馬政府而言,不論是國內局勢、還是國際局勢,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如果哪個環節稍有不慎,哪個方向旦凡失控,一波更加巨大的金融危機就可能隨之爆發、並有可能徹底摧毀美國社會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從而引爆美國的社會危機。
從這個層麵上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這樣一個現象:在奧巴馬當選之後,為什麽被掃地出門的共和黨與奪回白宮的民主黨一樣,都熱衷於“造神”運動、並成功地將奧巴馬塑造成“我能”之神!
顯然,一旦奧巴馬被另一波金融危機從“我能”之神被徹底打回“我也不能”的原形,麵對兩場仍然看不到盡頭、仍然在消耗巨資的戰爭,一旦美國經濟繼續惡化,美國社會僅存的一點兒希望也將蕩然無存,屆時不排除會出現美國曆史上首位黑人總統被趕出白宮的可能性。
●“美國權力”究竟掌握在“哪類人”手中、還真是個有趣的問題!
其實,在“克林頓夫婦”近來突然大放光彩的動向中,“美國權力”究竟掌握在“哪類人”手中、還真是個有趣的問題!
我們注意到,有分析就認為:基於美國的法律框架構、基於美國許多州在金融危機中動輒就有“分開單過”的傾向,在美國金融危機真正演變誌經濟危機的那一天,美國的“種族問題”、特別是“分裂問題”對社會造成的衝擊,將遠比其它國家要嚴重得多。
基於美國社會在“奧爾良颶風”中所表現出來的“凝聚能力(令人搖頭)”,基於美國政府在“奧爾良颶風”中所表現出來的“領導能力(不值一提)”,屆時美國國內出現社會動亂將是個“大概率”的事情。
●雙方都自信時間在自己一邊!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方麵,中美之所以能在首次“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達成“看起來美國讓步居多”的“框架”,恐怕就在這個“大概率”的前景對美國人而言太不美妙;
另一方麵,中美之所以在首次“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達成“隻有框架、沒有細節”、且“美國看起來讓步居多,但雙方其實誰都沒有什麽讓步”的“框架協議”,就在於“雙方”都認為日後自己有能力迫使對方“往框架中填充對自己有利的細節”,換句話說,不論是“看起來非常渴望G2”的美國、還是“看起來‘被G2’”的中國,都自信時間在自己一邊!至少都“表現”得是這樣的!
顯然,這種“表現”就是表現給“方方麵麵”的看的,既敦促它們仔細、也提醒它們小心!
●就目前而言,迫使對方率先“往框架中填充對自己有利的細節”的是北京
不難看出,就這一段而言,盡管在貿易領域已經開始了“力拓”、“輪胎”、“鋁合金輪轂”之類的“你來我往”,但在貿易、甚至金融角力有待進一步激烈之前,迫使對方率先“往框架中填充對自己有利的細節”的是北京,而華盛頓被迫“先手”往框架中填充“克林頓英雄救美”細節、被迫在“朝美關係正常化”、實質上是“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問題上擺出有利於北京的姿態,恐怕就是那個“大概率”前景;
●華盛頓也在想著法地“化被動為主動”
值得警惕的是,在被迫擺出“美國願意調整美國對朝政策”的姿態之後,如果僅局限在東亞層麵看問題,那麽,華盛頓也在想著法地“化被動為主動”。
如果從這個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就美國“願意”調整其對緬政策的動作而言,盡管表麵上看這主要是源於“美國準備重返的東南亞-東盟”的直接壓力、或者“充許其重返東南亞的前提條件”,但實際上不然,這裏麵顯然包括了華盛頓的“後手”、或者“反擊手段”。
●值得北京警惕的是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值得北京警惕的是:需要提防美國夥同韓國將東盟、甚至印度、澳大利亞也扯進朝核問題、建立 所謂的“新東亞安保機製”,不難看出,扯進了印度、澳大利亞、東盟(印度尼西亞)的朝核六方會談,其實也就成了澳大利亞曾經提出的“亞太同盟”、或者是韓國所提出的“雅加達共識”
●站在美國的角度看問題,也就有這樣幾個看點
非常清楚,站在美國的角度看問題,也就有這樣幾個看點:
第一,為了“重返東南亞”,就得同意東盟的“重返條件”,這首先是簽定以“承諾不幹涉東盟成員國內政”為核心的“東盟友好條約”,再就是“正常化與緬甸的關係”;
第二,為了將印度也扯進“新東亞安保機製(我們認為,在美國決策者眼裏,其最後名稱可能是“新亞洲安全機製”)”,就得盡快地“正常化與緬甸的關係”。
第三,區域內,除了中國之外,印度對緬甸也有相當的影響力。因此,盡快、甚至是不顧一切地“正常化與緬甸的關係”,這個代價是值得美國付的;
第四,為了將印度(與中國有主權之爭)、東盟(許多成員國與中國有主權之爭)與美國已經無法控製的朝核問題扯上關係,將東盟之內的緬甸、印度旁邊的緬甸與遠在東北亞的朝鮮相提並論是必須的;
第五,為了做到第四,“發現”緬甸核問題是必然的;這樣的好處就是,在印度及東盟個別國家的“幫助”下,緬甸核問題將不可避免地與朝核問題產生聯動,從而將美國“已經感到力不從心”的東北亞、或者東亞安全框架與南亞安全框架扯在一起,繼而可以利用印度,以“新亞洲安全機製”的名義、實現“新東亞安全機製”的“再平衡”。
前麵說了,上述討論是僅限於在東亞層麵看問題, 這種局麵當然對中國不利。
●中國更可以利用歐盟、俄羅斯、中東國家、拉美國家這類的“大參數”去構件“新全球安全機製”
如果我們將眼光再看遠一點,那麽,在美國一邊高叫著重返東南亞、一邊更加警惕歐盟的動向、更加警惕歐盟與俄羅斯、中國之間的戰略互動的大背景下,我們也就不難發現,與美國可以利用印度、東盟等“小參數”去構件所謂的“新東亞安全機製”相比,中國更可以利用歐盟、俄羅斯、中東國家、拉美國家這類的“大參數”去構件“新全球安全機製”。
另外,在東亞方向,由於日本、韓國、東盟的經濟都以中國經濟為第一貿易夥伴,再加上中國的軍事實力足以確保區域內投射,在第一島鏈內足以消除任何軍事威脅,因此,在美國已經、且必須確保“美元本位製”、確保美國金融不再陷入、至少是延緩新一波危機的大背景下,東亞問題與其說是安全問題,還不如說是經濟來得準確。事實上,起碼在現階段,奧巴馬的“尼克鬆主義”首先想解決的還是經濟困境。
在這個問題上,不論是“南北撕裂”中的俄羅斯、印度也好、“三邊撕裂”中的歐盟、日本也罷、恐怕也看得非常清楚。
事實上,這也正是我們近來一再強調:隻要華盛頓在中亞方向、南亞方向不敢輕舉妄動,那麽,在繼續保持對“美元本位製”進行攻擊、從而最大限度拉開“歐美”的同時,對北京而言,是同時推動“朝鮮與歐盟關係正常化”、“中東四方工作小組改革進程”與“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的時候了。
●“世界層麵”的異動一定會引導“東亞層麵”的異動,而不是反過來!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理會華盛頓在東亞方向精心設計的節拍,在軍事威懾的前提下,不妨將“新東亞的安全問題”放在經濟層麵去解決(中國即將與東盟簽定投資協議,明年元月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就要實現),從而跳出東亞層麵、在世界層麵、直接到美國的核心利益區域去說事兒。
值得強調的是,隻要中國能以堅決手段打掉“歐美”聯手對中國進行的“貿易攻擊”、甚至有可能的“金融攻擊”,那麽,在這些世界層麵內,俄羅斯也好、歐盟也好、中東阿拉伯國家聯盟也罷,對中國而言,都能“在世界層麵起”到美國想讓印度、東盟“在東亞層麵內”所能起到的作用。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美國才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唯一想維持現有國際秩序不變的,隻有美國一家。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世界層麵”的異動一定會引導“東亞層麵”的異動,而不是反過來!在這個問題,除了美國人“不願意”看清楚、也“不願意”相信之外,所有人都能看清楚的是: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這個大背景下,不論是中國外交部宣布塞爾維亞總統應邀訪華,還是北約宣布準備削減駐科索沃軍隊,或者烏克蘭、格魯吉亞與俄羅斯關係再次緊張,其實為我們提供了新的、也是“最重要的”觀察方向,至於一直認為以色列是中東地區主要核威脅的阿拉伯國家、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要求“歐盟支持對以色列核核查決議”,恐怕也是瞄準了這一變化、並順勢拋出了自己的“變量”。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旦歐盟應阿拉伯國家的要求,支持對以色列核核查決議、並加以落實,再加上有意擠進中東和平進程決策層的“中俄”策應,那麽,也就意味著我們預想之“世界層麵的異動”已經先於“東亞層麵的異動”動了起來!
在看到了這些之後,我們也就不難有種強烈的感受,在美國“說來說去”終歸是不肯放棄“美元本位製”、終歸不肯放棄“華爾街金融永動機”的同時,它實際上已經在與整個世界為敵,包括它的那些所謂盟友,美國盟友對美國也是“利用的心思多,跟隨的心思少”,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再玩“尼克鬆主義”的土壤已經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