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時事解讀 2009年03月20日
(2009-03-22 11:10:42)
下一個
台灣媒體:陳水扁答應任“台灣國臨時政府主席”
【台北消息】據台灣媒體報道,自稱是“台灣國臨時政府總召集人”的獨派人士沈建德20日上午會晤陳水扁後轉述,懇請陳水扁擔任“台灣國臨時政府”領導人。據轉述,陳水扁二度客氣表示,“假如沒有人要領導台灣國臨時政府,我會出來領導”。
報道稱:沈建德很高興指出,“台灣國臨時政府”已經在高雄市成立8年,一直以理念宣傳為主,扁答應出來領導,未來將擔任“台灣國臨時政府”的主席、不是“總統”。
有關“台灣獨立黨”,高雄金聲電台創辦人莊宏裕指出,扁很擔心此刻成立“台獨黨”會被打成破壞團結的惡名,也擔心民進黨選舉選不好,因此確定在年底縣市長選舉過後再宣布組黨事宜。
沈建德與莊宏裕強調,年底選舉過後,正式籌組“台獨黨”,“台獨黨”成立宗旨是要“建國”,不是選舉,這段時間,民間可以先籌備、號召民眾先加入。等到“台獨黨”組成後,再慢慢運作“台灣國臨時政府”。
不過,沈建德與莊宏裕在轉述陳水扁的談話時,卻出現落差,沈認為,扁隻說當“台灣國臨時政府”領導人,但沒有提到是否擔任“台獨黨”領導人。不過,莊宏裕卻強調,扁有說,假如“台獨黨”沒有人領導,扁會出來領導。經過媒體多次確認,二人最後終於統一口徑表示,若“台獨黨”及“台灣國臨時政府”沒有人出來領導,陳水扁會出來帶(擔任主席)。
此前,陳水扁借前“台灣教授協會會長”蔡丁貴之口,拋出籌組“台灣獨立黨”風向球,卻得到冷嘲熱諷回應,黨內充斥懶得理會氣氛,甚至挺扁不餘遺力的台北市黨部主委黃慶林也在第一時間表態拒絕加入新**。據台媒分析,這一現象映照出陳水扁失去一呼百諾、眾人相隨的號召力,隻剩一瀉千裏的政治行情。
【時事點評】至美國國防部長蓋茨18日以“近日中美船艦對峙事件,並不代表中國有意將美國太平洋艦隊逐出南海”為由公開表示“沒有必要派出戰艦為偵測船護航”截止,近幾個月以來,美國背後操縱的一係列針對中國的“戰略測試”都被“暫停”:其中,“南亞測試(克什米爾問題)”因印度的“暫時冷靜”而“暫停”;“東海測試(釣魚島問題)”又因日本的膽量問題而“暫停”。
●所謂“南海測試”
最值得一提的是所謂“南海測試”了。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在討論“南海測試”時,認為其最具代表性的動作有三個:
一個是美國操縱菲律賓國內政局、利用菲律賓政治派別的對立及所謂“國際海洋法的513大限”,迫使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簽下將中國黃岩島等歸入菲律賓領土的相關法案、從而直接挑釁中國;
二個是中國也在反手利用菲律賓政治派別的對立,以派出最大的、由軍艦改裝的漁政船去南海宣示主權的施壓方式,促成“對立中的菲律賓政局”衝著“曾經殖民菲律賓”的美國“直接喊出”了兩種涇渭分明的聲音:一種聲音是公開“要求美國介入”,這顯然是種呼救聲,且是一種非常熟悉的呼救聲:當時,挑起格魯吉亞戰爭的格魯吉亞政府在俄羅斯迅速出兵的壓力下,就曾經這樣向信誓旦旦提供保護的美國人發出“呼救”的。另一種則是“比起中國軍艦出現在菲律賓附近海域、美國軍艦出現在菲律賓海域的威脅更大”,這顯然是一種“菲律賓版的美國威脅論”;
事實就是,由於“殖民曆史”的原因,再加上97亞洲金融風暴中數十年財富被歐美資本席卷一空的惡夢仍然曆曆在目,在“南海”周遭視“美國軍艦威脅更大”之觀點的是大有人在:其中,即包括被“內海說”、“亞太同盟”、甚至“雅加達構想”明確包括在內、有反華傳統、從而被“美國對華政策”寄予厚望的印度尼西亞,也包括要與印度尼西亞互別苗頭,與中國日益靠近,但也想借機主張南海主權、趁機侵占中國利益、從而被“美國對華政策”想利用一把的馬來西亞。
●與中國在南海“直接鬥法”一旦失控,美國人麵對的麻煩就是
在這種情況下,與中國在南海“直接鬥法”一旦失控,美國人麵對的麻煩就是:如果直接呼應“公開介入”的呼救聲,那就等同於“下決心”在南海方向采取與它在格魯吉亞戰爭中(不與俄羅斯直接衝突、而令中歐直接漁利)有根本區別的政策,而直接與中國衝突,與中國公開撕破臉皮,並在西太平洋形成軍事對峙。
但這種局麵不僅意味著規模龐大、可以為美國爭取到相當緩衝時間與空間的“G2模式”之“忽悠工程”就此終結(從美國政界重量級人士四處推銷、再到“內海說”、“亞太同盟”及“雅加達構想”的概念變幻,足見“忽悠”的規模與必要性),更重要的是,它也意味著華盛頓必須“立刻承接”來自“中歐”的在經濟層麵的聯手打擊,還意味著歐盟、印度、日本等所謂“政治、軍事盟友”在政治、軍事層麵的價碼“立刻高企”,甚至韓國這種國家的角色都會“迅速吃重”;
更要命的是,隨著“俄美關係”將直接跳入“美國必須向俄羅斯交割東歐利益、甚至中亞利益,而俄羅斯未必會向美國提供“美國所希望的”南亞默契(借口是科索沃問題)”的局麵,“歐美關係”也會直接迎來美國“必須”向歐盟交割“科索沃穩定”與“中東和平”,而歐盟未必會向美國提供“美國所希望的”巴基斯坦配合與阿富汗配合(借口是東歐問題)的局麵。
●一旦美國與“中歐俄”中的任何一家關係徹底決裂,獲利的必定是另外兩家,而非美國自己
除了這之外,那時的美國還會發現,不論是與美直接軍事對峙的中國、還是借機要求美國立刻交割“相關利益”的俄羅斯、或者歐盟,仍然會將伊核問題之“中歐俄”戰略協調視作“各自戰略騰挪的支點”而加以強化,理由很簡單:一旦美國與“中歐俄”中的任何一家關係徹底決裂,獲利的必定是另外兩家,而非美國自己,“中歐俄”中與美國關係決裂的那一家,是很容易讓出部分利益以期與另外兩家達成妥協、從而在“新的基礎上”強化彼此間的協調關係。“中歐俄”如此選擇的理由是充分的:詬病於美元本位製的“中歐俄”都知道,在美元本位製被有效削弱之前,真正能捆住美國手腳的、就是伊核問題之“中歐俄”戰略協調。
●一旦美國與“中歐俄”中的任何一家關係決裂,相對最容易控製的“美日關係”也會再起波瀾
這還不算完,與此同時,一旦美國與“中歐俄”中的任何一家關係決裂,在與大國的有關係中,對華盛頓而言,相對最容易控製的“美日關係”,也會再起波瀾,會重新麵對“美日軍事同盟”PK“日美全球同盟”的局麵,因為美國要想在東亞與中國的軍事對峙占據上風,必須借助日本。角色吃重的日本自然就會獅子大開口,首先就會將“日美全球同盟”取代“美日軍事同盟”與核武裝日本分別作為“名義”與“實際”意義上的兩大前提條件,而一旦滿足這兩大條件,明眼人也一看就知,美國也就等同失去了在日本(東亞)“軍事駐紮權”的基礎。
我們知道,美國希望“美日關係”定位在“美日軍事同盟”的層次,在政治與軍事層麵將一個“非正常”的日本死死地限製在東亞範圍,從而牢牢地將“日本的經濟結構”控製在自己手中。而日本夢想的是走出東亞,渴望的是“日美全球同盟”,夢想將“日美關係”定位在全球合作的層次、並慢慢將“美軍”遣送回國,從而做回“正常國家”、按自己的意誌發展經濟,在包括金融服務、航空、高技術等所有高端層麵與美國展開公平競爭。
●中美關係“全麵破裂”的後續發展“必將更快地”終結美國霸權
顯然,華盛頓決策層明白,“上麵的局麵”其實就是個連環套,不論如何,其“最終指向”都是美國霸權的終結。因此,對美國而言,相較“並非忽悠層次”而是“實質意義的G2模式(類似十九世紀英國向美國慢慢讓渡霸權的模式)”,中美關係“全麵破裂”的後續發展“必將更快地”終結美國霸權。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避免直接陷入“上述連環套”,恐怕才是在中美南海鬥法中強硬聲稱“將派軍艦護航”的美國國防部,最終以“中國無意將美國太平洋艦隊逐出南海”為由公開表示“沒有必要派出戰艦為偵測船護航”的根本原因。
●“南海測試”的“暫停”,其實意味著一個重大變化
也就是說,與“南亞測試(克什米爾問題)”因印度的“暫時冷靜”而“暫停”,“東海測試(釣魚島問題)”又因日本的膽量問題而“暫停”有所不同的是,“南海測試”是因為其“幕後的操縱者”--美國,在綜合權衡後,或者因“自身的膽量”有問題,或者因為某種“麵對現實”而“暫停”的。
如果我們能看清楚這一點,那麽,我們也就不難意識到,由美國幕後操縱、最後不得已親自披掛上陣之“南海測試”的“暫停”,其實意味著一個國際政治、特別是經濟角力方式有可能產生重大變化,但是否根本性變化?在相關討論結束之前(可能需要連續數期),我們暫不作結論。
在進一步展開之前,我們再來閱讀一段經濟信息。
2009財年預計財政赤字為1.75萬億,美國國債中長期價值堪憂
【綜合消息】美聯儲3月18日宣布,將在未來6個月內購買3000億美元長期國債,並準備再次購買8500億美元機構債。
一般認為,美聯儲之所以出手購買美國國債,主要是為了彌補美國政府的融資缺口。根據奧巴馬政府提出的預算,2009財年預計財政赤字為1.75萬億美元,超過GDP的12%。由於實體經濟陷入衰退,美聯儲不可能通過增加財政收入來應對救市支出,因此美國政府隻能依靠發行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
市場預期2009年美國財政部將至少發行2萬億美元國債。這一規模是前所未有的。2003年至2007年五年間,美國平均每年淨發行國債5647億美元。即使美國政府在2008年通過提高國債發行量來募集救市成本,該年度的國債淨發行量也隻有1.47萬億美元。2008年,外國投資者購買了7720億美元美國國債,其他由本國投資者來接盤。
問題在於,目前很難期望外國投資者與本國投資者能夠繼續擴大投資規模:一方麵受出口增速下降、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下滑、短期國際資本流出的影響,新興市場國家與中東國家的外匯儲備增長速度都顯著放緩。
另外美國國內投資者的收入水平也有所下降。即使美國居民儲蓄率由2008年底的1.8%提高到曆史平均水平的8%,這也隻能增加6600億美元的儲蓄。因此,為了彌補最終的政府融資缺口,避免國債收益率迅速上升、存量國債市場價值大幅下降,美聯儲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後購買人。
國際債權人需防範美元貶值風險
從短期效應來看,美聯儲大舉購買美國國債,這有助於恢複美國國債市場的供求平衡,甚至短期內造成供不應求的局麵,從而推動美國新發國債收益率下降,同時導致存量國債市場價值上升。這一舉措意在安撫美國國債持有者,尤其是外國投資者。然而,美聯儲購買美國國債,對以中國為代表的國際債權人而言並非一個單純的利好消息。美聯儲購買美國國債與機構債,本質上是美國寬鬆貨幣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
自實施數量寬鬆政策以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由2008年9月的8000多億美元飆升至2008年年底的2.3萬億美元。盡管目前該規模回落至1.9萬億美元左右,但本輪債券購買有望使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張至3萬億美元以上。
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其實反映了市場中的貨幣與信貸水平。在經濟衰退環境下,投資者風險偏好很低,投資欲望較弱,造成貨幣乘數偏低,因此美聯儲持續增加貨幣供應的行為不會導致通貨膨脹。但一旦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觸底反彈,投資者將重新開始配置風險資產,這意味著貨幣乘數放大。如果美聯儲不能及時從市場上抽回流動性,這意味著通貨緊縮可能在很短時間內轉為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回歸意味著美元匯率將步入下降通道,惡性通貨膨脹將與美元大幅貶值、黃金、能源與初級產品價格大幅上漲聯係在一起。
對於美國最大的債權人中國政府而言,美聯儲購買美國國債的舉措非但不能緩解我們對美國國債市場價值的擔心,反而增加了我們對所有美元資產市場價值的擔心。這是因為,美國政府為了保障美國國債市場價值穩定的政策,在長期卻增加了美元貶值的風險。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幾段文字,原文分別是:
第一,美聯儲之所以出手購買美國國債,主要是為了彌補美國政府的融資缺口。根據奧巴馬政府提出的預算,2009財年預計財政赤字為1.75萬億美元,超過GDP的12%。由於實體經濟陷入衰退,美聯儲不可能通過增加財政收入來應對救市支出,因此美國政府隻能依靠發行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
第二,市場預期2009年美國財政部將至少發行2萬億美元國債;
第三,自實施數量寬鬆政策以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由2008年9月的8000多億美元飆升至2008年年底的2.3萬億美元。盡管目前該規模回落至1.9萬億美元左右,但本輪債券購買有望使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張至3萬億美元以上。
第四,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其實反映了市場中的貨幣與信貸水平。在經濟衰退環境下,投資者風險偏好很低,投資欲望較弱,造成貨幣乘數偏低,因此美聯儲持續增加貨幣供應的行為不會導致通貨膨脹。但一旦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觸底反彈,投資者將重新開始配置風險資產,這意味著貨幣乘數放大。如果美聯儲不能及時從市場上抽回流動性,這意味著通貨緊縮可能在很短時間內轉為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回歸意味著美元匯率將步入下降通道,惡性通貨膨脹將與美元大幅貶值、黃金、能源與初級產品價格大幅上漲聯係在一起。
●美聯儲的意圖遠比“單純的”彌補美國政府融資缺口要“邪惡得多”
針對第一句話,我們想強調的是,掩藏在“美聯儲之所以出手購買美國國債,主要是為了彌補美國政府的融資缺口”之“經濟學合理解釋”背後的意圖,遠比“單純的”彌補美國政府融資缺口要“邪惡得多”。
●華盛頓終於決定變換套路,由過去的“非經濟手段”索取為主改成以“經濟手段”索取為主了
請大家注意,美聯儲是在“3月18日”宣布“將在未來6個月內購買3000億美元長期國債,並準備再次購買8500億美元機構債”的,美國防部也是在“3月18日”以“中國無意將美國太平洋艦隊逐出南海”為由公開表示“沒有必要派出戰艦為偵測船護航”的,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中國即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人”,也是“南海測試”的主要測試對象(請注意我們的用詞,是主要測試對象,並非唯一測試對象),兩者在時間上的完全吻合、在內容上的緊密相關。
這種巧合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僅從經濟角度看問題,死活要以G2的名義嫁給北京的華盛頓,在經過一哭(美國媒體拚命鼓噪,且布熱津斯基、基辛格等美國政治大佬親自上門推銷G2;唆使所謂盟友接連拋出亞太同盟、雅加達構想的新詞匯;美國國務聊希拉裏訪問北京期間公開呼籲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二鬧(調動所有戰略資源,針對中國進行南亞測試、東海測試等)三上吊(親自上陣,並主動曝光可能導致中美關係失控的中美南海鬥法)之後,在所有的“非經濟手段”已經用盡卻始終沒有求得“中國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的“公開承諾”之後,終於決定變換套路,由過去的“非經濟手段”索取為主改成以“經濟手段”索取為主了。
●再談“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問題
針對“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問題,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多次強調如下觀點:
首先,“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是中美經濟結構與貿易現狀所決定的,也就是說,在中國沒有徹底調產品出口方向之前,在中國沒有完成產業升級之前,特別是,在美元本位製沒有被徹底打倒之前,隻要中國在中美貿易中保持順差,那麽,“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將不可避免,道理很隱匿,卻也很無奈:在“正常情況”下(請大家注意我們的用詞),“本質”上而言,在一番複雜的“資金交割程序”背麵,美國最終用來支付這部分逆差的“主要部分”就是美國國債,盡管從企業層麵去看,企業結算時拿到的全部是“美元”。這一點, 請大家仔細體會!
其次,目前階段,一方麵是歐洲、特別是美國以金融服務之虛擬經濟為主的經濟運轉模式幾近破產,另一方麵是歐洲、當然也包括美國的經濟仍然需要運轉下去;
而東亞(包括中國)卻是世界上最大的“實體產品”提供者,特別是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實體產品(各種零部件,原材料)“集成商”,更是今天世界上金融體係最為穩健的經濟體。
●在“正常情況”下,隻要中美貿易中國順差地位不改,中國手中的美國國債隻會“越積越多”
因此,在“目前條件(美元是主要結算貨幣,歐元是次要結算貨幣)”下:一方麵,不論是對美國、還是對歐盟,中國都會持續順差;另一方麵,是美國可以利用“美元本位製”的地位,視是否對自己有利,來決定是用美國國債、還是用美元現金來支付中國商品,但歐盟卻無法做到這一點。
在這種條件下,在“正常情況(第二次請大家注意我們的用詞)”下,隻要中美貿易中國順差地位不改,中國手中的美國國債隻會“越積越多”。
●在“非正常情況”下,中國手中的美國國債隻會“越積越多”的情況可能發生改變
上麵的討論中,我們連續兩次提請大家注意“正常情況”這個用詞,在我們的這個討論中,所謂的“正常情況”在3月18日那天已經被“美聯儲決定用美元購買美國國債、及美國企業債”的決定所打破。因此,在我們的討論中,不妨將3月18日之後的美國經濟情況稱之為“非正常情況”。
也就是說,在“非正常情況”下,即便中美貿易中國順差地位不改,昨天那種中國手中的美國國債隻會“越積越多”的情況,可能發生改變。
●“美國國債”毫無疑問是美國國債,“美元”本身也是地地道道的美國國債
值得強調的是,“美國國債”毫無疑問地是美國國債,但是,必須明白的是,嚴格地講,“美元”本身也是地地道道的美國國債,更須要明白的是,在“非正常情況”下,在計算機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作為美國國債的一種,美元已經成了計算機中“要多少就有多少的”的“二進製符號”。
●美國國債可以暫時“鎖定”國外的消費衝動、維持美元幣值
在美元本位製下,就支付功能而言,兩種形式的美國國債都可以執行支付“美國經常項目逆差”、換取所需商品的功能,在“正常情況(第三次請大家注意)”下,在“華爾街金融永動機”可以吞吐天量美元、為自己、也為美國創造巨額財富、並順利從國外換取大量生活與生產資料的情況下,美國經濟總是熱衷於用“美元本位製式勸說”,去“勸說”中國、日本、石油生產國等順差國將“順差”轉換成美國國債(或者公司債券)的形式長期留在美國。顯然,這種“勸說”總是伴隨著“美元本位製”的霸道。
“勸說”的目的之一,在於美國國債的流動性雖然很高,但仍然不如“美元”,這樣,在某種意義上講,也就可以暫時“鎖定”國外的消費衝動、維持美元幣值。
●美國國債“鎖定”中國的消費衝動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限製中國的戰略投資能力
值得強調的是,對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美國利用美國國債“鎖定”中國的消費衝動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限製中國等國家的對外戰略投資能力、從而有助於美國牢牢地把握國際上主要生產資料的定價權。
“勸說”的目的之二,也是最為重要的。眾所周知,根據能量守恒原理,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永動機。因此,“華爾街金融永動機”要想“永動”並持續創造財富,也得供給持續穩定的“生產資料”。
●“金融永動機”還得為看家護院的美國航空母艦、反導係統“模糊出”更多的燃油、導彈、以及軍餉
因此,勸說的目的之二在於為“華爾街金融永動機”準備持續穩定的“生產資料”。顯然,不論是美國國債也好,公司債券也罷,在“正常情況”下,隻要經過一番“鬼神難測”的模糊處理,就可以“模糊出”更多的美元與債券(比如吸引投資者購買、最終損失慘重的次級債),即為自己,也為美國經濟換取足夠的生活與生產資料,最重要的是,還得想辦法為這架“金融永動機”看家護院的美國航空母艦、反導係統“模糊出”更多的燃油、導彈、以及軍餉。
●“華爾街金融永動機”的“設計原理”根本就是一個“龐式騙局”
在搞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也就不難明白,在“美聯儲決定用美元購買美國國債、及美國企業債”之後,實際上已經等同於正式宣布:曾經為美國經濟“模糊出”更多美元,為美國的航空母艦、反導係統“模糊出”更多的燃油與導彈以及軍餉的“華爾街金融永動機”、其“設計原理”根本就是一個“龐式騙局”。
這個道理很容易弄清楚:“華爾街金融永動機”的各種模型,本質上講,都建立在匯率與利率的市場傳導機製的理解、與市場預期上。對市場傳導機製的理解不同,對貨幣匯率與資金利率的市場預期不同,也就形成了各種模型。
當美聯儲已經在執行零利率貨幣政策的今天,當“美聯儲決定用美元購買美國國債、及美國企業債”之後,也就意味著美國開始用利率“為零”的“美國國債B(美元)”去“回收”收益率“不為零”的“美國國債A”。
●美聯儲準備“注銷”隻是美國國債中的一部分,但一定是“沒有控製在美國政府手中”的那一部分
事實上,在我們的討論中,我們更多地傾向於用“注銷”來替換“回收”,這樣,美聯儲的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用計算機中“憑空產生的、收益率為零的二進製代碼(美元)”去“注銷”包括中國、日本、美國民眾手中“收益率不為零”的美國國債與企業債。
盡管美聯儲準備“注銷”的可能隻是所有美國國債中的一部分,但它們一定是“沒有控製在美國政府手中”的那一部分。
值得強調的第一點是,如果這些企業債是美國政府擔保的,也就等同於美國國債。絕非巧合的是,美聯儲第一批宣布“注銷”的企業債中,就是這些玩意兒。
值得強調的第二點是,“這些玩意兒”連同美國國債,恰恰被作為“主要生產資料”投進了那架“華爾街金融永動機”。
因此,值得強調的第三點是:在美聯儲決定用計算機中“憑空產生的、收益率為零的二進製代碼(美元)”去“注銷”“收益率不為零”的美國國債與企業債的“背後”,是美聯儲決定用“憑空產生的、收益率為零的二進製代碼(美元)”人為地抽出、或者改變導致“華爾街金融永動機”運轉失效的、附著在“某些生產資料”上的“生產要素”。
非常清楚,所謂“要抽出”的“生產資料”是收益率不為零的美國國債與企業債,而所謂“要改變”的“生產要素”則是附著在其價值上的利率與匯率的市場傳導機製與市場預期。當然了,它們一定是“沒有控製在美國政府手中”的美國國債與企業債。
●美國仍不舍得扔掉“華爾街金融永動機”
到此為止,我們也就可以知道:
第一,盡管“美國模式”已經被華爾街拉下了神壇,但美國仍不舍得扔掉“華爾街金融永動機”。即因為美國仍然沒有找到什麽東西還能比“華爾街金融永動機”更能賺錢的,也不知道還有什麽產品能比“美元”本身更能賺錢的,也因為即便知道有那樣一件東西,但時間也來不及,畢竟作為美元“最後一根支住”的“美軍”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炸彈、燃油與軍餉來維持,一天斷頓都不行。
●中國就擁有大把的、美國準備“美國國債B(美元)”高價淘換的“美國國債A”
第二,美聯儲準備用“要多少就會有多少”、但收益率為零的“美國國債B(美元)”去淘換“不受美國控製、收益率不僅不為零、還可能極大影響美國利率走勢”的“美國國債A”。顯然,中國就擁有大把的“美國國債A”。
●美國著名的投資大師羅傑斯何以拚命呼籲“中國應該率先沽售美債”?
如果您一直在閱讀《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那麽,相信對我們之前的一個觀點應該有些印象,即:在金融危機下,如果美國人不願意降低生活標準,美國政府不願意用其優勢產品--高技術產品去換南南國家(包括中國)的實體產品,美國政府可以選擇“單方麵開動印鈔機”,但需要承擔的後果就是長期利率的飆升,而美國大量衍生金融交易模型都沒有考慮長期利率高過8.5%的情況,因此,一旦確認美國決定“單方麵開動印鈔機”,那麽,長期利率一旦高過8.5%,美國大量衍生金融交易模型的“保險絲”都將被“擊穿”,為美國人民提供高水平生活、為美國航空母艦提煉燃油、準備導彈,特別是,直至今天仍在為美國金融資本提供高額利潤的“華爾街金融永動機”將徹底完蛋。
站在這個層麵上,當我們聽到美國著名的投資大師羅傑斯拚命呼籲“中國應該率先沽售美債”時,也就不意外了:顯然,“天才的”華爾街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市場還不知道“正在發生什麽”的情況下,用無成本的“二進製符號”“高價”收購不受美國控製的“美國國債A”,從而搶在長期利率擊穿“華爾街金融永動機”的心髒之前控製住局麵。當然,如果“收購”的目的達不到,也可以利用這種動作,炒高美國國債價格(降低殖利率),即可以發行更多的國債、還可以稀釋“不受美國控製那部分”的“市場利率決定權”,最後也可以達到延緩長期利率上升的效果。
●美國搶在四月倫敦金融峰會之前拋出這個動作,意圖之一在“搶占主動”
第三,在“第一”與“第二”的基礎上,我們也就不難看出,美國搶在四月倫敦金融峰會之前拋出這個動作,意圖之一在“搶占主動”。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評估,隻要歐盟在“三獨”問題上不搞小動作,那麽,四月倫敦金融峰會的一個重要議題可能就是針對美國可能單方麵開動印鈔機、製定某種應急方案,因此,美國搶在四月倫敦金融峰會之前單方麵開動印鈔機、就是想打“非美勢力”的“應急方案”一個措手不及、從而將“非美勢力”推進“猜測”的迷宮之中,在“非美勢力”“猜測美國人到底想怎麽玩”、以及“我當如何應對”的“嘀咕”中,將針對美元的“應急方案”盡可能地推遲,並將一場勢在必行的“批美大會”給攪黃。
第四,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說過,從G20金融峰會的戰略高度,從中亞、南亞、中東、東歐的一係列“正在挪動的、大量嚐試的”排列組合中去觀察問題,也就不難預感到,在“歐美”雙方都聲稱“倫敦金融峰會”不容失敗的背後,在李明博政府出於各種壓力,在朝鮮半島、替美國衝著“隻說不做的”日本極力渲染朝鮮試射導彈、要求針對中國的日本導彈防禦係統“有所表示”的背後,在李明博政府為了替美國衝著北京再次推銷“G2”模式、匆忙拋出旨在“離間”的“亞太同盟”之變種--“雅加達構想”的背後,在歐盟已經加快“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進程,並開始考慮向東歐國家提供經濟援助、以擠壓華盛頓“東歐影響”的背後,“中美”在南海上的那點兒事,表麵上是個“軍事問題”、本質上卻是個“金融問題”。
●如果中國隻是局限在“是買還是不買”美國國債的層麵上考慮,那麽......
從美聯儲在“3月18日”宣布“將在未來6個月內購買3000億美元長期國債,並準備再次購買8500億美元機構債”的,美國防部也在“3月18日”以“中國無意將美國太平洋艦隊逐出南海”為由、公開表示“沒有必要派出戰艦為偵測船護航”的“最新發展”說明,在所有的“非經濟手段”已經用盡卻始終沒有求得“中國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的“公開承諾”之後,終於決定變換套路,由過去的“非經濟手段”索取為主改成以“經濟手段”索取為主了。
顯然,在這種以“經濟手段”索取為主的“設想”中,如果中國隻是局限在“是買還是不買”美國國債的層麵上考慮,那麽,不論中國怎麽做,都將落入美國的圈套,從而損傷中國對美國市場利率的話語權。
●打破美國設計的這個圈套
在東方經濟評論員看來,北京可以考慮從“是買還是不買美國國債”的層麵上跳出來,通過“直接揪住”美元匯率的方式,打破美國設計的這個圈套。
作為一個建議,在歐盟沒有在“三獨”問題上搞小動作的前提下(請大家注意這個前提),北京現階段可以考慮方式是:
第一,不要輕易拋售、也不要去搶購“有收益率”、且有“對美國市場利率投票權”的美國國債;在目前階段,資金往歐洲流、還是往美國流,市場利率多少,這更多是歐元與美元之間的事情。中國依靠手中的、收益率不為零的美國國債、隻須作為旁觀者就行。
第二,在“保有”對美國市場利率投票權的前提下,如果美國繼續調動資源對中國進行圍攻,北京可以考慮“緩慢升值”人民幣,由於中國經濟對東亞經濟影響巨大,因此,人民幣匯率走勢也對東亞貨幣影響巨大,讓美元匯率在人民幣“緩慢升值”、東亞貨幣對美元也會緩慢升值的市場預期中,立刻承受巨大的貶值壓力(對這種方式,歐盟及歐元肯定是歡迎的),從而盡可能配合歐盟、破壞美國用無成本“美國國債B(美元)”高價淘換“收益率不為零的美國國債A”、並稀釋中國對美國市場利率話語權、繼續驅動“華爾街金融永動機”的計劃。
與此同時,盡管人民幣仍然不可兌換,盡管中國的資本項仍然嚴格管製,中國也要加速與南南國家,甚至與歐盟之間的貨幣互換進程,為向“非美貨幣”結算貿易做好準備;加速中國債券市場建設,為盡快用“中國國債”來支付進口商品與服務,用人民幣或者“非美元貨幣”結算貿易打下基礎。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既然美國可以用教科書上都沒有的方式“嚐試救市”,那麽,不能自由浮動、嚴格資本管製的人民幣,難道就不能嚐試用教科書上都沒有的方式去國際化嗎?
第三,針對陳水扁答應任“台灣國臨時政府主席”及馬英九公開攻擊《反分裂國家法》,我們想強調的是:視國際局勢的進一步演化,因家族弊案被關了一陣子的陳水扁極有可能“複出”。如果是這樣,台灣局勢就有可能向我們之前一再警惕的方向發展,即:“台獨”勢力在台灣島內台獨勢力及島外國際勢力的支持下,有在台灣局部地區(比如台南)製造“局部獨立”的可能性。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歐盟在“三獨”問題上搞小動作,中國就可以果斷動用匯率武器,通過大幅貶值人民幣匯率,並帶動東亞貨幣大幅貶值的方式,全麵挑起歐元與美元之間的衝突,並以摟草打兔子的方式,順便打擊一下那個提出“雅加達構想”的韓國經濟,並給“三邊之一”的、近來也在“台獨”問題上有所異動的日本經濟一份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