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2009年03月06日

(2009-03-08 07:08:42) 下一個


吉外長稱美將與吉方就馬納斯基地問題進行談判

【比什凱克5日消息】吉爾吉斯斯坦外長薩爾巴耶夫5日透露,美國準備近期就馬納斯空軍基地的關閉事宜與吉方進行談判。
  薩爾巴耶夫當天出席吉爾吉斯斯坦議會國防委員會會議時說,他於上月20日向美國駐吉大使格法勒女士遞交了外交照會,正式通報吉方關於關閉馬納斯空軍基地的決定。此後,他與格法勒舉行了一次會晤。格法勒表示,她已收到華盛頓的指示,美方準備近期與吉方就馬納斯空軍基地的關閉事宜展開談判。


北約外長討論是否恢複與俄羅斯的正式接觸

【布魯塞爾5日消息】布魯塞爾3月5日消息,北約成員國外長5日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舉行非正式會議,討論是否恢複與俄羅斯的正式接觸以及阿富汗問題。
  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敦促外長們同意重新召開常設的北約-俄羅斯理事會正式會議。他在會議開始時的講話中說,盡管北約和俄羅斯之間存在嚴重分歧,但同時也存在顯而易見的共同利益,包括阿富汗和平、反恐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他說,北約外長們應該考慮北約與俄羅斯的關係對於歐洲乃至世界安全的重要性。
  北約發言人詹姆斯阿帕蘇萊伊4日稱,如果北約外長們同意與俄羅斯恢複正式接觸,北約-俄羅斯理事會大使級正式會議可以立即舉行,北約方麵也會謀求盡快與俄羅斯方麵舉行部長級會晤。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吉爾吉斯斯坦在這個時候放出“美國準備近期就馬納斯空軍基地的關閉事宜與吉方進行談判”的消息,與北約放出“討論是否恢複與俄羅斯的正式接觸以及阿富汗問題”的風聲一樣,都是非常符合“邏輯”的。在具體展開這個觀點之前,有必要對之前的相關討論做個簡單回顧。


●再談“北約通往阿富汗的新通道”有個“範圍問題”

在之前的點評中,圍繞吉爾吉斯要廢止美軍軍事基地一事,我們曾經給出這樣幾個觀點,既:

第一:我們認為,在南亞局勢暫時穩定之後,在華盛頓已經開始“放風”調整其東歐政策、但這種“放風”目前仍然是警告歐盟性質、卻“遠沒有兌現”的情況下,最終能夠享受俄羅斯提供的“北約通往阿富汗的新通道”之便利的北約、也就有個“範圍問題”,也就是說:最終能夠享受這種便利的到底是整個北約(歐美)?還是部分北約(隻有歐盟、美國除外,或者隻有美國、歐盟除外)?

第二:在吉爾吉斯斯坦仍“暫時保留”了它與美國之間的那1份“基本協議”、但“正式廢除”了其它11份“衍生協議”之後,在俄羅斯再次聲稱將為美國過境俄羅斯向駐阿部隊提供“非軍事物資”提供方便的情況下,作為上合正式成員、並受中國、俄羅斯影響極大的吉爾吉斯,“可能”僅充許“部分北約部隊(美軍)”經由本國向阿富汗提供人員、物資補給,“可能”不再充許另一部分北約部隊(主要是歐盟)這樣做的“可能性”大增。


●俄羅斯“強調中國不是故意保持沉默”的意圖、其實與它在處理“新星號事件”中所持的那份“別有用心”一個樣


第三,針對“俄方稱中國在關閉馬納斯基地問題上不是故意保持沉默”的新聞,我們認為:這說明在整個事件中,中國絕不是個“局外人”,不論中國“是否”如俄羅斯所強調的那樣“故意保持沉默”;

早在一年前,針對俄羅斯與“北約”就北約過境俄領土向駐守在阿富汗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運送物資的協議,我們就明確指出:在很大程度上,該協議是“歐美俄”都想“讓別人去死掐”的道具。

因此,在時間過去了一年之後,在“國際政治、軍事形勢”已經被“歐美金融危機”發展至北約不得不要求俄羅斯盡快兌現“上述協議”的地步之後,我們認為,俄羅斯之所以刻意強調“中國在關閉馬納斯基地問題上不是故意保持沉默”,恐怕意在向“有心人”“凸顯”這樣一層意思,即:一旦“上述局麵(第二)”最終成為現實,那麽,在“台下”努力促成“上述”旨在“分裂”北約之局麵的、絕不止是俄羅斯一家。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從事態的發展來看,俄羅斯“強調中國不是故意保持沉默”的意圖、其實與它在處理“新星號事件”中所持的那份“別有用心”一個樣:本質是想在“方方麵麵”麵前、“盡可能多地”擺出可供俄羅斯選擇的“排列與組合”。


●一種可能出現的局麵

第四,在“第三”的基礎上,我們認為,一旦北約巴基斯坦補給通道出現大麻煩(美國一旦大規模增兵阿富汗之後,這是極為可能的),那麽,隻要歐盟在中歐戰略合作的層麵上拿出足夠的誠意(請大家注意這一前提條件),就“有可能”出現美國經由俄羅斯向駐阿部隊提供“非軍事物資”補給,而歐盟卻通過中國向歐盟駐阿部隊提供“非軍事物資”的局麵。


在簡單回顧了上述觀點這後,我們再來閱讀剛剛收到的、有關“上述兩則新聞”、及“上述第一、二、三、四”的“最新發展”。


吉議會批準廢除11項涉及馬納斯基地的協議

【比什凱克6日消息】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吉爾吉斯斯坦議會6日召開全體會議,審議並通過了政府提交的關於廢除11項涉及馬納斯空軍基地協議的法案。
上述11項協議是吉爾吉斯斯坦政府於2001年至2002年間與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挪威、土耳其、波蘭、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和丹麥這11個參與國際反恐聯盟的國家簽署的馬納斯空軍基地租用協議。根據協議,上述國家可派遣軍事或非軍事人員駐紮到馬納斯基地,為美國和北約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提供後勤支援。這些協議均以吉美兩國的馬納斯基地租用協議為基礎。
吉爾吉斯斯坦外長薩爾巴耶夫當天在議會審議上述法案時說,當年來自阿富汗的威脅是簽訂這11項協議的直接原因。而今,7年過去了,阿富汗通過了憲法,選出了總統,組建了政府,保障國家管理機構運行的一切必須條件已經具備。因此,這11項協議目前應當予以廢除。


北約正式決定恢複與俄正常接觸 恢複部長級會晤


【布魯塞爾5日消息】據媒體報道,因俄格戰爭而中止7個月的北約—俄羅斯理事會(NRC)將恢複部長級會晤,這是5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外長會作出的決定。它標誌著北約將與俄羅斯恢複正常接觸。
  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在會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北約外長們同意盡快恢複北約俄羅斯理事會,具體時間將在4月初北約斯特拉斯堡—凱爾峰會之後。夏侯雅伯表示,北約與俄羅斯之間仍存在不少分歧,一是俄羅斯承認阿布哈茲,二是俄羅斯並未完全遵守在格魯吉亞問題上作出的承諾。北約—俄羅斯理事會恢複之後,北約希望敦促俄羅斯繼續履行以前承諾的義務。
  夏侯雅伯還表示,北約外長會還討論了俄總統梅德維傑夫提出的歐洲新安全框架協議問題,北約有意願來討論這一問題,但還需要更多的細節,並希望能在北約—俄羅斯理事會(NRC)或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SCE)框架內進行。


巴基斯坦總理內政顧問:不排除外國勢力參與斯裏蘭卡板球隊遇襲事件

【伊斯蘭堡6日消息】據報道,巴基斯坦總理內政顧問馬利克6日在巴東部城市拉合爾對媒體說,巴基斯坦組建的高級別調查委員會的相關調查工作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他認為,不能排除外國勢力參與襲擊事件的可能性,但為了不影響調查進程,他目前還不能透露已掌握的細節。

印度成功進行對一枚彈道導彈的攔截試驗

【新德裏6日消息】據報道,印度6日在東部奧利薩邦成功進行對一枚彈道導彈的攔截試驗。




【時事點評】針對“斯裏蘭卡板球隊在巴基斯坦遇襲事件”,我們曾在第一時間給出如下觀點:

●就“效果”而言,可以達到“緊張”印巴關係、“遲緩”南亞穩定的目的


首先,與去年孟買恐怖襲擊一樣,它是一場“政治恐怖襲擊”。由於斯裏蘭卡猛虎組織在政府軍的打擊下、已經從“城鎮”被趕進了“叢林”,斯裏蘭卡猛虎組織與印度政府有著極深瓜葛。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與去年孟買恐怖襲擊一樣,這場恐怖襲擊不論由誰策劃、由誰執行,都即可以起到“與之類似的悲情效果”,讓印度政府在“傷心”之餘、卻“有心”利用一把的效果,也可以達到“緊張”印巴關係、“遲緩”南亞穩定的目的。



●“斯裏蘭卡板球隊遇襲事件”的兩個“邏輯發展”

其次,斯裏蘭卡板球隊在巴基斯坦遇襲事件發生在3月3日,就在當天(北京時間3月3日),印度媒體(印度時報)率先披露了一條令國際社會“感到震驚”的消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表示:北約可能在周四(北京時間3月5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外長會議上討論要求中國開放補給線一事。

而在第二天(3月4日,周四)的《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中,我們還結合“法國總統府任命國民議會議員皮埃爾·勒盧什擔任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問題特別代表”一事配發了評論,並強調:法國總統府選擇3月3日任命其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問題特別代表,“本質”上與印度媒體率先披露“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的“透露(北約有可能要求中國開放補給線)”一樣,都是“斯裏蘭卡板球隊在巴基斯坦遇襲事件”的“邏輯發展”。


●在“某些人”人看來,“南亞暫時穩定”的局麵在這個時候被打破,是可以為其東歐政策的調整爭取一定空間的


事實上,對照前麵“第一條回顧”中的“前麵一段內容”(第一:我們認為,在南亞局勢暫時穩定之後、在華盛頓已經開始“放風”調整其東歐政策、但這種“放風”目前仍然是警告歐盟性質、卻“遠沒有兌現”的情況下........),我們也就不難看出,“不排除外國勢力參與(巴方高官觀點)”的斯裏蘭卡板球隊遇襲事件,恰好起到了打破“南亞暫時穩定”的作用,也就是說,在斯裏蘭卡板球隊“遇襲”前後突然發生的幾件事(見上麵),本質上又是“孟買恐怖襲擊沒能引爆克什米爾戰爭”的“邏輯發展”。

非常清楚,在“某些人”人看來,“南亞暫時穩定”的局麵在這個時候被打破,是可以為其東歐政策的調整爭取一定空間的。


●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這種“有話好說”,意圖都一樣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有消息說,美國正在考慮與俄羅斯在東歐反導係統問題上進行全麵合作的可能性、而俄羅斯也擺出了一副“願意參加全球反導係統”的姿態,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這種“有話好說”,意圖都一樣,就是在中國與歐盟麵前、在上合與北約的“邊緣”、也各自擺出了一種“不排除與它方合作”的“排列與組合”。這與美國對中國拚命推銷G2模式(即針對歐俄、也針對北約與上合),及歐盟與俄羅斯大談“俄歐新關係”(即針對中美、也針對上合與北約)的“原理”非常類似。


●“中歐”也在擺“排列與組合”、原理類似、但效率上可能要“高出太多”


當然了,以溫家寶總理歐洲之行為“開始”、以中國赴歐采購團的歐洲之行為“繼續”、以中國與德國(歐盟)這兩個世界最大出口國聯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為展開的、新形式的“中歐戰略合作”,也是在擺姿態、它在“原理”上與華盛頓向北京大力推銷G2模式、歐俄之間大談“俄歐新關係”沒有區別,但在效率上可能要“高出太多”。這一點,我們稍後再做展開。


●有關孟買恐怖襲擊事件的相關討論、對剛剛發生的“斯裏蘭卡板球隊遇襲事件”仍然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

至於那起孟買恐怖襲擊事件,東方評論員通過大量的討論對它進行了非常明確的定性。顯然,在時間已經過去幾個月之後,“相關討論”對剛剛發生的“斯裏蘭卡板球隊遇襲事件”仍然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


針對孟買恐怖襲擊事件,我們曾經指出:

其一,在孟買恐怖襲擊發生之後,特別是,在恐怖襲擊仍然沒有完全平息、各種證據有待收集、仔細驗證的現在,與其“主觀猜測”誰是幕後黑手、還不如“客觀關注”誰是此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來得重要;

值得強調的是,“其一”的內容,仍然是我們今天觀察、評估“斯裏蘭卡板球隊在巴基斯坦遇襲事件”之“前因後果”的指導原則。


其二,在“其一”的原則下,不論是針對孟買恐怖襲擊、還是針對“斯裏蘭卡板球隊在巴基斯坦遇襲事件”,在思考“誰是最大受益”的問題時,都有這麽幾個細節值得注意:


A:幾個月前,我們認為:在金融危機在大西洋兩岸全麵爆發的情況下,諸如“中國向印度境內恐怖組織提供武器”之類的不實報道開始見諸於西方媒體;


值得強調的是,在時間已經非常靠近“二季度(4月至6月)”的今天,之前全麵爆發的“歐美金融危機”再次走到了“第二波爆發”的前夜,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在西方媒體中,盡管“中國向印度境內恐怖組織提供武器”之類的不實報道已因印度政府的冷靜而不見蹤影,但是,“中國大力支持斯裏蘭卡政府軍是猛虎組織慘敗之關鍵”的相關報道卻是鋪天蓋地,顯然,在“某些人”看來,後者所起的作用,將與“孟買恐怖襲擊”時大量出現的諸如“中國向印度境內恐怖組織提供武器”之報道所起的作用一樣:同樣能刺激印度社會的“大國之心”。


B:幾個月前,我們認為:由於中國拒絕支持歐盟精心製定的、旨在“即借中國等南方國家之手打倒美元本位製,又要借‘G7’同屬北方國家這一支點、繼續掌控國際金融體係”的“新版布雷頓森林體係”,因此,被歐盟寄予厚望的華盛頓G20金融峰會將“最終失敗”;

值得強調的是,在即將到來的4月倫敦金融峰會上,通過中國赴歐采購團這個環節,我們認為,已經“初步”表現出“願意以中國所期望的實際行動(向中國提供需要的高技術與高技術設備)”去參與中國“北上戰略”的歐盟,隻要不在“三獨”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問題上搞小動作,那麽,在“國際金融體製改革的問題上”、在支持歐元擠占美元地位的問題上,是可以指望獲得來自北京的、較華盛頓G20金融峰會時“實質得多”的支持的。


●再談將巴基斯坦政局徹底搞亂也不失為“布托之死後續發展”的一個選擇


C:幾個月前,我們認為:自布托遇刺之後,美國人手上就一直“磨蹭”著一張大牌,即“布托之死的後續發展”,在我們看來,美國人在打這張牌的過程中雖有收獲、但並不如意:

一方麵,華盛頓在巴基斯坦政府“低效化”的層麵的確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根據我們的觀察,由於北京對巴基斯坦的影響力非常強大,華盛頓很難在“將巴基斯坦政府低效化”與“防止巴基斯坦局勢徹底失控”之間把握好節奏。

事實上,對美國決策者而言,巴基斯坦政局徹底搞亂也不失為“布托之死後續發展”的一個選擇(我們並不懷疑,美國人的確能夠做到這一點,比如策動巴基斯坦分裂勢力公開行動),但從目前的情況看,由於堅決反對美軍進入巴基斯坦反恐的穆沙拉夫已經“著眼於避免巴基斯坦陷入內亂而被迫辭職”,再加上巴基斯坦國內反美勢力原本就非常強大、現在就將巴基斯坦徹底搞亂也等同於將駐阿美軍、駐阿北約軍隊的主要後勤補給線(經過巴基斯坦)給徹底搞亂,且必將巴基斯坦主要政治力量全部推向北京一邊、甚至“上合”一邊,盡管美國曾威脅要將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時代,但巴基斯坦本身就是一個核武國家,而且是伊斯蘭世界唯一一個核武國家,國內伊斯蘭激端勢力也很強大(受到激端反美勢力支持的謝裏夫派能參與政府就是例證),數萬駐阿美軍、及北約軍隊本質上就“坐在核彈周圍”,所有這些,都是一個失控的巴基斯坦同樣可以成為“非美勢力”借助阿富汗境內的塔利班等反美武裝,在阿富汗深入打擊、全麵消耗美軍、並撕裂北約之前沿軍事基地的“重要條件”。

一旦如此,巴基斯坦所起的作用,就如上世紀80年代時“中美”通過巴基斯坦這個軍事基地,借助塔利班等反蘇武裝打擊、消耗前蘇聯軍隊、並最終拖垮華約組織一樣。

因此,直至目前為止(幾個月前),心存顧忌的華盛頓,在利用布托之死“將巴基斯坦政府低效化”的層麵上,並沒有完全實現其既定目標,這一點,從巴基斯坦政府仍然不讓美軍“合法”進入巴基斯坦反恐、而美國卻仍然“在繼續美援”的“矛盾”中就可以看出。



●華盛頓似乎“正在有意”讓“方方麵麵”感覺到某種變化


值得強調的是,在今天,這種情況似乎有所變化,或者說,華盛頓似乎“正在有意”讓“方方麵麵”感覺到這種變化。在繼續討論之前,我們再來閱讀一則新聞。


美高官:巴基斯坦對全球安全構成威脅甚於阿富汗


【綜合消息】據英國《衛報》3月5日報道,美國駐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使館負責人克裏斯托夫.戴爾4日在喀布爾表示,同阿富汗相比,巴基斯坦對美國和世界安全構成威脅更大。
  戴爾在接受《衛報》采訪時說:“巴當局現在麵臨著處理國內恐怖襲擊與在西北邊境抗擊日益猖獗的塔利班叛亂活動的雙重難題。而且巴基斯坦國土麵積更大,人口更多,還擁有核武器。一旦國內政局不穩定會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
  更讓美國人擔心的是,日漸猖獗的宗教極端主義已經滲入到了巴基斯坦的政治核心。“可以肯定的是,激進伊斯蘭主義現在已經成為巴基斯坦政治生活的組成部分,甚至是巴政治文化根深蒂固的一個元素。”戴爾說。
  事實上,對於從長遠看來,巴基斯坦是否將對世界和平構成比阿富汗問題更大的威脅,美國外交人士和奧巴馬政府都曾私下表達出高度關注。奧巴馬總統最近任命理查德·霍爾布魯克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問題特使,就充分反映出了華盛頓的這種深切擔憂。
  而最近發生的兩起事件更讓美國人有更多的理由擔心。3日上午,斯裏蘭卡板球隊員在巴基斯坦拉合爾市遭不明身份槍手襲擊。這使美國開始質疑巴政府是否有能力處理好日漸猖獗的宗教極端主義暴力。更糟糕的是,激進伊斯蘭主義的擴張已經威脅到了美國在這一區域的整體戰略布局。
  《衛報》3日曾報道說,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聯邦直轄部落區(Federally-AdministeredTribalAreas,簡稱FATA),原來政見不同的三股勢力決定放下分歧,形成統一戰線來共同對付在阿富汗的北約聯軍。而該地區已經成為包括“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殘餘勢力在內的“聖戰”組織根據地。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三段文字,原文分別是:

第一段:戴爾在接受《衛報》采訪時說:“巴當局現在麵臨著處理國內恐怖襲擊與在西北邊境抗擊日益猖獗的塔利班叛亂活動的雙重難題。而且巴基斯坦國土麵積更大,人口更多,還擁有核武器。一旦國內政局不穩定會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

第二段:更讓美國人擔心的是,日漸猖獗的宗教極端主義已經滲入到了巴基斯坦的政治核心。“可以肯定的是,激進伊斯蘭主義現在已經成為巴基斯坦政治生活的組成部分,甚至是巴政治文化根深蒂固的一個元素。”戴爾說。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通過我們的討論,相信“第一段”的內容很好理解;至於“第二段”內容,我們暫不做過多的解讀,我們先來看看第三段文字。

第三段:最近發生的兩起事件更讓美國人有更多的理由擔心。3日上午,斯裏蘭卡板球隊員在巴基斯坦拉合爾市遭不明身份槍手襲擊。這使美國開始質疑巴政府是否有能力處理好日漸猖獗的宗教極端主義暴力。更糟糕的是,激進伊斯蘭主義的擴張已經威脅到了美國在這一區域的整體戰略布局。


●“通俗易懂”的言辭已將“美國人的邏輯”挑得非常明了


好了,到此為止,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駐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使館負責人已經用“通俗易懂”的言辭、將“美國人的邏輯”挑得非常明了,即:由於最近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是斯裏蘭卡板球隊遭襲,另一件則是西方媒體所報道的“巴基斯坦西北部反美勢力結成統一戰線、聯合對付駐阿聯軍),也就“可以肯定”激進伊斯蘭主義現在已經成為巴基斯坦政治生活的組成部分,甚至是巴政治文化根深蒂固的一個元素;在這一“可以肯定”的基礎上,美國不僅“有理由相信”日漸猖獗的宗教極端主義已經滲入到了巴基斯坦的政治核心,而且也“有理由質疑”巴政府是否有能力處理好日漸猖獗的宗教極端主義暴力,在這種“有理由相信”及“有理由質疑”的基礎上,美國自然“有理由認推斷”出“激進伊斯蘭主義的擴張已經威脅到了美國在這一區域的整體戰略布局”的糟糕局麵。


●第二段文字的字裏行間赫然閃爍著一張“邪惡嘴臉”!


通過上麵的邏輯推理,我們也就不難感覺出:第二段文字的字裏行間赫然閃爍著一張“如果‘沒有能力”的巴基斯坦政府不合作,美國不排除將巴基斯坦政局徹底搞亂”的“邪惡嘴臉”!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經過上麵的討論,特別是,在形勢已經“演繹”到“美國人公開聲稱北約可能向中國借道向阿富汗提供補給”的地步之後;“演繹”吉爾吉斯斯坦議會6日召開全體會議,審議並通過了政府提交的關於廢除11項涉及馬納斯空軍基地協議的法案之後;“演繹”到北約外長會還討論了俄總統梅德維傑夫提出的歐洲新安全框架協議問題,北約有意願來討論這一問題,但還需要更多的細節,並希望能在北約—俄羅斯理事會(NRC)或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SCE)框架內進行之後;“演繹”到“俄羅斯總參謀部航天偵察機構前主管舍爾什涅夫少將3日接受《莫斯科共青團員報》采訪時表示,他認為上個月發生的俄美衛星相撞事件並非偶然,可能是由美國人為操縱的”之後, 我們已經可以下結論了,那就是:在這個敏感時刻,美國駐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使館負責人用這些“通俗易懂”的言辭、將巴基斯坦“定性”成“對全球安全構成威脅甚於阿富汗”,其重要意圖可能有如下幾條:

重要意圖之一,恐怕在於進一步測試處於“新星號事件後續發展”中的“中俄戰略協調能力”;

重要意圖之二、恐怕在於測試處於“美俄之間有話好說”壓力下的“俄歐新關係框架”的“應變能力”;

重要意圖之三,恐怕在於測試歐盟等其它大國(比如日本、印度)在“中美俄可能組成太空俱樂部”之壓力下的“應對能力”;



●最值得北京警惕的


重要意圖之四,也是最值得北京警惕的是:它恐怕也在於測試“中國南亞安全”在“俄羅斯一開始就對美國製造太空車禍保持曖昧態度”之壓力下的“應對能力”。顯然,俄羅斯方麵直至“3月3日”、也就是斯裏蘭卡板球隊在巴基斯坦遇襲之後“才開始公開猜測美俄衛星相撞的人為因素”,其向中國、歐盟、向“方方麵麵”傳送的信號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如果“俄美之間的有話好說”讓俄羅斯滿意的話,俄羅斯“有可能選擇”有別於“上合”的南亞政策。


●在南亞局勢演化中,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大棋局》的“指導作用”


非常清楚,從上述重要意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大棋局》的“指導作用”(所謂“巧實力”不過是“公開的說法”而已)、可以清楚地觀察到“離間”的手法在四處遊蕩。

然而,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說過,盡管深得布熱津斯基“離間中歐俄”之要義的奧巴馬政府的“離間”動作的確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東方評論員不得不“遺憾”地指出兩點:

第一:10多年前就寫出《大棋局》、今天終於開始付諸實踐的布熱津斯基先生,“顯然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一個重大細節,那就是“美國模式”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勝而不利”的情況下,被次貸危機“提前擊碎”了。

第二:從這位老先生拚命推銷“G2模式”的情況來看,他的理論似乎並沒有大的發展。在美國、歐盟、日本相繼陷入金融危機的現實壓力下,他那套“離間”中、歐、俄、日、印、旨在繼續維持美國霸權的策略,在失去了強大的經濟支撐後,“在理論上”已經顯得很勉強,“在實踐上”不僅很難玩下去,反而很可能為其對手(比如中國、俄羅斯)、或者其盟友(歐盟、日本)所利用。


●最值得歐盟關注的


下麵,我們首先就“俄羅斯的利用”進行展開。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俄羅斯而言,在“南亞暫時穩定”被打破之際,通過“猜測美俄衛星相撞有人為因素”這一手,傳送出某種信號的意圖也是明顯的,也是最值得歐盟關注的,那就是:如果“俄美之間的有話好說”可以讓俄羅斯滿意的話,那就一定會在東歐方向。具體而言,可能在烏克蘭、格魯吉亞、立陶宛等方向。至於所謂的東歐反導係統,那從來就不是個“軍事實用項目”、從來就是一個“容納了各種議題”的“綜合談判平台”而已。


●美國全球安全戰略的支柱--北約框架,正被俄羅斯的“熊掌”給“拍得山響”!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在這兩天,格魯吉亞方向的新聞不斷:消息稱,俄羅斯決定在阿布茲部署一支龐大的部隊,但北約的“甲方(美國)”與“乙方(歐盟)”都沒有吭氣;

還有消息稱,俄羅斯軍機今天侵入格魯吉亞領空,格魯吉亞已經正式提出抗議,但北約的“甲方(美國)”與“乙方(歐盟)”還是一聲不吭。


顯然,本來是“虛”的、旨在用來警告歐盟的“美國東歐政策調整”,正在被俄羅斯一步步地往“實”處“逼”。在“甲方(美國)”與“乙方(歐盟)”的一聲不吭中,美國全球安全戰略的支柱--北約框架,正被俄羅斯的“熊掌”給“拍得山響”!


●吉爾吉斯斯坦議會6日審議並通過的法案,是一個“意在強調”的動作


討論進行到這裏,我們再回過頭去,閱讀“第一段回顧”[即:第一:我們認為,在南亞局勢暫時穩定之後,在華盛頓已經開始“放風”調整其東歐政策、但這種“放風”目前仍然是警告歐盟性質、卻“遠沒有兌現”的情況下,最終能夠享受俄羅斯提供的“北約通往阿富汗的新通道”之便利的北約、也就有個“範圍問題”,也就是說:最終能夠享受這種便利的到底是整個北約(歐美)?還是部分北約(隻有歐盟、美國除外,或者隻有美國、歐盟除外)?]

請大家注意“上述回顧”中所謂的“範圍問題”,也請大家仔細閱讀“吉議會批準廢除11項涉及馬納斯基地的協議”、及“北約正式決定恢複與俄正常接觸 恢複部長級會晤”這兩則新聞素材。

通過仔細閱讀,大家應該不難發現:吉爾吉斯斯坦議會6日審議並通過的關於廢除11項涉及馬納斯空軍基地協議的法案中,並沒有包括“吉爾吉斯與美國簽訂的”那一份。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強調過,吉爾吉斯與美國簽訂的那一份是“基礎協議”,其它11份都“衍生協議”,主要是歐盟國家。

也就是說,吉爾吉斯斯坦議會6日審議並通過的法案,是一個“意在強調”的動作,即強調“廢除”了11份“衍生協議(主要是歐盟國家)”、更強調“保留”了“基礎協議(美國)”,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個強調”事實上已經側證了“北約的俄羅斯通道”的確有個“範圍問題”。


●“歐洲新安全框架”實際也有個“範圍問題”

同樣,通過仔細閱讀,大家也應該不難看到這一段,原文是:北約外長會還討論了俄總統梅德維傑夫提出的歐洲新安全框架協議問題,北約有意願來討論這一問題,但還需要更多的細節,並希望能在北約—俄羅斯理事會(NRC)或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SCE)框架內進行。

顯然,在北約“希望能在北約—俄羅斯理事會(NRC)或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SCE)框架內”討論“俄總統梅德維傑夫提出的歐洲新安全框架協議問題”的背後,也凸現出“歐洲新安全框架”實際也有個“範圍問題”。


●吉爾吉斯斯坦議會會議與北約外長會會議幾乎是“同時召開、並同時決議”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所謂在北約—俄羅斯理事會(NRC)框架內討論,投射到阿富汗補給通道問題上,實際上就是個整個北約(歐美)可以享受通道便利的問題;而所謂在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SCE)框架內討論,投射到阿富汗補給通道問題上,也就是個部分北約(隻有歐盟、美國除外,或者隻有美國、歐盟除外)享受通道便利的問題。

請大家注意,吉爾吉斯斯坦議會會議與北約外長會會議幾乎是“同時召開、並同時決議”的。

顯然,在歐美金融危機中公開對峙的歐美,其實已經被俄羅斯所利用,事實就是:美國的重要意圖之一與之二,同樣成了俄羅斯的重要意圖之一與之二,美國對“中俄戰略協調能力”的測試,也反過來被俄羅斯用作對北約(歐美)戰略協調能力的測試,被俄羅斯用作向意欲主導“俄歐新關係框架”之歐盟施加壓力、並進一步離間北約的工具。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個可能的發展就是:隻要“中歐”在戰略上展開富有成效的合作(主要是經濟層麵的),那麽,在金融危機的壓力下,在時間的催促下,處於金融對峙之中的“歐美”將分別向俄羅斯做出戰略讓步,“俄歐新關係框架”的相關進程不僅將被“提前嵌進”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SCE)框架內,在扮演“維護東歐局勢穩定”角色的同時,將取代北約“歐洲部分的安全功能”,並與歐盟組織、北約組織一道,成為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SCE)框架的三大支柱之一。一旦果真如此,北約將被歐盟視為“非歐洲安全工具”、主要在歐洲之外發揮作用。比如,在南亞。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不難看出,在金融危機中自顧不睱的美國、在無力用“足夠的美元”去維持“東歐國家經濟正常運轉”的情況下,盡管有《大棋局》這部武功秘籍、盡管撰寫這部武功秘籍的人開始“正式操盤”,但無奈於美國的“內功”已經不濟,在“人心跟著利益走”的東歐,這一路施展過來,盡管“架式”仍然好看,但效果不僅不如人意、反而後果難料!


下麵,我們再就“中國的利用”進行展開。


●在阿富汗補給通道的“範圍問題”上、甚至“歐洲新安全框架”的“範圍問題”上、中國也“不是故意保持沉默”的


前麵說了,吉爾吉斯斯坦議會會議與北約外長會會議幾乎是“同時召開、並同時決議”的,而俄羅斯官方人士也在正式場合、公開強調“中國在整個過程中不是故意保持沉默的”,因此,如果俄羅斯政府的“揭露”是“真”的話,那麽,在阿富汗補給通道的“範圍問題”上、甚至“歐洲新安全框架”的“範圍問題”上、中國也就“不是故意保持沉默”的。

在了解到東歐正在發生什麽之後,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美國重要意圖之“一、二、三、四”,也就不難看出這樣幾種變化:

針對重要意圖之一與重要意圖之二(進一步測試處於“新星號事件後續發展”中的“中俄戰略協調能力”;測試處於“美俄之間有話好說”壓力下的“俄歐新關係框架”的“應變能力”),我們的建議是:如果歐盟在中歐戰略合作的層麵上拿出足夠的誠意(注,主要是要以實質性行動參與、支持中國的“北上戰略”、並在南亞問題上與美國保持距離),那麽,在俄羅斯向“駐阿美軍”提供過境“非軍事補給”的同時,也不妨考慮幹脆“就著”美國人的測試、放出“願意考慮”向“駐阿歐盟軍隊”提供過境“非軍事補給”的可能性。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樣考慮的好處是,用“美國重要意圖之二”去對衝“美國重要意圖之一”,顯然,既然駐阿美軍可以憑借“俄羅斯提供非軍事過境補給”而不必擔心“巴基斯坦局勢失控”,並在此基礎上,拿“美國的東歐政策調整”與“俄羅斯的南亞政策調整”進行交換的“可能性”,一邊威脅中國、一邊警告歐盟,那麽,中國自然也可以利用“駐阿歐盟軍隊”的“補給問題”大做文章、並拿“種種可能性”也去威脅應該威脅的人,去警告有必要警告的人。


首先,歐盟通過北約這個框架保留一份“中亞存在”的動機是強烈的,能夠在“中亞存在”的利益是巨大的,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擁有一條“低成本”的“補給線”,在這個問題上,美國與歐盟的麻煩都一樣,那就是過度依賴“巴基斯坦通道”。


在上周五的“焦點點評”中,我們曾經在大量篇幅討論“歐盟的如意算盤”。由於相關討論對理解今天的局勢非常重要,特援引如下(建議讀者再次閱讀上周五《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的“焦點點評”部分)。


按歐盟的如意算盤,“新的歐安框架”形成過程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既:
首先,在美國占支配地位的格魯吉亞已經被俄羅斯用武力瓦解之後,充分利用“科索沃承認問題”與“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的承認問題”,借助“北流(向西歐方向)”、特別是“南流(向南歐方向)”這兩個能源項目,將南部歐洲安全局勢導入以“俄歐新關係”取代“北約之科索沃維穩功能”的局麵,從而在南歐方向、一步步實現將“美國影響”擠出南歐(巴爾幹半島)的戰略目的;
其次,在“首先”戰略構想的基礎下,充分利用“北流”與“南流”的實質、就是歐盟核心國家與俄羅斯都想繞開“受美國影響很大的”烏克蘭、波蘭等東歐國家、將俄羅斯、裏海地區(中亞)能源輸往歐洲的特點,充分利用“俄羅斯無論如何也不會讓烏克蘭以和平方式加入北約”這根“戰略紅線”,將“美國影響”從烏克蘭、波蘭、捷克等東歐國家擠出去。

與此同時,再將東部歐洲安全局勢導入以“歐盟組織的東歐擴張(主要是將烏克蘭的經濟徹底整合進歐盟)”取代“北約之東歐擴張(主要是烏克蘭在政治、軍事上加入北約)”的局麵,從而一邊“借用”北約(美國)對俄羅斯的安全壓力,一邊利用俄羅斯對北約(美國)的高度警惕,在不觸及俄羅斯“戰略紅線(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前提下(這是俄羅斯與歐盟建立新關係的基礎),雙向利用“俄美”,慢慢實現“既借俄羅斯之力將美國擠出東歐、又借美國的力量防止俄羅斯重返東歐”的戰略目的。

●歐元與美元爭霸的路線圖之一
最後,在努力推進“首先”與“其次”的同時,分別借重“上合組織”與“北約組織”之間的牽製作用,站在“俄歐新關係框架”之內,在兩個方向、分別對“俄歐新關係框架”之外的中國與美國施加壓力:
其一,在地中海方向,就是以“北流”與“南流”為經絡的“俄歐新關係”作為“歐安框架”主體之“傾向”為工具,對“歐安框架三大支柱之一”的北約組織(美國)施加壓力,迫使綜合實力已經“實質性下降”的美國兌現中東和平,從而拔掉以色列這顆美國中東鋼釘、清除其“鋼釘效應”,最後“牽引”地中海國家(包括以色列)向地中海計劃靠近,與美元分享國際金融主導權,直到徹底擠掉“大中東計劃”、由歐元對美元取而代之。顯然,這是歐元與美元爭霸的路線圖之一;
其二,在南亞方向,就是拿“以政治與軍事同盟為核心”的“北約組織”、作為“歐安框架”的“亞洲功能”來使用,對“北約組織”與“俄歐新關係框架”之外、但卻是“上合組織之內”的中國施加壓力。
●歐元與美元爭霸的路線圖之二
如果站在歐盟的角度看問題,那麽,如果能精心運作“北約組織”及“俄歐新關係框架”,利用巴基斯坦通道“穩定與否”、特別是“走向如何”,對中國及美國的全球戰略都具有不可替代性這一戰略特點,利用自己既是“北約組織”的主要成員,又是“俄歐新關係框架”主要成員、還是“伊核六方會談”協調人的三重身份,積極插手南亞,在南亞局勢陷入“僵局”之時,再找機會,或迫使中國在“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上“全麵支持”歐盟,或迫使美國兌現中東和平,就有可能提前實現歐元取代美元,完成國際金融體製變更、並主導國際金融體製的戰略目的。顯然,這是歐元與美元爭霸的路線圖之二;

●將中國的南亞戰略置於危險境地的關鍵一步
顯然,在這一可能性中,能否用“俄歐新關係框架”取代“北約的科索沃維穩功能”、從而弱化“北約(美國)在歐洲安全框架中的主導地位”,能否用“俄歐新關係框架”將“中俄戰略合作”撬開一條縫,從而強化歐盟在“俄歐新關係框架”的主導作用,是歐盟能否在弱化美國在歐洲安全框架中主導地位的同時,又做到強化歐盟在“俄歐新關係框架”中主導作用的前提條件。
值得強調的是,上述結果還是弱化“上合”、分解“中俄”中亞合作、並將中國的南亞戰略置於危險境地的關鍵一步,這樣,一旦南亞局勢因“中美的巴基斯坦惡鬥”而陷入“僵局”時,歐盟就有機會或迫使中國在“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上“全麵支持”歐盟(實質是全麵支持歐元),或迫使美國兌現中東和平(實質是美國與歐盟分享中東主導權,大中東計劃向地中海計劃讓步,石油美元開始向石油歐元讓渡空間)。
●在歐盟的如意算盤中,在南亞形成“中美惡鬥後的僵局”是關鍵
可以肯定的是,在“問題銀行國有化”方麵已較美國先走一步的歐洲,隨著危機的進一步發展,很有可能“較美國先行實現”金融體係國有化,而歐盟一旦在“上合”對“北約”的牽製中、在“俄歐新關係”對中國與美國的牽製中、如願拿到了國際金融主導權,歐盟就必然充分發揮“國有金融”的優勢,外加地理與科技上的優勢,吸收全世界(特別是美國)的人才、迅速完成歐盟的政治整合進程(包括對俄羅斯的分化與整合),並實現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從而正式取代美國的地位。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歐盟的如意算盤中,在南亞形成“中美惡鬥後的僵局”是關鍵,就象在東歐的格魯吉亞形成了“俄美惡鬥後的僵局”、歐盟及時介入、並大獲其利那樣。

●美國翻盤的希望
我們認為,站在歐盟的角度看問題,南亞在“中美惡鬥”後形成僵局的前提,也是將中國與美國同時引入一場“麵對麵”的對抗。當然,所謂“麵對麵”的對抗,並不一定是雙方軍事力量的直接對抗,最大可能是“越戰”中的中美對抗、或者阿富汗戰爭中的“美蘇”對抗、更或者是格魯吉亞戰爭中的“俄美”對抗。
顯然,這與美國的算盤不同,在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都是“勝而不利”的情況下,在金融危機已經在美國掌控中東、中亞之前“提前暴發”的無奈下,在“巴印矛盾”、“中印矛盾”、甚至“中俄矛盾”都可資利用的情況下,對美國而言,騙得歐盟一起,以“北約”的“組織名義”、讓印度確信它可以相信北約(相信歐美必須依靠印度才能遏製北京)、並依靠“北約”最終贏得克什米爾戰爭,從而將中國與印度引入一場“麵對麵”的克什米爾軍事衝突,才算有了一線翻盤的希望。
之後,美國再以“第三者”、或者調停人的身份,在實現南亞和平的過程中牟取戰略私利、並攫取戰略主導權。顯然,調停成功的條件將是“本想成為中國能源走廊”、並順勢發展經濟的巴基斯坦、必須轉變方向、成為美國從印度洋至中亞的戰略通道,並同時承擔遮斷中國與伊朗(中東)、印度與伊朗(中東)、阿富汗(中亞)之間陸地聯係的角色。
●在布熱津斯基為美國提供的《大棋局》中,其核心要義在於“離間”二字
在此基礎上,美國的大中東計劃將全麵實現,布熱津斯基為美國劃策的、占據中亞製高點、分割歐亞大陸、將“中歐俄”圈在各自境內、美國完全主宰世界的《大棋局》將徹底實現。


●布什政府與奧巴馬政府是一脈相承的


我們之所以提議大家再次閱讀上周五相關討論,在於強調這樣幾點:

第一,不論美國共和黨政府、還是新保守主義旗幟下的“單邊主義”,也不論是美國民主黨政府、還是“改變口號”之下的“巧實力”,在戰略目標上都是一脈相承的,目標就是為了攫取美國霸權、並主導世界。

第二,不論是已下台的布什政府、還是剛上台的奧巴馬政府、在戰略手段上都是一脈相承的,都“更側重於”軍事實力的運作,外加“美元援助”。這一點,從奧巴馬政府“沿用”布什政府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就可以肯定。



●對美國而言,“美元本位製”必須延續下去


第三,不論是美國的戰略目標、還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戰略手段,歸根結底都依賴於一個巨大的前提條件,那就是“美元本位製”能夠、且必須延續下去。

因此,在金融危機“有可能徹底摧毀”美元本位製的今天,不論是美國開始與俄羅斯“有話好好說”(討好俄羅斯、警告歐盟與中國)、還是華盛頓拚命向北京推銷G2模式(討好中國、警告俄羅斯與歐盟),更或者是美國支持國際刑事法院、向蘇丹總統發生逮捕令(討好歐盟、警告中國),掩藏在這些“非常矛盾”之手段背後的,除了“離間”的“主觀意圖”之外,其實剩下都是“極其焦慮”的“客觀無奈”。

焦慮什麽?焦慮“美元本位製”不能夠延續下去、或者“美元本位製”被削弱至“不足以支撐其戰略手段”、繼而“不足於實現其戰略目標”的地步。




第四,目前,對美國威脅最大“伊核問題”(注,國際金融體製改革本質上就從屬於該問題)、對美國手腳綁得最死的就是“伊核之中歐俄協調”了,因此,如果能在伊核之外,瞄著“中歐俄”的之間戰略縫隙,以“大問題解決不了、就先解決小問題”為名,設置一個新的談判桌,在“不驚動”伊核之“中歐俄”的同時,巧妙地將伊核之“中歐俄”協調能力、“卸”在“新的談判桌”上,即便是不成功,起碼也能為“美元本位製”爭取更多時間。如果能成功,則有可能最終瓦解“伊核之中歐俄協調”。


顯然,站在《大棋局》的思維上,從“巧實力”的角度去觀察問題,那麽,以克什米爾問題為話題建立這樣一張談判桌是上選,如若不然,以巴基斯坦的穩定問題建立這樣一張談判桌也可以接受,因為這可以將印度也牽扯進來,且也給了“俄歐新關係”之俄羅斯與“北約”之歐盟以利用空間,從而就可以對巴基斯坦、對中國施加最大的“合力”。


●一旦巴基斯坦有問題,“中歐俄”間在協調利益的層麵上,就不如伊核問題那樣好協調,這對美國有利


非常清楚,如果這樣,盡管巴基斯坦穩定與否對伊核問題發展至關重要,但是,一旦巴基斯坦有問題,由於中國“必須在前麵頂著”,因此,“中歐俄”間在協調利益的層麵上,就不如伊核問題那樣好協調,這對美國有利。除非“中俄”在上合框架內一致行動(注意這個條件,稍後再做展開)。

在這個問題上,歐盟在孟買恐怖襲擊之後的“積極表現”,俄羅斯在第一時間內,對美俄衛星於敏感時間、敏感地點對撞所持的曖昧態度,及在處理“新星號事件”中所顯示的那份“別有用心”,就非常說明問題。


當然了,實在不行,還可以以阿富汗重建問題為話題、但在美國決策者看來,這恐怕已經是“下策”了。


●北京破解這一局麵的兩個著力點


在看清這一點之後,如果站在北京的角度上看問題,我們也就不難觀察到北京在南亞方向所麵對的局麵,但也不難看到北京破解這一局麵的兩個著力點。

第一個著力點就在於:在戰略上藐視美國的“主觀意圖”,在戰術上重視美國“客觀無奈”,從而死死盯住“美元本位製”,對所謂的G2模式不予以理睬,從而向俄羅斯、日本、特別是歐盟傳遞準確無誤的信息,那就是:中國將盡一切可能地削弱“美元本位製”。



●“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將是一個非常高效的測試點

顯然,要做好這一點、且證實這一點,“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將是一個非常高效的測試點。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就在這幾天,圍繞科索沃問題,北約內部“很熱鬧”!什麽英國準備削減科索沃維和部隊的新聞有之,什麽判定前南聯盟高官無罪的新聞有之,什麽前南聯盟高官公開揭露“美國言而無信”的新聞有之,最重要的是,巴爾幹方向許多國家加快了加入歐盟的速度。包括塞爾維亞。


●麵對“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近日裏“有話好好說”的“俄美”實際上都處於一種兩難的境地


麵對“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實際上是“歐盟政治整合進程”的突然加速,除了中國之外,近日裏“有話好好說”的“俄美”實際上都處於一種兩難的境地。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曾特別指出,不要忘記了,我們在關注金融危機對“中、東歐國家”造成嚴重衝擊的同時,也在看到這一種可能性,既,已經“先於美國啟動金融體係國有化的歐盟經濟”,隻要有中國的全麵支持,就有可能在美元麵前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相對實力”,一旦“歐元與美元”的實力進一步接近,隻要那時的歐盟還能保持穩定,歐元就有可能在“中、東歐國家經濟”陷於絕望的時候,在“美元本位製”不足以繼續向外提供美元援助之際,以經濟手段實現政治上的迅速整合。請注意,它是一種可能性,但即便如此,它仍然具有巨大的戰略威懾力,特別是對美國而言。


●“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在這個檔口“突然加速”,對俄羅斯而言不太好辦

另外,也是非常關鍵的,在這個時候,在“俄歐新關係”遠沒有成為“歐洲安全框架”三大支柱之前,特別是,在“俄歐新關係”遠沒有取代北約、成為保障“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是個“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之前,“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在這個檔口“突然加速”,對俄羅斯而言不太好辦;

非常清楚,如果美國人想在南亞、或者中亞有所突破,就必須與歐盟、或者俄羅斯交換點什麽,在“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風雲再起之時,自然也就到了“有人”必須對“俄羅斯拿科索沃問題”與“歐盟拿格魯吉亞問題”進行交換擺明態度的時間點,這中間既有美國、也有中國。

對美國而言,承認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的解體合法,意味著美國在東歐影響力“再下一個台階”;而對於中國而言,承認科索沃獨立,則是一枚隨時可以蓋上“尊重塞爾維亞、及科索沃人民選擇”之“字樣”的印章而已,事實就是:在塞爾維亞急於加入歐盟的衝動中,隻要俄羅斯無力反對、或者俄羅斯的態度不那麽重要了,那麽,在中國之前就承認科索沃獨立,將是塞爾維亞的不二選擇。


●對俄羅斯而言,這又是一對惱人的辯證關係


顯然,如果俄羅斯想“減速”,那麽,也就徹底得罪了“俄歐新關係”,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依賴“俄歐新關係”這個支點、在“孟買恐怖襲擊後續發展”中、在“中美歐南亞角力”的過程中所賺到的利益,就立刻沒有了根基。包括那支“中歐美”目前“都默認的”快反部隊。顯然,對俄羅斯而言,這又是一對惱人的辯證關係。




●“有人”想將“美元與歐元”的“瑜亮情節”拿到太陽底下“暴曬”、並嚴加拷問


最後,也就是最重要的了。在這個時候,在美國決策層、特別是那位布熱津斯基都在為美元本位製“極其焦慮”的檔口,在南亞局勢八字還沒有一撇的情況下,“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的“突然加速”,無疑是“有人”想將“美元與歐元”的“亮瑜情節”拿到太陽底下“暴曬”、並嚴加拷問。這中間既有中國的意思、恐怕更主要是歐盟的意思。

顯然,“暴曬”後的“亮瑜情節”如果經不起“突然加速”的嚴加拷問,那麽,美國的南亞破局、甚至中亞破局、也就都失去“合作誠意”。在這種情況下,哪來的南亞破局、更或者是中亞破局?


●美國拿來威脅中國的那條“俄羅斯補給通道”也可以反手去“借用一二”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北京而言,由於美國已經公開地測試方方麵麵對“巴基斯坦陷入亂局”的反應了,因此,目前最為關鍵的是保證巴基斯坦局勢穩定,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拿來威脅中國的那條“俄羅斯補給通道”也可以反手去“借用一二”。

美國從俄羅斯那裏不惜代價地拿到“俄羅斯通道”的意圖在於強調這樣一層意思,既:作為選擇項之一,“巴基斯坦陷入亂局”已經在美國的考慮之中了,而美國人替北約“向北京借道”,除了可以起到“重複強調”上述意思的效果之外,還可以警告歐盟:除非歐盟取得了“俄羅斯的過境補給通道”、或者“中國的過境補給通道”,否則,歐盟的“中亞存在”、在巴基斯坦亂局中,其“存在成本”將是極其高昂、且毫無保障的。



●伴隨著“斯裏蘭卡板球隊遇襲”而來的警告中,美國給歐盟的選擇其實有三個


顯然,在這份伴隨著“斯裏蘭卡板球隊遇襲”而來的警告中,美國給歐盟的選擇其實有三個:

第一:是利用“斯裏蘭卡板球隊遇襲”事件,配合美國、將局勢往“美國的上策”,既往克什米爾方向“引”;

第二,如果歐盟拒絕“第一”,那麽,也可以選擇呑下“美國東歐政策”與“俄羅斯南亞政策”相交換的苦果,以換取“俄羅斯補給通道”的便利。


●歐盟不會輕易接受的條件


第三,如果歐盟既拒絕“第一”,也拒絕“第二”,那麽,也可以選擇“向中國借道”的方案,隻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開出的條件很可能是歐盟(法國)在“三獨問題”上必須徹底低頭,並在非洲方向停止攻擊“中國利益”,從而全麵接受支持中國“南下與北上戰略”的條件。

這對歐盟而言,在“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之前,特別是,在對“中美G2模式”、中俄“上合”合作方向仍然不信任的情況下,就提前支付這種條件,代價顯得非常巨大。歐盟不會輕易接受。


●中國應該避免的局麵

當然了,如果中國在歐盟拒絕讓步的情況下,也願意向北約(歐盟)提供過境補給,那麽,對“歐美”而言,也就意味著以“三獨”為主線的中歐美製衡框架仍然有望構成。

這是中國應該避免的一種局麵。

在這個層麵上,我們再去觀察國際刑事法院不顧中國的反對、不顧阿拉伯國家的反對,硬要逮捕蘇丹總統,也就不難明白“歐美”的真正意圖了。顯然,如果僅在中亞、南亞層麵考慮問題,這顯然是在試探中國的“借道條件”。


●在“俄歐新關係”遠沒有成為歐洲安全框架的支柱之前,“美俄”的“有話好好說”是有限度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俄歐新關係”遠沒有成為歐洲安全框架的支柱之前,“美俄”的“有話好好說”是有限度的,因此,除了上述三個選擇之外,中國與俄羅斯也利用美國對歐盟的這一警告、也向歐盟,甚至中俄彼此之前也提供了幾個選擇項:

首先,在“巴基斯坦有可能陷入亂局”的危險下,歐盟為了維持其中亞存在,可以選擇與中國一道“盡力維護巴基斯坦穩定”,顯然,這是中國所樂見的,本質上也將是北約的實質性分裂。

然而,在歐盟有意重視“北約之中亞、南亞安全功能”的心態下,中國隻能盡力爭取出現這種局麵。


●中國考慮向“北約(歐盟)借道”的可能性


其次,作為一種可能性,在金融危機的壓力下,歐盟(法國)在“三獨問題”上徹底低頭,中國在促進“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能以“和平方式進行發展”的層麵上予以配合,歐盟在支持中國“北上戰略”上拿出足夠誠意,中國則暫時忽略歐盟在“南下戰略”上的小動作,中國考慮向“北約(歐盟)借道”。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這將直接影響到歐盟對“俄歐新關係”的依賴程度,影響俄羅斯手中針對歐盟的“科索沃牌”的效力,因此,它必然對“上合”的中俄合作有消極影響;


●如果美國將巴基斯坦方向的警告做“實”,完全有可能將美國獨霸世界的最後迷夢“就地殲滅於”阿富汗


最後,作為最大的一種可能,在“其次”的情況下,在上合框架內的進行合作的潛力遠大於分岐的“中俄”,也可以借機擺出一種“排列與組合”,由俄羅斯向美國提供“過境補給”,中國向歐盟提供“過境補給”,如果美國將巴基斯坦方向的警告做“實”,或引發克什米爾戰爭,或令巴基斯坦陷入亂局,就各自利用手中的、對相關方向相關國家的影響力,就可以將兩條“過境補給線”、或者巴基斯坦補給線(如果僅是克什米爾戰爭的話)牢牢地控製在手中、並迅速裝上“調速盤”,再視情況的發展、或者給美軍一個“蘇式阿富汗戰爭”,或者給整個北約一個“蘇式阿富汗戰爭”,從而將美國獨霸世界的最後迷夢“就地殲滅於”阿富汗。
從上麵討論中,我們已經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俄羅斯向美國提供“過境補給”中、暗含的“殺美之心”。

●正是因為有“最後”這種可能性,誰都不會輕易地做出最後選擇


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因為有“最後”這種可能性,不論是中、歐、俄、特別是美國自己,也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甚至阿富汗旁邊的伊朗,在“是否參與新的談判機製”的問題上,都不會輕易地做出最後選擇,會“全麵權衡再權衡”。顯然,如果沒有重大的意外“刺激”,這個權衡過程就需要極多的時間,但這個權衡過程也將成為一係列“談判框架”的溫床。

在這個問題上,從“美國日前對伊朗發出邀請,要求伊朗參與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共同重建阿富汗”,但伊朗顯得“非常謹慎”,這就是一個例證。

另外,一旦像“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被弄成“伊核問題六方會談”的影子會議,但更加靠近中國邊境,靠近俄羅斯的後院(中亞),再利用中國、俄羅斯“很難反對”伊朗加入為由、先將伊朗弄進“影子會議”、之後,再伺機將上合組織的中亞國家,特別是,印度、巴基斯坦也弄進“影子會議”,這樣一來,北約可能還是北約,上合可能就不是上合了。


●這看起來象是個“良性循環”



討論進行到這裏,相信大家已經明白:美國決策層似乎就是要這種效果,讓方方麵盡可能多地花時間去“全麵權衡再權衡”,這就為“美元本位製”爭取到了足夠時間,也就為美國以美元本位製為基礎的,以美國軍事力量為支撐的“離間工程”爭取到了足夠時間,這反過來又進一步維持住了“美元本位製”,為美國既定戰略爭取喘息時間,這看起來象是個“良性循環”。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前總統、現任美國國務聊的“高參”--克林頓,在不久前為美國政策辯護的時候,一不小心就說漏了嘴、他說“....等美國喘口氣,再去......”。


●為了在一開始就破除這個所謂的“良性循環”,現在就必須施加以“重大刺激”


因此,為了在一開始就破除這個所謂的“良性循環”,就必須施加以“重大刺激”,從目前的局勢來看,自中國赴歐采購團“滿意”回國之後,又一批采購團即將赴歐,如果這些采購團能夠一一拿回“歐盟的足夠誠意”,那麽,歐盟就可能會在中國的配合下、全麵加速“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並“提前”讓國際社會公開評論、爭議“歐元與美元”之間的“瑜亮情節”。

事實上,我們私下裏曾經討論過這樣一個話題:對歐元而言,甚至對歐盟而言,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在失業率不斷高升、社會問題日益聚集的壓力下,如果未來還想作為一個“極”而繼續存在,這幾乎就是最後的機會了。對美國而言,也差不多是這樣的。

在“中歐”全麵合作的問題(參與、且不反對中國的南下與北上戰略)上,甚至在“中美”全麵合作的問題上,在汶川大地震中顯現出強大動員能力的中國政府、顯現出極強民族凝聚力的中國人民,受到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但金融體係仍然非常穩健的中國經濟,有時間、也有資本、更有信心等到最後。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歐盟現在就拿出“中歐”進一步合作的決心來的話,那麽,有關“瑜亮情節”的相關“評論與爭議(甚至不排除出現局部戰爭的可能性)”、將會貫穿整個第二季度(4月至6月),並有可能在北京奧運會、或者格魯吉亞戰爭“周年紀念(8月)”前後、正式進入“相關報告”的總結階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