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09年01月09日
(2009-01-11 05:32:20)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09年01月09日
哈馬斯表示對安理會停火決議不感興趣
【拉姆安拉1月9日消息】據新華社報道,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9日說,聯合國安理會8日通過的呼籲巴以立即停火的決議“忽視了哈馬斯的要求”,該組織對此決議不感興趣。
哈馬斯駐黎巴嫩代表哈姆丹當天在給記者的一份聲明中說,安理會決議沒有滿足哈馬斯的要求,並且在通過之前沒有谘詢哈馬斯一方。他說,哈馬斯要求以下三個條件必須得到滿足:無條件停火、以軍從加沙地帶完全撤軍、撤銷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和開放包括拉法在內的所有口岸。
此外,哈馬斯發言人阿布8226;祖赫裏在一份聲明中說,哈馬斯拒絕聯合國安理會剛剛通過的第1860號決議,因為該決議“隻服從於以色列的利益”。
聯合國安理會8日晚以14票讚成、1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第1860號決議,呼籲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立即實行“持久的、受到全麵尊重的停火”。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哈馬斯駐黎巴嫩代表哈姆丹當天在給記者的一份聲明中說,安理會決議沒有滿足哈馬斯的要求,並且在通過之前沒有谘詢哈馬斯一方。他說,哈馬斯要求以下三個條件必須得到滿足:無條件停火、以軍從加沙地帶完全撤軍、撤銷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和開放包括拉法在內的所有口岸。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哈馬斯的三個條件點破了哈馬斯火箭炮襲擊以色列和以色列大規模武力報複哈馬斯的“實質”。
就“以色列大規模進攻加沙”這顆炸彈“最終被引爆”而言,表麵上看,起因有兩點:
●一件順理成章的事兒
第一: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早前達成的停火協議已經在08年12月19日到期,因此,停火協議因“到期”引發“開火”,也就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兒;
第二:我們認為,盡管那一紙停火協議從來就沒有真正實現過巴以停火,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份由“歐美”一手操持、且為“某些”阿拉伯國家“共同背書”的協議還是起到了相當“作用”的。
●一個“技術性借口”
首先,客觀上講,在半年的有效期內,盡管沒有做到完全杜絕,但“停火協議”起到的第一個作用是“令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的槍炮聲稀鬆了許多”。也正因如此,一俟“停火協議”到期(12月19日),哈馬斯武裝開始“密集發射”的火箭也就令“國際社會”感覺“特別刺耳”。
一般的觀點是,哈馬斯以火箭炮襲擊以色列境內的民用目標是“因”,而以色列大規模武力報複是“果”,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有必要指出的兩點是:
其一:哈馬斯以火箭炮襲擊以色列境內的民用目標、不過是引致以色列大規模武力報複的“技術性借口”;
●哈馬斯與以色列本質上都是為了達到兩個目的
其二:不論是哈馬斯以火箭炮襲擊以色列境內的民用目標,還是以色列大規模進行武力報複,本質上都是為了達到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為已經到期的“停火協議”做“展期”,第二個目的,也是最為關鍵的是,那就是為“展期”後的“停火協議”附加有利於自己的“附加條款”。
●這顆炸彈“最終被引爆”的實質,其實就是“有人”想再來一份“停火協議”
然而,如果考慮到哈馬斯“背後勢力”、以色列的“背後勢力”;考慮到當時是“歐美”聯手操持這份“停火協議”的;考慮到阿拉伯國家當時一起“背書”的事實;考慮到中俄當時一起做壁上觀的複雜背景;以及考慮到“停火協議”已經到期的客觀事實,所謂“展期”協議的說法並不十分準確,那麽,“以色列大規模進攻加沙”這顆炸彈“最終被引爆”的實質,其實就是“有人”想再來一份“停火協議”,而不是簡單地“展期”協議了。
●“導火索”早就種下 ,因為那紙“停火協議”的核心目的“不純”
其次,值得強調的是,哈馬斯主動以火箭炮襲擊以色列境內的民用目標、並招致“以色列大規模進攻加沙”的“深層原因”恰恰隱藏“停火協議”的“原始動機”之中。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迫使哈馬斯一俟“停火協議”到期、就迫不及待地襲擊以色列的“種子”早就種下了 ,因為那紙“停火協議”的核心目的“不純”。
●“停火協議”其實是份“經濟協議”
眾所周知,在半年的有效期內,針對這份所謂的“停火協議”,我們曾多次強調:這份“停火協議”其實是份“經濟協議”,其核心目的不在於“軍事停火”、而在於“經濟圍困”:旨在以“停火”的名義,徹底綁住哈馬斯軍事行動的手腳;再以嚴密控製加沙“與外界交通的口岸”為手段,拚命給加沙地區製造經濟困難,直至讓通過民主選舉上台的哈馬斯徹底失去民心,最終從經濟層麵徹底瓦解哈馬斯政權的民意基礎,並同時削弱哈馬斯武裝的軍事能力。
顯然,為達此目的,借“停火協議”對哈馬斯施展“經濟圍困”的同時,對法塔赫加大“經濟扶持”是同等重要,隻有這樣,哈馬斯控製下的加沙地帶與法塔赫控製下的約旦河西岸的“生活水平”才會產生足以顛覆“巴勒斯坦、特別是加沙地區民心向背”的“強烈對比度”。
●為什麽哈馬斯一俟“停火協議”到期就迫不及待地向以色列開火?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通過回顧“停火協議”的核心目的,我們也才能明白為什麽哈馬斯一俟“停火協議”到期就迫不及待地向以色列開火了:顯然,“停火協議”名義下的“經濟圍困”、“外交孤立”的確給哈馬斯帶來了重大困難,隨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4年任期屆滿日子(元月9日)的臨近,用一切手段為“必將再來一份”的“停火協議”附加某些前提條件,即是哈馬斯盡快擺脫持續了半年之久的經濟、外交困境的需要,更是哈馬斯繼續尋求巴勒斯坦民眾、特別是加沙居民民意支持的需要。
●哈馬斯想為“必將再來一份”的“停火協議”附加哪些前提條件
在搞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再去審視哈馬斯拒絕聯合國8日通過的呼籲巴以立即停火的決議、也就不難明白,炮擊以色列的哈馬斯、到底想為“必將再來一份”的“停火協議”附加哪些前提條件了:非常清楚,在哈馬斯提出的三個條件中(無條件停火、以軍從加沙地帶完全撤軍、撤銷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和開放包括拉法在內的所有口岸),聯合國的決議中就已經包括了兩條,即“強調立即和持續的停火”,並“最終使以軍部隊完全撤離加沙”,因此,“撤銷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和開放包括拉法在內的所有口岸”才是問題的焦點之所在,它即可視為哈馬斯為達成“新版停火協議”所設置的“前提條件”、其實也可視為哈馬斯同意將已經到期之“停火協議”進行展期的“展期條件”。
隻要在這個基礎上實現停火,那麽,由於包括了“采取行動阻止走私武器經隧道從埃及運往加沙”的跳款、而被哈馬斯“定性”為“忽視了哈馬斯的要求”、“隻服從於以色列的利益”的第1860號決議,也就可以考慮了。
●促使以色列“立刻決定”進行大規模武力報複、且拒絕第1860號決議的“實質因素”
我們也注意到,在哈馬斯反對聯合國呼籲巴以立即停火的決議的同時,以色列也表示拒絕接受。
基於上麵的討論,我們也不難看出,促使以色列“立刻決定”進行大規模武力報複、且拒絕第1860號決議的“實質因素”,恰恰在於直至“停火協議”到期那天為止,“停火協議”最終也沒能實現其“原本不純”的核心目的-從經濟層麵徹底瓦解哈馬斯組織的民意基礎、並徹底削弱哈馬斯武裝的軍事能力。
也正因如此,在以色列開出的停火條件中,除了想繼續維持對加沙的經濟製裁條件之外,還明確包括有“徹底截斷埃及與加沙之間300條走私軍火地道、並解除哈馬斯武裝發射火箭能力”的條件。
隻有搞清楚了這些,我們才能從“戰術層麵”上去把握這一輪巴以“加沙衝突”的“動機”。
●從“戰略層麵”去把握這一輪巴以“加沙衝突”的“動機”
值得強調的是,早已在中東、中亞、南亞、南歐(科索沃)方向達成“一攬子交易意向”的歐美,由於中亞、南亞方向(對美國而言)的相關利益與中東方向、科索沃方向(對歐盟而言)的相關利益,一方麵因“種種原因”遲遲沒有進行“利益交割”、另一方麵、在“交割時間”上又已到期,如此一來,巴以之間的“停火協議”也就必將以“再來一份”的方式進行“展期”。
隻有在這種大背景下去觀察,我們才能從“戰略層麵”去把握這一輪巴以“加沙衝突”的“動機”。
●中東“核心國家”的核心利益已經被“有效擾動”了
也正是出於這種“戰略層麵”的考慮,操持那份“停火協議”的歐美雙方,在哈馬斯悍然炮轟以色列、而以色列也斷然進行軍事報複的基礎上,在“再來一份”停火協議已水到渠成的情況下,也終於端出了“停火協議”的“升級版本”,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那就是在舊版的基礎上,添加了一條“采取行動阻止走私武器經隧道從埃及運往加沙”的新條款。
有意思的是,在歐美爆發金融危機的新形勢下,歐美“放風”準備用於交換的中東利益中,明顯地“擾動”了中東“核心國家”的核心利益,事實上,敏感的讀者從“歐美”欲往“停火協議”添加的新條款中、已經可以看出,埃及的核心利益已經被“有效擾動”了。
●以色列堅決拒絕聯合國決議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單純從字麵上去看,“采取行動阻止走私武器經隧道從埃及運往加沙”這一“新條款”非常對以色列的胃口,哈馬斯拒絕接受可以理解,以色列又何以同出此言?
事實上,隻要考慮到“由誰誰誰....”去“采取行動阻止走私武器經隧道從埃及運往加沙”這個問題,也就不難看出以色列堅決拒絕的原因。
為了更好地進行討論,我們再來閱讀一則新聞片段。
中東外交官:土耳其將牽頭組建加沙維和力量
【綜合消息】據美國媒體1月7日報道,一名中東外交官稱,土耳其將承擔組建加沙國際維和力量的任務。
這名熟知土耳其為結束加沙衝突所做努力的外交官說:“鑒於土耳其幾次參與中東維和行動,其是(牽頭組建加沙國際武裝力量)的最好選擇”。
目前還不清楚這支國際部隊將在加沙扮演何種角色。土耳其官員也尚未對此事發表評論。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種說法,原文是:鑒於土耳其幾次參與中東維和行動,其是(牽頭組建加沙國際武裝力量)的最好選擇”。
●關鍵在於:加沙是伊斯蘭的加沙、至少是中東國家的加沙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種說法是否有理,坦率地講,“土耳其的維和史”恐怕並非問題關鍵,關鍵在於兩點:
第一,加沙是巴勒斯坦人的加沙,更是阿拉伯人的加沙,也是伊斯蘭的加沙,至少它是中東國家的加沙;
●那位中東官員想說的核心要義
第二,在“第一”的基礎上,那位中東官員想說的核心要義、恐怕就是“要在加沙這個地方布置國際維和力量,與以色列(歐美)很難接受一隻伊斯蘭軍隊“重返”加沙類似、加沙(阿盟)也很難接受又一次的‘十字軍東征’”。
因此,在那位中東官員放風“土耳其將承擔組建加沙國際維和力量的任務”的背後,其潛台詞就是:如果一定要為“停火協議”附加上“采取行動阻止走私武器經隧道從埃及運往加沙”的附加條件、並決定由國際維和部隊具體執行的話,那麽,方方麵麵至少應該接受一隻來自中東國家的軍隊。
●值得警惕的是,將“北約框架”引入中東恰恰是美國的一個重要目標
顯然,即便是從宗教的層麵考慮,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土耳其出麵擔任組織者合適的國家了。眾所周知,土耳其即是伊斯蘭國家、也是西方政治體製,當然了,“最具特點”的是它還沒有加入歐盟,仍然算得上是一隻地地道道的“中東力量”。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土耳其卻是個北約國家,而在美國用於與歐盟交換的一係列利益中,將“北約框架”引入中東恰恰是一個重要目標。
●土耳其也是其它大國打破美國既定戰略的一個戰略突破口
不過,由於土耳其是個極具政治抱負的國家,且地處“歐亞大陸橋”,又是個地中海國家,還是歐盟與中東諸國間進出的最便捷陸上通道,在美國切斷歐盟進入中東陸上通道,封鎖伊朗,並從俄羅斯能源網絡、及中國的中亞能源基地“外抽”裏海石油的戰略布署中居有重要地位。
反之亦然,土耳其當然也是其它大國打破美國既定戰略的一個戰略突破口,是各方力量積極爭取的重要國家。在這裏,我們補充一個細節,土耳其是北約國家中第一個購買中國重裝軍火的國家。
●俄國家杜馬副議長日裏諾夫斯基的一個公開建議
有意思的是,早在去年美國籌辦中東和會的前後,俄國家杜馬副議長日裏諾夫斯基就曾經公開建議“建立一個俄羅斯-土耳其-伊朗戰略聯盟”,值得注意的是,日裏諾夫斯基為他的建議給出三個注釋,並提供了一個“動議”:
第一,他表示,建立三國聯盟是基於歐盟拒絕土耳其的加入;
第二,他還“別有用心”地說:“50多年來土耳其都期待能夠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卻拒絕接受,甚至聲稱永遠不同意其加入。”
第三,他認為,當伊朗遭受打擊時,俄羅斯和土耳其會首先受到影響
第四,他建議:如果歐洲真的看重這一聯盟成員,則將加快其加入歐盟進程的速度;而土耳其也可以在某種情況下用退出北約作為威脅。
●土耳其已經端起了“中東大國”架子,就等“有人”正式發出“請柬”了!
對日裏諾夫斯基的建議與動議,我們在此無意過多展開,但在上述討論的基礎上,我們再去觀察土耳其的態度(土耳其尚未對此事發表評論),也就不難看出,加沙戰事一起,在“歐美”之外的力量(包括中俄、阿盟、伊朗)都相對保持低調的情況下,土耳其對自己的獨特戰略價值,那是“深有體味”的:顯然,土耳其已經端起了“中東大國”的架子,就等“有人”正式發出“請柬”了!
顯然,一旦土耳其領銜組織加沙維和,那麽,也就意味著中東將出現更加複雜的局麵:在美國人可以想像“北約”最終被“誑進”中東的同時,歐盟也可以想像這樣一種可能 性,一旦戰略上需要,就接收土耳其加入歐盟,那也就意味著歐盟、或者“地中海聯盟”的軍事力量已經進駐了加沙。
如果“停火協議”果真向這種方向演變,對於“中俄”而言,好處也是可見的,在這個問題上,日裏諾夫斯基在他的“動議”中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如果歐洲真的看重這一聯盟成員,則將加快其加入歐盟進程的速度;而土耳其也可以在某種情況下用退出北約作為威脅。顯然,歐美之間,或者大中東計劃與地中海計劃之間的競爭,也就會在土耳其的最後選擇中趨於白熱化。
●中東核心國家的“利益觀”、在歐美一係列“中東戰略合同”麵臨著“到期無法交割”的尷尬中,已被全麵激活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指出,土耳其是否會領銜維和、及土耳其最後是選擇歐盟還是美國、這都是後話,最關鍵的是,從中東官員放出“方方麵麵至少應該接受一隻來自中東國家的軍隊維和”之意圖來看,從土耳其“已在等待請諫”的態度來看,中東核心國家的“利益觀”、在歐美的“金融對峙”中、在歐美一係列“中東戰略合同”麵臨著“到期無法交割”的尷尬中,已被全麵激活。
●如果有“外力”的大力策應,中東國家有可能慢慢形成一個、或者幾個“核心集團”
也就是說,一旦“停火協議”果真向“中東國家”自己維和的方向演變,那麽,歐美之間,或者大中東計劃與地中海計劃之間的競爭,更或者在“中歐俄美”的大國角力中,也就會在“中東國家”的最後選擇中趨於白熱化。
到此為止,大家應該不難看出,如果有“外力”的大力策應,中東國家就有可能在“大國”的角力中,依靠自身優勢,慢慢形成一個、或者幾個“核心集團”,站在“歐美”之外、中東之上的角度,去關注、並追求中東自己的核心利益。
●除了土耳其之外,埃及是另一個中東核心國家
另外,除了土耳其之外,作為中東的另一個核心國家--埃及,其“借機獲利”的意圖也是以色列堅決拒絕聯合國決議案的原因之一。
埃及地跨亞非兩大洲,處於中東的心髒地區,既是亞洲、非洲、歐洲三大洲的連接點,也是東方與西方的交匯處。埃及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非常類似土耳其所扮演的歐亞大陸橋的戰略角色。再加上蘇伊士運河是連通亞丁灣與地中海的重要通道,這些都使其對中東、以及國際政治演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大國的眼中,相對於土耳其,埃及的地位是有過之而不及。
我們知道,1978年9月6日,美國、埃及、以色列三方在美國總統休養地戴維營舉行最高級會議,並在9月17日由埃以雙方簽署了在中東和平進程中具有曆史意義的《關於實現中東和平的綱要》和《關於簽訂一項埃及同以色列之間的和平條約的綱要》兩份文件,這就是著名的“戴維營協議”。
●直至今天為止,埃及對西奈半島所行使的主權、都是“有限主權”
“戴維營協議”雖然規定“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埃及對西奈半島行使主權”,但又要求埃及不得在西奈半島“自由駐軍”,隻能布署警察力量。也就是說,直至今天為止,埃及對西奈半島所行使的主權、都是“有限主權”。
●借“必將再來一份”的停火協議,在西奈半島恢複行使“全麵主權”也就成了埃及的“意圖”之一
顯然,加沙衝突一起,借“必將再來一份”的停火協議,在西奈半島恢複行使“全麵主權”也就成了埃及的“意圖”之一。非常清楚,埃及的理由是很充分的,正是因為埃及無法在西奈半島“自由駐軍”,單靠警察力量、即是“過去無法及時發現加沙邊境300條走私軍火地道”的原因,更是“將來無法杜絕更多條走私地道”的“隱患”。
而一旦埃及在西奈半島恢複行使全麵主權,也就意味著“埃以關係”的基石--“戴維營協議”要麽作廢、要麽作出根本性修改,從而為埃及全麵恢複與阿拉伯聯盟的關係打開局麵,這必將極大地改變中東政治、甚至軍事地圖,這也正是以色列拒絕“埃及停火條件”的原因。
●美國政府何以支持“埃及停火條件”?並在聯合國呼籲停火決議案上投棄權票?
至於美國政府何以支持“埃及停火條件”?並在聯合國呼籲停火決議案上投棄權票?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即可以從哈馬斯與以色列“都反對”該停火決議案的事實中找到答案,更可以在美國國會剛剛通過了一項“支持以色列對加沙動武”的議案中找到答案,尤其可以在中東第三個核心國家-沙特的“態度變化”中找到答案。
●另一個“核心利益”被“擾動”的中東核心國家就是沙特阿拉伯
在我們看來,另一個“核心利益”被“擾動”的中東核心國家就是沙特阿拉伯。在這一點上,從“海灣六國計劃在2010年發行單一貨幣海元”這一“消息透露”中,就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來。
我們知道,沙特作為海灣大國、最大的產油國,不僅主導著阿拉伯聯盟,其實也主導著海合會。此次會議就是在哈馬斯與以色列大打出手的背景下“延伸”的,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有關成立海元的“消息透露”之外,海合會秘書長還一度宣布:海合會已決定擱置與歐盟曠日持久的自由貿易談判,並不排除徹底取消談判的可能。
●沙特(阿盟、海合會)在同時警告“歐美”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有關成立海元的“消息透露”,顯然是劍指“石油美元本位製”,警告大中東計劃的成分居多;而“擱置與歐盟曠日持久的自由貿易談判,並不排除徹底取消談判的可能”之決定、則是警告歐盟、是衝著地中海計劃去的。
非常清楚,與已卸任歐盟輪值主席、卻在此次“巴以衝突”中上躥下跳的歐盟核心國家--法國類似,中東核心國家-沙特也開始玩起了兩麵叫牌,不同的是,法國(歐盟)是同時挑釁“中美”,沙特(阿盟)則是同時警告“歐美”。
●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美國在全球、特別是中東的影響力正在加速墜落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明確表示,這一現象說明,由於伊核問題無解,再加上已經錯過了“去年7月底前”進行戰略冒險、通過軍事打擊敘利亞、特別是伊朗以延緩金融危機爆發、並尋求戰略翻盤的最佳時機,在歐美已然陷入金融危機對峙狀態的今天,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美國在全球、特別是中東的影響力正在加速墜落。
●沙特(阿盟)同時警告“歐美”、與法國(歐盟)同時挑釁“中美”有異曲同工之處
顯然,在美國的影響力“加速墜落”的背景下,“中歐俄”的影響力顯然在上升,值得強調的是,盡管海合會也在“警告”歐盟,但“這份警告”是在警告美國的情況下同時進行的,因此,我們始終強調,它反而反映出這樣一個事實,即: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擁有歐元這張王牌,開始了“俄歐新關係”、且仍然擁有“伊核六方會談”“會員證”的歐盟、其全球地位正因美國地位的加速墜落、反有相對上升。在這個問題上,它與法國(歐盟)同時挑釁“中美”,卻反映出中國全球地位加速上升的情況有著一比,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一再強調:盡管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一直在信誓旦旦地強調“將從伊拉克撤軍、將向阿富汗增兵”、擺出一副“決心用大中東計劃與歐盟交換其阿富汗配合、巴基斯坦配合”的樣子,但由於大中東計劃與地中海計劃的對決,本質上決定了“石油美元”與“石油歐元”的前途,因此,為了尋求破局、一度勇於製定政策的華盛頓,真到了關鍵時刻,仍然在想辦法回避“落實政策”。
●沙特(阿盟、海合會)“放風成立海元”這一手也就顯得玩得非常巧妙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在“歐美”對峙於“金融危機”、因“歐美”各自的私心、“中俄”的從中作梗,中東和平進程“到期”不僅無法兌現,還直接導致“歐美”其它利益根本就“無法交割”,不得已,歐元與美元為了緩解金融危機的再一次猛烈爆發,為了“暫時性共活”、在“共同尋求”南亞破局、一舉分解南方國家的戰略意圖又因印度的“瞻前顧後”而遲遲無法得手的檔口,作為南方國家中的一員,也作為中東核心國家中的一個,沙特(阿盟、海合會)“放風成立海元”這一手也就顯得玩得非常巧妙了。
●所謂的“中俄”的“從中作梗”,主要包括了這樣兩個方麵
另外,就近期而言,盡管因“俄歐新關係框架”的影響,俄羅斯未來的對華政策值得警惕,但是,就如我們強調的那樣,在“俄歐新關係”真正成為“歐盟安全框架”內與北約組織、歐盟組織一樣重要的支柱之前,在俄羅斯正式為歐盟的地中海計劃擔當起軍事保護角色之前,俄羅斯的安全政策必須倚重“上合組織”,在這種戰略約束下,俄羅斯對華關係即便是調整也隻是微調。
因此,在努力拆解“歐美關係”、共同維護阿富汗局勢、以確保“中俄伊核利益”的層麵上,“中俄”仍在大力合作。顯然,所謂的“中俄”的“從中作梗”,主要包括了這樣兩個方麵:
其一,是人民幣利用歐美金融對峙之機,已經著手讓人民幣走出國門,意圖在於從東亞方向慢慢擠壓美元的市場,從而激化“歐美”的金融矛盾;
其二,是俄羅斯利用寒冬之際,果斷揮舞天然氣大棒,意圖重點打擊烏克蘭、波蘭、捷克這些個“美國的東歐支點”。
●美國在“中東歐”的勢力也必將受到沉重打擊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強調,借美國之手,利用“科索沃支點”消除俄羅斯在南歐的影響力,同時、利用“烏克蘭支點”、利用俄羅斯的力量、消除美國在“中東歐”的勢力,正是歐盟“歐安政策”的重要一環,因此,在俄羅斯這次利用寒冬之際果斷揮舞天然氣大棒、猛擊烏克蘭、以及波蘭等東歐國家時,歐盟的核心--西歐國家的表現可謂是“可圈可點”:總體上看,以法國 、德國、甚至英國為首的西歐國家,介入的速度非常遲緩,先是以“這是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事情”推脫,等到“中東歐諸國”斷了氣、且凍得受不了之後,才高調介入,並呼應俄羅斯提出的“向烏克蘭向歐輸氣管管派出聯合監測組”的建議,並強迫親美的烏克蘭總統尤先科接受。
可以肯定的是,經此一役,不僅即將麵臨大選的尤先科陣營必將受到沉重打擊,由於支持尤先科陣營、及波蘭等東歐國家的美國人,在俄羅斯的能源大棒及西歐的“別有用心”麵前、與格魯吉亞戰爭中一樣,顯得束手無策,其在“中東歐”的勢力也必將受到沉重打擊。
●在是否、以及能否成立“海元”的背後
在“俄歐新關係”已經初步整飭了“中東歐能源通道”的不利情況下,在能源層麵,美國與歐盟的另一個能源中心--中東產油國搞好關係,從而保持對歐盟能源供應的控製力,也就顯得空前的重要;在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美國尋求中國為首的“南方經濟”的支持、也就顯得更為緊迫。
顯然,沙特(阿盟、海合會)“放風成立海元”這一手,正是在哈馬斯、阿拉伯國家、甚至中東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中東和平協議”的背景下使出的,非常清楚,在是否、以及能否成立“海元”的背後,事關中東國家龐大的“石油收益”是“沿用”美元標價,還是“改用”歐元標價、更或者是采用以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一藍子貨幣”進行標價、從而事關美國霸權賴以維係之“石油美元體製”的穩固性。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海合會的“海元”最終能否能成立其實並不重要(由於海灣國家經濟總量不夠、經濟結構單一,且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與軍事力量,我們對此並不看好),重要的是“放風”本身,及“放風”的時機,顯然,在“必將再來一份”的“停火協議”中,隻聽樓梯響的“海元”,其意圖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在歐美處於金融對峙、又各懷鬼胎(改革、或者維持國際金融體製)、並以分解“中俄”南方經濟為共同目的,大搞中東、中亞、南亞、非洲等“政治期貨交易”的檔口,在“中俄”也在高舉“支持改革國際金融體製”的旗幟,通過“全力拆解美元本位製”這一手段,欲全麵分解“歐美”關係、並全力介入中東事務的過程中,海合國家、阿拉伯聯盟、或者說中東國家,作為主要當事人、也打算利用手中的優勢(石油)、借助“中俄”的力量,實現自己的利益。
顯然,就目前而言,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迫使仍在想辦法回避“落實中東和會精神”的美國做好“落實工作”,以一個盡可能有利於阿拉伯國家的利益實現中東和平,就是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中東國家的核心利益。
●印度的這個“同時提交”非常有意思
另外,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印度政府已經公開聲稱,已經將“孟買恐怖襲擊案與巴基斯坦部分政府組織有關的相關證據”同時提交給了“中美”兩國。
在我們看來,印度的這個“同時提交”非常有意思,明眼人一看就知,隻提供給“中美”兩家、而不提供給歐盟、或者俄羅斯第三家,可謂是奇妙無窮:這哪裏是提交證據,這分明是讓“中美”兩國“共同裁決”,共同為孟買恐怖襲擊案做“結案”報告,“共同”為“印巴關係”、特別是“孟買恐怖襲擊後續發展”做出“宣判”。
●在巨大的壓力下,印度終於耍起了“滑頭”
顯然,不論是處心積慮想引爆克什米爾戰爭的華盛頓也好,還是積極斡旋、盡力阻止南亞軍事衝突的北京也罷,每個人手上都隻有50%的投票權,也就是說,國際社會恐怕很難指望“中美”共同做出一份“讓印度有根據對巴基斯坦境內目標進行反恐打擊”、或者“足以讓巴基斯坦立刻洗脫嫌疑”的“結案報告”來,明眼人一看也是明白:這恐怕就是印度向“中美”兩國同時提交證據的原因之所在,隻有這樣,印度一方麵仍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印度911”去玩悲情牌“套利”,一方麵,又可以將矛盾轉移到“中美”這兩個“法官”身上,即可以避免因軍事冒險而招致亡國之禍,又可以向拿到的“美元”、或者“歐元”交差(沒有“支持動武的結論”不是印度的問題,是美國無法說服中國的問題);不僅如此,印度***也可以以最小的損失度過即將到來的印度大選。
●美國除了向中東核心國家的核心利益低頭、盡可能壓以色列做出讓步之外、又有什麽選擇呢?
基於上麵的討論,我們不難看出,在巨大的壓力下,印度終於耍起了“滑頭”,對印度人這份“旨在轉移矛盾”的“滑頭”,東方評論員認為,起碼北京是“願意承擔”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仍然重複我們之前的那個觀點:隻要印度不敢軍事冒險,隻要“南亞”無法破局,北京就可以用人民幣將“歐美”關係“頂”回到“科索沃問題”上,並在歐元的戰略掩護下,繼續狠挖美元的牆腳。
非常清楚,在美元正遭到“中俄歐”聯手打擊的今天,“美元”也就必須正視有關“海元”的聲音,這就美國政府權衡再三、不得不“放手”讓聯合國呼籲巴以立刻停火決議案通過的主要考慮。
同樣基於上麵的討論,我們也不難看出,不論在大打出手的哈馬斯與以色列做何感想,決定是否停火的、以什麽條件停火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背後的勢力,由於以土耳其、埃及、特別是沙特阿拉伯這幾個中東核心國家已經以各自的方式“說話”,且都以保障哈馬斯的合理要求為掩護、要求為“必將再來一份”的停火協議附加“某些有利於自己的條件”,那麽,在伊核問題依然無解,美國的中東影響已經加速墜落、而因為南亞無法破局,歐盟(其實是阿拉伯聯盟)所要求的中東和平無法實現,歐盟的地中海計劃與美國的大中東計劃不僅無法互換,且同時被“阿拉伯聯盟”警告,並導致一度有意尋求“歐元與美元暫時共活、以延緩金融危機再次猛烈爆發”的歐盟、不得不“重新再提”“必須改革國際金融體製”之主張的今天,隻要“中俄”等外力施加強手,那麽,美國除了向中東核心國家的核心利益低頭、盡可能壓以色列做出讓步之外、又有什麽選擇呢?
隻是華盛頓要小心了,在中東局勢有可能大變的情況下,對以色列這枚之前屢用不爽的“中東鋼釘”施加壓力也要講究一定的策略,否則,“兔子”急了也是要“咬人”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外交部消息稱,中國中東特使近日就將啟程、訪問埃及、以色列。顯然,北京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我們願意再次強調之前的一個觀點
在這裏,我們願意再次強調之前的一個觀點,那就是:
第一:隻要美國一天不放棄獨霸世界的既定戰略,那麽,打倒“美元本位製”就是北京的既定目標,這對北京“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勢力”至關重要、包括歐盟、印度與日本。
第二:具體到支持歐元、打倒美元本位製的現實選擇中,原則是“盡力維持歐元與美元爭霸的雄心”。但在具體做法上,要講究策略性,要做到“即便一時支持美元,也是為了促進歐元、日元更好地打跨美元”。
●在這個大是大非的戰略問題上,中華五千年文明與智慧早就給出了“定論”
從“海元”的“消息透露”來看,在打倒“美元本位製”的過程中,中東國家、或者“海元”也是北京“可以團結的勢力”,很難想像,如果北京象某些人“想當然地”那樣,輕信並醉心於什麽“G2”模式的話,“海元”還敢冒頭嗎?埃及等中東國家敢向華盛頓公開要價嗎?本與美國一道尋求南亞破局的歐盟,在與美國的金融對峙中、敢再提“必須建立國際金融體製”嗎?本來“有心投機”、且自尊心極強的印度,會不顧臉麵地將“印巴關係”的何去何從交給“中美”、實際上就是中國去“裁決”嗎?
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這個大是大非的戰略問題上,中華五千年文明與智慧早就給出了“定論”,那就是四個字:鋤強扶弱!它即是“全麵和諧”-以“中國式和諧”取代“美國式霸權”的需要、也是中國可以最小的代價、以最快地速度全麵倔起的根本;而不是反過去搞什麽“聯強製弱”!這必將導致失道寡助、是一條死路!
再次請提請大家注意,中國特使就要訪問中東了。顯然,在“海元”已經冒頭、埃及“有意重置”《戴維營協議》的新情況下,在法國總統高調出訪中東,最終卻玩了出“外交烏龍”、大丟其臉之後;在中東問題上不可一視的華盛頓,不得不“傾聽”中東國家聲音的情況下,中國中東特使的這次訪問是如此地不同:對中東國家而言,在道義上,“鋤強扶弱”的北京是一隻可以依賴的力量;在實力與決心上,已經讓自己的戰艦開赴亞丁灣護航的中國武裝,是一隻可以借助的力量。
顯然,正是本著那四個字,北京已經初步化解了南亞危機,並借助“海元”的放風、埃及的停火條件、土耳其準備領導加沙維和等一係列“中東變化”,提前戳穿了美國“大中東計劃可以為地中海計劃讓出空間”的謊言,並成功地將“歐美關係”從中國身邊的“克什米爾”頂回到了歐盟身邊的“科索沃”。
一個極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隨著南亞局勢的初步穩定,伴隨著亞丁灣各國海軍護航情況的“變化與組合”,在巴以烽火的逐漸熄滅的同時,無法在中東、中亞、南亞 進行利益交割的歐美關係,必將會令“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格魯吉亞方向成為新聞的報道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