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2008年12月26日

(2008-12-28 05:28:26)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2008年12月26日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從三亞啟航赴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三亞消息】據新華社報道,中國海軍艦艇編隊26日下午13時45分宣布從海南三亞起航,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出席歡送儀式並致詞。吳勝利說,這次護航任務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和胡主席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作出的重大決策,充分體現了中國積極履行國際義務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充分體現了解放軍維護國際與地區和平安全的積極態度,充分體現了人民海軍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決心和能力,對於維護亞丁灣、索馬裏海域的和平與安寧必將發揮積極重要作用。
吳勝利說,海軍艦艇編隊執行此次護航任務,是中國首次使用軍事力量赴海外維護國家戰略利益,是中國軍隊首次組織海上作戰力量赴海外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是中國海軍首次在遠海保護重要運輸線安全。
護航艦艇編隊指揮員、南海艦隊參謀長杜景臣少將率隊出征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海軍艦艇已經完全具備了執行遠洋非戰爭軍事任務的能力,此次護航三艘軍艦均由中國自行設計製造,武器裝備性能先進,海上整體作戰能力比較強。
“我對完成好此次護航任務充滿了信心”。杜景臣指出,首先是這次遠洋護航三艘軍艦在曆次演習、遠航訓練等重大任務中表現十分出色,可以有效組織指揮遠洋軍事行動並提供不間斷保障。其次是中國海軍已擁有比較豐富的遠航經驗,中國海軍足跡已遍布五大洲四大洋,為本次遠洋護航奠定了堅實基礎。



【時事點評】今天是12月26日,既是毛澤東主席誕辰115周年紀念日,也是他一手締造的人民解放軍在“國際社會”的熱烈期盼中,首次在“太平洋外地區”部署軍艦執行軍事任務(非戰爭)的日子。

●我們之前的一個觀點

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所謂的“索馬裏海盜”,早在一個月之前,我們就曾經明確地給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既:今後,圍繞“誰誰誰”在哪個區域進行海上護航;“誰誰誰”為“誰”護航;“誰誰誰”的軍艦開出國門,自己為自己護航,或加入哪一方進行護航;特別是、“誰誰誰”的軍艦會跑在一起、搞什麽“區域聯防”,等等,這些相關的“後續消息”,很可能為我們提供一幅“全球角力”之“全新麵目”的參考圖。

●再談“全球角力”之“全新麵目”

而對所謂的“全球角力”之“全新麵目”,我們曾經給出這樣幾個要點:

第一,自美國發動“格魯吉亞戰爭”、對俄羅斯針對“石油美元結算體製”展開的一係列主動進攻、展開“金融反擊戰”之後,所有“非美勢力”的第一大要務,就是要拿掉支撐“美國綜合國力(包括美國經濟、技術、人才、軍事等諸多優勢)”的核心基礎--“美元本位製”,對中國而言更是如此。

在此,東方評論員再次強調:那種認為中國目前階段應該支持美元本位製、通過打擊歐元的方式來確立人民幣世界地位的想法,注定是走不通的。


●全力構建一個“全新的國際金融遊戲規則”,從來就是“非美勢力”的“核心利益”

眾所周知,國際金融遊戲規則的問題,從來就被東方時事評論員們視為“凝聚在伊核問題核心層麵的核心問題”,而伊核問題之所以重要,又在於它的“最終解決方案”,實際上就是一份確定國際新秩序的“正式文本”。從本質上講,一個“全新的、具革命性的”國際政治、經濟、軍事新秩序,又必須建立在一個“全新的、具革命性的國際金融遊戲規則”之基礎上。

第二,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正因為如此,全力構建一個“全新的國際金融遊戲規則”,從來就是“非美勢力”的“核心利益”;而全力維護“現有的國際金融遊戲規則”,從來也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在這個問題上,是不可調和的。不然的話,也就沒有什麽布什單邊主義下的伊拉克戰爭,也就沒有什麽“中歐俄”與美國間的伊核問題了。


●在“拿掉美元本位製”之“具體方法”與“實際速度”的問題上,“中歐俄、包括日本”肯定會有“各自想法”

在我們看來,隻是在“拿掉美元本位製”之“具體方法”與“實際速度”的問題上,根據自己的切身利益,結合各自的具體情況,“中歐俄、包括日本”肯定會有“各自想法”,甚至產生重大矛盾,如果從國際角力的視野去看問題,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否則,也就不會有“俄歐新關係”下的“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解決方案”,也同樣不會有“北約”與“上合”組織之間的阿富汗問題;更加重要的是,非常關鍵的巴基斯坦問題,也不會因“俄歐新關係”對上合組織的某些微妙影響,而顯得更加複雜;


●再談美國掛在歐洲人嘴邊的兩顆胡蘿卜

不僅如此,“某些人”也不會因為一方麵在伊拉克、阿富汗倍受煎熬,另一方麵在伊核問題上又不能得手,不得已,為了拉攏歐盟、重整北約、以北約之力尋求破局,轉身又去“翻撿”塵封了十年之久的科索沃,一手拿著科索沃獨立(事關歐盟統一進程的快慢、歐元的強弱)、一手拿著中東和平進程(事關歐盟的中東話語權、及地中海計劃的外部環境、石油美元的戰略空間),權當兩顆胡蘿卜“掛在”歐盟的嘴邊,作為“表麵利誘、實質騙取”歐盟的阿富汗配合、巴基斯坦配合的戰略工具加以使用。

而原本就在“相互利用”的“歐美”、就這樣“各懷鬼胎”、且又各自“自信滿滿”地在“北約(歐美)”與俄羅斯之間留下了個“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問題”,原本在科索沃問題上使不上勁的中國,憑借自己的經濟實力、以及在伊核問題上的決策權、順勢在“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問題”中、在“選擇支持歐元、還是選擇支持美元”的問題上,獲取了戰略主動權。


在這裏,為了更好地討論問題,有必要對上述文字中與科索沃問題相關的用詞加以說明:

其一,所謂“相互利用”,指的是圍繞伊核問題這個核心,美國想在北約框架內,拿科索沃獨立、中東和平進程與歐盟的“阿富汗配合、巴基斯坦配合”進行交換;

其二,所謂“各懷鬼胎”、指的是著眼於歐盟統一進程,歐盟想借美國之力、以解決“科索沃獨立問題”為支點,“先”清掃俄羅斯在歐洲腹部(南歐)的勢力,再借俄羅斯之力、以解決“烏克蘭親美問題”為支點、反手擠壓美國在“中、東歐”的勢力;

其三,所謂“自信滿滿”,指的是歐美都自信“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將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基於之前的大量討論,我們知道,決定“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往哪個方向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既在於俄羅斯、更在於中國。值得強調的是,俄羅斯的關鍵性更多來源於俄羅斯對巴爾幹半島的“政治、軍事影響力”、以及歐盟極其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供應;而中國的關鍵性則更多來源於人民幣對美元與歐元的影響力,及在初步整合了東亞經濟後,中國為首的東亞經濟、不僅進一步強化了歐盟經濟與美國經濟的“強大互補性”、還令“中國經濟的傾向性”成為決定“歐美經濟運行成本高低、運行能否穩定的決定性因素”,令人民幣的傾向性成為決定歐元與美元前景的關鍵性因素。


●在歐美都“自信滿滿”的背後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中俄”不僅僅是兩個“既有獨特經濟結構、又有強大軍事實力作為安全保障”的“南方經濟大國”,還與美國一樣,既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還同時握有兩個核問題六方會談“會員票”、是“同時經略”兩個核問題的世界政治、軍事大國,因此,如果從更深層次去看,決定“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往哪個方向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以“中俄”為首的“南方經濟”的“戰略傾向性”。

因此,如果僅從經濟層麵看問題,從國際金融體製的的層麵看問題,那麽,在歐美都“自信滿滿”的背後,是“歐美”這兩個排名世界第一、第二(GDP值)、陸續進入虛擬資本主義的經濟體,都自信“最終能夠獲得”以“中俄”為首的“南方經濟”的支持,從而最終獲得(對歐元而言)、或者維持(對美元而言)國際金融體製主導權。


●我們對“歐美”的所謂“爭取”做了明確定性,那就是“詐取”而不是“榨取”


然而,我們一再強調,科索沃問題盡管非常重要,但它與巴以和平問題、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格魯吉亞問題一樣,性質上都是伊核問題的“外圍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朝核問題也可視為伊核問題的附屬問題。

因此,在歐美為最終獲得(對歐元而言)、或者維持(對美元而言)國際金融體製主導權的角力中,始終在以爭取“中俄”為首之“南方經濟”的“戰略傾向性”為焦點。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對“歐美”的所謂“爭取”做了明確定性,那就是“詐取”而不是“榨取”,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中俄”為首的“南方經濟”已經相對壯大,與歐美經濟、或者“北方經濟”形成了絕對互補,因此,“歐美”雖有“詐取”的本錢,但已失去了“榨取”的能力,原因在於兩點:


一是因為“歐美經濟”彼此間完全競爭、且已經陷入一場“你死我活”的金融危機,歐美經濟或者“北方經濟”與“南方經濟”完全互補,歐美經濟的正常運轉已經離不開南方經濟的“有機配合”;


●在綜合實力的支撐下、中俄對世界經濟運行的影響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


二是忌憚“中俄”的綜合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值得強調的是,中國經濟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俄羅斯對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力,在“中俄”綜合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的支撐下,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中,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手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

在相關問題上,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兩個最新發展:


●人民幣已經擺出了一副“已經跨出國門、且隨時準備向外擴張”的姿態


首先:在中國經濟對全球金融市場發揮影響力的層麵上,北京近來的“大動作”不斷:繼打出“人民幣大幅貶值”、及“支持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這兩張重牌之後,24日,中國政府再出重手:正式宣布對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

結合中俄兩國已經決定全麵展開貿易以本幣結算、及中與韓國等8個經濟體已經、或即將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的事實,我們不難看出,人民幣已經擺出了一副“已經跨出國門、且隨時準備向外擴張”的姿態。

值得強調的是,中國央行與外國同業簽訂的第一份貨幣互換協議是東亞的韓國央行,這是一個重大信號,由於中國與韓國所在的東亞,是世界外匯儲備(美元與歐元)的“主要集散地”,因此,在中國與韓國簽訂了1800億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的意義,表麵上是聯合應付金融危機、彼此進行貨幣支持的一個手段,但實際上,是中韓兩國間開啟了“彼此可以”用中國貨幣、或者韓國貨幣“結算雙方進出口貿易”的先河,其標誌性意義在於:“中韓”正在探索萬不得已、雙方就不用“國際硬通貨(主要是美元與歐元)”進行貿易往來的“可能性”。這與中俄之間的相關嚐試非常類似。


●在“人民幣結算試點”的背後“貼”著兩張圖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再去觀察北京接連打出“人民幣大幅貶值”、“支持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這兩張重牌的意圖,也就不難看出,隨著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對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北京已經初步搭好了框架,隨時準備向博弈激烈的國際金融市場(主要是三邊撕裂)注入“人民幣變量”了。要知道,在“人民幣結算試點”的背後,不僅需要構建人民幣的結算架構,還需要構建人民幣的匯兌架構、甚至是投資架構,一句話,在“人民幣結算試點”的背後“貼”著兩張圖:

其一,是顯性的,是一張人民幣“走出國門-走向區域化貨幣-走向國際儲備貨幣”的完整路線圖;

其二,是隱性的,是一張人民幣“如何”向博弈激烈的國際金融市場(主要是三邊撕裂)注入“人民幣變量”的“攻擊圖”;可以想像的是,隨著“試點”工作的展開,再加上“人民幣香港離岸結算中心”的到位,不論是在東亞經濟圈內“使用最廣泛”的美元、還是距離人民幣最近的日元,都將成為人民幣的靠前兩位的攻擊目標。


●人民幣對歐元的擠出效應,遠不如對美元、日元來得那樣明顯


我們認為,由於人民幣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隻是區域性貨幣,因此,歐元因區域內使用範圍遠不如美元廣泛、也不像日元距離人民幣太近(人民幣與日元同屬東亞貨幣),人民幣對歐元的擠出效應,遠不如對美元、日元來得那樣明顯。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是中歐經過一段“不可避免的不愉快”後,將來可以“再次走近”的基礎。


●在俄羅斯與歐佩克“主動接近”的背後


其次,在俄羅斯對全球能源市場影響力的層麵上,俄羅斯也是大動作不斷:除了“放風”聲稱“準備加入歐佩克石油組織”之外,俄羅斯還聯合一些天然氣生產國、在莫斯科開了一個“旨在籌建天然氣歐佩克組織”的會議,俄羅斯總理普京更是放言“廉價天然氣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值得強調的是,在俄羅斯“放風”“準備加入歐佩克石油組織”、及歐佩克石油組織也聲稱“不排除接納俄羅斯”的背後,是兩個重要信號:

一個信號是倍受油價暴跌打擊的俄羅斯“有心”向歐佩克石油組織注入“北極熊脾氣”;另一個信號、則是自感無力左右國際石油價格的歐佩克石油組織也需要向操縱石油價格的“石油美元資本”發點兒“北極熊脾氣”。


●神通廣大的“石油美元資本”始終都處在“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的尷尬之中

更加值得強調的是,客觀上講,掌握著國際金融話語權的“石油美元”的確神通廣大,這是必須予以正視的。然而,不論是俄羅斯、還是歐佩克石油組織,都是南方經濟的一部分,也就是說,“石油美元資本”在通過操縱石油價格打擊主要南方經濟體的過程中,始終都處在“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的尷尬之中:早前,油價高漲到150美元一桶時雖然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很大困難、卻卻讓俄羅斯大賺了一把;現在油價暴跌至30多美元雖然沉重地打擊了俄羅斯經濟,卻又無奈地目睹中國乘機往“石油戰略儲備”中猛灌低價原油;不僅如此,還客觀上促進了“南方經濟”的戰略合作,在這個問題上,俄羅斯與歐佩克石油組織相互靠近也是之;至於中國與俄羅斯之間“有意啟動”一係列高端軍事合作,特別是雙方有意在一係列尖端武器展開合作研製更是之;


●南南合作、互惠互利


然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因油價暴跌受到沉重打擊的俄羅斯經濟、被迫向中國轉移某些之前“絕不願意轉讓的”軍事技術(根據美國中情局的報告,中俄準備在多達7項的關鍵軍備上展開合作),中俄之間比以前更加強調“本幣結算”,恐怕是“石油美元資本”最不願意看到的兩個結果。這當然是中俄間“南南合作”的最新成果。

有必要補充一點的是,我們注意到,除了往沿海石油戰略儲備庫中注“低價油”外,中國已經開始向地處新疆的石油戰略儲備注油了。顯然,在中國趁低油價趕緊往新疆戰略石油庫中注入哈薩克原油的過程中,不論是需要石油的中國(前期受困於高油價、如今利益於低油價)、還是生產石油的哈薩克斯坦(前期利益於高油價、如今受困於低油價),最深刻的心得體會恐怕就是8個字“南南合作、互惠互利”。而中俄間近來除了突然提升軍事合作層次之外,還突然加快能源、金融合作步調(比如:中俄重新啟動石油貸款協議談判),恐怕也是基於同樣的心得。


●作為前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有著慘痛的曆史教訓


有意思的是,俄羅斯近段在對華軍事技術合作上的“積極態度”,與早年俄羅斯因“經濟休克”、被迫解禁向中國出售蘇-27側衛式戰機以換取“俄羅斯軍工的生存”之背景頗為類似。

顯然,這對本想通過操縱油價,分頭打擊“中俄”等南方經濟、甚至歐盟、日本經濟的“石油美元資本”而言、由於客觀上扮演了“促進中俄之間進行包括軍事層麵的南南合作”之角色,這恐怕又是一大尷尬。
我們知道,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由於石油是前蘇聯的重要外匯來源,美國也是通過操縱石油價格、用低油價嚴重削弱了蘇聯經濟,從而令背負著阿富汗戰爭巨大包負的前蘇聯經濟雪上加霜,這也是前蘇聯最終瓦解的一大原因。

作為前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也有著“通過加強對華戰略合作,最終改變自身戰略環境、繼而影響國際氣候(令美國更加關注所謂的中國威脅、減輕自身壓力)、從而受惠於一輪“針對中國與歐盟經濟”的高油價、最終走出經濟休克”的“曆史經驗”,因此,在一度蓬勃的俄羅斯經濟再次被“石油美元結算體製”“暗算”之後,俄羅斯恐怕隻能更加堅定要打倒“石油美元結算體製”的決心,也隻能更加堅定必須加強“中俄戰略合作”的決心。



●即便是仍然掌握著國際金融主導權,“歐美經濟”想僅憑經濟手段就想“簡單重演”老劇本,已經不太可能了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想證明的其實就是一個結論,那就是:由於“中俄”不僅僅是兩個“既有獨特經濟結構、又有強大軍事實力作為安全保障”的“南方經濟大國”,還與美國一樣,既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還同時握有兩個核問題六方會談“會員套票”、是“同時經略”兩個核問題的世界政治、軍事大國,且對世界經濟有著諸多、甚至是關鍵性的影響力,再加上有“廣場協議”、亞洲金融風暴、俄羅斯貨幣危機的前例在那兒擺著,因此,即便是掌握了國際金融主導權,“歐美經濟”僅憑經濟手段就想“簡單重演”“廣場協議”給日本一個“失去的十年”,98年亞洲金融風暴“榨取”東亞經濟、包括俄羅斯巨額財富的老劇本,已經不太可能了。

●對峙中的“歐元與美元”也在探討“共活”的可能性


然而,前麵也說了,盡管失去了“榨取”的能力,但“歐美”仍有“詐取”南方經濟買單的本錢。

顯然,根據我們的觀察,對峙中的“歐元與美元”也在探討“共活”的可能性(簡單重歸布雷頓森林體係既為方案之一),但這種方案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先得讓南方經濟為眼下的金融危機買單,從而“暫時緩和”歐美之間因金融危機而全麵激化的矛盾。


●站在歐美經濟的角度看問題,如果暫時無法做到讓南方經濟“整體”買單,那麽“部分”買單也是個選擇


站在歐美的角度看問題,如果無法做到讓“南方經濟”整體買單,那麽,想個辦法,讓“部分”南方經濟(比如說印度、中東石油生產國)、外加部分“北方經濟(比如說日本)”為這場歐美金融危機買單,從而為歐美尋找“共活生路”爭取一點兒時間,也就成了一個選擇。


●歐美用以“詐取”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將“一碗清水”攪混


值得強調的是,即便明知這條“共活的生路”永遠也不可能找到,但隻要能“詐取”到急需的時間,避免歐美經濟立刻攤牌,對歐美而言,也是值得一試的。

非常清楚,歐美用以“詐取”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將“一碗清水”攪混。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所謂的“一碗清水”就是“本應大有可為”的“南南合作”。

(注:對中國強力推動“南南合作”的重要戰略意義,在之前的點評中,已經給出了大量討論紀要,在這裏不再重複。在這裏隻重複一點,切實搞好“南南合作”,是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在內的南方經濟、最終能否以最小的代價度過這場極可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並最終取得平等的國際事務話語權關鍵所在)。


●最能說明問題的有三個點


在這個問題上,最能說明問題的有三個點:其一是南亞,其二是南美,其三就是亞丁灣;

首先,在南亞問題上,我們曾經給出這樣的一組觀點:

第一,襲擊孟買是一個勢力龐大的組織精心策劃的,且有著鮮明的政治意圖。其重要意圖之一就是“進一步”打擊印度的“經濟穩定性”、意在刻意警告印度“有人可以用它想像不到的手段”讓“本就不穩定的印度經濟”處於“空前恐慌”、直至崩潰。

第二,襲擊孟買是一起綜合考慮了“國際政治、經濟、軍事角力、包括意識形態衝突等因素”的“大規模政治恐怖戰爭”、其戰略意圖在於引爆克什米爾戰爭,搞亂南亞,利用印度這個因素,徹底打亂中國的南亞、中東、中亞布局,並直接“拷問”南方經濟之首--中國的戰略決策、特別是經濟政策,從而強烈幹擾“在歐美金融危機下本可大有作為”的“南南合作”。


第三,在這場“大規模恐怖戰爭”的前後,印度可能麵對了這樣幾種可能性:

其一:假如印度事先對恐怖襲擊不知情,或者說在接到俄羅斯的情報之後,因“習慣思維”沒有引起足夠的警惕、或者沒有能力采取到位的防範措施,最終導致悲劇發生,那麽,“有人”精心策劃這場恐怖戰爭的意圖,恐怕在於借勢金融危機的衝擊,著眼於印度在經濟結構上的缺陷、及對外資依賴,選擇印度金融中心孟買這個節點,用這場恐怖戰爭徹底打垮印度政府的“經濟自我穩定的信心”,從而一步步實現用“國際硬通貨(美元或者歐元)”購買“印巴政策”、“印中政策”,並將印度從“中俄”正在嚐試的“用盧布、或者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的嚐試中,從中國正在奮力推動的、旨在為一手“南下”、一手“北上”打下堅實基礎的“南南合作”之進程中強拉“出位”、並製造印巴、或者中印南亞軍事對峙,為北約(歐美)實現“迅速切入克什米爾問題、削弱中國對巴基斯坦影響力、並逐漸遮斷中國對伊朗(中東)、阿富汗(中亞)的影響力”的戰略設想打開想像空間。

而在“有人”想用“硬通貨(美元、或者歐元)”購買的印度的“印巴政策”、“印中政策”、或者印度有關“金磚國國”的相關政策中,應該包括有諸如:印度必須製造克什米爾軍事衝突;印度必須在中印邊境一帶軍事牽製中國的戰略資源;印度必須在對廣大南方國家至關重要的“南南合作”中保持“非積極態度”、甚至是“破壞性政策”的“明確要求”。


其二:假如印度事先原本就對恐怖襲擊“知情”,或者說在接到俄羅斯的情報之後,反而出於種種原因,“主動”或者“被迫”地去翻拍“美國借911悲情大肆漁利”老電影,那麽,印度政府的動機應該有如下幾種:

首先,印度政府需要大量的硬通貨(歐元或者美元)應付“經濟上的即時困難”;

其次,印度現政府想利用印度社會的“習慣思維(習慣歸罪於巴基斯坦)”,對有“原罪”的巴基斯坦全麵施加壓力,借機轉移國內日益激化的宗教、種族、區域矛盾;

再次,再過幾個月,就是印度大選的日子,印度現政府、***也有即便為了贏得選舉、也有必要對巴基斯坦進行軍事威脅,為選舉造勢的“動機”;


●中國絕對不能充許出現的情況

最後,恐怕也是最重要的,既:有意利用印度“特殊的戰略價值”,套用“美國打911悲情牌的牌理”,在後續發展中,視“歐美”對印度的支持程度、或以快速“接近”美國反恐聯盟(北約)為籌碼,盡可能迫使巴基斯坦及中國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做出讓步;或者以反恐為由、一邊對中國的巴基斯坦通道以不排除發動克什米爾戰爭來相威脅、並施加壓力,一邊還可以伺機選擇進軍阿富汗進行反恐,除了最終對伊核問題、中亞局勢發揮“印度影響力”、有利於印度發揮“大國作用”的動機之外,進軍阿富汗的印度,實際上也就相當於占據了從兩個方向擠壓巴基斯坦、特別是巴控克什米爾的戰略優勢,並獲取了通過操縱巴阿邊境的武裝組織、幹擾中國至巴基斯坦交通咽喉的能力。這與印度直接軍事打擊巴基斯坦一樣,都是中國絕對不能充許出現的情況。


●以“反恐、反毒”的名義就行、本著“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原則就行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繼“在聯合國框架內”決定向亞丁灣派出軍艦執行護航任務之後,北京方麵近來明確提及“不排除出兵阿富汗的可能性”。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與向亞丁灣派出軍艦執行護航任務不同的是,在中國是否出兵阿富汗的問題上,隻要戰略上需要,中國不必拘泥於“聯合國框架”,以“反恐、反毒”的名義就行、本著“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原則就行。


●最好以“反恐、反毒”的名義,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靠近克什米爾一線,建立一個軍事遮斷區


作為一個建議,一旦形勢危急,印度有軍事冒險的企圖心,我們建議中國應該與巴基斯坦合作,或者在“上合”的框架下,最好以“反恐、反毒”的名義,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靠近克什米爾一線,建立一個軍事遮斷區,一方麵為巴控克什米爾提供“針對阿富汗方向(北約)”的軍事遮斷,為巴基斯坦集中精力“打消印度軍事冒險企圖”提供軍事支持;另一方麵,在將該地區“形形色色、歸屬複雜”恐怖組織“趕進”阿富汗的同時、也要趕進“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趕進阿富汗的,就煩請駐在阿富汗的“某些人”自己“認領”,如果沒有人“認領”、且還繼續搞“恐怖活動”、就以該軍事遮斷區為前出基地,必要時,就堅決進入阿富汗境內進行軍事打擊,為阿富汗的“反恐、反毒”工作盡一份力。此外,也可以對比美軍的“最新做法”,依葫蘆畫瓢地與阿富汗中央政府、或者掌控實權的當地政府合作,建立一些“民兵組織”,並控製一些地區,作為軍事遮斷區的緩衝區。


●在這種可能性下,印度在軍事冒險之前,可要想清楚了!


至於有可能被“趕進”“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恐怖組織,特別是那個“認領”此次孟買恐怖襲擊的那個組織,如果果真是它做的事兒,那就煩請印度自己去解決。這樣一來,還少了道引渡手續。如果印度人在自己控製的範圍內仍然解決不了問題、報不了仇,那可就是印度自己的“軍事能力”問題了。坦率地講,通過印度平息孟買恐怖襲擊的整個過程,我們的感覺就是,幾十年了,印度的軍事能力恐怕也沒什麽太大的“長勁”!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這種可能性下,印度在軍事冒險之前,可要想清楚了!特別是那些“背景複雜”的“恐怖組織”、那可是進來容易出去難!日後在印度這塊宗教、種姓、政治、經濟矛盾日益激化的土地上,在歐美勢力的幹預下,最終會做出什麽事情出來,恐怕隻有天知道!


●可分步實現“上合章程”中所提及的、沿阿富汗周邊建立一條“反恐、反毒封鎖帶”的設想


值得強調的是,一旦形勢果真這樣演化,在阿富汗方向的做法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反恐、反毒案例”,提供給俄羅斯、甚至與阿富汗相鄰的伊朗的“參考”,從而分步實現“上合章程”中所提及的、沿阿富汗周邊建立一條“反恐、反毒封鎖帶”的設想。至於這條“反恐、反毒封鎖帶”是否會“切實影響”駐阿美軍、駐阿歐盟軍隊的行動與補給,那就不是我們所關心的了。而受到限製的駐阿北約軍隊,在關鍵時刻,是否有能力為印度的軍事冒險提供軍事行動上的支持,那是印度人應該想清楚的事情。

在這種可能性下,印度在決定軍事冒險之前,也要想清楚了!


●一旦......圍繞阿富汗的這個“反恐、反毒封鎖帶”就勢必成型



而一旦在阿富汗的軍事局麵扭轉,本就隻願意向美國提供有限軍事配合的歐盟,在“形勢比人強”的現實下,其心思恐怕更加活絡。如果能用保持“相對中立”、甚至以合作“反恐”、“反毒”來換取或路經巴基斯坦、或路經俄羅斯、甚至路經中國的後勤補給,那麽,圍繞阿富汗的這個“反恐、反毒封鎖帶”就勢必成型,中俄、上合也就可以將其作為全麵運作、或者試驗“上合”各項功能的戰略平台,一方麵,可以為將來吸收巴基斯坦、伊朗、甚至印度加入上合製造條件;另一方麵,也為“有心人”進一步瓦解美國賴以支撐其全球安全框架、支撐其美元的北約組織創造了條件。


●即便再增加在6萬,駐阿美軍也沒有超過前蘇聯在阿富汗投入的十萬規模


顯然,在駐阿多國部隊僅有美軍“願意打仗”的情況下,不論是已有的3萬,還是再增加3萬,即便再增加在3 萬,也沒有超過前蘇聯在阿富汗投入的十萬規模,在阿富汗這塊“飛地”,在“中俄”的作梗下,在歐盟的“不作為”(即便想作為也一樣)下,唯一願意打仗、卻又沒有後勤保障的美軍、其在阿富汗的前途比“十幾年前在家門口打仗的”前蘇聯軍隊“隻會差不會好”!

●想進一步削弱、甚至瓦解北約的“有心人”中,“未必沒有”歐盟!


值得強調的是,想進一步削弱、甚至瓦解美國賴以支撐其全球安全框架、支撐其美元之北約組織的“有心人”中,當然有“中俄”、但也“未必沒有”欲打倒美元本位製而後快的歐盟!最後,一旦清除了阿富汗這塊圍繞伊核問題的“最大戰略不確定”,不論是歐亞大陸橋,還是新版絲綢之路,更或者是歐亞經濟整合,由於“中、歐、俄、印、巴、伊”等國家,歐盟、上合,阿盟等組織,都能從合作中獲得巨大的利益,也就到了“談歐亞合作”的地步了。


●在這個可能性下,一心想拉歐盟在克什米爾搞事的美國人,也要想清楚後果


因此,在這個可能性下,一心想拉歐盟在克什米爾搞事的美國人,也要想清楚後果。要想清楚歐盟的“核心利益”是什麽?特別要想清楚歐盟為了其核心利益、在伊核問題上也好,在阿富汗問題、巴基斯坦問題上也罷,有“可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項有哪些?

我們認為,在“歐美經濟”一道算計印度、算計中俄的同時,“歐元”又何嚐不在算計“美元”。


●雖然小規模的軍事衝突有可能,南亞局勢短期內不可能破局


由於在南亞、中亞一線,北約、或者美國相對上合、或者中國的軍事能力並不占優,且方方麵麵的核心利益、勢力影響都是盤根錯節,在沒有十足把握之前,誰也不願意先動手,先動手者並將處於被動,而局勢一被動,自己的利益就很可能被一方、甚至幾方所出賣。

因此,在這個方向,方方麵麵都在“勾心鬥角”之中“小心翼翼”地行事,雖然小規模的軍事衝突有可能,但南亞局勢短期內不可能破局。

然而,值得重視的,一旦“歐美”等北方國家在金融危機的持續衝擊下、需要不顧一切地幹擾“南南合作”,這時候,作為金磚四國中的一員,南方經濟中的大國,印度的“特殊戰略價值”就凸現出來了:

對歐美而言,由於印度在經濟上過於依賴外資、在內政上又極不穩定,因此,為了“高效地”幹擾“南南合作”,盡一切努力拉攏“有著兩大致命傷”的印度,就成了它們的第一選擇。


而對於“中俄”而言,為了有效地推進南南合作,盡一切努力穩住印度也是非常關鍵的。這樣一來,印度的特殊價值就為印度“最終擠進伊核決策圈的大國夢想”、在“北約”與“上合”兩大組織間、在“南方”與“北方”之間,在“中歐俄美”四方之間“遊刃有餘”的“大國外交構想”打開了想像空間。


●值得中國高度警惕的一個局麵


為了促使印度盡快下定軍事冒險的決心,幫助北約在“維持阿富汗(也是中亞)現狀(對歐盟而言,這對穩住俄歐新關係至關重要)的基礎上、向中國方向的克什米爾地區伸出北約的南亞觸點,再在印度的配合下,以“有爭議的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為基地,將中國境內外的疆獨、藏獨勢力連成一片,稍加運營,也就可以將中國對南亞、中亞、中東的影響力徹底封堵在中國境內了。

在這個可能性中,手中有“俄歐新關係框架”的俄羅斯,也是有所獲取的。因為一旦如此,起碼在能源問題、及戰略空間問題上,失去了南亞的中國、就更得依賴俄羅斯。這是值得中國高度警惕的一個局麵。


●中國可用來“刺破”這一可能性的有利因素


但中國可以利用來“刺破”這一可能性的有利因素,是北約很難讓印度相信那個“有爭議的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將來一定不會用來對付宗教矛盾激烈的印度;而在俄歐新關係框架徹底成型、並在歐洲方向、特別是地中海方向全麵取代北約、俄羅斯實際承擔起歐洲安全的保護工作之前,歐盟也很難讓俄羅斯相信,一旦俄羅斯默認北約在南亞將中國成功地封堵在中國境內,對俄羅斯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阿富汗現狀(也就是中亞現狀)又能維持多久?特別是,作為必然的反擊,中國一定會將美軍拖入一場“蘇式阿富汗戰爭”,因此,在一場更大規模的阿富汗戰爭之前,美國也很難讓歐盟、特別是印度、包括俄羅斯相信,它有十足的決心實現既定目標。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正是因為大國、特別是核大國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一線的核心利益“紮堆”,盤根錯節,而這一線又靠近伊朗這個核心節點、且在中俄這兩大軍事強國的腳下,再加北約組織內部根本就不團結(不然,歐盟也不會“公開討論”將俄歐新關係框架與北約、歐盟並作三大支柱的可能性),因此,指望借歐盟之力、以北約做平台,利誘印度、在克什米爾進行軍事破局的華盛頓,從布托之死到今天為止,整整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卻仍然沒有得手。


●中國決策層有必要“冷靜觀察、沉著應對!”


基於上麵的討論,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仍然重複我們之前的那個觀點,在不排除“小衝突”的前提下,印度進行大規模軍事冒險的可能性並不大,也就是說,本來在金融危機中處於對峙狀態的“歐美經濟”,想在南亞尋找破局,以印度為突破口,讓“部分南方經濟”為其部分買單、從而暫時緩解歐美間的金融壓力的計劃、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在內的方方麵麵都在“小心翼翼、一步一回首”的情況下,實現的可能性仍然不高,但值得高度警惕。

在這裏,中國決策層有必要“冷靜觀察、沉著應對!”

不過,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所謂“冷靜觀察、沉著應對!”並非指隻能局限於南亞被動防守、更非隻能被動地“見招拆招”,由於北約(歐美)在南亞玩的這一出與“金融危機的後續發展”緊密相關,因此,北京啟動“人民幣結算試點”進程、擺開向國際金融市場注入“金融變量”的一著,就是瞄準北約軟肋、歐美戰略矛盾焦點而展開的“主動出擊”。


●用人民幣將“歐美關係”死死地“頂”在科索沃問題上,並戳穿美國的謊言


我們認為,可以肯定的是,隻要印度在諸多戰略顧慮中不敢進行大規模軍事冒險,那麽,在人民幣開始“主動出擊”、開始著手擠壓美元在東亞的貨幣市場之後,本有心在南亞針對中國、一道玩一局的歐美,恐怕又得回頭去關心事關歐盟穩定與否的科索沃問題,以及事關地中海計劃能否展開的中東和平問題了。

就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那樣,隻要印度不敢進行大規模軍事冒險,中國就能用人民幣將“歐美關係”死死地“頂”在科索沃問題上,並戳穿美國“大中東計劃可以為地中海計劃讓出空間”的謊言。


值得強調的是,直到今天為止,美國掛在歐盟嘴邊的那兩顆胡蘿卜、歐盟都沒有吃到肚子裏去:在北約的框架下、對歐盟穩定、統一至關重要的科索沃單方麵宣布獨立、隻不過是個“半成品”;在中東四方框架內,對地中海計劃不可或缺的中東和平進程更是無從兌現,隨著12月19日巴以停火協議的到期,加沙地帶的槍炮聲已經宣告歐盟又被“盟友”忽悠了一回!


●為了尋求破局、一度勇於製定政策的華盛頓,真到了關鍵時刻,仍然在想辦法回避“落實政策”。


顯然,盡管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一直在信誓旦旦地強調“將從伊拉克撤軍、將向阿富汗增兵”、擺出一副“決心用大中東計劃與歐盟交換其阿富汗配合、巴基斯坦配合”的樣子,但由於大中東計劃與地中海計劃的對決,本質上決定了“石油美元”與“石油歐元”的前途,因此,為了尋求破局、一度勇於製定政策的華盛頓,真到了關鍵時刻,仍然在想辦法回避“落實政策”。

根據我們的觀察,僅就中東和平進程而言,華盛頓回避“落實”的借口非常“合理”:因為布什還沒有下台,奧巴馬還沒有上台,所以歐盟還得耐心一點兒,再等一段時間。


非常清楚,如果“這段時間”南亞仍然沒有變化,恐怕上了台的奧巴馬、第一個反悔的就是“用大中東計劃與歐盟交換其阿富汗配合、巴基斯坦配合”。


●下一步,恐怕就是“放風”“考慮調整、甚至擇機公布人民幣匯率權重”的消息了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隨著北京啟動“人民幣結算試點”進程、並擺開了向國際金融市場注入“金融變量”的姿態,下一步,恐怕就是“放風”“考慮調整、甚至擇機公布人民幣匯率權重”的消息了。

顯然,一旦人民幣“匯率權重”比目前的“透明一點兒”,“那隻藍子”裏的東西是什麽,比例如何,調整的規律是什麽,等等,這些東西就會對國際金融市場形成巨大的“市場預期”,從而向歐美仍然對峙著的金融危機注入巨大的“市場變量”,也就是說,在歐美有心在南亞尋求破局、讓南方經濟為自己買單的同時,也得仔細著歐美間的這場仍然對峙著的金融危機,在關鍵時刻,既有可能被“堅挺”的人民幣“刺破”僵局、也有可能被“疲軟”的人民幣“泡軟”支撐、而失去平衡。


●隻要美國一天不放棄獨霸世界的既定戰略,那麽,打倒美元本位製就是人民幣的既定目標


我們再次強調,隻要美國一天不放棄獨霸世界的既定戰略,那麽,打倒美元本位製就是人民幣的既定目標,這對北京“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勢力”至關重要、包括歐盟、印度與日本。

但在支持歐元或者美元的現實選擇中,原則是“盡力維持歐元與美元爭霸的雄心”。但在具體做法上,要講究策略性,要做到“即便一時支持美元,也是為了促進歐元、日元更好地打跨美元”。


顯然,要做好這一點,我們相信,在日後的金融鬥爭中,當我們有一天看到人民幣大幅貶值時,我們不應該驚奇;當有一天看到人民幣大幅貶值,我們更不應該驚奇!同樣,當我們有一天看到中國政府繼續購買美國國債時,我們不應該驚奇,當有一天中國政府聲稱將拋售美國國債時,我們更不應該驚奇。


●海盜出沒的亞丁灣,實際上已經成為探測南亞局勢、特別是“中歐俄美”大國角力“風向”的風向標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再去觀察亞丁灣,也就不難明白,海盜出沒、各國軍艦雲集的亞丁灣,實際上已經成為探測南亞局勢、特別是“中歐俄美”大國角力“風向”的風向標

我們知道,亞丁灣既是一條繁忙的油路,更是一條繁忙的商路,事關歐盟、及許多南方經濟體(包括中東產油國、伊斯蘭國家)的經濟利益,東亞國家近60%輸往歐盟的貨物都自亞丁灣、進蘇伊士運河,經地中海,因此,在金融危機激化、歐美經濟都在爭奪南方經濟、特別是“東亞實物產品”的背景下,索馬裏原政府被美國支持的武裝力量所推翻在“先”、靠近美國第五艦隊的亞丁灣海盜突然猖獗在“後”,這絕不是什麽偶然。


●隨著中國戰艦今天的正式啟航,已經初步解答了“誰誰誰的軍艦開出國門,自己為自己護航”的問題

前麵說了,今後,圍繞“誰誰誰”在哪個區域進行海上護航;“誰誰誰”為“誰”護航;“誰誰誰”的軍艦開出國門,自己為自己護航,或加入哪一方進行護航;特別是、“誰誰誰”的軍艦會跑在一起、搞什麽“區域聯防”,等等,這些相關的“後續消息”,很可能為我們提供一幅“全球角力”之“全新麵目”的參考圖。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隨著中國戰艦今天的正式啟航,已經初步解答了“誰誰誰的軍艦開出國門,自己為自己護航”的問題,至於中國軍艦日後又“將加入哪一方進行護航”,特別是中國軍艦將來是與俄羅斯、甚至印度、或者歐盟、日本、以及中東、海灣國家的軍艦跑在一起、搞什麽“區域聯防”,在打倒美元本位製的旗幟下,求同存異,共同維護大家的“共同利益”,共同彌補“非美勢力”的海上不足,也不是不可能的。

值得強調的是,隻是到了那一天,我們相信,不願意讓自己近在咫尺的第五艦隊打擊亞丁灣海盜、意在向南方經濟、甚至部分“北方國家”強調自己海上軍事優勢、在維護海上商路安全問題上“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美國決策者,其在南亞精心布下的這道“旨在破局、但充滿了賭性”的“賭局”,已經在亞丁灣被徹底破局了。


另外,美國利用海盜在亞丁灣炫耀海上軍事優勢、對某些南方經濟、甚至北方國家施加壓力的做法、一旦南亞最終無法形成破局,反而會落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結果,不難想像,經此一役,不論是南亞的印度、還是依靠海上運輸的歐盟、更或者是有意充當歐亞交通要道的俄羅斯,甚至孤懸在歐亞大陸之外的日本、以及中東產油國,恐怕會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共鳴,那就是:共同建設一條橫慣歐亞、甚至歐亞非的“鐵路交通網”已經刻不容緩了。 不僅如此,中國決定建造航空母艦,也必將被大多數國家視作維護世界和平的努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