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星期五 08年09月05日
(2008-09-07 04:21:43)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星期五 08年09月05日
切尼﹕美國將確保格魯格亞成為北約會員國
【第比利斯消息】綜合媒體報道,美國總統切尼於4 日訪問格魯吉亞。他對格國總統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表示,美國將會為其國家重建經濟,使格國能於與俄衝突後得以複蘇。
格魯格吉危機後,切尼是訪問格國的美國最高級官員。他強調中亞國家可以算是華盛頓的盟友。
“我們協助治愈你們國家的損傷,重建經濟,確保格國民 主、獨立,於未來能與西方融合”切尼與薩卡什維利會麵後發表的講話表示。
切尼說﹕“格國人民有勇氣,美國人有這位堅實可信的朋友。”
切尼訪問提比利斯後於3 日發表講話指美國願意提供 10 億美元予格魯吉亞於人道主義援助,重建格國。“美國會為格國重建及恢複格國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切尼說。
賴斯於華盛頓重申,美國現時提供的援助隻建於經濟重建,暫時仍未是時候考慮軍事援助問題。
薩卡什維利表示,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挑戰,而我們願意一一的解決,現時我們的政府比以前更加強壯及更有氣魄。
切尼更表示,美國會最終使格國成為北約的會員國之人,“格國將會成為我們的盟友” 切尼說。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歐美”“是否製裁”俄羅斯的問題上,表麵上瞄的是格魯吉亞問題,但實際上卻盯的是整個中亞、南亞。
在之前的點評中,準確地講,自格魯吉亞戰爭爆發起,我們就反複強調:隻要俄羅斯能得到中國的強有力支持,那麽,美國從歐盟那裏獲得的支持就會“非常有限”。
●俄羅斯從“上合(其實就是中國)”得到的“強有力支持”是整個局勢發展的關鍵
事實已經證明、且將繼續證明,俄羅斯從“上合(其實就是中國)”組織得到的強有力支持不僅是整個局勢發展的關鍵,且中國國家主席借此次上合峰會之機,進一步強調“上合要強化區域內經濟合作(意思是要求俄羅斯進一步放鬆對中國加強與中亞五國經濟合作的戒心、與中國一道從經濟層麵徹底夯實“中亞五國”)”,其時機不僅抓得非常準、還“間接”地揭示了整個事件的核心。
●任何旨在孤立俄羅斯、實際上是威脅中亞五國經濟、最後實現瓦解“上合”的“戰略企圖”,都是不會得逞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份強調”的另一層意思也非常清楚,那就是:在“備戰”之餘,不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不僅不會中止既定的“經濟合作”,還會強化彼此的“經濟合作”,因此,任何旨在孤立俄羅斯、實際上是威脅中亞五國經濟、最後實現瓦解“上合”的“戰略企圖”,都是不會得逞的。這一點,對穩定上合成員國、及上合組織周邊國家的“軍心”至關重要。
●初步穩定“中亞五國”的軍心之後,中國所期望的“相應戰略利益”也就浮出了水麵
在搞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才會明白,任何以格魯吉亞問題為由製裁俄羅斯的企圖,都將直接關乎到中亞經濟形勢的穩定、關乎“上合”軍心的穩定、關乎到上合周邊(中亞、西亞、南亞國家)的穩定,從而關乎到中國的切身利益;我們才會明白,中國對俄羅斯的“強有力支持”(盡管說得非常含蓄、做得非常低調),也是出於自己戰略利益的長遠考慮。
顯然,在通過“上合”這個戰略平台向俄羅斯提供了明顯的“格魯吉亞支持”、且初步穩定“上合”的軍心之後,中國所期望的“相應戰略利益”也就浮出了水麵。
我們知道,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援引了這麽兩則重要新聞、並配發了相應的點評。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不妨對這些個新聞做個簡單的回顧。
第一,8月29日,中石油集團公司總經理蔣潔敏與土庫曼斯坦內閣成員、主管油氣的副總理塔格耶夫簽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土庫曼斯坦國家天然氣康采恩關於擴大天然氣合作的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中土兩國石油企業將在已有天然氣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合作開發力度,擴大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規模。
第二,俄羅斯總理普京8月31日簽署政府文件,要求加快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建設進度。
●俄羅斯決心將美國從歐盟那裏獲得的、原本就“非常有限”的支持要進一步加以“擠壓”
就如我們當時所指出的,這份旨在“擴大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規模”的協議之所以在上合元首峰會後得以“迅速簽署”,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在格魯吉亞問題上、以“上合”這個戰略平台,對俄羅斯提供了“堅定支持”,從而令“中亞五國”對區域內的政治、經濟安全有了“底”。
而普京之所以要選擇這個時間點,以“政府文件”的方式、去“要求加快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建設進度”,其著眼點更是在於:在獲得中國強有力支持的前提下,俄羅斯決心將美國從歐盟那裏獲得的、原本就“非常有限”的支持、還要進一步加以“擠壓”。
●在這種“現實的壓力”之下,歐盟又怎麽可能在製裁俄羅斯的問題上形成決議?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土庫曼決定“擴大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規模”,還是俄羅斯決定“加快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建設進度”,其本質都是在“向東看”,既擺出這樣一個姿態:一旦形勢有變,既“以”對中國方向能源輸出份額的“增加”,去“彌補”對歐洲方向能源輸出份額的“減少”。
作為歐盟的核心國家,法國、德國對華盛頓挑起格魯吉亞戰爭、搞亂東歐、以東歐的穩定為籌碼,以“北約與華約的冷戰”為標準,“逼迫”歐洲向北約“簡單回歸”、站在“上合”對立麵的手腕本就“另有想法”,在這種“現實的壓力”之下,歐盟又怎麽可能在製裁俄羅斯的問題上形成決議?
●來自俄羅斯的“這種現實壓力”未必不是“法德”、或者“老歐洲”所樂見的
值得強調的是,來自俄羅斯的“這種現實壓力”未必不是“法德”、或者“老歐洲”所樂見的,顯然,“這種現實壓力”有助於歐盟內部、包括波蘭等“新歐洲”在格魯吉亞問題上與美國保持一定距離。
●為了確保“普京路線”不受到根本性幹擾,俄羅斯還策略性地做了兩件事情
至於如何讓波蘭等“新歐洲”也與美國的格魯吉亞政策保持一定距離,根據我們的觀察,俄羅斯與“老歐洲”都在使勁。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為了確保“普京路線”不受到根本性幹擾,俄羅斯還策略性地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9月3日,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表示“波蘭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能夠訪問波蘭感到高興”。我們注意到,根據這位波蘭外長的說法,“拉夫羅夫訪波一事已經得到確認,他將同拉夫羅夫就雙邊關係、經濟、以及反導基地問題舉行會談”。
第二,9月4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主席維克托·紮瓦爾津上將4日表示:“俄羅斯可能將在波蘭附近部署新式精確武器”。
●波蘭總理圖斯克在另一個場合強調了兩個重要觀點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就在俄羅斯外長“願意訪問波蘭”的同時,波蘭總理圖斯克在另一個場合強調了兩個重要觀點:
其一,波蘭不希望成為歐盟國家中同俄羅斯關係最差的一個;
其二,波蘭希望自己能夠在歐盟中成為“有影響力的一員”,但在對俄問題上波不會將自己置於孤立的位置。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第一”與“第二”是典型的“胡蘿卜與大棒”式“組合拳”,鑒於美國眼睜睜地看著格魯吉亞這個“戰略支點”被俄羅斯武力肢解而隻敢玩玩“嘴把式”的“外強中幹”,處於俄羅斯軍事威脅下、還因想成為歐盟內有影響力國家向與西歐唱反調、且內部也有民族分裂問題、又極大受益於“俄歐能源通道”的波蘭,在用“反導協議”從美國人那裏淘換到了足夠的“經濟利益”之後,又趕快道出所謂的“其一”與“其二”也就不奇怪了。
●俄羅斯打出的這套“組合拳”、相當程度上是在附合“老歐洲”的意見
但必須指出的是,俄羅斯打出的這套“組合拳”、相當程度上是在附合“老歐洲”的意見,既是在給“老歐洲”麵子,也是在極力維持“俄歐新關係進程”,在盡最大努力確保“普京路線”的“全麵升華”不因突發的格魯吉亞戰爭而受到根本性幹擾。
因此,不論是“波蘭不希望成為歐盟國家中同俄羅斯關係最差的一個”也好,還是“在對俄問題上波蘭不會將自己置於孤立的位置”也罷,所有這些立場都是同時道與“老歐洲”、俄羅斯與美國人聽的。
●歐盟眼下的緊要事情、就是防止自己被美國誤導從而落入冷戰的泥潭
我們知道,華盛頓挑起格魯吉亞戰爭的戰略意圖有二:
第一,是中斷“俄歐新關係進程”。其意圖在於:一方麵繼續維持石油美元體製,“繼續桎梏”俄羅斯以能源為主的經濟;一方麵伺機攪殺沒有“俄歐新關係”做支撐的“地中海計劃”;
第二,是製造東歐不穩定。其意圖在於:一方麵想用戰爭重新喚起東歐、及整個歐洲對俄羅斯的恐懼感,從而迫使歐洲“簡單回歸”北約、徹底孤立俄羅斯,並令北約站在上合的對立麵,實現為冷戰招魂的目的,將歐盟死死地約束在“北約”的框架中,再借助北約這個戰略平台、以阿富汗、巴基斯坦為戰略支點,全麵切斷中國與中東、中亞的戰略聯係,先從能源的層麵掐住北京的咽喉、以製造中國的經濟混亂、直至社會動亂,繼而為全麵控製中國經濟、特別是金融體係做戰略準備;另一方麵則是為進一步瓦解失去“中俄協調”的歐盟、並最終埋葬歐元做戰略準備;
既然美國的這套小玩意兒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不論是從何種角度去看,“北約”這隻“舊籃框”已不可能容不下兩個全球最為龐大,且高度競爭的經濟體,因此,歐盟眼下的緊要事情、就是防止自己落入冷戰的泥潭,從而在美國的戰略誤導下、走上與俄羅斯,甚至整個“上合”軍事對抗的第一線,最終被美國綁定、並融解在北約這隻“舊籃框”裏。
●要想從根本上破解美國這套“小玩意兒”,其著眼點就是要穩定東歐
顯然,要想從根本上破解美國這套“小玩意兒”,並順手將美國影響逐漸擠出東歐,其著眼點就是要穩定東歐,核心是要從東歐著手,從現有的“俄歐能源通道”上的波蘭、烏克蘭著手。
●拿足了好處的波蘭已經在“順勢”回撤了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不難想像:在俄羅斯(也包括西歐)同時放出“胡蘿卜與大棒”之後,波蘭的最新態度預示著美國又麵臨著一種尷尬:剛用大把美元向波蘭“購買了”反導協議,從而將“俄波關係”刺激成“劍拔弩張”還沒幾天,麵對西歐的強烈批評、再加上必須集中精力“升華”普京路線、推進“俄歐新關係”的俄羅斯對波蘭策略性地放軟了身段,拿足了好處的波蘭已經在“順勢”回撤了。
●美國在東歐的影響力,對全球的影響力,都將以格魯吉亞戰爭為轉折點“加速下墜”
值得強調的是,所謂的“好處”不僅包括美國的經援、軍援,更重要的是包括西歐、俄羅斯對“波蘭聲音”的更加重視。所謂的“勢”,指的是美國在東歐的影響力,對全球的影響力,都將以格魯吉亞戰爭為轉折點“加速下墜”。
●波蘭的回撤也是一種“順勢而為”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我們評估不錯的話,那麽,圍繞著伊核問題,一旦格魯吉亞問題被“俄歐”、甚至“中俄歐”聯手,與科索沃、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問題一起“打包”解決之後,在“俄歐新關係”進程中,波蘭、烏克蘭能源通道,很可能與“北流”、“南流”一道,成為鉚接“俄歐新關係”的第三根紐帶而繼續強化,
因此,在我們看來,波蘭的回撤也是一種“順勢而為”。
顯然,促使波蘭“順勢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烏克蘭方向的消息。
烏克蘭政治危機升級 稱美國軍艦黑海存在不合法
【基輔消息】綜合媒體報道,由格魯吉亞戰爭引發的烏克蘭政治危機再度升級。據報道,一位親俄羅斯的議員提出議案,要求外交部長奧格雷茲科“下課”,理由是美國軍艦在黑海的存在是“不合法”的。據悉,該決議草案已提交烏克蘭議會。
同時,議會的發言人表示,他已獲知總統尤先科的政黨將從執政聯盟中退出。而烏克蘭政局的這些戲劇性變化僅僅發生在切尼訪問基輔前的幾個小時內。
起草該決議的瓦什利·基西列夫說,奧格雷茲科應被免職,因為美國軍艦“達拉斯”號未經烏外交部允許進駐塞瓦斯托波爾港是“不合法”的,奧格雷茲科應該向美方抗議。
基西列夫是親俄的“地區黨”成員。另有消息稱,季莫申科已和“地區黨”領導人達成一致,決定組成政治聯盟,進一步削弱總統的權限。
該消息稱,季莫申科將繼續擔任總理一職,而“地區黨”領導人亞努科維奇將擔任議會發言人一職。專家稱,由於低支持率和權力受限,尤先科將很難阻撓季莫申科和亞努科維奇的這一聯盟。另有報道稱,總統可以通過宣布克裏米亞進入緊急狀態來阻止這一當選。
3日,烏克蘭總統尤先科稱,他成為一場“政變”企圖的受害者。他指責議會企圖建立“總理專政”,威脅解散議會。總理季莫申科反駁說,尤先科借機打壓她,以防她贏得下屆總統選舉。這是兩人交惡以來最大規模爭鬥。
【時事點評】我們知道,烏克蘭的戰略地位對於俄羅斯的安全是生死攸關的。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多次強調,在處理“俄歐、俄美關係”的問題上,俄羅斯的真正紅線是“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為達成目的,格魯吉亞是一張俄羅斯不僅可以打出,甚至不惜打爛的牌。至於如何打、打到哪個層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烏克蘭政府、及社會階層確信“加入北約的代價是烏克蘭不可承受的”就行;讓歐盟確信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後果是自己不能承受的就行;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上述新聞中描述的場景,正是烏克蘭主要政治力量確信“加入北約的代價是烏克蘭不可承受的”的必然結果。
●格魯吉亞一役、俄羅斯已經達到了主要目的
眾所周知,烏克蘭的政壇是尤先科、季莫申科、亞努科維齊三分天下,親俄的亞努科維齊支持者雖然眾多,但是,因受製於尤、季聯盟,始終無法取得政權。
值得強調的是,在格魯吉亞戰爭之前,尤先科、季莫申科之間雖然你爭我奪,但在反對親俄的亞努科維齊的層麵上,卻始終保持著高度一致。
然而,所有這一切都因俄羅斯在格魯吉亞上演“溫酒斬華雄”後迅速改變了,結果就是尤、季在關於加入北約的問題上的分歧迅速激化。
顯然,總體而言,經格魯吉亞一役,俄羅斯已經達到了上述目的。其標誌有三個:
●切尼的這趟遠行,與其說是為格、烏“打氣之旅”、還不如說是“阿-格能源通道建設”的“挽救之旅”來得準確
第一,就是烏克蘭內部已經產生了混亂,不僅僅是在是否加入北約的問題上;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尤先科、季莫申科執政聯盟已經分裂;尤先科陣營指責季莫申科開始親近俄羅斯是“出賣烏克蘭國家利益”的行為,並聲稱亞努科維齊、季莫申科控製下的議會已開始一場政變,最終結果就是:烏克蘭議會已經傳出了“美國軍艦出現在黑海是非法”的聲音。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副總統切尼對烏克蘭為期2天的正式訪問、竟然還好意思提什麽“對烏克蘭加入北約表示聲援”!
第二,波蘭已開始“順勢回撤”,並公開、明確表示出“在對俄問題上波不會將自己置於孤立的位置”。
我們知道,在訪問烏克蘭之前,切尼順次訪問了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除了在格魯吉亞說了兩句空話、許諾10億美元的援助,並被薩卡什維利“高度評價”之外,他在阿塞拜疆可是碰了一鼻子的灰。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切尼的這趟遠行,與其說是為格魯吉亞、烏克蘭“打氣之旅”、還不如說是“阿-格能源通道建設”的“挽救之旅”來得準確。
●切尼此行的主要內容
由於俄羅斯在格魯吉亞戰爭中打得“狠”,並一度占據哥裏這個交通要點,並拿下了格魯吉亞幾個海港,充分強調了俄羅斯可以隨時掐斷“巴傑管線”的能力與意誌,因此,讓“巴傑管線”的上遊--阿塞拜疆“相信”美國有能力維持“巴傑管線”的安全,繼續將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通道、或者阿塞拜疆-格魯吉亞-黑海-烏克蘭-波蘭作為能源的主要出口通道加以擴建,就是切尼此行的主要內容。
●在當前的國際大背景下,阿塞拜疆對這位美國實權人物的“怠慢”是顯而易見
然而,最新消息顯示,盡管切尼在阿塞拜疆極力主張繼續擴建“繞開俄羅斯的能源通道”,但是,切尼的巴庫之行是以失敗告終的。事實上,這種失敗在迎接切尼的儀式上就能體現出來,我們注意到,盡管切尼是首次到巴庫訪問,但是,在當前的國際大背景下,已經拒絕隨格魯吉亞一道退出獨聯體的阿塞拜疆,對這位美國實權人物的“怠慢”是顯而易見:前往機場迎接的不僅不是阿塞拜疆總統,甚至不是總理,而是阿塞拜疆第一副總理和外交部長。
●阿-格之間的“能源通道建設”成了格魯吉亞戰爭的諸多犧牲品中的一個
因此,當最終傳出“阿塞拜疆不支持納布科天然氣管道繞過俄羅斯改道鋪設的主意”之後,媒體普遍不感到意外。這樣一來,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之間的“能源通道建設”,因為“美國(或者北約)不能保證安全問題”,也就成了格魯吉亞戰爭的諸多犧牲品中的一個。
●迫使薩卡什維利下台,可能成為“俄歐”共同推動“俄歐新關係”共同擠壓美國的一個著力點
對於另一個犧牲品-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其命運基本上已被初步敲定。
我們注意到,俄羅斯政府已放風“要以種族滅絕罪、控訴、並全球通緝薩卡什維利”,參考前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的“一生”,我們已經不難想像,迫使對美一邊倒的薩卡什維利下台,將格魯吉亞改造成一個在“俄美歐”間相對保持平衡的政府,很可能成為“俄歐雙方”共同推動“俄歐新關係”、共同擠壓美國在東歐影響力的一個著力點。
●不排除“美俄”之間可能出現更加激烈的對抗
東方評論員認為,由於美國人不會輕易地交出格魯吉亞,更不會輕易地退出東歐,因此,在格魯吉亞這塊地方,在薩卡什維利下台之前,不排除還會出現極端事件,如果期間烏克蘭的尤先科政府也敢摻合,不排除“美俄”之間可能出現更加激烈的對抗。
●這種激烈對抗很有可能投射在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中
值得強調的是,這種激烈對抗不一定就在格魯吉亞、或者烏克蘭展開,很有可能投射在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中。其具體表象有可能是反美武裝的武裝水平空前提高,提高到足以讓美國輸掉局部戰爭的可能;也可能體現在敘利亞、特別是伊朗的國防力量的重大提升上,提升到足以廢掉以色列這根“中東鋼釘”的水平;還可能通過提高哈馬斯、真主黨威脅以色列“活力”的層麵體現出來,將哈馬斯、真主黨的武裝力量提升到足以對“以色列低成本配合美國的行動能力”進行“相對滅活”的水平。
在我們看來,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中國仍然要繼續扮演好“戰略策應者”的角色,並在關鍵時刻對俄羅斯提供實質性的支持。就象在俄羅斯率先對石油美元體製發起衝擊後,中國“同意加大非美元結算範圍”那樣,就象在格魯吉亞問題,中國通過“上合”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表示“充分理解”、堅決反對任何旨在孤立、製裁俄羅斯的行為、並將美國執意部署反導計劃貼上“破壞世界戰略平衡”的標簽、而堅決反對一樣;
●在巴基斯坦政局仍然不穩的情況下,在阿富汗、中國應該準備再次扮演“曾經扮演的角色”
特別是,在巴基斯坦政局仍然不穩的情況下,在阿富汗、中國應該準備再次扮演“曾經扮演的角色”:在上世紀的阿富汗戰爭中,曾經與美國一起,以軍事援助“反蘇武裝”為主要手段,將蘇聯10萬大軍釘在阿富汗,最終將蘇聯、以至整個華約徹底拖跨的中國,如果有必要,當然可以再幹一次,隻是這次可能被拖跨的是美國人。
另外,我們再次強調,如果巴基斯坦形勢有必要,中國軍事力量應果斷進入巴基斯坦、阿富汗北部邊境一線打擊“東突”恐怖勢力,甚至有必要進入阿富汗境內。目標之一在於在靠近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建立一條獨特的隔絕帶,為幾個月內極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克什米爾地區提供遮斷,並確保中巴之間的交通暢通。目標之二在於為“因內部不穩承擔了極大的‘克什米爾壓力’的巴基斯坦政府”減壓。
●這些證據都可以成為“上合”、或者中國前出反恐的根據
值得注意的,巴基斯坦政府高官4日聲稱,綁架了兩名中國工程師的“巴基斯坦塔利班”組織並不直屬“塔利班”或者“基地”組織,但它們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合作關係,可以視為“基地”組織的“外延”。
更加重要的是,這位官員稱:有證據表明,有外國武裝分子在巴境內活動:“我們已經發現了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武裝分子,還有‘東突’分子在部族地區活動的跡象。”
顯然,這些證據都可以成為“上合”、或者中國前出反恐的根據。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些“新情況”,恐怕也是印度總理願意在10月份再次訪華的原因之一。印度也明白,在巴基斯坦內部不穩的情況下,特別是在美國極盡挑事之能事的情況下,克什米爾方向極容易出現軍事意外,由於巴基斯坦是個核國家,因此,在防止印巴軍事衝突的層麵上,印度與中國、或者上合有著共同的利益。
●突然而來的“願意承認”,恐怕“過於功利”了
與“上合”相反,由於“北約”在格魯吉亞戰爭中表現得“並不團結”,或許是擔心形成這種“中俄”“在軍事上間接抗美”的局麵,美軍占領下的伊拉克政府日前終於“願意承認中國與薩達姆政權簽定的30億美元石油合同”了,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種突然而來的“願意承認”,恐怕“過於功利”了。
顯然,經曆了“春秋戰國”的中國,在形勢需要的情況下,怎麽可能為了這一紙“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兌現的30億合同”、去“反對”俄羅斯提升伊拉克反美武裝的能力呢?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與馬英九最近放出“兩岸關係是一種並非國與國之間的特殊關係”是同出一轍。北京不必理它。如果美國人果真有城意,就先讓馬英九立刻開放“兩岸全麵三通”,除此這外,做什麽姿態都沒有意義。
●土-哈-中天然氣管道與“南流”,反都成了裏海國家(包括阿塞拜疆)最為安全的出口通道
因此,不論是中東、還是東歐,大國之間的較量將會日趨激烈,美國人的前景卻不容樂觀。
在這種大背景下,不論是流向中國的土-哈-中天然氣管道,還是從裏海、經俄羅斯流向南歐的“南流”,由於“上合(或者中俄)”在格魯吉亞戰爭中高度一致,所以也就能提供安全保證。總之,一個有意思的事實就是,經格魯吉亞戰爭這麽一打,上述管道反都打成了裏海國家(包括阿塞拜疆)最為安全的出口通道,由美國投資、並為美國提供保護的巴傑管線,卻打成了最不安全的一條管線。對華盛頓決策層而言,或者對美國的追隨者而言,這種結果怎麽看都是一個尷尬!
●在“格魯吉亞戰爭”中所獲不多、損失卻不小的華盛頓,目睹形勢的不利,似乎正在啟動另一套方案
而在伊核問題的戰略掩護下,一心一意在借“地中海計劃”擴展勢力、並伺機從政治上統一歐洲的歐盟,為了獲得安全、穩定的能源供應,並促進科索沃局勢的穩定,也勢必對“北流”、特別是可以融合巴爾幹經濟的“南流”更加重視,並繼續與美國的東歐政策、阿富汗、巴基斯坦政策保持一定的距離。
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由於從歐盟處獲得的支持“極其有限”,在“格魯吉亞戰爭”中所獲不多、損失卻不小的華盛頓,目睹形勢的不利,似乎正在啟動另一套方案。
從賴斯在切尼訪問阿塞拜疆失敗的同時,也對利比亞展開“曆史性訪問”的情況來看,華盛頓對歐盟在格魯吉亞問題上的“有限支持”極其不滿,基於利比亞對“地中海計劃”的極其重要性,基於“中俄美”通過各自的渠道、都對利比亞有著重要影響力的事實,基於利比亞對“地中海計劃”的最終態度取決於“中俄美”中“大多數”意見的結論,我們不難看出,目睹自己搭起格魯吉亞這個“舞台”、卻落得個讓“俄歐”唱戲的結果,美國人轉身要拿“地中海計劃”說事了。
有意思的是,我們在翻看美國媒體時,一篇文章的標題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標題為“賴斯對利比亞的訪問掀開了美利外交的新篇章”,在這裏,我們不妨套用一下,將其改為“賴斯對利比亞的訪問、掀開了歐美外交的新篇章”。
●歐盟對賴斯刻意“掀開了美利外交新篇章”的一種快速回應吧!
至於這份“新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麽,有消息說,自法國總統薩科齊與俄羅斯總統煲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粥”之後,雙方又有了新想法,該想法的核心就是:在打造“俄歐新關係”的同時,也要改造“歐美老關係”--將歐美關係按真實的國際力量對比進行實質性調整。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果真是這樣,那麽,由於眼下歐美既是戰略盟友,又是北約中的“重要一半”,這種“按真實的國際力量對比進行實質性調整”的意思,也就不言自明了。這大概是歐盟對賴斯刻意“掀開了美利外交新篇章”的一種“快速回應”吧!
在這種背景下,再去聽切尼口口聲聲地強調”支持格魯吉亞、烏克蘭加入北約”,就完全成了一種毫無根據、自說自話的“悲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