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事解讀 2008年8月22日

(2008-08-24 04:25:29) 下一個

東方時事解讀 2008年8月22日
俄暫停與北約軍事合作 已通過軍事渠道通知北約


【莫斯科8月22日消息】俄羅斯駐北約代表羅戈津二十一日表示,在俄羅斯領導人就與北約未來合作問題做出特別決定前,俄國防部將暫時中止與北約軍事合作。
北約組織發言人羅梅羅當天證實說,俄羅斯已通過軍事渠道正式通知北約,暫時凍結與北約成員國的軍事合作行動。
美國國務院當天對俄方暫時中止與北約軍事合作的決定表示遺憾。
俄新社援引羅戈津的話說,俄羅斯與北約的合作是個綜合性問題,“俄國防部的決定具有暫時性,直至俄羅斯政治領導人作出特別決定。”他同時表示,暫停的軍事合作包括軍事代表團的訪問和聯合軍事演習。
據悉,俄駐北約代表羅戈津已接到國內指令,於二十二日飛回莫斯科與俄羅斯領導人會商。
本月十九日,北約成員國就格魯吉亞局勢舉行緊急外長會議,敦促俄羅斯立即從南奧塞梯衝突地區撤軍。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北約無意中斷與俄羅斯的一切聯係,但雙方未來關係能否正常發展,首先取決於俄方在處理俄格軍事衝突時采取何種具體措施。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隨即在莫斯科回應說,俄羅斯將針對北約在格魯吉亞問題上的立場作出相應結論,俄羅斯與北約的未來關係將會發生變化。
俄羅斯媒體二十日援引俄軍方消息人士的話說,俄美兩國原定於八月底在遠東地區舉行的空中反恐演習已被取消。俄羅斯與北約原計劃今年年底前舉行十多次聯合軍事行動,包括軍事演習,消息人士稱,“這些行動極有可能被取消”。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兩段文字:

第一,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北約無意中斷與俄羅斯的一切聯係,但雙方未來關係能否正常發展,首先取決於俄方在處理俄格軍事衝突時采取何種具體措施。
第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隨即在莫斯科回應說,俄羅斯將針對北約在格魯吉亞問題上的立場作出相應結論,俄羅斯與北約的未來關係將會發生變化。

●夏侯雅伯與拉夫羅夫所說的“北約”其實都是在特指歐盟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所說的“北約”其實可以理解為“歐盟”,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所說的“北約”,其實也是在特指歐盟.


●雙方(俄羅斯與歐盟)”在彼此“威脅”:將根據對方在格魯吉亞問題上的立場、對“雙方關係”做最後定性

因此,上麵兩段文字實際上講的都是一個意思,那就是:“雙方(俄羅斯與歐盟)”在彼此“威脅”,都在揚言將根據對方在格魯吉亞問題上的立場、對“雙方關係”做最後的定性。

事實上,就在歐盟與俄羅斯“彼此威脅”的同時,另一個地方,也就是阿富汗、巴基斯坦方向,也在上演著類似的事情。


在繼續這個討論之前,我們先來閱讀一則消息。





英國首相布朗表示將堅定支持阿富汗重建和反恐鬥爭

【喀布爾8月22日消息】英國首相布朗21日在喀布爾表示,英國將堅定支持阿富汗的重建及其為打擊恐怖主義所做的努力。
當天突然訪問阿富汗的布朗在同阿總統卡爾紮伊聯合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阿富汗安全局勢對世界具有重要影響,英國將“毫不懈怠地”通過加強對阿富汗國民軍和警察部隊培訓等手段繼續堅定支持阿富汗重建和反恐鬥爭。
布朗在記者招待會上還宣布,英國將提供1700萬美元,用於在阿富汗南部塔利班活動頻繁的赫爾曼德省建立電台,以削弱塔利班在當地的影響力。此外,英國還將提供1.2億美元援助,用於推動阿富汗教育事業的發展。
目前有7500餘名英軍士兵駐紮在赫爾曼德省執行維和與協助阿重建任務。布朗當天早些時候專程趕往赫爾曼德省慰問了那裏的英軍士兵。



【時事點評】我們知道,昨天“突然訪問”阿富汗的布朗,因準備參加奧運的閉幕式、今天已經到了北京。

●布朗給北京帶來了北約的“手信”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布朗的這句“英國將毫不懈怠地通過加強對阿富汗國民軍和警察部隊培訓等手段繼續堅定支持阿富汗重建和反恐鬥爭”,其實是北約帶給北京的“手信”。

●“法英”首腦之所以魚慣而入阿富汗,為的都是一件事

在此之前,法國總統薩科齊也“突然訪問”了阿富汗,表麵上看,薩科齊的“突訪”與布朗有所不同,為的是處理法軍被襲的後事,但實際上看,“法英”首腦之所以魚慣而入阿富汗,為的都是一件事--向“方方麵麵”強調“繼續在北約的框架內支持阿富汗重建和反恐鬥爭”。


●華盛頓在俄戰略腹地“搞事”、並在中國身邊“玩火”

我們也知道,華盛頓除了在北京奧運開幕的當天就鼓動格魯吉亞挑起格魯吉亞戰爭、在俄羅斯的戰略腹地“搞事”、企圖將整個東歐攪成一團亂麻之外,還精心選擇在奧運會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又在中國的身邊“玩火”:慫恿巴基斯坦執政聯盟將穆沙拉夫趕下了台。

就如我們當時所指出的,這是一套“組合拳”,其“拳理”如下:

●“爆發”格魯吉亞戰爭的雙重戰略目的

第一步,挑起格魯吉亞戰爭,逼迫正忙於將“普京路線”全麵升華的俄羅斯不得不大打出手,以激起歐洲、特別是波蘭、烏克蘭等東歐國家對俄羅斯的恐懼心理,將已經啟動的“俄歐新關係”進程,從能源、經濟、文化合作的新方向一把推回到“軍事對抗、意識對峙”的冷戰老路上去,從而一把實現“在打擊率先衝擊美國金融霸權的俄羅斯同時,再趁機為冷戰還魂”之戰略目的。

顯然,在格魯吉亞問題上,由於俄羅斯取得軍事上的勝利毫無懸念可言,因此,站在華盛頓的角度看問題:在“犧牲”格魯吉亞的“戰略動作”中,隻要俄羅斯的格魯吉亞政策能達成上述雙重戰略目的,即便是達成其中的一個,那也算是成功!


●“放倒”穆沙拉夫的戰略目的

第二步,用所謂的“民主政治”,挑起、並激化巴各政治派別與穆沙拉夫、及支持穆沙拉夫政治派別間的“勢不兩立”,再啟動所謂的“穆沙拉夫辭職進程”,以迫使與巴各政治派別關係良好,向來不幹涉巴基斯坦內政、但“非常看重”巴基斯坦局勢穩定的北京、去“不斷加大”斡旋力度,直至激起巴基斯坦部分政治派別、部分社會階層對北京的不滿與敵視。

顯然,在巴基斯坦問題上,盡管也非常需要巴基斯坦通道的穩定,但站在華盛頓的角度看問題:在“犧牲”巴基斯坦通道穩定的“戰略動作”中,隻要中國與巴基斯坦的戰略互信被“有效削弱”,或者有效阻止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國能源通道的進程,從而摘去“印巴”係在這條能源管道上的“共同利益”,再利用我們一直非常擔心的克什米爾問題,徹底破壞印巴之間的和平基礎,繼而有效幹擾中國至伊朗之間的戰略聯係,那也算是成功。

通過對其“拳理”的剖析,結合我們之前的一些結論,對美國施展的這一套“組合拳”,我們想繼續強調幾點:


●在美國霸權的眼裏,“普京路線”意圖“全麵升華”的動作極具攻擊性


其一,我們一再強調,在美國霸權的眼裏,“普京路線”意圖“全麵升華”的動作、雖然主要集中在能源及金融層麵,但是極具攻擊性:一方麵想擺脫“石油美元體製”對俄羅斯經濟的桎梏,放任之勢必動搖美國全球霸權的經濟基礎;一方麵,也想用能源這隻杠杆、撬動“俄歐新關係”、擴大北約內部的歐美矛盾,如不阻止,發展下去勢必抽空美國全球霸權的安全架構,這是絕不能容忍的。

因此,從根本上講,美國犧牲格魯吉亞,挑起格魯吉亞戰爭,與其說是“主動”的,倒不如說是被逼無奈而“劍走偏鋒”,就如我們之前所說的,其後果必然是歐盟的角色“吃重”,由於“歐盟政治統一進程”的另一版本---“地中海計劃”也已經啟動,在美國挑起“格魯吉亞爆發戰爭”及“巴基斯坦局勢穩定問題”、給“俄、歐、中”的戰略協調製造麻煩、並企圖伺機翻盤的同時,也將自己的戰略軟肋“送”到了對手的重拳之下。這就是中東方向。有關這一點的討論紀要,我們稍後再做編輯。


●再談普京路線“全麵升華”路線圖


事實上,普京路線“全麵升華”的路線圖,核心就是一套“俄歐、俄中能源輸送圖”外加一套“非美元結算框架”。值得強調的是,在歐洲方向,現有的俄歐能源通道的“主幹”(烏克蘭、波蘭等)屆時將淪為整張“俄歐能源配送圖”的“枝條”。


●格魯吉亞既有動機、也有條件挑起一場旨在製造機會的戰事

至於為什麽美國要挑格魯吉亞這個地方、發動一場戰爭,除了華盛頓已經完全控製了格魯吉亞現政府、有能力鼓動其主動挑釁俄羅斯之外,就因為格魯吉亞本身也是一條“輸歐能源通道(巴傑管道)”、從而聯結著土耳其的戰略利益,且地理位置還緊靠著波蘭、烏克蘭,因為“前蘇聯”的因素,在“國家安全”上與這兩個國家有著唇亡齒寒的關係。

因此,格魯吉亞既有動機、也有條件挑起一場旨在製造機會的戰事,一方麵是想製造機會將自己送進北約的大門;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抱著美國的大腿、謀著自己的一份打算:隻有幫著美國將“普京路線”給攪了、將那張“俄歐能源輸送圖”給碎了,握有巴傑管道,站在裏海、黑海之間,緊靠著烏克蘭、土耳其的格魯吉亞,就能憑借自己地處貫穿裏海、黑海、地中海之戰略樞杻的獨特地理位置,成為聯結烏克蘭、土耳其、波蘭、阿塞拜疆這條徹底封堵俄羅斯與中東、南歐聯係的關鍵,繼而“可以決定歐洲新秩序的未來(格魯吉亞總統語)”。

當然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至於這種算盤是格魯吉亞決策者自己“覺悟”出來的,還是美國人給“硬灌”進去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妥善處理好東歐這片戰略緩衝區的安全問題,對“俄歐”雙方進一步發展戰略互信尤其重要

不過,瞄著俄羅斯的戰略腹地、揪住“俄羅斯與歐盟(準確地講是西歐)戰略合作關係的軟肋”、爆發一場格魯吉亞戰爭的戰略意圖那是一目了然的:美國想要撕碎那張旨在索引“俄歐新關係”的能源輸送路線圖,辦法就是打造一個舞台,讓東歐國家(主要是波蘭、烏克蘭)充分表演,由於“東歐緩衝區”對西歐與俄羅斯都至關重要,在“俄歐”啟動新關係進程後,妥善處理好這片戰略緩衝區的安全問題,對“俄歐”雙方進一步發展戰略互信尤其重要。


●“俄歐(西歐)”雙方啟動“俄歐新關係”談判進程的“主要精神”

根據我們的觀察,按“俄歐(西歐)”在科索沃問題、“南流”、“北流”問題上所達成的戰略默契,“暫時擱置”在東歐安全問題上的“不同”,集中精力找尋雙方的“相同”,就是雙方啟動“俄歐新關係”談判進程的“主要精神”。

因此,對美國而言,如果能借機將東歐對俄羅斯的恐懼,擴展成西歐對俄羅斯的恐懼,波蘭、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對立、拷貝成西歐與俄羅斯之間的對立,那麽華盛頓千方百計策劃的“冷戰”劇目,也就真的要重新上演了。一旦如此,無法取得戰略互信的“俄歐新關係進程”也勢將嘎然而止。

●自格魯吉亞戰爭爆發之後,“方方麵麵”全力以赴在做的一件事情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圍繞著是迅速拆除、還是努力維護、更或者借這個舞台“順便揩油(主要是西歐)”,自格魯吉亞戰爭爆發之後,就是方方麵麵全力以赴在做的一件事情。

具體表現就是:俄羅斯迅速出兵格魯吉亞,但又在南奧賽梯獨立問題上暫不把事情做絕;西歐國家(法國、德國)迅速介入調停,但總體上保持低調;但波蘭、烏克蘭卻一跳三尺高,並針對俄羅斯,各自拿著一套什麽什麽的“導彈防禦計劃”,迅速、高調地響應“格美”。


●俄決策層還是心裏有數的:不能將反擊局限在自己身邊

顯然,針對美國的意圖及手段,俄羅斯決策層還是心裏有數的:要想護住那張路線圖,避免普京路線的“升華進程”受到根本性的幹擾,就不能將反擊局限在格魯吉亞、烏克蘭、波蘭這些地方,盡管在地理上它們非常近、在力量上俄羅斯占盡優勢,但問題恰恰在於它們距離俄羅斯、西歐“太近”,距離美國“太遠”,俄羅斯的任何重大反擊,都會在“俄羅斯與西歐”之間激起足以讓美國騰挪的戰略機會。

在具體展開之前,我們再來閱讀兩段新聞。







俄羅斯將向敘利亞提供新型防禦性武器

【莫斯科消息】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21日在俄南部城市索契表示,根據俄羅斯和敘利亞總統會談的成果,俄羅斯將向敘利亞提供新型防禦性武器。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拉夫羅夫說,俄羅斯準備研究敘方提出的購買新型武器的要求,在不破壞地區力量平衡的前提下向敘方提供防禦性武器。
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馬爾格洛夫表示,西方媒體在報道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訪俄時進行“投機”,渲染兩國軍事技術合作。這與西方媒體有關南奧塞梯衝突的報道一樣,同屬於反俄宣傳。他表示,目前俄敘軍事技術合作僅局限於履行現有合同。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21日在索契會見了來訪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雙方就地區安全局勢、雙邊經貿合作及軍事技術合作等問題進行了會談。



哈馬斯威脅要對以色列士兵采取新綁架行動


【綜合消息】據阿拉伯媒體22日報道:巴勒斯坦哈馬斯威脅說,如果以色列在交換俘虜問題繼續采取拖延戰術,就將綁架以色列士兵,沙利特也會被處死。
阿拉伯門網站報道說,哈馬斯下屬的軍事組織“卡桑旅”發言人布?奧拜達20日在加沙南部發表談話說,以色列一直在交換俘虜問題上進行拖延,如果以色列還這樣繼續下去,“我們將要對以色列士兵采取新的綁架行動,以使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中巴勒斯坦人全部獲得釋放;另外,目前被巴勒斯坦扣押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可能會成為第二個阿拉德——被處死。”阿拉德還強烈指責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以及巴勒斯坦過渡政府總法耶茲。他指出,埃及政府在以巴交換俘虜問題上做了許多工作,但就是沒有實質性進展,是阿巴斯和法耶茲設置了許多障礙。


【時事點評】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在敘利亞總統訪俄做“軍火生意”的同時,哈馬斯在加沙南部發表強硬談話、警告以色列加快處理“人員問題”,顯然,這都與格魯吉亞的局勢有關;換句話講,也都與“北約”與俄羅斯之間未來關係的“定性”有關。非常清楚,這裏的“北約”是特指歐盟。

●這個“反擊點”挑選得好、頗有點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味道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俄羅斯在這個時候將敘利亞總統請到俄南部城市索契、商談“向敘利亞提供新型防禦性武器”事宜,這個“反擊點”就挑選得非常好、頗有點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味道:

第一:我們知道,早在上個月,黎總統蘇萊曼在巴黎參加地中海聯盟國家首腦會議期間,就與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舉行了會晤,雙方就建交問題達成了共識。他們並於上周在大馬士革再次討論了這一問題。
敘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在上世紀40年代先後宣布獨立,但兩國之所以一直沒有建交,主要原因是因為敘一直視黎為自己的屬地,不承認其獨立地位。

顯然,在敘利亞願意承認其獨立性之後,黎巴嫩應該不會有絲毫的猶豫才對!但事實卻不是這樣。


●那個操持“大中東計劃”的角色,為何總在旁邊“嘀嘀咕咕”?

近段,在歐盟的極力斡旋下,“敘黎”也一直在商談建交事宜。顯然,將同處地中海之濱的“敘黎”關係盡早正常化,對地中海計劃而言幹係重大。這也就不難理解,那個操持“大中東計劃”的角色,為何總是通過以色列發布某些“消息”,從而在旁邊“嘀嘀咕咕”?也不難理解,為何黎巴嫩政府在建交事宜上總是在“瞻前(歐)顧後(美)”。


●莫斯科的“反擊”、也擊中了“歐美戰略合作關係”的軟肋

但東方評論員注意到,據報道,黎巴嫩政府21日晚間在總統府舉行內閣會議,決定與敘利亞建立外交關係,並在敘首都大馬士革開設大使館。值得強調的是,所有這些,都是在敘利亞總統訪俄、並做成“軍火生意”之後才發生的事情、且是“迅速”發生的事情。

不難看出,莫斯科的“反擊”、也擊中了“歐美戰略合作關係”的軟肋,那就是地中海計劃與大中東計劃的“不兼容”。

在這裏,如果我們再套用北約秘書長入俄羅斯外長的“用詞習慣”的話,顯然,這句話就應該這樣“轉譯”了,既:莫斯科的“反擊”、也擊中了“北約”的軟肋,那就是地中海計劃與大中東計劃的“不兼容”。


●即便北約這隻筐再大,恐怕也不可能同時容下“兩份計劃”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自格魯吉亞戰爭爆發之後,在俄羅斯人的眼裏也好,歐洲人的眼裏也罷,更甭提動輒將“北約”頂在腦門、掛在嘴邊上的美國人了,“北約”儼然成了一個筐,什麽意見、想法都要可勁兒地往裏裝。

因此,我們還想補充一句:即便北約這隻筐再大,恐怕也不可能同時容下旨在爭奪未來發展空間的“地中海計劃”與“大中東計劃”。


●華盛頓在俄戰略腹地強行搭建“格魯吉亞舞台”的經驗,反手就被莫斯科用到了美國人的頭上

根據我們的觀察,恐怕正是基於這一點,華盛頓在俄羅斯戰略腹地強行搭建“格魯吉亞舞台”的建築經驗,反手就被莫斯科用到了美國人的頭上,並被“以能源為先導、以軍事為支撐”的“普京路線”拋進了美國的戰略腹地--中東、歐盟的戰略重心-地中海海澱。

●莫斯科不僅要學美式“建築經驗”、還準備用類似的“建築材料”

第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最新消息表明:莫斯科不僅要學美式“建築經驗”、還準備用類似的“建築材料”。

據報道,就在克裏姆林宮19日宣布阿薩德訪俄消息的當天,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主動提及了兩點:

首先,他有意推動兩國軍事合作;

其次,敘利亞願意在本國境內接受俄方部署反導導彈。

值得注意的是,敘利亞早在幾年前就提出過“想在境內接受俄方部署反導導彈”的願望,但處於“普京路線理論形成期”的俄羅斯,其反應並不積極,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當時這或許俄羅斯也沒有力量做出敘利亞所期盼的反應。


●就在同一天,我們深感興趣的消息就“蹦”了出來

但從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在專訪中建議“俄羅斯如今應該意識到以色列的角色”、並斷言“如果一些俄羅斯人先前認為這(以方)可以是一支友好力量,我認為現在沒有人會這麽想了”的情況不難看出,俄羅斯在敘利亞境內部署反導導彈、勢必衝擊“俄以關係”、勢必影響中東的軍事布局,但至於能否打破、或者“威脅打破”中東的戰略布局,恐怕就要從另一方向著手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阿薩德應邀訪俄的日子裏,我們深感興趣的消息就突然“蹦”了出來。





伊朗空間組織負責人聲稱:伊朗10年內將把首名宇航員送入太空

【德黑蘭消息】法爾斯通訊社伊朗空間組織負責人塔基普爾20日說,伊朗將在十年內把首名宇航員送入太空。
法爾斯通訊社當天援引塔基普爾的話說,伊朗首名宇航員進入太空的具體時間將在一年之內確定。伊朗要在2021年之前成為中東地區空間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伊朗正在加強這一領域的相關研究工作。
塔基普爾說,伊朗與俄羅斯、意大利等國家在和平利用太空方麵有著持續的合作關係,伊朗將繼續與這些國家合作下去。
伊朗17日宣布成功發射一枚自行研發的運載火箭,同時將一顆模擬衛星送入太空。塔基普爾當天表示,伊朗成功發射運載火箭,為“不久的將來”發射人造衛星鋪平了道路。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法爾斯通訊社當天援引塔基普爾的話說,伊朗首名宇航員進入太空的具體時間將在一年之內確定。伊朗要在2021年之前成為中東地區空間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伊朗正在加強這一領域的相關研究工作。

●這段日子裏,伊朗人很忙

我們知道,在俄羅斯處理格魯吉亞戰爭的這段日子裏,伊朗人很忙,又是放火箭、又是打衛星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不論是放火箭也好、打衛星也罷、都是在向“方方麵麵”強調伊朗已經掌握了“核導彈”技術。可問題是,在伊朗學習朝鮮“悍然核爆”之前、或者在伊朗正式宣布已經製造出原子彈、特別是美國等國家“正式證實”伊朗擁有了核武器之前,本質上講,“伊核問題”始終就停留在“有導彈沒彈頭”的“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的層次。

●如果形勢需要,在“某些方麵”的努力下,“伊航天計劃”對中東局勢的衝擊力可能不亞於“伊核計劃”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塔基普爾先生所說“關非政治宣傳”的話,那麽,這絕對是一項“偉大而又艱巨”的工程,事實上,我們認為,不論出於何種目的,如果形勢需要的話,在“某些方麵”的努力下,“伊朗航天計劃”對中東局勢的衝擊力可能不亞於“伊核計劃”。


●作為對“格魯吉亞舞台”的戰略反擊,俄羅斯非常有層次地選取了三個點


顯然,討論進行到這裏,我們也就不難看出,作為對“格魯吉亞舞台”的戰略反擊,俄羅斯非常有層次的選取了三個點:


第一個點,是敘利亞。“理論”就是:敘利亞及敘伊(伊朗)關係、敘黎關係、敘歐關係、敘美關係,再加上敘利亞與“中俄”的友好關係,在“格魯吉亞戰爭”促使俄羅斯必須做出強烈反擊、且又必須顧忌“俄歐新關係”的大背景下,在歐盟急需中東和平,以展開地中海計劃的背景下,起碼在“敘以角力”的問題上,足以讓敘利亞“借助較之前強大得多的外力”去強勢處理“敘以關係”。

根據我們的觀察,俄羅斯似乎有意將這個點作為“主打方向”,而敘利亞憑借歐盟、特別是法國急於推動地中海計劃,以及俄羅斯急於在距離“格魯吉亞舞台”稍遠的地方展開反擊的戰略需求,也有足夠的動機為俄羅斯做“戰略配合”、以提高自己在“美以”麵前的“硬度”、為未來的“敘以和平協議”撐開更大的空間。

●如果俄羅斯“放風”決定在伊朗布置所謂的“反導係統”,將是對美國更加猛烈的報複


第二個點,是伊朗。事實上,如果俄羅斯“放風”決定在伊朗布置所謂的“反導係統”,將是對美國更加猛烈的報複,因為這就意味著這樣一個事實:在美波達成反導協議之後,針對俄羅斯軍方揚言“將核武打擊波蘭”的強烈警告,如果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揭露“俄羅斯對波蘭的核威脅是說大話”就是“真理”的話,那麽,對比這條“真理”,一旦“俄伊”間也弄出一份反導協議,美國對伊朗的軍事威脅也將不再存在。


●在今天的形勢下,伊核問題的戰略價值暫時無可替代

至於伊朗是否也有敘利亞那般的意願我們還不得而知,但事實是俄羅斯沒有選擇伊朗,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今天的形勢下,這是冷靜與理智的:作為維係“中俄歐”全球戰略協調的杻帶,以及迫使美國“最低限度”地與“中俄歐”一起維持著“中東共同利益”的“共同底線(防止伊朗正式跨入核門檻)”,“中歐俄”以伊拉克戰爭爆發為時機、合力打造的伊核問題,其戰略價值暫時無可替代。


●對“中歐俄”而言,“伊核問題”已經在起著一種戰略掩護作用


在“伊核問題”已經在起著一種戰略掩護作用、既:掩護中國看重的東亞一體化進程進行戰略展開,掩護俄羅斯看重的“普京路線”、“俄歐新關係”進行戰略展開,掩護歐盟看重的地中海計劃、歐盟政治統一進程進行戰略展開,在這種有利的戰略形勢下,任何有可能令伊核問題全麵失控、繼而勢必將“伊核六方”及其盟友、簡單歸入“上合”或者“北約”兩大對峙陣營的動作都要謹慎。


●再談美國拚命為“冷戰”叫魂的戰略目的


必須看到的是,營造冷戰氣氛,以“東、西方冷戰”為標準,讓相關國家不得不在“上合”、或者“北約”的旗幟下簡單站隊,這正是美國不惜犧牲格魯吉亞國家利益、挑起格魯吉亞戰爭,並以此為契機拚命為“冷戰”叫魂的另一個戰略目的。

然而,美國人的意圖可謂是“司馬昭之心”,北約的另一半--歐盟又豈會輕易在“上合的對立麵”去“簡單站隊”,不僅不會,還會借機在“俄美”雙方的身上上下其手,大揩其油。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非常有利”的戰略形勢下,對從來就不知道“道義”為何物的歐洲人而言,想要他們不“揩油”、恐怕都難!

在繼續討論之前,我們再來閱讀幾則相關消息。







俄軍方:北約在黑海水域活動不利於地區穩定


【莫斯科消息】根據媒體報道,俄羅斯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諾戈維岑22日在莫斯科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北約軍艦在黑海水域的存在不利於地區穩定。
諾戈維岑說,俄黑海艦隊發現在黑海水域有西班牙和德國的軍艦活動。俄黑海艦隊正在靠近阿布哈茲海岸的黑海水域繼續履行確保該地區安全局勢的任務,俄不認為北約海軍在該地區活動能夠促進局勢穩定。
另據報道,美國國防部21日證實,美軍將派遣3艘艦艇進入黑海,向格魯吉亞運送救援物資。美國防部發言人惠特曼說,美國已向俄羅斯方麵通報上述艦艇的行動、路線和目的。


以色列外長聲稱:巴以年底前恐難簽署和平協議

【綜合消息】據媒體報道:以色列外交部長利夫尼日前表示,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年底前僅為了彌補兩方的鴻溝而簽署不周延的片麵協議,恐將導致更多的誤解和暴力衝突。她說,協議簽署的時間表固然重要,但“以巴雙方對協議的文字內容能否有一致的看法、彼此能否更了解基本立場的異同,更為重要。”
去年11月,美國邀集主要國家領袖於馬裏蘭州首府安納波利斯舉行高峰會議。會中確認,以美國總統布什明年卸任前為目標,全力促成以巴於年底前簽署全麵性的和平協議,並由利夫尼代表以方與巴勒斯坦談判。
利夫尼曾多次表示,以巴展開溝通談判合乎以色列的利益,希望和平談判能盡快達成。不過,她日前在耶路撒冷向常駐以色列的外籍記者透露,以巴在今年底前,恐難簽署和平協議。


【時事點評】從上麵兩消息,我們不難看出歐洲人在“美俄”身上上下其手的“痕跡”!


●歐盟同時在“俄美”身上上下其手、兩邊揩油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其具體的手法就是: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先單獨以歐盟的名義,在格魯吉亞問題上取代美國、成為“俄格”雙方共同認可的“調解人”,邁出了擴大對格魯吉亞、烏克蘭、波蘭戰略影響力的關鍵一步;

不僅如此,歐盟又應美國要求,在北約的名下,以參加北約在黑海水域聯合演習為“名”,“行”為美國為格魯吉亞運送救援物資的三艘軍艦進行護航之“實”,從而又將目光轉向了地中海海濱,迫使“眼下正非常需要北約支持的”華盛頓立刻為“敘黎關係正常化”埋單、從而幫“地中海計劃”掃除一個障礙。

●以色列以“地中海聯盟”與會者的身份、而不是以“美以同盟”成員國的身份“以示不滿”


有意思的是,眼見“普京路線”將“格魯吉亞舞台”原封不動地拷貝到了敘利亞,參加了“地中海峰會”,但卻站在美國背後的以色列也立刻轉到了前台,放出了“巴以年底前恐難簽署和平協議”的口風,顯然,這是在“以示不滿”、衝著歐盟以示不滿。

同樣有意思的是,與敘利亞一樣,按計劃,以色列也是“地中海計劃”中的一員,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有必要強調的是,在自己的老板都得低頭的情況下,以色列是以“地中海聯盟”與會者的身份、而不是以“美以同盟”成員國的身份“以示不滿”的。

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近日,以色列不僅拿“巴以和平”說事,還私下裏對在歐盟支持下,準備與敘利亞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黎巴嫩政府發出戰爭威脅。

與此同時, 針對華盛頓與華沙就美國在波蘭部署導彈防禦係統達成協議一事,法國外交部也立刻聲明:美國在波蘭部署導彈防禦係統涉及歐洲安全,呼籲美俄在此問題上繼續談判。而作為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的夥伴,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也公開對美國在波蘭部署導彈防禦係統提出批評、並警告美國在波蘭部署這個係統將加劇歐洲爆發新一輪武器競賽的危險性。


●不難看出俄羅斯將“格魯吉亞舞台”原封不動地拷貝到了敘利亞的“獨到之處”

這樣一來,人們也就不難看出俄羅斯將“格魯吉亞舞台”原封不動地拷貝到了敘利亞的“獨到之處”,在敘利亞身上,由於“敘黎關係”、“敘以關係”、“敘伊(伊朗)關係”的極其複雜性,它非常集中地體現了“地中海計劃”與“大中東計劃”的“不兼容性”。

隻要揪住這個“不兼容性”,俄羅斯、包括中國,就能在北約的身上這裏打個洞、那裏鑽個孔。


●歐盟在借格魯吉亞戰爭在“美俄”身上上下其手的時候,自己的短處也被別人盯得緊緊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布什已經宣布要和與“地中海計劃”關係重大、但明言反對“地中海計劃”的利比亞建立友好關係,再加上以色列這個對“地中海計劃”公開表示“有興趣”、突然有些“不高興”,我們已經不難看出,在歐盟借格魯吉亞戰爭在“美俄”身上上下其手的時候,自己的短處也被別人盯得緊緊的。

顯然,歐美在敘黎關係正常化問題上的角力,特別是“美以”對地中海計劃的態度,就是“北約內部關係”的真實寫照、就是“歐美戰略合作關係”的真實現狀。

這裏就強調兩句話:
第一,這就是所謂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第二,由於美國已經宣布與利比亞建立正式關係,這樣,站在地中海之外的“中美俄”就可以通過利比亞這個關鍵國家,再結合敘利亞、阿爾及利亞這幾個點(主要是中俄)、以及以色列(主要是美國),去充分享受“調節”地中海計劃進程的“樂趣”了。


●布什現行巴基斯坦政策的著力點

在看清楚這些之後,我們再來結合美國施展的那套“組合拳”的另一麵--搞亂巴基斯坦局勢,談談布朗帶來的那封“手信”。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說過:將巴基斯坦政府弄成一個“低效率”的政府,是布什現行巴基斯坦政策的著力點。

顯然,實現巴基斯坦政府“低效率”的“高效工具”就是民主政治;而使用這套工具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巴基斯坦政府內各政治派別在力量上“勢均力敵”,在利益上“相互對立”。
在前麵的討論中,我們已經討論了美國“放倒”穆沙拉夫的戰略目的,既:

用所謂的“民主政治”,利用布托之死,挑起、並激化巴各政治派別與穆沙拉夫、及支持穆沙拉夫政治派別間的“勢不兩立”,再啟動所謂的“穆沙拉夫辭職進程”,以迫使與巴各政治派別關係良好,向來不幹涉巴基斯坦內政、但“非常看重”巴基斯坦局勢穩定的北京、為了維護巴基斯坦社會的穩定,去“不斷加大”斡旋力度,直至激起巴基斯坦部分政治派別、部分社會階層對北京的不滿與敵視。

●巴基斯坦內政在“民主政治”下的演化,令穆沙拉夫被迫辭職成了必然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能因為穆沙拉夫對中國友好,就不顧及巴基斯坦其它主要政黨的立場,這必竟是巴基斯坦的內政問題。而穆沙拉夫在失去所有政黨(包括穆沙拉夫所屬的政黨)的支持,特別是軍方的支持後,選擇被迫辭職也就成了必然。

直至目前為止,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布什的“現行巴基斯坦政策”借助“民主政治”這套工具,也算是取得了初步成功,將巴基斯坦局勢導向了“可能出現動亂”的邊緣。

●在巴基斯坦問題上的幾個觀點

但前麵也講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巴基斯坦問題上,盡管也非常需要巴基斯坦通道的穩定,但站在華盛頓的角度看問題:在“犧牲”巴基斯坦通道穩定的“戰略動作”中,隻要中國與巴基斯坦的戰略互信被“有效削弱”,或者有效阻止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國能源通道的進程,從而摘去“印巴”係在這條能源管道上的“共同利益”,再利用我們一直非常擔心的克什米爾問題,徹底破壞印巴之間的和平基礎,繼而有效幹擾中國至伊朗之間的戰略聯係,那也算是成功。

然而,在阿富汗問題上,巴基斯坦問題上,也如我們在之前點評中所說的那樣,
第一,在俄羅斯隨時準備掐斷“巴傑管道”(“歐美”、北約進出阿富汗的戰略通道之一)的威脅下,巴基斯坦通道的“穩定性”對美國及北約軍隊(歐盟)而言,將更加“吃重”。

顯然,這將有助於“促進”美國在維護巴基斯坦政局穩定的問題上,與中國“發現”利益共同點,也將有助於“促進”北約(主要是歐盟)在維護阿富汗政局穩定的問題上、與上合(主要是中俄)“發現”利益共同點;

第二,俄羅斯手上還挰著個並未解決的科索沃問題,歐盟、特別是法國也指望俄羅斯支持剛剛啟動的“地中海計劃”,如果歐盟在格魯吉亞問題上向美國提供了“不該提供的合作”,那麽,“激化”科索沃問題、或者“反對”地中海計劃、特別是促進伊核問題再次走向危機,就都有可能被俄羅斯、或者“中俄”當作反擊手段,最後,“俄歐新關係談判進程”也必將受到巨大的影響。

不難看出,如果局勢果真演化到這一步,如果僅從“俄歐美”角力的層麵看問題,那麽,不論是歐盟、還是俄羅斯,都將陷於戰略被動,美國決策者挑起格魯吉亞戰爭、設計這場旨在狙擊“普京路線”、中止俄歐新關係進程,為冷戰招魂的戰略意圖、也就實現了。

在這裏,由於布朗代表“北約(實際上是歐盟)”給北京帶來了一封“手信”,我們就不得不加上一句,如果歐盟在阿富汗、特別是巴基斯坦問題上向美國提供了“不該提供的合作”,比如:利用穆沙拉夫被迫辭職所造成的混亂,繼而將巴基斯坦引入內亂、或者協助美國、利用克什米爾問題將“印巴”拖入戰爭,那麽,“反對”地中海計劃、促進伊核問題再次走向危機,甚至直接進入阿富汗“反恐”、都有可能被北京、“中俄”當作反擊手段。
●一旦巴基斯坦出現內亂,或爆發印巴戰爭,美國、歐盟必須麵對的後果
值得強調的是,巴基斯坦出現內亂,或爆發印巴戰爭,勢將直接導致北約駐阿富汗部隊補給的混亂、及阿富汗局勢的混亂,這是美國、歐盟必須麵對的後果。

●歐盟必須麵對的後果

最後,中歐戰略合作關係也必將受到巨大的影響,其結果可能是,與“中俄”站在對立麵的歐盟、盡可以選擇站回北約的旗幟下,但歐洲也要小心,小心從此重新被美國裝進“北約”的套子裏,不論是歐盟、歐元、都將在新一輪的冷戰中逐漸成為曆史。因為這一輪冷戰將有個新特點,那就是冷戰“對立的雙方”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但“北約”這個筐子裏麵、卻擠著有兩個高度競爭的經濟體,這是北約與華約冷戰時所不具備的特點。



●“伊核問題”的戰略掩護作用不可替代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也就不難看出,盡管歐盟因“格魯吉亞戰爭”占盡便宜,但是,由於歐盟沒有完成政治統一,在軍事上能力有限,又有個科索沃問題在身,還要強推地中海計劃,以鞏固歐元的基礎,這就決定了它不會接受“簡單站回北約”的選擇、而會繼續借助“伊核問題”的掩護、以伺機徹底解決科索沃問題。而伊核問題正是在“中歐俄”的有效合作下,才發展成今天這副架構的,且“伊核問題”的戰略掩護作用不可替代。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要做到這一點,也就需要歐盟審時度勢,與“中俄美”同時保持戰略合作關係、極力避免與中間的任何一方,特別是與聯手打造、並維護著“伊核問題”的“中俄”產生對立,不論是在格魯吉亞問題上,還是在阿富汗問題、特別是巴基斯坦問題上,不要向美國提供“不該提供的合作”。


否則,如果“中俄”中的一個以實際行動反對“地中海計劃”,那麽,由於利比亞對地中海計劃的最終態度取決於“中俄美”中的“大多數”,既便另一個“不表態”,在美國勢必反對地中海計劃的情況下,地中海計劃將寸步難行,歐盟企圖通過實施這一計劃“迂回”實現歐盟政治整合的進程,鞏固歐元地位的企圖也勢必破產。

不僅如此,在美國次貸危機必須找到一個解決方法的誘惑下,科索沃問題勢將再次成為熱點。

搞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根本就沒有興趣了解“手信”的內容,那是“形式”,而在賴斯突然以格魯吉亞局勢為由、決定不來參加閉幕式的變化中,隻要看看布朗在北京參加北京奧運閉幕式期間的態度就行,這才是“內容”。

另外,俄羅斯選擇進行反擊的第三個點是南美、是委內瑞拉。事實上,由於格魯吉亞戰爭的發生而迅速達成的“美波反導協議”,以及因此而生出的“俄敘反導合作”,甚至還可能派生出的“俄羅斯與委內瑞拉反導合作”,再加上巴基斯坦也麵臨著內亂問題,已經將東歐的“格魯吉亞舞台”複製到了中國身邊的南亞、美國後院南美,各方角力的力度將更加激烈。

在這裏,我們再次強調,所有這些都是圍繞“伊核問題”這個核心發生、並展開的。

●“非美勢力”需要“一種新模式”來承擔“伊核問題”有效協調“中俄歐”所起的關鍵作用

然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既然“伊核問題”的戰略掩護作用不可替代,且伊核問題仍然“無解”,因被伊核問題頂著而不能讓大中東計劃再前行一步的美國,直至今天也不敢用軍事手段打破目前這個僵局,放出“伊核失控”這隻怪獸(不可預測的結果),那麽,在“中歐俄美”中的一方、或者幾方就不得不在伊核問題的“外圍”、比如科索沃、格魯吉亞、巴基斯坦、南美等方向頻繁出手、以製造戰機、尋找突破的同時,對“非美勢力”而言,就需要“一種新模式”來承擔“伊核問題”有效協調“中俄歐”所起的關鍵作用,顯然,伊朗選擇這個檔口、一邊聲稱將再建幾個核項目,一邊又放出“伊朗將在十年內把首名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大衛星”,也足見伊朗領導者的“才思敏捷”。


●如果將“伊朗航天計劃”作為一個敏感問題“單獨立項”、也許是個辦法

在誰都知道掌握“太空權”是何等重要的今天,即便誰都知道“伊朗航天計劃”對伊朗而言過於艱巨,但誰也都知道:如果將“伊朗航天計劃”作為一個敏感問題“單獨立項”、像伊核問題決定著“中俄美歐”大國角色的功能類似,讓所謂的“伊朗航天計劃”去調節四處開花的“反導計劃”、調節諸如科索沃、格魯吉亞、巴基斯坦、南美等外圍問題,也許是個辦法。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將“伊朗航天計劃”作為一個敏感問題“單獨立項”、這對“中俄”肯定不成問題,因為幫助伊朗提高其太空技術水平,早就是在做的一件事情,至於歐盟的態度嘛?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塔基普爾說,伊朗與俄羅斯、意大利等國家在和平利用太空方麵有著持續的合作關係,伊朗將繼續與這些國家合作下去。

針對這段文字,我們想強調兩點:

第一,除了俄羅斯之外,伊朗明確指出意大利與伊朗在和平利用太空方麵有著持續的合作關係;
第二,意大利很早之前就申請過“伊核六方會談”的“會員證”,渴望成為第七名會員,但就是沒能如願。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繼德國代表歐盟率先響應俄羅斯的建立“伊核六方會談”模式之後,如果形勢需要的話,假如這次由意大利出麵,代表歐盟再次響應俄羅斯的建議,建立一個“將伊朗近日大步發展的太空技術嚴格限製在民用層麵”的“多邊框架”,我們將不會意外。


●假以時日,以色列占優的中東軍事布局想不破局都難

當然了,如果“美以”感覺緊張、主動提出要“將伊朗近日大步發展的太空技術嚴格限製在民用層麵”,那麽,這個機製的招牌,其主題也許就是“限製”,如果“美以”不以為然的話,拒絕對號入座的話,那麽,這個機製的招牌,其主題也許就是“促進”,幫助伊朗發展其太空技術,繼而在中東地區盡快取得太空優勢,再加上那個仍然無解的“伊核計劃”,假以時日,以色列占優的中東軍事布局想不破局都難,美國通過以色列控製中東的戰略想不調整也難,而想將包括以色列、敘利亞等國家納入地中海聯盟的歐盟,想不獲利也難。


●才是俄羅斯反擊的重點,是“實”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從伊朗在短短幾天之內,就在運載火箭、人造衛星上相繼取得巨大進展的“國際政治速度”來推算,如果戰略需要的話,伊朗太空技術發展的“國際政治速度”還可以更快。

在我們看來,這才是俄羅斯反擊的重點,是“實”的。相比而言,俄羅斯與敘利亞的反導合作意向,在打破中東軍事布局的層麵上,隻是“虛的,不過小兒科而已。盡管如此小兒科,卻也刺激得“美以”夠嗆:“美以”知道,俄羅斯與敘利亞的反導合作意向不過是個警告,如果“美以”不接受警告,繼續在“中俄”身邊“搞事”,隻要歐盟不向美國提供不應該提供的合作,繼續與美國的巴基斯坦、阿富汗、格魯吉亞政策保持距離,那麽,對中俄而言,即然現在重操“伊核牌”有損自己的戰略布局,那就幹脆幫助有能力、但仍沒有跨進核門檻的伊朗,先取得中東的太空優勢好了,起碼現在沒有人公開反對這一點、且歐盟也能從中獲益。


●誰說核彈一定要由導彈投擲?裝在衛星裏就不行嗎?

有必要補充的是,誰說核彈一定要由導彈投擲?裝在衛星裏就不行嗎?實際上,對伊朗、朝鮮、甚至敘利亞這些國家而言,如果真要核威懾美國的話,用衛星裝核彈,較之戰略核導彈的模式,恐怕既高效、又省錢,還隱蔽,且頗具可行性!

隻是這樣一來,麵對美以軍事威脅的伊朗,盡快發展太空技術也就更有必要了。或許這就是伊朗太空技術近日跨越式發展的原因之一吧!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但願這些較量,有助於“促進”美國在維護巴基斯坦政局穩定的問題上,與中國“發現”利益共同點,也有助於“促進”北約(主要是歐盟)在維護東歐、及巴基斯坦穩定的問題上、與上合(主要是中俄)“發現”利益共同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