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8.04.25
(2008-04-27 05:56:11)
下一個
格魯吉亞欲驅趕俄駐阿布哈茲維和人員 北約慎對
【綜合消息】據路透社報道,格魯吉亞24日提出尋求西方國家支持,希望有國際部隊代替俄羅斯維和人員進駐阿布哈茲。但北約對此態度謹慎。
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當天在一個外國大使會議上說:“俄羅斯駐衝突區維和部隊正在成為一個危險因素。”
但是北約秘書長駐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特別代表羅伯特•西蒙斯對此表示,“我不認為北約將在格魯吉亞衝突區直接扮演維和和處理糾紛的角色。”
【時事點評】就這則消息而言,顯然,圍繞“格魯吉亞問題”,圍繞那架倒黴的無人機,“方方麵麵”仍在上演一場“攻防戰”:
●在“誰是無人偵察機擊落者”問題上的“三個版本”
首先,在“誰是無人偵察機擊落者”的問題上,盡管俄羅斯聲稱將進行調查,但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仍然是三個版本:格魯吉亞、與俄羅斯是各執一詞:格魯吉亞聲稱“我的無人偵察機是被俄羅斯米格-29戰鬥機擊落的”,而俄羅斯則聲稱“格魯吉亞的無人偵察機是被阿布哈茲部隊的防空武器擊落的”;倒是“格魯吉亞阿布哈茲政府”非常爽快,一口咬定“活兒就是我幹的,與俄羅斯無關!”
●“北約(實際上是歐盟)”與“北約總司令(美國)”之間的立場差異
其次,在“相信誰”的問題上,“北約”與“北約總司令”的態度也不盡相同;在此之前,“北約”發言人曾稱:“……需要對這一事件進行澄清,這件事澄清的越快越好”。
我們注意到,按北約發言人的說法,北約想“盡快得到澄清”的問題有兩個:除了想知道“誰是無人偵察機擊落者”之外,還想知道“俄羅斯是否侵犯了格魯吉亞領空”。
而“北約總司令”--美國人的態度則是:“……格魯吉亞人說的是實話,並對任何違反格魯吉亞領土主權的行為提出警告”。
顯然,在“北約總司令”雖沒有明說、實際上早已一口咬定俄羅斯“既是擊落者、又是侵略者”的同時,在“北約”卻提出“需要對這一事件進行澄清,澄清的越快越好”的背後,是“北約(實際上是歐盟)”與“北約總司令(美國)”之間的立場差異。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格魯吉亞(實際上就是華盛頓)24日提出“希望有國際部隊代替俄羅斯維和人員進駐阿布哈茲”的想法,北約(實際上就是歐盟)卻“……不認為北約將在格魯吉亞衝突區直接扮演維和和處理糾紛的角色”也就不足為怪了。
我們知道,所謂“格魯吉亞問題”,實際上是“科索沃後續發展”的第一個“科索沃效應”,“歐美”在“格魯吉亞問題”上的立場差異,與“俄歐美”三方在科索沃問題上的“勾心鬥角”是息息相關的。這一點,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多次強調,在此不再重複。
●圍繞格魯吉亞問題,我們曾經給出的幾個觀點
在之前的點評中,圍繞格魯吉亞問題,我們曾經給出這樣幾個觀點:
第一:本質而言,格魯吉亞問題是俄羅斯一手挑起來的,其意圖多多:
其一,是為了將“歐美”的戰略矛盾加以“顯化”(歐盟在科索沃問題的壓力下,被迫反對格魯吉亞、烏克蘭立刻加入北約,盡管這對美國而言至關重要,對歐盟而言也非常重要)、並加以利用。
其二,為的是測試北約(實際是歐盟)的“戰略重心”,並向方方麵麵“免費”提供“測試結果”。
顯然,歐盟(主要是德國、法國)反對格魯吉亞、烏克蘭“立刻”加入北約的事實表明,在可見的將來、由於科索沃問題被重新激活,地中海計劃被正式拋出,北約在阿富汗的所謂“事業”仍處於僵局,法國甚至為自己重返北約、為法國進一步為阿富汗事業“盡力”設置先決條件,總之,北約在“歐美”的“戰略拉扯”下,將一點兒一點兒地失去重心。
●從格魯吉亞的局麵來看,“歐美”的戰略重心“並不重疊”
顯然,從“歐美”一致支持“科索沃宣布獨立”,到“歐美”不能一致支持烏克蘭、格魯吉亞立刻加入北約,再到“歐美”在格魯吉亞主權問題上出現立場差異的整個過程,我們不難看到,“歐美”的戰略重心“並不重疊”,“上述可能性”正在迅速增大,並已部分成為現實。
其三,意在進一步撐開“俄羅斯全球戰略”的運行空間。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就在北約主要盟國為普京一手挑起來的格魯吉亞問題爭吵不休的時候,普京卻抽空去利比亞轉了一圈。
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在法國率先捅出的“地中海計劃”中,既有豐富的能源儲備,也有“強烈反美傳統”的利比亞,那可是被安排了重要角色的。這一點,早在目睹薩達姆被抓,利比亞強人卡紮非宣稱“放棄核計劃”的那一瞬間就已見端倪:當時,第一個飛去利比亞進行訪問的,不是別人,就是法國總統希拉克。
因此,我們認為,普京一邊瞄著“科索沃獨立後續問題”在格魯吉亞方向挑事兒,一邊瞄著“地中海計劃”、“大中東計劃”在利比亞方向主動出擊,其意圖在於“強調”俄羅斯將重返中東、將重返非洲,強調俄羅斯打算經由“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有效參與歐盟“地中海計劃”的決心,不管是否“有人”邀請;
在我們看來,普京此舉是想做“球”,是想借此觀察歐盟“是否願意邀請”俄羅斯“實質性”參與“地中海計劃”項目,方式之一就是由俄羅斯來為歐盟提供相當程度的能源供應,並在這個基礎上建立“歐俄戰略互信”、搭建“歐俄戰略合作”。
●“俄歐”之間要想建立起“戰略互信、戰略合作”起碼要包括兩個層次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特別指出,“俄歐”在建立“戰略互信、戰略合作”的問題上已經進行了嚐試:
首先,是安全互信、安全合作。顯然,建立這種互信、合作的模式已初見“形狀”,既:在對歐盟安全穩定至關重要的“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問題上,由俄羅斯負責“在北約的框架之外”提供“和平模式”的選擇項;在對俄羅斯安全穩定至關重要的“格魯吉亞、特別是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上,由歐盟負責“在北約框架之內”提供“反對意見”;
●本質而言,格 “現在已經”和“將來還會”發生什麽?對俄而言,絕對是一張“可以打出去的牌”
值得強調的是,本質上講,格魯吉亞“現在已經”發生什麽?“將來還會”發生什麽?對俄羅斯而言,絕對是一張張的“可以打出去的牌”。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僅僅局限在“俄歐美”角力的角度,那麽,在俄羅斯的眼裏,它置於“烏克蘭加入北約”之“前”,它是“前置”於“烏克蘭加入北約”這一攸關俄羅斯國家、民族之“生死”核心問題的“最後一道防線”;
●俄羅斯在格魯吉亞可以做出任何事情來的、隻要能將烏克蘭留在北約之外就行
這就是說,為了徹底封死烏克蘭加入北約的“企圖心”,在“打格魯吉亞這張牌”的問題上,俄羅斯是不會有任何顧忌的,換句話說,俄羅斯在格魯吉亞可以做出任何事情來的---其中既包括拷貝“科索沃模式”將格魯吉亞“和平地分裂掉”,甚至不排除軍事手段將格魯吉亞“武力地分裂掉”,隻要俄羅斯覺得“這些手段”能將烏克蘭留在北約之外就行。
●在“打格魯吉亞這張牌”的問題上,歐盟對美國是不會有任何“道德顧忌”的
對歐盟而言,格魯吉亞“現在已經”發生什麽?“將來還會”發生什麽?也是一張“可以打出去的牌”,它置於“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之“前”,是“前置”於“巴爾幹和平”這一攸關歐盟、歐元之“生死”核心問題的一道“重要防線”;
這也就是說,為了確保“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是一種“和平模式”,在“打格魯吉亞這張牌”的問題上,歐盟對美國是不會有任何“道德顧忌”的。換句話說,歐盟在格魯吉亞的問題上可以與俄羅斯做任何交易,隻要能交換到俄羅斯的“科索沃合作”就行;隻要能迫使美國為了“借助北約(實際是歐盟)的力量”維持自己對格魯吉亞、特別是烏克蘭的影響力,從而也願意為“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提供“和平模式”就行。
●對美國而言,格魯吉亞問題不是一張牌,而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
但對美國而言,格魯吉亞問題卻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本質上講,它不是一張可以打的牌,而是一個戰略支撐點、是前置於“美國的東歐存在”之“前”,“前置”於“有效分割歐亞大陸的大中東、大中亞計劃”這一攸關美國前途、美元“生死”核心問題之前的重要支撐點。
也就是說,不論是格魯吉亞“現在已經發生”什麽?還是“將來將要發生”什麽?對美國來講都是麻煩、是實實在在的麻煩、是需要立刻解決的麻煩。
顯然,對華盛頓而言,一旦格魯吉亞的“安全穩定”在“科索沃效應”下成為“大麻煩”,那麽,即便是出於擔心“成為繼格魯吉亞之後”的“科索沃第三”,烏克蘭的對外政策也必須進行大幅調整,且將直接導致美國對烏克蘭影響力的迅速下降,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美國的東歐存在”將同時失去格魯吉亞、烏克蘭這兩個戰略錨點。
●如果那麽,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一樣“有可能”全麵解體
不難看出,一旦沒有了格魯吉亞、烏克蘭這塊戰略緩衝區,一旦美國控製的“巴傑管線”無法“穩定地”向東歐持續輸送裏海的石油,那麽,波蘭等與美國走得非常近的東歐國家,有三件事情就必須要做,一個是在對外政策上迅速向西歐靠攏,再就是在安全政策上全麵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最後,即便是為了從俄羅斯方向獲得足夠的能源,從西歐方向獲利取實惠的經濟環境,也得趕快“擰鬆”與美國之間的“戰略鏍釘”。
非常清楚,一旦東歐“在政治上”迅速向西歐靠攏,在安全上與俄羅斯全麵改善關係,在經濟上充當俄羅斯、歐洲、甚至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整個歐亞大陸的戰略通道而不是扮演“隔離牆”的角色,那麽,美國決策者目前仍在進行的、依托“大中東計劃”、或者“大中亞計劃”,沿近東(東歐)、中東(傳統的中東包括中亞)、遠東這條“線”,依托其軍事、經濟力量,通過能源這把“刀”,有效切割歐亞大陸;再用美元這把“改錐”、分頭固定“中歐俄”的經濟模式、分頭擰緊“中歐俄”的戰略發展空間、分別控製“中歐俄”三大勢力中心之全球戰略部署、一樣“有可能”全麵解體。
●在格魯吉亞這個地方,如果俄羅斯不主動地製造點兒響聲出來,那反倒令人費解了!
通過上麵的討論,敏感的人們恐怕不難產生這樣的感覺,既:對莫斯科而言,在這個時間點上,在格魯吉亞這個地方,如果不主動地製造點兒響聲出來,那反倒令人費解了!
到此為止,東方評論員想說的是,在“誰是無人偵察機擊落者”的問題上,盡管我們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活兒是俄羅斯幹的”,但是,在這種事情上,俄羅斯“有著最為強烈的動機”,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
顯然,經此一役,對圍繞伊核問題進行全球角力的“中歐俄美”而言,它們在全球“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正準備做的”事情,其實也就一目了然了。
為了更好地對“這些個事情”進行一個“全麵歸納”,我們再來閱讀幾則重要消息。
朝鮮軍方呼籲全國軍民保持高度戰鬥動員態勢
【平壤消息】據媒體報道,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人民武力部部長金一哲24日在平壤說,朝鮮半島的局勢依然緊張,全國軍民須保持高度戰鬥動員態勢。
金一哲當天在平壤“425”文化會館舉行的紀念朝鮮人民軍建軍76周年的中央報告大會上說,當前,美國當麵宣稱和平與對話,背後依然企圖扼殺朝鮮。它熱衷於構建美日韓軍事同盟,不斷在韓國增強武力,舉行軍事演習,使半島出現了“一觸即發的局勢”。
金一哲還指責韓國政府企圖推翻朝韓雙方過去達成的協議,挑戰自主和平統一的潮流,甚至宣稱要對朝發動“先發製人打擊”。
金一哲說,如果美國強硬保守勢力及其追隨者不顧朝鮮的嚴重警告,悍然在朝鮮半島發動新的侵略戰爭,朝鮮將動員一切軍事力量無情地消滅侵略者,最終完成統一祖國大業。
駐伊美軍計劃近日公開展示繳獲的伊朗製新武器
【綜合消息】據美國媒體25日報道,駐伊美軍稱,它在伊拉克發現了一批剛出廠不久的伊朗製造的武器。這使美國高級官員得出了伊朗仍在繼續向伊拉克武裝分子提供武器的結論。伊朗曾承諾停止向伊拉克武裝分子提供武器。
在華盛頓和巴格達的美國官員稱,這些伊朗製造的迫擊炮炮彈、火箭彈、爆炸物上所標注的生產日期表明它們是在最近兩個月內製造的。美軍計劃在未來幾天內公開展示這批武器。兩位美軍高級指揮官稱,駐伊美軍暫訂於下周一公開展示這批伊朗製造的武器。美軍駐巴格達首席發言人史密斯少將稱,美國官員們正在為舉行一個發布會作準備工作,官員們希望下周舉行發布會,但他拒絕透露發布會的內容。
一位在巴格達的美國高級指揮官稱:“你可以在這些武器彈藥上看到它的生產日期,它們顯然是過去1、2個月內製造的。”這一無法得到驗證的傳聞已使美國針對伊朗的言論升級,美國高級官員現在稱,伊朗是伊拉克最大的長期威脅。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稱,伊朗對什葉派極端分子團體的支持趨增長態勢。國防部長蓋茨也首次表示,他認為伊朗總統內賈德知道這些武器運輸活動。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25日訪俄 稱將提及領土問題
【東京消息】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首相福田康夫25日將出訪俄羅斯。24日,福田表示,在同普京總統和下屆當選總統梅德韋傑夫會談時,打算提及北方領土問題,力爭朝著解決的方向推進談判。
福田說:“俄羅斯是與我們有著共同利害關係的鄰國,加強日俄關係並將這一關係提升到更高層次,解決北方領土問題不可或缺。我將以堅定不移的決心和意誌推進談判的進行”。
歐盟主席巴羅佐率“重量級”代表團訪京 中歐重申加強全麵戰略夥伴關係
【北京25日消息】2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及其率領的“重量級”代表團亮相北京。密集的訪華行程再次向外界傳遞出歐盟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係的信號。
此次隨同巴羅佐訪華的包括負責能源、科研、對外關係、貿易、環境、發展和人道援助、海關、社會、消費者保護等事務的9名歐盟委員,這是歐盟曆史上第一次派出如此大型、高級別的代表團出訪。在中歐貿易不平衡、知識產權保護以及西藏和奧運火炬傳遞等諸多敏感問題的背景下,此次歐盟代表團訪華備受海內外關注。
觀察人士指出,時值全球經濟麵臨下行考驗以及中歐關係處於敏感期,歐盟高級別代表團適時來到中國,不僅向中國也向全世界表明,在矛盾與分歧麵前,發展中歐關係更應著眼長遠,通過擴大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我和9位歐盟委員的到來,首先是要確定並進一步促進我們和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在與溫家寶總理會談後,巴羅佐對等待在現場的中外記者如是說。
他指出,麵對氣候變化、發展不平衡、能源價格、糧食安全等諸多全球性挑戰,沒有歐盟和中國的合作是不可能尋找到建設性解決方式的,這也是為什麽此次中歐雙方將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列為討論的重要議題。
“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中歐關係,不僅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維護和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見巴羅佐時的這一表態表明了中歐關係致力於長遠發展的立場。
正是基於這樣的共識,中歐雙方在此訪中正式啟動了首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這是雙方落實《第十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的一項舉措。中歐雙方在這份去年11月達成的聯合聲明中表示,中歐關係的廣度和深度,以及雙方合作的規模和範圍都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曆史水平,雙方一致同意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分歧,尋求貿易平衡,推動中歐關係再上新台階。
在五個小時的對話中,中歐雙方經濟、貿易、財政、科技、能源、就業、環境、海關、工商、質檢、外交等部門的負責人圍繞貿易和投資合作、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創新和技術、消費者保護和產品安全、國際發展等5項議題進行了坦誠交流,並就能源、知識產權、技術合作和貿易便利化等4個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對話結束後表示,雙方同意繼續堅持公平開放原則,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加強對話協商,在發展中實現互利共贏。
“中歐是重要合作夥伴,雙方共同利益和相互依賴遠遠大於問題和分歧。”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在對話開始之時,就再次強調了中歐之間的深度依存。整個對話過程在他看來“氣氛活躍而務實”,他表示,中歐雙方此前已就對話中的各項議題進行過多次交談,通過這次對話,彼此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時事點評】結合前麵的討論,我們不難看出,從歐洲部分的“格魯吉亞話題”開始、到“這幾則消息”,其實是沿著近東、中東、再到遠東這條“弧線”一一產生的;
如果再加上非洲部分的“中國軍火船話題”,美洲部分的“巴拉圭當選總統盧戈希望與中國建交”的話題,那麽,圍繞伊核問題進行全球角力的“中歐俄美”,它們正在做的、或者正準備做的事情也就“盡收眼底”了。
我們先來關注所謂“駐伊美軍計劃近日公開展示繳獲的伊朗製新武器”。
●“伊核問題”運行到了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水平”
在昨天的點評中,在中東部分,針對以色列空軍司令聲稱“以色列人必須為可能發生的一切事情作好準備”、“以空軍已作好了應對一切威脅尤其是伊朗核威脅的一切準備工作”,東方評論員曾經說過,這是“美以”早就計劃好的“第二步棋”。(第一步是以色列通過土耳其這一渠道、向敘利亞提出願意放棄戈蘭高地,以換取“以敘和平”。詳細內容參閱《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2008年04月24日)。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以色列終於響應布什“以色列必須做出痛苦的讓步”、且終於“願意讓出戈蘭高地”之後,“伊核問題”也就運行到了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水平”了。
●與“美以”軍事打擊伊朗的可能性相比,遠離“中俄”的敘利亞似乎更加危險
如果您一直在閱讀《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的話,那麽,我們在半年之前給出的“一組判斷”、您或許還有點兒印象,那就是:
第一,我們認為,今年春天將是許多重大問題的決算期;
第二,我們認為,美國針對伊朗、敘利亞的“戰爭準備”還需要約半年的時間。做出這個判斷的時間、大約就在半年之前。
第三,我們認為,與“美以”軍事打擊伊朗的可能性相比,遠離“中俄”的敘利亞似乎更加危險。
因此,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年之後,在季節已經走到了春天的今天,在伊朗與以色列互以“核毀滅對方”相威脅的背景下,所謂“駐伊美軍計劃近日公開展示繳獲的伊朗製新武器”的消息,所謂“以色列願意做出痛苦讓步,願意用戈蘭高地換取以敘和平”的消息,其“同時出現”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在美國逼迫以色列“做出痛苦讓步”,願意“用戈蘭高地換取以敘和平”的背後,是一整套陰毒計劃
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美國的壓力下,以色列政府頂著國內的反對,終於願意“做出痛苦讓步”,終於願意“用戈蘭高地換取以敘和平”的背後,是一整套的陰毒計劃,值得警惕的是,在整個計劃中,起碼包括了三層意圖:其一,它本身就是一招緩兵之計;此外,它還刻意暗藏了一份離間計,並故意彰顯著一份“先禮後兵”式的“強烈警告”。
●華盛頓“策略地”在伊朗與敘利亞之間注入“一劑毒藥”
首先,由於布什政府公開承諾今年年底前、最遲在布什下台前就要簽定巴以和平協議、建立巴勒斯坦國,因此,所謂“用戈蘭高地換取以敘和平”,表麵上看,似乎是“美以”在“時間”的壓力下被迫讓步,似乎是“美以”在歐盟、阿盟的壓力下被迫撤除重啟“以敘和談”、也就是重啟“中東和談”的最大障礙,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這個時候,“美以”的真實意圖並非為了什麽“以敘和平”、“中東和談”,而是著眼於解決一些“緊急問題”、從而“策略地”在伊朗與敘利亞之間注入“一劑毒藥”。
顯然,如果敘利亞領導人僅僅就因為以色列願意將戈蘭高地還給敘利亞、從而與以色列重啟“以敘和談”、甚至發展到與以色列簽定某種形式的“和平協議”,那麽,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和平談判也好、和平協議也罷,要麽是有“前提條件”、要麽會產生極大的“副作用”。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顯見的是,不論是歸還戈蘭高地的“前提條件”也好,或者“以敘和平協議”的“副作用”也罷,其“效果”都一樣,無非是敘利亞必須削弱它與伊朗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或者必須削弱它對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哈馬斯的支持力度。
●在此之前,為了孤立伊朗,布什做了兩件“大事兒”
我們知道,在此之前,為了孤立伊朗,布什做了兩件“大事兒”,其一是在去年11月份做了一次東道主、主持了一次所謂的“中東和會”,其二,是在今年年初,自擔任美國總統以來,布什展開了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解決“中東和平”問題為主題的“中東之行”。
我們也知道,由於以色列對布什所謂的“以色列必須做出痛苦的讓步”置若罔聞,敘利亞更是“戈蘭高地”必須收回為由,拒絕“支持”“中東和會”,並刻意地施展自己的影響力,結果,在“外力”的配合下,不用說什麽“巴以和平”了,單單一個“黎巴嫩總統”,都楞是幾個月選不出來。
●在以色列“終於做出痛苦讓步”的背後,掩藏的是迂回實現“孤立伊朗”的企圖
而拿著布什開出的“中東和平空白支票”急待兌現的阿盟、歐盟,在“失望”之餘,也是各使手段:在埃及“默認”被“美以”封鎖多日哈馬斯炸開了埃及與加沙間的封鎖牆,讓“加沙的居民”到埃及去“搶購”一切“生活用品”、從而徹底“炸壞”了美以“餓死哈馬斯”的政策。值得強調的是,在整個事件中,不論是歐盟、還是阿盟總體上始終保持著低調、與“美以”異口同聲“那是不可原諒的”強烈反應形成了鮮明對比。
因此,不論是那次“美國中東和會”,還是那場被國際社會調侃為“為核而不是為和”的中東之行,事實上,不僅沒有達成孤立伊朗的目的,反而激起了歐盟、阿盟的強烈不滿。
顯然,對比“上述曆史”,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在以色列“終於做出痛苦讓步”的背後,掩藏的是迂回實現“美國上述意圖”的企圖。
●以色列“今天願意歸還”恐怕是一回事,至於敘利亞“明天是否可以收回”恐怕是另一回事!
就目前而言,從“黎巴嫩總統”就要“開選”的情況來看,敘利亞似乎對以色列願意歸還戈蘭高地“非常滿意”,然而,我們想提醒一句的是,以色列“願意歸還戈蘭高地”是一回事,但是,什麽時候歸還、特別是以什麽方式歸還、恐怕是另一回事!
要知道,戈蘭高地不僅對以色列的軍事安全至關重要,更是以色列“水資源安全”的“核心高地”,通過控製戈蘭高地,以色列不僅保障了自己的用水安全,還有能力將“水”作為要挾、甚至對付巴勒斯坦人的重要武器。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如此重要的戈蘭高地、以色列“今天願意歸還”恐怕是一回事,至於敘利亞“明天是否可以收回”恐怕是另一回事!
●所謂以色列的“痛苦讓步”,更多是一種緩兵之計
根據我們的觀察,所謂以色列的“痛苦讓步”,更多是一種緩兵之計,是在“中東和平問題”上一籌莫展、在西藏問題上歐盟仍在觀望,在科索沃問題上還來不及動手、卻又突然遭遇的“格魯吉亞麻煩”的華盛頓,迫使以色列使出的一招“緩兵之計”。
顯然,如果“歸還戈蘭高地”能緩和“歐美”、“美阿”之間的不信任感,從而換取到歐盟、阿盟在“進一步孤立伊朗”問題上的“實質性支持”,那麽,“以色列人的痛苦”對美國人而言,那又算得了什麽?
更何況還有兩種可能性,那就是:
其一,一旦伊朗被徹底擺平,不要說什麽戈蘭高地了,即便是整個中東,那還不都是“美以”說了算!
其二,否則,一旦伊朗跨入了核門檻,或者美國在萬般無奈之下,即便為了維持伊拉克的穩定,用伊拉克的原油支撐其龐大的開銷,最終被迫改善與伊朗的關係,真要走到這一步的話,對以色列而言,不要說什麽戈蘭高地了,即便是以色列整個國家,也會被淹沒在“伊斯蘭海”之中。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兩層意思”恐怕既是以色列“現在終於願意做出痛苦讓步”的“無奈”,也是華盛頓最終迫使以色列“決心痛苦一回”的“說辭”!
●緩兵之計,敘利亞就看不出來嗎?阿盟就看不出來嗎?
其實,我們認為,迫使以色列選擇“痛苦”還算算不了什麽,真正考驗美國的是敘利亞、阿盟將選擇什麽?
表麵上看,敘利亞“非常滿意”,但是,既然我們能看出這是招緩兵之計,也能看出“上述兩層意思”,敘利亞就看不出來嗎?阿盟就看不出來嗎?當然看得出來,可是,“美以”也一早就準備了第三步棋。
美國中情局稱朝鮮曾幫助敘利亞建核設施
【華盛頓消息】據《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數名高級官員的話報道說,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邁克爾•海登和一些情報官員4月24日向國會6個委員會展示一段視頻錄像和其他證據,證明敘利亞曾在朝鮮的幫助下建造核反應堆。
據透露,這段2007年夏天秘密拍攝於敘利亞一座建築內部的錄像顯示,該建築物內有一些朝鮮人,建築內的設施也與朝鮮的核設施外形相似。而敘利亞的這座建築已經於2007年9月被以色列空襲炸毀。
據熟悉錄像內容的美國官員透露,該錄像是從以色列情報部門等多個渠道搜集到的,錄像顯示的是敘利亞邊遠地區一個代號為Al
Kibar的建築物,裏麵有與朝鮮寧邊的核反應堆極其相似的反應堆,並有朝鮮人與敘利亞人一起工作的場景。看過錄像的情報官員都認為這份證據“極具說服力”。
敘利亞駐美國大使伊馬德•穆斯塔法4月23日譴責美國和以色列的指責,他說,美國曾展示過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照片和證據(事後證明這些武器並不存在),“我希望這次美國民眾不會再那麽容易受騙了”。
穆斯塔法說:“我們不想獲得核技術,因為我們知道世界的現實情況,我們已經目睹美國對伊拉克所做的一切,即便伊拉克根本沒有核項目。因此,我們不會給他們襲擊敘利亞的任何口實。”
美國白宮和中央情報局目前還沒有對此消息予以評論。
美國核問題專家和一些官員認為,中央情報局將這些材料向國會公布可能會導致美國近期擬打破朝鮮核問題僵局的計劃受阻。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
據《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數名高級官員的話報道說,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邁克爾海登和一些情報官員4月24日向國會6個委員會展示一段視頻錄像和其他證據,證明敘利亞曾在朝鮮的幫助下建造核反應堆。
據透露,這段2007年夏天秘密拍攝於敘利亞一座建築內部的錄像顯示,該建築物內有一些朝鮮人,建築內的設施也與朝鮮的核設施外形相似。而敘利亞的這座建築已經於2007年9月被以色列空襲炸毀。
對這段文字,我們首先提請大家注意的是“時間”,既該建築早在2007年9月就被以色列空襲炸毀。
●“美以”選擇現在這個時間點公布這段錄像,其意圖可謂是司馬昭之心
因此,東方評論員想提的第一個問題是,既然有如此明確的證據,為什麽當時不公布出來?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以”選擇現在這個時間點公布這段錄像,為“去年的案件”作證,其意圖可謂是司馬昭之心:非常清楚,這份新聞證實了“整個計劃”的“陰毒”,既,它還刻意暗藏了一份離間計,並故意彰顯著一份“先禮後兵”式的“強烈警告”。
●這是一部經典的“胡蘿卜加大棒”做派
不難想像,從以色列“做出”一副“痛苦讓步”的樣子,到美國人“做出”一副因“內部鬥爭激烈”、導致不滿布什政策的新保守勢力“重提舊事”、但白宮,美國情報部門“並未明確表態”的“局麵”,這是一部經典的“胡蘿卜加大棒”做派。
因此,麵對以色列主動伸過來的胡蘿卜(戈蘭高地),再瞧瞧身後的大棒(先是國際社會介入調查該核反應堆,接著,什麽決議、封鎖、製裁都是後續手段,再不濟就是軍事手段),敘利亞也就到了“必須選擇”的境地。
●值得警惕的一個“技巧”
我們也注意到,敘利亞官員稱“美國指責朝鮮援助核建意在向朝施壓”,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種說法”當作一種外交技巧倒也沒有什麽,不過是一種轉移視線的“常用技巧”而已。但是,如果這種說法是敘利亞高層的意思,那麽,這種動向就值得警惕了。顯然,它將被示為示弱的信號。
●不論敘利亞的做何“選擇”,都必須達到“美國徹底孤立伊朗的戰略意圖”、這才能令“美以”滿意
然而,前麵說了,“美以”的“真實意圖”是為了迂回實現“徹底孤立伊朗的戰略意圖”,因此,不論敘利亞的做何“選擇”,都必須達到這一目的、才能令“美以”滿意。
顯然,現在的形勢顯然是:如果敘利亞還想拿回戈蘭高地的話,那麽,它就“必須承諾”削弱它與伊朗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或者必須削弱它對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哈馬斯的支持力度,並以此為前提條件,與以色列談判、簽定“和平協議”。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僅就中東這塊地方而言,伊朗也就被“有效孤立”了。
●為了“封死”敘利亞另一個選擇項,那段錄像帶也就“如期登場”了
可問題是,前麵已經說了,既便敘利亞滿足了這些“前提條件”,將來也未必“拿得回”、或者“拿得住”戈蘭高地,因此,敘利亞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以談代拖”,拖到形勢有把握的時候再說。不過,為了“封死”敘利亞的這個選擇項,那段錄像帶也就“如期登場”了。
因此,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美以”的整個計劃是逼迫敘利亞“盡快”做出明確選擇,如果敘利亞選擇“前提條件”,那麽,伊朗也就被“有效孤立”了;如果敘利亞選擇“以談代拖”,那麽,什麽國際調查、什麽金融製裁,又是沒完沒了、甚至“美以”可能武力相威脅。
●在以“種種借口”不充許中國軍火船靠岸的過程中,“歐美”已經預演了一種合作方式
值得警惕的是,在這個問題上,在將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送到莫斯科“探路”、衝著華盛頓放出“不排除”將“中東和平進程主導權多極化”的“警告”之後,與美國一起把持有國際金融話語權的歐盟、骨子裏仍想與美國分享“中東和平主導權”的歐盟,似乎表現出“願意合作”的意圖。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一點,在“歐美”通過“國際金融話語權”、“國際經貿話語權”威脅非洲國家、以“種種借口”不充許中國軍火船靠岸的過程中,“歐美(這次公開出麵的是德國)”已經預演過了。
●如果美國人給的“中東好處”夠多,或者美國人願意在非洲方向繼續出手那麽,歐盟還是下得了決心的
顯然,由於歐盟在伊朗的政治、經濟利益都很極大,因此,在對伊朗進行全麵金融製裁的問題上,歐盟是不願意的。但對敘利亞這個國家,對“想分享中東和平進程決策權”、且還麵臨著科索沃問題的歐盟而言,如果美國人給的“中東好處”夠多,或者美國人願意在非洲方向繼續出手、就向阻止中國軍火船的案例一樣,繼續幫助歐盟、幫助歐盟遏製“中國非洲影響”的話,那麽,歐盟還是下得了決心的。
●然而,經俄羅斯主動一挑,“歐美”的戰略矛盾在“格魯吉亞問題”中是一目了然
然而,因“歐盟政治統一”問題、歐元與美元間的地位問題、也就是歐盟前途的問題,在科索沃方向實質上處於“對峙狀態”、卻“暫時”表現得“大體平靜”、甚至看起來“有所合作”的“歐美”,隻因有俄羅斯的主動挑事兒,其巨大的戰略矛盾在格魯吉亞事件的“具體反應”中是一目了然。結果是,為了各自的核心利益,與美國在科索沃損害歐盟的核心利益的企圖心相比,歐盟在格魯吉亞損害美國核心利益的企圖心,是一點兒都不差,
●針對“歐美”在“中東和平進程”上、特別是在“三獨問題”上的“有所合作”、
也應該“有人”出來主動挑點事兒
因此,首席評論員就特別指出,針對“歐美”在“中東和平進程”上、特別是在“三獨問題”上的“有所合作”、其實卻有著“大中東計劃”與“地中海計劃”之爭的“歐美”,也應該“有人”出來主動挑點事兒。
●在格魯吉亞,主動挑事兒的莫斯科憑借的幾大優勢”
在格魯吉亞,主動挑事兒的莫斯科憑借的是其“優勢”,既俄羅斯在格魯吉亞的軍事優勢,再加上俄羅斯的地理優勢,為歐盟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優勢、另外,俄羅斯有能力在科索沃後續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平衡優勢”;
●也有自己獨特優勢的北京,是否也會主動挑事兒呢?
因此,針對“歐美”在阻止中國軍火船靠岸的問題上所運用的“國際金融霸權”、“國際經貿霸權”,並很可能拷貝到“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以繼續阻止“中俄”對中東和平進程影響力的企圖心,在這方麵也有自己獨特優勢的北京,是否也會主動挑事兒呢?
有意思的是,恰恰就有這種可能。
在繼續這個討論之前,我們再來閱讀一則“財經消息”。
中國稅務總局宣布:將大範圍取消進出口退稅
【北京25日消息】國家稅務總局科研所副所長張培森昨日對媒體表示:“目前,我國稅收改革在處於結構型改革階段,稅收結構要有增有減,基本上內資企業稅率有所減,外資企業稅率有所提高,所得稅統一以後,下一步是增值稅的改革,此外今年進出口稅收政策的結構性要調整。”
張培森說,今年,我國稅收增長仍將是高位運行,預計稅收淨增1萬億元以上,稅收增長22%未來3到5年,稅收增長要回落10%左右。
他說,目前,稅收改革現處於結構型改革階段。稅收結構有增有減。內資企業基本上是有所減的,外企稅率有所提高,這是正常的。現在,內地企業降低稅率,關鍵是新舊政策的結合,還有對政策的理解和操作問題。
“所得稅統一以後,下一步是增值稅的改革,”張培森說,國家為企業減免稅提供一些條件,增值稅是解決這個的核心問題。
目前,實行生產型增值稅,我國在東北和中部試點已取得成功,應加快速推進,降低企業的稅率。此外,還要加大加快立法,出台政策文件。加快多部門協作的調控政策,如取消出口退稅。
張培森透露,進出口方麵,今年進出口稅收政策的結構性要調整。現在外匯儲備1.68萬億,進出口稅收要結合經濟形勢調整,該進口的,鼓勵進口,不該出口的,限製出口。下一步,大範圍取消進出口退稅,限製部分企業出口。
此外,對於股市印花稅問題,張培森認為,降低印花稅是正常的回歸性調控。他說,稅收是股市調節交易環節的手段,不是救市的工具。中國股市高稅率,在世界是少有的。在股市低的時候,降低印花稅,回歸是正確的,要發揮稅率靈活調節的優勢。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中國政府將宣布“大範圍取消進出口退稅”的時間選在“24日”,這絕不是什麽偶然。
●這條“稅政”的出台,還有一個大背景,外加一個小背景
我們想強調的是,這條“稅政”的出台,還有一個大背景,外加一個小背景:
所謂“大背景”是人民幣匯率近期突破了“7”字關口,並呈現出加速升值的趨勢; )
所謂“小背景”是在胡錦濤主席明確定性“西藏暴力”事件是一場陰謀,法國政府做出“一連串”修複中法關係的動作之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於4月24日下午抵京,開始為期3天的正式訪問。就如新聞中所描述的那樣,巴羅佐此次訪華可謂“陣容強大”,參與出訪的委員超過歐盟委員總數的1/3,就連歐洲輿論都驚歎其為“前所未聞的訪問”。
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這裏出現了第二個“24日”。
●就人民幣匯率而言,我們一向的觀點是
在這裏,我們想重複一點,就人民幣匯率而言,我們一向的觀點是:
第一,在可見的將來,必須嚴守現行匯製,必須嚴守中國金融服務業的控製權,這是現階段中國實現社會穩定的基石之一。
第二,人民幣升值過快有損中國經濟、“波動幅度”必須可控,盡可能讓中國經濟有個適應時間。
●在“市場”這頂帽子下,人民幣既可以升值,也應該能夠貶值
第三,必須強調的是,這種“可控”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麵,既,在“市場”這頂帽子下,人民幣既可以升值,也應該能夠貶值。
●“美國經濟”對人民幣匯率並不感興趣,它最感興趣的是在中國準備不足的情況下,
強迫中國盡快全麵開放金融服務業
第四,盡管“美國經濟”始終在強調人民幣應該更快地升值,但是,從根本上講,“美國經濟”對人民幣匯率並不感興趣,它最感興趣的是在中國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強迫中國盡快全麵開放金融服務業,隻有控製了中國的金融服務業,那麽,它才能真正控製中國的經濟、並“規劃”中國的戰略發展方向。
●在美元兌歐元、兌日元卻大幅貶值的背後,是“人民幣的小幅升值”相當程度地幫助美元減緩了貶值幅度
第五,在美元兌歐元大幅貶值的事實下,在美元兌日元也在大幅貶值的情況下,盡管人民幣兌美元自05年匯改以來,已累計升值了約16%,但是,人民幣呈現出對美元升值,兌歐元、日元貶值的局麵。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是世界第一,而中國外匯資產大部分是“美元資產”,更加重要的是,許多東盟國家的經濟、與貨幣與中國經濟、中國人民幣幣值關聯甚大,而東亞地區擁有世界上絕大部分美元儲備,因此,在人民幣兌美元“小幅升值”、但美元兌歐元、兌日元卻大幅貶值的背後,是“人民幣的小幅升值”相當程度地幫助美元減緩了貶值幅度。
●隻要中國嚴守住金融控製權,隻要嚴守住目前的匯率形成機製,
那麽,人民幣大幅升值對“中美”而言,對都沒有好處
事實上,隻要中國嚴守住金融控製權,隻要嚴守住目前的匯率形成機製,那麽,在美國次貸危機的背景下,在美元兌歐元、日元大幅貶值的背景下,人民幣大幅升值對“中美”而言,對都沒有好處,不僅如此,“人民幣的大幅升值”在對中國經濟形成重大衝擊的同時,也勢必極大地衝擊美國經濟,並最終衝擊歐盟經濟,從而“有可能”提前、全麵激化“三邊撕裂(歐美日)”的競爭烈度,全麵激化美元與歐元、甚至與日元之間貨幣政策的衝突。
●在現有基礎上,中國不應該繼續讓人民幣大幅升值,除非有特殊原因
當然,就目前而言,“人民幣的大幅升值”對歐元將是有利的,因為它“實質性”地削弱了美元的地位,但對中國經濟也是有損害的,因此,在現有基礎上,中國不應該繼續讓人民幣大幅升值,除非有特殊原因。
●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調整中國進出口稅收政策”
所以,在人民幣升值已經達到一定程度之後,為了避免過於傷害中國經濟,又要想激化美元與歐元之間的矛盾的話,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調整中國進出口稅收政策”,並要針對歐盟的經濟特點,做“結構性調整”。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可能會是中國“有意識”輸出通貨膨脹的第一步。與中國強化實行“勞動法”、提高了“中國製造”的成本不同的是,這次的動作是“有針對性”的、有意識的。
與“有意識”相對的是“無意識”,人民幣升值在客觀上也起到了“輸出通貨膨脹”的作用,但是,由於中國的經濟結構特點,它在降低中國自身通貨膨脹的方麵,卻解決不了什麽問題。
●很可能成為“提前激化”“科索沃後續發展”導火索
如果說“人民幣升值”是“實質性”地削弱美元地位、從而會衝擊美國貨幣政策的話,那麽,如果中國“調整進出口稅收政策”針對歐盟的經濟特點、做出“非常有效”的“結構性調整”的話,它必將衝擊到歐盟的貨幣政策、時間長了,加上東亞其它國家的“相應反應”、最終可能導致歐盟經濟、甚至美國經濟通貨膨脹加速上升、迫使歐盟央行加息並給一直通過減息、向外狂拋“流動性”以“遮掩次貸窟窿”的美國央行製造政策難度。
顯然,如果歐盟被迫加息的話,那麽,一方麵這將加大歐美的息差,從而加劇美元兌歐元的貶值力度,另一方麵,“歐美”在經濟政策上的矛盾,特別是貨幣政策的矛盾,很可能成為“提前激化”“科索沃後續發展”導火索,從而減輕中國在西藏問題上、“三獨問題”上、非洲問題上所承受的“歐美壓力”、並強化“中歐俄”在伊核問題上的協調性。
●法國一連串“有意修複”中法關係的姿態、與其說是“有意修複”、
還不如說是“暫時維持、繼續觀望”來得準確
非常清楚,在歐盟政策新旗手--法國做出一連串“有意修複”中法關係的姿態後,中國政府選擇24日,也就是歐盟主席巴羅佐率領超過歐盟委員總數的1/3,就連歐洲輿論都驚歎其為“前所未聞的訪問代表團”踏上北京的那一天,突然宣布“這條稅政”,這無疑是在警告歐盟。
值得強調的是,準確地講,法國政府一連串“有意修複”中法關係的姿態、與其說是“有意修複”、還不如說是“暫時維持、繼續觀望”來得準確。
●對這樣的一個“心懷叵測”的超級“歐盟代表團”,這條稅政”顯然是最為合適“歡迎辭”
顯然,法國(歐盟)想的是先維持住中法(中歐關係),既要看看“剛惹上格魯吉亞麻煩”的美國人有什麽動作,更要看看麵對“因歐盟後退,美國不得已在西藏問題跳到前台”這一新發展,北京又有什麽動作?特別是,還要看看北京對“歐美”“在非洲聯手遏製中國”的“新招式”(歐美一旦聯手,其在金融、經濟上的威力的確不可小視)有什麽辦法?
對這樣的一個“心懷叵測”的超級“歐盟代表團”,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條稅政”顯然是最為合適“歡迎辭”,它顯然“全麵地照顧到了”“歐美”的“關切”、並給出了“多種的答案”。
顯然,一下飛機的那一刻起,“向來好客”的北京就讓歐盟代表團迎麵遭遇這條“歡迎辭”,在這種的尷尬中,在中歐雙方仍然在大唱“中歐重申加強全麵戰略夥伴關係”的高調中,我們的感覺是,球似乎又踢到了歐盟的腳下、也踢到了美國人的腳下。
●“這條稅政”一旦有針對性的落實,這“與擊落那架無人機”的動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結合人民幣已經突破“7”字大關的這個“大背景”,結合法國(實際是歐盟)“暫時維持、繼續觀望”中法(實際是中歐關係)關係、中國軍火船在非洲不順、美國一改之前“隻在背後鼓噪西藏問題、這次卻突然跳到前台表演”的諸多“小背景”,“這條稅政”一旦有針對性的落實,這“與擊落那架無人機”的動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前麵說了,本質而言,格魯吉亞“現在已經”發生什麽?“將來還會”發生什麽?對俄羅斯而言,絕對是一張“可以打出去的牌”;隻要俄羅斯覺得“這些手段”能將烏克蘭留在北約之外就行。
●再談前麵的幾個觀點
前麵也說了,對歐盟而言,格魯吉亞“現在已經”發生什麽?“將來還會”發生什麽?也是一張“可以打出去的牌”,它置於“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之“前”,是“前置”於“巴爾幹和平”這一攸關歐盟、歐元之“生死”核心問題的一道“重要防線”;
為了確保“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是一種“和平模式”,在“打格魯吉亞這張牌”的問題上,歐盟對美國是不會有任何“道德顧忌”的。換句話說,歐盟在格魯吉亞的問題上可以與俄羅斯做任何交易,隻要能交換到俄羅斯的“科索沃合作”就行;隻要能迫使美國為了“借助北約(實際是歐盟)的力量”維持自己對格魯吉亞、特別是烏克蘭的影響力,從而也願意為“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提供“和平模式”就行。
我們還說了,對美國而言,格魯吉亞問題卻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本質上講,它不是一張可以打的牌,而是一個戰略支撐點、是前置於“美國的東歐存在”之“前”,“前置”於“有效分割歐亞大陸的大中東、大中亞計劃”這一攸關美國前途、美元“生死”核心問題之前的重要支撐點。
也就是說,不論是格魯吉亞“現在已經發生”什麽?還是“將來將要發生”什麽?對美國來講都是麻煩、是實實在在的麻煩、是需要立刻解決的麻煩。
●讓“國際金融問題”成為北京手中的一張“絕對可以打出去牌”、讓它成為“歐美”的負擔、又有何不可?
在這裏,我們再補充一點,那就是,對北京而言,在歐美都麵臨次貸危機的衝擊時,在“歐美”都在科索沃問題上“謹慎從事”的時候,在“歐美”竟然拿它的國際金融霸權說事兒,在中國軍火船的問題上、向“中國的非洲影響”展示它的“金融手段”的背景下,讓“國際金融問題”也像“格魯吉亞問題”一樣,讓它的“現在已經發生”什麽?還是“將來將要發生”什麽?成為北京手中的一張“絕對可以打出去牌”、讓它成為“歐美”的負擔、成為歐美的麻煩、成為是實實在在的麻煩、是需要立刻解決的麻煩,又有何不可?隻要它能有效破解“歐美”的“反華合作”就行。
●從經濟結構來看,誰“先”亂?誰“先”死?誰“怕”誰,哼哼!
在這個問題上,一旦失控,對“中歐俄美”的經濟都是一大打擊,不過,相對於美國、歐盟的經濟體係、特別是金融體係而言,中國這個經濟體,其抗打擊能力要強得多。
事實上,在這個問題上,溫家寶總理早在人大新聞招待會上就一語點破了:“……中國經濟08年會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年……中國經濟的最大優勢是有一個龐大的農村市場……”。因此,一旦全球經濟、金融因美國的“狗急跳牆”而陷入全麵混亂,從經濟結構來看,誰“先”亂?誰“先”死?誰“怕”誰,哼哼!
要知道,與政治、安全問題不同的是,政治、安全問題可以談、也可以拖,今天不行就明天,但在某種情況下,經濟問題、特別是金融問題是一天都不能耽擱的,特別是那個玩金融衍生產品玩出了麻煩,現在天天為“次貸窟窿著急”、還“成天防歐元像防賊”一樣的經濟體。
另外,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從實質上講,“擊落那架無人機”的動作瞄的是科索沃問題;本質上講,“這條稅政”瞄的也是科索沃問題。當然了,從最根本的層麵上講,與以色列的“痛苦讓步”一樣,它們瞄的都是“伊核問題”。
顯然,如果透過表層看實質,這都是一種“準備攤牌”的動作。因此,在“中歐俄美”各自做出了幾個“新動作”之後,真正的核心問題--伊核問題,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年之後,在春天已經到來之後,又將會有什麽進展?在一則相關消息後,我們將結合上述消息、進一步進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