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8年3月7日—星期五

(2008-03-09 08:54:02)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8年3月7日—星期五

美方:南美三國矛盾主要應由哥厄兩國協商解決
【華盛頓消息】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凱西表示說,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兩國應協商解決彼此因哥倫比亞軍隊采取越境軍事行動引發的矛盾。
凱西說,哥倫比亞的軍事行動旨在打擊“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以製止恐怖組織的威脅,而厄方是在尋求防範哥倫比亞軍隊再次采取越境軍事行動。目前,矛盾集中在哥倫比亞與厄瓜多爾之間,應由哥厄兩國協商解決。
白宮發言人佩裏諾則表示,現在考慮向哥倫比亞提供軍事援助為時過早。
哥倫比亞是美國在南美地區的主要盟友。最近6年來,美國已向哥倫比亞提供了近40億美元的資助,以加強兩國在掃毒和軍事領域的合作。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德羅4日說,布什總統當天打電話給哥倫比亞總統烏裏韋,表示支持哥政府打擊“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
3月1日,哥倫比亞軍方對厄瓜多爾境內的“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實施軍事打擊。這一行動招致厄瓜多爾和委內瑞拉兩國的強烈譴責和抗議,引發了涉及哥厄委3國的外交危機。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過去的幾天中,因“入聯公投”而日益緊崩的台海局勢;因韓美聯合軍演而風雲再變的朝核問題;因以色列對哈馬斯控製的加沙大打出手而激起的“非美勢力”集體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的嚴厲譴責;因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而令危及歐盟能源供應的“俄烏鬥氣”再次來過;美國突然在非洲索馬裏發射價格不菲的潛射巡航導彈打擊恐怖分子;特別是,因哥倫比亞政府派遣軍隊進入厄瓜多爾領土打死該國最大的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二號人物勞爾-雷耶斯、而引發南美大陸的狼煙突起;最有意思的是,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議會3月4日在其通過的一份決議案中,援引科索沃獨立為先例,呼籲國際社會承認它單方麵宣布的獨立狀態;另外,就是美國空軍稍早宣布,歐洲航空防務和航天公司(EADS)及其美國合作夥伴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擊敗了美國波音公司,從而贏得一份價值350億美元的空中加油機巨單,等等,所有這些事情,似乎都在“集體驗證”我們之前的一個判斷,那就是:
●所有這些事情,似乎“集體驗證”了我們之前的一個判斷
隨著被伊核問題重新激活的“科索沃獨立問題”從科索沃正式宣布獨立的那一瞬間起、“方方麵麵”就已經正式開始了“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階段”的搏擊,這種搏擊將是一個圍繞伊核這個中心而展開的全方位搏擊:就地理特征而言,這種搏擊將涵蓋五大洲;而就內容而言,這種搏擊將波及政治、經濟、軍事層麵。
非常清楚,上麵所列舉的那些事情,就地理而言,幾乎涵蓋了五大洲;而就內容而言,恰好波及了政治、經濟、軍事每一個層麵。
另外,透過這些分別、但又是“集中”爆發在五大洲的事情,我們還能歸納出兩個特點:
第一,就是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能非常清楚地觀察到有美國人的影子在閃爍其間;
●“勇敢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楞是“揪住布什的頭發”不放、將布什逼得現形
在這一點上,在一度“令人困惑”的南美衝突中,更是如此。非常有意思的是,大概是考慮到“善良的人們”實在是看不清楚“為什麽”哥倫比亞軍方敢對厄瓜多爾境內的“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實施軍事打擊,因此,“勇敢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楞是“揪住布什的頭發”不放,楞是用“準備與哥倫比亞開戰的實際行動”,強硬地將布什逼得現形。
●既然有事兒,既然有人搞事兒,那“大家”就“一個都不能少!”
第二,就是這些(在地理上)分散在五大洲、(在時間上)卻集中爆發的每一件事情,恰恰都能沿著“各自的邏輯”衝擊到“中、歐、俄、美”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剛剛在伊核問題上達成妥協,並拿出一份“對伊新製裁案”的“方方麵麵”,還沒來得及步出談判會場,其各自的核心利益就立刻感受到了一陣衝擊波,包括“那個”四處閃爍的“影子”在內,誰都沒有例外。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種局麵如果用一句曾經流行的話來形容,那就是:既然有事兒,既然有人搞事兒,那“大家”就“一個都不能少!”
●點燃這股狼煙的火種,早在古巴領導人權力轉移的那一瞬間,就已經埋下了
顯然,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麵來觀察南美大陸上這股突起的狼煙,也就不難看出,點燃這股狼煙的火種,其實早在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決定“退休”、將權力移交給“銳意改革”的勞爾•卡斯特羅那一瞬間,就已經埋下了。
在進一步展開討論之前,我們再來閱讀兩則非常貼近“真相”的背景新聞。

歐盟委員訪古巴歐盟古巴關係正常化迎來新契機
【綜合消息】歐盟委員會負責發展和人道援助事務的委員米歇爾6日開始對古巴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作為迄今訪古的最高級別歐盟官員,米歇爾此行備受關注,被普遍視為實現歐古關係正常化的一個新契機。
米歇爾在啟程前表示,他此行恰值古巴領導人新老更替之際,對歐古雙方都是一次重要的訪問,其首要目的是通過加強對話推動雙方關係實現正常化。為此,雙方在政治、人權、經濟、科學和文化等所有符合雙方利益的領域進行公開坦率的對話是十分重要的。米歇爾再次對古巴日前正式簽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兩份國際人權公約表示歡迎,稱此舉連同之前古巴單方麵釋放一批“政治犯”的做法都是“值得讚賞的積極步驟”。
米歇爾此次古巴之行是歐古雙方去年9月就重新發展關係舉行試探性會談時所做的既定安排。上個月,勞爾•卡斯特羅當選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和部長會議主席,接替了因健康原因而移交最高權力的菲德爾•卡斯特羅的位置。對於這一新變化,米歇爾多次表示,他願與古巴新領導人繼續進行建設性政治對話,歐盟委員會也隨時準備與古巴政府一道努力,改善和深化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各領域合作。應該說,米歇爾此訪是歐古雙方近年來相互不斷釋放善意、渴望恢複正常關係的趨勢下的一個新進展。
2003年6月,歐盟在時任西班牙首相阿斯納爾的推動下,以古巴鎮壓“持不同政見者”為由對古實行包括中斷高層接觸、邀請古巴“持不同政見者”參加歐盟成員國駐古使館國慶招待會等內容在內的外交製裁,古巴政府隨即斷絕了與歐盟方麵的所有官方往來,雙方關係全麵惡化。2004年,西班牙新首相薩帕特羅上台後一改前任做法,倡導與古巴進行建設性對話。同年底,歐盟率先做出妥協,提出歐盟成員國使館將不再邀請古巴“持不同政見者”參加國慶招待會。作為回應,古巴政府於2005年1月宣布恢複與歐盟及所有成員國駐古外交使團的官方接觸。緊接著,歐盟決定暫停對古外交製裁。雙方關係由此解凍。去年6月,在盧森堡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邀請古巴代表團訪問布魯塞爾進行“公開的政治對話”,並宣布繼續暫停對古外交製裁。這一係列積極變化為歐古關係重新回到正常軌道提供了可能。
不難看出,歐盟方麵的主動態度是促成歐古關係由冷回暖的重要因素。人們注意到,雖然同屬西方世界,但歐盟與美國的對古巴政策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者表現出的是積極和務實精神,後者則保持著一成不變的強硬和敵視姿態。究其原因,大體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方麵,與美國出於冷戰思維“清理後院”的出發點迥然不同的是,歐盟與古巴並無根本的利害衝突,當初製裁古巴更多是出於對所謂民主和人權的維護,而這些問題比之經貿合作等方麵的利益相對次要得多,而且完全可以通過對話來解決。另一方麵,歐盟與美國雖有著共同價值觀,但在處理國際關係方麵,作為世界重要一極的歐盟始終不滿美國的單邊主義和霸權行徑,主張多邊合作和談判解決分歧。相對應的,古巴也需要得到歐盟這一重要力量的支持,以對抗美國的封鎖和製裁。正是這兩方麵原因使得與美國交惡數十年的古巴能與歐盟冷靜解決彼此分歧、使關係在短短幾年內不斷出現改善勢頭。
但也應該注意到,目前歐盟內部在對古巴政策上仍存在不同意見,英國等部分成員國認為與古巴恢複正常關係還為時過早,歐盟要正式取消對古製裁尚需時日。古巴政府也已明確表示,“隻有在保證主權和平等,沒有任何條件和威脅的情況下”,古巴才能與歐盟真正對話。輿論認為,由於政治製度和價值觀等方麵的差異,歐古關係在實現正常化之前還有諸多挑戰需要克服。但隻要雙方尋求對話與合作的政治決心不變,關係改善的步伐會越來越快。

科索沃獨立效應,俄羅斯暗中支持格魯吉亞布哈茲獨立
【綜合消息】據俄羅斯外交部新聞司消息,俄羅斯取消了1996年起開始實施的針對阿布哈茲的經貿、金融和交通運輸方麵的製裁措施,並建議其他獨聯體成員國也這麽做。南奧塞梯5日已經宣布獨立,阿布哈茲也也會在本星期內通過類似的獨立聲明。現在俄羅斯取消了對阿布哈茲長達十年的製裁,明顯是支援和鼓勵阿布哈茲獨立。
據俄新網報道,外交部文件中說:“俄羅斯外交部2008年3月6日正式照會獨聯體執行委員會,稱由於情況有變,俄羅斯不再執行獨聯體首腦理事會1996年1月19日做出的有關‘格魯吉亞阿布哈茲衝突調解措施’的決議。”
俄羅斯取消製裁
俄羅斯外交部介紹說,這一決議禁止在國家層麵上同阿布哈茲開展經貿、金融、交通運輸和其他聯係。製裁決議是在格魯吉亞和阿布哈茲在1992年至1993年戰爭結束後衝突加劇的背景下做出的。目的是促使阿布哈茲在難民和暫時流亡國外的人返回問題上采取靈活立場。
俄羅斯外交部指出:“今天情況已得到徹底改變。以前居住在阿布哈茲加利地區的格魯吉亞族難民已經返回。這一過程的進一步發展因格魯吉亞拒絕為他們登記的程式已被凍結。這一程式是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難民署)提出的。”
外交部指出:“阿布哈茲方麵準備采取實際步驟,加深衝突地區的信任和安全。在這種背景下,格魯吉亞方麵沒有表現出任何建設性的態度,履行此前達成的協議。”
在這種背景下,莫斯科認為,保持決議中的禁令完全失去意義,妨礙這一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
格魯吉亞當日批評俄羅斯取消對阿布哈茲的經貿禁令。在布魯塞爾訪問的格魯吉亞外長巴克拉澤說,俄羅斯的決定是“非法的和危險的”。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
歐盟委員會負責發展和人道援助事務的委員米歇爾6日開始對古巴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作為迄今訪古的最高級別歐盟官員,米歇爾此行備受關注,被普遍視為實現歐古關係正常化的一個新契機。
米歇爾在啟程前表示,他此行恰值古巴領導人新老更替之際,對歐古雙方都是一次重要的訪問,其首要目的是通過加強對話推動雙方關係實現正常化。為此,雙方在政治、人權、經濟、科學和文化等所有符合雙方利益的領域進行公開坦率的對話是十分重要的。米歇爾再次對古巴日前正式簽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兩份國際人權公約表示歡迎,稱此舉連同之前古巴單方麵釋放一批“政治犯”的做法都是“值得讚賞的積極步驟”。
米歇爾此次古巴之行是歐古雙方去年9月就重新發展關係舉行試探性會談時所做的既定安排。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針對米歇爾的此次訪問,有這樣幾個看點:
第一,米歇爾是3月6日開始對古巴進行為期兩天訪問的;值得強調的是,在米歇爾展開這輪旨在“實現歐古關係正常化”訪問的同時,與古巴關係極為密切、並公開宣布“戰爭已經開始”的委內瑞拉在繼續向與哥倫比亞交界的邊境地區增兵;
●“門羅主義者”在自己的家裏遭遇了“門羅主義已經褪色”的尷尬
第二,在米歇爾到達美國的死敵--古巴展開重要訪問、而古巴的盟友--委內瑞拉針對美國的盟友-哥倫比亞繼續增兵的前後,在華盛頓,美洲國家組織正在開會。有意思的是,在會議期間,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猛烈抨擊美國和哥倫比亞,指責哥倫比亞進入厄瓜多爾作戰犯下“戰爭罪”,並認為與美國的衝突不可避免。
結果,盡管布什“態度堅定地”支持哥倫比亞、並為哥倫比亞的軍事行動一味辯解,但在這次在華盛頓舉行的美洲國家組織會議上,支持查韋斯的美洲國家卻呈現出一邊倒,會議並最終仍然裁定“哥倫比亞在厄境內采取軍事行動侵犯了厄瓜多爾主權”。
顯然,這個曆來將美洲視為“美國人的美洲”的“門羅主義者”,終於在國際社會麵前、在自家的後院,甚至是在自己的家裏,遭遇了“門羅主義已經褪色”的尷尬。
●古巴“賦閑”並“有機會”進行“幕後操作”
第三,在這場由哥倫比亞越境軍事行動所引起的外交衝突中,盡管哥倫比亞在美洲的主要盟友-美國曾經公開聲稱“支持哥倫比亞”,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直到今天為止,在整個過程中,厄瓜多爾在美洲的主要盟友--古巴卻異常低調。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除了已經退居二線的菲德爾•卡斯特羅曾經喊了句“美帝國主義的戰爭已經開始”之外,已經位居一線的勞爾•卡斯特羅、以及古巴政府似乎從來不知道有這件事似的,反倒是委內瑞拉在積極地扮演著一個“厄瓜多爾軍事保護者”的角色,並公開與美國叫板。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從古巴開始“賦閑”、並“有機會”進行“幕後操作”的情況來看,美國這個一心想支配全球的超級強權,向來以地球當棋盤、向來將美洲視為自家後院的“棋手”,其“相對實力”竟然已經沒落到這樣一種田地,即:即便是在自家後院,即便是自己赤膊上陣,即便是與委內瑞拉之類的“小國家”進行公開較量,華盛頓都已經無法主導局麵了。
●古巴“權力轉移”與“南美突然升起的這縷狼煙”之間,有著內在邏輯
第四,最為重要的是,米歇爾此次古巴之行絕非是突然之舉,而是歐古雙方去年9月就重新發展關係舉行試探性會談時所做的既定安排;也就是說,盡管人們普遍感覺突然且不解,但在“大國”的眼裏,在古巴“權力轉移”與“南美突然升起的這縷狼煙”之間,有著內在邏輯。
值得強調的是,去年9月,正是科索沃獨立進程被伊核問題重新激活的重要階段;也是在去年9月份,俄羅斯外長就公開警告:俄羅斯外交政策存在所謂“紅線”問題,譬如美國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係統的計劃和科索沃的最終地位。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南美這縷突然升起的狼煙,還是早在去年9月份就已經敲定的“米歇爾古巴之行”,本質上都是伊核問題的邏輯發展,也是“科索沃獨立後續階段”的邏輯發展,同樣是俄羅斯外交“紅線”被“觸及”的必然反應。
●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外交的“紅線”是被“觸及”、而非全麵突破
在這裏,我們提請大家注意我們的用詞,即: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外交的“紅線”是被“觸及”、而非全麵突破。有必要強調的是,隻是“觸及”而“非全麵突破”的根據在於三點:
首先,作為俄羅斯外交政策“紅線”之一的美國東歐導彈防禦係統,整個計劃仍然處在“歐美俄”的三方談判之中,盡管這種談判主要表現為“美波雙邊談判”、或者“美捷雙邊談判”。
其次,盡管科索沃在歐美的“一致支持”下已經正式宣布獨立,科索沃獨立問題已經不可逆轉地進入了“科索沃獨立後續階段”,但是,就如我們在之前的點評中所強調的那樣:科索沃正式宣布獨立是一回事,科索沃最終是否能獲得獨立地位(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獲得聯合國的認可)是“另一回事”;特別是,“科索沃獨立後續階段”能否大體上處於和平框架下運行,則“又是一回事”。
●隻要俄羅斯戰略運作得當,最後迫使歐盟“準備強行拆除”東歐反導計劃也未為可知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即便美國與波蘭、捷克兩個東歐國家談妥,“在歐盟的默認下”準備強行在東歐部署其導彈防禦係統,但是,隻要俄羅斯緊扣伊核問題這個核心、在“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中戰略運作得當,最後迫使歐盟“準備強行拆除”也未為可知。
●俄在格魯吉亞南奧塞梯依葫蘆畫瓢的背後,是俄對外政策的“觸底(底線)反彈”
顯然,在格魯吉亞南奧塞梯5日已經根據“科索沃特例”也“正式宣布獨立”之後,不論是上麵列舉的“另一回事”、或是“又是一回事”,已注定成為了“歐美俄”“科索沃角力”的後續內容。
也就是說,在俄羅斯在格魯吉亞南奧塞梯依“科索沃特例”這隻葫蘆畫瓢的背後,是俄羅斯對外政策的“觸底(底線)反彈”,至於俄羅斯能否維持反彈的勢頭甚至扳回損失,那就要看俄羅斯進行戰略運作的後續手段了。
●隻要“中俄”運作得好,南美將被“中歐俄”建設成為繼伊核問題之後的另一個“戰略協同案例”
在這裏,東方評論員想強調一點,那就是:相對歐盟而言,隻要“已經在南美搶得先手”的“中俄”運作得好,在切入點、切入時間上把握得好,那麽,在歐盟地中海計劃與美國大中東計劃的“戰略碰撞”中,南美將被“中歐俄”建設成為繼伊核問題之後的另一個“戰略協同案例”。
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美國用導彈打下失控衛星之舉,我們曾經給出這樣兩個觀察結論:
第一:如果撇去美國打自己失控衛星的軍事層麵的意義不談,那麽,從國家總體戰略的層麵去觀察得到觀察結果就是:華盛頓似乎是在有意向“方方麵麵”展示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由“擁有太空技術發言權的國家”組建一個旨在討論世界未來重大問題的“太空俱樂部”,取代目前這種“由五大核國家形成的核俱樂部”,顯然,被排除在外的將是英國、法國這兩個核大國,也就是整個歐盟。
第二,在我們看來,是否建立、或者建成一個“太空俱樂部”並不是美國人關心的東西,華盛頓真正關心的是東西,是想在“現有機製”之外,另外建立一套可以對自己的北約盟友--歐盟施加戰略壓力的機製,與北約這個軍事組織是針對“非西方”國家、側重施加政治、軍事壓力的工具類似,“太空俱樂部”很可能被初步設想為對歐盟施加“經濟壓力、軍事壓力”的機製,並以此來離間在伊核問題上仍然配合嚴整的“中歐俄”。
●米歇爾的古巴之行,與美國用導彈打下失控衛星之舉,有著“曲徑通幽”之妙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在這種層麵上去觀察,那麽,米歇爾的古巴之行,與美國用導彈打下失控衛星之舉,有著“曲徑通幽”之妙。
事實上,首席評論員曾“提前”指出,如何“用活”古巴,將是“中歐俄”能否打造出一個從經濟層麵向美國“抵近”施加戰略壓力之“機製”的關鍵。在科索沃獨立問題已經不可逆轉地進入了“科索沃獨立後續階段”之後,能否快速地建立起這套“施壓機製”來,也就猶顯重要。
當然了,自美國用導彈打下自己失控的衛星之後,“中俄”根本就用不著去動員歐盟,從米歇爾冒著南美這縷突然升起的狼煙,如期對“指導委內瑞拉鬧革命”、並為南美大國巴西“高度尊重”的古巴,展開旨在“通過加強對話推動雙方關係實現正常化”的“態度”來看,歐盟推動、參與並建立“這套機製”的戰略意圖也已彰顯無遺。
值得強調的是,作為歐盟的核心國家,法國已經開始與雄心勃勃的南美大國巴西建立了更緊密的軍事合作,這種合作即包括向巴西輸出先進的戰鬥機生產技術,也包括向巴西轉讓核潛潛艇生產技術。
●“這套機製”顯然被置於一個“大三角”之中
在我們的觀察中,就大的“未來框架”而言,“這套機製”顯然被置於一個“大三角”之中:如果我們將歐洲、美洲、亞洲視為三個頂點,並連成一個三角形,那麽,包含有伊核問題、地跨“歐亞非”的中東,顯然是這個三角形的“重心”之所在。
在具體解釋這個三角形之前,我們再來閱讀幾則新聞資料。

俄專家:人民幣和盧布將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莫斯科消息】據俄新網報道,俄羅斯一些經濟學家在俄新社舉行的圓桌會議上表示,中國和俄羅斯貨幣將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俄新社5日組織舉行了有關美元近期急劇貶值及其未來前景的圓桌會議。
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教師葉夫根尼.納多爾申認為,中國人民幣和南非蘭特將比俄羅斯盧布更快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巴西裏拉和阿根廷比索同樣也有不錯的機會。
納多爾申說:“作為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將比盧布獲得更快的普及,因為中國經濟規模是俄羅斯經濟的三倍。”
他強調:“美元不會在近幾年,或者未來十年裏失去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因為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德意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雅羅斯拉夫•利索沃利克對盧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前景更為樂觀。
他說:“儲備多元化的過程正在進行。人民幣非常明顯的升值提高了它對於各國中央銀行的吸引力。盧布同樣也有(成為儲備貨幣的)前景,不僅是在後蘇聯空間裏,特別是當獨聯體一體化穩固的情況下。”
俄羅斯國家杜馬經濟政策和企業委員會成員瓦列裏•祖波夫同意經濟學家的觀點。他說:“形勢是這樣發展的,各國都將儲備多種對他們有利的外匯。這可以是人民幣,也可以是盧布。”

政協委員吉曉輝:人民幣國際結算試點已具可能性
【北京消息】人民幣持續升值,讓許多進出口企業感到了明顯的成本壓力。“在國際貿易中,能否用人民幣進行結算?這樣一來,企業不但可以規避匯率波動風險,還可以節省換匯成本。”來自經濟界別的吉曉輝委員在全國兩會上建議,推進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試點,“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和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推進人民幣國際結算已經具有現實可能性”。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1058元,為匯改以來最高點。盡管3月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1175元,較前一交易日走低了117個基點,但按2007年末的數據計算,僅今年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超過258%。而交通銀行(601328行情,股吧)發布的研究報告預計,到今年底美元兌人民幣將達到683元—675元的區間。
“人民幣匯率的穩步趨升,增強了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吸引力。此外,不斷發展的國內金融市場也為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提供了條件”,吉曉輝委員說,“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將有利於我國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體係;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和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同時,還可以使國內企業更好地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成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顯示,近年來,中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的區內貿易比重越來越高。在亞洲區貿易中,日本已開始使用日元作為計價貨幣,以日元計價的出口貿易比重超過50%。吉曉輝委員表示,當前,在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中,也同樣出現了以人民幣作為區域性國際結算貨幣的需求。
為此,吉曉輝委員建議,以區域經濟貨幣合作為框架,穩步推動區域人民幣國際結算。“中國與一些周邊國家之間已經就建立自由貿易區開展談判,相互間的經濟關聯度也較高,人民幣國際結算可先在局部區域內試點,並逐步擴大至亞洲其他國家。”吉曉輝委員說,通過試點,可以對人民幣用於國際結算後的環境變化進行一定適應和評估,以便相關方麵做出適當反應,積累宏觀管理經驗。
吉曉輝委員同時坦言,“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但可以通過一些具體措施安排減少影響。並且從長期看,這些不利影響會隨著經濟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進一步減弱。”
據悉,央行上海總部曾明確表示,將研究人民幣用於國際結算的課題。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幾段文字,原文分別是:
第一: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教師葉夫根尼.納多爾申認為,中國人民幣和南非蘭特將比俄羅斯盧布更快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巴西裏拉和阿根廷比索同樣也有不錯的機會。
第二:德意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雅羅斯拉夫•利索沃利克對盧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前景更為樂觀。他說:“儲備多元化的過程正在進行。人民幣非常明顯的升值提高了它對於各國中央銀行的吸引力。盧布同樣也有(成為儲備貨幣的)前景。”
第三:在亞洲區貿易中,日本已開始使用日元作為計價貨幣,以日元計價的出口貿易比重超過50%。吉曉輝委員表示,當前,在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中,也同樣出現了以人民幣作為區域性國際結算貨幣的需求。
●站在華盛頓決策層的角度看問題,上述觀點本質上都是在“唱衰美元”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站在華盛頓決策層的角度看問題的話,那麽,上述觀點也好、預測也罷、或者原本就是“對事實的陳述”,不論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本質上都是在“唱衰美元”。
●這些“非美專家”的觀點,簡直等同於在“組織”一個“美元治喪委員會”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專家的嘴巴中,算上地位正在趕超美元的歐元,將來有可能“部分取代”美元的貨幣單位,也幾乎涵蓋了五大洲(歐洲、亞洲、非洲、美洲),顯然,盡管這些“可能”中有許多是純屬猜測、甚至是意在渲染,但如果繼續站在華盛頓決策層的角度看問題的話,那麽,這些“非美專家”的觀點,簡直等同於在“組織”一個“美元治喪委員會”。
●在檢視世界主要熱點之後,我們甚至不難挑出一套“特殊符號”來標注三角形三個頂點
非常清楚,在這份“美元治喪委員會”的名單中,歐元、日元、人民幣、盧布,巴西裏拉,在可見的將來,是有“部分取代”美元的潛力的。
如果我們將這份名單按地理因素來“放置”,那麽,歐洲的歐元、盧布,亞洲的人民幣與日元,美洲的美元、巴西裏拉、阿根廷比索,恰恰分置於那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
另外,在檢視世界主要熱點之後,我們甚至不難挑出一套最具代表性的“特殊符號”來標注三角形三個頂點,它們分別是科索沃問題、台灣問題、再就是剛剛激化的“南美問題”,
●歐盟之所以敢與美國在科索沃這張“老牌桌”上再玩一局,似乎是基於這樣一種遊戲套路
到這裏為止,敏感的讀者可能已經感覺到了,在明知美國支持科索沃獨立是用心不良,也明知“中俄”正虎視眈眈的情況下,歐盟(或者歐元)之所以敢與美國(或者美元)在科索沃這張“老牌桌”上再玩一局,似乎是基於這樣一種遊戲套路,即:
除了憑借在伊核問題上(包括由伊核問題派生而來的巴基斯坦問題、阿富汗問題)的“中歐俄”戰略協調關係、在“戰略層次”去指望“中俄”在“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幫自己一把之外,在“戰術層次”歐盟似乎準備了如下計劃:
●對歐盟而言,在格魯吉亞、烏克蘭方麵進行讓步,以換取俄的“諒解”,是可以考慮的
首先,是“科索沃端點”方向,可通過在格魯吉亞、烏克蘭等方麵對俄羅斯有所讓步的方式、換取俄羅斯的“科索沃讓步”。對歐盟而言,不論是格魯吉亞、還是烏克蘭,對歐盟當然重要,但是,在美國次貸問題已經讓歐盟沒有時間、或者沒有空間去推動格魯吉亞、烏克蘭加入北約,“科索沃獨立後續問題”已經火燒眉毛的現實下,在對美國而言“更加重要”的格魯吉亞、烏克蘭方麵進行讓步,以換取俄羅斯對“歐盟支持科索沃宣布獨立”的“諒解”,是可以考慮的。
顯然,在個背景下,格魯吉亞南奧塞梯5日也就根據“科索沃特例”“正式宣布獨立”,烏克蘭總統更是指責烏克蘭總理“沒有處理好與俄羅斯的天然氣協議”、從而引發威脅到歐盟能源供應的新一輪“俄烏鬥氣”。而與美國立刻跳出來強烈反對南奧塞梯宣布獨立、並支持烏克蘭總理的態度有所區別的是,歐盟在這兩個問題上,大體上都保持著一份低調。
●歐盟在美國的後院去找點兒什麽,準備日後還手,或者討價還價,那是再自然不過的想法
其次,是“南美端點”,歐盟顯然準備通過“南美問題”,借助巴西、古巴這兩塊跳板,全麵跳入“美國人的美洲”。對歐盟而言,在自己的把柄(科索沃問題)“被美國人扣在手中、待機而發的情況下,在美國的後院去找點兒什麽,準備日後還手,或者討價還價,那是再自然不過的想法。”
從那位德國專家大力吹捧巴西裏拉和阿根廷比索的態度中,我們是不難看出歐盟(準確地講是歐元),準備在美國後院去找點兒“什麽東西”,日後又準備“如何還手”的了!
●歐盟在台灣問題上,也想找點兒什麽
最後,是“台灣端點”。我們知道,同樣是那個法國,也已經將手伸到了台灣。據媒體報道,不久前法國高官與台灣當局在密切接觸,公開的接觸理由是軍售。
顯然,在中國早就準備在“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階段”露一手的情況下,與法國代表歐盟在“美國人的美洲”找點兒什麽的想法類似。
●對歐盟而言,台灣問題與巴基斯坦問題不一樣,可與伊核問題“相對切割”
法國的這種做法、也是在代表歐洲,在華盛頓控製嚴密、北京也極其敏感,且上,也想找點兒什麽。
要知道,對歐盟而言,如果想將“科索沃獨立後續問題”處理好,首先就得換取俄羅斯的諒解,對中國而言,本來巴基斯坦問題也是張可以打的牌,但是,由於巴基斯坦問題與阿富汗問題一樣,與事關大國地位的全球核心問題--伊核問題結合得過於緊密,因此,歐盟的任何“不小心”,都將對“歐中”、“歐俄”、甚至是“歐美”關係“同時”造成嚴重衝擊,都將為“對歐盟全球角色至關重要”的“中歐俄”之伊核問題“戰略協調關係”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前段,中俄,特別是北京已經借達賴問題,用行動“嚴厲教育”了歐盟;而美國防長也是借口盟友在阿富汗作戰不力,點名批判歐盟,並威脅歐盟的不作為,有可能導致北約解體),因此,可操作空間很小。
●歐盟插手台灣,與美國用導彈打失控衛星、歐盟急於與古巴建立關係正常化之間,也有點兒“曲徑通幽”
而台灣問題則不一樣,與巴基斯坦問題相比,盡管北京一樣非常敏感,但是,相對巴基斯坦問題而言,不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更或者是美國,將其更多地看作是個“中國問題”,是“中國的麻煩”,這裏麵的可操作空間,對歐盟而言,在德國總理默克爾扯出來的“價值外交”、“宗教外交”已經不僅無法縫補好那“大西洋破布”,甚至無法遮掩因法國總統薩科齊迫不及待曝光“地中海聯盟計劃”、從而在世人麵前,第一次全麵暴露“歐美”深層戰略衝突之後,特別是,在自己的把柄(科索沃問題)也“部分”落在北京的手中之後,直接插手台灣問題,從而在伊核問題之外,建立一套“歐美”向中國施加壓力的機製,這恐怕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當初借達賴、扯出“價值外交”、“宗教外交”,布什也拚命附合的戰略意圖,或者與美國用導彈打失控衛星、歐盟急於與古巴建立關係正常化的戰略意圖之間,也都有點兒“曲徑通幽”的意思。
●作為一個歐美曾經“共用的平台”,今天的北約已經被“部分去功能化”
值得強調的是,盡管北約也是“歐美”對“非西方國家”施加戰略壓力的共用平台,但由於遭遇了伊核問題的強烈衝擊,並受到“上合”的阻擊,特別是,經過巴以和平(以色列公開要求加入北約被歐盟核心國家拒絕)、阿富汗、巴基斯坦這三個熱點的“重複試驗”,事實證明,作為一個西方國家曾經“共用的平台”,今天的北約,已經被“部分去功能化”了。
●如何針對中國“共同建立”一套施加戰略壓力的機製,恐怕也是歐盟與美國之間“非常急於討論”的問題
但是,從“科索沃獨立”已經進入“科索沃獨立後續階段”之後,北約仍然在高談“東擴”的情況來看,它仍然是“歐美”對俄羅斯施加戰略壓力的“共用平台”,這部分的功能仍然在正常運轉。
如何針對同樣準備在“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中進行戰略選擇的中國、“共同建立”一套施加戰略壓力的機製,在“歐盟地中海計劃”與“美國大中東計劃”已經裸身相向、已經且必將為“中俄”所利用的今天,在仍然可以通過“現有機製”對俄羅斯施加戰略壓力的情況下,恐怕也是歐盟與美國之間“非常急於討論”的問題。
●“法國外交”似乎已經取代了“德國外交”、成為歐盟外交的“新旗手”
顯然,如果我們的評估不錯的話,那麽,在“這套機製”中,由於公開插手台灣的行動,以及大膽地在美國後院四處活動,“法國外交”似乎已經取代了“德國外交”、成為歐盟外交的“新旗手”,並有可能在“大西洋兩岸”對北京共同施加戰略壓力的“新機製”中、扮演重要角色。
●德國對外政策又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
我們知道,法國新任總統薩科齊在去年執政前,即強調法國應與地中海沿岸國家加強合作,協調各國在發展經濟、打擊恐怖主義、解決非法移民等方麵的努力,為此應成立“地中海聯盟”,從而將傳說中的、意在將地中海地區整合進“歐元經濟圈”的計劃托底而出,是“直麵”美國那套欲從金融、軍事上全麵控製大中東地區的“大中東計劃”,也就是說,起碼在經濟層麵上,地中海聯盟的在政府層麵公開曝光,意味著“歐美”在長遠戰略層麵的公開對立。
●對“地中海聯盟”“並非排外”宣傳,仍然在為“大中東計劃”絞盡腦汁的美國人恐怕是“點滴在心”!
事實上,本想借“價值外交”修補歐美關係,對在南美、非洲擴大戰略縱深的中國施加壓力,並同時掩飾歐美戰略對立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距離她不久前公開指責法國迫不及待推出地中海聯盟、是具破壞性的“單獨行動”還沒有幾天,隨著法國公開插手台灣,態度似乎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最新消息顯示:同樣是那位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開始公開已就建立“地中海聯盟”的問題、與法國初步達成了一致,並解釋說,法國提出的“地中海聯盟”計劃主要是為了加強和改善地中海沿岸南北國家之間的合作關係,對歐盟27個成員國都敞開大門,而不是建立一個排外的“地中海俱樂部”。
顯然,對“地中海聯盟”所謂的“並非排外”宣傳,仍然在為“大中東計劃”絞盡腦汁的美國人,恐怕是“點滴在心”!
●西方針對“非西方”國家的北約,其的“去功能化”將日益加速
不過,從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對外政策”(一次是針對中俄、一次是針對美國)不得不進行兩次180度大轉彎的事實中就可以看出,在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中,西方針對“非西方”國家的北約,其的“去功能化”將日益加速,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個大三角關係,裏麵嵌入一組政治、軍事、特別是經濟層麵的製衡關係。
要知道,在所有結構中,“三角形”結構才是最為穩固的。
●全球局勢仍然沒有脫離我們之前給出的四個觀察點,並停留第一、二觀察點之間
如果我們在這個大背景下去觀察近來的國際風雲,我們也就不難不看出,這一切都來得這樣突然,又來得如此符合邏輯。
事實上,在我們看來,就目前而言,全球局勢仍然沒有脫離我們之前給出的四個觀察點,並停留第一、二觀察點之間,隨著形勢的發展,跳過第三觀察點,最終走向第四觀察點的可能性在增加。
●隻要“入聯公投”將在最後關頭“嘎然而止”
僅就台灣問題而言,我們仍然認為,除非美國想破罐子破摔,敢於直接進入第三個觀察點;或者華盛頓敢於麵對日本、或者伊朗可能迅速跨入核門檻、從而被動麵接受其西太平洋安全框架、或者中東政策徹底破產、歐盟“地中海計劃”趁機從中漁利的戰略風險,否則,早在去年APEC高峰會談的“胡布會”中、北京“正式接牌”之後,就被北京“正式定性”“台獨重大事變”的“入聯公投”,將在最後關頭“嘎然而止”。
●但在“最後關頭”到來之前,北京仍必須做最壞的打算
但在“最後關頭”到來之前,北京必須做最壞的打算,下定決心做好隨時武力解決台獨的戰爭準備,這是盡最大努力製止台獨重大事變的根本保障,不僅如此,還要通過一係列的戰略動作“正式發布”這一戰略決心。
●“入聯公投”必然麵對《反分裂國家法》的非和平手段的“嚴厲懲罰”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胡錦濤主席在兩會期間的對台講話,其核心要義在於:由於北京已經“正式定性”“入聯公投”為“變相台獨”,因此,北京必須警告台灣台上、或者準備上台的領導人,不要幻想著“入聯公投”之後,可以用一個“局部三通”、去避免受到“嚴厲懲罰”,從而敦促台灣島內曾經搞、或者正在搞、抑或是準備搞“入聯公投”的投機份子,放棄“入聯公投”,才是其唯一的出路。否則,必然麵對《反分裂國家法》的非和平手段的“嚴厲懲罰”。
●中國大陸將用何作為“最初的反應”、恐怕是最令台獨、特別是支持台獨的國際勢力費心猜測的事情
至於中國大陸將用何種“非和平手段”作為“最初的反應”、恐怕是最令台獨、特別是支持台獨的國際勢力費心猜測的事情。
我們注意到,就在這幾天,美國國會通過了所謂的“支持台灣民主選舉”的議案,但同時也刪除了“中國軍事威脅台灣”的說法,非常清楚,在中國一邊原則同意大改之後的“聯合國對伊製裁方案”、一邊又與伊朗簽下160億美元大單,從而彰顯“中國核心國家利益”絕對不容侵犯的態度之後,在胡錦濤以“強調和平統一”為主題的對台講話之後,美國人應該已經清楚地看到,在伊朗問題與台灣問題上,中國是不會去做選擇題的;
●作為“非和平手段”的“最初反應”,絕對不是美國“最願意麵對的反應”、
也絕不是一開始就會令中國立刻失去“略選擇權的反應”
如果“入聯公投”成為事實,那麽,至於解放軍是揮師解放台灣?還是用一定規模的軍事打擊,更或者是用封鎖手段,作為“非和平”的“最初反應”,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我們並不能十分地肯定,但是,它肯定有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答案,即:
第一,北京一定會做出強烈反應,根據《反分裂國家法》對“台獨”進行嚴厲懲罰;
第二:“最初反應”絕對不是左眼睛盯著中東、右眼睛盯著地中海的美國“最願意麵對的反應”、也絕不是一開始就會令中國立刻失去“全球戰略選擇權”、失去戰略主動權的反應。
●北京應該在被動中尋求主動、才能在盡可能主動的環境中去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從伊核、朝核危機的幾年曆程來看,不論是伊核還是朝核,都是美國的麻煩,即便走向失控,中國仍然可以把持一種主動權。坦率地講,在台灣問題上,由於“台獨問題”是中國不能退讓的核心利益,因此,在中美較量中,中國總體被動。在“入聯公投”實際上已經被華盛頓設計為一個“盡可能有利於”美國全球戰略的“時間節點”之後,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中國大陸已經做好隨時準備武力解決台灣的戰爭準備、與戰爭決心的情況下,在武力解決之前,隻有從“台海”之外去應對台海問題,才能在被動中尋求主動、才能在盡可能主動的環境中去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在我們看來,武力解決台灣起碼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最快速削弱美、日在台勢力。
●北京最可能做出的“最初反應”是第三
因此,我們認為,北京最可能做出的“最初反應”是第三。
第三:在“可有效控製伊核進程”的“伊核六方會談”與被定性為“變相台獨重大步驟”的“入聯公投”之間,中國隻有一個答案,那就是:“入聯公投”之日,就是“伊核進程”、“朝核問題”不再受“伊核六方會談”、“朝核六方會談”控製之日,從而在“入聯公投”的第一時間內,就將球立刻扔給“入聯公投”的始作蛹者--美國,北京就可在“美日同盟”、“韓美同盟”、歐美的“北約同盟”、在自身利益的衝擊下,陷入全麵混亂之後,並有必要重新評估自身利益的時候,於第二時間再啟動武力解決台灣的進程。
●動武決心要下在第一時間,動武的動作要做在第二時間
因此,我們認為,中國大陸應對“入聯公投”的最初反應應該從兩個層麵同時進行,一個在政治,經濟層麵,這是在第一時間就要做的,也必須做的;另一個則是軍事層麵,要隨時以“武力解決”,對此而言,決心要下在第一時間,動作要做在第二時間。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政治、經濟層麵”的反應越強烈(比如直接封鎖台海、或者封鎖台海的某個特定方向),在台獨、特別是支持台獨的國際勢力,包括方方麵麵麵前,北京“隨時就要武力解決”的決心才顯得“不可逆轉”、“不可動搖”,但在中國大陸什麽時候才大規模對台用兵的具體時間上,卻很難把握,從而盡可能將戰略主動權留在自己手中。
我們認為,從現在開始,選擇時機,通過不同層麵全麵展現這一“戰略計劃”,這也是迫使華盛頓在最後關頭下令陳水扁放棄“入聯公投”的重要步驟。
●針對“入聯公投”,中國大陸的“最初反應”其實已經“提前”做出了
事實上,如果考慮到歐美經濟在美國次貸問題中所受到的衝擊,考慮到歐美在處理“科索沃獨立後續問題”中需要從“中俄經濟”、包括日本經濟中獲得幫助的需要,考慮到南美、及“南美經濟”是美國、及美國經濟後院的事實,特別是考慮到“歐美”要處理好次貸問題中所受到的衝擊、其最核心的問題在於美國是否可以繼續維持、或者歐盟是否可以奪取“地球發鈔權”、從而通過“增加向地球發行鈔票數額,就可以相應緩解”問題,而這一核心問題又在於“歐美”誰能“有效吸引”全球資金流入的問題;美國已經控製不了南美局勢已經是事實,而“南美衝突”一旦失控,對美國而言,其災難後果不僅有如“對歐盟而言的科索沃局勢失控”、就影響而言,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此,我們已經不難猜測,針對“入聯公投”,中國大陸的“最初反應”、在某種意義上,其實已經“提前”做出了,那就是,與歐盟高官高調訪問古巴不同的是,北京在這起本就由華盛頓“提前挑起”的“南美衝突”麵前,與科索沃問題一樣,保持了一種低調。
●“說服”北京在南美問題上繼續保持一種“有利於美國(本質上是美元)”的低調,
恐怕與台灣問題一樣,同樣是老布什再次訪京的重要內容。
在我們看來,目睹法國在哥倫亞人質事件中“大漁其利”(在促使委內瑞拉幫助哥倫比亞處理人質事件的過程中,人質中,有法國人非常上心),並在美國後院“四處找東西”的動作,華盛頓不惜搶在法國(歐盟)之前,主動在自家後院挑事,以證明自己仍然是美洲的老大,但結果卻不如人願。控製不了局麵從而不得待在自家後院忙於處理“家事”的小布什,其讓老布什突然飛到北京的背後,是否與北京在“南美衝突”保持了一種“相對低調”有關?對此,我們不得而知,然而,既然古巴都能在事件中保持低調,卻又明顯在發揮影響力,中國要做到這一點,又有何難?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說服”北京在影響力日增的南美繼續保持一種“有利於美國”的低調,恐怕與“入聯公投”一樣,同樣是老布什再次訪京的重要內容。
●歐盟人(歐元)可是打上門來,是在美國的後院“插竹簽”
顯然不難看出,如果我們的評估不錯的話,如果說美國人還想在自己一手搞出的“入聯公投”問題上向北京“開價”的話,那麽北京的“願意支付的價格”早就一目了然了,與科索沃問題一樣,仍然是中國在“南美端點”中待價而沽的“戰略選擇權”,至於中國在伊核問題中的核心利益,從南美局勢變化來看,是提都別提。

資料:巴西總統盧拉提議成立南美防衛理事會
【巴西利亞消息】據巴西通訊社3月4日報道,巴西總統盧拉提議成立南美防衛理事會,以增強南美國家在聯合國安理會和國際多邊安全論壇上的影響力。
據報道,盧拉當天在東南部城市坎皮納斯出席巴西農業研究公司衛星監控係統啟用儀式並發表講話說,根據目前安理會理事國選舉程序,南美國家每次隻有一到兩個國家當選,難以發揮充分的影響力。
他表示:“巴西認為有必要成立南美防衛理事會,並由巴西代表這個理事會進入聯合國安理會。”
巴西一直謀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2005年,巴西、日本、德國和印度向聯大會議提交議案,建議將安理會理事國由目前的15個增至25個,但因遭到大多數聯合國成員國的反對而成為廢案。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巴西總統盧拉表示:“巴西認為有必要成立南美防衛理事會,並由巴西代表這個理事會進入聯合國安理會。”
●對那個門羅主義國家而言,這簡直如同搶班奪權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於“中俄歐”而言,巴西總統盧拉的這番話,除了口氣很大之外,也沒有為才能特別刺耳的,但是,對那個門羅主義國家而言,這簡直如同搶班奪權。
值得強調的是,就是這個巴西,剛剛從法國那裏得到了包括核潛艇技術在內的“戰略合作”,這就是與美國一致支持科索沃獨立的歐洲為、剛剛帶給美國人的禮物。
隻不過與科索沃不同的是,科索沃是在美國(美元)在歐盟的地盤上埋地雷,而在“南美問題”中,歐盟人(歐元)可是打上門來,是在美國的後院“插竹簽”。另外值得強調的是,得到法國戰略合作的巴西,
●從“門羅主義者”的角度看,這三條,條條都在挖“美國霸權夢”的祖墳
顯然,得到法國、或者說歐盟支持的巴西,不僅要代表南美“說話”、在聯合國占一個“講台”,還有軍事保護南美的雄心、也有用巴西貨幣整合南美經濟的念頭。從“門羅主義者”的角度看,這三條,條條都在挖“美國霸權夢”的祖墳:試想,一個自家後院都管不了的“超級霸權”,還有誰相信你有多厲害?盡管在南美洲沒有人有能力打下自己的衛星,但是,南美這外,卻有這樣的國家,還不隻一個。
●在這個“大三角”上,全球資金將隨著大國的角力而有選擇地流動,
並直接影響大國在“伊核問題”這個“三角形重心”上的話語權
說到這裏,我們再來看那個“三角形”,我們也就不難看出,一旦決定歐盟前途、歐元命運的“地中海計劃”與同樣將決定美國前途、美元命運的“大中東計劃”、在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中“短兵相接”,那麽,是“歐洲上空的硝煙”迫使人們將美元兌換成歐元,或者歐洲資金像上一次科索沃戰爭中那樣,離開歐洲湧入美國;還是“美洲上空的硝煙”將美元熏成歐元,作為“歐美”之外的第三個端點,包括人民幣、日元的亞洲,將發揮關鍵性作用。
顯然,在這個“大三角”上,全球資金將隨著大國的角力而有選擇地流動,並直接影響大國在“伊核問題”這個“三角形重心”上的話語權。
顯然,僅從這一點來看,站歐盟的角度看問題,隻要有可能,在台灣這個點上,嚐試與美國在“盡管仍可有效”製約俄羅斯、但在中國經濟力量的張力下,已經被部分去功能化的北約體製之外,另外建立一個新機製,在三角形的另一個端點上,去製衡影響力日益上升的北京,這與歐盟插手美國後院、意與“中俄”建立一個製衡美國的機製、其動機都一樣,都是一種必然邏輯。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再去審視中國軍方明確警告,恐怕就會有更多的感受,
至於對台灣問題控製已經非常嚴密的美國而言,就目前局勢,在是否願意歐盟介入台灣問題的上,答案恐怕是“未比樂意”!隻是隨著形勢的發展,“中歐俄美”力量進一步出現調整,包括中國台灣在內的東亞形勢進一步演化,“相對力量”日益下降的美國在與“中歐俄”的伊核角力中,視需要,其態度也有可能有所變化。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再去審視中國軍方明確警告:“華盛頓必須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切實防範陳水扁當局鋌而走險,製造重大‘台獨事變’”,恐怕就會有更多的感受,顯然,就如我們在之前的點評中所說的,這正是北京對自己的戰略選擇權、以及警告美國、包括歐盟,甚至近日又開始“心理活動”的日本,千萬小心自己不要在台灣問題上出現政治誤判、從而將局勢導入有可能令現有全球安全框架“提前蹦塌”的“綜合考慮”,顯然,受到強烈警告的小布什,在他有本事“提前”點燃、卻沒有本事“如願熄滅”的“南美狼煙”中,讓他的“老爸”再訪北京,似乎也在“綜合考慮”著什麽。
●經驗證明:對美國人而言,“請”朝鮮人回到談判桌前,那是要“費不少力氣”!
有意思的是,伊朗總統已經明確表示,伊朗將不再與大國談判伊核問題,而隻與國際原子能組織進行會談。對此,時事評論員們的共同感受就是:對某些大國而言,讓伊朗“出麵”親自將可以有效約束“伊核計劃進度”的“伊核六方會談”“再次休息”是有好處的,這樣,一方麵可以騰出時間來,在五大洲再擺幾張“八仙桌”,以討價還價;另一方麵,也可以令“敦促伊朗恢複參與伊核六方會談”作為一張討價還價的籌碼。
顯然,熟悉朝核六方會談的人都知道,經驗已經證明了兩點:
第一,對美國人而言,“請”朝鮮人回到談判桌前,那是要“費不少力氣”!何況伊朗還不是伊核六方會談的正式成員,期間,如果一個、或者兩個大國不愉快,要請伊朗人回來談,恐怕會更難!
第二,也就是在那種“請來請去”之間,朝鮮悍然進行了核試驗。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因美國中東戰略無法如期實現而爆發,科索沃問題的演化,德國法國在地中海聯盟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全球政治、經濟、甚至軍事形勢已較一年之前產生了重大變化,這無疑進一步撐開了“中俄”的戰略空間。
在這種變化中,“台海問題”早就超越了東亞框架、甚至是西太平洋框架,因此,對於台海局勢將如何發展,由於時間還足夠長(距離322日還有近兩個星期),我們不妨在大國們在五大洲陸續開張的、形式各異的“八仙桌”上,特別是在伊核問題、朝核問題的那種“請來請去”之間,或者在“美元治喪委員會”可能頻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去作進一步觀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