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事 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
(2008-01-27 19:54:37)
下一個
東方時事 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
科索沃總理:科索沃幾天內將宣布獨立
【布魯塞爾消息】科索沃總理哈奇24日在布魯塞爾宣稱,科索沃已做好準備,並將會在幾天內宣布獨立。比利時通訊社報道,哈奇是在與歐洲聯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代表索拉納會晤後,重申科索沃即將走向獨立的立場。
盡管多數歐盟國家與美國均支援科索沃邁向獨立,但因塞爾維亞及俄羅斯的反對,科索沃獨立的路途並不順利。索拉納與哈奇會晤,主要是討論科索沃及鄰近地區情況的最新發展。
哈奇在會晤索拉納後指出,科索沃宣布獨立是“即將來臨的事”,並可望會得到來自美國與歐盟的大力支援。歐盟會員國領導人去年12月14日在布魯塞爾召開高峰會時,己承諾積極協助科索沃解決它的未來地位問題,並決定派遣民間團體前往科索沃,以防範當地發生暴力行動。
不過,在高峰會中,包括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西班牙與希臘等歐盟國家,也擔憂科索沃走向獨立可能引起歐洲其他地區分離運動的興起;塞普勒斯則明白表示反對科索沃獨立的立場。
阿富汗總統卡爾紮伊批評英軍未能使阿局勢穩定
【達沃斯消息】據媒體報道,阿富汗總統卡爾紮伊24日表示,駐阿英軍部隊在阿富汗赫爾曼德省的軍事行動“非常失敗”,“使得這一地區的安全狀況至少倒退了18個月”,阿富汗的總體安全局勢也因此變得更加糟糕。
卡爾紮伊在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時對記者表示,盡管駐阿英軍已經耗費數億英鎊與阿富汗境內的武裝分子作戰,但他們的軍事行動顯然已經失敗了。而且塔利班武裝分子還在這一地區卷土重來,使得阿富汗局勢進一步惡化。卡爾紮伊說,“自英軍部隊接管阿富汗赫爾曼德省後,這裏的安全局勢就變得更加糟糕。盡管這顯然是我們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但事實卻的確就是這樣。”
卡爾紮伊對記者說,“阿富汗政府軍此前一直控製著赫爾曼德省,我們也在這裏任命阿富汗自己的省長官員。但這時候駐阿英軍來到了這裏,他們說:你們任命的省長不好,我們要重新找一個人來代替,你們有足夠的軍隊嗎?無論是英國軍隊,還是美國軍隊,他們都向我保證說,他們非常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些什麽。於是我就聽從了他們的建議,而這是我犯下的一個大錯誤。”
英國前武裝部隊大臣英格拉姆為英軍繼續駐留阿富汗進行了辯護。英格拉姆在接受國會議員們質詢時說:“完成這一就程並不隻是對阿富汗人民的一項道德義務。阿富汗任務的成功對於英國未來安全利益至關重要。包括英國在內的外國部隊將與阿政府軍共同戰鬥,直至將塔利班武裝全部趕出赫爾曼德省穆薩堡地區為止,英軍還將繼續對阿富汗提供經濟、醫療等援助。”
【時事點評】我們注意到,科索沃總理哈奇在會晤索拉納後指出:“科索沃已做好準備,並將會在幾天內宣布獨立”,但是,我們也注意到,索拉納在與之會晤之後,並沒有對“科索沃宣布獨立是即將來臨的事”立刻加以附和。
●目前局勢仍然處於我們之前所評估的狀態之中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直到目前為止,科索沃局勢的發展仍然沒有脫離我們之前的評估,仍然處於我們之前所評估的一個狀態之中,那就是:盡管“歐美”都在公開表示支持科索沃獨立,但在“科索沃立刻宣布獨立”的問題上,“歐美”中至少有一方還要再等等看!而“在等等看”的過程中,各自還要把“相關文章”做足,值得強調的是,這種“把相關文章做足”就表現在將所有的籌碼、所有的選擇、甚至所有的後果都擺到位、都放在明處!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認為非常有必要對之前的相關討論做個回顧。
●局限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方向,我們列舉了這麽幾個細節
在之前的點評中,對“歐美”彼此間所謂的“將文章做足”,局限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方向,我們列舉了這麽幾個細節:
第一,在即有“美英”之身份,又有“歐盟核心成員國”之身份的英國,對“布托之死”給出了一個符合穆沙拉夫說法的“初步判斷”之後,也就即代表“美英”發出一個“有意妥協”、也代表歐盟發出“不打算”在巴基斯坦問題上“主動生事”的“綜合信號”;
第二,對英國(實際上是整個歐盟)的這種“兩麵文章”,美國方麵則由一向“溫文爾雅”、言行上總是表現出一種“不形於色”五角大樓掌門人蓋茨親自出麵、做出激烈的回應:除了公開指責包括英國在內的、在危險的阿富汗南部作戰的北約盟友“作戰不力”之外,還“捎帶”著將“根本就不願意”將部隊部署在南方的德、法、意等盟友“好好地數落”了一番,指責後者“根本就不打算作戰”;
第三,麵對美國這種“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歐盟國家明顯表現出不同的反應,有意思的是,除了“在阿富汗作戰向來最為賣力”的歐盟國家英國,荷蘭與美國的北美盟友加拿大一道表示“強烈不滿”之外,被數落為“根本就不打算作戰”的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北約盟國、卻表現出別具一格的“克製”,不僅沒有向英國、荷蘭那般一跳三尺高,反而表現出一種“誠懇接受”的模樣。
不僅如此,東方評論員還注意到,向來充當“歐盟阿富汗政策”發言人的德國政府更是擺出一副“有錯就改”的姿態,並借著美國防長蓋茨指責北約盟國“作戰不力”的機會,在英國首相布朗出訪北京的同時,拋出“以安全為由,德國考慮向阿富汗增派坦克、火炮”的消息,從而當著“中俄”以及美國的麵將那塊用來在“中、俄、美”之間討價還價、並指望著去“三麵逢源”的“大西洋破布”給“縫補了一二”,並靜觀事態的發展!
●隻是“事態進一步發展”的兩個側麵
顯然,不論是科索沃總理哈奇所宣稱的“科索沃已做好準備,並將會在幾天內宣布獨立”、還是阿富汗總統卡爾紮伊公開指責“駐阿英軍部隊在阿富汗赫爾曼德省的軍事行動非常失敗”,都是“事態”的進一步發展,然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有必要強調的是,這隻是“事態進一步發展”的兩個側麵,在對科索沃總理所謂的“科索沃幾天內將宣布獨立”、及阿富汗總統指責“駐阿英軍.....非常失敗”的消息進行全麵展開之前,我們不妨先通過幾則新聞片段,對“相關問題”的“最新進展”做一個全麵把握。
穆沙拉夫:不管下月巴大選結果如何都無意辭職
【達沃斯消息】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出席了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他表明在下月舉行的巴大選中不管結果如何,他都無意辭職。
去年12月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被暗殺以後,穆沙拉夫總統表明將推進反恐作戰,同時他還就延期到下月18日舉行的大選表示,將公正和平地實施大選。
穆沙拉夫強調,作為根據憲法選出的總統,沒有必要辭職,從而表明不管選舉結果如何,他都無意辭去總統職務。
另外,穆沙拉夫還邀請歐盟派出選舉觀察人員,監督選舉過程。
巴勒斯坦人繼續湧進埃及 埃方:不會強迫民眾離境
【開羅消息】據媒體報道,更多的巴勒斯坦人24日穿過被炸毀的加沙與埃及之間的隔離牆,進入埃及城鎮拉法。埃及派出數百名安全部隊士兵部署到這一地區。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采取任何阻止加沙人進入埃及的行動。
另據報道,至少有5萬加沙人進入埃及。他們到埃及采購生活必需品、看醫生、或者到那裏的親戚家串門。埃及當局表示,埃及不會使用武力強迫從加沙進入埃及的大批巴勒斯坦人離境。
埃及外交部發言人紮齊說,埃及會在巴基斯坦人返回加沙後再度恢複邊境管製。巴勒斯坦武裝組織最近炸毀了埃及與加沙地帶邊境的部分隔離牆,數以萬計的巴勒斯坦人隨即湧入埃及。
吳伯雄:入聯公投是變更“國號”的挑釁行為
【台北消息】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今(25日)天出席在高雄黨內座談時表示,昨天會晤陳水扁時,曾對陳水扁說,入聯公投是變更“國號”的挑釁行為。
吳伯雄說,為了解決入聯、返聯公投綁大選的爭議,國民黨擬在“立院”開議後,發動連署以“以‘中華民國’名義重返或加入聯合國”決議文。另外在入聯名義上,擬做文字修正,改用“我國”取代“中華民國”,降低意識型態的爭議。
朝韓軍事工作組會議25日在板門店舉行
【平壤消息】朝韓軍事工作組會議將於25日在板門店韓方一側的“和平之家”舉行。據韓聯社報道,會上,朝韓雙方將討論履行汶山至鳳洞的鐵路貨運項目等第二次朝韓國防部長會談上達成的協議事項和相關工作問題。
韓國國防部官員表示:“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三通(通行、通信、通關)問題和列車運行支援相關係統問題。由於雙方都設有供勞動者休息的宿舍,因此朝方有可能向我方谘詢相關問題和提出協助要求。”
此外,朝韓雙方還將磋商,旨在討論西海共同捕撈海域設定問題的將軍級會談日程和在第二次國防部長會談上達成的啟動朝韓軍事共同委員會的問題。
報道稱,去年11月,朝韓舉行了國防部長會談。隨後,雙方在12月先後舉行了軍事工作組會議和將軍級會談,並就汶山至鳳洞的貨運列車運行和朝韓管理區域的三通問題,簽署了軍事保障協議書,但雙方未能就西海共同捕撈海域設定問題達成協議。
【時事點評】我們先來關注這一段文字,原文是:阿富汗總統卡爾紮伊24日表示,駐阿英軍部隊在阿富汗赫爾曼德省的軍事行動“非常失敗”,“使得這一地區的安全狀況至少倒退了18個月”,阿富汗的總體安全局勢也因此變得更加糟糕。
●阿富汗總統可謂是“現學現賣”、且“青出於藍”
顯然,這位阿富汗總統可謂是“現學現賣”:將美國防長蓋茨那套“一杆子打落一船人”的“套路”施展得“絲毫沒有走樣”;不僅如此,也可謂是“青出於藍”: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向“溫文爾雅”、言行上“不形於色”蓋茨前些日盡管有些失態,但對仍然部署在阿富汗南部、承擔危險任務的北約主力部隊--英國軍隊,即沒敢“直接點名”、也沒敢“如此刻薄”,什麽“駐阿英軍部隊......非常失敗”,什麽“使得這一地區的安全狀況至少倒退了18個月.......”,至於“阿富汗的總體安全局勢也因此變得更加糟糕”、則幾乎等同將“英國阿富汗政策”、甚至“英國對外政策”的那張“臉”給打沒了。
東方評論員認為,阿富汗總統卡爾紮伊之所以“在這個時候”讓英國人“好看”,除了美國人已經對英國人“不客氣”之外,恐怕更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穆沙拉夫順利完成了歐洲之行。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穆沙拉夫強調,作為根據憲法選出的總統,沒有必要辭職,從而表明不管選舉結果如何,他都無意辭去總統職務。另外,穆沙拉夫還邀請歐盟派出選舉觀察人員,監督選舉過程。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段文字有這麽幾個看點:
●隻要歐盟願意維護巴基斯坦的穩定,那麽巴基斯坦及站在其背後的力量就有意默認歐盟的阿富汗利益!
首先,是穆沙拉夫邀請歐盟派出選舉觀察人員,監督選舉過程。在我們看來,這表示穆沙拉夫大體上比較順利地完成了這次歐洲之行。顯然,,這種“順利”表現在穆沙拉夫當著歐盟的麵將“打擊塔利班”的重要性放在“抓捕本·拉登”之上,並要求歐盟增兵阿富汗、打擊塔利班;顯然,穆沙拉夫要求增兵是一回事,歐盟是否增兵是另一回事,特別是,是增兵阿富汗南方,還是增兵阿富汗北方也大有講究。
不過,穆沙拉夫要求歐盟增兵阿富汗、打擊塔利班的潛台詞卻是:隻要歐盟願意維護巴基斯坦的穩定,那麽巴基斯坦及站在其背後的力量就有意默認歐盟的阿富汗利益!
而歐盟方麵則由法國出麵進行呼應,一方麵聲稱將加強與巴基斯坦的反恐合作;另一方麵,則對穆沙拉夫挑起來的話題,即:是“打擊塔利班”重要?還是“抓捕本·拉登”重要?持一種“不置可否”的態度!
要知道,動輒就要跑進巴基斯坦“抓拉登”的,就是美國人。
●穆沙拉夫順利完成歐洲之行的背後,是歐盟阿富汗政策、巴基斯坦政策的“微妙變化”
其次,一般而言,由於穆沙拉夫屢次將“辭職”當牌打,因此,穆沙拉夫這次聲稱“不管下月巴大選結果如何都無意辭職”,無疑是在“暗示”巴基斯坦局勢已經有了“非常微妙的變化”。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在“穆沙拉夫:不管下月巴大選結果如何都無意辭職”這則新聞之中,最為核心的內容並不是“是否辭職問題”,而是“穆沙拉夫邀請歐盟派出選舉觀察人員,監督選舉過程”這件事。
顯然,在身兼歐盟核心成員國的英國弄出了一個“初步結果”、“初步證明”巴基斯坦政府與“布托之死”無關,而美國也不得不承認之後,再邀請歐盟派出選舉觀察人員,監督選舉過程,去證明選舉的合法、公正,並迫使華盛頓承認,也就成了巴基斯坦政府的當然選擇。
值得強調的是,在穆沙拉夫順利完成歐洲之行的背後,是歐盟阿富汗政策、巴基斯坦政策的“微妙變化”。
●“每一圈波瀾”都可在伊核問題中找到振蕩的源頭
就如我們一再強調的:不論是從顯而易見的政治層麵,還是從軍事層麵、更或者是從相當隱晦的經濟層麵去觀察,伊核問題都是當今“全球問題”的核心:不論是“歲數”遠較伊核問題古老得多的巴以和平問題,或者是休眠了近十年的科索沃問題,還是從來沒消停過的伊拉克問題、阿富汗問題,更或者是近期風雲激蕩的巴基斯坦問題、台獨“入聯公投”問題、甚至是影響巨大、卻又反複無常的朝核問題,“本質”上都可視為“伊核問題最終解決方案”的“附屬品”,所有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在本質上都可視之為“伊核問題最終解決方案”的“附屬文件”,所有這些問題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圈波瀾”、都可在伊核問題中找到振蕩的源頭。
●“上述新聞”在同一時間內“井噴”式的“集中湧現”再次說明了一個問題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俟“伊核六方”剛就“新一輪製裁伊朗決議案”的“要點”達成共識,“上述新聞”在同一時間內“井噴”式的“集中湧現”,倒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再次證明了“上述觀點”的正確性。
●我們曾經提出了四個觀察點
事實上,在之前的點評中,圍繞伊核問題這個核心,在科索沃問題、中東和平問題、巴基斯坦問題、阿富汗問題、“入聯公投”問題等一係列問題上,我們曾經提出了四個觀察點,即:
第一,科索沃是否將在未來幾個月來宣布獨立,如果不是,那麽,“美版大規模製裁伊朗方案”的“實質性修改”工作也就正式提上“議事日程”,台灣的“入聯公投”也會在最後關頭“噶然而止”,在這種情況下,“中俄歐美”因各自的戰略需要,在伊核問題上達成“暫時穩定伊核進程”的妥協、並將伊核問題暫時裝進“伊朗保留核能力,但由中歐俄共同提供核燃料”之最佳模式內的“討論”、就又會出現在媒體上。
第二,假如科索沃在近期“宣布獨立”,且“歐美”一致承認(注意,是一致承認),如果巴基斯坦局勢可以穩定的話(在犧牲布托之後,這是華盛頓必須付出的另一個代價),伊核問題可能暫時不會公開激化,台灣的“入聯公投”也會在最後關頭“噶然而止”。
但是,科索沃獨立之後的“後續問題”可能會迫使歐盟不得不向“中俄”再做妥協,並在中東和平進程的問題上向“中俄”的立場靠攏,在這種情況下,華盛頓也不得不考慮“中東和平進程”的“決策權”部分讓渡給“中俄”,或者是改組“中東四方工作小組”、甚至是考慮讓“伊核六方會談”“兼並”“中東四方工作小組”,在這一轉換過程中,美國可能獲得的最大好處就是,“再次”利用科索沃問題將歐元給“摁住”,並肢解歐盟全力推動的、讓“中俄”、甚至印度也感覺不那麽舒服的“地中海計劃”。
第三,就是“美英”繼續將“布托之死”引向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或者巴基斯坦與印度、或者是巴基斯坦內戰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伊核問題很可能迅速激化,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軍艦日前在波斯灣導演的、“類似”北部灣事件的“那一幕”,以及當年北部灣事件引發越南戰爭全麵升級的“那一幕”,都有可能“弄假成真”,這也是需要警惕的。
第四,就是曾經與伊朗在波斯灣上演過一出“雙簧”的英國人,在為穆沙拉夫的說法“初步背書”之後,其內閣在認真領會“和諧世界”精神的情況下,獨立於美國之外、以事實為根據、做出“結案報告”,從而以“歐盟核心國家的身份”與美國保持一定距離,在這種情況下,“中歐俄美”也好,“三邊撕裂”、“南北撕裂”也罷,方方麵麵才會在“伊核問題”這張“碩大無比”的談判桌上,談出一個確保巴爾幹半島、中東、中亞、南亞、甚至東亞和平與穩定,並致力於解決、或者緩解美國次貸危機的“多邊櫃架”來。
●局勢似乎正沿著“第一個觀察點”進行展開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科索沃總理哈奇宣稱“科索沃已做好準備,並將會在幾天內宣布獨立”,但從阿富汗總統公開指責“駐阿英軍.....非常失敗”、實際上是對“歐盟的阿富汗政策”表示不滿的情況來看,“歐美”在“科索沃立刻宣布獨立”的問題上,似乎仍然沒有達成共識。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局勢似乎正沿著“第一個觀察點”進行展開。
另外,從上麵所列舉的一組新聞片段中,還有幾個信號值得注意:
●“新一輪製裁伊朗方案”的“要點”顯然是在對“美版方案”做出“實質性修改”的基礎上形成的
首先,從“伊核六方”宣布就“新一輪製裁伊朗方案”的“要點”達成共識、但俄羅斯卻又公開強調“新決議草案沒有規定對伊朗實施任何嚴厲的製裁,隻是為了加強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對伊談判中的地位”的情況來看,“新一輪製裁伊朗方案”的“要點”顯然是在對“美版大規模製裁伊朗方案”做出“實質性修改”的基礎上形成的。
●台灣“入聯公投”也顯出了一絲在最後關頭“嘎然而止”的“可能性”
其次,從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今天突然對陳水扁說“入聯公投是變更‘國號’的挑釁行為”的情況來看,台灣“入聯公投”也顯出了一絲有可能在最後關頭“嘎然而止”的“可能性”;
●哈馬斯炸毀加沙與埃及間的隔離牆,是一精心組織、且事先得到埃及方麵默認的行動
再次,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哈馬斯方麵炸毀加沙與埃及之間的隔離牆的事情“絕不簡單”,我們的評估是:這是一個經過精心組織、且事先得到埃及方麵默認、阿拉伯主要國家支持的行動。
我們注意到,針對以色列有意利用近期惡劣的天氣、以封鎖加沙的方式、對用火箭彈攻擊以色列的哈馬斯進行嚴厲懲罰的意圖,在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下,在阿拉伯國家中與“美以”都保持密切關係的埃及,最終以人道為由“放縱”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進入埃及城鎮購買生活物資,從而令以色列的“懲罰計劃”“全麵破功”。
●這樣的事情有了一次就會有二次、三次,直到“不再有人”相信哈馬斯“會被餓死”為止
顯然,必須強調的是,這樣的事情有了一次就會有二次、三次,直到“不再有人”相信哈馬斯“會被餓死”、並將哈馬斯這一政治力量重新視為“巴以和平協議”的“組成部分”為止!對“美以”是如此,對歐盟也是如此,至於對阿巴斯政權而言,更是如此!
●歐盟與美國、阿盟與美國之間在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上的合作似乎也都出現了一點兒問題
從阿盟、歐盟在整個過程中均保持沉默,而以色列卻表現得氣急敗壞的情況來看,歐盟與美國、阿盟與美國之間在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上的合作似乎也都出現了一點兒問題。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華盛頓因為無法拿到一份“嚴厲製裁伊朗決議案”轉而對“歐美”分享中東和平進程決策權的“價值”“產生某種懷疑”、而“這種懷疑”又因歐盟迫不及待要推進“地中海聯盟”得到“某種強化”、繼而令華盛頓被迫對歐盟擺出“另一副姿態”也是可能的。同樣,如果布什政府因為無法說服阿拉伯國家孤立伊朗,轉而對力促“巴以和平”的“價值”產生“失望”,而這種“失望”又因阿盟反對對哈馬斯趕盡殺絕而產生“某種絕望”,繼而令華盛頓被迫對阿盟擺出“另一副姿態”也是可能的。
●在看清楚它的“形狀”之後,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它的“出處”
至於這是一副什麽姿態?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從賴斯在瑞士達沃斯發表的、包含有“美國沒有永遠的敵人,可以同伊朗、朝鮮改善關係”這一內容的演講中,我們是不難看出它的“形狀”的,即:萬不得已,美國不排除“轉過身去”與什葉派的伊朗合作。
在看清楚它的“形狀”之後,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它的“出處”:顯然,最早發出“萬不得已,美國不排除與伊朗改善關係”這一“重大信號”的,就是那份由美國情報係統、以“高度信心”推出的、一度被人認為“令布什政府尷尬無比”的、“明確確認伊朗核武計劃已經在03年終止”的“伊核報告”。
隻是在事態已經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之後,還有誰會認為那隻是一份“令布什政府尷尬無比”的報告嗎?顯然,那份報告的意義就在於:它是針對不願意向美國提供“伊核合作”、“伊拉克合作”的阿拉伯遜尼派而去的,其潛台詞就是:如果得不到遜尼派的合作,為了走出伊拉克泥潭、美國就會“尋找”與什葉派合作的可能性;在搞清楚這些之後,我們再來品味兩則消息的“成對出現”,即“伊核六方”剛就“新一輪製裁伊朗方案”之“要點”達成共識,而伊拉克就立刻向伊朗總統內賈德發出訪問伊拉克的邀請,也就不難看出:所有這些,早在華盛頓拋出那份“確認伊朗核武計劃已經在03年終止”的“伊核報告”的那一刹那間、就已初見端倪!一俟布什那場“為核而非為和”的“中東之行”徹底失敗之後、就已經決定!
●種種跡象表明,不能排除事態會向“第二觀察點”方向演化的可能性
到此為止,對比“第一觀察點”的具體內容,一個顯見的事實就是:盡管科索沃聲稱將立刻宣布獨立、但直到今天仍然沒敢走出這一步的情況下;在“美版大規模製裁伊朗方案”的“實質性修改”工作已經完成之後,在台灣“入聯公投”也表現出一絲有可能在最後關頭“噶然而止”的“可能性”之後,局勢的發展顯然沒有脫離“第一觀察點”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北京手中的朝核問題當然要有所緩和、以“意思意思”!
但種種跡象表明,不能排除局勢會向“第二觀察點”方向演化的可能性。在這個問題上,哈馬斯炸毀隔離牆這一事件尤其能說明問題。至於事態進一步又將如何演化,東方評論員將與大家一道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