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事解讀 2008年1月18日—星期五
(2008-01-20 08:34:03)
下一個
東方時事解讀 2008年1月18日—星期五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隨著印度總理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的那句“世界足夠大,兩國(中印)可以同時發展”,特別是,隨著胡錦濤主席15日在會見印度總理辛格的開場白中所說的那句“對辛格成功訪華表示祝賀”,可以說整個世界、特別是“西方世界”為之一震。
下麵,我們就通過幾則短小的新聞片段,先挑出幾個“震蕩點”,之後,東方時事評論員、經濟評論員將一起展開討論,並作為本期《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的《焦點話題》。
英首相布朗訪華重申反對“入聯公投”立場
【綜合消息】英國首相布朗周五率團至中國訪問。這是布朗首次以英國首相身分赴中國訪問。相關人士證實,布朗此行,將重申英國政府反對台灣“入聯公投”的立場。
據報道,布朗自去年夏天接任英國首相以來,曾兩度與中國總理溫家寶通電話,兩人並不時以信函溝通,交換意見。
熟悉中英雙邊關係人士指出,布朗此次訪問中國,除了就中英雙方共同關切議題外,中國視為最重要的“台灣問題”也是布朗此行的議題之一。
布朗將借訪華之際,重申英國不支持台灣為加入聯合國所提出的公投案的觀點。據了解,布朗不但將持續表達英國不支持台灣“入聯公投”的立場,其反對態度且將更為堅定。
跟隨布朗訪華的有英國商業、企業與製度改革大臣、商業、企業與製度改革部國務大臣和貿易投資署首席執行官等政府官員,同時,他還帶來三十位英國企業家代表。有分析人士認為,英國是歐盟第一大對華投資國,財政大臣出身的布朗率領龐大金融代表團訪華,意味金融合作可能將是他此行的一大重點。今天,他將與溫家寶總理共同出席中英工商峰會並發表演講。
訪華期間,布朗將與中國領導人舉行會談、會見,溫家寶總理將與他共同出席兩國有關協議的簽字儀式。中國商務部此前透露,雙邊有望在清潔發展機製、可持續城市合作等方麵簽署協議。兩國總理還將共同與兩國公眾進行交流。此外,布朗還將參觀一些奧運場館和設施。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熟悉中英雙邊關係人士指出,布朗此次訪問中國,除了就中英雙方共同關切議題外,中國視為最重要的“台灣問題”也是布朗此行的議題之一。
首先要強調的是,我們非常重視布郎的此次訪華,另外,中國政府當然視“台灣問題”為最重要的問題!然而,對北京而言,由於中國的戰略利益早就超過了整個東亞,因此,布朗此次訪華“是否”重申英國政府反對台灣“入聯公投”的立場遠不是最重要的。
●布朗先生必需明白這麽一點
在之前的點評中,東方評論員已經強調了一個觀點,那就是:以伊核問題為核心的中東和平問題、伊拉克問題、阿富汗問題、科索沃問題,特別是“巴基斯坦局勢”經過“伊核六方”近幾個月的“台前幕後”,已經走到了“接近攤牌”的關口,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布郎想讓此次訪華取得成功、並想從北京這裏撈到“巨大現實利益”,也就是“強化中英金融合作”的話,那麽,布朗先生就必需明白這麽一點:不論是“扛著”所謂“持續表達英國不支持台灣入聯公投的立場”,更或者“標榜”英國“對其更為堅定的反對態度”,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些態度”僅是個“必須的”“前提條件”而已!
●北京希望布朗帶來的“核心文件”並非是有關台灣問題“台灣文件”
顯然,準備接待布朗的北京,希望布朗帶來的“核心文件”並非是有關台灣問題“台灣文件”、或是有關奧運問題的“奧運文件”、而是一份“有關巴基斯坦問題”的“巴基斯坦文件”,至於這份“巴基斯坦文件”的核心要點是什麽?我們稍後再做展開。
在這裏,我們再來閱讀一則消息。
美國防長譏諷北約駐阿部隊“不會打仗”招致盟軍“強烈不滿”
【倫敦消息】英國《泰晤士報》17日報道: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指責在阿富汗南部戰鬥的北約部隊缺乏打擊武裝分子的經驗。他的話引發了英國以及其他美國親密盟國前所未有的不滿情緒。
蓋茨稱,北約部隊在阿富汗南部的作戰失敗是導致阿富汗暴力活動日益增多的原因。他這番口無遮攔的批評立刻招致英國、加拿大和荷蘭這三個最重要的美國盟友的反彈,因為這三個國家的軍隊在阿富汗南部承擔大多數最慘烈的戰鬥。
英國議員、前軍方指揮官帕特瑞克-麥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羅伯特-蓋茨的言論是“血腥並且無法讓人容忍的”,美國人必須要明白一點,那就是駐阿富汗英軍士兵是美國的最親密盟友,他們目前正在大量流血和犧牲。
英國軍方的官員也表示,英國目前在阿富汗南部共派駐了7800名士兵,其中81人在與塔利班武裝分子激戰時死亡,駐阿富汗英軍取得的戰績非常明顯,僅在最近的一次行動中就圍剿並打死了2000名塔利班武裝分子,重新奪回了塔利班武裝組織防衛最為嚴密的一處戰略要塞。地麵戰開打以後,包括英國陸軍第52旅、阿富汗陸軍國民警衛隊以及美軍特種部隊在內的北約部隊,迅速成功包圍穆薩卡拉鎮並擊斃數千名武裝分子,所有這些戰績均證明羅伯特-蓋茨的說法是不公正的。荷蘭外交部緊急召見美國駐荷蘭大使,要求他就羅伯特-蓋茨的上述言論做出解釋。荷蘭外交部的官員表示,英國、加拿大以及荷蘭三國軍隊一直在阿富汗南部進行艱苦做戰,正麵阻擋了塔利班武裝分子的瘋狂襲擊,羅伯特-蓋茨的言論“完全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加拿大外交部的消息稱,他們在羅伯特-蓋茨發表上述言論後也與美國國防部進行接觸,並就此表達了嚴正抗議。加拿大外交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加拿大目前共有2500名士兵部署在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省,他們在這裏經曆過數十場激烈的戰鬥,並最終將塔利班武裝分子全部驅逐出了這一地區,羅伯特-蓋茨的評論完全忽視了這一事實,實際上是對加拿大派駐阿富汗士兵的侮辱和不尊重,“而這將是完全不能忍受的”。
另外,英國和荷蘭官員拒絕相信蓋茨的這番言論是針對他們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埃裏克•埃德爾曼不得不給各個歐洲盟友打電話,向各國保證蓋茨的評論並非專門批評某個國家的軍隊。
【時事點評】事實上,在昨天的點評中,在南亞部分,針對“美國防長指責北約盟軍在阿富汗不會打仗”的消息,我們已經配發了相關討論紀要。
●“不形於色”的蓋茨在“殘酷的現實”下終於被壓出了“本色”
就如我們昨天所強調的:相對咄咄逼人、在公開場合喜歡“有一說一”的拉姆斯菲爾德而言,這位表麵上“溫文爾雅”、言行上總是表現出一種“不形於色”的繼任美國防長蓋茨,在“殘酷的現實”下,終於被壓出了“本色”。
●蓋茨對駐阿富汗北約盟軍的“公開指責”主要集中在兩個層麵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蓋茨對駐阿富汗北約盟軍的“公開指責”主要集中在兩個層麵:
第一個層麵,是指責“某些北約軍隊”在阿富汗南部作戰欠缺經驗。
我們知道,阿富汗南部是危險地帶,因此,部署在阿富汗南部的北約作戰部隊,除了美軍自己之外,主要是英國、加拿大、荷蘭部隊。
顯然,盡管美軍“高超的作戰經驗”早就被伊拉克反美武裝、阿富汗的塔利班武裝組織給“考糊”了,但我們相信,蓋茨先生的指責是不會包括這一塊的。這樣一來,蓋茨先生所說的“在阿富汗南部作戰欠缺經驗”的是哪些部隊,已經一目了然!
因此,這三個自信在阿富汗南部“承擔大多數最慘烈的戰鬥”的美國盟友表現得“如此憤慨”、也就不難理解了!
第二層麵,是指責“某些北約軍隊”事實上並沒有做好打擊塔利班武裝的準備。
我們也知道,阿富汗南部之所以是危險地帶,是因為塔利班武裝活動得最頻繁。相比之前,阿富汗北部倒是安全得多,也正因如此,來自法國、德國、意大利的北約部隊都喜歡在北部紮堆。明眼人是一聽就明白,蓋茨先生是衝著“在阿富汗北部紮堆的人”發出“沒有做好打擊塔利班武裝的準備”之抱怨的。
●德國人在蓋茨的公開指責下,又放出了一道“味道微妙”的“風聲”
有意思的是,與英國、加拿大、荷蘭人的“對號入座”、暴跳如雷相比,在北部紮堆的“北約盟國”倒是顯得非常安靜,或許果真是“大人大氣”,或許是蓋茨的相關指責原本就一語中的,所以至今沒有做出強烈的反應。
不僅如此,早先明確表示“盡管巴基斯坦局勢不穩,也不會增兵阿富汗”的德國人,在蓋茨的公開指責下,又放出了一道“味道微妙”的“風聲”。
德軍將領稱考慮向阿富汗增派坦克
【綜合消息】據媒體報道,駐阿富汗國際安全協助部隊參謀長、德軍少將布魯諾-卡斯多夫18日對媒體表示,德國正在考慮向阿富汗派出坦克和火炮。
駐阿富汗德軍部隊去年夏天擔負快速反應部隊的任務,它負責保護國際安全協助部隊在阿富汗北部的駐軍、參與解救人質和車隊護送任務,這使它可能與塔利班武裝分子發生交火的風險大增。
這位二星將軍稱:“當部隊擁有更強火力的武器後,這可以對士兵提供更好的保護,這一舉動同時具有威懾效果。”
德國國防部長弗朗茨-約瑟夫-容對此表示:“當我們考慮作出決定時,決定必須要與國會的授權相一致。”
【時事點評】如果僅就阿富汗、巴基斯坦方向而言,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蓋茨公開指責“包括英國在內的北約盟國部隊在阿富汗作戰不力”,以及原先聲稱“盡管巴基斯坦局勢不穩,也不會增兵阿富汗”的德國、轉而聲稱“正在考慮向阿富汗派出坦克和火炮”,就是英國首相布朗訪華的“重大背景”之一。
我們想強調的是,除此之外,如果我們仍然將觀察範圍局限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方向的話,那麽,英國首相布朗訪華的“重大背景”之二,則“閃爍在”美國情報係統鼓搗出來的一則消息之中。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基地組織是刺殺貝-布托主謀
【華盛頓消息】據消息透露,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邁克爾•海登日前向媒體表示,刺殺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的主謀就是基地組織和一名巴部族領導人的盟友。
消息人士表示:在接受《華盛頓郵報》的訪談中,海登指出,與巴西北地區部落領導人巴依圖拉•默蘇德有關聯的武裝分子在基地組織支持下暗殺了貝•布托。海登沒有透露這一情報的來源,但表示他的結論是準確的。
據消息透露,海登還明確表示:殺害貝-布托的是盤踞在巴基斯坦北部的巴依圖拉(Baitullah Mehsud)手下的武裝分子,他們是在基地組織的支援下行動。
海登還表示,基地組織現在和各種極端組織和分離主義分子建立了聯係,對貝•布托的暗殺隻是一係列恐怖活動的一部分,這些活動還包括自殺式炸彈襲擊和其他針對巴基斯坦領導人的暗殺行動。
海登在訪談中指出:“這個網絡或許早已存在,隻是一直潛伏著,現在才活躍起來,那是基地組織和多個極端和離心主義組織之間的網絡。他們的意圖顯然是繼續打擊巴基斯坦。”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海登指出,與巴基斯坦西北地區部落領導人巴依圖拉•默蘇德有關聯的武裝分子在基地組織支持下暗殺了貝•布托。海登沒有透露這一情報的來源,但表示他的結論是準確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既然這位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一口咬定上述情況的準確性,但又拒絕透露情報的來源,還講得有鼻子有眼的,沒有辦法,我們隻能將其歸在“有此一說”的“消息”類。
不過,這份“有此一說”卻包含了太多的重要線索:
●在英國首相動身訪華之前,相關“訪談內容”卻始終沒有見報
第一,據消息透露,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接受《華盛頓郵報》的訪談時間已經有幾天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國首相動身訪華之前,相關內容卻始終沒有見報。
第二,最新的消息是,《華盛頓郵報》將在周五期刊登這份訪談。然而,耐人尋味的是,見報的時間恰恰與英國首相抵達北京的“日期”重合,盡管因時差的因素,兩者之間的“絕對時間”要相隔12個小時。
第三,我們知道,就在布朗動身訪華前不久,準確地講,是1月14日,正在巴基斯坦協助調查貝•布托遇刺案的英國警方做了兩點聲明:
首先,聲稱“根據他們目前搜集到的證據顯示,貝•布托在拉瓦爾品第遇刺是死於‘基地’組織的暗殺”。
其次,聲稱他們是“通過檢驗和分析各種遺留下來的痕跡做出了上述判斷”的。此外,英國警方調查人員正在要求對貝-布托進行屍檢以確定她遭暗殺的真正原因。另外,據西方媒體報道,“調查組人員還對旁遮普省警方的不合作表示憤慨”,因此“調查組的一名成員已返回英國以便在英國的刑事檢驗實驗室裏對一些證據進行分析”。
●到底是“調查結果”在“先”?亦或是“訪談內容”在先?
如果我們拿“第三”去對比“第一”的內容,也就不難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其一,既然英國警方在14日宣布的“調查結果”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幾天前”製作的“訪談內容”,都一致認為是“基地組織”殺死了布托,那麽,到底是“調查結果”在“先”?亦或是“訪談內容”在先?
其二,如果是“調查結果”在“先”,那麽,這將說明負責調查的英國方麵對“布托之死”所引發的巴基斯坦局勢之“應該”何去何從有自己的判斷。
其三,如果是“訪談內容”在先?,那麽,也就隻能說明一點:在“拉合爾”發起的恐怖襲擊不僅沒有讓穆沙拉夫屈服、反而激起穆沙拉夫的強烈反擊,並公開發出強烈警告、聲稱“如果美軍在巴阿的邊境開展單邊軍事行動,一定被視作侵略者”、且“入侵者會感到後悔”之後,在逼迫巴基斯坦政府以“充許美軍進入巴基斯坦反恐”去換取巴基斯坦局勢“暫時穩定”的問題上,華盛頓再次後退了一步。
●最為可能的一種情況:根本就是一個“互遞紙條”的過程
其四,也是最為可能的一種情況,即:英國警方的“調查結果”與美國情報頭子的“準確消息”根本就是一個“互遞紙條”的過程。在這個問題上,有個細節就非常值得警惕:
一方麵,英國警方的確給出了“貝•布托在拉瓦爾品第遇刺是死於基地組織暗殺”的判斷,這與巴基斯坦政府的說法倒也相符;
但另一方麵,英國警方也故意留了個尾巴:除了要求對貝-布托進行屍檢以確她遭暗殺的真正原因、以強調“調查並沒有完結”之外,還對某些西方媒體抱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警方的不合作”、並以此為由將某些“證據分析工作”放到英國境內去做,以強調“僅在巴基斯坦境內不足以完成全部調查工作”的意思。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這種猜測不錯的話,那麽,“美英”選擇在布朗訪華之前以不同的方式、分別公開“紙條”的內容,將巴基斯坦政府與“布托之死”暫時撇清(請大家注意我們的用辭、是暫時撇清),與其說是主動的、還不如說是被逼無奈,特別是對美國人而言,由於其“戰略要點”太多,需要維護的“戰線過長”,因此,那種在“權衡利弊”之後“被逼無奈”的痛苦感受,恐怕要比英國人深刻得多。
說到這裏,我們再來閱讀兩則消息。
普京訪問保加利亞、希臘俄與兩國簽能源管道協議
【綜合消息】據媒體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十七日抵達索非亞,開始對保加利亞進行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俄羅斯、保加利亞和希臘三方在此間共同簽署了有關成立國際項目公司,建設布爾加斯─亞曆山德魯波利斯石油管道的協議。普京還表示,與保加利亞簽署的“南流”天然氣管道項目,同樣對提高歐洲的能源安全至關重要。
根據去年三方簽署的政府間協議,俄羅斯將獲得管道項目公司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希臘和保加利亞各獲得百分之二十四點五的股份。布爾加斯─亞曆山德魯波利斯輸油管道同南流天然氣管道一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將保證該地區和全歐洲的能源安全。
在普京訪問保加利亞期間,由俄羅斯工業與能源部長維克托赫裏斯堅科同保加利亞經濟與能源部長彼得季米特羅夫簽署了南流天然氣管道協議。俄羅斯和保加利亞各占天然氣管道建設公司資本的五成。
資料:法將在阿聯酋建永久海軍基地扼波斯灣石油要道
【東方檔字NO200801160362】綜合外電消息:薩科齊13日起到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及阿聯酋進行為期3天的訪問,推動核能及軍事合作,為法國企業爭取數以億計美元的合約。
據媒體報道,法國總統府消息人士已經證實,法國將在阿聯酋建立永久海軍基地,未來將有約500名法軍人員進駐,讓法國得以插足波斯灣石油輸出要道,擴大在中東的影響力。
另據法國媒體透露,阿聯酋未來將“允許法國在阿布紮比建立數個海軍基地”,作為“加強兩國軍事合作”的一部分。在基地建成後,法國將是美國以外,在海灣地區建立首個海軍基地據點的西方國家。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普京在這個時候左手拖著一條油管、右手牽著一條氣管先後造訪保加利亞、希臘,並簽定協議的動作,與法國總統薩科齊左手抱著核反應堆、右手摟著軍火周遊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及阿聯酋,並宣布要在扼守波斯灣石油要道的阿聯酋建立永久海軍基地的動作,在華盛頓的眼裏,盡管兩者在方向上相距甚遠,但在意圖上都是一樣的--這都是在抄美國的後路:
●油管一旦建成,希臘則將繼土耳其之後,也成為一個向西歐、南歐中轉石油的重要國家
首先,我們先來關注普京手上的那兩條油、氣管道。
油管的名稱之為布爾加斯(保加利亞)─亞曆山德魯波利斯(希臘)輸油管道,它將繞過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直接經保加利亞和希臘通向西歐和南歐。該管道的運輸能力將達到每年5000萬噸。
在這裏,有必要說明幾點:
第一,黑海是經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才與地中海相通的。而不論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還是達達尼爾海峽,一來極其繁忙,二來都在土耳其境內。這就是說,普京此次訪問拽去的是一條可以繞過土耳其、將俄羅斯的石油通過黑海和巴爾幹地區向歐洲輸出石油的石油管線,而且是條年輸送量達5000萬噸的“大管線”,
第二,這條輸油管一旦建成,將成為俄羅斯向希臘提供石油的主要渠道:俄羅斯石油將由大型油輪運抵布爾加斯,然後輸往希臘,輸油管投入使用後,保每年可從中獲利取相關可觀的費用,而希臘則將繼土耳其之後,也將成為一個向西歐、南歐中轉石油的重要國家。
第三,我們知道,目前土耳其境內也有一條大管線,就是由美國人投資、設計年輸送量達8000萬噸,計劃將裏海、甚至哈薩克斯坦的石油經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運送到地中海、再分流到歐洲的巴傑石油管線。
第四,這條石油管道早在2001年就開始談判,原計劃年輸送能力是3500萬噸,但在美國的杯葛下,此前曆經多年談判一直沒有結果。結果,在過去的幾年中,有心無力的俄羅斯是眼巴巴地瞅著巴傑石油管線建成、投產而無可奈何。
第五,如果僅算經濟賬的話,那麽,把裏海油氣資源經伊朗到海灣的“南線”管道運送到西方和亞洲原本是最為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
然而,早就計劃“將伊朗問題伊拉克化”的美國是不願把這種控製權交到伊朗手中的。因此,美國不顧俄羅斯和伊朗反對,牽頭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修建經濟上極不劃算的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石油管道,為裏海石油打通了一條極具地緣政治色彩的“西線”通道。
不過,局勢的最新發展是:不久之前(07年10月份),環裏海的伊朗、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五國領導人齊聚伊朗首都德黑蘭,參加第二屆裏海沿岸國家峰會。會後,五國領導人公布了內容廣泛的《德黑蘭宣言》。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次會議雖然沒有就“裏海到底是海還是湖、以及如何劃分的核心問題”簽定正式法律協議,但是,在普京的主導下,這次會議卻顯現了數個足以令華盛頓吐血的動向:
首先,五國峰會正式決定:在任何情況下,五個裏海沿岸國家都不會允許第三國利用一個裏海沿岸國領土對另一個沿岸國進行侵略或發動軍事打擊,五國還同時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表示支持。在美國以核問題為由試圖進一步孤立和打壓伊朗的背景下,這個“共同宣言”的政治意圖也就顯得極為“紮眼”。
●布什首次“以巴以和平為目標”的“中東之行”在一無所獲中結束是可以預料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個“共同宣言”最為微妙之處就在於:布什當時正在組織所謂的“中東和會”、且剛剛提出、並開始兜售其“新版大規模製裁伊朗案”,普京則完全擺出一副針鋒相對、專挖牆腳的姿態。
真實的情況就是:北京也是積極配合,借口墨克爾、布什會見達賴果斷喊停“伊核六方會談”,也擺出一副“伊核進程”可能不再受“伊核六方會談模式”約束的樣子,正是在這種“進一步孤立和打壓伊朗”無望、而“伊核進程”又可能“突飛猛進”的事實下,歐盟、特別是阿盟、也包括以色列這個美國盟友,各自對“中東和會”、“巴以和平”的要價是立馬高漲,在華盛頓根本就壓不住陣腳的情況下,隨後(07年11月份)在美國召開的“中東和會”終以慘淡的結局收場,布什首次“以巴以和平為目標”的“中東之行”也在一無所獲中結束(當然了,也不盡然,布什也幫著美國軍火商與沙特阿拉伯做了一筆巨額軍火生意,盡管這令以色列非常不快),也都是可以預料的。
●對那條油管而言,值得強調的地方有兩個
其次,在“裏海五國”峰會上,普京提出幾個動議:所有裏海沿岸國家需要共同努力,阻止外部勢力利用一個裏海沿岸國家反對另一個裏海沿岸國家。在談到裏海能源問題時,普京說:“穿越裏海地區的能源管道事宜必須得到所有5個沿岸國家的支持才能落實。”
普京還建議加快發展“南-北”國際交通走廊。會上,普京還大打世界流行的“環保牌”,以擔心“裏海石油生產已經導致裏海,以及流向裏海的河流中的鱘魚急劇減少”為由,會上普京大膽建議:“建設一條運河,連接裏海和黑海-亞速海海域,將有助於鞏固裏海的交通潛力。”
因此,對那條油管而言,值得強調的地方有兩個:
首先,普京所建議的“這條運河”,很可能與布爾加斯(保加利亞)─亞曆山德魯波利斯(希臘)輸油管道“配套”,也就是說,裏海的石油、特別是伊朗的石油,有可能經“這條運河”被灌進上述石油管道。
如此一來,大家也就不難看出,一旦形勢發展到“裏海五國”願意共同挖掘這條運河的那一天,那麽,華盛頓一手打造、歐洲緊密配合,但“仍須努力的”裏海“東-西交通走廊(阿富汗、土庫曼斯、裏海、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將被俄羅斯組織、伊朗積極配合的“南-北交通走廊”攔腰斬斷。
●對歐盟而言,雖不是什麽值得高興的“好消息”,但也絕對稱不上是非常惡劣的“壞消息”
其次,對支持巴傑管道的歐盟而言,“這條運河”也好,布爾加斯(保加利亞)─亞曆山德魯波利斯(希臘)輸油管道也罷,雖然不是什麽值得高興的“好消息”,但也稱不上是非常惡劣的“壞消息”,不說別的,僅就“此輸送路線”可以繞開“立場待定”的土耳其,繞開“與美國關係曖昧的”波蘭這兩點而言,也是可以利用的。
另外,也許大家已經注意到了,布爾加斯─亞曆山德魯波利斯輸油管道走的是巴爾幹半鳥,我們知道,在科索沃獨立的問題上,“歐美”是即有合作、又各具私心,有必要指出的是,在這個問題上,歐美的合作是相對的,而“私心”卻是絕對的,是不可調和的(歐元與美元的地位之爭,歐盟要打造地中海組織、從經濟層麵整合中東國家,這些,更是在“抄”美國世界霸權的後路),因此,這條緊貼著科索沃“行走”的輸油管道在某種意義上也展示了“歐俄”未來在科索沃問題上“不排除有戰略合作空間”的意味。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大家不要忘記了希臘就是一個“明確反對”科索沃獨立的歐盟國家,同時,更加絕妙的是,希臘與土耳其之間在領土問題上也有很難調解的爭端。真實的情況就是,這種爭端曾被歐盟大國--法國數度“強調”為“在考慮土耳其加入歐盟之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不難看出,這條繞過土耳其、甚至可能切斷巴傑管道橫跨裏海計劃的油管,對華盛頓而言,絕對算得上是非常惡劣的“壞消息”了。
●再談“中投”的注資行為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就“中投公司注資摩根斯坦利”與“科索沃獨立”之間的關聯配發過評論,就如我們當時所說,在如何看待中投公司注資摩根斯坦利的問題上,即要從技術層麵去觀察,更要從戰略層麵去觀察。
顯然,在我們看來,技術層麵的東西就是“中投公司注資摩根斯坦利”即是打開美國核心戰略資產的“又一步”,也是參與、並學習世界金融遊戲的“又一步”;
而戰略層麵的東西就是:
其一,歐美都自信自己將是“科索沃獨立”的“最大贏家”,因此,對華盛頓而言,在全麵被動的無奈下,它願意將這一問題拿出來與歐盟交換“伊拉克合作”、“特別是伊核合作”、“阿富汗合作”、甚至是“巴基斯坦合作”;而對歐盟而言,在機會難得的判斷下,它也願意抓住這個機會“快速實現”歐洲大陸的地理整合,先將俄羅斯擠出巴爾幹,之後,再將美國擠出東歐,從而將整個地中海沿岸國家整合進地中海組織,繼而為歐盟經濟主導這一歐亞大陸中心地帶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然了,經濟上的主導,將是以歐元全麵取代美元的地位為標誌的;而利用地理以及經濟結構的優勢,將地中海沿岸國家納入“歐元經濟圈”,正是“歐盟中東戰略”的經濟意圖之所在。
其二,就目前而言,從德國總理墨克爾抄起達賴牌的那天開始,歐盟的戰略盤算顯然是在指望“中俄美”於全球範圍內“彼此施加戰略壓力”、並在指望彼此都需要歐盟“站在自己這邊”、從而在這兩個“指望”中,坐享漁人之利。
顯然,就如我們之前所說的,最能體現這種“利”之所在的,就是“歐元”;最能評判歐盟最終是否達成上述戰略目的“評判標準”,將是“歐元是否最終取代美元”。
值得強調的是,要達成上述戰略目的,歐盟必須取得突破的方向,既不是墨克爾政府“價值外交”矛頭所指的北京、莫斯科,更不是歐盟正與“中、俄、美、日、印”全力爭奪的非洲、美洲,恰恰是“中歐俄”與美國在伊核問題繼續對峙的中東地區。
在這個問題上,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給出了完整的討論,並強調了“兩個重要概念”,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特援引如下:
由於地理位置、軍事力量、經濟結構的不同,歐盟與美國除了在“如何處理伊核問題”的方麵有著重大矛盾之外,在如何獲取中東經濟利益的層麵上,歐美也有著不可調和的戰略矛盾:簡單地講,美國人想的是依靠其強大的軍事資源、憑借其強勢的金融體係、將整個中東、甚至大中東“永久地鑄進”其經濟體係,顯然,這就表現在“石油美元”這個名詞上;
而曾經是中東統治者、二戰後卻被“美蘇”聯手趕出中東的歐洲人想的又是什麽呢?歐洲人想的是憑借其地理優勢(相對於美國)、以及製造業方麵的特點,正在趕超美國的金融體係,已經超過美國的經濟規模,企圖將整個中東,準確地講,是包括地中海沿岸國家的資源與市場統統納入其經濟循環。顯然,一旦歐洲人夢想成真,那麽、它除了也將表現在“石油歐元”這個名詞上之外,還將表現在“歐元取代美元”的層麵上。
也就是因為這種利益上的尖銳對立,如是乎,對美國人想在中東控製能源、金融的企圖,歐洲人的回答就是“反對伊戰”、外帶一個“伊核危機”;而對於歐洲人想在中東、地中海沿岸國家投資建廠的心思,美國人回報的就是持續不斷的“巴以衝突”,在通過科索沃戰爭打弱歐元、熄滅戰火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在巴爾幹這個火藥桶上特意保留一個定時炸彈--“科索沃獨立問題”,現在又專門準備了一個“庫爾德斯坦問題”。
因此,我們認為,歐盟首先要做、也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政治上整合歐盟,其次是將中東國家的“石油美元”一點點兒地擠兌成“石油歐元”。
●歐盟是否太心急了點兒?
顯然,近幾個月來,在“法德意”的大力推動下,通過“歐盟憲法簡版條約”,以及將“申根協定”由15國擴至24國,都是在試圖在政治上整合歐盟;事實上,在西歐對波蘭等東歐國家開放邊境之後,已經收到了效果,其中,最能說明問題的是:波蘭已經放風“除非美國保證波蘭的絕對安全,否則部署反導的事兒還得謹慎考慮”。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歐盟遠未消化“這兩步動作”之前,就急忙拋出觸動美國神經的“地中海區域合作”話題,歐盟是否太心急了點兒?當然了,也許是太自信了點兒?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讓美國次貸危機給“催”的(注,原文是“逼”的)。
●給中俄以一個選擇權
然而,在我們看來,不論是“太心急”還是“太自信”,或者是讓美國次貸危機給“催”的(注,原文是“逼”的),這都將給在中東和平進程主導權“私相相授”的過程中處於“旁觀”地位的中俄以一個選擇權。
從俄羅斯放風“不排除歐盟取代聯合王國在科索沃維和的可能性”的情況來看,俄羅斯已經在這個問題上鬆動了立場。顯然,令俄羅斯立場鬆動的因素,絕不僅僅是反導問題上的那點兒新消息!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既然歐盟與美國都執意要玩這一局,都要討好挰有大把“石油美元”的阿拉伯世界、且歐盟自信日後可以擺平科索沃問題,完成歐盟的整合,從而用歐元全麵取代美元;美國也自信自己日後可以左右科索沃局勢,繼續用這枚棋子影響歐盟整合的進程,從而象上次“科索沃戰爭”中那樣,伺機一舉擊潰歐元;既然美國已經將“科索沃獨立”作為一個“籌碼”、與“中東和平進程話語權”一道去交換歐盟的伊拉克合作、阿富汗合作,特別是伊核合作,那麽,對中俄而言,如果不能阻止的話,最明智的策略其實就是放手讓“科索沃獨立”進程盡快啟動,從而準備在日後視歐盟、或美國的角力情況,視中東、中亞的局勢發展,在幫助、或者延緩歐盟一體化進程的問題上,在幫助、或延緩歐元取代美國的進程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美國對“美元兌歐元”的在幅貶值何以感覺不那麽可怕。
我們認為,在“科索沃獨立進程”的後續問題上,與俄羅斯主要憑借與塞爾維亞宗教關係、憑借俄羅斯能源供應者的身份、在歐元與美元的問題上發揮作用有所不同的是,由於手握近15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特別是,由於中國分別是“歐美日”對外貿易的第一、第二大貿易夥伴,因此,在影響歐元、美元各自前途的問題上,中國有著現實的、重要的發言權。真實的情況就是,人民幣在兌美元保持升值的同時,兌歐元卻一直在貶值,由於人民幣現行的是有管製的浮動匯率,其實與釘住美元並無太大的差別,因此,正是“度量”這個“對外貿易額”十分龐大,外匯儲備也十分龐大之經濟體的人民幣、死死地“吸在”美元的身上,再加上許多東南亞國家的貨幣,受人民幣影響較大,由於人民幣兌歐元等貨幣保持貶值,這才使得美國對“美元兌歐元”的貶值不感覺那麽可怕。
●隻要人民幣大幅升值就可令美元的價值真正地走下一個台階
對此,歐盟心裏是清楚的:要想打跨美元,就目前而言,隻要人民幣大幅升值就可令美元的價值真正地走下一個台階;因此,在前不久舉行的“中歐經濟戰略對話”中,對中國人民幣匯率問題,歐盟是“不假顏色”,而溫家寶總理的回應也非常直接,一句“歐元升值主要是美元兌歐元貶值所致”,就直接將球踢給了“歐美”。
●讓美國財長最上心的倒不是什麽匯率問題、而是中國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問題
對此,美國也是清楚的:要想保住美元的地位,除了讓人民幣繼續吸在美元身上、有效“稀釋”美元貶值幅度的這一“現實手段”之外,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徹底打開中國的金融市場,憑借其優勢的金融實力和經濟結構優勢,全麵控製中國的金融體係,經濟體係,讓中國的金融全麵地為美國經濟、為美元輸血。
因此,在第三屆中美經濟戰略對話會上,讓美國財長最上心的倒不是什麽匯率問題、而是中國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問題。也是因為這一點,美國財政部昨天再次“作證”:中國沒有操縱匯率。
至於日本,由於與中國的經濟互補極強,從中國經濟穩定發展中受益最大,更是對人民幣匯率“不感興趣”。
●要充分利用“歐美日”這三大經濟體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暫時無法協調立場”的有利時機
對此,中國也是清楚的:要想避免這種局麵,除了用人民幣有管理的“波動幅度”去“分別敲打”“歐美”的神經、不時警告“歐美”在經濟上搞摩擦不要過分之外,最根本的是要在中國金融體係抗風險能力成熟之前,一定要嚴守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在打開資本市場的問題上更是要慎之又慎。
與此同時,也要充分利用“歐美日”這三大經濟體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暫時無法協調立場”的有利時機,在穩守匯率形成機製、有效隔絕外在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積極地探索、並培養金融風險管理能力、以及對資本的營運能力,並強迫對方“對等地”向中國金融機構開放市場。
因此,在歐美在“科索沃獨立”問題上各打算盤、美元與歐元的角力有可能因科索沃問題的“後續發展”再度白熱化的情況下,在美國次貸危機在進一步深化,並已開始衝擊歐洲經濟的情況下,在歐元匯率堅挺,已經開始影響歐洲經濟增長速度的情況下,總之,在“歐元、美元”都需要“人民幣匯率”幫自己一下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的“傾向性”也就顯得至關重要。
●這一點將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中美在經濟上的依存度比中歐來得要高,再加上歐盟剛好針對中國、俄羅斯展開了一輪“外交政策調整”,因此,中國通過“中投向摩根斯坦利注資50億美元”的行動,走出“培養金融風險管理能力、以及資本營運能力”的又一步,並向正致力於用針對中俄的“價值外交”,針對中俄中東、中亞利益的伊拉克合作、阿富汗合作,去向美國換取一份搞“地中海區域合作”機會的“歐盟”發出明確的戰略信號,就此而言,它是值得肯定的。
顯然,對這份戰略信號,我們是這樣理解的:相較所謂“三邊撕裂”的三方(歐美日)搞“價值外交”的“向心力”而言,所謂“南北撕裂”的一邊(中俄印等“非西方”經濟體),一旦對另一邊(相互惡鬥的歐美日經濟體)玩起“經濟外交”來,其衝擊力恐怕要強得多。在這裏,不太恰當地挪用一句術語去形容它,那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如果我們評估的不錯的話,這一點,在“科索沃獨立進程”的“後續發展”中、在歐元與美元的再一次劇烈對撞中,在歐盟致力於奔走、美國致力於阻擊“地中海區域合作”的道路上,如果“中俄歐美”因各自的戰略需要,有幸在伊核問題上達成“暫時穩定伊核進程”的妥協、並將伊核問題暫時裝進“伊朗保留核能力,但由中歐俄共同提供核燃料”的最佳模式內,那麽,“中俄”在科索沃問題“後續發展”上的選擇權,在歐元與美元的鬥法中,將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回顧這段評論的過程中,我們提請大家要特別留意這麽幾點:
第一,針對“中投向摩根斯坦利注資50億美元”的行動,即要關注其技術層麵,更要關注其戰略層麵,也就是說,北京通過這種手法、向正致力於用針對中俄的“價值外交”,針對中俄中東、中亞利益的伊拉克合作、阿富汗合作,去向美國換取一份搞“地中海區域合作”機會的“歐盟”發出明確的戰略信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大家要特別注意兩個重要概念
首先,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它即展現了中國決策層在國際事務運作上的靈活性,也公開證明了“中國戰略武器庫”的豐富多彩--除了愈加強大的政治武器、愈加“震撼”的軍事武器外,赫然又多出了一樣經濟武器。
第二,大家要特別注意兩個重要概念:一個是所謂的“三邊撕裂”,另一個是所謂的“南北撕裂”;並特別注意這樣一個判斷,即:相較所謂“三邊撕裂”的三方(歐美日)搞“價值外交”的“向心力”而言,所謂“南北撕裂”的一邊(中俄印等“非西方”經濟體),一旦對另一邊(相互惡鬥的歐美日經濟體)玩起“經濟外交”來,其衝擊力恐怕要強得多。
●英國首相布朗就是被“震到”北京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日本首相福田成功訪華、並表示要與中國一起強化東亞經濟合作之後(日本是“三邊撕裂”之一),隨著印度總理(印度是“南北撕裂”之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的那句“世界足夠大,兩國(中印)可以同時發展”,特別是,隨著胡錦濤主席15日在會見印度總理辛格的開場白中所說的那句“對辛格成功訪華表示祝賀”,再加上“印度願意與中國一起推進亞洲一體化”的文字隨著媒體的文字向全球進行“廣播”,可以說整個世界、特別是“西方世界”是為之一震。這正是所謂“南北撕裂”的一邊(中俄印等“非西方”經濟體),對另一邊(相互惡鬥的歐美日經濟體)玩起“經濟外交”的巨大衝擊力。
事實上,英國首相布朗此次來訪就是被“上述事件”震到北京的。
●“三邊撕裂”或者“南北撕裂”內部,或者彼此間,都發生了“新的化學反應”
不可否認的是:曾經擔任英國財務大臣多年的英國首相布朗,對世界經濟的運行狀況不可謂之不熟悉,對“美英”掌控世界金融世界的手段、掌握得不可謂之不精,特別是,仍然沒有加入歐元區、卻是歐盟正式成員的英國,仍然可以“手握英鎊”、遊離於“歐盟中東戰略”之外的英國、其戰略選擇不可謂之“不自由”,因此,即是“三邊撕裂”中的一分子,又遊離於“歐盟”與“美英”之外的“英國動向”,也就尤具觀察價值。這也正是世界普遍關注其訪華行程的原因,特別是在日本首相、印度總理這兩個素與北京有“隙”的亞洲大國領導人成功訪華,從而預示“三邊撕裂”或者“南北撕裂”內部,或者彼此間,都發生了“新的化學反應”之後,更是如此!
●英國首相布朗為此次來訪可謂“做足了功課”
根據我們的觀察,英國首相布朗為此次來訪可謂“做足了功課”,這主要表現在兩點上:
第一,是實實在在的,也就是英國警方在他動身之前公開宣布“基地組織暗殺了布托”,從而為穆沙拉夫的說法進行了“初步背書”;
第二,是形式上的,但也很說明問題:據英國媒體報道,布朗率領全體閣員學習了《中共的十七大文件》,據說學習的態度還非常認真;
●“金融問題”正是布朗訪華的重中之重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實實在在的“第一”,還是形式上的“第二”,這都足以證明布朗對此次訪華寄予了厚望。
顯然,從布朗率領一個龐大的金融代表團的事實來看,“金融問題”正是布朗訪華的重中之重。
●在“歐美”間那檔子事情還沒有眉目之前,在人民幣的“傾向性”問題上,有選擇權的中國不急!
就表麵而言,布朗在公開場合就非常關注中投的那2000億美元,並一再邀請這筆主權基金前去英倫投資。然而,溫家寶總理的回應也非常說明問題,一句“中投不考慮政治因素600億美元將用於充注中國銀行的資本金、對外投資沒有那麽大的額度”,已經將中國的態度表示得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在“歐美”間那檔子事情還沒有眉目之前,在人民幣的“傾向性”問題上,有選擇權的中國不急!在“歐元與美元”的碰撞中“相對超然”的英國也應該稍安勿燥!當然了,如果英國是為了給美國當說客,那就另當別論了!
●北京“支持”中投50億注資摩根集團、卻“不支持”國開行注資花旗集團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這個問題上,“諳習”“金融肢體語言”的布朗先生,應該從中國政府“支持”中投50億注資摩根集團、卻“不支持”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注資花旗集團的“微妙差異”中感覺到什麽!
非常清楚,北京在花旗集團問題上,剛好施放了一個在摩根集團問題上“相反的信息”。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說過:“中俄”在科索沃問題“後續發展”上的選擇權,在歐元與美元的鬥法中,將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因此,令東方經濟評論員感慨的是,盡管科索沃還沒敢宣布獨立((實際上是“歐美”沒敢),人民幣“傾向性”的“選擇權”,就已經讓北京給演繹得淋漓盡致!
●“歐美”間仍然沒有眉目的事情太多了
非常清楚,“歐美”間仍然沒有眉目的事情太多了:科索沃不是要獨立嗎?歐美不是一致支持嗎?但為什麽還沒敢宣布獨立呢?要知道,在歐洲的地界上,如果“歐美”一致決心要辦的事情,不會辦不成的!盡管俄羅斯不高興!
另外,“中東和平進程”又是個什麽事兒?中國在敘利亞戈蘭高地的問題可是明確表態“支持敘利亞要求”了的,俄羅斯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更是開進了地中海,大有不排除俄羅斯軍事進駐敘利亞的姿態,此後,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甚至巴勒斯坦哈馬斯組織的“叫板聲”那也是夠響的;特別是,俄羅斯“有意比照美國中東和會”的“模式”、在俄羅斯也召開一個“中東和會”的廣告是越做越大,布什的“為核而非為和”的中東之行更是殺羽而歸,在這種“新形勢”下、“歐盟”對“歐美分享中東和平決策權”的設想還有那麽自信嗎?特別是,歐盟對“利用中俄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壓力、慢慢用‘伊核問題’迫使華盛頓將‘科索沃獨立’”一事“坐實”的前景還那麽自信嗎?
●科索沃突然要求獨立的“背後”
顯然,科索沃突然要求獨立的“背後”在於:“歐美”彼此間都自信滿滿地打著這樣的算盤,即:
首先,雙方分別用“美國向歐盟部分讓渡中東和平決策權”、歐盟參與“金融製裁伊朗”的“有限度伊核合作”等做條件,並公開用“達賴喇嘛”當針、“緬甸和尚”當線,刻意在北京麵前將那塊“大西洋破布”“縫補一二”、以示團結。
其次,雙方再在這一基礎上,有意各懷鬼胎,在“科索沃獨立”的問題上玩一局。同時還都指望北京與對方的戰略矛盾更大些、與自己進行戰略合作的空間更廣一點兒,(這一點,對歐盟特別明顯),從而總體上“仍然會傾向自己”這邊。
●北京還顯然用“注資摩根”這根針,狠狠地刺了一下在那裏一廂情願的歐盟的屁股
在這種情況下,“中俄”除了用一度暫停“伊核六方會談”的方式,擺出一副“伊核進程”不再受約束,從而有意抽掉“伊核問題”這個支撐歐盟在中東進行戰略騰挪之核心戰略支點的姿態,以威脅歐盟之外,北京還顯然用“注資摩根”這根針,狠狠地刺了一下在那裏一廂情願的歐盟的屁股。結果倒也立杆見影:德國人不是稍宣布“盡管巴基斯坦局勢不穩,德國不考慮增兵阿富汗”嗎!
●“歐美”中至少有一方還要再等等看
我們注意到,就在布朗準備訪華期間,在普京準備動身訪問保加利亞、希臘的檔口,科索沃當局又在公開要求獨立了,並聲稱將得到“歐美”的承認。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既然科索沃當局如此自信將得到歐美的承認,那幹嘛還不宣布獨立呢?顯然,事情沒有這麽簡單,顯然,“歐美”中至少有一方還要再等等看!在等著看的過程中,還要把文章做足,將所有的籌碼、所有的選擇都擺到位、放在明處!
因此,在即有“美英”之身份,又有“歐盟核心成員國”之身份的英國,做“布托之死”給出了一個符合穆沙拉夫說法的“初步判斷”、從而即代表美國發出“有意妥協”、也代表歐盟發出“不打算”在巴基斯坦問題上“主動生事”的“綜合信號”之後,借著美國防長蓋茨製造的這個機會(指責北約盟國作戰不力),歐盟利用“以安全為由,德國考慮向阿富汗增派坦克、火炮”的消息,又當著“中俄”以及美國的麵、將那塊“大西洋破布”給縫補了一針,並靜觀事態的發展!
●歐盟、特別是德國顯然麵對了一種“計劃不如變化快”的尷尬
至於要“靜觀”什麽?顯然,布朗訪華的結果就是一個重點觀察內容:在印度總理在北京公開表示“要與中國共推亞洲一體化”,且“世界足夠大,足夠中印共同發展”的立場之後,本想拉著印度、用“達賴牌”串聯美國、日本、以民主價值之弧遏製中國,並將中美、中日、中印的戰略矛盾導向激化,自己則躲在地中海沿岸大搞地中海計劃的歐盟,顯然麵對了一種“計劃不如變化快”的尷尬,以至於需要再做戰略評估。
在這種背景下,德國總理墨克爾站在柏林向北京方向喊話、說什麽“德中在國際事務中相互依賴、10月份願意再訪北京”,這也就可以理解了。
事實證明,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在國際事務中,北京好像沒有依賴德國什麽,但結果證明“中國仍然是中國”!倒是德國離開了中國的支持,在國際事務中、德國已經不是德國了!
●中國在“三邊撕裂(美歐日)”、“南北撕裂(中俄印、巴西)”中的“兩麵開弓”做法
我們想強調的是,隨著日本首相、印度總理的成功訪華,中國這種同時在“三邊撕裂(美歐日)”中“釘釘子”、在“南北撕裂(中俄印、巴西)”中“彌補分歧”“兩麵開弓”的做法,別的不說,它所產生的震撼,足以迫使“洞悉世界經濟格局”的英國首相親自率領內閣成員認真學習“中共十七大文件”、並認真領會“和諧世界”的精神。
另外,我們還注意到,“南北”中的另一個大國--美洲的巴西,其領導人已經到美國老對手--古巴去訪問了,值得強調的是,巴西總統這次是帶了巨額經濟援助去的!
●布朗對“中共十七大文件”沒有白學,對“和諧世界”的精神也算領悟到了真諦
東方評論員也注意到,布朗首相在北京公開講了這麽一句,大意是“在這個世界上,一個國家的發展並不一定損害另一個國家的利益,各方共贏是可能的!”,在我們看來,如果布朗先生說的是真心話,並身體力行的話,那麽,“中共十七大文件”沒有白學,對“和諧世界”的精神也算領悟到了真諦。
但是,從英國警方一方麵為穆沙拉夫的說法“初步背書”,一方麵又特意留下一條“小尾巴”的做法來看,對“相互遞紙條”的“美英”而言,對今天突然又聲稱“將考慮向阿富汗增派坦克”的德國而言,仍有必要敲打一二,直到在“科索沃獨立”、“中東和平進程”、特別是在“美版大規模製裁伊朗方案”的“實質性修改”問題上“敲打出”一個結果來。
●“中俄”對“歐美”的敲打方式
顯然,普京拽去的那兩條、即可以繞開土耳其、也有可能切斷巴傑管道橫跨裏海計劃的“油管、氣管”,就是一種敲打方式,而北京這種“同意”中投注資摩根在“先”,卻“不同意”國開行注資花旗在“後”的做法,對圍繞著“伊核問題”、準備在科索沃問題上、並連帶著在中東和平問題、巴基斯坦問題、阿富汗問題上,總之,準備在“地中海計劃”與“大中東計劃”上玩一把的“歐美”而言,就是一種敲打方式。
至於敲打的效果如何,我們認為有四個觀察點:
第一,科索沃是否將在未來幾個月來宣布獨立,如果不是,那麽,“美版大規模製裁伊朗方案”的“實質性修改”工作也就正式提上“議事日程”,台灣的“入聯公投”也會在最後關頭“噶然而止”,在這種情況下,“中俄歐美”因各自的戰略需要,在伊核問題上達成“暫時穩定伊核進程”的妥協、並將伊核問題暫時裝進“伊朗保留核能力,但由中歐俄共同提供核燃料”之最佳模式內的“討論”、就又會出現在媒體上。
第二,假如科索沃在近期“宣布獨立”,且“歐美”一致承認(注意,是一致承認),如果巴基斯坦局勢可以穩定的話(在犧牲布托之後,這是華盛頓必須付出的另一個代價),伊核問題可能暫時不會公開激化,台灣的“入聯公投”也會在最後關頭“噶然而止”。
但是,科索沃獨立之後的“後續問題”可能會迫使歐盟不得不向“中俄”再做妥協,並在中東和平進程的問題上向“中俄”的立場靠攏,在這種情況下,華盛頓也不得不考慮“中東和平進程”的“決策權”部分讓渡給“中俄”,或者是改組“中東四方工作小組”、甚至是考慮讓“伊核六方會談”“兼並”“中東四方工作小組”,在這一轉換過程中,美國可能獲得的最大好處就是,“再次”利用科索沃問題將歐元給“摁住”,並肢解歐盟全力推動的、讓“中俄”、甚至印度也感覺不那麽舒服的“地中海計劃”。
第三,就是“美英”繼續將“布托之死”引向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或者巴基斯坦與印度、或者是巴基斯坦內戰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伊核問題很可能迅速激化,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軍艦日前在波斯灣導演的、“類似”北部灣事件的“那一幕”,以及當年北部灣事件引發越南戰爭全麵升級的“那一幕”,都有可能“弄假成真”,這也是需要警惕的。
第四,就是曾經與伊朗在波斯灣上演過一出“雙簧”的英國人,在為穆沙拉夫的說法“初步背書”之後,其內閣在認真領會“和諧世界”精神的情況下,獨立於美國之外、以事實為根據、做出“結案報告”,從而以“歐盟核心國家的身份”與美國保持一定距離,在這種情況下,“中歐俄美”也好,“三邊撕裂”、“南北撕裂”也罷,方方麵麵才會在“伊核問題”這張“碩大無比”的談判桌上,談出一個確保巴爾幹半島、中東、中亞、南亞、甚至東亞和平與穩定,並致力於解決、或者緩解美國次貸危機的“多邊櫃架”來,
●北京希望布朗帶來的“核心文件”是“巴基斯坦文件”
從上麵的討論,我們不難看出,準備接待布朗的北京,希望布朗帶來的“核心文件”並非是有關台灣問題“台灣文件”、或是有關奧運問題的“奧運文件”、而是一份“有關巴基斯坦問題”的“巴基斯坦文件”,至於這份“巴基斯坦文件”的核心要點是什麽?那就是在“布托之死”的問題上,不論負責調查的英國人是代表“美英”、還是代表“歐盟”,是否準備盡快、且是否準備“實事求是”地做一份“結案報告”!如果是,那麽,這位財務大臣出身的英國首相,想將英國打造成一個中國投資歐洲的中轉站的設想,就有獲得中國支持的可能性,否則,這種設想,或者說白一點,布朗那份從布萊爾時代就開始“閃爍”在英國外交政策之中,想讓倫敦取代紐約、成為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的宏偉設想,還是自己去玩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