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7年12月28日

(2007-12-30 08:24:40)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
貝-布托遇刺 巴基斯坦宣布未來三天為悼念日
【綜合消息】27日下午,巴基斯坦人民黨在拉瓦爾品第的一個公園舉行上千人集會,貝•布托到場發表講話,呼籲支持者在明年1月8日議會選舉中投票給人民黨。集會結束後,當地時間下午5點30分,貝•布托乘車準備離開。據目擊者稱,就在此時,有兩名槍手分別從不同方向突然接近貝•布托乘坐的汽車並對她開槍射擊,二人隨後引爆了綁在身上的自殺性炸彈。

憤怒的支持者高呼口號
巴穆斯林聯盟(謝裏夫派)領袖、前總理納瓦茲•謝裏夫聞訊趕到醫院,坐在貝•布托遺體旁,一言不發。一些人向拉瓦爾品第總醫院急診室入口投擲碎玻璃。不少人失聲痛哭,一些人開始用石塊砸停在醫院外的汽車。聽聞貝•布托的死訊,人民黨的一些支持者極為憤怒,聚集在醫院外高呼口號。在距醫院大約3公裏的現場,柏油路上散布著警帽和鞋子。一些人在死者屍體上覆蓋人民黨黨旗。警察用紅白兩色警戒線封鎖貝•布托遇襲時所在的街道。這是貝•布托回國後首次在拉瓦爾品第參加露天集會。她的支持者說,貝•布托明白,前往那樣一個大型露天集會將承受相當大風險。貝•布托原打算11月在拉瓦爾品第舉行集會,但政府以安全狀況堪憂為由加以製止,迫使她取消了那次集會。

宣布未來三天為悼念日
貝•布托遇刺事件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印度官方表態稱“這是巴基斯坦人民的一個可怕悲劇”,曼•辛格總理和慕克吉外長表示震驚,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領袖謝裏夫稱之為“巴曆史上最悲慘的一天”。事件發生後,巴國內局勢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許多商店和加油站由於擔心可能爆發群體事件而紛紛關門,一些巴人黨的支持者還試圖衝進貝•布托停放的醫院內。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27日晚通過官方電視台發表全國講話,宣布全國為遇刺身亡的巴前總理、人民黨主席貝•布托舉行3天哀悼。

明年一月大選推遲舉行
穆沙拉夫當天晚上召集政府高級官員舉行緊急會議,討論應對當前巴緊張的國內局勢,隨後發表電視講話,呼籲全國民眾保持冷靜。他說,唯有保持冷靜,“才能挫敗恐怖分子刺殺貝•布托的邪惡用意”。據此間媒體報道,巴總統顧問表示,原定於明年1月初舉行的全國大選肯定要推遲,目前巴政府考慮將先組成一個由所有黨派參與的聯合政府,以穩定國家的局勢。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貝•布托的“再次(上一次是她剛回國時)遇刺”,既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在“布托之死”的問題上,穆沙拉夫的呼籲已經點出了問題的要點
在做進一步的展開之前,我們先請大家注意這麽幾個細節:

第一,貝•布托遇刺的拉瓦爾品第,地點位於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在該地區塔利班、基地組織非常活躍

第二,事發後,穆沙拉夫當天晚上召集政府高級官員舉行緊急會議,討論應對當前巴緊張的國內局勢,隨後發表電視講話,除了“呼籲全國民眾保持冷靜”之外,這位文職總統表示“唯有保持冷靜、才能挫敗恐怖分子刺殺貝•布托的邪惡用意”。

我們認為:顯然,在“布托之死”的問題上,穆沙拉夫的這番呼籲,已經點出了問題的要點,那就是:
首先,殺布托是為了在巴基斯坦製造混亂、甚至在巴基斯坦製造內戰,因此,“唯有保持冷靜、才能挫敗恐怖分子刺殺貝•布托的邪惡用意”
●令“方方麵麵”糾纏在“誰是幕後黑手”的問題上,這本身就是“主使者”的“邪惡用意”之一
其次,我們知道,巴基斯坦的局勢異常複雜,各方勢力交織其間:不論是急欲打開阿富汗-巴基斯坦通道的美國,還是期望全麵切入南亞、中亞的歐盟,更或者是在巴基斯坦境內有眾多支持、同情者的阿富汗塔利班、“基地”組織,以及與其它伊斯蘭極端勢力交往過密的某些巴基斯坦政治派別,盡管各自的“利益”有著巨大的差異,各自的“視野”更有高低之分,但都可能從事件中直接、或間接的受益,因此都有“作案”的動機,都可能是幕後黑手。
因此,在“真相”出來之前,如何令國際社會,特別是令巴基斯坦國內各階層、各政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之間糾纏在“誰是幕後黑手”的問題上,這本身就是“主使者”的“邪惡用意”之一
●“主使者”的“主要意圖”
對此,首席評論員更是明確指出:至於“在糾纏中”去破壞巴基斯坦的穩定,“在破壞中”去尋找一個“看起來可以”令“混亂中的巴基斯坦”逐漸實現穩定的機會,特別是,在一個“刻意尋找令巴基斯坦局勢穩定之機會”的“過程”中,在周邊去“製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機會”,去實現某種“戰略上的變局”,更是“主使者”的“主要意圖”。
●過多地去猜測“誰殺了布托?”,既沒有意義,還非常容易鑽進一個精心編織的圈套
事實上,通過上述描述,我們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那就是:就目前而言,一切理性的人們,都不要過多地去猜測“誰殺了布托?”,在我們看來,這既沒有意義,還非常容易鑽進一個精心編織的圈套。
●在某種意義上,布托是被一個“精心營造的政治環境”殺死的
在討論的過程中,首席評論員就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與其說布托是被“某個具體的恐怖勢力”殺死的,還不如說是被一個“精心營造的政治環境”殺死的來得準確。
因此,我們不妨再回過頭去仔細揣摩“第一個細節”,我們也就不難提出這樣的一串問題,既:
第一,在反美聲浪高漲的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激進勢力非常強大的情況下(這一點,從與激進勢力關聯甚深的謝裏夫一旦擺脫法律的限製也有當選總理的可能性中就可以看出),是誰在逼迫布托“必須”公開表明“如果當選我將對極端勢力采取更加強硬政策,並考慮讓美軍進入巴基斯坦境內反恐”的“親美立場”、從而表現得較穆沙拉夫的反恐態度更加積極?
顯然,明眼人是一看就知:逼迫她“必須如此”的是美國人!
●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問題上,華盛頓優先考慮的問題
值得強調的是,盡管布托最先的角色被設計成“一種製衡穆沙拉夫的力量”,旨在將巴基斯坦政府改造成一個令“中俄”、或者上合的伊核政策、中亞政策“相當低效”的政府,但在“中俄”不惜拆去“伊核六方會談”框架,徹底抽去歐盟在伊核問題、甚至在中東問題上充當“協調人”之根基的威脅下,歐盟、特別是“老歐洲”始終沒有將“不排除調整阿富汗政策”的放風“落在實處”,美國的阿富汗政策也始終無法獲得北約“實實在在”的支撐;華盛頓欲聯手歐盟將巴基斯坦政府“低效化”(對中俄的中東政策、中亞政策而言)的計劃也始終處於無從推行的狀態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促使歐盟在阿富汗問題上改變態度,從而在阿富汗至巴基斯坦通道的問題上尋求某種形式的變局,並將其擴展至伊核問題,最後與巴以和平進程、伊拉克問題進行“聯動”,這才是華盛頓要優先考慮的問題。非常清楚的是:自華盛頓向聲稱“如若巴基斯坦局勢繼續失控就要辭去總統職位”、但暫時又無可替代;盡管已脫去軍裝,但種種跡象表明,在“中俄”、特別是伊朗核進程“有可能迅速突破”的“有效策應”下,不僅仍然嚴密地控製著軍隊、還控製了最高法院的穆沙拉夫妥協(這種妥協的背後實際上就是華盛頓對布托的出賣)之後,至於強迫布托必須亮出那種明目張膽的親美立場“才可以”繼續參選,其本身“是否會影響布托的選票”,早已經不是華盛頓優先考慮的問題了。
第二,在布托已經亮明“上述親美立場”後,在明知極端勢力要殺掉她的情況下(這一點,從她留下的電子郵件中就可以看出),是什麽力量在迫使她冒死也要到拉瓦爾品第進行演說?前麵說了,該地點位於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在該地區塔利班、基地組織的活動非常活躍
顯然,逼迫她冒死也要到拉瓦爾品第進行演說的是“選票”!值得強調的是,布托冒死去拉的這些“選票”,既是巴基斯坦選民手中的那張選票,同時,又何嚐不是美國人手中的那張“選票”?
●布托在政治上別無選擇
綜合“第一”與“第二”,我們也就不難得出三個結論:
其一,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華盛頓已經用行動證明“在巴基斯坦問題上,自己不再優先考慮布托的選票”,但在“必須聽美國人的才能繼續選下去的”現實下(沒有美國的壓力,穆沙拉夫就沒有撤除緊急狀態的可能、布托也就根本沒有機會通過選舉上台、分權),布托除了一邊按美國的要求標明自己是美國利益代言人、一邊又要冒著生命的危險四處掙選票之外,又有什麽選擇呢?
其二,在“其一”的情況下,在極端勢力早就威脅要殺死她,特別是“這種威脅”在布托於反恐問題上“標明”自己將比穆沙拉夫更加強硬、更加配合美國而變得更加危險之後,由於“選票”的壓力,一個不得不四處為自己的立場進行辯解(準確地講,是在為其“親美立場”進行“消毒”,這一點,從她不得不去激進勢力活躍的拉瓦爾品第進行演說就可以看出)、旨在多掙幾張選票的布托,其實早就注定了其悲劇的下場,隻是有個“或早或晚”的時間差異而異,或者有個“非此既彼”的地點差異而已!
●這樣安排的好處是巨大的,因為它將經得起“複雜的調查”
其三,在“其二”的基礎上,“某些人”需要做的,不過是借刀殺人,坐在旁邊、等待某個恐怖組織對急於拉票、而徹底暴露在大眾之下的布托痛下殺手。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樣安排的好處是巨大的,因為它將經得起“複雜的調查

●與其說猜測“是誰殺死了布托”、還不如去思考“是誰將布托逼進拉瓦爾品第‘這種死地’”實際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與其說是“恐怖爆炸”殺死了布托,倒不如說是那股將布托逼得冒死也得到拉瓦爾品第的進行演說、拉票的“政治氣候”殺死了布托來得準確!與其說去猜測“是誰殺死了布托”、還不如去思考“是誰將布托逼進了拉瓦爾品第‘這種死地’?以及為什麽要將布托逼進‘這種死地’”來得實際

正因如此,東方評論員也就特別在意第三個細節
第三,它非常關鍵,同時它也是對“第二個細節”的“最好補充”。詳細情況請閱讀另一則消息。
貝•布托遇刺身亡“基地”組織揚言負責
【綜合消息】巴基斯坦前總理、人民黨領導人貝•布托27日在首都伊斯蘭堡鄰近的拉瓦爾品第市舉行的競選集會上遭遇自殺式襲擊受傷,在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

貝•布托是在剛剛發表演說後乘車準備離開會場時遭到槍擊和爆炸襲擊的。貝•布托的安全顧問拉赫曼•馬利克說,貝•布托被一名男性武裝人員開槍擊中頸部和胸部,襲擊者隨後引爆了身上的炸彈。官方的巴基斯坦電視台援引內政部官員的話說,貝•布托乘坐的車子被一名自殺式襲擊者的炸彈炸毀。
據意大利媒體稱,在貝•布托遇刺後,“基地”組織阿富汗領導人兼發言人穆斯塔法•阿布-耶齊德說:“我們終結了美國最寶貴的財產,她宣稱要擊敗聖戰。”
據悉,“基地”組織二號人物紮瓦赫裏在今年10月就下令取貝•布托的性命。為此,“基地”組織派出敢死隊,最後,一名拉什卡-簡戈維組織成員殺害了貝•布托。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貝•布托是哪方勢力刺殺的,既然“基地”組織願意出來“認領”,那麽,在“真相”出來之前,這筆賬就隻能記在“基地”組織的名下。

●到了這一步,誰都別想將“美國人”扯進去
在“確認”這一點後,我們再來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在貝•布托遇刺後,“基地”組織阿富汗領導人兼發言人穆斯塔法•阿布-耶齊德說:“我們終結了美國最寶貴的財產,她宣稱要擊敗聖戰。”
顯然,到了這一步,不論貝•布托之死的幕後黑手是誰,在沒有拿到真憑實據之前,誰都別想將“美國人”扯進去,道理很簡單:按“基地”組織的說法、美國人在事件中可是失去了“最寶貴財產”的
●大家需要注意的“第四個細節”
另外,還有兩家暫時不會扯進去,不僅扯不進去,還有可能成為整個事件的“轉折點”
這就是我們想提請大家需要注意的“第四個細節”,既:在貝•布托遇刺之前,阿富汗政府“突然高調地”驅逐了兩名外交官,理由是他們與阿富汗塔利班組織進行了“秘密接觸”。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阿富汗政府“果真”是因沒有參與所謂的“秘密接觸”而“非常生氣”的話,那麽,這件事就意味著“阿富汗政府”之外的勢力正試圖“繞過阿富汗當局”去處理阿富汗事務。
有意思的是,那兩名外交官都非常有來頭,一個是來自全球最大的全球性組織--聯合國,另一個則是來自全球最大的區域性組織-歐盟。
然而,在我們的觀察中,“某些人”要真想辦成那件“我們一直在密切關注的事情”,僅僅“這兩家”是不夠的,因此,借助“這個細節”的鋪墊,另一個角色也就如期出場了。
我們再來閱讀一則消息。
英國媒體:美國暗示支持與塔利班舉行秘密會談
【倫敦消息】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昨日暗示支持與阿富汗塔利班組織舉行秘密會談,而長期以來美國公開堅持的國策是:絕不與這個伊斯蘭軍事組織談判。

歐洲兩位高層外交官日前被驅逐出阿富汗,有人指稱他們未經授權就與塔利班舉行了會談。
一位美國官員在喀布爾表示,隻要“阿富汗方麵的有興趣”,“就應該有進行這種對話的餘地。”
在這位官員發表講話前不久,美國駐阿富汗大使威廉•伍德宣稱:兩位遭驅逐的外交官分別來自歐盟和聯合國,他們的舉動一直“有著絕對良好的動機。”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段文字,原文是:美國駐阿富汗大使威廉•伍德宣稱:兩位遭驅逐的外交官分別來自歐盟和聯合國,他們的舉動一直“有著絕對良好的動機。”
●在我們的一份“統計表”上,已經有了這麽幾個名字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既然華盛頓認定他們的舉動一直“有著絕對良好的動機”,而全麵依靠“歐美”的阿富汗政府雖然表現得“極其強硬”,決定將其驅逐,但卻“沒有”將其“定罪”,因此,對華盛頓的“那一說法”我們也“姑且信之”。

這樣一來,在我們的一份“統計表”上,已經有了這麽幾個名字:一個是聯合國,一個是歐盟,還一個就是“信誓旦旦地”相信他們“有著絕對良好的動機”美國。

●這份名單與“中東四方工作小組”是何等類似?
另外,考慮到阿富汗塔利班組織與巴基斯坦的特殊關係,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地理聯係;再考慮到巴基斯坦與中國的特殊關係,中國對巴基斯坦、阿富汗的重要影響力;特別是,考慮到“某些人”想要達成的戰略目的,那麽,在上述統計表中,可能要加上中國.
到此為止,也許大家已經看出來了,如果就這樣形成一個“多方工作小組”的話,那麽,在“成員數目”與“成員結構”的層麵上,這份名單與“中東四方工作小組”是何等類似?有所不同的是中國取代了俄羅斯。

●將貝布托逼進拉瓦爾品第“這種死地”的真實目的
至於以何種名義構建這樣一個“多方工作小組”?或者說,成立一個“四方工作小組”將用來處理什麽問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恐怕與將貝布托逼進拉瓦爾品第“這種死地”的真實目的有著深刻的聯係。
事實上,我們之所以在討論中將拉瓦爾品第稱之為“一塊死地”,除了激進組織在該地區非常活躍,貝布托生命最終終結於此的原因之外,還因為它就在“印巴”爭執不下的克什米爾旁邊。
我們注意到,在“有關中印邊境緊張”的消息不斷的背景下,自中國軍方通過青藏鐵路“高調”向青藏高原“大規模補給軍用物資”之後,“旨在加強中印雙方軍事互信”的中印聯合反恐訓練成功地舉行了。
●“中印”針對巴基斯坦國內政治局勢“有可能緊張”的一種“提前反應”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有關中印邊境緊張”的“消息不斷”,與“中印”成功舉行加強雙方軍事互信的“聯合反恐訓練”,本就是“中印”針對巴基斯坦國內政治局勢“有可能緊張”的一種“提前反應”。
實際上,所謂的“消息不斷”實際上是雙方對“巴基斯坦局勢可能緊張”的一種“彼此測試”,而“聯合反恐訓練”則是“彼此測試”之後暫時形成的“某種共識”。

●如果印度能看到“本質”,那麽……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印度在中國“已經亮明態度”的情況下,特別是,如果印度能透過貝布托遇襲身亡立刻就在“印控”克什米爾引發騷亂的表象中去看到“本質”,從而“確信”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印度不僅無法從巴基斯坦大亂之中獲取額外利益的話,還有可能落入“某些人”的圈套的話,那麽,“某些勢力”將布托逼進“那塊死地”,試圖用“布托之死”挑起“印巴”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爭端,繼而“以和平解決克什米爾問題”構建一個“多方工作小組”,並強迫中國接受現實、被迫參與的“戰略意圖”將很難實現。

●“某些勢力”製造陷井,強迫中國參加一個“旨在解決克什米爾問題類似“中東四方工作小組”的好處是明顯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某些勢力”製造陷井,並強迫中國參加一個“旨在解決克什米爾問題”、類似“中東四方工作小組”的好處是明顯的,這一點,從“歐美”借用聯合國的名義,通過戰略利益互換,一邊主導“巴以和平進程”的話語權、一邊限製在中東有影響力之俄羅斯的作用,還極力排斥中國參與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來。
顯然,如果巴基斯坦、印度因“布托之死”在克什米爾形成衝突,且中國沒有以果斷的行動迫使印度平息衝突,那麽,旨在調解這一衝突而成立的“四方工作小組”中,可以想像的是,與“中東四方工作小組”相比,聯合國的角色不會變,美國的角色不會變,歐盟的角色不會變,在取代俄羅斯之後,在這一版本的“四方工作小組”中,在南亞有影響力的中國,加上台獨問題的牽製,其角色恐怕就像在中東有影響力的俄羅斯那樣,也很難變。
不僅如此,這還將嚴重製約中國對中亞、特別是中東方向的影響力。
●在格魯吉亞問題上也來份“拷貝”又有何不可?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可能性”還可能出現在格魯吉亞問題上,也就是說,如果華盛頓最終向歐盟證明“歐盟可以在美國幫助下如此這般地切入南亞問題”的話,那麽,在格魯吉亞問題上、需要歐盟搭把手的美國,建議也“來份拷貝”,又有何不可?
真實的情況就是,目睹著布托一離開英國就“非正常”退出巴基斯坦政治舞台,那邊,英國就傳來了格魯吉亞總統候選人宣布“退出競選”的消息。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至於那位格魯吉亞“總統候選人”是出於何種目的退選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是,就“個人安全”而言,我們對該候選人“果斷退出”這場縱橫歐亞大陸的戰略大遊戲、生死輪盤賭表示“祝賀”。
●在格魯吉亞問題上“拷貝”“中東四方工作小組”的好處也將是明顯的

顯然,在格魯吉亞問題上“拷貝”“中東四方工作小組”的好處也將是明顯的,與“中東四方工作小組”相比,在“那份拷貝”中,聯合國的角色不會變,美國的角色不會變,歐盟的角色不會變,在格魯吉亞有著重大影響的俄羅斯,在歐美聯手限製下,其角色恐怕也不會變。
不僅如此,這也將嚴重製約俄羅斯對中亞、中東方向、包括東歐方向的影響力。
必須指出的是,一旦華盛頓依據幾個一手挑起的爆炸性的問題,讓歐盟展開無限的憧憬,成功地“引誘”到歐盟的配合,並如此這般地將中國、俄羅斯“分別裝進”幾個“工作小組”,讓“中俄”分別忙於身邊的具體事務,那麽,在某種意義上講,目前全局被動的華盛頓將贏得其急需的戰略喘息時間,並有可能實現戰略翻盤!

●印度似乎在對難以預測之後果持“警惕態度”
然而,從貝布托遇襲身亡,印控克什米爾出現騷亂,印度方麵迅速提高軍事戒備、並加強國內反恐措施的情況來看,印度方麵似乎在對“某些勢力”試圖“以克什米爾的名義”構建一個“多方工作小組”的“戰略目的”將造成的難以預測之後果,持一種“警惕態度”。
與“可能獲利”、也“可能受害”因此持“警惕態度”的印度相比,被排除在外、且也被人算計的俄羅斯顯然表現得“非常生氣”,也行動得非常果斷。
●俄羅斯在“第一時間”內“懶得澄清”的態度已經表明
為了確保俄羅斯的核心利益,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具體表現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即:伊朗方麵“突然放風”俄羅斯將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導彈,在引起美國政府發言人所謂的“非常不安”之後,俄羅斯政府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內”公開予以澄清。
明眼人是一看就明白:俄羅斯在“第一時間”內“懶得澄清”的態度已經表明,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導彈、甚至其它什麽東西,特別是,在俄羅斯已經向伊朗運送第一批核燃料之後,伊核進程迅速取得突破,等等,所有“令美國人不安”的消息,在“確保”俄羅斯的核心利益的名義下,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
●“中俄”的“一文一武”兩大“戰略護盤”動作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俄羅斯沒有在“第一時間內”澄清“將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導彈”的消息,與中國和伊朗簽定20億美元石油大單的動作可謂是“一文一武”兩大“戰略護盤”動作,在戰略意圖上可謂是“異曲同工”,那就是:圍繞伊核問題,如果有人想來硬的,想軍事手段解決問題;那麽,就不用繞彎子了,幹脆就直接在伊朗問題上來硬的,在伊朗方麵,你怕什麽、伊朗要什麽、我就給什麽;在通往伊朗的戰略通道上,甚至在通道旁的阿富汗,也將用美國敢於使用的一切軍事手段加以回擊,用強硬的軍事手段、去進一步分化“歐美”;如果不敢來硬的,想來軟的,想經濟手段解決問題,那也不用繞彎子,幹脆直接就在伊朗問題上較量,美國那邊盡可以去製裁,如果不怕損失的話,歐盟也可以參與,反正我這邊是不會參與的,不僅不參與,還要趁機擠掉歐洲人的市場,趁機賺錢!賺大錢!用鮮明的經濟利益去進一步分化“歐美”。
●在“中俄”這兩個大塊頭麵前,“某些人”盡管手段殘忍、但心裏始終在發虛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目前為止,針對“布托之死”,“方方麵麵”的“表態”都顯得非常謹慎,中規中矩,“某些人”除了利用“基地”組織主動“認領”做些試探之外,並不敢全麵挑起“誰殺了布托”這個敏感話題、不敢立刻展開相應計劃。

因此,在布托“非正常”退出政治舞台之後的巴基斯坦,盡管有數起騷亂,但巴基斯坦國內局勢還大體穩定,印控克什米爾的騷亂也暫被有效控製,這說明“某些人”盡管手段十分凶殘,算盤也打得非常精致,而“歐盟”也打心眼裏想搭個順風車,但問題是,由於所有這些都是圍繞伊核問題展開的,而“中俄”在伊核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已經不容置疑,特別是,在中東和平問題上“暫時”搭上順風車,在南亞問題、格魯吉亞問題上、烏克蘭問題上也想搭“順風車”的“歐盟”,卻又與“中俄”在伊核問題有廣泛的共識,因此,“某些人”並無十足的把握,一句話,不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南亞,在“中俄”這兩個大塊頭麵前,“某些人”心裏始終在發虛。
●沒有哪個盟友願意將雞蛋全部放在美國“這隻破籃子”中
更加重要的是,隨著中國外交部宣布福田首相訪華取得成功,胡錦濤主席將於明年春天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北京為“中日關係明年春天可能取得某種突破”提前投放了一個“可能性”,要知道,盡管想搭美國人的南亞順風車,但歐洲人在與美國競爭中東經濟利益的“地中海區域合作”的問題上,那也是一分鍾都不願意耽擱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所有這些都表明,沒有哪個盟友願意將雞蛋全部放在美國“這隻破籃子”中,這種態度,也就為“歐美日”之間激烈的“三邊撕裂”關係投下了一個極大的變數,這也必將影響“某些人”進行戰略冒險的戰略決心與戰略能力。

●明年春天,很可能是許多重大戰略問題的“決算期”
因此,在經過初步的試探之後,至於“某些人”將如何利用“誰殺了布托”去展開相應的計劃,我們將與大家一起密切關注局勢的發展。
值得警惕的是,“誰殺了布托”很可能追查到印度、直到引發印巴衝突;也很可能局限在巴基斯坦內部、直到引發巴基斯坦內部衝突;或者將調查放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之間,從而引發巴阿衝突,由於這些都可能形成“多方”(特別是歐美、聯合國)介入的理由,因此,這都是需要提防的。
不過,我們想強調的是,這個時間不會太長,因為布什下個月就要到中東訪問,他需要籌碼。時間再長一點,也至多是明年春天。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美國“從8月份算起的半年準備時間”將在明年春天到期,因此,不論美國人敢與不敢進行戰略冒險,明年春天,都可能是許多重大戰略問題的“決算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