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7年11月16日
(2007-11-18 18:27:36)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
巴拉迪提交伊朗核問題報告
【維也納消息】北京時間16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在維也納原子能機構總部向機構35個理事國提交了有關伊朗核問題報告。報告認為,伊朗在澄清其核計劃方麵與原子能機構的合作是“足夠”的。但報告未就伊朗是否發展核武器得出明確結論。
這份名為“伊朗執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保障協定及安理會第1737號和第1747號決議情況”的報告共9頁,詳細闡述了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澄清國際原子能機構所列有關伊朗核計劃未決問題的情況。
報告認為,伊朗在澄清鈾濃縮離心機問題方麵采取了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配合的態度,伊朗的合作是“足夠”的。伊朗申報的情況與國際原子能機構掌握的情況相符。從這個意義上說,伊朗在涉及鈾濃縮離心機問題上沒有隱瞞不報的核活動。
但報告也指出,伊朗至今仍然沒有按照聯合國安理會的要求停止鈾濃縮活動。目前伊朗有大約3000台離心機在運轉,並已開始試驗更新型、更高效的離心機。這種新型設備將加快伊朗提煉濃縮鈾的進程。
巴拉迪的報告還說:“根據目前掌握的信息,國際原子能機構無法就(伊朗核)計劃當初最基本的性質得出結論。”這一說法等於避開了伊朗核計劃是否用於軍事目的這一十分敏感的話題。
在肯定伊朗在澄清有關核活動方麵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態度的同時,巴拉迪也指出,伊朗的合作是“對應式”的,還不夠積極主動。巴拉迪還要求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一份附加議定書,並采取更加嚴格的透明措施,以便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的核活動進行有效監控,以澄清涉及伊朗核問題的所有未決問題。
今年8月21日,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工作計劃,承諾年底前向該機構提供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敏感信息,並回答有關未決問題。一旦伊朗澄清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列出的所有問題,該機構將宣布對伊朗過去的活動沒有遺留問題及不清楚的地方。機構理事會35個成員國將於本月22日舉行會議,討論巴拉迪提交的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最新報告。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份短小的新聞稿摘錄了伊核報告的“三個要點”,既:
第一,報告認為,伊朗在澄清鈾濃縮離心機問題方麵采取了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配合的態度,伊朗的合作是“足夠”的。伊朗申報的情況與國際原子能機構掌握的情況相符。從這個意義上說,伊朗在涉及鈾濃縮離心機問題上沒有隱瞞不報的核活動。
第二,報告還說:“根據目前掌握的信息,國際原子能機構無法就(伊朗核)計劃當初最基本的性質得出結論。”這一說法等於避開了伊朗核計劃是否用於軍事目的這一十分敏感的話題。
第三,報告指出,伊朗至今仍然沒有按照聯合國安理會的要求停止鈾濃縮活動。目前伊朗有大約3000台離心機在運轉,並已開始試驗更新型、更高效的離心機。這種新型設備將加快伊朗提煉濃縮鈾的進程。
●為了這份“旨在‘定性’伊朗執行這兩份決議情況”的所謂伊核報告,巴拉迪先生可謂是“備受煎熬”
眾所周知,自安理會第1737號和第1747號決議通過以來,為了這份“旨在‘定性’伊朗執行這兩份決議情況”的所謂伊核報告,巴拉迪先生可謂是“備受煎熬”:
首先,巴拉迪先生要麵對的是一心想將伊朗核計劃“定性為軍事用途”的美國對他施加的強大壓力。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種壓力”在幾天前更是達到了高潮:在伊核問題上緊隨美國節拍起舞的以色列竟然充當“美國政府發言人”、憤怒地衝上第一線,公開要求巴拉迪“下台”。
我們之所以這樣講是有根據的:要知道,在巴拉迪出任國際原子能總幹事期間,第一個要將他趕下台的,就是華盛頓;也不是因為伊朗問題、因為伊核計劃,而是因為伊拉克、因為子虛烏有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因為“法德”及其率領的“老歐洲”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
●幾年前,在“決定”巴拉迪前程的過程中,“老歐洲”得到過北京、莫斯科的大力協助
值得強調的是,幾年前,在“決定”巴拉迪總幹事去留的“大西洋對決”中,“老歐洲”可是得到北京、莫斯科的大力協助的。
●巴拉迪先生所麵對的壓力,“本質”上就是歐盟所麵對的壓力
其次,巴拉迪先生要麵對的是“如何維護”國際原子能機構“尊嚴”的壓力。也就是說,在伊朗身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約國的前提下,如果沒有確切的證據證實伊朗核計劃是“軍事用途”,那麽,在美國“絕不容忍”伊朗濃縮鈾計劃的“不合理要求”下,國際原子能機構麵對的壓力是“是否有能力”維護一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約國“和平使用核技術的權利”。
顯然,在為個問題上,除了所謂的“良心”之外,由於“中俄”在“伊朗有權和平利用核能力”方麵“堅持原則”,因此,巴拉迪先生實際上麵對的是“中俄”要求國際原子能機構“保持公正”的壓力。
最後,東方評論員想指出的是,“最能影響”巴拉迪先生本人的,或者說最能影響“這份報告”內容的,既不是美國、也不是“中俄”、而是歐洲。說到這裏,明眼人也就不難看出:巴拉迪先生所麵對的壓力,“本質”上就是歐盟所麵對的壓力。
●在各種壓力下,報告被“壓塑成了”一隻包羅萬象的“大藍筐”
也正因如此,從報告的字裏行間之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份所謂的“伊核報告”這份“旨在‘定性’伊朗執行這兩份決議情況”的所謂伊核報告,在各種壓力下,被“壓塑成了”一隻內容豐富、包羅萬象的“大藍筐”:
其一,想將伊核計劃“定性為”軍事用途,好借機對伊朗揮舞更大、更粗之大棒,意在一步步解除伊朗核能力、一點兒一點兒拆解“中歐俄”,逐步顛覆伊朗政權的“美以”,可以憑借報告中的“第三要點”,從這隻“大藍筐”中“拽出”聯合國有必要通過“美國對伊朗更大規模製裁案”的根據;
●“保住”伊朗核能力、對“中歐俄”的中東、甚至全球戰略而言非常重要
其二,有心“保住”伊朗核能力的“中歐俄”,可以憑借報告中的“第一要點”,從“大藍筐”中拽出聯合國“暫沒必要”通過“美國對伊朗更大規模製裁案”的根據;
我們想再次強調的是,在華盛頓在中東駐紮重兵,且有以色列這個“打手”可以調用的情況下,“保住”伊朗核能力(公開的說法則是“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力的權利”),是“中歐俄”在伊核問題上的“共識”,為的是保留“中東核競賽”這張在出現“緊急情況”時,“萬不得已”才會“共同使用”的底牌。這一點我們經常強調,在我們看來,“握著”這張牌對“中歐俄”的中東、甚至全球戰略而言非常重要。
●“緊急情況”與“萬不得已”
至於什麽是“緊急情況”?在我們看來,其中的一條就是出現“美國認為‘形勢’發展到有必要‘立刻下決心’”對伊朗進行“上規模軍事打擊”的情況。
至於什麽又是“萬不得已”?我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形勢’發展到“中歐俄”都認為“有必要用一切手段‘立刻打消’美國‘準備’軍事打擊伊朗的決心”的時刻。
顯然,在“形勢”發展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立刻、全麵地提高”美國軍事打擊伊朗的政治、經濟、軍事成本的“最有效方式”,無疑就是令伊朗“立刻擁有”“大規模殺傷手段”。非常清楚,伊朗是否有能力做到“立刻擁有”,在於“是否有立刻擁有”的基礎,要做到這一點,“保住伊朗的核能力”也就顯得至關重要。(注: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在編輯上麵這段討論討論紀要的時候,編輯人員有意用引號強調“形勢”這個詞兒)。
事實上,時事評論員們在展開這段討論的過程中就一再強調:所謂的“形勢”在這段討論中有個“特指”,是特指美國對實現“實質性地、全麵製裁伊朗”所抱持的那份“希望”。
●所謂“形勢發展到萬不得已的情況”這種說法,是“特指”這麽一種可能性
因此,所謂“形勢發展到萬不得已的情況”這種說法,在我們的這段討論中,是“特指”這麽一種可能性,既:華盛頓決策層有朝一日對“全麵、實質性製裁伊朗”的可能性“徹底絕望”、從而認為“形勢”發展到有必要“立刻下決心”對伊朗進行“上規模軍事打擊”,並“確認”除此之外任何手段都不足以迫使伊朗屈服,或者都不足以迫使“中歐俄”中的一家、或者全部實質性調整自己的伊核政策。
●美國企圖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之所以花費巨大的篇幅去解讀華盛頓搶在中東和會之前拋出“美國製裁伊朗新方案”的意圖,是想講明白這麽幾個道理,那就是:
第一,事實上,早在傳說中的、“挾著《孫子兵法》赴任的蓋茨”之前,在伊核問題上,美國保守決策層就洞悉“上策伐謀”的精髓,並一直企圖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在美國決策者的眼裏,解決伊朗問題的“上上之策”就是迫使伊朗政府徹底屈服
顯然,在美國決策者的眼裏,解決伊朗問題的“上上之策”就是迫使伊朗政府徹底屈服,因為隻要能做到這一點,那麽,不論是中國、還是歐洲、俄羅斯,其中東戰略、甚至是全球戰略就等同於被徹底抽掉了戰略騰挪的支點。非常清楚,如果能讓令伊朗政府屈服,也就意味著美國的中東戰略將一步到位,相信喜愛《孫子兵法》的蓋茨對此更是情有獨鍾。
其實,從美國在伊拉克身上所做的一切來看,在“如何迫使伊朗屈服”的層麵上,能否做到“全麵、實質性製裁伊朗”這一步又至關重要;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種“至關重要”表現在它既是一種戰略目的、又是一種戰略手段:
首先,之所以說它是一種戰略目的,是因為“全麵、實質性製裁伊朗”的戰略目的在於“通過激化伊朗內部矛盾,在伊朗製造社會動亂,繼而掏空伊朗戰爭潛力、毀滅伊朗國家意誌,並為最終顛覆伊朗政教合一政權打下堅實基礎”。
顯然,僅從推翻薩達姆政權的角度去看問題的話,這種戰略目的一旦實現,那麽,對完成目標國的政權更替而言,已經被證明是卓有成效的。當然了,對華盛頓而言,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收獲到“伊朗屈服”這顆果實,那更是“善之善者”了!
●對歐盟而言,如果美國人能拿出足夠的胡蘿卜,“大規模製裁伊朗案”就具有一定的誘惑性
其次,之所以說它也是一種“戰略手段”,是因為它對因自身硬實力不夠(盡管歐盟在經濟上處於上升勢頭,但因在政治上無法統一行動,所以在軍事上不具威懾性),因此懼怕中東大亂的歐盟而言,如果美國人能拿出足夠的胡蘿卜,那麽,它就具有一定的誘惑性。
●在“特定局勢”下,對歐盟而言,是值得嚐試的一筆交易
眾所周知,從“老布什”成功地利用聯合國對伊拉克薩達姆政權進行全麵製裁,到“小布什”用單邊主義武力推翻薩達姆政權,前前後後大約用了十年的時間,值得強調的是,“這十年”恰恰見證了那個在冷戰中被美國控製得死死的歐盟、經曆的一個在經濟層麵實現整合,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嶄露頭角”的整個過程。
因此,如果站在歐盟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歐盟能用支持“美國對伊朗製裁方案”作價碼,從美國人手上淘換到一份“巴以和平”,並拿這顆足以標榜歐盟可在中東事務中與美國平起平坐之“碩果”,去贏得阿拉伯國家的倚重,並以此為契機得以“全麵返回”中東,與此同時,借助美國急需歐洲合作的機會,借助美國的力量相應削弱“中俄”在這些方向戰略影響的話,那麽,在“特定局勢”下,為了扭轉其外交政策、或自身硬實力的不足所造成的戰略劣勢,是值得嚐試的一筆交易。
●所謂“特定局勢”,相當程度是指歐洲在.....
在這裏,東方評論員想解釋的是,所謂“特定局勢”,相當程度是指歐洲在自己傳統勢力範圍的非洲、南美洲、甚至中東方向(這些都是歐洲老牌帝國的殖民地)強烈地感受到了來自中國、俄羅斯的競爭壓力,並企圖盡一切可能恢複自己在“上述殖民地”的勢力。
●“口角”的背後有著深層的“曆史與現實”因素
如果搞清楚這些大背景之後,我們再去看南美國家委內瑞拉總統與西班牙總統竟然在旨在“密切南美國家與歐洲國家戰略合作”的會議上,突破外交用辭底線、公開爆發“口角”一事,也就不會認為“這純屬偶然”了!顯然,“口角”的背後有著深層的“曆史與現實”因素。
“曆史”因素就不多說了,至於“現實”因素嘛,主要有兩個:
首先,隻要聽聽與西班牙“口角”的委內瑞拉宣布“將大量增加對中國的原油出口”的聲音,特別是應中國外長邀請,這幾天正在北京訪問的委內瑞拉外長“希望進一步發展中委戰略夥伴”的聲音,也就不難猜到點兒什麽!
●查韋斯在莫斯科曾對普京說了這麽一句令“歐美”同時緊張的話
其次,我們知道,去年,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曾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並先後參觀俄一些重要的軍工和民用企業,同俄總統普京就深化軍事和能源等重要領域合作達成共識。期間,臨走前,查韋斯在莫斯科曾對普京說了這麽一句令“歐美”緊張的話:委內瑞拉準備加強同俄的“戰略聯盟”。
事實上,“俄委”讓“歐美”、特別是美國人感到緊張的事情主要有兩件:
第一,“俄委”宣布:雙方有意進一步拓展能源領域合作。普京承諾,俄政府將支持俄企業投資委能源行業。實際上,我們已經注意到,俄一些大公司已開始進入委能源領域。比如,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在委內瑞拉灣石油開采招標中一舉中標,該公司和俄盧克石油公司等大型企業還將參與委陸地和海上石油、天然氣開采。此外,查韋斯當時還邀請俄公司參與南美天然氣輸送管線建設。
第二,在訪問期間,俄羅斯正式宣布“將向委出售30架蘇-30型戰機和30架直升機,合同總額超過10億美元”。
●不論是歐洲老牌殖民國家還是奉行門羅主義的美國、其實都有理由“對號入座”!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俄委”軍事合作針對的是誰,由於“地理方向”極其明顯,再加上查維斯的“政治性格”顯著,根本就無須多講;至於“俄委”的能源合作針對的又是誰?不論是歐洲老牌殖民國家還是奉行門羅主義的美國、其實都有理由“對號入座”!
值得強調的恰恰是雙方進行能源戰略合作的戰略內涵:
對委內瑞拉而言,其投資國-俄羅斯既是美國的戰略遏製對象,戰略滲透前沿,也是歐盟能源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對俄羅斯而言,其投資國-委內瑞拉,既是美國的戰略後方,也是俄羅斯進入南美大陸的戰略前沿,非常諷刺的是,委內瑞拉還是美國能源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隻要看看“俄委”這兩個“世界級”的能源生產國和輸出國,各自在對方的國內是如何“極具針對性”開展能源戰略合作、軍事合作的,也就不難明白點什麽!
事實上,僅在能源層麵上,大國之間的戰略競爭還有個重大的戰略方向。在繼續討論之前,我們先來閱讀兩則有關日本去向的新聞。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開始訪問非洲展開資源外交
【綜合消息】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從15日至18日訪問非洲國家南非和博茨瓦納,與兩國的總統舉行會談,並就“穩定地向日本提供稀有金屬的對策”交換意見。
據日本放送協會報道,稀有金屬是生產汽車、電子儀器等高新技術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南非是世界上生產白金、鉻和釩最多的國家,博茨瓦納也被認為埋藏有很多的稀有金屬。
報道稱,甘利明準備通過本次訪問向兩國提出共同研究最新的勘探方法等,日本希望通過向非洲提供勘探技術來換取穩定供給稀有金屬。
日本政府日前初步決定,圍繞非洲開發援助項目而將於明年5月在橫濱召開的“第四屆非洲開發會議”(TICADⅣ)上,將提出一份《橫濱宣言》,對非洲那些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的地區提供援助,幫助其製定應對措施並促進經濟增長。
達賴訪日九天中國表示遺憾
【綜合消息】據報道,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應日本佛教團體的邀請,昨天由印度飛抵東京訪問九天。據悉,他此行主要是應邀在日本各地針對宗教發表演講,態度低調,日本政府同意他訪問的條件是不準從事政治活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昨天表示,對日方最終允許達賴入境訪問表示遺憾。
較早時,達賴也曾先後訪問德國、美國和加拿大,且獲得這些國家的領導人接見;相對於這些國家,中國方麵對日本讓達賴入境僅表示遺憾,語氣上比較“客氣”。
另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道,中日兩國官員正在磋商中國總理溫家寶與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下周舉行高峰會一事。
福田將與溫家寶下周二將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東盟加三”高峰會,屆時兩人可能舉行會談。如果確定,將是福田於九月底就任日相以來,首度與溫家寶舉行高峰會談。會談中,兩人可能進一步確認中日之間彼此達成同意的“戰略互惠關係”。
報道指出,福田可能也會與溫家寶提及邀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
福田本月初在日相官邸接見中國駐日大使崔天凱時表示,希望早日走訪中國並希望能盡早促成胡錦濤訪日。
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昨天表示,中國重視中日兩國高層往來,歡迎福田康夫盡早到中國訪問,希望福田康夫的訪問能取得積極成果。
中國財長拒絕會麵德財長被迫取消訪華計劃
【綜合消息】英國《金融時報》休?威廉森(HughWilliamson)柏林報道:中國和德國之間本已緊張的外交關係昨日急劇惡化。由於中國財政部長拒絕與德國財政部長佩爾?施泰因布呂克(PeerSteinbrück)會麵,施泰因布呂克被迫取消對北京的訪問。
德國官員承認,中國政府的立場表明,中國領導層仍對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AngelaMerkel)今年9月在柏林接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DalaiLama)深感憤怒;以及中國政府認為,此舉表明默克爾對華立場開始全麵變得強硬。
德國財長取消12月初訪華計劃,是迄今中國政府對默克爾接見達賴喇嘛深感憤怒而產生的、最嚴重的後果。當時,中國表示默克爾此舉“損害”了兩國關係。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在日本首相福田上任之後展開第一次外交訪問、並帶著一份“前途未定”的“反恐特措法”去華盛頓“討價還價”的同時,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同時”啟程趕赴非洲,可謂是“耐人尋味”:
●日本政府準備拋出《橫濱宣言》一事,似乎證明日本人有意學習歐洲的戰略思路
我們知道,所謂“反恐特措法”表麵是日本自衛隊是否可以繼續向印度洋美軍軍艦供油,是否向駐阿富汗美軍、駐阿富汗北約部隊提供“非戰鬥性後勤援助”的問題,但是,在形勢發展到今天、在巴基斯坦局勢已經成為“中歐俄美”在伊核問題、中東問題、甚至全球布局“至關重要的一役”的今天,日本是否向“緊靠著巴基斯坦”的阿富汗美軍、北約多國部隊提供支援的問題,
也已經演化成了日本是否仍然“象以前那樣‘毫無保留地’支持美國伊核政策、中東政策”的問題,或者象歐洲那樣,既想繼續在伊核問題上與中國、俄羅斯合作“謀利”、又想在阿富汗方向搭美國人的順風車“揩油”,還想在著一舉成為“巴以和平的主要推手”以“全麵返回”中東,並假借“華盛頓的戰略之需”,將積極布局於南美、非洲、中東的“中俄”戰略布局勢頭給消減一二。
顯然,福田是帶著對華盛頓的“不論日本人質問題如何,美國都準備將朝鮮從黑名單中除名”的強烈不滿展開首次外交行程的,同樣,日本政府準備拋出《橫濱宣言》一事,似乎證明日本人有意學習歐洲的戰略思路。
●北京處理福田這手牌的手法,與處理墨克爾的手法截然不同
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福田在訪美國之前,還做了一項準備工作,就是放風日本政府不將“圍堵中國”放進其“外交白皮書”,表麵上看,這似乎又與德國執政黨在外交文件中公然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並有意圍堵中國的政策取向“相左”。
然而,我們還注意到,與此同時,日本也學著德國人打了一手“達賴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在處理福田這手牌的手法上,與處理墨克爾的手法截然不同。
●歐盟企圖實現自己在“中美”在大西洋、太平洋之間左右逢源的戰略構想
我們知道,在“處理墨克爾會見達賴”的時候,北京最具標誌性的“外交重拳”是拒絕參加在德國舉行的伊核問題六國外長會議,最具標誌性“經濟重拳”是中國企業拒絕參加在德國舉行的一係列商業活動,至於“中國財長拒絕與德國財長會麵,並迫使其被迫取消對北京的訪問”,隻是一係列反擊的最新一擊。
相比之下,中國外交部對日本打出的“達賴牌”,北京僅僅表示了“遺憾”,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北京之所以要“區別對待”,意在突出“反擊重點”,真實的情況就是,墨克爾會見達賴之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領導人都會見了達賴,這次日本政府又放達賴去日本活動,如果考慮到達賴在印度建立所謂流亡政府的事實,我們不難想像出,一邊是從澳大利亞、經日本、到印度;另一邊是美國、歐洲,而“歐美”借北約駐阿富汗多國援助部隊這頂軍帽、已經在阿富汗呆了好幾年,我們也就不難發現,一旦巴基斯坦被打通,“兩邊”一旦聯結上,根本就是那條麻生太郎所宣示、已為福田所拋棄的所謂“民主、自由之弧”。
說到這裏,我們也就不難找到答案了,那就是:北京之所以對德國進行一係列重擊,就是想徹底打掉德國企圖“以旗手的身份”、以為這條“民主、自由之弧”招魂的方式,在“不放棄”伊核問題“協調人”這份“既得利益”的基礎上,實現自己在“中美”、在大西洋、太平洋之間左右逢源的戰略構想。
●對那條所謂的“民主、自由之弧”、福田仍想利用一番
在這裏,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不要認為福田是什麽“鴿派”,在我們看來,日本學著德國人打這手“達賴牌”的事實已經說明,對那條所謂的“民主、自由之弧”、福田仍想利用一番,並為他的國家謀劃點什麽。在這個問題是,福田一邊用親筆信的方式、表達希望盡早訪華的意向,一邊日本政府又要求北京在東海問題做出所謂的“政治判斷”,也是出於這一背景。
●真正能打痛“墨克爾政策”非“伊核問題”莫屬
事實上,在我們看來,北京對墨克爾政府的一係列重拳,在經濟上已經打痛了墨克爾。然而,值得強調的是,坦率地講,由於墨克爾政府是著眼於政治因素、著眼於德國欲在中美之間“遊刃有餘”、並著眼於與中國爭奪世界經濟布局優勢而抄起“達賴牌”的,且並不願意將德國與美國“死死地”綁在一起(這一點,從墨克爾不僅不敢打台灣牌、反而對華盛頓放出台獨“入聯公投”這道戰略測試題明確選擇“反對”就可以看出來),而歐盟、或者說墨克爾政府之所以在國際政治舞台上越來越大聲的說話,在於墨克爾親自推動、並參與組建“伊核六方會談”,並憑借這一戰略支點帶領歐盟周旋於“中俄美”與阿拉伯聯盟之間。
因此,東方評論員認為,真正能打痛“墨克爾政策”非“伊核問題”莫屬。顯然,由於“中俄”在地理上靠近伊朗,隻要確保巴基斯坦、土庫曼斯坦的國家安全,那麽,不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甚至在經濟上都有龐大的資源可以確保自己在伊核問題上的核心地位,因此在“伊核問題”做點兒文章、拿“伊核問題運行模式”做點文章,用“行動”對企圖憑借伊核問題、阿富汗問題、“自由民主價值觀”就想“幾邊漁利”的墨克爾政府警告一番是完全可行的。
●再談歐盟必須麵對的幾種戰略風險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說過,由於巴基斯坦的穩定對中國、乃至俄羅斯的伊核政策、中東戰略、乃至全球利益都至關重要,因此,一旦歐盟的阿富汗政策向美國靠攏,並威脅到巴基斯坦政策的連續性,那麽,歐盟在戰略上將麵臨的巨大風險,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有兩種可能性是歐盟必須考慮的,
第一,一旦“中俄”以種種方式介入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那麽,極大的可能是:在阿富汗,歐盟軍隊將與美國軍隊一樣,重新扮演前蘇軍的角色,在受到政治、經濟、軍事上的重創之後,最後被趕出阿富汗。歐盟苦心經營的那份“中亞存在”,將不複存在!
第二,一旦“中俄”決心以種種方式介入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但又“策略性地”默認伊朗加速其核計劃、甚至默認其像朝鮮那樣跨入核門檻,那麽,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東軍事平衡被徹底打破,中東政治格局被徹底打破,在這種情況下,一個自視為仍然有空間“在伊核問題上”打打小算盤的歐盟,特別是其核心國家將會尷尬的發現,由於歐盟在軍事力量不夠,在政治上又無法統一,像德國、法國這些個歐盟核心國家,將因為自身實力的某種缺陷,而被迫像日本在中美間選邊一樣,在“北約”與“上合”間選邊站。歐盟在伊核問題上、甚至在中東問題上“受用非常”的戰略協調人角色,將不複存在!
●伊朗出人意外出交出一份“原子彈頭設計藍圖”
顯然,僅就目前而言,在普京總統、及“中俄”外長分別訪問伊朗之後,在伊朗出人意外出交出一份“原子彈頭設計藍圖”之後,我們的觀點是,“伊核局勢”正在向“中俄”“策略性地”默認伊朗加速其核計劃、甚至默認其像朝鮮那樣跨入核門檻的方向發展。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伊朗於中國外長訪問之後,並“收到了”一份由中國外長帶去的、被內賈德形容為“非常值得尊敬的建議”之後,在中國外長離開伊朗、轉往歐美駐有重兵的阿富汗訪問的時候,伊朗迅速交出“原子彈頭設計藍圖”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迄今為止”最為清晰的“過程圖”:
第一,由於那份“原子彈頭設計藍圖”早就被國際原子能組織的人“意外地發現”過,但伊朗政府不充許國際原子能組織的人對該圖進行“複製”,也就是說,“圖”是存在的,並被“發現”,但是,“圖”是不讓“取證”的,如此一來,國際原子能組織的人隻能提供“口供”、無法提供“物證”,但有了這份“口供”的結果就是:伊核危機“由此產生”,在美國伊拉克戰爭進行得最為艱難的時候,在“中歐俄”需要它產生的時候“如期產生”。而沒有一份“物證”的“好處”就是,國際原子能組織“始終不願意”滿足美國的要求,“確認”伊朗核計劃“就是為了製造核武器”。
第二,經俄羅斯政府倡議,德國政府率先響應(注,率先響應的就是墨克爾政府),旨在“調控”伊核進程的“伊核問題六方會談”模式正式建立,值得強調的是,不論是中國、俄羅斯、法、德、英,還是美國,都指望在這份模式中“各取所需”:
歐盟得到的最大好處是協調人角色,並指望由此“協調”歐盟在中東、甚至全球的利益;
美國人得到的最大好處是一個“可以通過不斷掏出胡蘿卜、不斷延緩伊核進程”的“討價還價”的平台;從而為擺平伊拉克泥潭爭取時間;
而中國、俄羅斯得到的最大好處就是以此為支點,“正式介入”伊核問題,並將自己的影響力經伊核問題輻射至巴以和平、伊拉克問題等,並為自己的中亞戰略、東亞戰略、甚至全球戰略爭取空間與時間;
●“時間”美國人倒是掙了一大把(近乎兩年之久),但“擺平伊拉克泥潭”仍然是個沒影的事情
第三,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麵,伊核六方會談運行到今天為止,在“不斷派發胡蘿卜”的代價下(包括讓中歐俄開發伊拉克的油田),“時間”美國人倒是掙了一大把(近乎兩年之久),但“擺平伊拉克泥潭”仍然是個沒影的事情。
另一方麵,美國要想繼續爭取時間,已經麵臨著“是否”派發“一根大胡蘿卜”--“中歐俄”死盯著的巴以和平問題的時刻了。
顯然,派發“這根大胡蘿卜”對美國決策層而言,有如挖肝掏肺一般,因為要想令“中歐俄”同時滿意,將意味著以色列必須付出沉重的代價,也就意味著美國必須徹底交出“巴以和平”主導權,還就意味著要麽改組中東四方工作小組,要麽就一步到位,在“中歐俄美”共同決策的“伊核六方會談”這隻“大菜筐”中加進“巴以和平”這道大菜,也意味著美國費盡心機培養的那枚“中東鋼釘”也將開啟脫離美國的進程,意味著“伊拉克問題被納入其中”是“國際社會”的下一個“當然目標”。
●美國將“這根大胡蘿卜”私下給“懼怕中東大亂的”歐盟看
因此,一個顯而易見的策略就是,美國一邊通過激化蘇丹達富爾問題(有阿拉伯因素、有能源因素),科索沃獨立問題(有伊斯蘭因素)、以分別“顯化”“中歐”之間,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俄羅斯與阿拉伯國家間的矛盾,再將“三分伊拉克”、“空投庫爾德國”的大棒對歐盟一一進行展現,“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敢中東大亂”的美國再將“這根大胡蘿卜”私下給“懼怕中東大亂的”歐盟看,意思就是“盟友之間好說話,我們私下談”。
●為了中東和會的成功,“歐美”是各展誠意
第四,在德國墨克爾政府用打“達賴牌”的方式,彰顯“歐美”有“共同的價值觀”,強調“歐美”仍然是“盟友”之後,並在緬甸問題上“合作了一把”之後,美國派發“這根大胡蘿卜”也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就是本月將舉行所謂“中東和會”的“主題”。
顯然,為了中東和會的成功,“歐美”是各展誠意:
一方麵,賴斯是不假聲色地要求以色列必須為中東和平的大局付出沉重代價,阿巴斯宣稱“巴希望與以色列一年內締結和平協議”,以色列甚至願意拿出戈蘭高地與敘利亞談判。
另一方麵,是歐盟對“阿巴斯首次公開宣稱要推翻哈馬斯”保持沉默。
●華盛頓的一套組合拳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將“以色列在轟炸敘利亞之後,又表示願意拿出戈蘭高地與敘利亞進行談判”,放在“三分伊拉克”、“空投庫爾德國”的背景下去考慮,我們也就不難發現,這一手可謂是一套組合拳,對敘利亞是“恩威並施”,對阿拉伯國家也是“既打且拉”,對歐盟更是“胡蘿卜加大棒”。
在打出這套組合拳之後,搶在中東和會之前,美國拋出“美國大規模製裁伊朗案”這份“談判標的”也就是“水到渠成”了,一句話,上麵的這些個:“恩威並施”也好,“既打且拉”,“胡蘿卜加大棒”也罷,都是為了拿到歐盟、阿盟對該方案的“背書”。
●巴基斯坦局勢的迅速激化,與美國試圖拿到那份“談判標的”的意圖是息息相關
前麵說了,在美國決策層的眼裏,是解決伊朗問題的“上上之策”是迫使伊朗政府徹底屈服,因為隻要能做到這一點,那麽,不論是中國、還是歐洲、俄羅斯,其中東戰略、甚至是全球戰略就等同於被徹底抽掉了戰略騰挪的支點。非常清楚,如果能讓令伊朗政府屈服,也就意味著美國的中東戰略將一步到位,相信喜愛《孫子兵法》的蓋茨對此更是情有獨鍾。其實,從美國在伊拉克身上所做的一切來看,在“如何迫使伊朗屈服”的層麵上,能否做到“全麵、實質性製裁伊朗”這一步又至關重要;
第五,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巴基斯坦局勢的迅速激化,與“中東和會”、特別是與美國試圖拿到那份“談判標的”的意圖是息息相關。
●那份“傳說中”的“原子彈設計藍圖”開始“另一份作用”了
事實上,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說過,在伊核政策、阿富汗政策上,中、俄、歐、美、甚至印度、日本,在這些個問題上的利益是“犬牙交錯”的、也是“相互利用”的。
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主要國家,由於與“中俄”在伊核問題、甚至在整個中東戰略層麵也有一份“共識”--阻止美國獨霸中東,而阿富汗又對伊朗問題,對巴基斯坦至關重要,因此,它們拒絕讓自己的駐阿富汗軍隊去“美國最需要他們搭把手的地方”幫助美軍,拒絕執行“實質性作戰任務”,一句話,它們拒絕成為美國切斷“中俄”、或者“上合”與伊朗地麵聯係的幫凶,為的是避免“中歐俄”在伊核問題、甚至整個中東方向建立的“戰略協調關係”走向全麵瓦解。
值得強調的是,一旦歐盟“全力幫助”美國打通北約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洋通道,或者阿富汗-土庫曼斯坦-裏海-通道,從也就等同於歐盟幫助美國切斷了“中俄”、或者“上合”至伊朗的兩條陸地通道,並在巴基斯坦聯結上那條遏製中國的“民主、自由之弧”,由此產生的一個後果就是:“中歐俄”在伊核問題上、甚至在整個中東戰略層麵上的戰略協調關係將可能全麵瓦解。
●目前仍在控製之中伊核問題,很可能在“一不小心”之間就“迅速朝核化”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已經不難看出,在中國外長先後訪問伊朗、阿富汗之後,伊朗交出了那份“傳說中”的“原子彈設計藍圖”,這也就意味著這份曾經對“伊核問題”起到“立項作用”的圖紙,如果“有的人”不配合,就必然開始“另一份作用”了,怎麽說呢?簡單地講,就是“全麵停止”“伊核六方會談”,如果“有的人”聽不懂,如果說得再簡單一點兒,那就是目前仍在控製之中伊核問題,很可能在“一不小心”之間就“迅速朝核化”,“大國”們接下來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悍然”之類的“嚴厲聲明”。
顯然,在失去“伊核六方會談”的製約之後,“伊朗核計劃”的進度問題,就麻煩“有的人”去管好了,如果“有的人”自信自己管得了的話!
●普京所說的“死胡同”的“大概模樣”!
事實上,普京在冒著“生命危險”訪問伊朗時,就已經明確警告過,如果要搞大規模製裁伊朗的動作,伊核問題就會走入“死胡同”!
下麵,我們就來看看對歐美而言、普京所說的“死胡同”的“大概模樣”!
●伊朗遞交“原子彈設計藍圖”的“第一層意圖”:“伊核問題”可謂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如此一來,伊朗在放風清查所謂“核叛徒”的背景下,在伊朗總統公開強調“更多的離心機將投入使用”的風雲下,伊朗交出了那份“傳說中”的“原子彈設計藍圖”,其“第一層意圖”也就清楚了,那就是:在“全麵複製”朝核問題的問題上,“伊核問題”可謂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我們更加關注其“第二層意圖”!
不過,首席評論員就指出,“第一層意圖”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們更加關注其“第二層意圖”,在我們看來,傳說這份“原子彈設計藍圖”是由“巴基斯坦核彈之父”交給伊朗的;我們也注意到,傳說這位“巴基斯坦核彈之父”還將該圖拷貝了一份給了朝鮮,還傳說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安全問題再實被美國人高度關注,因此,一個合乎邏輯的猜測就是:既然朝鮮可以“依葫蘆畫瓢”地“畫”出核彈頭,相比這下,賭大氣粗,早期甚至得到過“美國核幫助”的伊朗又有何不可!
●兩個合乎邏輯的猜測
此外,一個同樣合乎邏輯的猜測就是:既然朝鮮的核彈頭得到過“巴基斯坦核彈之父”的“指點”,那麽,朝鮮的核彈頭與巴基斯坦的核彈頭自然有“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倒建議美國人遲早發現一種方法“以備萬一”,如果有一天,伊朗也聲稱已經擁有了核武器,國際社會是否有能力鑒別“伊朗核彈頭”“長得”到底是像巴基斯坦核彈頭多點兒,還是像朝鮮核彈頭多一點兒。
特別是在巴基斯坦局勢極可能影響巴基斯坦核武器“安全管理”的情況下,東方評論員認為,美國人多想想這個問題沒壞處!
有意思的是,我們注意到這麽幾個事實:就是伊朗交出這份“傳說無限”的“原子彈設計藍圖”之後,盡管被美國人一個勁地催促,但一直等到中國外長訪問伊朗之後,受歐盟影響最大的巴拉迪先生才拿出那份“包羅萬像”的“伊核報告”,同樣有意思的是,之前一再聲稱“不排除德國軍隊在阿富汗執行實質性作戰任務”的德國人,沒有再對阿富汗問題公開說些什麽,特別是,被美國人寄予厚望的歐盟,在巴基斯坦問題上仍然“保持低調”。
●率先打“達賴牌”的德國,在做出進一步決定之前,特別是在巴基斯坦政策上,可要想清楚了!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上麵這些事實其實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在“中俄”擺出一副有心停止、甚至不排除“拆掉”“旨在控製伊核進程”的伊核六方會談、從而也可以抽去歐盟中東戰略協調人角色的支點的態度之後,不論是歐盟、還是率先打“達賴牌”的德國,在做出進一步決定之前,特別是在巴基斯坦政策上,可要想清楚了!
非常清楚,由於美國在巴基斯坦找不到“第二個穆沙拉夫”、又由於中國、上合的存在,不可能“強行接管”巴基斯坦核武庫,再加上巴基斯坦宗教勢力的巨大影響無處不在,保不齊就有“大膽的人”將核彈扛到伊朗去、或者其它什麽方向。
因此,隨著貝.布托那聲“要求穆沙拉夫”、“絕不與穆沙拉夫合作”、“絕不考慮在穆沙拉夫手下擔任總理職務”,在我們的眼裏,貝.布托已經被“殘酷現實重壓之下的美國人”所拋棄了。
●中美在巴基斯坦問題上的“主動與被動”、“自信與不自信”已經一目了然
事實上,在巴基斯坦這場驚心動魄的角力中,隨著中國外長圍著巴基斯坦,在伊朗、阿富汗“這兩個點”上轉了一圈,就徑直回國,根本就不去巴基斯坦,一副“不插手巴基斯坦內部事務”、過巴基斯坦之門而不入的高姿態;與美國一邊高聲要求穆沙拉夫與反對派合作,一邊要求穆沙拉夫確定辭去軍職的日期,並讓自己的副國務聊飛赴巴基斯坦“調停”,公開、也必須插手巴基斯坦內部事務的“自暴家門”相比,中美在巴基斯坦問題上的“主動與被動”、“自信與不自信”、“有理無理”,已經一目了然:
在我們看來,盡管巴基斯坦局勢是美國一手挑起的,但是,在歐盟因“種種顧忌”不敢妄動之前,在無法得到歐盟在阿富汗方向、巴基斯坦方向的“實質性幫助下”,特別是在穆沙拉夫的“個人安全”沒有出現問題之前,巴基斯坦的大勢仍然沒有改變。華盛頓的“巴基斯坦計劃”不僅沒有達成將巴基斯坦改造成一個“令中國伊核政策、中東戰略效率低下的巴基斯坦政府”之既定目的,反而將會對美國的阿富汗政策產生深遠影響,非常清楚,今後的巴基斯坦政府,勢必成為一個“令美國伊朗政策、阿富汗政策效率更加低下的巴基斯坦政府”。
●一旦伊朗人......歐盟也好、美國也罷,它們所麵臨的仍然是三個結果
顯然,一旦巴基斯坦出現國家安全上的危險,一旦穆沙拉夫個人出現“個人安全”上的危險,一旦“中俄”不再管伊朗了,如果又“有的人”又沒有能力管得住,一旦伊朗人聲稱自己已經用“原子彈設計圖”製造出“產品”,從而徹底打破中東政治、軍事地圖,徹底抽去“伊核問題”這個支點,歐盟也好、美國也罷,它們所麵臨的仍然是三個結果:
第一,在伊朗聲稱有了核武器之後,但在進行核爆炸之前,要麽美國不顧一切地軍事打擊伊朗,其結果仍然是中東大亂,要麽美國就此衰敗,這樣的話,歐盟的利益可能會保住,但如果美國就此扭轉局麵,歐盟的利益也將得不到保障;
第二,在伊朗聲稱有了核武器之後,但在進行核爆炸之前,要麽是美國不敢軍事打擊伊朗,以免為“中俄”、甚至歐盟所利用,而是“用更多的胡蘿卜”強拉著歐盟不顧一切地封鎖伊朗,但隻要“中俄”不參加,其結果嘛,就不多說了,大家隻要看看美國是如何接著日本封鎖朝鮮的,再看看美韓同盟、美日是同盟是如何在“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中產生裂隙的,就知道結果了!
第三,在伊朗聲稱有了核武器之後,並進行核爆炸之後,如果美國因種種原因仍然不敢軍事打擊伊朗,並以伊朗違反國際法的名義、以聯合國的方式製裁伊朗,那麽,大家再看看“朝核問題”是“如何煉成”今天這副情景的,特別是再詳讀“美朝將在華盛頓舉行美國幫助朝鮮融入國際金融體係問題的談判”之相關新聞,就知道結果了!
●苦盼多日的美國人、就等來了一份沒有一個確切結論的伊核報告
那當然了,也許正是出於對上述結果的精心評估,在中國外長離開伊朗之後,所謂伊朗遞交“原子彈設計藍圖”的是展現自己核計劃的“透明度”、展現自己無意利用該圖發展核武器的“積極意思”,立刻被受歐盟影響甚深的巴拉迪先生、給迅速揉進了那份“什麽都有”、就是沒有“伊朗核計劃就是軍事計劃”的報告,就這樣,苦盼多日的美國人、就等來了一份沒有一個確切結論的伊核報告。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非常有意思的是,報告之中,盡管伊朗已經證實了傳說中的“原子彈設計藍圖”確有其事,但經巴拉迪先生的那雙妙手,美國人楞是找不到伊朗“違規”之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