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20070921
(2007-09-23 09:50:13)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20070921
內塔尼亞胡證實以軍空襲敘利亞整個事件顯得撲朔迷離
【綜合消息】最近有報道說,以色列本月6日對敘利亞北部一處核設施發動了空襲。但真相究竟如何,眾說紛紜,撲朔迷離。
內塔尼亞胡證實轟炸行動
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9月19日報道,據傳,以色列本月6日對敘利亞北部一處核設施發動了空襲。反對黨領導人、前總理內塔尼亞胡今天說,他已就此事向奧爾默特總理表示了祝賀。這是對以色列兩周前對敘利亞采取行動一事首次予以證實。
內塔尼亞胡在接受新聞一台現場采訪時表示,他“從一開始便參與了此事”。他還說,他懂得將國家安全問題與政治區分開來。當被問及是否對事件發生後奧爾默特在民調中的支持率上升感到擔憂時,內塔尼亞胡說:“當處理國家安全問題時,我知道應如何予以支持。”
另據以色列《國土報》9月20日報道,工黨秘書長埃坦·卡貝勒對以色列軍隊電台說,內塔尼亞胡的快言快語“後果嚴重,是一種愚蠢和不負責任的行為”。
卡貝勒說:“比比(內塔尼亞胡的昵稱)真是本性難移。我不知道他為什麽這樣做,是出於愚蠢還是有意趨炎附勢、沽名釣譽,抑或其他什麽原因。這簡直太危險了。這個人根本不配作領導人。”
與奧爾默特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說:“人們會把比比這次走嘴與以色列這個國家不負責任聯係到一起。”國防部官員也指責內塔尼亞胡說,他的聲明“極不負責任”。
以敘官方為何沉默?
輿論來源網站9月20日發表文章,題目是“奧西拉克核反應堆第二?”文章摘要如下。
毫無疑問,9月6日這天發生了一件大事。此前幾個月,以色列人告訴我,他們的空軍正在就可能對敘利亞發動襲擊進行緊張地演習。我以為這是因為它預計到有可能與真主黨發生第二輪對抗。大家都說以色列這次全麵封鎖了消息,就連平常愛多嘴的政治家也不知情。
封鎖消息的做法至少排除了一種看法。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說,以色列的打擊目標是一個伊朗武器庫,最終這些武器會流入真主黨之手。但如果真是這樣,以色列會有充分的理由對外宣稱大馬士革正在侵犯黎巴嫩主權,在黎巴嫩即將舉行關鍵的總統選舉的時候,以色列更會這樣做。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竟然會不抓住這個機會大造輿論,這實在令人生疑。
另外一種說法也站不住腳,英國《觀察家報》說,這次突襲實際上是“對伊朗發動襲擊的一次演習”。這家報紙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有報道說至少有一架以色列轟炸機將油箱拋到了距離土敘邊境不遠的一處土耳其農田裏。
可是以色列為什麽要取道土耳其來發動襲擊?這意味著它要多繞1000多英裏的路程。如果以色列真的打算襲擊德黑蘭的核設施,它也沒有理由告訴外界,它有可能通過“土耳其走廊”來實施打擊。
無疑,對於這次行動的具體細節,還會有更多的問題出現,同時關於以色列的意圖以及它是否達到了目的,也會出現新的說法。隻有耶路撒冷和大馬士革能夠給出真正的答案,但是大部分時間裏,它們都保持著反常的沉默。在中東地區,隻有一方認為謹言慎行對自己有好處,而另一方又感到羞恥時,才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是1981年以色列襲擊伊拉克奧西拉克核反應堆的一幕又重新上演了嗎?從現有證據來看,這是可能性最大的一種情況。
【時事點評】針對這起爆發於9月6日的轟炸事件,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做過連續的跟蹤,期間,我們先後給出了如下觀點:
●整個事件是大國在諸多焦點問題上“相互亮劍”、“相互試探”的繼續
第一,我們認為,從“抽象”的層麵講,整個事件是“中、俄、美、歐”圍繞“一旦最終解決、就必將決定國際新秩序”的伊核問題,在伊拉克、敘利亞及阿富汗問題上“相互亮劍”、“相互試探”的繼續;
第二,我們也認為,從“具體”的層麵講,整個事件是“中美”在台獨勢力推動“入聯公投”問題上的“公開”較量、相互測試、並向方方麵麵“公開”發出一係列戰略信號的繼續;
同時,它也是“俄美歐”三方在格魯吉亞加入北約、美國在東歐布置反導係統問題上“公開”較量、相互測試、並“公開”發出一係列戰略信號的繼續;它還是“歐、美、阿盟”在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上“彼此公開要價”、相互測試,並“公開”發出一係列戰略信號的“繼續”;
最後,它也是“上合”與“北約”這兩個區域國際組織在阿富汗問題上相互測試,並“公開”發出一係列戰略信號的“繼續”;
第三,在我們的討論中,我們認為,就“重要性”而言,整個事件是“中歐俄美”在東起東北亞的朝核問題、日本問題、途徑南亞、中亞的巴基斯坦問題、阿富汗問題,西至伊朗問題,再輻射至伊拉克問題、敘利亞問題、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和平問題、以及土耳其問題,最後再到東歐問題、直至跳躍至非洲問題等一係列焦點問題進一步演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也是“大國”就自己的“全球最核心的利益”進行公開較量、相互測試、互相策應的一個“必然環節”、而非“偶然環節”。
●整個事件是“大國”準備為“進一步測試”“提供測試參數”的又一個“重要測試平台”
因此,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整個事件“本質”上是“大國”及“相關國家及國際組織(歐盟、阿盟,北約、上合)”圍繞上述問題、特別是伊核問題全麵參與測試的關鍵一步,也是“大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力量層麵上,準備為“進一步測試”“提供測試參數”的又一個“重要測試平台”。
為了更好的就上述三條、特別是“最後一條”展開討論,我們再來閱讀兩則新聞。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敘利亞伊朗合作研發化武
【綜合消息】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網站9月18日報道,數十人在敘利亞與伊朗化學武器試驗中死亡。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17日報道,敘利亞7月23日發生一起事故,造成數十名伊朗工程師和15名敘利亞軍官死亡,敘伊兩國在擴散和研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麵的合作由此暴露。
這篇報道說,當時敘伊兩國研究人員正試圖把一枚化學武器彈頭安裝到一枚飛毛腿導彈上,結果發生爆炸,包括沙林神經性毒氣在內的致命化學劑泄漏。當時媒體報道了這起事故,但敘利亞政府沒有透露任何細節,也沒說伊朗方麵牽涉其中。
在《簡氏防務周刊》播發報道前,敘利亞對美國提出批評,譴責美國散布敘利亞研發核武器的“謠言”,認為這是在為以色列飛機本月侵的入敘利亞領空開脫。
根據美國全球安全研究所網站稱,敘利亞既不是《化學武器公約》的簽署國,也不是《全麵禁止核試驗條約》的簽署國。
敘利亞從1973年開始研發化學武器。美國全球安全研究所網站認為,敘利亞是中東地區擁有最先進的化學武器計劃的國家之一。
薩科齊表示法國不希望與伊朗開戰
【巴黎消息】法國總統薩科齊20日晚在電視訪談節目中表示,伊朗試圖擁有核彈是“難以接受的”,但法國不想與伊朗開戰。
薩科齊是針對法國外長庫什內16日發表的有關國際社會應為伊朗核問題做“最壞打算”,而“最壞(的可能)就是戰爭”的談話作上述表示的。薩科齊稱庫什內原本不想用“戰爭”一詞,庫什內自己對此已經作出解釋。
薩科齊說,國際社會是通過磋商、對話和製裁說服朝鮮和利比亞放棄核計劃的,如果製裁力度不夠就應該加強。薩科齊說,要製裁並不是就排除與伊朗人對話,有著偉大文明的伊朗社會應該比今天過得更好。他稱應該禁止的不是以民事用途為目的的核項目,而是以軍事用途為目的的核項目。
當天早些時候,法國總統府發言人曾表示,法國希望在聯合國以外與歐盟夥伴采取“額外措施”製裁伊朗,這些措施包括要求歐盟成員國企業和金融機構不要或減少在伊朗投資。
【時事點評】我們知道,盡管生化武器也屬於大規模殺傷武器,但是,對大國而言,這種有“窮人的核武器”之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畢竟隻是“窮人的核武器”,與戰略威懾力巨大、特別是對地緣政治牽動甚大的“核武器”相比,其“敏感度”相去甚遠。
●敘利亞的生化武器不足以成為以色列立刻對敘利亞進行軍事襲擊的“動機”
事實上,在中東,有核能力,“可能有、卻也不一定有”核武器的國家總共就那麽兩個(以色列、伊朗),但“肯定有”生化武器、且“絕對有”投射能力的國家絕不少於5家。
真實的情況就是,僅就敘利亞而言,盡管美國、以色列都敵視這個國家,但在相當長時間裏,美國、以色列其實都在“默認”敘利亞秘密研究化學和生物武器。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敘利亞不是《化學武器公約》的簽署國,也沒有象伊拉克薩達姆政權那般遭受聯合國的製裁,因此,對“有心”對敘利亞以武力相威脅的“美以”而言,即便知道敘利亞決心以生化武器為後盾來對抗這種威脅,也不足以成為以色列立刻對敘利亞進行軍事襲擊的“動機”,在國際社會、特別是歐盟與阿盟眼裏,更構不成足以令它們保持沉默,從而當沒有這回事發生似的“合法依據”。
●在伊核問題並沒有發展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之前........是歐盟所不允許的
然而,我們想強調的是,與“中俄”一樣,一方麵,歐盟“有心”保留伊朗“和平利用核技術能力”、以作為防止華盛頓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的最後一張王牌;另一方麵,除非萬不得已(比如,華盛頓決意對伊朗動武,或單方麵對伊朗進行軍事封鎖、海上禁運),歐盟是絕不希望伊朗跨進核門檻、將整個中東推進核競賽、從而削弱歐盟對中東戰略影響力的。
因此,盡管敘利亞也不是《全麵禁止核試驗條約》的簽署國,但是,由於敘利亞在黎巴嫩與伊拉克問題上牽扯甚深,且是巴勒斯坦強硬派的主要支持者,又與核計劃飛速發展的伊朗關係密切,如果敘利亞也決心發展自己的核能力,繼而成為“第二個中東核問題”,同樣可以將中東推入中東核競賽、甚至將整個中東推入戰爭的話,那麽,不論這種意圖是否出於對抗“美以”的軍事威脅,在伊核問題並沒有發展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之前,都是有意借地理優勢(相對美國而言),將整個中東納入其經濟循環圈的歐盟所不允許的。
●麵對這場奇怪的襲擊,我們有這麽一種猜測
在搞清楚了上述背景之後,我們再來觀察這場奇怪的襲擊(無論是襲擊方--以色列,還是被襲擊方--敘利亞都顯得“比較沉默”),我們也就有這麽一種猜測:敘利亞或真或假,至少在“刻意”擺出這麽一種姿態,即:它正在向方方麵麵展示自己的力量,展示自己有“反擊”美以軍事威脅的反擊力量。
顯然,在我們看來,不論是對敘利亞、還是對“美以”而言,“外部力量”幫助敘利亞發展核計劃是一種反擊力量;敘利亞向巴勒斯坦強硬派武裝、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提供軍事援助、也是一種反擊力量。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麵對“美以”越來越明顯的軍事壓力下,敘利亞擺出這樣一副姿態的“好處”是明顯的:
第一,既然“窮人的核武器”不足以保障敘利亞的國家安全,如果“國際社會”、“國際法”也不足以保障敘利亞的國家安全,那麽,“國際社會”就必須明白:隻要有可能,發展“真正的核武器”自然就成了敘利亞的必然抉擇。
第二,既然華盛頓在嚐試軍事打擊敘利亞之前,不太可能直接軍事打擊伊朗(但不排除美國在兩伊邊境挑起小規模軍事衝突),因此,在華盛頓接連拋出針對伊朗的戰爭計劃“背後”、是敘利亞在承受越來越大的軍事壓力,這種情況下的敘利亞向方方麵麵“提前”展示自己的反擊力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些恐怕才是整個事件的核心之所在
第三,如果敘利亞“果真”已經開始搞核武器,或者敘利亞故意擺出一副已經在“外部力量”的幫助下開始搞核武器的樣子的話,那麽,敘利亞到底是在尋求“美以”最早所聲稱“朝鮮技術”的幫助,還是在尋求美國稍後“所更正的”來自“伊朗技術”的幫助,或者象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安德魯·塞梅爾“所猜測的”那樣、“事情可能與巴基斯坦‘核彈之父’卡迪爾汗控製的網絡有關聯”?更或者是“其它”方麵的技術?這些恐怕才是整個事件的核心之所在。
第四,如果敘利亞“果真準備”向巴勒斯坦強硬派武裝、特別是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提供軍事援助,如果敘利亞、或者伊朗、更或者是“其它”方麵,想以此警告以色列,特別是警告在歐盟、阿盟壓力下,必須盡快拿出“巴以和平方案”的華盛頓:戰爭一旦打起來,就絕不會是“美以”單方麵所設想的、對“美以”最為有利的戰爭模式的話,那麽,這些軍事援助到底是敘利亞自己提供的,還是伊朗“組織”的,更或者是“其它”方麵“一不小心”弄錯了的,這些恐怕也是整個事件的核心之所在。
●2006年的“突發事件”有著這麽幾個鮮明特點
根據我們的觀察,盡管事件的真相還在撲朔迷離之中,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在2006年,不論是哈馬斯武裝抓走以色列士兵,還是黎巴嫩真主黨抓走以色列士兵,這些“突發事件”可有著這麽幾個鮮明特點:
首先,這些“突發事件”爆發的背景是伊核問題最為緊張、最為危機,特別是眼看著伊核危機“就要升級”的時刻;
其次,這些“突發事件”可都是“搶在”賴斯跑到以色列正式拋出“新中東政策”、“搶在”以色列全麵發動“06年黎以衝突”之前“突發”的;
●2006年的“突發事件”“突發”之後,“大國們”普遍“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大多“沉默是金”!
還有,這些“突發事件”還都是在美國對伊朗“公開進行核訛詐”的背景下“突發”的。我們知道,在那之前,華盛頓在本土組織一場針對中俄、伊朗、朝鮮的核戰爭演習。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在這些“突發事件”“突發”之後,不論是“中俄”、還是歐盟、更或者是阿盟,大都像“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一般,大多在“沉默是金”!反倒是伊朗在前麵鬧得“水響”!
●“今天的情況”令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將“今天的情況”去對比上述幾個特點,我們不難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首先,伊核問題又到了緊張的時刻,麵對“美以”接連拋出的“軍事閃擊”伊朗計劃,伊朗不僅在濃縮鈾問題上不鬆口,更是公開宣布“自己是核國家”,一句話,現在又到了伊核危機眼看著“就要升級”的關鍵時刻;
其次,繼“美國專家”通過媒體拋出在東方軍事評論員眼中“極不專業”的“三天閃擊伊朗”軍事計劃之後,最新的消息是,美國政府已經正式擬定了軍事打擊伊朗的作戰計劃,一如上次宣布“新中東政策”時一樣,賴斯再次跑到以色列,在以色列於她到達之前提前宣布巴勒斯坦哈馬斯控製的加沙是“敵對實體”之後,賴斯也正式宣布美國的又一中東“新政策”--也視“加沙”是“敵對實體”。
我們注意到,對“美以”這一宣布,除了仍被排斥在“中東和平進程決策圈”之外的“中俄”繼續“事不關已、沉默是金”之外,在中東和平進程中對美國仍存希望的歐盟、阿盟,是“跳起來反對”。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歐盟、阿盟之所以“反應如此激烈”,在於“美以”視加沙為“敵對實體”意味著“美以軍事同盟”可以隨時對加沙“開戰”、對哈馬斯開戰,也意味著“如果有證據證明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特別是敘利亞‘悍然’支持這一‘敵對實體’的話,‘美以軍事同盟’也將視這一支持為敵對行為,這自然意味著一連串的報複行為”!
不難想像,在“美以軍事同盟”決心展開所謂“報複”之前,針對黎巴嫩真主黨、甚至敘利亞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劇本,一定會如期上演。可問題是,“美以”目前是否敢下這個決心!
●再談美國空軍B52戰略轟炸機的“失誤”
還有,針對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美國空軍一架B52戰略轟炸機背著五枚核彈在美國本土上轉悠了一圈),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就說過,不論“真相”是什麽,在這一敏感的時刻,美國人主動將事情捅出來,絕對是種“赤裸裸的核訛詐”。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華盛頓就是想將“這麽一層意思”給捅出來,即:既然在“風平浪靜”的和平時期“美國核打擊力量”也可以在自己本土“失誤”一把,那麽,一旦到了“風高浪急”的緊張關頭,“美國核打擊力量”在伊朗、或者敘利亞上空“失誤”的機率自然“要高得多得多”!
●又是伊朗在前麵鬧得“水響”!
最後,與2006年7月中東衝突爆發之前的情況一樣,有意思是,在這件“突發事件”“突發”之後,不論是“中俄”、還是“跳起來反對”將加沙視為“敵對實體”的歐盟、更或者是阿盟,大都又像“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一般,大多在“沉默是金”!
同樣,反倒是伊朗在前麵鬧得“水響”!期間,我們注意到,伊朗軍方先是正式宣稱:伊朗軍方已經將600枚“流星-3”導彈“一古腦地”撥到了瞄準以色列境內的“重要目標”和美軍在伊拉克的基地。
我們也注意到,伊朗一家官方背景的伊朗網站隨後更是公開警告:如果伊朗或者敘利亞今後遭到敵人的軍事打擊,伊朗將會“毫不猶豫地向以色列發射導彈進行報複”。據稱,這600枚中程導彈隻是伊朗做出猛烈反應的“第一步”。
●伊朗直接插手“軍援”巴勒斯坦強硬派武裝、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可能性最大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有了那些個“經驗”之後,再從“今天的局麵”綜合判斷,我們認為,整個事情恐怕與2006年時一樣,借助於伊核問題之“中歐俄”的“戰略掩護”,伊朗直接插手“軍援”巴勒斯坦強硬派武裝、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可能性最大、其意圖仍然在於兩個:
●“先手”打亂“美以”發動“2007版中東衝突”戰略部署
第一,是“先手”打亂“美以”發動“2007版中東衝突”戰略部署。
至於“美以”突然找到了“敘利亞的核計劃”的真假問題,我們認為,這不過是“美以”的合法借口而已,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敘利亞“不會沒有一點兒”核項目,但“進展”不至於令“美以產生現在就要清除”的衝動,我們想強調的是,“美以”將攻擊目標“宣布為”“敘利亞的核項目”,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麵對以色列的襲擊,敘利亞還真不好說什麽,“公開承認”是核項目吧,仍然在“中東和平進程決策圈”外“看帆船”的中俄倒會表現得“無所謂”,但在黎巴嫩“主持”維和行動、對自己的“中東和平進程之主角地位”無限憧憬的歐盟卻會跳起來反對,這將直接影響敘利亞與真主黨武裝之間的“交通”;
“公開否認”是核項目吧,“美以”的下一步棋--“要求國際組織進入敘利亞進行調查”,早已經在那等著啦!因此,即“不公開承認、也不公開否認核項目”,也就成了敘利亞政府的唯一選擇,至少目前是這樣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敘利亞政府隻能選擇“即不公開承認、也不公開否認”、從而非常尷尬的背後,恰恰是“美以軍事同盟”的一種尷尬,也恰恰是伊朗--敘利亞“軍援”巴勒斯坦強硬派武裝、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又一意圖,仍然象2006年那樣,搶在在“美以”的計劃之前,“提前”點燃一根足以引爆“中東衝突”的導火索,如果美國、以色列有膽量“現在就發動”“07版中東衝突”的話,那麽,在伊朗、敘利亞、或者“其它”方麵仍然在向中東“所有的”“反美勢力”“緊急提供”軍事援助的時候,換句話說,在所有的反美武裝“仍然沒有最後準備好的”時候,在布什已經率領其‘戰爭班子’親赴“中東試驗室”為其“提前剪彩”之後,現在就翻拍“06版中東衝突”的“老電影”可謂正是時候。
●“美以”開足馬力進行宣傳、令敘利亞無比尷尬的同時根本就掩飾不了“美以”的“尷尬”
不過,在明眼人的眼睛裏,在華盛頓“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大肆宣傳事情經過”的背後,特別是,在以色列前總理今天終天“公開證實”以色列的確打擊了敘利亞核目標、從來“公開惡心”敘利亞政府的背後,根本就掩飾不了“美以軍事同盟”的“尷尬”: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以軍事同盟”的尷尬在於兩點:
其一,除了宣布哈馬斯控製的加沙為“敵對實體”引來歐盟、阿盟的“抗議”聲外,在“伊核問題”、特別是在阿富汗方向、巴基斯坦方向、格魯吉亞方向、特別是台海方向、朝核方向“嚴陣以待”的“中俄”,是“懶得出聲”,不要忘記了,2006年中東衝突時,就是這個“懶得出聲”的“中俄”於最後關頭、通過巴基斯坦在阿富汗方向“亮牌”,才迫使“在阿富汗根本就沒有應手”的華盛頓簽下“停火協議”的。
顯然,時間盡管已經過去了一年,盡管新一輪“中東衝突”有可能隨時再起,但是“就是不講話”的中俄,仍然是一派“老神在在”的樣子,仍然是一副“你打了再說”、一如去年那種準備“後發製人”的樣子。
●伊朗與敘利亞一起,再次為“中俄歐美”之間的一係列戰略測試提供了一個“測試平台”,並產生了第一個測試參數
非常清楚,在我們看來,伊朗與敘利亞一起,再次為“中俄歐美”之間的一係列戰略測試提供了一個“測試平台”,並為今後的“進一步測試”提供了“測試參數”。顯然,通過這個“測試平台”,“中歐俄”、甚至以色列、阿盟等,拿到的第一個參數就是有關“中東試驗室”的。
其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布什為“中東試驗室”“提前剪彩”的鏡頭雖然風光,但畢竟是“提前”了。這就是說,在真主黨武裝、巴基斯坦強硬派武裝仍然在進行“軍事鬥爭準備”的關鍵時候,也就是說,在“美以”在中東所有的反美武裝“仍然沒有最後準備好的”時候,美國的“中東試驗室”也在“缺磚少瓦”。顯然,看到這一層的,可不止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也包括美國的軍事盟友、特別是那枚有可能被拿來打頭陣的“中東鋼釘”。
●在整個事件中,“中俄歐”的“集體沉默”,對以色列而言,絕不是什麽好事情
不難想像,在這種“信心短缺”的尷尬下,炸了敘利亞所謂“核目標”、對敘利亞進行“火力偵察”,而也遭到敘利亞的“火力回答”的以色列,之所以不願意象華盛頓那樣張揚,而寧願等待一下,晚一點兒“證實”,不為別的,就想看看曾經在最後關頭,一個“小動作”就令其在2006年蒙羞的“其它方麵”,到底會是個什麽態度?
顯然,曾經在2006年露過一小手的“中俄”,包括歐盟,來自這些在伊核問題上“底線一致”(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允許伊朗跨進核門檻)的“大國”、對“敘利亞竟然也在搞核計劃”的消息也要“集體沉默”,這對以色列這個覆蓋在伊朗、敘利亞報複火力之下之“國小人少”的“實體”而言,不僅不是什麽好事情、反而極其恐怖!
●我們倒有一種心情“非常急迫”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我們倒有一種心情“非常急迫”,那就是:在美以軍事威懾下,為了自保,為了展示自己的反擊手段,如果伊朗、敘利亞、甚至是其它方麵繼續向真主黨武裝、巴基斯坦強硬派武裝、甚至是伊拉克境內的反美武裝、特別是向伊朗、敘利亞這兩個主權國家提供更多、“更有針對性”的軍事援助,如果“美以軍事同盟”仍然是不敢立刻下手,那麽,又準備如何善後?
非常有意思的是,法國總統薩科齊20日晚在電視訪談節目中表示,伊朗試圖擁有核彈是“難以接受的”,但法國不想與伊朗開戰。顯然,這位法國總統已經開始對其屬下的“戰爭言論”進行修正了。
●還是一位美國戰略分析人士說得透徹:
就如我們之前所說,法國防長突然拋出“戰爭言論”的最大“客觀作用”,在於“激化”伊核危機,類似,我們今天想說的是,在拿到了“美國中東試驗室”“準備進度參數”、特別是拿到“布什是否敢於立刻開始試驗”的“決心參數”之後,法國總統薩科齊的“修正”、其“主觀作用”則在於“奉勸”華盛頓要麵對現實!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還是一位美國戰略分析人士說得透徹:與英國新首相逃離“美英”同盟一樣,麵對法國新總統“靠近”美國人、甚至靠近北約的“意向”,布什一樣難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