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BBY時事】內賈德向美國進軍 (2007年3月19日星期一)

(2007-03-19 09:08:27) 下一個

【BBY時事】內賈德向美國進軍 (2007年3月19日星期一)

主筆:賴緯

●內賈德洞悉中俄的“對視一笑”

據美聯社消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3月1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美國將為伊朗總統內賈德參加聯合國安理會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會議發放簽證。麥科馬克說,美國作為聯合國東道國從前批準過內賈德的簽證申請,今後還會這樣做。據報道,安理會預定在20日就該決議草案進行表決。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南非常駐聯合國代表庫馬洛16日證實,伊朗總統內賈德已正式要求出席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舉行的會議,解釋伊朗在該問題上的立場,安理會已同意了他的要求。內賈德有關在安理會發言的請求使許多安理會成員國感到意外,因為他曾稱,安理會沒有合法性,伊朗不會理會安理會的任何製裁措施。庫馬洛稱,伊朗常駐安理會大使的信件明確表示,內賈德想在投票日當天投票之前進行發言。

繼去年12月23日通過的聯合國第1737號決議之後,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及德國15日就針對伊朗的新製裁決議草案達成了共識,又一次把“最後的邪惡軸心國”伊朗推向了聯合國的“審判台”。看到“脫邪一族”朝鮮“抗美運動”勝利後的風風光光,再次遭受世界列強聯手重創、還要麵對國內反對呼聲的內賈德,所有問題都自己扛嗎?

內賈德——這個在2006年為世界政治舞台帶來了一道靚麗風景線、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波斯硬漢”,如今又作出一個前所未有的舉動:一個國家元首要親自前往聯合國去為捍衛自己國家的核權利進行辯護,這恐怕隻有這條漢子能做得出來。

我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伊朗核問題不是朝鮮核問題,內賈德不是金正日。其中最大的一個不同在於:擁有“中朝友好條約”的金正日總是警告美國不要輕舉妄動攻擊朝鮮,而隻有“虛擬推手”的內賈德卻總是宣稱美國不敢攻擊伊朗,伊朗也不懼怕美國和以色列的攻擊。

有人總是指責內賈德在發表針對美國尤其是以色列的言辭方麵過於偏激,甚至表現出了病態心理。其實,這隻是對“內賈德博弈術”的一個誤解。盡管我們對內賈德的一些反美反以言論不能苟同,但我們始終認為這不過是內賈德的一個外交策略,而且是內賈德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狂轟濫炸”。

十分明顯的一點是,與同樣被中國煽了一個“絕情耳光”之後對中國耿耿於懷的朝鮮截然不同的是,伊朗從來沒有指責北京和莫斯科去年12月23日參與策劃了聯合國安理會有關製裁伊朗的第1737號決議的“驚世大陰謀”,這似乎不是內賈德“口無遮攔”的個性。恰恰相反,這充分顯示了內賈德把握分寸之精妙,其實內賈德是一個大智大愚的理智的政治家,他十分清楚,中俄的“不得已而為之”,其實就是保護伊朗同時也是保護中俄在中東戰略利益的“置於死地而後生”。

伊朗將會成為大國爭鬥的犧牲品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注意到,重點放在禁止伊朗出口武器的新製裁決議草案並沒“嚴厲”到那裏去,比起以往美國28年來的單獨製裁,隻是多了聯合國成員國的參與而已,誰會注重其實際效果?然而,一旦伊朗也象朝鮮那樣為了2500萬被凍結美元、100萬噸重油而屈服於美國,那麽中俄各自縈繞十數年的“大國複興之夢”將隨著“新波斯帝國”的曇花一現而褪色,同樣對中俄至關重要的中東地區仍將在美國牢牢的控製之下,中俄也就隻能繼續充當替山姆大叔“端茶、洗腳、搓背”的二流角色。

盡管中俄參與起草了新的製裁決議草案,盡管俄伊關係最近由於布什爾核電站工程款拖欠問題而亮起了黃燈,盡管伊朗前總統哈塔米12日罕見地要求內賈德拿出“妥協的勇氣”以避免把伊朗拖入一場新的危機,但內賈德不會以“國際共產主義精神”來要求已經脫胎換骨的中國和俄羅斯。顯然,內賈德十分精於洞悉中俄的“對視一笑”:伊朗遠比朝鮮更具全球戰略意義的現實,注定中俄決不會輕易在伊朗克隆“朝鮮模式”,也不會把所有問題要內賈德一個人扛著。


●“最後的邪惡軸心國”進軍美利堅

內賈德最近在展開了大量的外交斡旋之後,現在又開始向美國本土發起了猛烈的進擊——“最後的邪惡軸心國”向布什發起了最直接的挑戰。人們不難理解,既然這個在一年多之前還僅僅是名不經傳的德黑蘭前市長挑起了伊朗核問題的世界風雲,那麽讓這股強勁的“核颶風”在美國大地狂虐一番,總比被動的守在家門口要更有威力。

人們當然沒有忘了,去年內賈德曾經分別給布什和默克爾寫了書信,效果如何恐怕隻有看信者本人最深有體會,那麽現在內賈德專程為核問題“深入虎穴”,難道就是為了應驗中國的“焉得虎子”那句古語?

其實,現在被逼到了絕境的內賈德並不比布什困難多少,盡管布什還有世界幾大巨頭的“鼎力相助”,但在伊拉克越陷越深的布什,最近這一段時間卻是異常的沉默,尤其在製裁伊朗新決議草案出台之後,竟然失去了以往的興奮,其中的滋味恐怕並不是自己“心中的太陽”。

讓布什痛心疾首的是,在自己推出了“伊拉克新政”並不斷增兵伊拉克之後,伊拉克局勢反而帶來了更大的難題。華盛頓近日不得不承認,伊拉克政治進程取得的進展落後於布什的計劃,五角大樓14日在一份報告當中首次承認了伊拉克部分暴力衝突可以被認定是“內戰”。與布什誓不撤軍不協調的是,白宮發言人12日證實了五角大樓正擬訂一項在增兵戰略失敗或遭國會修改的情況下、將分階段從伊拉克撤軍的計劃。

由此可知,布什學習一下北京的“沉默是金”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隻不過北京的沉默是在閑庭信步之中的“決勝千裏之外”的一種超脫心境,也是透視了世界霸主心思並極力推動安理會新製裁決議草案而共同維護美國在“波斯火坑”獨有權利的一份崇高境界。北京的確是在沉默,但“中國的好兄弟”巴基斯坦卻以積極的中東斡旋彌補了北京的“消極”,“中國的鐵哥們”俄羅斯也以強硬的抗美姿態道出了北京的“心聲”。

顯然,審視度勢的內賈德之所以把美國在海灣遊戈的航母戰鬥群視若草芥,而且還要主動跑到美國本土來一睹“棺材的風采”,恐怕這就是“不見棺材不流淚”的內賈德與眾不同的“邪惡之法”,他的目的就是要以行動打破布什的沉默,把布什逼到談判桌。

我們還注意到一個消息,伊朗常駐聯合國大使賈瓦德日前指出,為了解決伊朗的核問題,伊朗的核設施可以由國際公司所有,也就是包括美國在內的與伊朗核問題有關方麵的公司可以參加股份,參加股份國家的公民和沒有參加股份國家的公民都可以到伊朗核設施內工作,這樣就自然能很好的監督,真實了解伊朗發展核計劃是否是為了和平目的。

這是內賈德前往紐約之前給華盛頓傳遞了一個“軟化”的信息,難怪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17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緊接著強調,伊朗問題的關鍵,很大原因是美國拒絕與伊朗在大家都能接受的原則基礎上實現關係正常化。他說,美國對伊朗的政策應該更加靈活些。

伊朗大使和俄羅斯外長顯然是在一唱一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內賈德決定進軍美利堅,也許就是美伊本月10日伊拉克安全會議“體麵台階”的一個延續。但是,內賈德的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即使拍響了,當然還要看是拍在布什的一個巴掌上麵,還是拍在布什的臉上,這就看布什願不願意讓“內賈德的粉絲”賴斯在聯合國總部來一段“浪漫的偶遇”了。

無論前麵是刀山還是火海,無論我們並不抱任何幻想的“內賈德講話”將在聯合國總部引起多大的效應,比豺狼還要恐怖的“波斯硬漢”來了。讓華盛頓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內賈德隻是一個民選總統,而不是一個象金領袖那樣的“終身皇族”,否則,內賈德一旦再次贏得下一個總統任期,簡直就是給世界霸主帶來一個加速走向衰落的噩夢。


●“邪惡榜樣”卡紮菲的警示錄

據美聯社消息,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凱西3月13日說,雖然利比亞政府在建造核電站方麵試圖得到美國的幫助,但是美國並沒有這方麵的計劃。凱西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在建造核電站或其他核問題上,美國與利比亞沒有正式的合作協議。他說,美國正在與利比亞方麵討論有關幫助利方建立一個核醫療中心的項目,而這是美利之間唯一一個與核有關的話題。此前利比亞通訊社報道稱,利比亞政府11日授權其外交部簽署利美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協議。據稱,這項由美方提出來的協議旨在幫助利比亞建立一個用來發電、海水淡化和醫學激光的核能站。按照協議草案,兩國將在核領域進行研究與交流,並成立地區核醫學中心,幫助利比亞培養核能方麵的人才。報道說,卡紮菲3月2日在接受英國BBC采訪時批評美國沒有對利比亞2003年宣布放棄核計劃作出任何補償。他表示,由於西方國家未能補償利比亞在放棄該國核武器項目方麵所付出的代價,伊朗和朝鮮不可能效仿利比亞棄核。

十分有趣的是,在“東亞邪惡之豺”朝鮮正在跟美國混得熱乎的時候,在“西亞邪惡之狼”伊朗正在遭受美國及其“幫凶”嚴加懲罰的時候,被美國樹為“邪惡榜樣”的利比亞元首卡紮菲此時此刻卻大倒被美國廢掉“核功夫”的苦水,這無疑給朝鮮、伊朗及其“背後的推手”敲響了警鍾,尤其給正在被逼到了絕境的伊朗樹起了一個另類的榜樣。

當年最堅定的“反美鬥士”卡紮菲如今不得不乞求美國的“現身說法”,就是內賈德之所以堅持伊朗發展核能的最有力的答案。當然,在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不被剝奪的前提下,不排除內賈德有可能以“體麵”方式暫停鈾濃縮活動,但如果必須要伊朗徹底放棄核計劃,恐怕美國除了發動戰爭就別無選擇。

我們一直認為,歐美從一開始就以“停止鈾濃縮活動”作為談判的前提條件,這本身就是一個強盜邏輯。本來歐美就是試圖通過談判才可能達到伊朗停止鈾濃縮活動的最終目的,但還沒進行談判就迫使內賈德跪倒在賴斯的“石榴裙下”,那還用得著去談判嗎?

從前蘇聯到中亞諸國,從薩達姆到卡紮菲,從利比亞到朝鮮,一直到現在“最後的邪惡軸心國”伊朗,輕信於美國的花言巧語都將難修“正果”。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那個國家在美國的“和平演變”和“顏色革命”之後真正享受到了“和平之福”和“顏色之樂”的,任何一個國家的富強都被視為美利堅之災難。我們在2006年1月2日《在“中國智慧”啟程伊朗之前》中評述過:俄羅斯“兼顧東西方的雙重戰略”幼稚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它怎麽能指望歐美撕裂了“前超級大國”蘇聯之後,還會為俄羅斯塑造一個“新超級大國”呢?待歐美為伊核問題開了“慶功宴”後,俄羅斯將會再一次被歐美扔進“曆史的垃圾桶”裏。

現在,俄羅斯也真正品味到了美國“痛宰卡紮菲”的心狠手辣。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卡梅寧17日表示,聯合國安理會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新決議草案不是最後方案,俄羅斯準備與安理會其他理事國繼續就該草案進行討論。卡梅寧說,目前需要等待安理會其他理事國對草案的反應。因此,該草案還不是最後方案。他同時重申,俄羅斯仍然主張不允許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堅持必須全力執行安理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決議和決定。

在我們看來,莫斯科所謂的不是“最後方案”,恐怕不是意味著這是俄羅斯對伊朗拖欠布什爾核電站工程款表示不滿而警告伊朗的一個最後通牒,既然伊朗核問題給俄羅斯重返中東、重振雄風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絕好機會,那麽俄羅斯豈能因為數千萬美元的工程款而斷送自己的大國前程?當然,除非莫斯科也產生華盛頓有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極端幼稚,讓那兩個目前還在被歐美製裁的“赤色分子”傷疤未好忘了痛,否則中俄再如何主張不允許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那還要看何時何地何種利益關係。顯然,莫斯科所說的“最後方案”應該是華盛頓“靈活”之後的方案。

而內賈德正是看破了“卡紮菲的悲劇”和中俄決不可放棄伊朗這塊“中東跳板”的一係列“紅塵”,義無返顧地直搗美國心髒,非要去撩開美國“霸權的棺材”那恐懼又神秘的麵紗,看誰最後為棺材而流淚。全世界將會看到,在2007年,內賈德還要向世界證明一個新的“內賈德思想”:大國權貴們可以把小國玩過半死不活,小國同樣也可以將大國玩個神魂顛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