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BBY時事】“先平東瀛後屈寶島”新說

(2007-02-01 18:41:15) 下一個
 【BBY時事】“先平東瀛後屈寶島”新說 (2007年2月1日星期四)

  主筆:賴緯

  ●中日“微笑外交”揮不去危機陰影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第七次中日戰略對話1月27日在北京結束。這是去年10月8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打破政治僵局以來,中日首次舉行的戰略對話。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與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穀內正太郎分別率團參加。雖然雙方在會後並沒有公開會談的內容,但是中國官方傳媒透露說,此次戰略對話,是在輕鬆的問候中開始、以和暢的微笑結束,表明了出現改善勢頭的中日關係,正在朝著戰略互惠的方向逐步邁進。中國外交部消息稱,在為期三天的戰略對話中,中日就鞏固中日關係改善和發展的良好勢頭,構築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戴秉國和穀內正太郎都表示,“深感今後肩負的責任仍然重大”,希望通過戰略對話推動兩國戰略互惠關係更加實質化和具體化。穀內正太郎在25日開場白中掛著微笑說:“這次戰略對話與以往的最大不同在於,以往出席戰略對話時,尤其麵對媒體鏡頭時,我總是提醒代表團成員不要笑,表情應該嚴肅。而此次則不需要這樣的提醒,我是帶著笑臉出席這次對話的。”戴秉國表示:“中日戰略對話是在兩國關係麵臨困難時應運而生的,為消除兩國政治障礙、改善兩國關係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我們作為戰略對話的參與者,都為兩國關係的積極變化而感到高興。”

  不可否認,自從北京“順勢而謀”在去年10月份邀請日本新首相安倍訪華以來,中日關係得到了積極的改善和發展,以至戴秉國情不自禁地表示“我們作為戰略對話的參與者,都為兩國關係的積極變化而感到高興”,微笑也終於回到了中日戰略對話這一嚴肅的場合當中。

  一直關注BBY時事的讀者應該了解,我們曾在2005年5月11日“BBY時事”的問世之作《先平東瀛後屈寶島》中,首次提出了一個觀點“先平東瀛後屈寶島”即所謂的“胡錦濤最新戰略”。

  當年我們提出這一觀點的背景,主要出於軍事角度的考量,恰逢北京推出對台新政策,國民黨主席連戰接受中國共產黨之邀請自2005年4月26日開始了訪問大陸的“破冰之旅”,台海局勢呈現了積極的新動向,以及基於中日政治關係“冰凍三尺”、日本無度擴軍問題、東海及釣魚島紛爭問題,還有北京借中國國防大學朱成虎將軍的“個人言論”首次提出中國“核反擊論”,為此我們將這一係列動向看作中國新領袖胡錦濤主席的最新東亞戰略。

  人們從隨後東亞及台海局勢的發展過程中,也領會了這一戰略觀點的現實意義。隨著日本首相安倍去年10月8日的訪華、溫家寶總理也將於4月正式訪問日本,中日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是不是說我們這一“陳年老酒”的觀點已經失去了生命力?恰恰相反,當前北京所實施的對日新戰略,與我們所堅持的“先平東瀛後屈寶島”並沒有矛盾,而且正是“先平東瀛後屈寶島”的延續和發展中的全新演繹。

  人們已經注意到,北京對待今天的中日關係,是從政治、經濟和軍事全方位戰略角度來重新審視和拓展,也就是從中國全球戰略來調控其中一個組成部分的中日關係。但在我們看來,有一點是毫不含糊的,這就是“中日友好”代表不了中日關係已經擺脫了軍事衝突的危機,隻要東海和釣魚島問題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危機的陰影就始終籠罩在“中日友好”的頭上。

  的確,當前中日雙方都希望建立一個以互信互惠為基礎、麵向未來為主導的戰略關係,但安倍展現在世界麵前的“新日本藍圖”中,所推行的外交政策都離不開“政治軍事大國化”這個軸心,這無疑注定日本在未來的數年乃至幾十年內,將很難取信於鄰邦和世界。

  尤為關鍵的問題還在於,即使中日關係全麵走向了真正的正常化,東海和釣魚島問題也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解決,但日本通過爭常、修憲、擴軍、談核就是為了最終實現政治軍事大國的戰略目標,這些似乎都是在中日關係的“身外之事”,尤其是日本早已表態的“台灣有事乃日本有事”以及最近日美決定聯手應對台灣事務、針對東海海域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的一係列動作,形成了台海和東亞最不確定的戰爭因素。

  而恰恰是這些中國鞭長莫及的“身外之事”,使中日“微笑外交”揮不去籠罩在“中日友好”頭上的危機陰影。

  ●撕碎“台灣有事乃日本有事”之東瀛野心

  我們在去年7月8日《東海寂寞心》中評述:北京對日戰略的調整和轉換,就是為了贏取更大的主動權。北京自去年中旬開始調整對日新戰略,為的就是在新的日本首相產生的新形勢下如何探討打破中日政治關係僵局並尋找改善這一“超越了雙邊範疇”的關係之契機,其實也就是我們在2006年1月7日《中日“戀曲2006”》中所提出的中日關係應該參照“台海模式”的一個另類戰略。顯然,北京必須首先爭取建立起正常的中日友好關係,通過不懈的外交博弈和軍事鬥爭,從而爭取在政治、外交、經濟、軍事上贏得全方位的主動權,最終有效地遏製日本試圖幹預台海和東海的戰爭野心,即所謂的“擺平東瀛”。


  這就是我們所認為的“先平東瀛後屈寶島”這一“陳年老酒”的全新演繹。當然,要實現這個戰略目標,恐怕北京還要讓更多的“中國智慧”瀟灑自如。

  眾所周知,中美友好,但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仍然橫行全球;中日友好,但日本軍事大國的野心仍在日益膨脹。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製日本的國家之一,中國現在和未來最大的責任和目標,正是要迫使日本極端危險的大國野心有所收斂。與美國霸權政策不同的是,這個曾經以侵略戰爭揚威亞洲卻又被正義和尊嚴打入了十八層地獄的大和民族,目前通過爭常、修憲、擴軍、談核走向世界的勢頭難以阻擋。同時,與美國不同的是,中日之間有直接的領土及領海的紛爭,這樣雙方產生摩擦甚至軍事衝突的誘因勢必更為直接。

  這就注定中國的東亞戰略必須先“擺平東瀛”,才能贏得真正的主動權。我們一直認為,如果說中國還有一個真正敵人的話,那麽這個敵人就隻有日本——唯有日本右翼勢力狂熱的反華思潮和軍事大國野心才是最敢於挑起戰爭的最危險因素。

  因此,在我們看來,北京所描繪的“中日友好”,就是要實現外交上的優勢和軍事上的強力威懾,最後徹底撕碎日本“台灣有事乃日本有事”及其試圖主宰亞洲和世界之東瀛野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