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BBY時事】“新沙皇”赤膊上陣 (2007年2月15日星期四)

(2007-02-16 05:41:40) 下一個
【BBY時事】“新沙皇”赤膊上陣 (2007年2月15日星期四)

●決不甘於“陪太子讀書”的“新沙皇”

新華社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2月13日在結束對約旦的訪問回國之前宣布,他在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的言論並沒有什麽新意,全世界都在批評美國,而無論如何美國國內總是有人能夠找到攻擊俄羅斯的借口。俄通社此前報道,普京2月10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猛烈抨擊美國,他稱美國以不可思議的形式在世界範圍內濫用武力,而且還鼓勵一些國家擁有核武器。普京說:“我們正在見證美國在國際關係中如此高頻率地使用武力,美國跨越國界,觸角觸到了各個方向。這是非常危險的,沒有人會感到安全,因為沒有人可以受到國際法的保護。”普京指責美國說,“我們絕不相信美國所說的在波蘭等地區部署導彈防禦係統是為應對伊朗的導彈襲擊”。普京還說,國際社會應當更有耐心地通過對話與合作來解決伊朗核問題,“我們不應當將伊朗逼到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中。”至少目前看來,還沒有證據表明伊朗準備發展核武器。國際社會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過程中,應當適當考慮伊朗的立場,而不是讓伊朗成為全世界的敵人。另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參議員麥凱恩稱,這是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領導人發表的對美國“最具攻擊性的”演講。但出人意料的是,美國官方反應並不強烈。白宮發言人斯諾和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都沒有出麵,隻是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德羅出麵發表聲明稱,普京對美國的指責是“錯誤的”,美國對此感到“驚奇和失望”。

對於普京祭出“炮打美國司令部”的“我的一張大字報”,我們一點都沒感覺驚奇,因為我們在2月8日《看不見的中東戰線》中就提前“提醒”了華盛頓:當北京痛快地玩了一通“太空雜技”又回到“準備打仗”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的時候,該輪到莫斯科“赤膊上陣”了。

現在,世界終於看到了一個“前蘇維埃赤色分子”普京“赤膊上陣”了,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在容不下全世界的“布什的世界”裏當一個斬妖除魔的“孫大聖”。也就是說,美國不要再“濫用武力”“將伊朗逼到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中”,從而把俄羅斯也卷入戰爭漩渦。

盡管中俄都不在乎美國對伊朗任何形式的軍事打擊,但中俄在中東戰略的最佳選擇仍然是:把華盛頓逼至死角,打不是上策,不打也不是滋味,讓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騎虎難下,永遠被釘死在中東的泥潭裏。

眾所周知,自去年12月23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有關製裁伊朗的第1737號決議,其實就是中俄“把美國推向波斯火坑”的“不軌圖謀”。隨著北京高調公布了殲-10戰機、《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具備製造航母能力和研製大飛機計劃,並進行了太空試驗,最近又以成功發射第四顆北鬥導航定位衛星而推向一個階段性“陰謀”高潮,無不說明北京和莫斯科既要將美國推向“波斯火坑”,又恰到好處地使美國在“波斯火坑”邊緣被烈火烤個幹巴,消磨美國的戰爭意誌和霸道銳氣。

尤為震撼的是,中國“東方紅二號”海調船孤身深入所謂的“日本領海”釣魚島海域,並在日本武裝巡邏艇的警告之下仍然大搖大擺地繼續“科學考察”,無不顯示出中國為捍衛國家主權以及拉波斯兄弟一把的膽略和壯舉。人們不難揣測,在中國“東方紅二號”海調船隨船人員麵不改色心不跳“平靜”的背後,恐怕是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戰鬥機早已進入特級戰鬥狀態,隻待一聲令下就撲向釣魚島海域。

北京拿著一艘價值上億元、幾十號隨船壯士冒著中日之間隨時可能“擦槍走火”的巨大風險,去撞擊世界上最強大的日美軍事同盟的“戰爭意誌”,足見北京對調整“中國2007戰略”的雄韜偉略以及伊朗在中國全球戰略之中的至關重要。

這樣人們就不難理解,同樣把伊朗當作“戰略跳板”的普京在慕尼黑祭出“我的一張大字報”,就是要提醒華盛頓:別忘了伊朗背後還有一個決不甘於“陪太子讀書”的無形推手“新沙皇”。

●普京吃了拿了還不忘擦幹“嘴上的口紅”

人們應該不會忘記,我們在2月8日《看不見的中東戰線》中指出:唯有在伊朗核問題當中,俄羅斯才能真正找回自己“前超級大國”叱吒風雲的影子和雄風,這就注定俄羅斯必然在伊朗核問題上“無惡不作”。

盡管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2月3日拿到了華盛頓作出“美國沒有針對伊朗的軍事計劃”的承諾,但誰會相信世界上“煙霧彈”的最佳投擲手五角大樓呢?所以普京不但要告訴全世界美國正在濫用武力並準備發動對伊朗的軍事打擊,而且“我們絕不相信美國所說的在波蘭等地區部署導彈防禦係統是為應對伊朗的導彈襲擊”,也就是絕不相信美國所許諾的“美國沒有針對伊朗的軍事計劃”。

不容質疑,既然隻有20枚(美國自我安慰的統計數字)可以打擊到美國本土的遠程核導彈的北京都敢拿出了“準備打仗”的架勢,更何況可以把美國“核翻”好幾遍的俄羅斯呢?實際上,從華盛頓許諾“美國沒有針對伊朗的軍事計劃”的那一刻起,俄羅斯也就拿到了堅決阻止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尚方寶劍”,普京也找到了發表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元首對美國“最具攻擊性的演講”的“霸氣靈感”。普京就是要向華盛頓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既然“沒有人可以受到國際法的保護”,那麽俄羅斯就不必要遵從國際法而肆意參與戰爭遊戲;隻要華盛頓推翻了“美國沒有針對伊朗的軍事計劃”這個承諾,那就別怪俄羅斯不客氣了。

其實,普京早就看透了美國在中亞、東歐地區的“蠶食”戰略,隻是充分利用了在慕尼黑安全會議這一契機,與其說是把壓抑已久的心中怒火發泄出來,無異說就是向美國發起新一輪“冷戰的宣言”,更重要的是,隻有世界“三巨頭”之一的俄羅斯和中國的聲音,才能讓世界看清美國的“狼心狗肺”。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巴盧耶夫斯基指出,“特別是美國的軍事威脅已經超過了冷戰時期,俄羅斯將不得不采取行動反擊美國的挑釁”。他還指出,“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建立在戰略利益近似基礎上的合作不僅沒有給俄羅斯在安全方麵帶來好處,而且還使俄羅斯在世界上或與俄羅斯毗鄰地區的處境更加困難”。

還有一個尤為重要的意義是,這個被老布什和蓋茨聯手撕裂的“前超級大國”、被西方民主愚弄已久的“前社會主義領袖”,如今終於覺醒了。這個覺醒的背後,世界已經窺視到一個龐大戰略的雛形。普京在1月25日訪問印度之時,在布什“2006最引以為傲的外交成果”——“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協議”還沒來得及打開香濱酒的時候,普京已捷足先登“吃著碗裏的,瞟著鍋裏的”,不但與印度簽訂了建造四座核電站的聯合協議,而且還計劃囊括另外四座核反應堆的訂單,享盡“漁翁之利”。更出乎華盛頓意料之外的是,普京還提出了“印度、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合作應該是和諧的,需要尋求合作的途徑”的戰略方案。不難想象,一旦中俄印“同流合汙”,這簡直就是華盛頓真正的“帝國末日”。

更為甚者,剛剛在印度完成了一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好戲的普京,還不忘在慕尼黑抨擊美國“以不可思議的形式在世界範圍內濫用武力,而且還鼓勵一些國家擁有核武器”。普京所指的“一些國家”,當然不排除得到了“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大禮”的印度。

好一個“新沙皇”,在印度吃了拿了還不忘紳士般地擦幹“嘴上的口紅”。普京目的所向,就如我們在1月25日《誰動了布什的“雄性”》中所評述的:世界將會看到,在布什“想打又不敢打”和內賈德“敢打又打不起”相持不下的時候,“中國智慧”又出現了,化解了一場世界性戰爭危機,最後的得分依然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東方古國的一份。

毫無疑問,中俄聯手“一唱一和”,正在演繹一場意在“不戰而屈人之兵”就化解美國對伊朗動武危機之今古奇觀。世界會讚賞普京向美國發出的“冷戰宣言”嗎?普京2月12日到訪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盟友之一約旦首都安曼之時,前來迎接的約旦王儲阿卜杜拉親自為普京駕駛汽車,無不暗示從來沒有享受過如此最高外交禮節的布什大人:普京在慕尼黑發表“沒有什麽新意的演講”都是全世界憋著還沒說出來的心裏話。


●美國拒絕“再來一次冷戰”的玄機

據美聯社消息,在俄羅斯總統普京激烈抨擊美國外交政策後,美國國防部長蓋茨2月11日回應說:“一次冷戰已經夠了”。據悉,這是蓋茨擔任美國國防部長以來首次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發表演講。蓋茨在評論普京的講話時說:“作為一名經曆冷戰的老戰士,昨天的一番講話使我對於那段稍微複雜的時光充滿了懷念。”隨後,蓋茨又宣稱他已經接受了普京的邀請,將前往俄羅斯訪問。蓋茨還說:“其實,我們在很多問題上麵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所以我們必須和一些國家建立合作關係,其中包括俄羅斯。一次冷戰已經夠了。”

的確,“一次冷戰已經夠了”,蓋茨恐怕不是為了安慰自己即將訪問的俄羅斯,因為五角大樓真正需要的已經不是冷戰,而是以武力就扳倒敵手的真正決鬥。人們當然沒有忘記,就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召開之前,蓋茨還發表聲明表示,美國必須推進軍事作戰能力以應對除伊拉克戰爭以外的各種威脅,必須做好準備應付可能與包括俄羅斯在內其他國家發生的衝突。

蓋茨拒絕“再來一次冷戰”的玄機,其實也是跟華盛頓的許諾“美國沒有針對伊朗的軍事計劃”沒什麽兩樣,都不過是為了麻醉伊朗和全世界。不必懷疑,布什和蓋茨恨不得馬上置伊朗於死地而後快,況且美國完全具備打擊伊朗的軍事能力並已作好了打擊伊朗的軍事準備,而布什14日也耐人尋味地宣稱,盡管還不能證實伊朗政府是否參與其中但他相信伊朗向伊拉克反美武裝提供了致命武器。

在我們看來,華盛頓唯一擔心的是對伊朗發起打擊行動之後,誰將取代美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所以,在華盛頓還沒有為自己的“後繼有人”安排妥當之前,恐怕五角大樓還不至於連自己“最後的歸宿”都沒有“挖掘”出來就貿然行事。

人們應該注意到,在聯合國第1737號決議最後期限到來之際,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拉裏賈尼11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說,伊朗準備重返談判,並尋求達成協議來解決該國的核計劃問題。德黑蘭顯然又在故伎重演,但拉裏賈尼所說的一句話“伊朗準備將鈾濃縮活動限製在一定的水平上”還是引起了我們的關注,這意味著伊朗準備在同時暫停聯合國第1737號決議製裁措施和伊朗鈾濃縮活動或轉換某一種體麵方式的情況下,有可能作出隻生產低濃度濃縮鈾的讓步。但任何迫使伊朗完全放棄核能開發的企圖,即使內賈德被流放了,未來任何一個新的伊朗領導人都不會接受的。

在11日慶祝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28周年的集會上,內賈德並沒有像此前媒體預測的宣布伊朗核能開發的新成就包括開始安裝3000台用於鈾濃縮的離心機,他僅在演講中模糊表示“伊朗人民在2月11日曆經艱辛成功穩定住了自己的核權利”。這就是我們在2月8日《看不見的中東戰線》中所評述的:伊朗既有繼續強硬的依據,也有在必要時尋找對話的趨向。

這一切並不奇怪,重出江湖的蓋茨無疑也十分清楚,現在自己所麵對的,並不僅僅是一個不堪一擊是伊朗,而是背後站著兩個“超重量級拳擊手”中國和俄羅斯的“波斯硬漢”,尤其是那個俄羅斯,已經不再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前蘇聯了,而是一個隱藏著世界上最恐怖的不是聯盟的中俄聯盟的“新沙皇”。同時,華盛頓拋出類似於當年侵略伊拉克之前的“美國沒有針對伊朗的軍事計劃”的煙霧彈,幾乎喪失了任何的殺傷力,反而招來了內賈德與北京及莫斯科的“對視一笑”。

十分有趣的是,已經蛻變為“總統傳聲筒”的賴斯13日樂觀地表示,伊朗應該效仿剛剛在六方會談邁出“勇敢一步”的朝鮮,明智地加入到“脫恐一族”來。賴斯顯然是忽視了內賈德與中俄“對視一笑”背後的玄機,內賈德當前避免進一步刺激美國又保持對核成就的神秘感,為的隻是讓華盛頓哭笑不得。畢竟這個年頭與美國當年進攻伊拉克之前截然不同的是,中俄歐都不站在美國的一邊,甚至還是伊朗忠貞不移的“護花使者”。

朝鮮核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不過是中俄朝聯手演出的一場好戲,這跟美國也不會傻到在台灣問題上讓中國人“直起腰抬起頭”一樣的簡單。北京喜歡在中國傳統節日來臨之前為世界營造一個喜慶氣氛,除了這份讓華盛頓樂意與中國共享新春快樂的“朝核大禮”之外,同時還為華盛頓準備了一份讓布什笑在皮上苦在肉裏的“中俄印外長聯合公報”大禮,以此告訴布什先生:雙喜臨門的中國春節跟美國還掙紮在冷戰熱戰的“雙喜”是完全的不一樣。

毋容置疑,美國拒絕“再來一次冷戰”掩飾不了美國冷戰思維的存在和單邊主義的失敗,疲憊的華盛頓確實再也承受不起又一次新的冷戰,擁有一個伊拉克泥潭真的“心滿意足”了。況且,誰也不敢為華盛頓打保票,下一回赤膊上陣的“新沙皇”恐怕不隻是玩嘴皮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