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Dec.8

(2007-01-26 14:12:37) 下一個
布什:伊朗敘利亞適當條件下應參與解決伊拉克問題   
【華盛頓消息】美國總統布什與英國首相布萊爾本周四(7日)舉行聯合記者招待會,布什稱在合適的條件下,伊朗和敘利亞應當參與到伊拉克問題的解決中,他也為伊朗和敘利亞的參與開出了條件。 布萊爾:失敗的後果很嚴重  
此次記者會是在白宮伊拉克問題研究小組出台的對伊新政策之後的第二天舉行的。
布什說,伊拉克問題研究小組的報告“提供了一條強有力的前進道路”,他在記者會上也承認“伊拉克目前的形勢很糟糕”。 布萊爾稱這份報告將強有力地推動美英在伊拉克的勝利,因為“失敗的後果很嚴重”,布什也表示取得在伊拉克的勝利對中東、英國、美國和整個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   
布什:伊朗敘利亞的加入條件   
盡管伊朗在近30年來與美國的外交關係並不是很好,這份報告還是建議布什開展與伊朗、敘利亞的談話以解決伊拉克問題。   
布什說,“組建一個國際小組是個很有建設性的想法”。   
對於伊朗,布什政府懷疑其利用核項目開發武器,盡管德黑蘭一直堅持他們的項目僅僅是為了和平目的。   對於此,布什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已經讓伊朗人民看到美國27年來對伊朗政策的改變,但是如果伊朗要參與到伊拉克問題中,必須延緩其核開發項目。” 對於敘利亞,布什稱如果其要想坐下來和美國談話,必須“停止動搖黎巴嫩政府”。   
布什:伊拉克比“基地”更重要   對布什來說,結束伊拉克宗派主義間的衝突是他目前的要務,伊拉克的宗派主義顯然已經比“基地”組織更為重要。   
“我們目前的任務是確認我們有掌控局勢的能力。比如說伊拉克政府擁有解決宗派主義衝突的能力,同時也要製定一些政治和經濟戰略。”   “我們也會一直追蹤基地組織,基地組織在伊拉克將不會有安全的避風港,”他說。   布什說,伊拉克研究小組報告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為了達到我們的目標,我們應如何授權給伊拉克總理馬利基。”   “我們將支持馬利基的民主政府,因為他一直在做艱難的決定。”   白宮發言人托尼·斯諾也表示,布什有可能在年底之前出台對伊拉克新政策。
【時事點評】我們知道,圍繞伊拉克戰爭,三年多來,已經舉行了無數次的“兩布會”。
此次“兩布會”較之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艱難得多,也要卑鄙得多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此次“兩布會”而言,與其說是美英湊商量著“如何最終取得”伊拉克戰爭勝利、還不如說是在湊在一塊兒嘀咕“如何去威脅方方麵麵、以避免伊拉克戰爭徹底失敗”來得貼切。顯然,就這一點而言,此次“兩布會”較之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艱難得多,也要卑鄙得多。
此番“兩布會”的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布萊爾趕赴華盛頓麵見布什之前,種種“關鍵觀點”就已經從美國跨黨派伊拉克研究小組內“提前”擴散出來:比如說,小組大部分成員都認為“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已經徹底失敗”;還比如說,小組的“集體意見”是建議“布什政府應該和伊朗、敘利亞接觸,與它們在穩定伊局勢方麵進行合作”,並著手從伊拉克撤軍。
英國曆史上“最聰明首相”為了應付英國內、外巨大的“撤軍”壓力,顯然耍了個滑頭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同樣值得注意的,“提前得知”這些信息的布萊爾,針對伊拉克戰爭的“勝與負”,在動身之前,於倫敦也“提前”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不過,我們注意到,曾經被讚譽為英國曆史上最聰明首相的布萊爾,在公示自己的“伊戰勝負觀”時、為了應付英國內、外巨大的“撤軍”壓力,顯然耍了個滑頭,那就是一邊“剽竊”了美國新防長蓋茨的意見、既“他同意即將擔任美國國防部長一職的羅伯特·蓋茨有關伊拉克戰爭並未取得勝利的說法”;一邊又借蓋茨的話,公開威脅英國內、外的反對勢力。
“聽鼓聽聲,聽鑼聽音” 眾所周知,5日,蓋茨在美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就其擔任國防部長一職舉行的聽證會上的有的原話卻是這樣的:美國並沒有在伊拉克取得勝利,但也沒有輸掉這場戰爭。如果伊拉克的混亂狀態持續下去,中東地區的局勢可能會更趨惡化。 俗話說的好“聽鼓聽聲,聽鑼聽音”。我們認為,對於這位素有“務實風格”、且當時在“聽證會”上講話時還得“討”美國參院軍事委員會民主黨人士認可、以期獲得“委任”的“候任”防長而言,公開承認“伊拉克戰爭沒有取勝”是一種必然;其“內心的信念”在於“美國也沒有輸掉這場戰爭”,特別是,蓋茨的那番話其“真正重點”在於 強調“如果伊拉克的混亂狀態持續下去,中東地區的局勢可能會更趨惡化”。
“出手不凡”的蓋茨高票獲得美國參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的真正原因
根據東方評論員長久的觀察,與布什家族淵源久長的蓋茨、其保守主義理念一點兒也不亞於他那替罪下台的前任--拉姆斯菲爾德,也不亞於“形勢所迫、現在已不大愛說話”的切尼,在我們看來,對這位一出手就是一連串“陰毒招式”的美國新防長而言,如何用“如果伊拉克的混亂狀態持續下去,中東地區的局勢可能會更趨惡化”去威脅“最不願意中東局勢惡化者”、從而將這場被他精心描繪為“一場沒有取勝、也沒有輸掉的”戰爭、推向勝利,恐怕就是他願意接任美國防長的主要動機,同樣,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讓手段陰毒的蓋茨取代“直來直去”的拉姆斯菲爾德,除了08年大選的形勢所迫、別無選擇之外,“換個戰術”將伊拉克戰爭繼續下去,直到取勝,才是布什任命蓋茨出任五角大樓“新掌門”的主要動機、也是美國共和黨、民主黨人的共同願望;也是“出手不凡”的蓋茨高票獲得美國參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的真正原因。
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有手段”扭轉時局,蓋茨做了大量的準備 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出手不凡”的蓋茨高票在獲得美國參院軍事委員會通過之前,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有手段”扭轉美國被動的局麵,蓋茨做了大量的準備。 我們注意到,自打蓋茨獲得布什“正式提名”的那一天開始,一係列事件真可謂令人眼花繚亂:其中,既有布局在南美洲的“中國能源目標”開始遭遇一係列的麻煩,顯然,此事一出,美國國內也就有人明白了:原來反擊中國挖掘美國後院石油桶一籃子計劃的事情、可以這樣來做; 同樣,在茫茫的“公海”上,美國航空母艦竟然可以“非常意外地”、以一種“中國海軍絕對在挑釁美國海軍”的方式、“奇遇”中國的常規潛艇。顯然,此事一出,美國人也好、日本人也罷、對中國心存戒心的印度、居心叵測的新加坡等、也立刻明白了:原來新加坡提供講台,拉姆斯菲爾德唾沫星子亂飛、卻沒有將其推銷出去的“中國軍事威脅論”、可以如此般地“創造性炒作”; 還有,我們還注意到,加拿大、英國這兩位美國的“鐵杆北約盟友”,自打得知北約將在一位“美國情報局長”的領導下之後,就立刻聞雞起舞,一天都沒有耽擱、開始“起勁地挖掘”那些“已經埋藏在地下十多年、無人理睬的”俄羅斯“堰鼠”; 還有,蓋茨曾經領導過的美國情報係統、也立刻挖出了一位身份普通的美國“小水兵”,據說“中俄”通過這位身份普通的美國“小水兵”輕易地獲得了美國機密的核潛艇情報;
蓋茨的“協防台灣”、其意圖之一就是要證明這一點 更有甚者,對美國保守勢力而言,蓋茨值得欣賞、也值得信任,因為這位候任的防長、提前做了兩件漂亮事兒:一是仍在越炒越大的俄羅斯前特工中毒案;再就是蓋茨以“候任防長”的身份,重新承諾要“協防台灣”。 在東方評論員得看來,任何一個對台灣問題稍有積累的讀者都不難明白,蓋茨的“協防台灣”,當然有其戰略意圖,但是,就其獲取美國政治統治階層“信任”的角度而言,從其獲取美國盟友的信任的角度而言,其意圖就是要證明這一點,那就是:就是已經被“拉姆斯菲爾德-切尼軸心”一不小心玩廢了的“台灣牌”,“都有人”有本事將它從《反分裂國家法》屁股下抽出來,將它從“朱成虎將軍的核打擊威懾”下翻出來,上上蠟、打打油,證明“我有本事可以讓它繼續使用”,何況其它乎?
拉姆斯菲爾德從“隻識彎弓射大雕”到“激揚文字” 我們知道、狂妄的拉姆斯菲爾德原本是不想到北京訪問、至少在國防部長任上。這曾經是公開的秘密。然而,盡管如此,拉氏還是被布什逼到北京來了。據說、他來北京的理由之一,就是“念念不忘地”要到北京找中國領導人問個明白,說是要“麵對麵地”請教中國領導人一個問題、既“朱成虎將軍以個人名義說的那番核打擊美國的話、到底是否中國領導人的意思”。 事實上,我們都看到了,在“滿臉寫著不高興地”結束其擔任布什防長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北京之行”後,參觀了中國戰略核打擊指揮中心的拉姆斯菲爾德先生,在離開北京的路上,就立馬一改先前那種“隻識彎弓射大雕”的武夫形象,開始“激揚文字”,關心起中國的內政、經濟、民生問題,並惡狠狠地扔下這樣一句話“讓我們走著瞧!”
“讓我們走著瞧”是真實有效的威脅 顯然,就如我們當時所指出的,這句話雖然有情緒的成分,但卻絕非“可等閑視之的”氣話。在我們看來,拉姆斯菲爾德的“讓我們走著瞧”、是從中國領導人那裏親口得知“朱成虎將軍的講話將是中國政府的一種選擇項”之後,從而武力威脅中國不成,協防台灣的信心全無,不得不開始瞄著中國經濟問題、中國內部和諧問題、發出的另一種威脅,我們認為,它是真實有效的。 事實上,東方評論員當時就曾經指出,對此,中國決策層有必要“非常認真地”對待這一威脅。
“非合理衝撞”的較量結果“將更甚於”“非合理衝撞” 對此,首席評論員指出,在經曆了朝核試驗之後,特別是美國民主黨控製美國國會,而中國也已經開始攜手歐洲、俄羅斯,並“力邀”印度、日本沿“泛亞鐵路圖”進行經濟布局方麵的合作之後,可以這樣說,中美之間在較量的過程中,非軍事攤牌式的“合理衝撞”、特別是經濟方麵、內政方式的“合理衝撞”式較量將更加激烈、且表麵化。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種“合理衝撞式”較量的激烈程度一點兒也不亞於軍事攤牌式的“非合理衝撞”,其較量的結果“將更甚於”軍事攤牌式的“非合理衝撞”。
美財長、央行行長”的聯訣北京之行、與蓋茨的“協防台灣”是同一張牌的兩麵 不難看出,幾天之後,美聯儲行長與美國財長的北京“聯訣之行”,本質而言,就東亞方向,它與蓋茨的“協防台灣”是同一張牌的兩麵。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意圖”而言,它實際上“繼承”了拉姆斯菲爾德的“讓我們走著瞧”,繼承了拉氏一年前從北京之行中、在心知“台灣牌”已經失效,從而開始瞄著中國的經濟、內政問題,立刻拋出的“讓我們走著瞧”。 上麵說了這麽多,無非是想說明這一點,那就是,布什提名、美國國會通過蓋茨接手拉姆斯菲爾德的“核心”、並不在於從根本上調整拉姆斯菲爾德-切尼軸心的伊拉克政策、更別提從根本上調整其獨霸中東的中東政策、獨霸世界的全球戰略了,而在於以“另一種戰術”去實現拉姆斯菲爾德沒有實現的、美國新保守勢力既定的伊拉克政策、中東政策。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自獲提名之後就已經連續出手、且的確幫助蓋茨成功獲得美國兩黨、美國盟友“高度信任”、並相當程度地調動了美國“鐵杆盟友”積極性的“這些陰毒手段”,就是美國統治階層心目中的“另一種戰術”。值得強調的是,這也是美國鐵杆盟友--比如說英國、以色列的共識。
直到目前為止,如果要問“最期望伊拉克、甚至整個中東穩定的外部強權是誰? 不可否認,直到目前為止,如果要問“最期望伊拉克、甚至整個中東穩定的外部強權是誰?”,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答案”恐怕是美國第一、英國第二。 同樣,直到目前為止,如果要問“對伊拉克、甚至整個中東穩定無法獲得穩定最絕望的外部強權是誰?”,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答案”恐怕仍然是布什政府第一、布萊爾內閣第二。 另外,東方評論員注意到,有一種觀點認為,對現有伊拉克政策‘不做本質地’調整,而隻做戰術重大變化,就仍然有望實現伊拉克、甚至整個中東穩定。 特別是,直到目前為止,如果要問“對上述觀點仍然懷抱有莫大期望的領導人是誰?”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答案”恐怕就是“伊拉克報告”公布之後急急忙忙召開“兩布會”的“兩布”了。
布萊爾“重提”一年多前的“老建議”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布萊爾在會見布什之前,強調蓋茨的前一段話、既“美國(英國)並沒有在伊拉克取得勝利”,隻不過是為了“轉化”蓋茨的中間一段話、既“美國(英國)也沒有輸掉這場戰爭”而已,至於“如何避免”,其方法就藏在蓋茨的最後一段話裏、既“如果伊拉克的混亂狀態持續下去,中東地區的局勢可能會更趨惡化”。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布什、或者說美國新保守主義“決策總部”將“明來明往”的拉姆斯菲爾德“休息”、換上“招式陰毒”的蓋茨,絕不意味著美國伊拉克政策的“實質性調整”、恰恰就是出於對“上述觀點”的莫大期待。 而布萊爾“重提”一年多前的“老建議”、既“給敘利亞、伊朗一個機會,讓敘利亞、伊朗也參與維護伊拉克穩定的‘事業’中來”、也恰恰是出於對“上述觀點”的莫大期待。 請大家回頭看看新聞中的這一段文字,原文是: 布什說,伊拉克問題研究小組的報告“提供了一條強有力的前進道路”,他在記者會上也承認“伊拉克目前的形勢很糟糕”。 布萊爾稱這份報告將強有力地推動美英在伊拉克的勝利,因為“失敗的後果很嚴重”,布什也表示取得在伊拉克的勝利對中東、英國、美國和整個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
“政治生命鍾”都已經在倒計時的“兩布”,想商量的恐怕隻有一件大事 非常清楚,在此次的“兩布會”中,“政治生命鍾”都已經在倒計時的“兩布”,在中東方向,想商量的恐怕隻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如何做”才好讓更多的人相信“如果伊拉克的混亂狀態持續下去,中東地區的局勢可能會更趨惡化”;因為布萊爾直到今天都堅持認為“(伊拉克戰爭)失敗的後果很嚴重”, 顯然,要做到這一點,要想“政治翻盤、從而避免被永久貼上毀了美國、毀了英國之罵名”的“兩布”,唯一的希望就是依賴立刻就要“總領”五角大樓的蓋茨了。 對此,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兩布”看來在這一點上已經達成了兩點共識,既: 第一,“翻盤的方案”是現成的,就是拉姆斯菲爾德於辭職前寫下的、並“滿懷希望地留在”五角大樓國防部長辦公室辦公桌上的那份“備忘錄”; 第二,落實“翻盤方案”的手段也是現成的,那就是即將坐在那張辦公桌上、早已經“閱讀”過那份備忘錄的蓋茨、早就施展了的一連串手段;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份“翻盤方案”的意圖,我們再來回顧一番拉氏“臨別贈言”的重點內容。
拉氏“臨別贈言”的“重點”在於順勢向伊朗、敘利亞邊境進行重兵集結 請大家注意拉姆斯菲爾德備忘錄中的這一段意思,大意是:建議布什總統效法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重金收買各地部族領袖,讓他們出麵去“幫助維持局麵”; 建議大規模增加伊拉克軍隊中的美軍教官數量,同時增加將武器輜重轉交給伊拉克武裝的速度;迅速減少駐伊拉克的美軍基地,爭取在2007年7月前把目前的55個基地減少到5個; 建議將大部美軍部隊調往伊拉克與伊朗和敘利亞的邊境一帶,加強對滲透分子的打擊;把美軍從最前線撤離,讓他們轉型為快速反應部隊,讓伊拉克人直接負責一線作戰。 顯然,對此,我們的觀點就是:拉姆斯菲爾德先生在備忘錄中”現在的伊拉克政策不太好“之餘,滿懷信心提出的“這一連串建議”,其的意圖就是這麽兩個: 其一,是讓已經丟了近3000條性命、且仍然在天天死人的美國占領軍與反美武裝“脫離軍事接觸”,從而讓伊拉克人去與反美武裝惡鬥;讓伊拉克宗教派別之間去惡鬥,一句話,將伊拉克扔進內戰之中;以此來威脅“住在伊拉克旁邊的人們”、也一並威脅住在遠處,卻“非常需要中東石油的人們”;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這是在建議美軍以“加強對滲透分子的打擊”為借口,順勢向伊朗、敘利亞邊境進行重兵集結;在這裏,東方評論員想再次提請大家注意,在拉姆斯菲爾德的建議裏,沒有向沙特阿拉伯邊境集結的字眼、也沒有向土耳其方向集結的字眼。
被華盛頓重兵沿邊境威懾的敘利亞,則需要考慮更加麻煩的後果 這就是說,在沙特阿拉伯方向,伊拉克邊境是敞開的,在土耳其方向,伊拉克邊境也不設防,如此一來,沙特阿拉伯接收的信息會有兩點: 第一,一旦伊拉克發生內戰,那麽,絕不願意看到什葉派坐大的沙特阿拉伯可以自由地支持伊拉克境內“弱小的遜尼派”; 第二,正與“非美勢力”眉來眼去的沙特阿拉伯也感受到了一種不自在,就是,伊拉克境內“弱小的遜尼派”,很可能在伊拉克內戰中、一點點兒地成為沙特阿拉伯的巨大政治、經濟包袱; 與此同時,有庫爾德人問題的土耳其,與以色列人有戈蘭高地之爭,又被黎巴嫩政府部長暗殺事件纏身,且被指責支持伊拉克反美國武裝、並與阿拉伯遜尼派國家格格不入、又被華盛頓“準備”沿邊境重兵威懾的敘利亞,則需要考慮更加麻煩的後果: 比如說,在“最希望伊拉克穩定、中東穩定的華盛頓”決心以“伊拉克穩定、中東穩定”為賭注、去“賭”阿拉伯國家、敘利亞屈服的情況下,以色列借機再次發動“黎以衝突”。 顯然,“美英”軍隊與伊拉克反美武裝脫離接觸,讓伊拉克政府自己去對付局麵,自己則坐在“兩伊邊境”、敘利亞與伊拉克邊境,一邊威懾這兩個國家;一邊阻止伊拉克什葉派從這兩個國家得到支持,從而平衡伊拉克各派的力量,從而讓伊拉克內戰“有條件打得起來”,再用“伊拉克內戰爆發”這把“刺刀”去“請”敘利亞、伊朗、甚至阿拉伯國家配合“穩定伊拉克局勢”,當然了,坐在旁邊的“美英”、一定會用力地“攪拌”上“什葉派與遜尼派的矛盾”的“胡椒麵”; 如此一來,“兩布”最後就可以指望著遜尼派也好、什葉派也罷;阿拉伯國家也好,波斯國家也罷,在受不了了之後,再請坐在一邊的美國人“出山”主持公道。 ●拉姆斯菲爾德似乎直到下台之前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直在伊拉克“走直線”、充當“運動員”的拉姆斯菲爾德,似乎直到下台之前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伊拉克這個地方、盡管美國軍力雄厚、但是,象“中歐俄”那般做“裁判員”、顯然更加高明些。
在拉姆斯菲爾德的備忘錄裏,在蓋茨的一邊串手段中,明顯漏算了一條 不過,東方評論員想提醒的就是:華盛頓現在才想著做“裁判員”是否晚了點兒?條件是否夠?畢竟在拉姆斯菲爾德的備忘錄裏,在蓋茨的一邊串手段中,明顯漏算了一條,那就是:“中歐俄”這些老資格的“裁判員”、是否會因此而“決心”改變“伊拉克、中東的遊戲規則”:比如說,將伊拉克“旁邊的”、與美國打得火熱,對屏障俄羅斯、上合組織進入伊拉克、伊朗有關鍵作用的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阿富汗;還有對屏障歐盟力量從場麵進入伊拉克有重要作用的土爾其,也當作“薪柴”給一並投入進去? 要知道,這幾個國家,對華盛頓控製裏海石油、對美國的中亞政策、南亞政策、東歐政策的製定,都是至關重要的。值得強調的是,被美國決策層賦予了重大戰略意義、將來用於抽空中俄中亞油管、破壞上合組織合力的“裏傑石油管道”,就在那一帶。 同樣,拉姆斯菲爾德在撰寫備忘錄時,也“不應該”忘記,一旦伊拉克內戰打了起來,那麽,象“中歐俄”這樣的力量,在上述幾個地方,要想弄點兒什麽出來,一點兒也不比美國讓伊拉克打內戰來得麻煩。何況,美國的後院--南美洲,對美國人而言,也夠鬧心的了。那裏,離“中歐俄”很遠,但卻有美國的重大的、現實經濟利益。 這一點,我們將在下麵的部分進行展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