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Oct.17

(2007-01-26 14:12:36) 下一個
2006年10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例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

【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2006年10月17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主持例行記者會。

劉建超:大家下午好。我首先發布兩條消息。應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邀請,法國總統希拉克將於10月25日至28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應李肇星外長邀請,美國國務卿賴斯將於10月20日至21日訪華,雙方將就中美關係和朝鮮半島局勢等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下麵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問:關於對朝製裁問題。據報道,在丹東的中國銀行機構已凍結了一些帳戶的對朝外匯業務,請證實。另外,中方是否加強了對輸朝卡車貨物的檢查?

答:大家都知道,聯合國安理會已經通過第1718號決議。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方一直認真、負責任地執行安理會的有關決議,這次也不例外,中方將根據決議要求處理有關問題。

問:據報道,中方已在中朝邊界建起一堵牆。修建這堵牆的目的是什麽?請介紹這堵牆的具體情況,如牆的長度、高度、建築材料等,是水泥牆還是鐵絲網?

答:事實上,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按照有關邊防建設規劃,中國在包括中朝邊界在內的陸地有計劃、分步驟地陸續組織修建了一些邊境鐵絲網、巡邏路等設施。修建這些設施的目的是改善邊境管控條件,維護良好的邊界秩序,這屬於正常的建設行為,與目前的局勢沒有必然聯係。

追問:你剛才說,這是為了改善邊境管控條件,目前邊界有何情況,有什麽需要改進的?

答:據我了解,目前中朝邊境情況正常。

問:中國銀行機構是否阻止中國商人向朝鮮匯款?

答:關於對朝方采取金融方麵措施的範圍,聯合國安理會第1718號決議已作出明確規定,請你讀一讀決議的具體內容。各國有義務按照規定行事。關於雙方正常金融和商業往來的具體問題,請你向中國有關金融部門詢問。

問:請介紹美國國務卿賴斯訪華的具體安排。

答:賴斯國務卿對中國的訪問非常重要。她將同李肇星外長就有關問題舉行會談,中國領導人將會見她。有關這次訪問的具體安排,雙方還在磋商之中。我想大家很快就會得到消息。

問:朝方將安理會決議稱為“戰爭宣言”,你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們注意到朝方就聯合國安理會第1718號決議所作出的反應。我們認為,當前最關鍵的是有關各方不要再采取使局勢惡化的任何行動,各方都應冷靜對待目前的局勢,努力恢複六方會談,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朝鮮半島的核問題,共同維護朝鮮半島以及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

問:按照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粗略統計,在過去一年裏,中國向朝鮮的糧食援助減少了三分之二,你認為這一數字準確嗎?如果屬實,你如何解釋這一現象?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劉建超主持的這場記者會,我們感興趣的有這麽幾個點:

第一,就是劉建超宣布的兩條消息,既:應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邀請,法國總統希拉克將於10月25日至28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應李肇星外長邀請,美國國務卿賴斯將於10月20日至21日訪華,雙方將就中美關係和朝鮮半島局勢等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希拉克此番前來的“意圖”是既建立在朝核試驗基礎上,又遠遠地超出了朝核試驗本身
事實上,對法國的動態,東方評論員向來是非常關注的,在歐洲部分,法國在外交、內政上的風吹草動,從來就是我們的討論重點,由此就可見一斑。顯然,希拉克的此次來訪,中東局勢、中亞局勢、包括仍然沸沸揚揚的朝核試驗問題,都將是其與胡錦濤商量的內容。然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希拉克此番前來的意圖是既建立在朝核試驗基礎上,又遠遠地超出了朝核試驗本身。有意思的是,下麵這則來自中東的新聞、恰恰“提前”點破了希拉克北京之行的“戰略意義”。

法維和部隊稱將擊落入侵黎領空的以軍飛機

【以色列《國土報》報道】據以色列《國土報》報道,聯合國維和部隊法軍司令部10月17日警告說:如果以色列空軍繼續在黎巴嫩領空飛行,法國維和軍將擊落以色列飛機。以色列國防部長佩雷茨17日在以議會國防和外交委員會上通報了法國維和司令部的這一通告。

針對法國維和司令部的通告,佩雷茨表示,在聯合國安理會1701號決議付諸實施之前以色列空軍不會停止在黎巴嫩上空的飛行活動,如果黎巴嫩真主黨不釋放扣押的以色列士兵,不落實聯合國決議中要求的武器禁運條款,以色列便不會停止在黎巴嫩上空的飛行活動。 佩雷茨說,以色列方麵有確鑿證據表明,敘利亞持續在為黎巴嫩提供武器,以色列方麵最近將正式通知聯合國維和部隊和黎巴嫩武裝力量司令部,如果武器禁運決議沒有得到徹底執行,以色列方麵將保留用自己的軍事力量維護聯合國1701號決議的權力。

【時事點評】東方評論員注意到,針對聯合國維和部隊法軍司令部“衝著以色列”公開發出的這個警告,以色列是這樣辯解的:以色列國防部長佩雷茨說,“以色列方麵有確鑿證據表明,敘利亞持續在為黎巴嫩提供武器”,並聲稱“如果武器禁運決議沒有得到徹底執行,以色列方麵將保留用自己的軍事力量維護聯合國1701號決議的權力”。對此,東方評論員就認為,以色列在講出“這番決心”之前,似乎應該看看華盛頓的處境,揣測一下“眼下的美國人”是否敢公開支持以色列的“這番決心”,不然,一旦華盛頓不敢出麵,那麽,以色列的這番話、就“說大”了。

<<隱藏在這一對“警告”與“辯解”的真實意圖>> 在我們看來,不論是“維和部隊法國司令部”的警告、還是以色列防長的辯解,都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們關注的焦點“法以”雙方的真實意圖,是隱藏在“警告”與“辯解”背後的“真實意圖”,那就是:都想看看:曾經在中東問題上、甚至在世界大多數熱點問題上說一不二的華盛頓,在被伊拉克“粘住”、被伊核“頂住”,又被朝核“綁住”的困境下,是否還敢“講狠話”?

<<我們“比較感興趣”的問題>> 真實的情況就是,在這一對“警告”與“辯解”上,如果美國人“敢”“講狠話”?那麽,“講話”之後是否有人聽?如何聽?這才是時事評論員們“比較感興趣”的問題;
<<我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 特別是,在中東和平問題“之外”的其他問題上,不論是“兩核”問題,還是阿富汗問題、南亞問題,南美洲、非洲、特別是日本高官已經聲稱“要討論有核”的問題上,美國人是否“敢”說話,特別是“說話”之後是否有人聽?如何聽?這才是時事評論員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

<<我們“最為感興趣”的問題>> 不過,就如首席評論員所指出的那樣,我們最為感興趣的問題是:隨著朝核試驗掀起“東北亞核競賽”的一角,隨著朝核試驗並沒有帶來什麽嚴重後果,這也就相當於立刻吹響了“中東核競賽”的序曲,並刺激了南美國家的“核報負”。在這種情況下,東方評論員注意到,除了這些“政治層麵”的問題之外,同處歐亞大陸的“中歐俄”、在“經濟利益”方麵的戰略互動層麵、是一一發出“新信號”,因此,在這些信號麵前,作為全球經濟、軍事超強的華盛頓,是否敢說話、或者說說話”之後是否有人聽?如何聽?這才是時事評論員們“最為感興趣”的問題。

在這種角度下,我們再去溫習一則昨天已經點評過的新聞,並再說幾句!歐將伽利略衛星係統做軍事用途 借口是彌資金空缺

【綜合消息】歐盟委員會一位高級官員,13日表示,將考慮開放“伽利略”衛星定位係統的軍事用途,改變歐盟此前僅把該係統定位為民用設施的政策。

彌補資金空缺

歐盟委員會負責交通的委員雅克?巴羅在盧森堡表示:“我個人認為,‘伽利略’衛星定位係統僅作為民用在將來是行不通的,因為我們的軍隊如果連導航定位係統都沒有的話,什麽也幹不了。”他認為這樣做可以彌補一些“伽利略”計劃的資金缺口。據悉,該計劃在過去幾個月內,總預算已經上升了5億歐元。 “伽利略”衛星定位係統迄今一直被稱為民用項目,而且控製權仍然掌握在民用機構手裏。

美英抱有戒心

英國《獨立報》認為,巴羅的講話表明,歐盟委員會在“伽利略”係統未來用途上的政策立場將發生重大轉變,這很可能會遭到美國和英國反對。美國最初強烈反對歐盟實施“伽利略”係統計劃,就是擔心該係統被用於軍事目的。 另外,由於中國是“伽利略”計劃的參與者之一,美國對此一直抱有戒心。 <<獨立報>>還認為,開放“伽利略”衛星定位係統的軍事用途,將使歐盟的軍事實力大大增強,從而為歐盟推行其外交政策提供有力的保障。這顯然是法國樂於看到的。

據報道,對於巴羅的講話,英國政府的態度比較“模糊”。英國交通部一名發言人說:“英國的態度是眾所周知的:‘伽利略’計劃是一個民用機構控製下的民用項目。這個觀點在歐盟交通委員會2004年12月的記要中得到了確認。”而美國政府13日沒有對巴羅的講話作出反應。

【時事點評】請注意這一段,原文是:對於巴羅的講話,英國政府的態度比較“模糊”。英國交通部一名發言人說:“英國的態度是眾所周知的:‘伽利略’計劃是一個民用機構控製下的民用項目。這個觀點在歐盟交通委員會2004年12月的記要中得到了確認。”而美國政府13日沒有對巴羅的講話作出反應。顯然,在我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上,華盛頓“沒敢說話”。就如我們之前所指出的那樣,東方評論員認為,在“伽利略”是否軍用的問題上,歐盟負責此事務高官的“建議”、“第二石油金融運營商”的“模糊”,“第一石油金融運營商”的“無語”,無疑說明了這麽幾點:

歐盟(準確地講,是老歐洲)“終於又準備搞事”了

第一,我們知道,歐盟委員會的一位高官13日表示:歐洲衛星導航係統“伽利略計劃”有可能會被付諸軍事用途。之後,在歐盟內部引起了一陣混亂;對此,在昨天的歐洲部分,我們就已經說了:看來歐盟(準確地講,是老歐洲)“終於又準備搞事”了。

歐盟的“如此這般”、顯然是個瞄準了時機的“蓄意之舉”

眾所周知的是,在華盛頓“組織”一批東歐國家的強力杯葛下,再加上英國這個“世界石油第二運營商”出於自己“石油金融”上的利益(第一是美國。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英間這種第一、第二的‘裙帶關係’,正是在許多問題上,英國總是與美國跟得很緊的關鍵原因),對歐盟對華軍售禁令總是表現得三心二意,從而令這紙標誌著“意識形態”對立的軍售禁令是至今未解。

顯然,那位歐盟高官的講話,說起來是不經意的,但是,基於“伽利略”在政治、特別是經濟、軍事戰略上的“標誌性”,以及朝核悍然試驗之後,華盛頓卻“無所作為、由此而對全球政治格局產生的衝擊力,東方評論員想說的是,歐盟的“如此這般”、顯然是個瞄準了時機的“蓄意之舉”:

站在華盛頓的角度去看,“不同身份的人”都在深入地“涉及著”
在我們看來,“伽利略”的標誌性在於如下幾點:

第一,是參與國家的複雜性。我們知道,參與“伽利略”計劃的,不僅有美國的遏製目標--中國、也美國的亞洲盟友--韓國,有消息說,美國“昨天最強大的對手”--俄羅斯與歐盟之間也在頻繁接觸,事實上,2005年12月,俄羅斯的火箭就在哈薩克斯坦將一枚導航衛星送入了太空。

總之,一句話,站在華盛頓的角度去看,“如此多不同身份的人”都在懷著各自的目的,深入地“涉及著”這套與GPS對著幹的“伽利略”計劃,顯然,這裏麵孕育著一個重大的陰謀;

“伽利略”從一開始,就成了一個令華盛頓“欲除之而後快的”心腹大患

第二,是用途的多樣性。東方軍事評論員就認為,由於“伽利略”計劃一開始就打算發射30顆衛星,這樣,其強大的信號覆蓋麵積將是為美國帶來巨大軍事、經濟利益的GPS係統“兩倍”,特別令華盛頓不能容忍的是,“伽利略”技術更加先進,既可為更廣泛人群提供衛星導航,而且精確度更高。

因此,僅就用途而言,“伽利略”係統的那種既可為公眾提供基本信號,也可為政府和軍方提供“高度保密信號”的設想、自一開始,就成了一個令華盛頓為了保持GPS的壟斷性,而“欲除之而後快的”心腹大患。

華盛頓曾經公開地做了兩件“不光彩的事情” -- 為達到將“伽利略”係統扼殺在搖籃裏的目的,美國軍方曾經公開地做了兩件“不光彩的事情”:

首先,先是警告,公開警告說:一旦“伽利略”係統被對手用來針對美國軍方利益,那麽,美軍必將摧毀之;

其次,美國人還通過英國媒體“放風”,說美國科學家已破譯歐洲“伽利略”衛星定位係統實驗衛星密碼;

“警告”與“放風”的企圖心 --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又是“警告”又是“放風”的、其企圖心無疑是在“刻意”衝著涉及“伽利略”係統的國家、潛在的用戶、特別是計劃在“伽利略”係統這個平台上著手開發運用技術、進行設備投資的投資者,狠勁地“強調這麽兩點”:

首先,密碼的破譯,將令“伽利略”計劃將來的用戶或許可以“免費使用”衛星導航服務;

其次,密碼的破譯,還將使歐盟通過商業運作收回“伽利略”計劃投資的設想麵臨“化為泡影”。

在美國決策層眼裏,“伽利略”真正危險的地方,是附在它身上的“重大政治意涵”

在東方軍事評論員看來,在“伽利略”還沒有建成的時候,美國就組織科學家“迫不及待地破譯”了“伽利略”衛星密碼,並匆匆忙忙地公布之,不論是真還是假,就從華盛頓“不願意”等待它建成之後再去“公布”這一點去看,就非常說明問題。

說明了什麽?顯然,它說明在美國決策層眼裏,“伽利略”計劃在軍事、經濟、技術上的意義雖然重大,但這還都是“後話”,真正危險的地方,是附在它身上的“重大政治意涵”,那就是:“伽利略”計劃既是個技術平台,一個可以聚合“中、歐、俄、印”等“非美大國”空間技術的技術平台,但是,它更是一個戰略平台,一個可以用來整合“非美大國”在政治、軍事、特別是經濟利益的“戰略平台”。

歐洲人悄悄地發出了一個準備與“中俄”全麵開展政治、軍事、經濟合作的信號 -- 顯然,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再去看歐洲人想將“伽利略”軍事化的借口--彌補資金空缺,也就不難看出,歐洲人圍繞“軍事化”與“資金空缺”這兩個詞,悄悄地發出了一個準備與“中俄”全麵開展政治、軍事、經濟合作的信號。

華盛頓這次麵對這一重大信號、竟然“沒有反應” -- 有意思的是,與美國先前在歐洲決定與中國合作開發“伽利略”時、所做出“歇斯底裏”不同的是,華盛頓這次麵對這一重大信號、竟然“沒有反應”。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我們不認為美國是不屑於做出反應,也不是沒有聽懂這個信號,恐怕是“暫時”還不敢做出反應。道理很簡單,在華盛頓已經弄出了“新中東”笑話,“伊核笑話”、現在又在“朝核笑話”中被人嘲笑、且還需要“中歐俄”配合著把“兩核笑話”處理得平穩些時,哪還敢說什麽狠話?哪還敢一起得罪“中歐俄”,不然,就是說出來恐怕也沒有人聽、還徒增笑料耳!

“再談”歐亞能源結算綜合體 -- 但是,如果華盛頓決策層果真聽不懂這些信號的含義的話,東方評論員倒想提醒一下:遠的不說,就以朝鮮核試驗開始,在中俄通過朝鮮核試驗“悍然”掀起可能包括朝、韓、日的“東北亞核競賽”之一角,繼而相當於吹響了可能包含“伊朗、以色列、埃及、沙特”的“中東核競賽”的序曲,還相當於強烈地刺激了南美大國巴西的“核抱負”之後,不論是有“美日軍事同盟”的東亞,還是“上海合作組織”占優的中亞,更或者是受到美國軍事壓力的西亞、以及剛剛經曆黎以衝突、且隨時可能再爆衝突的中東,以罵美國為時髦的南美、甚至是“中歐俄美”爭奪正酣的非洲、可以說都揉成了一盤棋,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如果有誰不想天下大亂的話,特別是“最不想天下大亂的那一位”,那可就得小心再小心了。


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就是:就是在“有人”開始明白自己得“小心再小心”、從而在朝核問題上、伊核問題又開始有求於“中歐俄”的同時,“中俄”宣布將聯合投資100億美元建設電站,並向中國供電;中國與巴基斯坦的自由貿易區談判宣布取得了重大進展;“中俄”宣布部分貿易不再采用美元、而轉用“盧布與人民幣”進行結算;特別是,俄羅斯與德國之間宣布,俄羅斯將努力幫助德國成為歐洲的能源中心;

所有這些,都令我們想起了我們之前曾經提出的一個、且我們認為“極有可能實現的”名詞------歐亞能源結算綜合體。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中歐俄”已經在合作的“伽利略”計劃,最終被確認“將用於軍事用途”的話,其“政治意涵”就是“中歐俄”將從“伽利略”這一政治、經濟、金融、技術戰略平台為舞台,進行“軍事戰略層次合作”,進行“經濟戰略層次合作”、進行政治、技術層次的戰略合作.

東方評論員認為,在這種現實利益下,說實在的,在華盛頓並沒有讓我們看出“朝鮮沒有未來”的同時,我們卻看到了美國主導下的北約、已經沒有了未來。

華盛頓在朝核問題上事先“什麽都說了”、事後卻“什麽都沒有能力兌現”的最大惡果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中歐俄”選擇這個時候,絲毫不顧及華盛頓的“感受”,瞄著美國的“石油金融”、軍事霸權,大搞經濟層麵、特別是軍事層麵的“合縱連橫”,正是美國人在中東和平問題上、伊核問題上、特別是在朝核問題,事先“什麽都說了”、事後卻“什麽都沒有能力兌現”的最大惡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