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給媒體工作者上課兼強力聲援湖北省長李鴻忠

(2010-03-14 14:55:00) 下一個
這幾天,湖北省長李鴻忠的“錄音筆”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很多網民對李省長進行了批評甚至要求其對《京華日報》女記者劉傑道歉,這讓我非常的震驚。透過這件事情,我有兩個沒想到:第一個沒想到是我們的網民竟然糊塗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第二個沒想到是我們的新聞工作者竟然素質低下到了違反最基本職業準則的地步。
  
    所以,良知和責任心讓我必須站出來給大家上一堂課,幫助大家提高一下認識,否則我覺得自己對不起黨和國家這麽多年對我的教育,對不起一直以來廣大網友尤其廣大女網友對我的景仰和熱愛。
    
    首先糾正大家一個錯誤,很多人認為李省長追問劉傑“哪個單位的”是一種威脅。我覺得“威脅”一詞用得太沒水平,把我們黨的高級幹部形容得跟黑老大似的。還是用“震懾”一詞比較恰當,雖然和“威脅”的意思差不多,但能反映出我們正確的立場和價值取向,更能顯示出李省長的自信和力量:犯我省長者,雖遠必誅!
    
    這個事件,本質上是如何正確對待輿論監督的問題,關於輿論監督,日前河南省長有一個很重要的談話,那就是輿論監督一定要考慮社會效果。我很讚同這個說法,覺得這一點應該成為所有媒體工作者必須遵守的職業準則。我想在此基礎上具體的闡述一下,作為媒體工作者,你在問任何問題或者發表任何文字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三個問題:對宣傳國家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麵有利嗎?對宣傳各級政府的政績有利嗎?對塑造各級領導的正麵形象有利嗎?如果能做到上麵這三個有利於,我相信就能夠取得比較好的社會效果,就會受到廣大各級領導以及被他們所代表著的群眾的歡迎。像劉傑這次,那麽多的好問題不問,偏揪著“鄧玉嬌”案不放,結果惹得我們李省長很生氣,社會效果就非常惡劣。
    
    當然,社會效果的事情,具體操作起來有點難度。因為,媒體工作者也不是算命的,不太容易準確預測文章究竟會帶來怎樣的社會效果。就像當初寧波網友“老饞貓”無意中發了幾張照片,結果迅速躥紅了“犀利哥”一樣,壓根就出乎了發帖者自己的預料。這次劉傑想必也是如此,完全沒料到李省長會生那麽大的氣,否則也不會眼紅欲涕了。
    
    那麽怎麽辦?我覺得倪萍倪委員的思路很值得媒體工作者們借鑒。倪萍說:“在大的會議上舉手表決時,我從來沒有反對過或棄權過。”“我愛國,我不添亂。”,這樣的境界和覺悟同我們的廣大媒體工作者形成了多麽鮮明的對比啊!我們的廣大媒體工作者缺乏的恰恰就是這樣一種覺悟,試想,如果你們能夠自覺的把采訪和報道負麵新聞上升到叛國和添亂的高度上來看,劉傑這次還能犯這麽嚴重的錯誤嗎?教訓呐,同誌們!教訓很深刻呐,再一次的同誌們!
    
    所以,這次“錄音筆”事件,我以為李省長是沒有任何錯誤的,相反,我還認為李省長表現得非常有風度,不過奪了一支記者的錄音筆而已,不過問了一下人家的單位“震懾”了一下而已。倘若遇到我這樣脾氣暴躁的人當省長,遇到劉傑這麽惡毒不懷好意的提問,早就一巴掌扇過去,一邊惡狠狠的問:“你TMD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