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westo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辣椒在中國的傳播曆史和途徑 為什麽現在全中國越吃越辣

(2014-10-19 20:07:03) 下一個

傳播曆史和途徑

一直對辣椒(和其他番物) 從哪裏傳入中國及傳播途徑有興趣.
最近讀了"中國農史",  這是至今看到最完整的曆史.
之前, 一直以為是從雲南,廣西到貴州,江西到兩湖, 再轉身往西到四川, 在那裏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這本"農史"是南京農業大學博士生蔣慕東, 博導王思明的研究結果.
他們一定很辛苦, 需要研究各地明清兩朝地方誌. 但得出的結論很有意思, 也非常出乎意料:
有記載的, 最先開始種植辣椒的居然是浙江. 
浙江山陰縣誌, 在康熙年間(1671)既有記載. 這是地方誌裏首次出現辣椒.

"康熙《杭州府誌》、乾隆《湖州府誌》也稱“辣茄”。早期浙江種植辣椒用途主要是替代南方熱帶所產的胡椒。後續記載不多,說明浙江食辣並不普及。
康熙年間,東北遼寧(1682)、中南地區的湖南(1684)和貴州(1722)、華北地區的河北(1697)也有記載;西部地區的陝西要遲一些,在雍正年間(1735)有記載,其它地區均在此之後 "

朝鮮種植辣椒的確比中國早. 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時即開始:
"《林園十六誌》(1614)等書介紹,朝鮮17世紀初開始種植和食用辣椒。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編輯的《韓國史》中說,辣椒從日本傳人朝鮮是在“壬辰倭亂”(1592—1601年)期間
...
湖南地區最早的辣椒記載時間與遼寧相同,僅次於浙江,比周邊地區都早得多。康熙二十三年(1684)《寶慶府誌》和《邵陽縣誌》:“海椒”,這是目前所見國內最早的將“番椒”稱為“海椒”的記載。
...

由朝鮮傳入中國東北可能是辣椒傳入中國的另一海路渠道。東北地區,康熙《蓋平縣誌》、《遼載前集》、《盛京通誌》均有辣椒記載,由於沒有明中後期遼寧方誌,明代該地種植情況不詳。
...
東北地區 遼寧的辣椒記載早而且多,與浙江幾乎同時,後續記載也多。康熙二十九年(1690)《遼載前集》:“秦椒,一名番椒。椒之類不一,而土產止此種,所如馬乳,色似珊瑚,非本草中秦地所產之花椒。”
內地傳播的先後包括:
...
貴州也是較早食用辣椒的省份,通呼海椒,另有辣火、辣有、辣角別稱,以辣角居多。康熙六十一年(1722)《思州府誌》:
...
四川地區辣椒記載比湖南遲半個世紀以上,卻幾乎與湖南同時迅速普及,食辣成性。
乾隆十四年(1749)《大邑縣誌》:“秦椒,又名海椒” 是四川辣椒最早記載。番椒在四川地區稱海椒的最多,辣椒和辣子次之,偶有稱秦椒。
嘉慶年間,四川辣椒仿佛一夜之間到處冒了出來。金堂、華陽、溫江、崇寧、 射洪、洪雅、成都、江安、南溪、郫縣、夾江、犍為等縣誌及漢州、資州直隸州誌中均有辣椒記載。
光緒以後,除在民間廣泛食用外,經典川菜菜譜中已經有了大量 食用辣椒的記載。清代末年傅崇矩《成都通覽》記載,當時成都各種菜肴達1328種之多,辣椒已經成為川菜中主要佐料之一,有熱油海椒、海椒麵等。清末徐心 餘《蜀遊聞見錄》亦記載:“惟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

早期湖北辣椒的名稱很特別,叫“賽胡椒”。乾隆五十三年(1788)《房縣誌抄》:“蔬:賽胡椒,紅黃金瓜佛手數種。”同治《房縣誌》:“秦椒,俗名賽胡 椒、辣子,有黃紅青三色。”道光《鶴峰州誌》:“番椒,俗呼海椒,一呼辣椒,一呼廣椒。”嘉慶到鹹豐年間記載很少,同治以後特別是光緒時期增多,《鹹寧縣 誌》、《興國州誌》、《長樂縣誌》《武昌縣誌》等亦有記載。道光年間吳其濬在《植物名實圖考》提到了湖北周邊的“湖南、四川、江西(辣椒)種之為蔬”卻未 點明湖北,也間接說明清末湖北辣椒種植非常少。 "


----------------
為什麽現在越吃越辣

在這個視頻裏, 施斌(用蘇州話) 談蘇州人吃辣. 他把現代對辣的認識, 講得蠻透徹的.
至於為什麽現在不光是蘇州, 甚至全國人民越吃越辣. 
其中原因其實是全世界現象, 幾年前我討論過.
在農業工業化之後, 種養的食材, 無論是大棚裏種出的蔬菜及工業化養殖的家畜家禽水產場的魚蝦,
就一個詞:  索然無味.
國內的農牧畜水產業在大量盲目照抄二十年後, 雖然供應量大為提高, 但從質量來說, 也逐漸認識到這一點.
過去, 厚重的鹹,辣一是為了避免變質, 二是常為了掩飾食物的不新鮮.
現在的無味食材, 也隻能越來越依仗強烈的調味品來彌補.
要改變這趨勢, 需要改變種養方式.
幸好, 過去十幾年西方有識之士已經開始了有許多好的嚐試.



假如看不見這吳語視頻, 聽的懂蘇州話的請直接去看: http://suzhou.cutv.com/wldst/zdjm/sblz/2014-10/19_1698184.s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