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westo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洋務運動時期的創業大臣們

(2014-09-15 17:02:39) 下一個

曾國藩, 李鴻章, 左宗棠辦了多少企業?

中國工業化始於1860年左右. 這裏貼一些有關洋務運動的數據, 可看出其範圍是很廣的.
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前, 中國工業化在已經有相當規模.

當初道光皇帝(1850左右)拒聽取林則徐忠言, 斥之為"無理取鬧", 以致第二次鴉片戰爭慘敗
之後, 清廷痛定思痛, 達成共識:
--"中國豈可一日而忘備……將來師夷智以造炮製船,尤可期永遠之利"
--“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製器為先"
--“認真學習洋人製造各項火器之法,務須得其密傳,能利攻剿,以為自強之計”
開始走自強路線,  鹹豐同治先後委托奕?, 及上麵的三大漢臣們, 開始改變滿清閉門造車的陋習.
其中曾國藩走過不少彎路: 他手下的花了十幾年時間, 一直造不出開花彈. 這才意識到,依靠舊有的傳統工藝作坊, 是沒法跟歐美列強競爭的. 才決心走機械化道路. 因此, 第一個留美學生容閎成了最大的進口機器代辦.

洋務運動創辦的企業有大家熟悉的江南造船廠之前身,江南製造局, 於1865年成立.
同期辦的還有影響廣泛的: 蘇州炮局, 天津製造局, 漢陽兵械廠, 安慶製造局等等.

工業化的規模:
據陳真、姚洛合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一輯)輯錄的資料顯示,晚清建立的新工業(即機器工業或近代工業)有工廠19260家甲午戰前平均每年進口機器633972台,甲午戰後平均每年進口機器3793259台;1915年(民國四年,與清朝末年接近),機器工業有工人1109萬多人;1895年(甲午戰爭結 束)前,機器工廠中,官辦廠占28.7%,民辦廠占71.3%,機器工廠的工人中,官辦廠占56.1%,民辦廠占43.9%。
清廷鼓勵私人投資企業. 投資達到一定數量,封賞爵位

工業化對清朝財政的收入:

據《清史稿·食貨誌》記載,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南京條約》簽訂之年)清政府歲入(全年財政收入)銀3714萬兩,1891年(光緒十七年)歲入 銀8234萬兩,1911年(宣統三年)預算歲入銀29696萬兩(因為辛亥革命,無決算數)。
1911年的歲入為工業革命前(1842年)的8倍, 是1891年的3.5倍. 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裏, 因工業化,朝廷的財政收入有了驚人的變化.
可惜, 一場庚子賠款鬧劇, 把辛苦攢起的家底, 都賠了



數字來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19983e010192x3.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19983e0100zlpx.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