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westo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斯特恩演奏巴赫第一小協

(2007-03-03 21:16:55) 下一個
《音樂邊上的懷念 紀念艾薩克·斯特恩》[轉] (加了一些編輯)
   作者:竇婉茹
 1999年11月19日,斯特恩以音樂家和老朋友的身份再次訪華,此時的李德倫正在為保住惟一的一個腎住院,為了能和斯特恩再次合作,李德倫被四個弟子架上了指揮台,兩個白發老人擁抱在一起的場麵,和這場堪稱“世紀末絕響”的音樂會一起,成為訣別。
  後來我才知道,由於斯特恩本人是猶太裔,這一血統促使他日後成為人道主義戰士。1979年斯特恩第一次訪華,不僅為長期處在封閉中的中國打開了一扇通往西方音樂世界的窗戶,在演出結束後,斯特恩還帶著家人在中國遊曆了一個月,了解中國社會的狀況。這次意義非同尋常的文化奧德賽被拍成了紀錄片,名叫《From Mao To Mozart:Isaac Stern In China》(《從毛澤東到莫紮特:艾薩克·斯特恩在中國》),該片在1981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以及當年戛納電影節特別獎。西方媒體對該片評價甚高,尤其是在“Its cotribution to understanding art,to civilization and to hu-manity itself.(對藝術、對文明以及對人道主義的理解方麵的貢獻。)”
  1999年,猶太人斯特恩第一次踏上了德國的土地,但他拒絕演出,他此行的目的隻是為了教學,“With my visit, I forgive nothing,(我這一次來德國訪問,並不說明我有任何一點寬恕納粹德國的意思),”斯特恩說,“(But)it isn't very human not to give people a chance to change.(但是不給別人改錯的機會,這也是不人道的。)Our responsibility is to continue the search for beauty and humanity. That is what survives.(我們的職責就是為了繼續人類對美和人道的追尋。這才是大屠殺之後真正幸存下來的。)”

  《My First 79 Years》

  艾薩克·斯特恩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但他首先是一個小提琴家。
  斯特恩1920年7月21日生於俄國Kreminiecs(現在的烏克蘭),出生10個月隨父母移居美國舊金山,6歲學鋼琴、8歲學小提琴、16歲嶄露頭角、23歲登上卡內基音樂廳的舞台。
  他從來都不是什麽音樂神童,1999年,79歲的艾薩克·斯特恩在自傳《My First 79 Years》(《我的頭79年》)裏回憶,17歲的他初登紐約Town Hall的舞台,本以為從此成名,沒想到被評論界譏諷為:“運弓太重,高音刺耳,先回家練幾年再說”,年輕的斯特恩備受打擊,竟漫無目的地坐著公共汽車遊蕩了6個小時,不知何去何從。突然間,這個17歲的年輕人大喝一聲:“Dammit.I want to play!(他媽的,我就是想拉琴)”。苦練之後,斯特恩才有今天。
  艾薩克·斯特恩更加不是一個炫耀技巧的雜耍師傅,他一向都是樸實、厚實而且紮實的。斯特恩沒有米爾斯坦的柔麗,沒有海菲茨的精確,但是他爽快、不拖拉、有速度,不為了一個樂句糾纏不休,更了不起的是,斯特恩的音樂能達到一種真正與人“交流”的能力,因為他有一副仁慈的心腸。
  艾薩克·斯特恩是有史以來錄製唱片最多的音樂家,是曾經為卡內基音樂廳免受拆毀大力遊說、四處籌款的人,是第一個和約翰·肯尼迪麵對麵提議要建立“國民藝術委員會”的人,是裏根、老布什、密特朗親手為之頒發獎章的人,是一手提拔過帕爾曼、馬友友、朱可曼等大批後輩的人……誰不曾受過他的影響?甚至於像我這樣一個走在音樂邊上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rbrb 回複 悄悄話 斯氏很有特色,處理獨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