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夫人

有時間就寫寫,生活是需要記下來的。
正文

在心靈裏播種(1)

(2006-11-24 12:42:19) 下一個

小黃老師你好,

    不好意思,這兩天有點事,沒有及時給你回信,請諒。

     很高興能和你討論,看得出來你是個敬業的人,不像有的孩子隻是當個工作而不願去研究、探索。

     作為一個在中國的幼兒園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老教師,我深知中國的教育現狀。當我剛到美國的幼兒園工作的時候,我有著比你深的但卻相同的感受,為我們的孩子感到不平和難過。我思考了很多,然後我發現這不是個簡單的問題,是和我們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體製等很多東西有關的"大事"。在這個裏麵,有些東西是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解決的,但有些我們卻可以去改變――哪怕隻是一點點,隻要我們努力。 

     現在來說,社會的要求、家長的希望我們是很難去改變的,但如果我們一味的隻想去迎合,也是件很殘忍的事,可憐的是孩子們啊!長久以來我也很困惑,但你需要認真地去想一想我們的工作的實際意義。幼兒教育不是個短期動作,而是影響人一生的長期行為――建立概念、培養情操、養成行為習慣等等,這都是奠定人生基礎的內容。所以我們不要有把能認多少個字、能算多少道題作為目標的功利思想,而且要盡量、不間斷地對家長給以正確的引導和說服。 

      1991 年我在海口的一家幼兒園工作。那是一所寄宿製幼兒園,所以每當我當班的早上或晚上我會帶孩子們去戶外鍛煉。我不喜歡讓孩子們老是跑,我喜歡帶著他們快走和散步。我自己做著深呼吸,陶醉地享受著海南清晨最新鮮的空氣;我會停下腳步欣賞太陽從地平線上慢慢升起或悄悄地劃落在小樹林裏;我喜歡摘一朵地上的無名小花,誇張地嗅著那或許並不存在的香味……. 我做這些的時候,我並沒有對孩子們說什麽,也沒有要求他們做,我隻是自己做、自己享受,然後孩子們就跟著模仿,再後來孩子們就會情不自禁地、自動地做了、陶醉進去了。記得有一天早上,我們在一個小坡上欣賞日出,每個人都好陶醉,有幾個孩子感慨地說"好美啊!""老師,你看,好美啊!"孩子們還太小,他們隻會用這樣簡單的詞匯來表達,我卻幾乎掉下淚來!我確定,這美好的瞬間已深深地收進了孩子們的心裏。當歲月流失,學習的重擔壓得他們不再有機會抬頭去看每天的日出,生活的負擔使他們忘記了白天黑夜,但當有一天他們無意抬頭看見這絢麗、這心靈深處熟悉的一幕時,他們將會由衷地讚美生活! 

     所以說孩子們的幸福就在我們的思想中、在我們的手上。而幸福,我的看法是,在不同的環境、層麵和對象是有著不同解釋、表現和體會的。你說呢?隨信發去一篇文章,雖不是談論幼兒園的,但也是關於中美不同的教育對孩子們心靈的影響,希望能對你在理解中美教育和文化的不同方麵有所幫助。 

     非常讚同你的觀點,我也希望我們的孩子開朗、獨立、喜歡動手操作和動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敢想敢作敢為。但我不太讚同你的"我不太喜歡目前這種蒙特梭利的教法。幼兒在工作室裏思想還是不夠放得開,也就是,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還不夠"的說法,我想也許是國內特有的教育環境扭曲了蒙氏教育的思想和方式,從而導致你有這樣的感覺。同時我們也要明白"創造""破壞性行為"是不能劃等號的。我還是建議你盡量多讀一些蒙台所利的書籍,充分理解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相信你會有全新的體會。 

     有句話不知你同不同意"讓你做你想要做的不是自由,你能做你想要做的而你自己不去做才是真正的自由"。我們作為老師,要認真地去思考我們在蒙氏教育中的作用,或者換句話說是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 

     以你說的粉紅塔倒放為例,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地知道孩子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僅僅是為了想試試這樣能不能立起來?沒有問題,再說一兩次也不會把教具摔壞。但問題是較多的孩子並不是為了那個"想試試這樣能不能立起來"的念頭,而是在欣賞"建立-倒塌"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視覺(建立和倒塌)和聽覺(教具倒塌時相撞擊的聲音)的享受。這顯然不是個正確的、好的心理過程,所以我們要製止。能樣製止呢?正麵引導――-我們可以提供多一些的關於粉紅塔的不同玩耍的方式,從正麵引領孩子從而避免走上不良循環,既幫助孩子建立正常的心理感受又保護了教具(美國的蒙氏學校同樣重視教具的保護而且效果很好)。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有一招――這是蒙氏教室允許的,當孩子有不好的、破壞性行為時,拿走他正在破壞的教具。 

     有個比喻:好比我們要讓孩子建立正常的關於死亡的概念,但我們決不能讓他們用殘忍的方式去弄死小青蛙。你一定能明白這中間的意思和不同。 

     說了不少,不知對你有沒有幫助。人們常說"誰帶的孩子像誰",希望我們能把我們的最美好的一麵帶給孩子們,好讓那美好陪伴孩子一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