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這是影像醫學的一個專用術語。這段真實故事的全部情節實質是一堂科普課,懂與不懂非同小可:輕則皮肉之苦;重則性命之憂,抑或賠上你餘生的幸福。
妻子年上五十後,一段時間腰痛頻乃,還右腳發麻。門診後,CT檢測顯示屬腰椎間盤突出症。幾周下來,吃藥理療收效不大。一天,弟媳來串門,聊起腰疼,她說認識東方醫院神經外科的某專家,主任醫師,可以介紹去看看。於是掛了號,帶片門診。
上海的醫院總是那麽忙,無論你掛的什麽號。十幾元的普通門診,幾十元的專家門診,幾百元的專家特需門診,其實差別不很大,統統隻能是三言兩語打發了事,男女老少、本地外地,基本一視同仁。那醫生他問你答,寥寥數語,把診也結束了。你想多問幾句,他也沒那麽多耐心,因為排著隊的病人都伸著腦袋在後麵等著。接著便是檢測化驗,開單抓藥。那次因為熟人介紹,臨了,專家為你多看了幾眼帶去的CT膠片,表情嚴肅地說:“這腰椎不算嚴重。雖然報告上沒寫,但腰椎管裏明顯長了個腫瘤,得盡快手術,不然後患嚴重。”他接著強調,“人的中樞神經通過椎管傳導軀體下肢,腫瘤壓迫神經會直接導致半身癱瘓。”
真乃晴天霹靂!
腫瘤長在狹窄的腰椎管裏,就那麽去手術?不甘心。如果手術,也該找個權威的專科醫院。如果手術,也不該僅憑一兩位醫生怎樣講,就讓軀體任其宰割。於是,我們就決定再找幾家著名醫院的專科醫生作一診斷,這該是家居上海的便利。
三天兩頭四出奔波,在3000多萬人口的魔都尋醫求醫,個中艱辛且不贅表。一個多月後,各家醫院的診斷結果及治療建議出來了——
東方醫院 (浦東新區):診斷為椎管腫瘤,建議做增強CT檢查後,手術摘除(據說在椎管內把腫瘤切除,手術精細複雜,難度非常高。稍有失誤觸碰損傷脊椎神經,可能造成患者肢體癱瘓而且不可修複。)
長征醫院(黃浦區) :診斷為椎管腫瘤,建議住院手術。由目前國內椎管腫瘤手術切除數第一位的肖XX主任,親自操刀(門診後第四天,盡管床位緊張,妻子還是接到了醫生立即住院的通知。)
我立德(韓國)骨椎專科醫院(虹口區):診斷為椎管腫瘤,建議住院,用微創手術進行腫瘤摘除。
第六人民醫院(徐匯區):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尚不嚴重,建議采用保守治療,或腰椎增生修正手術。
奇怪!骨科擅長著稱的六院,慕名找的專家,同樣拍了CT,隻是診斷為一般的腰椎間盤突出,CT報告隻字沒提腫瘤。
難道醫生疏忽了?
門診那天,診室門口和過道擠滿了人。好不容易預約掛上的號,就診也就匆匆幾分鍾。看著醫生的診斷報告,帶著疑慮,已經走出診室的妻子,硬著頭皮又返回去,問那位骨科專家,因為再次掛號可能又得等上十天半月的。她幹脆拿了其他醫院的診斷報告,直接問醫生是否疏忽了?
“ 沒有啊!我們醫院的CT報告上沒寫。如果要查椎管腫瘤,再去神經外科看看吧!”醫生說。
神經外科,當天已沒有專家號,既然來了,掛個普通門診先看看。
找到神經外科已近上午下班時間,診室裏隻坐著一位醫生,約摸五十歲開外。他有點不耐煩地聽完我們的簡單陳述,接過CT片子,順手貼在燈板上。
“影像科那幫人成天在幹啥?這麽明顯的椎管腫瘤居然沒看出來。還高級職稱的呢!”老醫生氣惱地把片子還給我,“找他們去,片子怎麽看的。”
他隨意說的話,似乎提醒了我們什麽。
我們來到影像科時醫生已午休。我和妻子沒離開,空著肚子等醫生下午上班。
不久,幾位年輕的女醫生午餐後回來了,見我們等著,問了來意,拿去了片子和報告。在電腦前她們輕聲細語地討論著,我們一旁聽著,好像在爭論著什麽。其中一位說:“這是X主任讀的片,他簽的字,他還會錯嗎?”一位醫生跑進去裏麵。
其實還沒到上班時間,X主任來到我們跟前。這位看上去僅三四十歲的年輕醫生很認真,顯然他又仔細看過片子。
“椎管腫瘤,我看不像,當然不能寫上去。我認為這是一個偽影,不用去管它。” X主任解釋道,椎管內的液體有時會積聚成小的環流,概率極少;檢測掃描也會有些幹擾因素,CT上就會顯示出陰影,很容易誤診為腫瘤,其實是有區別的。還有些人先天就有這陰影。他建議我們拿著CT原片,去上海讀片最權威的華山醫院影像科確診。他叮囑道,“掛耿道穎的號。”
華山醫院耿醫生的門診很擁擠。在一樓大廳的專家牆上我看了介紹,她是上海市影像醫學委員會主任,看年紀應該已有五十多歲。慈眉善目的她,照片上酷似後來得了諾獎的屠呦呦大夫。
影像科門口排著隊,許多人嚷著外地的方言。一眾患者怕聽不清,拿著片子擠近門口等叫號,叫到號遞片子,向窗口的醫生講情況,醫生再把片子送進去。沒有正麵見到耿醫生,隻遠遠地見她坐在不很寬敞的診室裏,盯著貼牆的讀片燈屏,身邊圍著幾位年輕大夫。
交片幾十分鍾後,原片連同報告遞了出來。見耿醫生揮手示意我們進去,妻子和我趕緊迎了過去。她對我們說,六院的結論是對的,那個“腫瘤”該是個偽影,不能寫上報告。其他醫院的診斷不用去考慮。腰椎間盤突出也不很嚴重,可暫不手術,理療應該也會有效果。我看了看手上的審片報告,診斷意見處有耿醫生的簽名。
前後奔波求醫兩個月,一場虛驚和擔憂到此結束。妻子沒去挨上這一刀。如今八年過去了,她的腰椎偶有不適去做做理療,餘皆安然。
一位好醫生,他(她)不會人雲亦雲,也不會似是而非,他會堅持自己的看法和判斷,給你一個明確的意見。這既是醫術,也是醫德。我和妻子記住了這個名字——耿道穎,還有六院影像科那位沒記下姓名的年輕主任。
我後來查詢過六院那位主任的資曆,其中有:上海市醫學影像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那天耿醫生百忙中特別跟我們說了那麽多,原來他們是同一個學會的。
感謝他們!
2022.9.8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