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作為年輕PI,你一定要去參加學術會議。我從回國第一天,我的目標就是國際的標準,科學家要在國際舞台上比拚。
在學術界,你不能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很沒有存在感的人,不能是“小透明”。通過學術會議,你可以讓別人看到你的臉,讓別人知道你的存在、了解你的研究,你也可以借此把自己的學術圈擴大,還能去了解學術前沿進展。科學家切忌偏居一隅。
一定要勇敢地說NO,對我而言,平時飯局什麽的,基本能逃就逃
文/顏寧
(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曾在清華任教十年,2017年辭去清華教授職務,遠赴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兩年後,顏寧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三年後,顏寧獲得女科學家組織公布2020年度榮譽會員獎;四年後,值清華110年校慶之際的2021年,顏寧當選美國兩院院士。)
來源/哲學與人生
剛進清華走的彎路
記得當時我回清華建實驗室經曆了“豪氣萬丈”“怒氣衝天”“心平氣和”幾個階段。從博士後變成PI(青椒),又是回母校,是事業的真正開始,無數的idea在腦中,豪氣萬丈,磨拳霍霍,恨不得一天一個樣地出成績。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總要給你搗搗亂。一間空蕩蕩的屋子,連bench都沒有,再加幾個連PCR都不明白的小朋友,回國前流暢的實驗節奏被完全打亂,有力氣沒處使的感覺讓我每天都在抓狂中。
印象中,回清華的第一年是我人生中最暴躁的一年。
後來,差不多半年過去了,實驗室該買的儀器有了,該建的冷室能製冷了,學生該犯的錯誤也都犯的七七八八了,E.coli 每天該染的phage也都染過了。不知從哪一天開始,實驗進展變得每天都看得見了!於是,終於進入了心平氣和的階段。
所以,想預警一下新建實驗室的同事們:如果你覺得很煩悶,壓力很大,千萬不要因此有了次生壓力。這個經曆想必很多初建實驗室的人都會有,但少則幾個月,多則半年一年總會過去。
備課、上課的心態
狠狠地抱怨,然後認真地備課,上完課後再感歎一句“真好玩啊”。
記得我之前在清華講生化課,我生化其實是很厲害的,印象裏似乎是拿到過94分、96分的成績,但在講課的時候,我竟然發現自己在很多地方並沒有真正明白。因為作為教師講課和學生聽課是完全不一樣的,講課要有邏輯,要講清楚前因後果,1個小時的課,我經常要花費1天去備課。
但我很喜歡講課,這是一個很愉悅的過程,我自己也受益很多。在清華的時候,我曾經一周講過7個小時的課,這其實對口才和體力都是很好的鍛煉。我現在講起來科學史,能夠做到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但又有意識控製時間,這都得益於之前上課的積累。
不參加國內的會
作為年輕PI,你一定要去參加學術會議。
我從回國第一天,我的目標就是國際的標準,科學家要在國際舞台上比拚。
在學術界,你不能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很沒有存在感的人,不能是“小透明”。通過學術會議,你可以讓別人看到你的臉,讓別人知道你的存在、了解你的研究,你也可以借此把自己的學術圈擴大,還能去了解學術前沿進展。科學家切忌偏居一隅。
關於行政事務
分享一下當年我是怎麽做的,我是一個非常閑雲野鶴的人,我很不願意做行政,但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承擔一點public service。
我的建議是對於新PI,最初三年一般是有豁免權的,一定要充分利用這幾年,打好穩固的實驗室基礎。
我是在2010年才開始承擔研究生培養這一公共服務的,做下來還是很有意思的,畢竟你可以完全按照你的想法去搭建構架和建立規則,這對你也是一種訓練。當然,研究生培養也是我的興趣所在。
盡管如此,5年以後,我覺得公共服務挺對得起學校和大家了,就辭去相關職務了。
郵件、微信和飯局邀請
現在郵件、微信太多了,如果你不有意識地控製,雜事無窮無盡。
一定要勇敢地說NO,對我而言,平時飯局什麽的,基本能逃就逃。我的手機很多時候根本不在身邊,E-mail不回也是常態。當然,這好像有點沒禮貌,我自己都覺得太不夠nice。然而,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總要有所取舍,就這麽簡單。隻要讓別人知道這是你的一貫風格,你不是因人而異,最終大家也就都諒解了。不過呢,與學術相關的,比如別人對你論文的問題、找你要論文中提到的質粒等實驗材料,一定要盡快回複,這是學術規範。
說到時間的管理,有個得力的lab manager非常重要。很多好的scholar,未必是好的manager。術業有專攻,一個得力、值得信賴的lab manager能給你省出大把的時間。其實就是一句話,把時間、精力、資源盡可能地投入到research中去。
和學生的相處
調動學生科研積極性的方法
與其批評人,不如表揚人,你要激發起同學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我向施一公老師學來的。當我在施老師實驗室做博士時,他整天在我麵前誇另一個學生胡敏,胡敏來自複旦,和我同時進實驗室。當畢業的時候,胡敏對我說:“顏寧你帶給我壓力太大了,一公經常在我麵前誇你!”我就釋然了,原來這是他的“激將法”。
在我們實驗室內,大家基本上是團隊分組合作,但同一年級的人不要在一個課題上,一般都是老帶新,也可以保證課題的延續性,老生畢業了,新生也成長了,課題後繼有人。但這個過程中,你要注意,有時候個別老生可能會“欺負”新生,比如讓新生隻做粗重的工作,這時候你要站出來幹預。
管理學生的心得
其實是如何處理Hands on和Hands off的關係。
在初期的時候你一定要“Hands on”,施老師說過的前三年我們要做super postdoc就讓我很收益。不論學生有多聰明、多用功,經驗教訓總是比不上你的。學生自己磕磕絆絆地折騰半天,也許你和他一起工作幾分鍾就幫他繞開了陷阱。我總是喜歡給學生講我知道的容易犯的錯誤,告訴他們我平時積累的一些小竅門。
實驗室內的第一批學生我都是手把手地帶和教,在寫第一篇論文之前,我的幾乎所有時間都是泡在實驗室裏麵,和他們一起幹活,關注細節,把好的科研習慣教給他們,避免他們走彎路。第一批成長起來後,第二批會由第一批帶。當實驗室各方麵都比較成熟的時候,你再“Hands off”。
一個科研項目給一位學生後,發現他不是很合適,想轉交給其他學生,如何照顧學生的情緒?
這其實是一項溝通的藝術。不要說學生能力不行,傷人的話不要說,而是看是否“Match”。我在清華做班主任的時候,有一位學生,書本上的公式全部都會,但做實驗卻不擅長,我會告訴這位學生,你更擅長計算方麵,可以多做計算方麵的工作。所以,要善於發現每個人的長處,千萬不要摧毀學生的信心,但為了順利推進工作、實現目標,也不能一味遷就某個團隊成員的玻璃心。
我也會趕人的。我趕人的原則是癡迷電子遊戲或者撒謊,如果出現了這兩點,我會給三次機會,但是如果在充分溝通的情況下還屢教不改,本著對實驗室文化和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我隻能坦誠告知:我們chemistry不合,還是不要再留在本實驗室了。
管理學生在實驗室的時間
聽說現在有的實驗室會實行打卡考勤,我覺得這樣做挺奇怪的。我們實驗室是不管大家幾點來、幾點走的,實驗注重的是效率;而且每個人的生物鍾都不一樣,要給學生支配時間的自由。我實驗室同學們一年有三周的假期,大家可以自由調整時間,錯開節假日高峰,也不一定要在周六周日休息,比如實驗周五做上了,一定要在周末休息,那周一就得再重新開始。當同學們做完了一個項目,也可以在工作日內休息兩天。
我們要“push project”, 而不是“push”人。這一點很重要。
其實,我講了這麽多,從來不是想“管”學生,而是要“幫助”他們。實驗室是學生強大的後盾,不要冷冰冰的,當同學們有一些特殊情況時,我們一定要考慮到、照顧到,比如我實驗室內學生家人生病時,我會給一些慰問津貼。為人師長真的是要為他們好,而且我們也要問一問,你的這種好是不是學生想要的好,不能把自以為是的好強加在學生身上。
是不是會特別encourage實驗室內的女學生?
為什麽要特別鼓勵女學生呢?我從頭到尾都是鼓勵大家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做PI,要看同學們的素質和興趣。如果她想明白了就是想做全職媽媽,why not?比如我自己,我最開始時候也從來沒想做過PI,我是想做記者的。但是為人師長,我們有義要提醒學生,不論做什麽決定,都有拷問內心,是非常清醒負責任的決定。
帶學生的注意事項
我自己常常感慨,和學生打交道是一門藝術,不要和學生走得太“近”,也不要太“遠”。這也是我自己在帶學生時的一個經驗。比如你剛來的時候,你把學生們當成一家人,打成一片,學生真的會把你當做哥哥或者姐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界限感就沒有了。切記我們不是學生的玩伴,而是可以值得信任的老師,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
孩子們把最好的青春放在了實驗室,和導師相處的時間多過陪伴父母的時間。耳濡目染之際,師生彼此影響。四五年下來,至少於我,那就是親人了。親人之間不僅關切,也苛責;不需要虛偽與掩飾,但是一顆盼好的心是最自然的。我們要用心指導學生,他們做的好,自己的路越走越寬,前途越來越光明,我成全了他們;他們做的好,我的實驗室整體看著越來越像樣,我自己也收獲頗多,他們成全了我。
工作室或實驗室裏的那些事兒
實驗室或工作室應該營造什麽樣的文化?
這要看你喜歡什麽樣的實驗室文化,實驗室的文化是靠自己帶動的。比如在我們實驗室,每三個月就會強調誠信問題,這是一條不可跨越的紅線。
再如,當實驗室內有同學做出了很好的成果時,其實是可以帶動其他人的,有人說自己天生“佛係”,但在我看來其實是一種逃避,我不大相信年紀輕輕就真正能夠做到“佛係”的。作為PI,你要正麵利用好實驗室成員之間的這種心態,帶動起實驗室內的氛圍。
另外,我自己個人比較喜歡質疑我的學生,對於這樣的學生,你要刻意地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不要擔心自己的權威受到影響,這些學生往往將來會成器的。
如何處理實驗室內小組的分工和平衡?
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到公平,要客觀評價學生的貢獻,要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做到了公平,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要知道學生並不傻,一定會有抱怨的;其次要給團隊成員多傳遞我們是一個Team,大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當這個項目做出來了,大家也都是受益者。
如何看待實驗室內部談戀愛?
其實這是公和私關係的一個處理,談戀愛是學生的私人生活,我們能管的是實驗室內相關的事,而且這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隻要不影響科研就好了,除非向你求助了,否則不該幹涉學生的私域。
使用經費的經驗
不要小氣。經費是為科研服務的,對於經費我們的使用原則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你想,購買了這個設備,能夠大大提高實驗的效率,那就是值得的。如果5年時間一個膜蛋白都做不出來,這不是更大的浪費嗎?
當然,在使用的時候也要看性價比。還有一個提醒,使用科研經費時,一定要注意做好財務監管,包括PI本人在經費使用上也要有監督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