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據統計,有2/3的中老年人存在慢性腦供血不足,嚴重者可出現腦中風(缺血性)以及老年癡呆。堅持喝絲瓜葉茶可有效改善腦供血狀況。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絲瓜葉中含有一種叫L6a的三萜皂甙物質,可增加腦部血液供應,並對腦細胞具有保護作用,還可促進腦神經介質“生長抑素”的釋放,預防老年癡呆。
絲瓜中含防止皮膚老化的B族維生素,增白皮膚的維生素C等成分,能保護皮膚、消除斑塊,使皮膚潔白、細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有“美人水”之稱。女士多吃絲瓜還對調理月經不順有幫助。
妙用絲瓜治百病:
一、開水衝絲瓜治鼻竇炎
幹絲瓜用鐵鍋焙焦,研成細麽末。每次服6克,於早晨空腹時用溫開水衝服,連服8天。
小百科:鼻竇炎是鼻竇粘膜的非特異性炎症,為一種鼻科常見多發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化膿性鼻竇炎多繼發於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膿涕、頭痛為主要特征。
慢性化膿性鼻竇炎常繼發於急性化膿性鼻竇炎,以多膿涕為主要表現,可伴有輕重不一的鼻塞、頭痛及嗅覺障礙。
二、絲瓜汁治咽喉炎
嫩絲瓜洗淨搗爛擠汁,加入適量白糖。每日1匙,每天3次。
小百科:咽喉炎是由細菌引起的一種疾病,可分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兩種。急性咽炎常為病毒引起,其次為細菌所致。冬春季最為多見。
慢性咽炎主要是由於急性咽炎治療不徹底而反複發作,轉為慢性,或是因為患各種鼻病,鼻竅阻塞,長期張口呼吸,以及物理、化學因素、頸部放射治療等經常刺激咽部所致。
三、治風寒咳嗽
絲瓜自焙幹,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次9克,每天3次。
小百科:風寒咳嗽,風寒犯肺,肺失宣肅,則見咳嗽頻作,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咽癢聲重;風寒外束,腠理閉塞,則惡寒無汗,頭身疼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或指紋浮紅為風寒表證之征。
四、治菌痢
絲瓜根,莖,葉均可,洗淨後搗爛擠汁每次服2匙,每天3次。
小百科: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誌賀菌屬(痢疾杆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有發冷、發熱、腹痛、腹瀉、裏急後重、排粘液膿血樣大便。
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驟、突然高熱、反複驚厥、嗜睡、昏迷、迅速發生循環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腸道症狀輕或缺如,病情凶險。菌痢常年散發,夏秋多見,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
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藥治療,治愈率高。療效欠佳或慢性變多是因為未經正規治療、未及時治療、使用藥物不當或耐藥菌株感染。
五、治奶水不足
方法:老絲瓜1個,陰幹,燒存性,研未,黃酒衝服,每次服9克。
六、治過敏性哮喘
方法1:絲瓜藤洗淨搗爛擠汁,每次服1匙,每天3次。
方法2:生小絲瓜2條,切斷,放砂鍋內煮爛,取濃汁150毫升服,每日3次。
小百科:過敏性哮喘是一種比較頑固的疾病,多在嬰幼兒期發病,如果忽視治療,可以伴隨終身。
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過敏現象或者有過敏性鼻炎,有過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發病前兆會有打噴嚏、流鼻涕、鼻癢、眼癢、流淚等症狀。
由於症狀與呼吸道感染或炎症相似,大人缺乏相關知識,往往在早期忽視治療,也極有可能被誤診。
七、痔瘡引起大便帶血
方法1:絲瓜花30克,槐花15克,水煎服,每日1次。
方法2:鮮絲瓜250克切塊,豬瘦肉200克切片,加水適量共煮湯,煮熟後食鹽調味佐膳。
八、絲瓜汁治療神經痛
把絲瓜汁溫熱後飲下,用量根據症狀而定,每日100毫升左右,或者用絲瓜葉莖搗爛擠汁塗抹患部,也有療效。
小百科:神經痛是神經科常見症狀之一,此種疼痛是指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條件下而感到的疼痛,又稱為自發痛。病因不明者稱為原發性神經痛,有明確病因者稱繼發性(或症狀性)神經痛。
九、治皮膚癤腫
鮮絲瓜1個,搗爛後敷在患處,然後再用紗布包紮,每天換藥1次。
小百科:癤腫是一種化膿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圍組織的感染。癤腫可能由細菌感染、空氣或食物過敏、生活壓力、衛生不食、生病、抵抗力差、某些藥物、吃過多垃圾食物、傷口感染、血液中毒、或甲狀腺毛病等因素引起。
它既痛且不雅觀,有時還會留下疤痕,偶爾甚至有危險性。
十、 治蕁麻疹
鮮絲瓜葉一把,搗爛擠汁,加入少許冰片,塗抹患部。
小百科: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疹團、風疙瘩、風疹塊(與風疹名稱相似,但卻非同一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
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