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紐約時報》登載了一篇林書豪的哈佛校友麥克盧(Michael
上周,我正開車回家,我的手機響起,是教會裏一位韓裔美國朋友發來的短信:“你看到林書豪撕裂他們了沒有?”
我回郵:“真的??”
他告訴我紐約麥迪遜廣場的情景,“瘋了!”
我心中一股暖流湧起,震驚、喜悅、自豪交集一團。
“真是奇跡,”我對妻子說,不隻是半開玩笑。
林書豪,這個坐冷板凳的哈佛後衛,從默默無聞,一夜之間成為紐約尼克斯隊的寵兒,亞裔美國人的新星。
幾場驚人的球賽下來,真的成了“林來瘋”。
對於我,這事兒意義非同小可。
像林書豪,我也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不過比他早畢業十二年。我也是第二代華裔美國人。我也是一個信徒,就是主日去教會敬拜,努力讀經禱告的那種人。我相信林書豪對記者所說的:是上帝神奇的手在做奇妙的工(God works in mysterious and miraculous ways.)
作為一個信徒,在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意義。對於林書豪和我,可以說,我們就是那種怪怪的,被人譏笑的對象。
對我來說,麥迪遜廣場上“M.V.P”的狂熱呼聲像雨點般落在一個亞裔美國人身上,簡直是一種超現實的體驗。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完全理解廣播員為什麽讚揚林書豪是“哈佛英雄”,又加上一句“謙卑的哈佛畢業生”。隊友們看到林書豪的成功,就像他們自己成功一樣欣喜,這顯示出隊友們對他人品的讚許和賞識。
聽林書豪與記者們的對話,他個性中透露出一種安靜、虔誠、不喜紛爭的特征,說話溫柔,快樂,體貼,就像你我經常看到的亞裔基督徒的模樣。
那麽,亞裔基督徒到底是什麽樣的一種人呢?
在這個國家,許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基督徒中還有這個群體。但是如果你是常青藤或其他名校近年畢業生,你可能對這個群體不陌生。
哈佛亞裔基督徒聯會(Harvard-Radcliffe Asian American Christian Fellowship)於1990年成立,是所有學生組織中最活躍的一個。你如果來自紐約、舊金山、芝加哥、波士頓、洛杉磯等大都會,在這些城市正統的教會裏,不難遇見像林書豪這樣在信仰上紮根的亞裔基督徒。我們都不是文化鬥士,因為教會和團契並不鼓勵這個。
我試著在社交網絡上向朋友們解釋為什麽林書豪讓我心跳加快。因為他是亞裔美國人,像我一樣。他的父母也是這個國家的移民,像我一樣。他在美國長大,說英文,中文說得疙疙瘩瘩,像我一樣。是的,他是基督徒,像我一樣。我能認同他的信仰,因為背景相似。
林書豪和父母
我2009年就開始密切關注林書豪。當時,他在哈佛畢業班,在一場球賽中,他贏了30分,長青藤因為他在網上熱度大漲。
我讀到,林書豪的父親是個熱愛籃球運動的電腦工程師,總是帶著兒子去YMCA去練球,這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父親是如何帶我和弟弟去打球的。
我讀到,在球場上,林書豪常被譏笑,讓我想起我自己在初中和高中時在球場上所經曆的尷尬日子。
我還讀到,林書豪在哈佛幫助帶領基督徒小組團契的聚會,讓我回想自己在大學團契裏如何成為基督徒,那些為信仰難題掙紮的不眠之夜。
我信仰的道路奧妙崎嶇,不易被裝進任何現成的框架之中。我相信林書豪的信仰路途也一樣奇妙曲折。
去年,我注意到林書豪坐冷板凳。後來金州勇士隊要了他,12月份的球賽卻幾乎沒有他的份。在休斯頓,他打了稍稍一下子就又下了場。最後,終於加入尼克斯隊,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坐冷板凳。
今天,他一下子竟成為紐約一顆閃亮的星星。
林書豪非凡升騰,讓人回想起他的艱難旅程。林書豪喜歡的一節經文閃現在我腦海,用以鼓勵那些信的人: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