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人群開始意識健康對個人和家庭的重要性。而對於我們這些嬰兒潮(1946-1964)出生的群體,更顯得突出和緊迫。因為我們已踏入現代病(糖尿病、心血管病)、退化性疾病(關節炎、癌症)的高發年齡段,我們會感覺到身體已經不如當年,總有些力不從心,還有很多不大不小的問題所困擾(便秘、過敏、消化不良、疲憊、酸痛、失眠、頭痛)。更令我們詫異的是朋友圈裏有人病倒,變成泱泱殘人,甚至有人匆匆而去或不辭而別。
前些時間的報道:中關村的中國高科技精英,他們的平均死亡年齡竟在60歲之前,比我們的父輩平均死亡年齡還要短10-15年。 到底我們的健康怎麽了?究竟是誰偷走了我們的健康?又應該是誰對我們的健康負責?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自身所麵臨的健康問題是我們生活履曆的印跡,也是對人生曆史的一種見證。
一、人禍加天災
五十年代出生者,都經曆了五十年代末期“大躍進” 的人禍和六十年代初期天災的“洗禮” 。應該說,我們是屬於幸存者,比那些當年就夭折的以百萬計的兒童要幸運百倍,至少我們能見識和經曆進三十年的社會發展、生活改善和高科技提供各種享受。但正是這一人禍天災,為我們的健康埋下的是一個非常稀疏的基礎。
以我個人的經曆就是一個很典型的說明實例。當年因為父母整天忙於大躍進,根本沒時間照顧我。每天出門前就將 一個煮熟的地瓜放到我手裏,用一布巾把我拴在一根柱子並坐痰盂之上,吃拉自便。哭累了、餓了就吸吮著手裏的地瓜,或抓到什麽就往嘴裏塞,甚至自己的大便也許都沒例外。後來,前一輩告訴我,當時我哭的聲音很弱,也沒有眼淚,人好像總是半醒半睡。
就在這種三度營養的狀態下,我奇跡般地存活下來了,但要到滿三歲以後才開始能站立和學習。記得小學三年級的一次60賽跑,沒跑到40就已經感覺不對勁。堅持跑完後,不僅氣喘淋淋,更是整個人癱倒,回家後足足臥床4天才能彈動,可以想象我的營養缺乏程度和體質的虛弱程度。我還記得,當我上初中體檢的時候,我的雞胸仍清晰可見。現在可以肯定,我個子長不高絕對與當年營養供給不足有關,而我的骨骼密度就沒有達到最高值,所以出現骨質疏鬆和關節疼痛正是當年埋下的禍根。
二、文化大革命奪走我們生長的最佳良機
文化大革命使整個國民經濟走到幾乎崩潰的邊緣,物質供應,尤其是基本食物供給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匱乏,且持續了相當年限。一兩肉、二兩油、 小學生18斤米、 初中生21斤米、高中生25斤米的每月定額供給量(糧食不足時,用地瓜、玉米等雜糧替代),讓我們這代人在生長發育最關鍵的階段沒有得到最好的營養補充,失去了人生最佳的保健良機。處在這發育高峰期,我們有時感覺餓得眼睛發直,隻要能充饑的任何東西我們都不加思索地吃起來,有沒有營養或甚至可能中毒,我們都無所顧忌。我們不乏見到一些同伴,暴吃某些野生的果子後拉不出大便或中毒嘔吐,甚至暈倒昏迷。
在這段時間裏,我們的身體需要完成不僅是肌肉、骨骼的發育和伸展,更是我們一些重要器官和係統的發育和完善。比如,我們的胃和肝髒,特別免疫係統和內分泌係統。當時我們沒有得到足夠的優質蛋白(含豐富人體無法合成的氨基酸),我們體內合成的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 GH)能力和產量沒有達到最大化。因此我們當過25歲以後,開始以每十年降低14%的速度減少,這就不難理解我們的生理機能提前老化根源所在了,除非我們采取了抗衰老措施。
三、上山下鄉埋下疾病禍根
毛主席一揮手,千萬青年大軍趕赴山區邊陲。這其中,多數已經是成人(18歲及以上),但還有少數是未成年(15-17歲)。在那火紅狂熱的浪潮中,大家都忘記了自我,如果能在大會戰工地上的陣地宣傳廣播上出現自己的名字,幾乎犧牲也在所不惜。有多少人,在這如火如荼的年代,奉獻了自己的青春,超額耗支了健康的本錢和埋下了疾病的禍根?
我的親大哥就是在下鄉到南方深山農場裏,染上了瘧疾,幸好還不是惡性瘧,否則早就嗚呼在那神聖的廣闊天地裏了。我自己雖然晚些時間下鄉,也經曆了不尋常的坎坷,我的腰患也就是在農場的工作中造成的。
當時,我肩挑一擔172斤重的瓜菜從連隊菜園回連隊飯堂,途徑約一米寬的木橋。這簡易木橋是由三根直徑在10-15公分木頭平行排列而成,中間的木頭已經沒有樹皮,旁邊兩木內側樹皮也已經磨失。平時經過時,總將腳板打橫而過,這天確實角度不夠,光禿禿的腳板滑入了兩根木頭的縫隙裏,整個身體失去平衡。
當時腦袋裏絲毫沒有想到自己可能會受傷,而唯一的念頭是這擔瓜菜關係到連隊一百多號人的一天夥食。為此,強忍著右腰的撕裂痛,硬是把右腳從兩根木頭縫隙裏拔出來,保住了整擔瓜菜丟入一米多深的灌溉渠裏。也就因為這樣,我患了常年的腰痛疾患,每年清明節前後總疼痛一、兩個月,嚴重時不能下床行走。相信這一疾患,無法從我身上驅除,將伴我終生。
今年有幸再次聆聽美國著名醫生,也是電視台健康頻道主持人,Dr. Steven Lamm的精彩演講,他一再強調我們很多老年性健康問題起源於:年輕時的疏忽,哪怕是微小的損傷。
更難於愈合或無法挽回可以說是心靈之創傷。雖然在上山下鄉前豪言壯語,情緒激昂,視死如歸,但數年下來的艱辛、磨難,令多少人看破紅塵?為了得到回城的通行證,又有多少承受人生攻擊、欺辱?最為淒慘的是為換取商調函上,各級領導的簽字同意,有多少花季少女無奈地獻出最珍貴的初夜?據我所在地區後來的揭發,當地農墾總局年近七旬的老紅軍局長,竟喜獲七十多位少女奉獻貞操。可見,在那愚昧無知的盲從驅使下,留下了多少終生遺憾?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