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211)
2022 (161)
2023 (185)
2024 (184)
畫家是以細膩筆觸,巧妙的結構,辛苦的層次和大膽的色彩來表現畫作的風格的。我對細膩的筆觸沒有太多的讚歎因為筆觸的細膩就是個細致活兒,隻要耐心就好。巧妙的結構是一個畫家對畫作的理解同時表達的畫家的心思,我喜歡。至於層次,也是畫家的功底和畫家的思維體現。最直接的就是畫家的色彩運用,直接表達了畫家的心理體驗。
俄羅斯的現實主義畫家Evgeniy Monahov,就是用色大膽的一位畫家,他用色熱烈,以紅色為主色調,人物描述狂野細膩,讓人不得不喜歡。
美國畫家瓊米切爾的用色不但大膽,而且非常淩亂,這種畫就是看不懂,看不夠,看不透,看不清,看不完。她的用色,可以感覺到她的生活是那麽的豐富那麽的糟糕,哈哈。
亨利馬蒂斯的用色,淩亂且豐富,能用到的顏色他都用上了,估計也沒有什麽顏色他沒有用過,他的用色,奠定了他野獸派的基礎。
俄羅斯女畫家安吉裏卡的畫,用色彩掩蓋或張揚了她內心的狂野,一看她就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在她的畫作裏,表達了太多的自我,太多的野心,太多的欲望和太多的想象,我稱她的畫為雞血畫。
羅賓川的畫,也是建立在豐富色彩的基礎上麵的。
梵高用色也大膽,但是用色詭異,用色怪異,用色奇異,透著那種不健康的風格,是我最不喜歡的著名畫家之一。如果讓我自己給我自己選畫,我就是選一千幅畫也選不到梵高畫的畫。
中國畫裏麵,用色大膽的人不多,胡朝水算是一位。
著名畫家用色最猛的人首選李可染先生。李可染畫的萬山紅遍,畫如其名可謂是用色大膽,中國的水墨畫,用如此的大紅,真的是鮮見。
吳冠中的畫,也是憑借其大膽的色彩堆積,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再來一幅 Evgeniy Monahov 的畫,讓人看了血脈噴張。
借這個機會向我的老友古幹老兄致敬!
色字頭上有一把刀,就看你用法高不高!
《版權色彩所有,翻印大膽不究》
另外,黃胄的作品不錯,不止是驢。
齊白石的作品有一定的高度,範曾的畫因為他的詩參入了油膩味。丁紹光的畫不敢恭維。他們的私生活我真不敢興趣。其實近代一位被低估的大師是林風眠,風景花鳥好於其人物畫,因為沒有市場化需要,就是畫幅都小了點。
我小時候,聽家人說,齊白石晚年,別人向他索畫,他伸手要金條。
我也差不多。喜歡好看的畫。
我也喜歡雷諾阿。尤其是《Two Sisters》。
雖然梵高的風格不是我的菜,但我同情他精神上的痛苦掙紮。
梵高的痛苦畢竟是真實的。而畢加索後期的風格,我都不知道他自己是不是真喜歡,還是看到這個風格賣錢了,就大賺一筆。
另外補充一個我不喜歡的畫家,就是法國的高更。他的畫讓我看著不舒服,例如《Spirit of the Dead Watching》,鬼要來取少女的魂。
要說人品不好的畫家,高更肯定得算一個。那幅畫的模特是他 13 歲的 Tahiti “媳婦”。雖然畫裏暗示她害怕鬼,但藝術評論家認為,其實她真正害怕的是高更的暴力虐待。
畢加索早期的作品也不夠驚豔,就是有些不願意循規蹈矩。到像是美國藝術家的風格。不過畢加索是個很好的生意人,不斷蛻變自己的畫風。錢是賺到不少。
好看的畫就是能給人帶來愉悅的畫。現代派基本沒什麽好畫,實在不行,他們就上個全裸的女性人體照片。國內有些不知名的畫家作品水平也是不錯的。
下麵是 NIH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的文章,應該不是瞎編的。
《The effect of cataracts and cataract surgery on Claude Monet》
In his 60s, Monet started to develop bilateral age-related cataracts (or nuclear sclerosis), which would eventually affect his work dramatically.
After Monet became increasingly despondent and less productive, Georges Clemenceau, former French prime minister and physician, urged his friend to consider cataract surgery.
Monet finally agreed to surgery to his right eye, which, in a two-stage procedure (partial iris removal followed by lens extraction), was subsequently carried out in early 1923.
Now able to see the ‘real’ colours of his latest works he began to destroy canvases from his preoperative period.
以下是鏈接。很長,不知道能不能顯示。不過,在 NIH 查標題能找到這篇文章。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4408507/#:~:text=The%20French%20impressionist%20Claude%20Monet,eventually%20affect%20his%20work%20dramatically.
你也一定喜愛雷諾阿。博物館的油畫總是讓人流連忘返。歐洲一定比美國的要好要多。
能欣賞藝術是很幸運的。很多同胞就會問一句”這畫值多少錢?“
反正,想象不出來那個時候的眼球手術是怎麽做的。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laude_Monet
"He eventually underwent cataract surgery in 1923. Now "able to see the real colours", he began to destroy canvases from his pre-operative period."
Monet underwent cataract surgery in 1923.
Now "able to see the real colors", he began to destroy his paintings from the period before his surgery.
這就像很多人也聽二胡,也喜歡江河水,病中吟,但是這些曲子,隻是小眾中的小眾。讓人類喜歡的畫,還是那些美感十足的話,雷諾阿,魯本斯,米開朗琪羅,懷斯,甚至很多當代的寫實派的作品。至於梵高,他是一個變態畫家,他的色彩運用,不適應人類,也許,用貓貓狗狗的眼睛看梵高,會是絕品,哈哈哈。
而且,對於梵高的理解,大部分人聽從了輿論或者“專家”的解讀。我內心對梵高的解讀:他變態,哈哈哈。
然畫中之色彩,雖無芳香,卻存匠心妙筆,亦能慰朕心。
莫奈晚年有白內障。這給他的畫作帶來了兩個變化。
(一)如你所說,他看東西越來越模糊,畫的畫也越來越模糊。(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印象派模糊的風格,是一個有意識的決定?還是由莫奈模糊的視力無意間引發的?)
(二)白內障像一個棕色濾鏡,使晚年的莫奈看到一個棕色的世界。他這個時期的作品,有些真實反映了他看到的棕色世界。另一些(如《睡蓮》係列),他根據年輕時的記憶,加了許多藍色和紫色,但他無法準確判定加得過多還是不夠,所以過藍的情況肯定會有。後來他做手術摘除了白內障。手術以後,看到了他自己在那一時期的作品,銷毀了許多。
今牛卿才名日隆,雅好丹青,而視群芳如敝屣耶?
新林院 發表評論於 2025-03-14 10:34:53
【梵高用色也大膽,但是用色詭異,用色怪異,用色奇異,透著那種不健康的風格,是我最不喜歡的著名畫家之一。如果讓我自己給我自己選畫,我就是選一千幅畫也選不到梵高畫的畫。】
他的畫喚起的心理反應不是愉快,而是焦慮、不安。
有人猜測梵高是色盲。
正常人看梵高的畫,色彩生硬、怪異、突兀。
有人做了實驗,在模仿色盲者視覺的過濾光線照射下,這些畫變得精致、協調。
他的畫喚起的心理反應不是愉快,而是焦慮、不安。
有人猜測梵高是色盲。
正常人看梵高的畫,色彩生硬、怪異、突兀。
有人做了實驗,在模仿色盲者視覺的過濾光線照射下,這些畫變得精致、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