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8)
教育孩子,對每一個父母都是一個挑戰,都是人生的一個嶄新的課題。幾乎所有的家長從小到大都學的是數學物理化學語文英語政治生物等等,從來都沒有學過怎麽教育孩子。反正我小的時候沒有學過怎麽教育孩子,我爸爸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很多家長認為,生了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愛就行了,讓孩子自己發展自己的天性。從生物學、動物學、進化論和教育理論上來講,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有些家長自己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但是,也不妨礙他們自己是錯誤的,哈哈)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和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
我相信,孩子小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曆:孩子就要父母陪著睡覺,很多時候,父母都睡著了,孩子還沒有睡著。但是,等到孩子睡著了,父母要離開讓孩子自己睡覺的時候,孩子會立刻神奇地醒過來,又哭又鬧的讓父母陪著。如果不陪著孩子睡覺,孩子就哭就鬧。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鬥智鬥勇了。和孩子說好了,就陪五分鍾然後自己睡覺,說到做到。如果五分鍾之後父母要離開,孩子還哭,那就讓孩子哭,比耐力,比耐心,比愛心,比狠心。孩子哭累了,知道必須自己睡覺,那麽,從今以後就會乖乖的自己睡覺。如果哭了半個小時,父母糊塗了,又回去了,哈哈,前功盡棄了,下次孩子會哭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於是,孩子勝利了!
從孩子還沒有懂事的時候,就需要開始和孩子鬥智鬥勇!
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了,有了更多的思想,有了更多的知識,他們就要要求更多的權利,比如要在公園多玩一會兒,到商店裏買更多的好吃的,去動物園看更多的動物,和小朋友們在外麵瘋更長的時間,孩子們在不斷地測試家長的容忍度和寬容底線,他們永不止步!所以,家長們和孩子們的鬥智鬥勇,一天都不能停歇。
要立規矩,要講道理,但是,也要鬥智鬥勇。
比如,孩子們有小朋友過生日,要參加生日聚會,如果要 Sleep over,這就要提前立規矩,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要幫助小朋友的家裏洗碗掃地收拾,不能吃完就不管。
現在,孩子大了,馬上要上大學了。想法更多了,也開始和大人講道理了,不但講道理,還有很多例子和故事來支撐他們的道理。這個時候,當父母的就要小心了,說話做事都需要謹慎,當父母的依然要和孩子鬥智鬥勇:晚上9:30前必須回家,開車一定要小心,出門一定要戴口罩,說話一定要政治上正確,等等等等。自由可以有,但是,要聽大人的話!
回顧這十多年來培養孩子的過程,每年每月每日每時和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就是對孩子的教育過程。
《版權教育孩子所有,翻印鬥智鬥勇不究》
牛哥有多少個閨女? 除了上哈佛的一個眾所周知以外, 正確答案是
"我等不詳" :)
老美特油墨, 說自己還有多少個娃兒就說, 除此之外,
"none that I am aware of ..."
牛哥, 我陪你取經去吧! 你別招惹妖怪, 隻招美女, 別的服務我的團隊都可以負責 :)
什麽年齡辦什麽事,對於孩子還不想知道或者還不關心的問題,早說沒意義。有些事情你看不慣,隻能說一次,表達自己的觀點,目的是一旦孩子發現可能有問題就會意識到你的提醒的意義,自己就會思考,所以你當時多說也沒有意義,畢竟孩子需要自己體驗一些事情,而不可能父母代替。這個過程是很令人擔心的,但這也是做父母的代價。
其實從小到大父母也會逐漸意識到孩子的能力,很大方麵會越來越放心,操心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低。
簡單講,說教並非不需要,但隻能說一次,也就是選擇權在孩子,這樣才會在以後願意聽你的說教。
如果孩子做的好,走的正,學的精,那就不用和孩子鬥了,羨慕就行了。
鬥牛就是這麽個意思吧?老牛肯定是從被鬥裏麵兒學出來的哈哈。
教育孩子,難多了。
和誰相處,都得有點心眼,類似的鬥智鬥勇。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應該是一種相互平等但又有一個加以引導的責任和作用。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要有更多的耐心和舍得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有關教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