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211)
2022 (161)
2023 (185)
其實,我從小在北京長大,我也沒有吃過餄餎。在北京的飯菜無非就是窩頭,米飯,饅頭,包子,炸醬麵,涮羊肉,京東肉餅,大懶龍,疙瘩湯餛飩什麽的。至於餄餎嗎,小的時候真的是連聽說都沒有聽說多。
我第一次吃餄餎是去山西招生,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事情。學校領導去招生都是去好地方,去魚米之鄉或者有名勝古跡的地方而我們這些年輕人招生就隻能去艱苦的地方。於是我就去了山西晉東南地區的一個屯留的縣裏麵。
縣教育局的幹部對我非常熱情,我雖然年輕但是假裝是欽差大臣呀,可以決定要誰不要誰,那是一個多麽厲害的角色呀。
中午端上來一碗麵條,有肉片兒,有香菜,連湯帶水的,看著挺饞人。(這個碗其實挺大,一下子放半斤沒有問題。)
縣教育局的幹部說:咱這裏沒有什麽好東西,就吃幾碗餄餎吧。
這一碗餄餎,三口五口就吃了。這個餄餎怎麽是這個顏色的呀?是什麽麵做的呀?
“餄餎是咱當地的特產,是用白麵,豆麵和榆皮和麵,壓出來的。您來了,今天早晨殺的豬,您原來是客,怎麽也要來點兒葷腥呀。”
真好吃!又來了一碗!
教育局的幹部就帶我到廚房,去看看人家怎麽壓餄餎。
反正,我看也看不懂,就知道麵從灶台上麵的那個餄餎床上麵壓下來,直接進到鍋裏。
既然看了人家的廚房,又看來人家怎麽壓餄餎,那就再吃一碗。
三碗不過崗嗎!
今天在網上看到這麽一個東西,不鏽鋼的餄餎床,趕緊訂一個,就可以和麵殺豬壓餄餎吃了。
據說,隻有山西晉東南地區的餄餎是用豆麵,白麵和榆皮做的。而其它地方比如山西的大同以及雁北地區,內蒙古地區的餄餎是用蕎麵做的,顏色也是那種褐色的。
蕎麵餄餎
當然,也有白麵餄餎
不過,我吃過的最好吃的餄餎,還是1982年的暑假在山西省屯留縣教育局吃的那三碗榆皮豆麵餄餎。
《版權餄餎所有,翻印好吃不究》
--------------
您小看人吧, 79年我已經大二了!
70年代是我飯量最大的時候,也是對饑餓記憶最深刻的年代。
好像晉東南不產蕎麵。
不過後來,他奮發圖強,成了煤老板,身價過億!
山西還有八大盤八大碗,都是硬菜。你看看那山西的火鍋,裝的都是硬貨!
沒錯,記得招體育,文藝特長生是到縣裏。 記得我有同學去參加體育“麵試”或測試, 但沒考上。 沒給人家吃餄餎?
70年代,物質匱乏,麥麵不夠吃,一年也就有三兩次機會吃肉。沒油水,飯量很大。
紅薯吃多了冒胃酸。
玉米麵做的餅子窩頭口感不好,也做不成”麵條“。 餄餎機(我們那裏叫餄餎樁子)應運而生。把玉米麵團放到那個類似發動機“氣缸”的桶子裏,氣缸的底部有很多小眼象漏勺, 用杠子壓下那個“活塞”,玉米麵團被擠壓出來象麵條一樣的細條,直接掉到燒開的鍋裏。煮熟當麵條吃。 那時候可沒有豬肉。
蕎麥對地的要求不高,農民就在邊角地或坡地種蕎麥喂牲口。 但70代缺糧時,也做蕎麵餄餎。現在吃蕎麵餄餎和城裏人吃野菜一樣,或吃新鮮,或說更健康。
你的那幾碗餄餎是白色的,還有湯水,其實和餄餎做的(湯)麵條沒有多大區別。要是吃過蕎麥麵的餄餎,就知道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筋道。
說到筋道,正宗的蕎麥餄餎泡在湯中幾天,還是老樣子(很少吸水),而小麥麵粉做的所謂餄餎,一天下來就成了麵糊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