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211)
2022 (161)
2023 (185)
2024 (184)
其實這是一篇很嚴肅的文章,原來的標題是攝影裝備指南,但手下一抖,結果就打成了攝影裝屄指南,索性將錯就錯,不改了,粗鄙莫怪。
(偶然讀了朋友轉來的這篇文章,不由拍案叫好,這樣的警世好文,不轉對不起人民對不起黨,不轉不足以平民憤、不轉不足以得民心,不轉不足以
每當聽完色友們的往事痛陳,俺總是冒一身冷汗,學新聞的出身,居然沒走上玩單反的邪路,真是萬幸,俗話說,單反窮三代,蘋果毀一生,這話真不是蓋的。其實蘋果這東西,如果年輕的時候沒為了買蘋果賣腎,是毀不了一生的,單反倒真是能令屌絲們窮上三代。
但關鍵是一個“錢”字,錢能使一切變成相對論,對於土豪就不是那麽回事了,因此俗話又說,窮玩車,富玩表,屌絲玩電腦,窮搞雞,富搞基,屌絲搞相機(手機、飛機)......
真相總是那麽粗俗。
歡迎各位色友對號入座
第一階段:入門:
最初想法很單純,你想買一台好相機,原因可能是寶寶降臨,或者要外出旅遊。
恭喜,你有了第一台中端套機,價格6K
第二階段,上路
巫師始終認為,購入第二個鏡頭是你走入攝影之路的分水嶺,因為你在嚐試之後開始持續投入了。
於是你又去求教身邊的大師。
你擁有了人生中第一支紅圈頭,姑且算是8K吧。
第三階段,低燒
紅圈頭果然沒有讓你失望!分辨力、銳度、色彩透著就是一股子專業味兒。如果你買的是個大光圈鏡頭,還會呈現出蜜一樣迷人的焦外。
至此,你已經擁有了至少3個變焦紅圈,增加投資25K
你突然發現某天各大相機廠商就如打了雞血一樣玩命的推出新型號。一看日曆,明年正是奧運年。每四年一次的器材換血大姨媽就要開始了。你腦海裏有了揮之不去的兩個字“全幅”。
別拿低燒不當病,這一階段,你有了全幅機身,3個紅圈頭以及必要的附件,保守投入也是50K。
第四階段,定焦
全幅的機身和紅圈變焦讓你著實爽了一把。每次出遊,你會不厭其煩的扛上三腳架並帶上所有後宮佳麗,周圍人無不投來羨慕的目光。走在西湖邊,總有大媽冷不丁遞過來一個小數碼,衝你說“大兄弟,替我和老頭子拍張合影吧!一看你就是個會照相的。”
但是每當你翻閱雜誌,或者攝影論壇,對比“大師”的作品,總覺得沮喪。“通透”、“油潤”、“氛圍感”這些詞匯像噩夢一樣折磨著你,它們是那麽令人神往卻遙不可及!同時你悲催的發現,當你剛把三腳架支好,你的同伴早就坐在車裏不厭其煩的催促開車......
這個世界不該這樣,花了50K的器材不該這樣!
在第一次使用定焦鏡頭後,你會覺得所有的困惑都隨風而去!哪怕是價格3K的50 1.4,那個銳度、色彩、焦外,以及麵對弱光時的從容蛋定,都遠遠好過10K的變焦。
定焦1.x的大光圈,會讓你覺得突然進了一扇從沒有想過的門。有了以前對變焦紅圈的信任,自然是直接上大光定(大光圈紅圈定焦)。
你需要24 1.4L,35 1.4L,50 1.2L,85 1.2L,135 2.0L,200 2.8L。當然,要是把這些鏡頭都收入囊中也是有難度的。於是你精挑細選,仔細比對,選了其中3個定焦,花費40K。
第五階段,回歸
此時你玩攝影可能已經接近10年了,已經擁有了至少2個機身,6個鏡頭。然而一個永遠無法回避的問題終於要直接麵對了——你年紀大了!
你已經沒有力氣背著10公斤的器材去搞創作;也無法扛著三腳架長途跋涉;你沒有精力淩晨起來到野外蹲守日出;在夕陽西下的時候,最想幹的不是背上相機去攝影而是找個能夠看到日落的餐廳好好的吃頓海鮮。
此時你麵對鋪開半張床鋪的單反相機和鏡頭,心裏在想——你需要一台高畫質輕便的相機。
要是在5年前,投資100K左右的萊卡一機兩鏡幾乎是你唯一的選擇。
好在科技進步了,你有很多更實惠的選擇。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諸如Sony和富士的微單係統。
就像前麵說的,你玩攝影已經快10年了,自然是個事業有成的人。20K左右,拿下一套全幅微單對你來說毫無壓力。
第六階段:邪路!
小巧的全幅微單滿足了你的需要,畫質好,重量輕,價格也不貴。但是卻給你帶來另外一個問題——之前你買的那些單反紅圈頭可以用在這個小巧的微單上嗎?要是不能用,豈不浪費了?
這是通往一個無底洞的邪路!!!
在此之前,你的鏡頭,還大都停留在主流大眾廠家的自動對焦頭。而轉接環,將會把你帶入任何品牌、甚至任何年代的鏡頭係列。
A、E、F、EF、FE、M各種卡口你也爛熟於心。配上不同的卡口,你的微單幾乎可以使用任何鏡頭。
此時,“攝影”兩個字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你腦海中了,取而代之的,是“收藏”兩個字。
不得不說:附件
1 三腳架
你一定聽過“買到第3個三腳架才知道什麽是正確的腳架”這個說法。這話如此正確,好比吃到第3個包子才飽,前2個也是有功勞的一樣!
“捷信”——一定會成為你的不二之選。然而麵對5K的價格,正準備掏錢的時候,卻悲催的發現,這個價格是不帶雲台的!而且,很多“專家”都說,捷信隻是架子好,雲台很垃圾!我相信你很容易就會發現“ARCA”這個雲台牌子...
無論如何,在最後一個三腳架上,你的投資不會小於8K。考慮到前麵吃下去的兩個包子,估計總投資是10K
2 濾鏡
器材城的JS不會告訴你,一個攝影包、一片濾鏡、或者一張CF卡,可能比一台相機賺的都多。
嚴肅風光攝影濾鏡是必需品。在看了各種品牌的漸變灰鏡的評論後,你發現,幾片塑料片居然要賣2K~5K,完全不符合你理性消費的宗旨。然而JS用一句話就把你徹底打敗了——“如果使用不好的濾鏡,畫質損失嚴重,會白瞎了你上萬塊的紅圈頭”。上萬的鏡頭錢都花了,自然不能因為區區2K而白瞎掉。
GND濾鏡以及支架——2K
3 顯示器
攝影怎麽能少得了顯示器呢?這是你最常用的看圖設備,也是你修圖的基礎。當知道你正在用的顯示器根本無法正確的顯示顏色後,你覺得一個全色域顯示器是必要的。Eizo動輒20K的價格讓你望而卻步,然而諸如Dell, ASUS的“全色域專業顯示器”,其4~10K的價格你還是承受的起的。一個專業顯示器,6K的價格,不過分!
4 校色儀
專業的你用著專業的顯示器,卻發現別人和你在看同一張圖片時顯示的顏色卻不一樣。在看了無數資料後,知道有門學問叫做——色彩管理。有種設備叫做“校色儀”。JS用同樣的手段把你打敗了“如果不買校色儀,那麽不管多貴的顯示器,其實都是擺設。”好吧,都到這個份上,花2K買個校色蜘蛛,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5 備份方案
你拍的好幾萬張作品都放在硬盤裏,這是你數年的心血。本來你也沒啥擔心的,直到出現了冠西哥。你不禁會想,要是電腦壞了該怎麽辦?解決方法也很簡單——網絡存儲設備配上2T的硬盤應該是起碼的方案——3K應該是個起步價。
6 打印機
專業顯示器有了,校色儀也有了,老實說,你已經具備開辦家庭工作室的條件了。唯一欠缺的就是——打印機。
專業輸出基本上是非Epson不用的,一個入門級別的6色照片級A3噴墨打印機要3K,8色的是5K。價格透明,童叟無欺。
總之,在後期輸出這件事情上,你的花費不會少於7~8K。
7 防潮櫃
用腳趾頭也想得出來,這麽多貴重物品,是不能隨便放的。黃梅天鏡頭會發黴,天氣太熱鏡頭內的潤滑油會揮發,太冷了電子器件工作會不正常……廠家貼心的發明了一個鐵皮盒子,起了個好聽的名字“攝影器材電子防潮櫃”—— 2K
既然你都看到這裏,我就說一句題外話,算是免費奉送:其實完全沒必要買2K的防潮櫃,到超市買幾個最大號的樂扣樂扣盒子,全密封,超好用。巫師地處上海,黃梅天嚴重,十多年以來用此法器材從未出過問題。
以上林林總總附件,總數大約是30K。還沒有算你的電腦升級,汽車升級,外出旅行等價格。也沒有算你為了說服你老婆同意你買這些設備,可能要花更多的錢討好她的成本。
總結:
第一套機:6K
全幅機+3個紅圈變焦:55K
3個紅圈定焦:40K
全幅微單:20K
轉接鏡頭:50K
攝影附件:30K
總數大約200K
終於塵埃落定,你滿足的看了看滿屋子的器材。點看電腦,這10年來大約你拍了100K片子,投資200KRMB,每張成本恰好2塊錢!
你打開防潮櫃,用絨布仔細擦拭著每一個鏡頭,這時,電話鈴聲響起,那頭傳來一個毛頭小子的聲音:
“大哥,我想買個單反,給推薦一個唄~~~”
後來,你知道了哈蘇 。。。。。。。(最後這句不是ZT的,是我的原創!)
所以,有些東西遺傳不下去。。。。。
如果是女兒,也可以用這攝影技能去追帥哥,咱不搞性別歧視,男追女,女追男都天經地義。
看到這篇, 我覺得要是阿牛這周末也要把這一推給扔出去了, 我估計我的“斂財水平”隻比那小偷低, 不會比那小偷高。
謝謝你的娛樂版, 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