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211)
2022 (161)
2023 (185)
2024 (184)
毋容置疑,《中國好聲音》是近來最火的電視節目。《中國好聲音》比《非誠勿擾》火,比《非常了得》火,比《新聞聯播》火,甚至比《圍觀生活》還要火。
看了中國好聲音的第七期和第八期,頓時感覺到這個好聲音進入了刺刀見紅鮮血淋漓的肉搏階段,看劉歡團隊和哈林團隊的肉搏,十四個歌手赤膊上陣各顯身手但是最後十個勇士壯女戰死沙場,剩下四個幸存者作為那位殘酷導師的團隊參加演出,真是你如果不死那我可怎麽能活呀!
《中國好聲音》的第一個階段,大家是各人各法各廟各菩薩,每個人都拿出自己的絕招以被四位導師青睞。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歌曲爵士的抒情的民歌的合唱的高亢的低沉的好聽的難聽的原創的改編的重唱的模仿的誰有本事誰上來。雖然到了後期四位導師明白過來了但是也錯過了一些好的歌手。但是,入圍的這些選手都不凡、不俗。
沒想到,第一階段選秀完了之後又整出來個決賽而這次的決賽是同一首歌兩個人唱,兩個人麵對麵的拽頭發抓臉揪耳朵摳鼻子掐眼皮兒挖眼珠子就像古羅馬鬥獸場上的最後兩個幸存者決鬥廝殺,最後能夠活著走出來的就是勝利者。
我不太懂他們說的那種音樂的技巧音樂的表現音樂的內涵和音樂的小拐彎兒但是這兩個決賽給我的感覺就是:誰喊的聲音大,誰喊的彎子多,誰喊的有技巧,誰喊的時間長,誰喊得嗓子劈了誰能夠從喊喊到嚎,誰就能最後取得勝利!(好像劉歡哈林管那種嚎叫飆高音)
有仰天長嘯的有伸脖長嚎的有跪地怪叫的也有被人用鐵手捏住了睾丸的用鋼鉗鉗住乳頭忍不住狂吼的。比賽是殘酷的但是從欣賞音樂和歌聲的角度上來看,這第七期第八兩期沒有原來的好聽,但是,絕對比原來的好看!因為多了血腥多了殘忍多了表演多了瘋狂也多了。兩個人歌者在拳擊台上的對決真的已經超出了音樂的境界,給我的感覺就是:拚了命地嚎!
突然,那個光頭小姑娘一曲《忘不了》讓所有喊聲震天嚎聲震地的選手們黯然失色,結果,小光頭意外輕取。
後麵還有那英團隊和楊坤團隊的第九場和第十場比賽,不知道是不是還繼續那種撕心裂肺慘絕人寰的的喊聲和嚎叫呢?
(谘詢了我的一個好朋友,也是著名的音樂人,他說:音樂的真諦是將故事娓娓道來,而撕心裂肺的嚎喊則是競賽的一部分。看到現在,劉歡、那英、楊坤和哈林在現場都說不出什麽來,我就更說不出什麽來了。)
喊吧,繼續!嚎吧,狗昂!
《好聲音版權所有,喊嚎聲翻印不究》
我就再接再厲轉貼:
《何日君再來》的命途多舛,也可算是華語歌曲的經典冤案。這首帶有濃重探戈味道的
歌曲,出生於1936年,是由創作過無數愛國抗戰歌曲的作曲家劉雪庵為一部廣告宣
傳歌舞片《三星伴月》所寫,而導演方沛霖未經劉雪庵同意,就讓編導黃嘉謨填寫了歌
詞,對此劉雪庵極為不滿,但礙於朋友情麵未公開抗議,卻為他將來的坎坷命運埋下伏
筆。
1939年香港一部抗戰電影《孤島天堂》將《何日君再來》選為插曲(黎莉莉演
唱),描述青年男子參軍前與女友依依不舍的情景,歌曲韻味恰倒好處。此後這首歌被
李香蘭翻唱並收入唱片,很快就家喻戶曉,所以至今許多人仍認為《何日君再來》是李
香蘭首唱的經典歌曲。
轉眼到了文革期間,這首流傳極廣《何日君再來》被別有用心的人配上有政治意味
的歌詞,一時風行。當時更有人指這首由李香蘭唱紅的歌曲是劉雪庵為漢奸所作。劉雪
庵就因這首移花接木的《何日君再來》被錯劃為右派,關進“牛棚”22年,受盡折磨
導致雙目失明,文革結束9年後才獲平反,冤案因此產生。
居心叵測一口氣給我戴那麽多高帽,脖子都快被壓斷了。
綠柳如煙+mychina,you two really make my day.
這樣的評論才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有理論,有思想,有高度,有覺悟,有眼光。綠柳如煙是人民的評論家!特此授予綠柳如煙北京市勞動模範,河北省三八婦女勳章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時獎勵人民幣十元,糧票八斤、布票五尺、油票一斤,肥皂票兩張,自行車券一張以及東北大米十斤!
所以,本人找到了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年版的《怎樣鑒別黃色歌曲》來作為理論依據,對哈林組進行徹底的批判。
好了,有這本書的同學請翻到第56頁,我們來看關於爵士樂和搖滾樂的部分。
“爵士樂的特點之一,是大量應用切分節奏。它的切分節奏的應用和一般音樂中的切分法有根本不同的用法。......它采用4/4牌子,但並不依照每小節兩個重音的節奏旋律進行,而是避開正常的重音.....它狡猾地規避著人們心理上所希望的重音,而強迫人們接受非心理需要的不正常的重音。......爵士樂的節奏,違反人類正常的心理要求,它引導人走向反常、近乎瘋狂的狀態中去”
看看,這理論深度,比單純的說一句鬼哭狼嚎深刻多了....
再看看關於搖滾的(57頁):
“這種音樂以瘋狂的節奏、嘶叫般的歌唱、簡單的旋律為其特點。.......以激烈的噪音來造成刺激神經的效果。.....在資本主義世界,常舉行搖滾樂集會。在這種場合,搖滾樂和酗酒、吸毒、鬥毆、同性戀等相伴而行。一場搖滾樂集會實際上就是一場瘋狂的騷亂。....”
看看,這鞭撻,鞭鞭入肉,鞭辟入裏.....
這本書裏還舉了生動的例子:為什麽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不是漢奸歌曲,而是黃色歌曲呢?
44頁:“不是一首愛情歌曲,而是一首調情歌曲;不是藝術歌曲,而是商業歌曲,是有錢的舞客和賣笑的舞女的關係.....從社會關係本質上講,舞女職業是一種血淚生活,....《何日君再來》流露出對這種生活的欣賞,.....酒吧間中的挨挨擦擦甜言蜜語並不是愛,而是商品,商業性質的男女關係是對愛情的最根本破壞。每個“今宵”向不同男人低唱“何日君再來”,哪裏有什麽愛情呢?”
看了這種深刻的文章後,我是多麽慚愧於我以前對這首歌認識的膚淺呀,我一直以為《何日君再來》說的是妓女感歎自己的床上技術不行而拉不來回頭客呢......
時時刻刻都不能放鬆學習,放鬆對自己人生觀、世界觀的改造呀!!!!
轉自http://www./article_t/LeisureTime/733393.html
同感
古韻,握爪握爪,問好問好!
你說得非常好,佳句連連。下次我們約好在城牆上一起玩。品頭論足的一起雞凍,多有意思啊!
再次問LZ好!
哈哈, meg, 有音樂的地方總能看見你,握爪,問好.非常讚成你的觀點,好的歌聲是借助歌手的演繹把原創作品的靈魂呈現給觀眾,比如劉歡團隊中劉振宇和劉悅合作的三寶的[暗香],起伏轉承蕩氣回腸,聽後讓人欲罷不能.
現在的賽時已經過半,劉歡和哈林二組團隊中從初賽的16強到次賽的4強爭奪已經塵埃落定,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那些極具個人特色和魅力的聲音都被撕裂吼叫的高音"幹掉"了,連在評審中對"中國歌壇需要安靜的聲音"這一觀點反複闡述的劉歡也沒能將自己隊伍中安靜的聲音留下來.
哈林隊的四強賽基本上就是一場搖滾賽(小光頭的爵士是另一出亮點),似乎每一首作品在哈林的手下都能引領出濃濃的搖滾風,而每個選手都能在搖滾風裏將自己的高音飆升到人類聽力的極限.高音隻是聲部中所要表達的一小部分,搖滾的精髓遠遠不是從頭到尾的吼叫.
meg,我看到他們齜牙咧嘴吼叫,不把身體擰成一股麻花決不罷休的作態,頭皮一陣陣涼嗖嗖的.哎-----
謝謝好文分享!很開心地笑了一通。
先看看這四個導師,也是一個賽過一個的會嚎,所以收了些會嚎的門徒們應該不奇怪,哈哈。音樂是人們用來表達情感的---喜怒哀樂層次越豐富越好。好的歌手應該是善於用音樂語言很有層次地收放自如地表達豐富的情感,讓人回味無窮。光會嚎有什麽用(大陸有的是會扯著嗓子幹嚎幹叫的“歌唱家們”),要嚎得有滋有味才行。
這個節目到現在為止還是好看的,還是看熱鬧的階段。到了下兩場過後,可能就到了看門道的時候。那時是音樂人自己跟自己玩了,可能是真的沒什麽意思了。
hahahahhahaha,laugh first!
I will come back l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