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始敬終

唉,吹噓自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
個人資料
mychina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親臨奧運會開幕式和看直播開幕式完全是兩個世界

(2012-07-30 09:19:46) 下一個


兩天前,朕發了篇《奧運會的開幕式之間沒有可比性!》來說明每個奧運會的開幕式之間沒有可比性。今天我看各位大臣太監寫的奏折描述奧運會開幕式的相同與不同,朕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親臨奧運會開幕式和看電視直播開幕式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就像一個天堂一個地獄,一個南極一個赤道,一個窮人一個富豪,一個低吟一個亂嚎。直播的開幕式都是精華,現場的開幕式則是真實。

眾位愛卿都認為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空前絕後物欲倫比的,那麽朕就拿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作為主要的對比目標。

1)門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九萬一千張票,其中給TOP,合作夥伴,讚助商,供應商的票就有三萬張。給中國政府、各個軍兵種、各個部委的贈票三萬張,給各個國家的奧委會、大使館以及IOC的關係戶等一萬餘張,可以賣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票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了。因此,一票難求。黑市開幕式的票炒到二十萬人民幣一張。原來說的實名製也無從實名了。而那些贈票中,有很多人沒有來,因此,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空座多多,而且都是好的位置。

2)入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2008年8月8日晚上8點8分開始,(就是要合那些個8字)但是,要求觀眾下午三點就入場。從下午兩點開始,有幸看北京開幕式的人民群眾把車停在數公裏之外的地方,在攝氏36度的夏天走路(至少要三十分鍾)到鳥巢。那個景象呀,有點像闖關東的的那些家庭。

3)安檢: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從你下了車開始,一路一共上要經過十次檢票。(一點兒都不誇張,一共是十次被檢票)檢票檢的你心煩意亂的。

4)鳥巢:進了鳥巢的之後就像進了一個大烤箱。鳥巢那數萬噸的鋼鐵鳥架在烈日下烘烤了一天,吸收了大量的熱量。摸一摸鳥巢紅色的鋼梁,燙手! 將近十萬人就在那個大烤箱裏烤著,從下午三點開始,一直到日落。據統計,開幕式當天有570位無辜的幸運者被烤得昏了過去,直接送往醫院在醫院的電視裏看直播。他們的內心真是感謝奧組委呀,雖然沒有看現場,但是,在醫院裏看了直播。

5)現場:現場比較亂,隻有可口可樂可以賣水因為他們是北京奧運會的TOP合作夥伴,但是,買一瓶水或者可樂要排隊將近一個小時。那個費勁呀。觀眾被隔成一塊一塊兒的,一兩百人一塊兒,每一個方塊兒裏麵有一個誌願者為觀眾服務,什麽時候搖旗呐喊,什麽時候舉胳膊歡呼,什麽時候幹這個,什麽時候幹那個。那個誌願者呀,真是可憐,汗水濕衣衫,從下午三點開始一直折騰到夜裏一點,整整十個鍾頭,絕對的累。但是觀眾呢?也他媽的累!

6)暖場:一群一群的歌星暖場,唱那些鳥歌。一開始人們還興奮著,哇!張歌星來了,劉歌星來了,李歌星來了,大家還歡呼一陣。但是後來,人們就煩了,齊聲大吼:水,水,水!

7)開幕:好不容易等到8888888888了,全場雞精,胡哥宣布奧運會開幕,羅哥一臉的木乃伊,咱布哥擄著袖子,普哥敞著胸,奶奶的,什麽尊嚴呀,舉止呀,都被熱浪給烤沒了。想想雅典的開幕式,那個靜呀,那個涼呀,那個水呀。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就是一個字:火!就是倆字:火熱!不時有熱昏過去的人被誌願者拖出去送到醫院看電視直播,不少人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假裝昏過去。

8)點火:到了點火儀式的時候,80%的人是真找不到李寧。雖然有燈光聚集在他身上,但是紅色的鳥巢底色,他穿著紅白相間的衣服又那麽小,真是找不到。鳥巢從這頭兒到那頭兒好幾百米,真不如看直播。大多數人隻感覺火忽的一下子就著了,然後就跟著誌願者歡呼,到底是怎麽一回事,誰都不明白,哈哈哈。

9)退場:退場就是一場災難。十萬人呼啦一下子泄了,煞是壯觀。但是,很多人竄來竄去,照相呀錄像呀鳥巢呀水立方呀亂成了一團。誌願者回家了,很多人從鳥巢出來以後,直接暈了,找不到停車場,沒有了出租車。人民就像螞蟻到處亂竄。我的一個朋友回到家裏已經是淩晨五點。我很運氣,有司機開車把我們幾位一一送回家,但是,等我到了家裏,也是半夜三點多種了。從兩點鍾開始入場到回到家裏,這個開幕式整整持續了十三個小時。真是無與倫比了!不過,很多朋友都說:看開幕式就像遭受強奸,雖然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雖然有痛苦,但是,高潮來了,也挺值的!

倫敦奧運會就不同於北京奧運會了,不過,今天朕累了,要進英國膳了。哪天興趣來了,朕再下書以昭天下。

《版權這次還沒有,翻印哪次都不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心水 回複 悄悄話 獨-運-輪一直說中共隻會對中國人狠。 可我現在發現真正對中國人狠的不是別人,正是獨-運-輪自己。
高子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哈,居然把觀看的開幕式比喻成被強奸了一回,太可樂了。
也隻有親身體驗者才能得出這麽性感的高論啊。
不管怎麽火熱缺水,還是羨慕羨慕再羨慕,畢竟百年一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