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211)
2022 (161)
2023 (185)
2024 (184)
前些日子我接到移民加國的發小阿明的電話,抱怨溫哥華氣候不好,又潮又冷又下雨夏天熱冬天冷陰陽怪氣的於是就發了個帖子《溫哥華這個鬼地方》替他抱怨一下。實在沒有想到的是人家溫哥華的加拿大人一點兒反應都沒有反倒是來自上海河南陝西遼寧江蘇河北的中國人義糞填膺紛紛指責我說的不對,真的好像是我刨了他們家的後院子似的那個氣憤呀把我都給整怕了真怕他們把溫哥華的華人聚集起來遊行示威。
我一直在想一直在檢討自己,是不是我上次去溫哥華的時機不對?是不是阿明說錯了呢?是不是我偏聽偏信了呢?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於是我就準備到溫哥華住上倆禮拜,看看溫哥華到底是不是阿明說的那樣冷熱不定神經不堪!
行程剛剛訂好心想如果我的帖子有誤阿明說的不準確我就親自到溫哥華的CITY HALL 去道個歉,就說溫哥華是全世界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給溫哥華平反正名讓溫哥流芳百世讓溫哥華永垂不朽!
沒想到我還沒動身,人家溫哥華暴亂了!
萬萬沒有想到是,溫哥華的暴亂竟是因為一場冰球比賽!而且最滑稽的是那個波士頓的冰球隊裏隻有三個美國人,其他隊員都是加拿大人。
以下文字摘自網絡:
“史丹利杯冰球賽失利後溫哥華市中心暴亂事件國際矚目,不少重要媒體都登載此一新聞。溫市旅遊局擔心,此一事件可能影響當地觀光勝地形象。溫哥華冰球賽後驚傳暴亂,包括紐約時報、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衛報、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等國際媒體都大篇幅報導此一事件。美國多個新聞網站和和中東的半島電視台、印度的印度斯坦時報、澳洲的雪梨晨鋒報和布裏斯班時報等媒體都刊載了相關報導。(newstarnet.com)
(媽呀,連印度澳洲那些地方都驚動了!可見溫哥華的影響力!)
在紐約時報網站體育版上,此一新聞的點閱人數高居第一。英國每日郵報在圖文報導上加上「錯了,這不是另一場G20抗議活動,隻是有人輸了一場冰球賽」的諷刺標題。(newstarnet.com)
西雅圖時報體育記者歐尼爾則在報導中指出,「溫哥華輸掉史丹利杯後,有人流淚,淚水卻是被車輛焚燒的煙霧逼出來的,有人心碎,隻是在溫哥華市中心還有更多物品碎裂」。(newstarnet.com)
華府著名時論刊物「the Atlantic」也以譏嘲口吻指出,「在敘利亞,人們為爭取自由而動亂,在巴基斯坦,騷亂是為了抗議美國以無人載具發動攻擊,在中國,騷亂原因有很多,但最近一次則是廣東職工爭取權益而來。但在一向被譽為全球最富裕和最愛好和平國家的加拿大,會引起暴亂的恐怕也隻有冰球」。(newstarnet.com)
美國NBC體育台的冰球評論員歐布萊恩則表示,盡管官方宣稱這次暴亂隻是一小群人藉機搗亂,但對溫哥華的形象確實有如「一記重拳」。(newstarnet.com)
溫哥華旅遊局總裁暨執行長安東森憂心忡忡指出,溫哥華一向享有安全旅遊去處的好名聲,這次暴亂卻對這一品牌造成嚴重打擊。(newstarnet.com)
安東森指出,冬奧之後,溫哥華在國際旅遊市場上一直是個強勢品牌,這種優勢原本可以延續很久,現在卻以負麵形象躍居到許多國際媒體的頭版上,這對該市旅遊業前景當然不利。(newstarnet.com)
在1994年上一次溫哥華暴亂後負責調查事件過程的懷羅(Bob Whitelaw)也指出,從很多方麵來看,這次暴亂比94年更糟,因為上一次事件還沒受到如此多的國際矚目,而這一次「不僅是有數百萬元的財物損失,溫哥華在形象上的損失恐怕更高達數十億元」,溫市恐怕得花上好幾年時間,才能恢複它在國際旅遊市場上的的美好形象。(newstarnet.com)
資深公關業者布瑞克則指出,溫哥華要洗刷這次暴亂留下的惡名,難度遠較1994年來得高,因為當時網路還不發達,而這次暴亂後,民眾拍下的眾多騷亂現場照片和影片很快就已在網路上廣為流傳,要悉數清除幾乎是不可能的事。(newstarnet.com)
布瑞克認為,溫市政府和民間可能要比照冬奧,透過不同活動或途徑來重新凝聚人心,創造更多足以反映溫哥華真正美好一麵的影像,才能逐漸汰換掉網路上那些不利的影像,譬如由相關單位設定特定一日,專向警察、商家和球迷表達支持,就是可行的作法之一。”
唉,斷了去溫哥華的念頭吧,哪怕你溫哥華氣候再好,哪怕溫哥華美似天堂,哪怕溫哥華再是你中國人的最愛,但是,輸個球都燒警車砸商店,誰還敢去呀?
向居住在溫哥華的人民致敬!向居住在溫哥華的中國人致敬!
《版權冰球比賽所有,翻印暴亂不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