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始敬終

唉,吹噓自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
個人資料
mychina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選錯了名字:《梅蘭芳》應該是《邱如白傳奇》

(2008-12-13 19:22:28) 下一個

大導演陳凱歌新近導演的賀歲片《梅蘭芳》近日在京城上演之後好評如潮。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也宣布了《梅蘭芳》入圍第59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消息。

 

我有幸應邀在新東方影城的VIP看了《梅蘭芳》,兩個半小時冗長緩慢的故事敘述依然保持了濃厚的中國風,讓全中國百分之五十的人看不懂,讓全中國另外百分之五十看得半懂不懂的改編《梅蘭芳》真是無法評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陳大導演把電影的名字給起錯了。《梅蘭芳》應該叫做《邱如白傳奇》或者叫《齊如山傳奇》。

 

“齊如山,河北高陽人,生於1875年出身書香門第,父親齊令辰是翁同龢的學生,做過李鴻藻大學士的西席,也是李石曾的先生。齊如山的兄長齊竺山曾與蔡元培等留法勤工儉學,在法國開過中國豆腐公司。齊如山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廣讀經史,對流行於家鄉的昆山腔、弋陽腔、梆子等地方戲曲十分喜愛。他19歲進北京同文館,學習德文和法文,前後約五年。畢業後遊學西歐,學習和考察了歐洲的戲劇。辛亥革命後回國,擔任了京師大學堂和北京女子文理學院的教授。在同文館讀書時,同學常約他去看戲,故而幾乎每個星期天都泡在戲館裏。齊如山對戲劇和戲劇理論有深入的研究,他還編寫過話劇劇本《女子從軍》,戲曲劇本《新頂磚》、《新請醫》等。他對京劇尤為醉心。他喜愛京劇,但又看到了舊皮黃的一些缺點,因而產生了研究和改革京劇的興趣。

 

梅蘭芳7歲開始學戲,9歲登台,1911年,17歲就在京華劇壇嶄露頭角,菊榜評選中榮獲探花頭銜。梅蘭芳在北京的各戲園裏頻頻亮相,嶄露頭角,當然也進入了齊如山的視野。當時戲界的老前輩在評價一個演員是不是好角時,有六個條件,一是要嗓音好,二是要唱得好,三是要身材好,四是要身段好,五是要相貌好,六是要表情好。齊如山認為梅蘭芳嗓音好、身材好、相貌好這三條不僅都符合,而且水平相當高,為其他旦角所不及。但是在唱得好、身段好、表情好方麵還有一定的差距。隻要有人點撥,定能成為異材。齊如山後來成為梅蘭芳的藝術高參和文學顧問,後來齊如山又成為梅蘭芳的主要編劇,與他長期親密合作,在打造梅派係列劇目、創造獨特的梅派藝術等方麵都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齊如山於上個世紀40年代末取道香港去了台灣,在台灣繼續從事寫作和京劇研究,著作頗豐,1962年病歿於台灣。1964年台灣重光文藝社匯編其著作出版了《齊如山全集》共9冊,197912月又由台灣聯經出版公司再版《齊如山全集》共10集。”

 

孫紅雷所飾演的邱如白渾身戲骨入木三分是戲裏不折不扣的男一號。王學圻所演的十三燕雖然性格乖戾話語晦澀但是也不乏一個好配角。章子怡已經磨練成了國際大牌飾演的孟小冬是瀟灑自如。整個《梅蘭芳》的戲裏唯獨成年梅蘭芳演的是平淡如水既不可圈又不可點。其實,黎明演的不是梅蘭芳,黎明演的是他自己。

 

當然,《梅蘭芳》中也有很多讓人解釋不通的情節:邱如白一夜白了頭發,美國人對梅蘭芳莫名其妙的熱情,道具台燈1990年的設計以及京痞子們隻能讓老、老北京人能夠理解的對白都是《梅蘭芳》的敗筆。可以肯定的是:《梅蘭芳》由於孫紅雷、王學圻和章子怡的出色表揚能夠在中國火一把但是由於文化的桎梏在國際電影舞台上不會有太好的反響。

 

還是我說的,選錯了題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小白船 回複 悄悄話 怎麽這麽一針見血呢!
出水蓮 回複 悄悄話 此電影給我的感覺:黎明和章子怡根本就沒有潛心去學習京劇的內涵,就更甭提整部電影的內涵了,太膚淺了,陳大導演的水平越來
越讓人心寒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