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碎片

漂浮在花色流年中的記憶碎片。
正文

痕跡 ——聽王菲的《浮躁》

(2006-10-21 21:48:56) 下一個
        在打著皺折的水麵,抖落了一些聲音的碎片,這聲音和著鱗鱗的波光,垂著眼簾,夾著一絲不屑和無所畏,從你的眼前流過。不能卻定它要表答一種什麽樣的情感 , 隻覺得裏麵隱約有一抹天地初開時的空朦 , 一些不安分的悸動一點莫明的空虛和墮落後的快感。

也許不能確定便是現代人某一階段的確定。

     “ 九月天高人浮躁,九月裏平淡無聊,一切都好,隻缺煩惱 ” 。短短的四句歌詞,在“拉加佛和嗚嗚嗚”的重點襯托下被王菲宣誓般地念唱出來,挺痛快。其實浮躁不過是一種心態,是還沒有看清對麵櫥窗中自己的模樣夠帥與否時就不得已挪動腳步時的懊喪;是隨著某種慣性一天天打發日子卻要提醒幸福時的酸澀;是等待情人到來前的忐忑不安。可我不懂王菲為何浮躁。難道是她穿著透明雨衣般的演出服,梳著朋克式的菠籮頭,一臉的反叛,高歌執迷不悔時過於心如止水而導致了某種錯位?還是她感到“虛偽展開笑臉,在人群中周旋,道理說服不了自己,決定放棄”《末日》後大徹大悟的突然不適應。我不認識王菲,我隻能憑空猜測。

        說實話,我最喜歡 A 麵的第一首歌《無常》。歌名是一首佛語,歌詞具有古詩詞的韻律,伴奏是純淨的吉它,歌聲如夢如幻,不露痕跡地在音樂的時空轉換中展示一點女人的幽怨,透著王菲很少見的一絲弱和媚。

        可王菲畢竟是王菲,她的前衛是別人無法比擬的,她不免買弄之嫌地一次次顯示過自己日益見長的非凡唱功,而今又史無前例地“啊依呀,拉索來”哼唱了四首無字歌。單從歌名上看《哪兒》《不安》《野三坡》似乎就能感覺到什麽。幾首歌的旋律和配器都不事張揚,象原始部落的音符,空靈,悠遠,一片古樸與溫馨。和《分裂》的無奈,頹廢大相徑庭。

        也許人永遠都無法統一自己,思想和行為總要背道而馳,而麵對種種誘惑,沒有誰能無動於衷,其實也沒有必要掩飾什麽,欲望就是欲望,所以現代人省略了很多東西,一切都變成即時的,急功近利的,直奔主題的。

       懷念是丟不掉的,那是散落的花瓣,被風吹離了莖的故鄉。在漂蕩中重溫過美好,也倍嚐了淒涼,象離弦的音色,你以為早已過去,卻在抬眼間發現了它的痕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