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中非合作論壇首腦峰會
(2006-11-05 20:51:26)
下一個
上個周末,中國北京無疑成為整個世界聚焦的中心. 中國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外交魄力,遍邀非洲大陸幾乎所有國家的首腦人物齊聚北京,商討構築中非戰略性合作的相關事宜. 其實早在數天前,歐美主流媒體已經開始對這次峰會的舉行給予了高度關注.在一片肯定和讚譽聲中,似乎也不乏弦外之音.簡言之一個字: jealous!
中國和非洲之間的相互走近,有幾十年的傳統友誼做基礎,有雙方經濟發展的高度互補性為依托,有共同捍衛發展中國家利益的使命為訴求,是無可厚非,也是與時俱進的. 但此次峰會的舉行對中非雙方的意義和影響卻不可等量齊觀. 對非洲而言,明顯是重大利好:既緩解其債務壓力.提供其經濟發展所需的全方位援助,又使其在麵對西方國家的政治壓力時多了一個大大的討價還價的籌碼.何樂而不為呢?但對中國而言,情況要複雜許多.大致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中國把對非洲國家的合作和投入大幅提升,必然導致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中的對峙由"暗鬥"變為"明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減免非洲最不發達國家100億美元債務.雖然100億美元相對中國當今接近萬億的外匯儲備並不起眼,但對任何一個向發展中國家發放貸款的國際組織來說都不是一個小數目.因此,不管中國政府是有意還是無意,它在客觀上正在架空世界銀行.而一旦非洲國家在某種程度上擺脫了對世界銀行的依賴,那麽美歐的利益就要受到重大打擊.所以,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和老美在國際舞台上直接對抗的可能性增加了.
其次,中國把這麽大的籌碼壓在非洲未必會取得預想的效果.這主要是由於非洲國家普遍的貧窮落後的國情所決定的.正所謂"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溫飽問題沒有充分解決之前,不能指望這些不發達國家在維護中國國家利益方麵會有多高的覺悟.這些年來,為了獲得所謂無償援助,多少非洲國家曾經遊走於中國政府和台灣當局之間?甚至包括一些長期和中國稱兄道弟的國家."有奶便是娘"的尷尬太多了,利字當頭,沒有永遠的朋友.隨著台灣的外交斡旋力日漸式微,非洲國家在台灣問題上出賣中國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但不能低估他們在權衡與西方發達國家關係時再次犧牲中國利益.
此外,非洲大陸(尤其那些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普遍政治動蕩,群雄逐鹿,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中國政府到底該把寶押給哪一方呢?要是萬一押錯了,所有的合同和許諾就是一紙空文了.況且,這種暴力的缺乏民主的政權最容易滋生腐敗,中國政府的援助很難保證能夠惠及其國民,說不定會被特權人士中飽私囊.這豈不是和中國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馳?還有,非洲大陸由於長期受殖民統治,其民眾對外來國家爭奪其自然資源和市場的行為是有排斥甚至敵視的.中國雖說是友好國家,但正在和將要在那裏從事的活動和西方國家曾經做過的沒有本質區別,無非就是為本國發展尋求資源和市場.而這種潛在的利益衝突為曆史的重複埋下了伏筆...
言行至此,似乎太過悲觀.但本人認為更值得玩味的是中國政府借此次峰會所傳遞出來的非常微妙同時又是確鑿的外交戰略的調整.眾所周知,自90年代以來,中國外交一直在遵循鄧小平所倡導的"韜光養晦"的策略,也就是避免和美國等國際強權發生直接對抗,必要時作一些妥協和讓步.回顧中國過去十幾年的發展,這種策略無疑是明智的,因為當時雙方力量對比太過懸殊.忍辱負重或是委曲求全雖然引起了國人的諸多不快,但畢竟保證了中國順利走過國際格局最動蕩的年月並實現了隨後的飛躍發展.鬥轉星移,今天的中國雖然仍較歐美在很多方麵差距明顯,但綜合國力已隱隱然具備了一流大國的風範.就好比紋枰對弈,中國由於初時的實力有限一直處於守勢,經過一番此消彼長之後開始逐漸將守勢拉向均勢.具體表現為不再一味看對方的落子疲於應付,而是敢於另辟蹊徑,劍走偏鋒,甚至棄子爭先.尤其在當今"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之時,中國政府依舊我行我素舉辦此次峰會,必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展現了想要"有所作為"的高度自信.
當然,想必有些國人(其實也包括我自己)會擔心中國此舉鋒芒太露,恐授人以柄.但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中國真正強大起來的一個標誌,也是中國外交戰略的分水嶺.就像抗日戰爭時期的"百團大戰",雖然有過早暴露中國共產黨武裝力量的負麵因素,但畢竟鼓舞了國人打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決心,也吹響了民族解放戰爭反擊的號角.說到底,中國還是要把自己國內的事情做好.如果自身的實力上去了,自己內部的各種問題處理得當,就能夠從容應對來自外部的壓力和挑戰.在這一點上,我倒是同意蔣公中正彼時的論斷--"攘外必先安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