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走不通了,當然隻能放棄。
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人會感覺自己陷入了困境,會急於尋找另一條路去走,急於擺脫困境。而恰恰是這個時候,抬頭一看,很容易產生眼前一亮的錯覺,而且似乎每條路都比原來的那條路好走。這時候最容易“義無反顧”,最容易“毅然決然”。
“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不撞南牆不回頭。”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長痛不如短痛。”
“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支花。”
“何處黃土不埋人。”
“何必在一棵樹吊死。”
“死了張屠戶,不吃渾毛豬。”
“離了誰地球都照轉。”
“少了你個蘿卜頭,老子照樣炒肉片。”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我們中國人最懶惰、最愚蠢的思維方式就是在“成語”、“俗語”中尋找答案,自己找不到,還會請別人幫著找。而別人在勸你的時候,我們在勸別人的時候,全是這麽一個套路,上來就給你一句“至理名言”,似乎可以“一語點醒夢中人”。
其實這些都是屁話,上麵列的每句話都能找出一句相反的話來反駁它。中國古人的話幾乎都是屁話,都是將一種特定的狀態下附會出一個看似精彩的語式,又由後世一代代同樣愚蠢懶惰的子孫,將前人的一句屁話演繹成看似放之四海而皆準萬古不變的“道理”,由此代替客觀分析、科學論證和邏輯思維。這些語言的定式與其說這是中國人思維的懶惰,不如說是道德的愚行。
其實這事很簡單。
當你在一條路上走不通的時候,這時候你會感覺自己不是站在一條線上,而是站在一個孤立的點上,於是會失去方向感,你會為自己失去運行軌跡而感到惶恐。其實你隻要停下來、坐下來、躺下來想一想,你原本是什麽狀態?你在進入這個境遇之前是什麽狀態?你初出娘胎時是什麽狀態?你無非是回到了一個初始狀態。比如你失業了,你想想,你原本有工作嗎?比如你破產了,你想想,你原本有錢嗎?比如你失戀了,你想想,你原本戀愛了嗎?比如你離婚了,你想想,你原本不一直是未婚的嗎?不就是回到初始狀態了嗎?不就是又歸零了嗎?這又有什麽可慌的的呢?又有什麽好急的呢?
在結束前一狀態時急忙做出的選擇百分之一千是錯誤的。這時候你以為可以脫離了前一狀態了,其實你還遠遠沒有走出去;你以為可以重新開始了,而你的能量根本沒有任何提升,甚至會因受傷比上一狀態更勢微。這時候做出任何選擇都會是錯誤的,寧可什麽也不做,好過做什麽錯什麽。與其慌不擇路,不如靜待其變,在堅持和等待中蓄勢,耐心尋找機會和轉變。
工作事業如此,愛情婚姻也是如此。
(空城怎麽了? 空城沒怎麽,我說的是你。)
附一首普希金的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也不是很貼切,有那麽點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