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慘敗,一片狼藉;黃水漫漫,禍國殃民。
這得找找、找責任!
第5戰區崩潰,責任人自然是李宗仁當“仁”不二——問題是——沒法處理。
1936年“六·一事件”剛剛處理完,李宗仁、白崇禧感到四海之大唯有廣西最安全,於是絕不出“省門”一步。1937年“七·七事變”,7月10日,蔣介石電報任命李宗仁為廬山暑期訓練團副團長(蔣介石自兼團長)。李宗仁哪裏敢去?可是如今抗戰爆發,你不去中央任職為抗戰出點兒力氣腫麽能說的過去?何況去年造中央的反就是打著抗日旗號不是?如今人家中央政府抗日了、你反倒不去了?這如何說的過去?可是要去抗蔣介石的日、哪裏有膽子敢去?思來想去派黃旭初、夏威去廬山受訓。又派了人,自己還安全,這個辦法不錯啊。這兩位也是桂係的重要頭目,蔣委員長也很重視,到了廬山後被蔣介石派為訓練團的總隊長。
可是更重要的是李、白二人,這二位不到廬山,這個廣西對待抗戰到底是個啥態度呢?10號的電報人家不來等於是不理會,蔣委員長沒有“三顧茅廬”的度量,擔心再打電報還是碰李宗仁的釘子,於是轉個圈,都換換人,讓宋子文在7月14日給白崇禧打電報,“盧溝橋事變後,華北情勢嚴重,抗戰不可避免,蔣先生問兄能否來廬山或南京相晤。”
不去、不去!白崇禧小諸葛是不是?老諸葛還得“三顧茅廬”才請得動,現在這才“一顧”、“二顧”,戲還沒演夠是不是?
其實根本不是演幾出“茅廬”的問題,問題是你這宋子文的電報裏啥都沒說是不是?人家劉備是給了軍師、也就是“宰相”的位位、老諸葛才出的山,你宋子文光空口說抗戰抗戰的,俺這就去了?沒可能啊、是不是?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著名的“最後關頭”演說號召抗戰,“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時便隻有拚全民族的生命,求我們最後的勝利。……臨到最後關頭,便隻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國家生存。最後關頭一到,我們隻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地無分東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
嘖——這個事情得支持。去年桂係搞“六·一事件”的口號就是抗戰,如今人家號召抗戰了咱也不能攔著,自己喊著抗日就不許人家抗日了?說不過去哈?再說了,全國人民都支持,咱要是連發個電報表示表示也不敢,這事兒更說不過去哈?再再說了,打一個電報才幾個錢?是不是?打電報!7月21日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聯名致電國民政府“誓當擁護到底。”就這幾個字,值個甚錢?是不是?
蔣委員長一看,這個電報也就是口號、聲援是不是?那你們到底來不來呢?再打電報?人家還是不理咋辦?幹脆去人。委員長寫了一封信,讓劉斐拿著去一趟廣西。劉斐出身桂係,又當過白崇禧的秘書,這個人很合適。7月26日劉斐抵桂林奉達委員長親筆信——專邀李宗仁、白崇禧到京商榷國事——三顧茅廬。要放在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的份上,這就該去了。老諸葛也就把架子端到這個份上,小諸葛還能怎麽樣?可問題是,人家老諸葛和劉皇叔從前沒仇沒怨,咱可不是啊——二位不敢去——真的是不敢去,不騙你的,真的是真的不敢去,誰知道你那裏是不是早就準備好一桌子飯、三寸白條就要誘人上當?不去不去!
劉斐這個秘書辦不成事,蔣委員長隻好再想辦法,7月30日,廬山暑期訓練團教育長陳誠約晤黃旭初、夏威,要他們電請白祟禧,並轉告蔣介石召白崇禧入京的意旨。四顧茅廬也不去!不去不去!
沒得辦法了,老大親自出馬吧,五顧茅廬。8月2日,蔣介石親電李宗仁、白祟禧,約他們赴京共商抗日大計,並邀請白崇禧就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咦?這可是真金白銀的付參謀總長了,去不去尼?
就這一問題,李宗仁本人及白崇禧、眾幕僚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充分發揚民主,廣開言路,大家是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出言成章、毫不諱言,金玉良言是妙不可言,肺腑之言是不可勝言!
唉!民主的一個壞處就是意見太多,誰都想說兩句,這個去不去的問題越討論越廣泛,連親屬們叔叔大爺、老婆小姨子也一同參加進來,最後大家一致認為——“凶”——舊怨猶在,不利於行。
就這麽放棄這個真金白銀的“付參謀總長”?心有不甘啊,可是要去?大夥都說“凶”,小諸葛白崇禧繞室彷徨沒了主意,思來想去終於得了一策——回家請教夫人。
回到家裏跟夫人請了安,就站在當地把這些事情講了一遍,把前後左右、上上下下的考慮都說給夫人聽——現在就是這麽個情況,“夫人,小生有一事不明,敢請夫人示下。委員長叫俺去抗戰,您看俺是去、還是不去?”夫人馬佩璋端坐太師椅聽完了這些各路意見,眼珠一轉,“去不去抗戰這個事情、白崇禧你自己定。”
白崇禧都快哭了,可是夫人既然發下話來了那也沒辦法。白崇禧告退之後還是沒的主意,心裏想這個民主意見實在是太不好了,亂紛紛的哪裏有個章法?還是去找李長官再商量商量,於是轉身去了李公館,二人密商。
這就好辦了,七嘴八舌哪能辦成事兒?密室中李、白二人仔細衡量、千般計算,李宗仁認為蔣介石現在就是有這個害人之心,這次也不敢立刻動手,不如你先去,俺先留下,這樣呢,委員長要是想投你這個鼠、也得忌俺這個器,你的安全自然可保無虞。況且咱們現在局促廣西一隅,這次人家都去抗戰、咱不去,以後就是再有想法、誰聽咱們的啊?再說了,如果不去,去年的抗日口號豈不是明擺著騙人嗎?這回不去也不行啊?你先去,俺留下,不要倆人都去讓人家一鍋燴了,見機行事!
如此主意一定,白崇禧立刻發報,去!
8月3日,蔣介石派塞可斯巨型專機至桂林迎接。8月4日晨9點,白崇禧由桂林舊藩署乘車赴二塘機場,李宗仁親自送行,下午4點,專機在南京下關江麵安全降落。
咱們都知道劉皇叔“三顧茅廬”老諸葛的傳說,可是這個蔣委員長“五顧茅廬”小諸葛的真事兒大家差不多都不知道,真是遺憾啊。那為啥這個“五顧”比不上那個“三顧”呢?原因很簡單,就是蚊學作品的作用啦?是不是?人家老諸葛有《三國演義》撐著,那咱們也把《李宗仁回憶錄》拿來墊一墊好不好?
“盧溝橋事變後約四、五日,蔣先生即自廬山拍電來桂林,聲言中央已決心抗戰,約白崇禧和我速赴廬山,共商大計。我們接電後,不假深思,便複蔣先生一電說,中央既已決心抗戰,我輩誓當擁護到底,崇禧當即遵命首途,聽候驅遣,我本人則暫留桂林,籌劃全省動員事宜,一俟稍有頭緒,亦即兼程北上,共效驅馳。”
咦?沒有顧茅廬的事情!而是“接電後,不假深思”!
沒寫這個“五顧”的事情,時間那就對不太上了是不是?就是真的上五次茅廬也得花時間啊,這個問題咋辦尼?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大家學習《匝瑜回憶錄定理》還不透徹,這個時間出錯的問題當然不會解決,大家還是要虛心一些,看看李長官同學是如何活學活用《匝瑜回憶錄定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