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恩寺塔
大慈恩寺塔,又名大雁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親自設計監造,耗時大約兩年,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層磚塔。武則天長安年間改建為七層,後幾經興毀,明代對殘缺的七層塔進行修整,在外表加砌麵磚保護。新中國成立後,又多次進行修繕,使之完好保存至今。
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傑作。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讚道:"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了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裏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寺門內,鍾、鼓樓東西對峙。鍾、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鍾暮鼓"之說。東側鍾樓內懸吊明代鐵鍾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後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後沿襲成習。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著精美的唐代線刻畫。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為珍貴。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模,而寺內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築。現在大雁塔經過修複,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豔,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外遊人的遊覽勝地。
一個充滿神奇和活力的地方:故都西安(圖)1.兵馬俑
一個充滿神奇和活力的地方:故都西安(圖)2. 華清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