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漓
(1)貓步與Z形步
貓很女性化,哪怕是隻公貓。形容那些在T型舞台上扭動腰身的模特們是走著“貓步”,就很發人遐想。美國盛產世界級的瘋子,眼下就有濫殺無辜的槍手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四處殺人,已奪去九命,引起華盛頓地區一片恐慌。在警方一籌莫展的情況下,有專家出來告誡民眾說,要改變通常走路的方式,走Z形步可避彈逃生。
Z形步大概和貓步有異曲同工之妙。倘若滿大街的美國人都走Z形步了,這個世界就很藝術很女性化了,不光能躲過冷槍,恐怕還可以減少戰爭。
(2)博愛與專一
貓和狗在主人眼裏的最大區別是貓可以和主人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它去哪兒用不著向主人請假;而狗卻往往要用根繩子拴起來,它不能跑出主人的視野之外。有的英國人家的房子就挖有一個專供貓出入的門洞,裝有活動門板,來去自由。那洞口很窄,一隻到了談婚論嫁年齡的狗要想出入大概就不行。
假若一個英國人家裏沒有養狗,十之八九也有隻貓在屋裏呆著。貓在英國家庭中也被視為正式成員,地位和狗一樣,為貓特製的罐頭食品也琳琅滿目地擠滿了超市的大貨架。
一到天黑或是半夜三更,貓就會悄悄溜出來散步。它們的步伐是慵懶悠閑的,看上去像初出家門的富家子弟,既不明白要往哪兒去,又有些羞於見人,但絕無饑腸轆轆跑出來覓食的神態。它們就是要出來走走,透透新鮮空氣,見見世麵。待玩夠了,再悄然回家。夜晚在英國靜謐的街上走著,冷不丁就可以看見一隻貓在昏暗的燈光下優雅地踱步而行。英國的貓有點像寂寞隱士,步履無聲,澹泊名利,毫不在乎狗老兄把它的風光都搶了去。它的夜間出行,哪怕是獵殺比它弱小的飛禽走獸大概也不為覓食,而是為了活動筋骨幫助消化。而狗的夜生活呢,往往是趴在主人的腳邊,或是打盹,或仍是察言觀色地不時看看主人,一邊警惕地豎起一隻耳朵留神窗外的動靜。於是乎貓給人一種博愛的印象,而狗隻是專愛於一。貓觀察人生世界是用一種泛泛超脫的眼光,並非專注於某個人的好惡;而狗就專情於主人的一舉一動,對整個世界反而漠不關心。貓是“國際主義”的,狗是“愛國主義”的。
(3)它貓即地獄
我住在英國小城路騰的時候,當地報紙“HERALD & POST”在1999年9月9號發了該報記者所撰的三篇有關貓的文章,其中之一的大標題是:說得好,福雷德,給我一個家!
茲摘錄幾段如下:“福雷德是一隻頭尾有斑紋的白色公貓,在其主人搬家時遭到遺棄。他和其他的貓相處時很緊張,非常渴望有個家。現在他的屋子裏僅有他一隻貓,以避免和其他的貓打交道。他愛狗,並且對人充滿感情,但他卻不高興和小孩相處,因為他害怕那種突如其來的動作……福雷德年齡在18個月到兩歲之間,對年紀較大的單身或夫婦來說會成為一隻真正可愛的寵物。”“布萊基是隻年齡4至5歲的公貓。他曾是流浪漢,遭到虐待。他確實需要許多體貼愛撫,但有時也會衝昏頭腦抓人——所以最好是要個沒有小孩的家庭。”“三隻小貓霍桑、克列曼蒂斯和波利,現在有7周大了。人們是在懸掛在郵筒上的一個提籃裏發現他們的,當時他們才剛剛生下來21天。因為完全沒有他們母親的線索,隻好每隔兩小時用奶瓶喂他們一次。現在他們由超級大媽甜豌豆照看,甜豌豆是後來不久來到救援中心的。甜豌豆同時還要照看另外4隻4周大的母貓。她們確實漂亮,正如照片所示,她們與7周大的小貓玩耍正歡。”
文章還配了5幅照片,照片上的貓個個美貌動人,活潑可愛。甜豌豆是個有雷鋒精神的母貓,這樣富有博愛之心的母親在人類社會中已不多見了。甜豌豆肖像上的題詞是“不知疲倦”;福雷德的是“無家可歸”,足見記者編輯們用心良苦。
英國人還真把貓當人看,對它們和潛在的收養者都很是認真負責。其他的文章介紹了另外一些需要家的貓,呼籲讀者與保護它們的單位“寵物關懷——動物救援避難所”聯係。
這些文章也讓我想到由於狗的亦步亦趨愚忠到底,想遺棄狗是不容易做到的,這就是忠心耿耿所得到的補償,正所謂“不離不棄芳齡永繼”;而若即若離的貓就不同了,以上遭到遺棄的都是貓。可是正如西諺所雲,“貓有九命”,雖遭遺棄亦不墜青雲之誌,仍然對人“充滿感情”。同時也覺得那個福雷德有些發怪,自己本身明擺著是隻貓,可它寧願愛狗愛人就是不愛貓。它一定是具有了“它貓即地獄”的薩特理念,或者是天生有“生活在別處”的詩人氣質。假如它是個人,說不定就可以成為憤世嫉俗的尼采、薩特或者蘭波。
(4)除了貓還能有誰
嚐見一《世界排行榜》上列有12位著名的愛貓者,南安普敦伯爵三世榜上有名,說是因為他在倫敦塔蹲大牢時帶著他的貓日夜相伴。不過竊以為素食者和沒有肉吃的人純粹是兩碼事兒,何況那也不是他的貓。“光榮侍女”本是女王的禁臠,而狗又不能飛簷走壁鑽煙囪。倫敦塔裏的囚徒,除了貓還能與誰為伴呢?
(5)孩子和小動物
好幾次在深夜騎車穿過英國蕊汀大學校園,總看見一隻肥碩的大黃貓在校園中漫步。有一回我見它佇立路邊向我行注目禮,仿佛歡迎我的樣子,我連忙下車招呼它過來。它果然緩步上前,溫和友好地接受我的擁抱和愛撫。我覺得這隻大黃貓實在可愛,忍不住掏出相機要給它拍一張近景照。當閃光燈唰的一下亮起的瞬間,它突然觸電似地驚跳起來,竄入路旁的叢林之中。以後見到它,任我再怎麽打招呼也不理睬我了。我想一定是閃光燈刺傷了它的眼睛,一霎那間光明變成了黑暗,迫使它體驗到了從未體驗過的恐怖和痛苦。
小動物對人類的友善和不設防,完全是因為它們沒有被人傷害過的經驗。一旦有了,這個世界對它們來說就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我為我的疏忽至今感到慚愧。
孩子的成長和小動物的成長有些類似。我們都是在形形色色的愛護和傷害中學會了生活,變得成熟起來。由此又想到魯迅先生在《風箏》一文裏的悔意,明白他的心為什麽會 “很重很重地墜著,墜著”。但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經驗告訴我們,那些受過傷害的孩子們長大之後,可能又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下一代。終日忙忙碌碌的大人們,有幾個能為了孩子認真地像魯迅那樣反思一下,因為自己過去愚蠢透頂的行為向孩子們道個歉呢?
(6)陳年舊帳
由於曆史的原故,中國現代一些著名的文人多是“仇貓”“仇狗”主義者。據魯迅《朝花夕拾》中《貓·狗·老鼠》一文自述,其自小仇貓是因為貓吃掉了他的寵物——一隻小小的隱鼠,他主要是憎恨弱肉強食,同情弱者;另外也是因為“它們配合時候的嗥叫,手續竟有這麽繁重,鬧得別人心煩,尤其是夜間要看書,睡覺的時候”。後來魯迅才知隱鼠是被長媽媽踏死的——他其實是上了中國人說謊諉過的劣根性的當了。但是貓改不了叫春,魯迅也改不了他的攻擊性,盡管由長竿攻擊、飛石擊頭改為“在門口大聲叱曰:‘噓!滾!’”
過去魯迅先生“痛打落水狗”的政策婦孺皆知,因為他和大罵“狗頭軍師張”的郭沫若都是革命者,所以不足為奇。有點奇怪的倒是被魯迅痛斥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的梁實秋先生,也很憎惡貓和狗。梁實秋先生在《貓》一文中說:“……貓的生活習慣和人不同,每每在午後和子夜人們甜睡的時候恰是貓們社交公開的時候。魯迅先生最不喜歡這一點,他每逢這種情形就拿起‘長竹竿’上前拚命的‘攻擊’。我沒有魯迅先生這樣大的勇氣,假若我是在睡覺,我就把被捂在耳朵上忍著,因為睡得昏昏沉沉的披衣起來,拿‘長竹竿’就貓交戰似乎不是怎樣有趣的事。假若我是在看書,我就拍桌打凳的虛聲恫嚇一番,恫嚇無效,我就把書放下,休息一下。君子講究‘犯而不校’,所以我也不敢不勉。魯迅先生自稱不是‘正人君子’所以常常半夜裏拿‘長竹竿’和貓打架。……據雲倫敦的闊寡婦們捐了巨萬的英鎊——組織‘愛貓協會’,專以謀取貓之福利為目的。內中包括貓的疾病治療,起居設計,飲食分配,擇偶,分娩……。據該會表示,這是個驚人的人道措施,希望世界各國群起效法雲雲。我不知道這個會的詳細地址,否則我必要打一個電報給‘愛貓協會’,上麵隻有一句‘國罵’,舍此而外我就更不能表示我的情緒了。”
魯迅文章發表在1926年,當時先生在大學教書,束脩甚豐,所以沒有貓與人爭食的煩惱。而梁實秋抗戰時在四川,有過一隻貓“每天從大家的夥食裏扣出一塊大得令人心痛眼紅的肉”的生活經曆,他的文章發表在1947年底,正是經過抗戰的艱苦歲月又步入解放戰爭國統區物價飛漲的時期,都民不聊生了,所以一句國罵拋到倫敦上空頗有點像“關公斬秦瓊”,活該英國人倒黴,八竿子打不著還白挨上一刀。
至於梁先生屢屢提及魯迅的與貓交戰,魯迅早已明白解釋自己不過是因為嫌貓們太吵,並無什麽惡意和性趣管貓們的交配的,他說自從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問世,教授們(指章士釗等人)就要拿來在他身上運用了,“我自信我的嫉妒心還沒有這麽博大”。而且魯迅在文章的末尾聲明其戰術已改為在門口一噓了之,不想再替人受過。可是梁實秋抓住魯迅自白童年時如何打貓的前半截不放,三次用引號標出頗涵陽具意識的“長竹竿”來,恰恰說明梁先生被魯迅好一陣“痛打”,傷筋動骨,魯迅死了11年還在那裏痛定思痛,希圖用春秋筆法加以還擊。由此可見,一個人要真正做到“犯而不校”,哪怕謙謙君子如梁先生者,也很難。
(7)水漲船高
前人借貓狗說事兒的恩恩怨怨暫且放下,隻說英國結束二次世界大戰不久,當時倫敦被德國轟炸幾成一片廢墟,百廢待興之際,英國人就以如此大的熱情來提高貓的生活品質,不能不說人家的人道主義水準和當時的中國確實不可以道裏計,國情不同、文化價值觀不同使然。現在西方貓狗們的幸福生活,也是因為它們的主人溫飽過剩,使寵物的生活水平隨著整個社會的物質條件一起水漲船高,貓狗們可以跟著享福罷了。想想看,如果在布萊克的時代,一些孩子的生活就像他的詩歌《掃煙囪孩子》那樣,“我母親死的時候,我還小得很,/ 我父親把我拿出來賣給了別人,/ 我當時還不大喊得清,‘掃呀——掃!’/ 我就掃你們煙囪,裹煤屑睡覺。”/ 人尚且如此,整個貓狗大眾的生活可想而知也不會好到哪裏去。所以,寵物以及絕大部分動物的生存狀況,可以從一個側麵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富裕和文明的程度。
(8)叫春與叫床
由此又發現一件令我深感奇怪的事情。以我親身的體驗,英國的貓兒數量眾多,可是每到春天很少聽到它們“叫春”,春風吹拂下聽見的隻是夜鶯婉轉悠揚的歌吟。幹擾和苦惱著中國文人的災難,在英國竟然完全不是一個問題。耳不聽為淨,創作起來文思奔湧一瀉千裏,難怪英國的世界級詩人作家比中國多得多。
大概英國的貓文化程度高,知道叫春很不文明,經過主人一代代馴化,就改變了這一陋習。英國的貓已經習慣於無聲的做愛,而把叫床的權利拱手讓給了主人。
(9)大批判
20多年前,打倒四人幫不久,掀起了揭批四人幫的高潮。記得當時揭發張春橋的材料上說他年輕時就有罪行,不光化名狄克攻擊魯迅,還發了一首同情貓兒叫春的歪詩,詩雲:連貓都要叫春呢,/ 何況我們是活生生的人!
看來年輕時候的張氏比較西化,筆名也取得很洋氣,身上的“力比多”也比較多,和他後來的形象大不一樣。也真奇怪,那些義正詞嚴的大批判文章鄙人早忘得一幹二淨,唯獨這兩句邪門歪道的“詩”還是牢牢地附在腦子裏。
可見叫春是多麽的反動。
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它就忘了。
(10)女人的格言
我在離開英國之前的最後幾個月,有幸搬進了一位女房東的家裏。那位英國女士是個普通職員,離婚數年沒有再婚,隻是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情人陪伴,從未間斷,我住進去以後她的“如夫君”(請允許我杜撰了這麽個詞兒)是位英俊瀟灑待人和藹的紳士。房東女士出於人道的理由收養了一對雙胞胎貓兄弟,它們的皮毛是庸俗的黑褐相間的顏色。巧得很,不遠處有一家喂了一對雙胞胎貓姐妹,是黑白相間的顏色,很漂亮。
貓兄很懶,我常見它到中午還在呼呼大睡;而貓弟則勤快過了頭,每到半夜也不見影兒,早晨也見不著它,大概是夜不歸宿在外尋歡作樂,房東說它有“女朋友”。
我的窗戶正對後院,常常看見那兩位貓姊妹悄悄翻過院牆來拜訪貓兄弟。它們無法進屋裏來,因為女士的貓門上安有高科技電子識別產品,隻有脖子上掛上了特製項圈的貓兄弟才能開門出入。兩個“小美人”就很乖巧地趴在屋外靜靜等候,有時候還跳上窗台向屋裏窺探。貓老弟當然很好客,馬上出門相迎,在門口和女朋友纏纏綿綿;然而貓兄仍是高臥不起。當它睡夠了,便爬起來大嚼主人備好的蠶豆大小黑乎乎的貓餅幹。
它們的床在餐廳裏。靠牆擺著兩隻大柳條籃筐,裏頭鋪上了人造毛織物,便是它們的窩了。我剛搬進來第一次吃飯時,這個貓兄對我這個陌生的吃中餐的人有些害怕,起身走開了。第二天它顯然很不情願地爬起來走了幾圈,又趴到窩裏去睡回頭覺。第三天我坐在它旁邊,它隻是將頭半仰著睜開眼睛,懶懶地看了看我,連身子都不動彈了。再以後呢,什麽反應也沒有了,完全像死過去一般。
它是不知道我的底細。倘若它曉得新房客是來自世界上一個什麽都敢吃的地方,而且那裏還發明了一種叫“龍虎鬥”的玩意兒,它一定會像彈簧一樣蹦起來,飛快地逃到外麵去,再也不敢露麵了。我想是房東沒有告訴它。
就這麽個懶東西,尊敬的女士如獲至寶,把它們的貓臉定格下來,精心製作成肖像,還配上鏡框高懸牆上,希望全世界的人都來欣賞瞻仰。她覺得還不過癮,又在冰箱上貼上了貓的一幀標準照,照片下麵是一句令全世界男人都義憤填膺的 “格言”:“我對男人了解得越多,就越愛我的貓!”
(摘自《從倫敦塔到多佛港》)
附錄:
“珍奇之旅”人文隨筆叢書(英國卷)
《從倫敦塔到多佛港》
沈漓著,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年1月版
目 錄
作者簡介
第一輯 在曆史的畫卷麵前
倫敦塔
莎士比亞與“莎士比亞環球劇場”
“頭顱行萬裏,失計護國公”——記難以蓋棺論定的克倫威爾
倫敦蠟像館——悲喜交集的曆史舞台
是特立獨行的精神叛逆,還是碌碌無為的有趣家夥——記南安普敦伯爵三世的傳奇生涯第二輯 倫敦履痕
特拉法加廣場與獨臂將軍納爾遜
流金溢彩的白金漢宮
曆盡滄桑的議會大廈
倫敦的戲劇島
倫敦元旦大遊行第三輯 英國人與小動物
天鵝散記
獵狐亂彈
“喜”鵲的懷舊與浪漫
貓狗雜說
鬆鼠和野兔第四輯 雜俎及其他
莊園筆記
“人民公園”隨感錄
從幾件小事看英國人的自律精神
移民、種族與多佛港
英國的同性戀後記